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語文上冊 > 高校語文課

高校語文課

發布時間:2020-12-13 01:47:28

① 如何打造高校語文課教學設計

如何打造高校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性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課堂教學應該是各種樣式、各種方法,都在競爭,都在開放,這才是大好局面。真正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是探究的課堂。那麼,什麼是高效課堂呢?我認為,高效的課堂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明顯且全面協調的發展。具體地講,從教師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促進學生高效學習的教學;從學生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學生獲得顯著發展的教學,這里的「發展」是指具有全面性、整體性、持久性的發展;從投入的角度講,高效的課堂教學是指教學投入少但教學產出高的教學。
在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進行的今天,小學語文課堂究竟應以什麼樣的姿態才是最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該如何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呢?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創情設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人的一種帶有趨向性的心理特徵。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興趣,就會產生一種對知識的好奇與渴望,就想探究其奧秘,就會主動、積極、執著地去探索。那麼如何利用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精心導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導語是一堂課的切入點。著名特級教師於漪老師說過:課的開始,其導入語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調。第一個音定準了,就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而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應該精心構思,巧妙設計,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諧美、懸念美,使教學過程引人入勝,扣人心弦,生機盎然,充盈著美的氣息,讓學生感受一種神聖、魅力和詩意。精心設計課堂導語,先聲奪人,可以喚起學生強烈的「樂知」、「樂學」的慾望。設計優美生動的導語,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美的情境,叩開學生的心靈,是很重要的,可使學生或悄然動容,或神思飛越,或躍躍欲試,或期待盼望,從而很快進入「共振」的境界。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導入時課件出示有關西沙群島的風光和物產短片,讓學生初步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讓學生通過畫面感知西沙群島的美麗和富饒,產生走進文本的慾望,達到一種「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
(1)、激發興趣,設置懸念
入選小學語文教材的課文內容很豐富,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首先要考慮如何激發學生對這些課文的學習興趣,能喚起學生的注意力,拓展學生的思維跨度,使學生處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憤」、「悱」之中。
(2)、觸及重點,短小精悍
導語設計貴短,切忌「作者生平」、「時代背景」、「創作過程」等內容簡單羅列;過於冗長的導語,除了有喧賓奪主之嫌外,易使學生疲勞、注意力分散。
(3)、創設氣氛,營造氛圍
語文課程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對人們的精神領域產生著深廣的影響,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隨時受到語文材料的熏陶感染,並產生獨特的體驗。人文性和情感性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努力營造出動人的教學情境與氛圍。而選進教材的課文,絕大部分是文質兼美、情文並茂的名篇佳作,教師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考慮知識的傳授外,還必須把握文中的「情」,以創設一種氛圍,使學生入情、移情、冶情。
2、 激情授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應把自己的激情完全融入授課過程當中,讓教師的情感與授課內容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充分利用自己的形體語言來配合授課內容,並且要把學生的情緒也引入教師的激情當中。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播放海底的珊瑚、海參、大龍蝦的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帶表情和動作朗讀,讓學生想像自己來到海底,看到了什麼樣的珊瑚?什麼樣的海參?怎樣的大龍蝦?並把他們的動作表演朗讀出來,這樣讓學生和老師同興奮、同疑問、同激昂、同探求,從而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設一種真實而復雜的問題情境,把所有的學習任務放置於這樣的情境之中,這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點燃學生的激情,讓學生不由自主地參與到相應的學習活動之中,這就要求創設的情境要著力體現出真實性、問題性、挑戰性、開放性、浸潤性。在《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節課中,老師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個情境,其中有碧葉相連的畫面,有輕松愉悅的音樂,有充滿童真的語言,有栩栩如生的表演,讓童真童趣在課堂上盪漾。如第四節:描寫了夏天迷人的夜晚、眨眼的星星和彎彎的新月,出現在靜謐的夜空,多美的意境。教師在學生想像的基礎上展示夏夜星空圖,在孩子們一聲聲驚嘆中深深感受到夏夜的魅力。再如,學習「穿梭」一詞,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是相對較難理解的。教師組織學生表演,兩名學生扮演可愛的蝴蝶,其他學生扮演美麗的花朵。老師娓娓道來:「孩子們,你們看,可愛的小蝴蝶在花朵叢中快樂地飛來飛去,從這朵花前穿過,又從那朵花後繞過,多快樂啊!這樣就是穿梭。」學生們在這樣輕松愉悅的生活場景中領悟了詞意。
二、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參與。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人人都有參與和發展的機會。當然有效的參與不只是行動上的呼應,更重要的是思維的同步、情感的共鳴,同時這里的「參與度」不僅僅是學生個體參與的深度和有效程度,也是學生參與的廣度,真正自主高效的參與應該是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真實參與。
