① 7年級上冊語文讀本人教版第十頁和第十四頁內容
3.羚羊木雕「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媽媽說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那是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給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 這會兒,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來,因為昨天我已經把它送給我的好朋友萬芳了。「爸爸不是說給我了嗎?」我小聲地說。「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發現事情不像我想的那麼簡單。「我把它收起來了。」「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因為我站在那兒一動不動,低著頭不敢看她。「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麼貴重的東西怎麼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著喊了起來。爸爸走了進來,聽媽媽講完事情的經過,他靜靜地點燃一支煙,慢慢地對我說:"小朋友之間不是不可以送東西,但是,要看什麼樣的東西。這樣貴重的東西不像一塊點心一盒糖,怎麼能自作主張呢?"爸爸的聲音一直很平靜,不過帶著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您已經給我了。」「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我沒有理由了。我想到他們馬上會逼我去向萬芳要回羚羊,心裡難過極了。他們不知道,萬芳是個多麼仗義的好朋友。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在一起。她學習很好,人一點也不自私。我們倆形影不離,語文老師管我倆叫「合二而一」。上星期一次體育課,我們全班都穿上剛買的新運動褲。跳完山羊,我們圍著小樹逮著玩。一不小心,我的褲子被樹杈劃了一道長長的口子。我坐在樹底下偷偷地抹眼淚,又心疼褲子,又怕回家挨說。萬芳也不玩了,坐在我旁邊一個勁地嘆氣。忽然,她跳起來拍著屁股說:"咱倆先換過來,我媽是高級裁縫,她能把褲子上的大口子縫得一點兒都看不出來。"當時,我覺得自己得救了,就把褲子和萬芳換了。後來,我聽說為了這件事,她媽媽讓她對著牆站了一個鍾頭。"為什麼你不說褲子是我的?"她嘿嘿地笑著:"我媽是婆婆嘴,她要是知道,早晚也會讓你媽知道。"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反正我已經站了一個鍾頭,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站兩個鍾頭……"直到現在,我身上還穿著她的運動褲。每次上體育課,看見她褲子上的那條長長的「傷疤」,我就覺得對不住她。昨天,萬芳到我家來玩。我見她特別喜歡我桌上的羚羊,就拿起來遞到她的手上說:「送給你,咱倆永遠是好朋友……永遠!」她也挺激動,從兜里掏出一把彎彎的小藏刀送給我。不知什麼時候,奶奶站在門口。她一定想說什麼,可是,她沒有說。這時,媽媽從櫃子里拿出一鐵盒糖果對我說:「不是媽媽不懂道理,你把這盒糖送給你的好朋友,那隻羚羊,就是爸爸媽媽也捨不得送人啊!」我從媽媽的眼睛裡看出了羚羊的貴重。她和爸爸一起看著我,像是在等待著什麼。我知道事情已經無可挽回了,眼淚順著我的臉頰流下來。屋子裡靜極了。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媽媽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您不知道那是多麼名貴的木雕!」我再也受不了了,推開媽媽的糖盒,冒著雨飛快地跑出門去。我手裡攥著萬芳送給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麼說呢?她還會像以前一樣和我要好嗎?一定不會了。 我輕輕地敲了敲門。門開了,萬芳伸出頭來,一把拉了我進去。「你怎麼啦?也不打傘,是不是挨揍了?」萬芳奇怪地看著我。「沒有……」我慢慢從口袋裡掏出小刀,「你能不能把羚羊還我……」我幾乎聽不見自己的聲音。萬芳愣了一下,沒有接小刀,只是咬著嘴唇看著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昨天不是說得好好的,你怎麼能這樣呢?」我努力不讓自己哭出來。這時,她的媽媽從屋裡出來了。看見我手裡的小刀,又看看我們的樣子,立刻明白了:「萬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麼東西?」萬芳看了我一眼,跑進屋去。過了一會兒,她拿著那隻羚羊出來了。她媽媽接過來一看說:「哎呀!你怎麼能拿人家這么貴重的東西哪!」她把羚羊遞到我的手上:「好好拿著,別難受,看我呆會兒揍她!」我把小刀遞到她的手上說:「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當我抬起頭來的時候,萬芳已經不見了,我知道她不會再跟我好了……我一個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來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個寒戰。路上一點聲音也沒有。忽然,我聽見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過頭,只見萬芳跑了過來。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裡說:「你拿著,咱倆還是好朋友……"我這是做了一件多麼不光彩的事啊!可是這能怪我嗎?