三、鼓勵質疑問難,引導學生創新意識。
學習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即培養質疑問難能力。那麼,如何使學生學會質疑問難,從而養成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我認為這需要教師的一個引導過程。
1、審題激質疑:關鍵字句是題目的「窗戶」,透過「窗戶」才能領略內涵,引導學生讀題、審題,圍繞題目提出問題,不但可以訓練學生的審題能力,更能迅速地掌握題目的脈絡和內容。比如: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可這樣設問:「島」是什麼意思?「群島」又是什麼意思? 「西沙群島」在什麼地方?「富饒」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是「富饒的西沙群島」?這樣引導學生通過對「富饒的西沙群島」的分析探究抓住了本文的中心線索或內容。
2、身邊小事啟質疑:除了課堂教學訓練學生質疑能力之外,應鼓勵學生多觀察生活實際,多問幾個為什麼,從身邊日常事務提高質疑問難的能力。總之,教師要鼓勵學生敢於提出疑問,引導學生產生疑問,進而發現問題,要給學生質疑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可以隨時質疑,會質疑本身就是思維的發展、能力的提高。通過質疑使學生獲得有益的思維訓練,變「學會」為「會學」,會「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再發現問題」養成勤於思考
四、巧妙運用電教媒體,創設高效課堂
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電教媒體逐步走入課堂,它彌補了傳統教學在情境營造、時空轉換、情感滲透、思維創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種鮮明的教學特點,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為特徵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顯示出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教師優化運用電教媒體,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打造高效課堂,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運用電教媒體,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是好奇好動,他們樂於在玩中學、在動中求知、在喜悅中探索,所以作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創設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是極其重要的。
例如:如教學《海底世界》一課,我利用電教媒體,給學生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情境,學生一邊聽著優美的音樂,一邊欣賞著五彩繽紛的海底世界,在教師范讀的引導下,學生被帶進了神秘的海底世界,並產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覺,從而萌發了"我要讀"的強烈慾望。又如《五彩池》一課,伴隨著優美的旋律,娓娓動聽的誦讀,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態、形狀各異,在陽光的照耀下,閃耀著各色光芒,真是神奇瑰麗、奇妙無窮。它以獨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學生余興未盡,情緒達到了最佳狀態,一種愉悅明快的情感在心底油然而生。此時,我因勢利導,以境引情,引導學生帶著五彩池的贊美之情朗讀課文。由於學生進入了課文描述的情境,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麗所感染,朗讀興趣隨之而生。
2、運用電教媒體,要堅持啟發誘導,淡化教學重、難點。
陶行知先生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一池死水,風平浪靜,投去一石,碧波漣漪。可謂一石擊起千層浪。教師的教學要能溫故知新,巧妙地啟發誘導,還要善於設疑,去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淡化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材中,有些內容比較枯燥抽象難以理解,盡管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還是不知所以然。在教學中,可以適時利用電教媒體將課文中抽象的內容、教學的重難點化難為易,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識,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生動性,為釋疑解難創設巧妙的突破口。如《草原》一文中"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句子中的"勾勒"、"渲染"這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難以用語言描述清楚。這時可利用電教媒體以動態的效果展示給學生,把中國畫和工筆素描的作畫過程維妙維肖地表現出來,給學生直觀的形象,教師再稍作點撥,學生茅塞頓開。這樣,原來枯燥的詞語立刻鮮活起來,本來不易於用言語解釋說明的也變得一目瞭然,同時,學生也通過形象的流動變化的畫面充分地領略到了草原風光的美麗,並沉醉其間,回味無窮。課文的難點也在不知不覺中巧妙地化解了。
3、運用電教媒體,努力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魯迅先生說過:「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於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現代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色彩鮮艷、聲音清晰的感知材料,產生愉悅的視聽效應,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刺激,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興趣。
例如,如如教學《瀑布》一課,教師可結合課文內容播放錄相,屏幕上那瀑布的聲響氣熱和壯觀景色,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學生的積極反應,不少學生翹首凝望,不約而同地發出驚嘆,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油然而生。這樣,電教媒體把無聲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聲有色,化靜為動,帶著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於最積極最興奮的狀態,對課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很自然地步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
總之,實施小學語文高效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一定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還需要我們全體語文老師不斷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② 大學還有語文嗎