② 七年級下冊語文讀本
蚌與珍珠的啟示
——讓自己有一顆包容的心
蚌是一種軟體動物,沒有腦部結構。達爾文物種進化的理論說,蚌在演化的層次上是很低的。然而,正是這種沒有腦部結構的「低等動物」,養育了美麗的珍珠。
據說,珍珠有許多種類。有的白,白亮如同綢緞;有的紅,粉嫩的紅,彷彿黑夜中波斯貓閃耀的眼珠;有的是金色,不是黃金的那種金,而是清明的湖水在夕陽下映照的日光的金影,或是天邊雲彩的流金。
一個大家熟知而又常常驚嘆的事實是,珍珠的孕育,原來源於一粒小石子,或是一道傷口。這一粒小石子在蚌的殼內,像魔鬼一樣折磨著它。於是蚌面臨兩個選擇,要麼就與那粒小石子拼個蚌死石碎,要麼就想辦法把這粒石子同化,使雙方能各平相處。沒有大腦的蚌選擇了第二種方法,它開始用自己柔軟的身體包容這粒小石子,並且從體內分泌出美麗的珍珠質,把小石子一層一層地包圍起來。所以,珍珠的養成,是一種從痛苦到圓潤的轉化。
我們所追求的成功,其實也是一種圓潤的轉化。而成功之於困難,又何嘗不是一種從痛苦到圓潤的轉化。試想啊,連一個沒有大腦的低等動物都知道把一個令自己不愉快的異已轉化成一種美麗的藝術品,難道人的心胸與智能連蚌都不如嗎?
人是需要修煉的,你修煉到什麼程度就成功到什麼程度。工作也需要修煉。
從我們出生到現在,父母、老師和一些知識媒體都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 的道理,包括講禮貌、尊重他人、與人為善、友愛、互助等。可是,如果我們沒有一顆包容的心房,就會因為某些小石子似的東西,拒絕履行這些做人的道理。是的,小石子讓你感到痛苦,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把你的那些美好的品德一層一層地包裹在小石子上,不正好可以孕育出生命的珍珠嗎?
它原來就是一粒沙,——你是知道的。一粒砂,只不過由於一個偶然的機緣,它掉入蚌殼里;它不知道自己的稜角,自己的堅硬,可是卻給蚌帶來了痛苦,——你可以想像;一片灰屑飛進你的眼睛,你會有一種如何的感覺。——於是蚌要擠出它,或者消滅它;然而它沒有被擠出,也不會消滅,它釘住在蚌殼裡面,永遠給蚌以痛苦。於是在無可奈何之中,蚌以它的唇,以它的肌肉,磨它,舐它,卷動拭擦它,而且也以涎沫洗它,浸它,潤滑它。大海的時間在浪濤的呼嘯中過去……悠長的時間過去了,砂沒有離開蚌卻改變了。它變成圓潤,光滑,堅硬,半透明,泛著淡淡的暗光,一種永恆不變的光澤。
③ 蘇教版語文讀本七年級(上) (好的再給分!!!)