大學有一門課程是大學語文。

2006年發布的《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高等學校要創造條件,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 教育部的質量工程為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基礎、大學語文立了4個建設項目。在過去,大學語文是得不到這種「待遇」的。

2007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發函,建議各地教委、部屬高校「結合本地區、學校實際,認真做好大學語文教學改革工作。」接到通知後,北大、南開、清華、北航、華東師大等學校馬上採取行動,把大學語文列為除中文系以外的學生必修課。

(2)高校語文課擴展閱讀

名家觀點:

陳垣

陳垣先生在輔仁大學時,親自抓全校一年級國文教學並帶頭上課。當時有的理科學生不認真學習大一國文,先生曾親自動員,提出理科學生若缺乏較深的國文知識,缺乏文字表達能力,自己的科研成果,就無法通順表達出來。

陳垣先生常謂不能教國文,如何教歷史?國文不通的人,如何能讀史書?他親自教大一國文和中國史學文選課,直到20世紀50年代,他雖聲望日隆,年事日高,還堅持不懈。

③ 大學是否應該開設語文課程

昨日有報道稱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隨後有媒體連線教育部對此進行核實。教育部有關部門稱,大學開設語文課僅是建議,並沒有強制效力。據了解,大學開設語文課的建議是教育部在2006年底召開的「高等學校大學語文教學改革研討會」上提出的,旨在強化母語意識,深化大學語文教學改革,有關建議得到了與會各高校以及語言專家的支持。之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開大學等多家學校先後把語文課列為必修必選課。

毋庸諱言,當代大學生整體的中文水平不高。很多人不僅對經史子集等傳統國學的修養平平,也寫不出流暢優美的現代白話文,僅能對付日常的應用文寫作。其中不少人甚至不具備基本的中文水平,表述疙疙瘩瘩,錯別字連篇。這跟高校連年擴招導致生源質量下降有關系,也跟整個教育體系不重視語文教育有關系。教育部建議大學開設語文課,正是基於這樣令人擔憂的現狀。而北大、清華等學校應聲把語文課設為必選課,算是一種積極的應對。

兩家媒體的報道分歧在於:教育部對高校開設語文課究竟是帶有強制性質的「要求」,還是溫和而不作硬性規定的「建議」?其實,提高學生中文水平是一個多層次的問題:縱向跟私塾時代的學子比,甚至跟八十年代的大學生比,當代大學生的中文水平是有所下降的;橫向跟他們對英語等科目的重視程度相比,對中文的學習是有所輕忽的。但這只是總體而言,具體到每一個人,大學生的中文水平是參差不齊的。所以,不宜採用簡單的一刀切的辦法,而應綜合運用強制「要求」和溫和「建議」來解決問題。

首先,高校的中文教育應該設一個強制性的「及格線」,進行基本的語法和作文的測試,不通過則不能畢業,類似於英語的四級考試。按說,中文基礎教育應該在中小學階段就已完成,可事實是,多年以來語文教育尤其是寫作訓練的重要性在升級考試中並未得到充分體現,大量並未熟練掌握母語的學生不斷進入大學。對於這些學生,大學階段是他們走出校門前補上中文這一課的最後機會了。為了避免他們未來可能出現的尷尬,高校應該開設中文教育的基礎課程,使每一個畢業生都能做到文從字順,准確流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而對那些原本就具備基本中文水平的學生,對那些經過補課達到「及格線」的學生,就不必強調「必修」和「要求」了。畢竟大學生的學習負擔已經很重,畢竟不是所有的專業都需要很高的中文修養,這就有一個取捨的問題。對於有志於進一步提高中文素質的學生,對於有能力在學好專業課的基礎上鑽研「國學」的學生,學校應該開設與此相關的選修課。這種課程不像小學語文那樣填鴨式授課,進行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類的總結、切分,而應該是類似於《古文觀止》般對古今優秀漢語文本的賞析,應該是類似於《百家講壇》般對經典國學著作的解析,應該是「我手寫我心」的自由寫作訓練。這就對學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是僅僅開設一門《大學語文》就行,而是得從思想上真正重視,遴選最適當的課程,派遣最優秀的教師,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滿足他們蓬勃的求知慾,培養出精通中文的高手。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歷史中,我們的傳統教育一直存在重視人文知識而輕視自然科學的傾向。直到十九世紀,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了清王朝的國門,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路下,自然科學的重要性才得到國人的正視。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中,「重文輕理」和「重理輕文」兩種教育思路一直纏斗不休。近年來,經濟大潮奔涌,實用主義抬頭,大學生重視英語考級和各種實用的證書資格考試,而忽略人文社科知識的掌握,造成了語文水平的滑坡。偏沉的惡果已經顯現,輕視語文的傾向必須扭轉。