共50篇,大概意思也寫出來了
1、《風箏》是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一篇。作者以風箏為描述的中心對象,借風箏抒懷、述志,表現了作者嚴於解剖自己,深刻地批判自己,勇於同舊我決裂的精神品質。
2、巴金的散文《海上的日出》勾勒了海上日出前、日出時和日出後三幅圖畫,激勵人們嚮往光明,奮發向上。
3、劉紹棠的《本命年的回想》和瓊瑤的《鄉愁》都選自《夜光杯散文精選》。另外我們還學到過餘光中的小詩題目也叫《鄉愁》。本文著力抒寫的是回大陸探親前的喜悅和激動。
4、《大地的兒子》作者蘇叔陽,文章寫的是周恩來的故事。周恩來從小就立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19歲去日本留學前曾寫了一首氣勢磅礴的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5、《桃子熟了》贊美了劉伯承伯伯只講奉獻、不求回報的高尚精神。這里成熟了的「桃子」既是桃樹上生長的桃子,自然界的果實,又是老農豐富的育桃經驗與書本上的育桃知識相結合的產物。
6、《雨中》一文的作者是趙麗宏。主要採用了以小見大的寫法。
7、《這不是一顆流星》中的小浩波是阿婆帶的第19個孩子。文章集中寫孩子想讓阿婆戴上熊皮手套的事,運用了倒敘手法。作者贊美了孩子真誠純潔的新,深摯持久的感情,同時也表達了一個強烈的願望:大人們都應該保持赤子之心,讓社會充滿友愛,充滿溫暖。
8、《小小說兩篇》中的《未上鎖的門》寫一個任性而迷途的女孩,多少年後,在母親愛心的感召下,終於又回到了母親的身邊。「未上鎖的門」具有象徵意義,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深思。《20美金的價值》寫一個5歲的孩子,希望和父親一起吃頓晚餐,竟然要用20美金向父親買一個小時的時間。
9、《擺渡》是高曉聲為自己的《七九小說集》寫的前言。其寫作目的是引導讀者認識生活的真諦,走向精神升華的彼岸。
10、《爸爸的花兒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的作者林海音,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中的最後一篇,主人公是英子,文中爸爸的花兒指的是夾竹桃。
11、《羚羊木雕》的原題是「反悔」。本文圍繞一隻「羚羊木雕」,展開家庭成員內部的矛盾。啟示人們,做父母的應該理解少年,尊重他們的人格、友情。
12、《我的幼年生活》作者張天翼,他幼年時曾看過《岳傳》、《楊家將》、《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彭公案》等小說。
13、《我喜歡書》作者白夜,他曾看過《三國演義》、《千家詩》、《魯濱遜漂流記》、《杜詩鏡銓》、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紅樓夢》等書。本文由激發興趣到引發思考,先敘後議,敘議結合的寫法。
14、《難忘馬科》作者[美]海倫•蒙思拉,他是馬科的老師,他反對戰爭、要求和平的。
15、《為學》原題「為學一首示子侄」,作者清代彭端淑,這是一篇議論文。本文論述的中心是:為學難易的相互轉化,關鍵在「為」。文章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來論證中心論點。
16、《月跡》是賈平凹寫的一篇兒童散文作品。本文表現的是聰穎、美妙的童心。
17、《落落的微笑》中的「落落」是一個棄嬰。落落的微笑,是人間真情澆灌的燦爛花朵,主要歌頌了任婆婆超越母愛的偉大情懷。
18、《北大是我美麗羞澀的夢》作者王海桐。她向人們展示一個真實的自我:是個立體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考試機器。
19、沈從文的《過節和觀燈》描敘了端午節、跑馬節和元宵節的盛況。
20、《小巷老門》是余秋雨旅行考察歐洲時寫於西班牙的散文。
21、陸羽被尊稱為「茶聖」,著有《茶經》。
22、《元宵雜談》中提到了袁世凱、朱元璋、朱淑真、辛棄疾、王國維。「眾里尋他千網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選自〈青玉案 元夕〉作者辛棄疾。
23、《豆腐入文聞亦香》一文巧妙地運用了諺語、俗語和歇後語。
24、《吃相一瞥》中舉了《描金鳳》《金玉奴》中徐惠蘭、莫嵇吃相的例子。
25、《大明湖之春》作者老舍。作者寫濟南的名勝,引到大名湖,強調它「既不大,又不明,也不湖」。目的是襯托濟南的不凡,襯托濟南的「闊氣」,襯託大名湖的「一片綠」,襯託大名湖「名貴的出產」。
26、自讀課本中的《春》作者沈從文。文章運用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春的韻味寫絕了:花草有情,「努力從地下拔起」;白雲有情,「在微風中緩緩的移動」;風兒有情,「溫柔的」「摩、撫、拉、送」。
27、《春風》一文作者運用對比、襯托的方法描寫了北方春風的粗獷壯美。「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出自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28、「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總馬上會來」是英國詩人雪萊《西風頌》中的詩句。
29、《古代英雄的石像》體裁童話,作者葉聖陶。
30、《飛天夢》的副標題是「記運載火箭總設計師黃緯祿」。文章可用「入迷」兩個字概括黃緯祿對祖國火箭事業的追求。
31、1969年7月21日上午11點56分20秒,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乘「阿波羅11號」飛船了月球,這是人類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32、《西遊記》是明代作家吳承恩所著的一部神魔小說,這學期我們在自讀課本中看到了《大鬧天宮》這一部分。
33、《快樂王子》作者英國作家王爾德,體裁童話,這篇作品是巴金譯寫的。
34、《阿凡提的故事》介紹了「請衣裳吃」「你自己念吧」「比您早死兩天」「不要再見你的面」四則故事。故事主要通過對話,巧妙表現了阿凡提的聰明、機智,嘲諷了皇帝的昏庸、無知,諷刺了有些人的庸俗、淺薄。
35、《古代神話兩則》是「女媧補天」「鯀禹治水」兩則神話。
36、《普羅米修斯》是希臘神話中美麗而又悲壯的一篇。其中天神是宙斯。
37、歐陽修的《賣油翁》記敘了陳堯咨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說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38、《安塞腰鼓》贊頌了黃土高原,贊頌了黃土高原上充滿了無限活力的農民後生,贊頌了生命和力量。
39、《餐桌上的文化》中的「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出自李白詩《月下獨酌四首》;「抽刀斷水水更流,借酒澆愁愁更愁」出自李白詩《宣州謝眺樓校書叔雲》。
40 、《海濱仲夏夜》作者俊青,本文描寫了海濱仲夏夜特有的景色和勞動者閑適、歡愉的休憩場面,抒發了對美好景色、美好生活的贊美之情。
41、《傾聽夏日》分別用「蛙歌」「蟬鳴」作三首詩的題目。作者選取了代表夏季農村特色的三種聲音,寄託了對自然、對勞動、對生活的熱愛。
42、《三峽之秋》作者方紀。本文先總寫了三峽的特徵「成熟」,然後按早晨、中午、黃昏的時間順序分別描寫了三峽明麗、熱烈、平靜的特點。
43、《秋頌》作者用颯爽秀逸的姿態美、凄楚的情感美勾畫了一幅明澈的秋美圖,呼應了秋「閑」「逸」的本色。
44、《白馬湖之冬》通過對白馬湖冬天風的描寫,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45、《江南的冬景》作者郁達夫,散文家。文章用江南冬天跟北國之冬、南國之冬比較,著力刻畫江南冬天「明朗的情調」;抓住江南水鄉的特點,寫「微雨」,寫「雪景」,極力渲染江南冬景的迷人。
46、《一年四季》文章以「一年四季」為題目,以「一年四季」為軸心,用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感受大自然,擁抱大自然。
47、《走馬觀花看銀河》一文緊扣「走馬觀花」四個字,從「龐大」「變化」兩大角度介紹說明。
48、《熱帶植物資源的袖珍庫》一文作者抓住「經濟植物園」的「袖珍」特點進行介紹。
49、《商城裡的電腦世界》運用小標題,巧用擬人化手法進行說明。
50 、《核舟記》一文緊扣「大蘇泛赤壁」這個主題來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出自蘇軾的《後赤壁賦》;「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出自蘇軾的《赤壁賦》。
④ 七年級上冊語文讀本後面的名言警句有什麼呀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小六?初一語文課本中沒有曰積月累,改成名著導讀了
初一語文上冊知識點:名著導讀
1、《繁星》《春水》:主題是「母愛、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謝婉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這兩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詩人泰戈爾的《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對母愛與童真的歌頌。如「母親啊!天上的風雨來了,鳥兒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風雨來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懷里。詩中的母愛往往有雙重內涵:一是母愛對詩人的浸潤,二是詩人對母愛的深情頌贊。
二是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贊頌。作者認為:人類來自自然,歸於自然,人與自然應該是和諧一致的。如」我們都是自然的嬰孩,卧在宇宙的搖籃里。」
三是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稱為「哲理詩」。如: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藝術成就表現在:
一是兼采中國古典詩詞和泰戈爾哲理小詩之長,善於捕捉剎那間的靈感,以三言兩語抒寫內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長。
二是語言清新淡雅而又晶瑩明麗,明白曉暢而又情韻悠長。
2、《伊索寓言》:主題是「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學史上流傳最廣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內容:
一是影射當時的社會現實,揭露了當時統治者的殘暴和蠻橫。如:《狼和小羊》、《貓和雞》
二是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與智慧。如:《農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三是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如《蚯蚓和狐狸》、《螞蟻和蟬》
作品的藝術特色是:一是往往簡潔客觀地敘述一個故事,最後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二是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廣泛採用擬人化手法。