④ 國家規定教師每周課時量是多少

國家教育部規定教師每周工作量:

1、普通高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0—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擔任班主任周課時不少於10節。

2、初中教師每周工作量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體育任教7個班或周課時不少於14節,美術、計算機周課時不少於18節。

3、小學教師每周工作量14—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

(4)高校語文課擴展閱讀:

1.《關於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提出,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教育融入培養、培訓和管理全過程,構建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師德建設制度體系。在准入招聘和考核評價中強化師德考查。實施師德師風建設工程,建立教師國家榮譽制度,加快形成繼承我國優秀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尊師重教文化,創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

2.意見同時要求,要切實提高教師待遇。完善中小學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改進績效考核辦法,使績效工資充分體現教師的工作量和實際業績,確保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

⑤ 高校為什麼還要開設大學語文

恢復被中斷了多年的大學語文課,目前已成為高校課程設置必須面對的問題回。它不僅答20是世紀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也是新形勢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21因此,開設大學語文課是完全必要的。

⑥ 大學是否應該開設語文課程

應該。

⑦ 大學語文課在高校教學中的作用與意義 討論文題目自擬1000到1500字~

要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切實可行的課題。畢業論文的寫作是一種創造性勞版動,不但要有考生權個人的見解和主張,同時還需要具備一定的客觀條件。由於考生個人的主觀、客觀條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選題時,還應結合自己的特長、興趣及所具備的客觀條件來選題。具體地說,考生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綜合考慮。首先,要有充足的資料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缺少資料的情況下,是很難寫出高質量的論文的。選擇一個具有豐富資料來源的課題,對課題深入研究與開展很有幫助。其次,要有濃厚的研究興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可以激發自己研究的熱情,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夠以專心、細心、恆心和耐心的積極心態去完成。最後,要能結合發揮自己的業務專長,每個考生無論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業務專長,選擇那些能結合自己工作、發揮自己業務專長的課題,對順利完成課題的研究大有益處。

⑧ 清華大學開設的語文棵所教授的東西

接上面

然而,近兩年來,「大學語文」課程在有的院校出
現了滑坡,甚至很不景氣。有的院系用「應用寫作」或
「演講與口才」取代「大學語文」,有的院系乾脆直接
取消「大學語文」,有的院系象徵性地開一個學期,每
周2課時。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有的院系領導認為學生從小學到高中,學了12
年語文,到了大學沒有必要再學「大學語文」,就是
再學一學期,也不能提高多少語文水平,不如開「應
用寫作」、「演講與口才」急功近利。誠然,開一學期
「大學語文」,並不能把學生的語文水平提到一個很
高的程度。學語文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不能一
蹴而就。但學一點語文,至少可以讓學生不忘記自
己的母語和民族文化,可以培養閱讀興趣,營造文化
氛圍。讀、說、聽、寫是學習語文的四門基本功。
「應用寫作」、「演講與口才」不能取代「大學語文」,
相反,它們被「大學語文」所涵蓋。
一部分大學語文教師不能擺正自己的位置,不
認真鑽研教材,不改進課堂教學,不追求教學效果,
是導致學生厭學的重要原因。很多人有一種觀念,
認為只要是一個人,能認識幾個字,就可以教「大學
語文」。一些兼職教師沿襲過去中小學語文課的教
法,教學程序就是介紹作者、解釋詞語、劃分段落、歸
納中心思想、指出寫作特點。對文章的分析完全依
賴教材的「提示」,不敢越雷池一步,稍加引申和發
揮,就可能出現知識性錯誤。期末考試、考查,採取
開卷,又是任課教師命題、閱卷,學生根本不聽課也
可以及格,甚至獲得高分,唯一的一門文化教育和素
質教育課,就這樣對付過去了。有的專職「大學語
文」教師自輕自賤,總認為他們這些公共課教師不
如專業課教師吃香,說語文不是一個專門學科,科研
沒有一個方向,很難晉升職稱。其實,「大學語文」
涉及到古代漢語、現代漢語、中國古代文學、現當代
文學、外國文學、文藝學、寫作學等諸多學科,每位教
師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優勢特長選擇一
門學科作為研究的主攻方向,獲取教學和科研的豐
碩成果。事實上,全國高校的「大學語文」教師中就
不乏知名教授。匪夷所思的是,有的人教了多年
「大學語文」,躋身專業課教師行列後,反過來詆毀
「大學語文」,這真令人費解。
在個別學校,同樣是公共課,「大學語文」與「大
學英語」的地位有天壤之別。「大學英語」在各系各
專業開4個學期,每周6課時,以每學期授課18周、
每周24課時計,「大學英語」兩年共開432課時,占
總課時的四分之一。除外語系,沒有哪個系哪一門
專業課開這么多課時,而「大學語文」開一學期,每
周2課時,共計36課時,占總課時的百分之二,是
「大學英語」的十二分之一。這是何等的比例失衡,
是何等的「數典忘祖」?外語和語文的課時如此眾寡懸殊,也許是外語有過級考試,語文沒有過級考
試,外語不好,很多事會一票否決,語文不好,不會一
票否決。不過,只是近些年才這樣,以前並不這樣。
當年,錢鍾書報考清華大學外語打零分,還是被破格
錄取,沒有一票否決。外語不行,也沒有妨礙他成為
著名的學者和作家。有些外語學得很好,因從事的
工作與外語沒有太多關系而派不上用場的也大有人
在。有一名牌大學畢業的老先生,外語學得非常好,
退休後聊天時有人問他,你的外語特好,一生派上了
什麼用場?他思索良久後認真回答:「有一次坐飛
機和空姐用外語交談了幾句。」他旁邊有位同事笑
著說:「那次我也和空姐交談了幾句,不過用的是漢
語。」這位同事不經意地幽了那位老先生一默。
筆者並不反對學外語,要考慮「與國際接軌」,
原本就不必考慮「中國國情」。改革開放伊始,英語
備受青睞,中央和地方的廣播電台開辟英語廣播講
座,《英語900句》一時成為暢銷書。時髦女郎身著
胸前印有「Kissme」的T恤招搖過市,這不知是無知
還是作秀。國門打開之後,一些人學習英語到了痴
迷的程度,這當然不是壞事,只是全國范圍的外語教
育高投入,低效益,考研考博,評定職稱等,過分強調
外語的「一票否決」,「兩會」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
及有識之士早有微辭。最近據報載,有十類人員可
以不參加職稱外語考試,是值得額手稱慶的好舉措。
學習外語也要學好母語。漢語的造字(詞)法
與英語的構詞法頗有相似之處。漢語:用「力」於
「田」是「男」人;使「人」傳「言」是「信」息;用「刀」
判「牛」、「角」是分「解」;用「火」烤「犬」、「肉」是
「然(燃)」燒。英語:一片glass是玻璃,兩片玻璃
(glasses)是眼鏡。break(打破)加fast(禁食)是
breakfast(早餐)。land(土地)加lord(君主)是land-
lord(地主),mother(母親)加land(土地)是mother-
land(祖國),如果把它說成「地主婆」,那隻是網路
笑話。比較而言,英漢對譯則更能顯示中文修養的
重要。There is no doub,t譯成「沒有問題」、「沒有疑
義」、「毫無疑問」、「無庸置疑」就有明顯的文野之
分、雅俗之別。有些美英學者譯我國唐詩,就常常出
現錯誤。例如:賀知章《回鄉偶書》:「少小離家老大
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
處來?」有人將第三句譯成「And my children, meet-
ingme, do notknowme」·「children」有「兒童」和「兒
女」二義,譯成「my children「就是「我的兒女」。詩
人「少小離家老大回」,在村中見到的是家鄉的兒
童,不是自己的兒女,應譯成「the children」。朱慶餘
《近試上張水部》:「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
姑。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有人將首
句譯為「Go out the great red wedding-chamber can-
dles」,「go out」是「熄滅」,「停紅燭」不是熄滅紅燭,
而是安排停當,讓紅燭高燒,徹夜不熄,表現新娘將
見公婆的忐忑心情。所幸第二句將「舅姑」譯成「your parents」,沒有譯成「uncle and aunt」。
中國出現外語熱,海外也出現漢語熱,歐美,澳
洲,遠東,南亞,世界各地迄今共建立「孔子學院」
128所,這種學院以「孔子」命名,不只是學習研究儒
家學說,而是學習研究漢語和中國傳統文化。美、
法、日、韓、俄、澳鍾情現代漢語方言,日、韓等國還成
立專門研究漢字和古典詩詞的,「《說文》學會」,「詩
詞學會」,但他們並不忘記自己的母語和民族文化。