……
⑤ 初一語文讀本上下冊的讀書筆記(300左右)
好詞、游手好閑 一擲千金 吃喝玩樂 荒淫無度 生不如死 碩大無比 粉身碎骨 搖身一變專 皎潔
好句、山民又得到一屬筆錢,更加荒淫無度,終於,惡有惡報,他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好段、山民拖著病體,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爬到了山頂,找到了那顆小草,當他伸手正要采時,忽然發現,在山崖邊上有一顆閃閃發光碩大無比的鑽石。山民心動了,要是得到了這顆鑽石,不就什麼都有了嗎。於是,他又爬到了山崖邊,就在他抓到鑽石的瞬間,失足跌下懸崖,摔得粉身碎骨。
主要內容、有一個山民,妻子病了,在給妻子采葯時從山上摔了下去。由於半山腰的樹枝勾住了衣服,山民得救了,醒來之後發現身邊有個小盒子,於是帶回家中。山民怎麼也打不開盒子,在無意中說出「我想要」的時候,盒子奇跡般打開了,出來一人小人。此傲人給了山民一沓錢,他享盡榮華富貴,唯獨沒給妻子買葯。不久,山民得了一種可怕的病,小人讓他去采一株小草治他的病。山民爬上山,伸手采小草時,發現了一顆鑽石,不料失足跌下山崖,粉身碎骨,小人又出現了,它的名字就叫——誘惑
體會、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勞動才有收獲,做人不能太貪心,得腳踏實地地做每一件事
讀《永別了武器》有感
⑥ 七年級上冊語文讀本後面的名言警句有什麼呀
1. 多行不義,必自斃
2. 行百里者半九十
3. 江山代有才人出,個領風騷數百年
4.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5.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
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7.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8.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9. 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10.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11. 行遠必自爾,登高必自卑
12. 安不忘危,盛必慮衰
13.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14.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5.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1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7.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8.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
19. 拾穗雖利,不如躬耕;束炬夜馳,不如早行
20.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21.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 羞惡之心,人皆有之
23.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24.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25.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26.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7.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28.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9. 有意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陰
⑦ 七年級上冊語文讀本第五課
《世說新語》兩則
詠雪
陳太丘與友期
詠雪
謝太傅(2)寒雪日內集(3),內與兒女(4)講論容文義(5)。俄而(6)雪驟,(7)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⑻?」兄子胡兒⑼曰:「撒鹽空中差可擬⑽。」兄女曰:「未若⑾柳絮因⑿風起。」公大笑樂。即⒀公大兄無奕女⒁,左將軍王凝之⒂妻也。
陳太丘與友期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⑧ 七年級上冊語文讀本 歷史是一條河 答案
三三並不在身旁,但口袋中放著她的信,隨身攜帶,彷彿兩個人同行一般。這樣說,也表達內了作者對妻子的摯愛容
1.歷史如何流般亘古長久,緩緩流逝 2.歷史如河流般,沉澱著普通人的辛勤與悲哀。 3.歷史如何流般透明澄澈,使人得到許多智慧
然後自己想吧 打字很累的
⑨ 七年級上冊語文讀本第五課的課文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回之趣。 答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叢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