為了加強「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
量,以下措施可供參考。
(一)學校確定「大學語文」為全校各個院系(除
中文系外)的必修公共課,由教務處向各院系下達
指令性的開課計劃,責成中文系安排合格的專職教
師實施教學。
(二)建立一支文化素質較高、有較豐富的教學
經驗、愛崗敬業、相對穩定的專職教師隊伍,負責計
內和自考的「大學語文」教學。以往「大學語文」集
中在一年一期開,專職教師人人超工作量,還要聘請
大量的兼職教師。兼職教師難於管理,不能有效地
保證教學質量。一年二期,專職教師又工作量不足。
如果將「大學語文」安排在兩個學期上,則可以較好
地保證教學質量,還可以為學校節省一筆課時酬金。
(三)選用一本好的教材。目前,全國高校使用
的「大學語文」教材有幾十種,從編排體例看,可分
三種類型: 1·按文學史編排; 2·按文體編排; 3·按
思想內容編排。按文體分類就是按文章的表達方式
分類,它更適合寫作教學,與以閱讀、欣賞為主的語
文教學不大吻合。按思想內容分類,又容易出現類
與類的交叉,或所分之類不能涵蓋所有作品。現在
所用的教材按文學史分類,選入了古今中外的一些
優秀作品,所附錄各個時期的文學概述,是粗線條的
文學簡史。另外還附錄了較系統的古代漢語、現代
漢語知識、應用文體寫作知識。可謂一書多用。
(四)中文系下設「大學語文」教研室,組織教師
集體備課;互相聽課;取消任課教師自行命題的做
法,建立試題庫,考前由教務處或中文系拼題;實行
分題流水作業、集體閱卷、交換登分。與教學有關的
一切情況和數據均記入教師的業務檔案,連續幾屆
教學效果不好、學生反映強烈的教師,應影響其評優
和職稱晉升,經過幫助,仍無起色的,應調整其工作。
(五)樹立大語文觀。課內學習是有限的,課外
學習是無限的。教師要走出課堂,通過多種形式、各
種活動作為課堂學習的補充和延伸。例如:指導學
生課外閱讀和寫作;指導學生社團活動;組織作文競
賽、演講比賽、辯論會、朗誦會;指導撰寫畢業論文、
調查報告,組織論文、報告評優等。
只要各級領導重視,全體師生努力,語文學習的
春天就一定會到來!

⑨ 國家教師工作量標准

教職工工作量標准,專任教師的周課時量原則上按以下標准執行:   

1、普通高中教師10—14節,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0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每周12節,音樂、體育、美術、通用技術、心理健康、信息技術等每周14節(中職學校可參照本標准根據專業特點制定各學科周課時量標准);   

2、初中教師12—16節,語文、數學、英語每周12節,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體育每周14節,音樂、美術、綜合實踐、信息技術等學科每周16節;   

3、小學教師14—18節,語文、數學每周14節,其他專任教師每周18節。周課時數的下限是以語文、數學課為標准確定的,其他學科教師周課時數折算標准及學校管理人員、職員的工作量由學校根據滿負荷原則,結合實際確定;班額較小的村、完小周課時數根據學校實際情況確定。   

4、中小學校長(含黨組織負責人)、副校長,內設機構領導原則上要兼課,工作量須達到相關規定要求;其他管理人員、群團組織負責人原則上由專任教師兼任,做到一人多崗。

(9)高校語文課擴展閱讀:

《高等學校教師工作量試行辦法》,內容包括教學工作量(含教學法研究工作量)、科學研究工作量、實驗室建設工作量等。一個教師的全年工作量,應為1680小時。各類學校均按以上原則及本校具體情況制訂工作量。

北京市政府《關於全日制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標準的暫行意見》中規定:中學語文教師每人教兩個班(10課時~12課時);數學、物理、化學、外語教師每人每周授課12課時~16課時,平均14課時;其他各學科每人每周授課14課時~18課時,平均16課時。

小學教師每人包教一個班的語文、數學,或每周授課16課時~20課時,平均18課時。其他省、市根據本地區特點,對中小學教師工作量均有類似規定。

閱讀全文

與高校語文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