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課後作業第2題
2、讀句子,注意帶點的部分,聯繫上下文回答問題。
(1)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內不知道為什容么,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頻來入夢」是什麼意思?你知道祖國母親「頻來入夢」的原因嗎?)
答:頻來入夢:指一件事或人經常在夢中出現。因為作者思念祖國母親。非常的想念自己的家鄉,想念自己的祖國。
(2)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為什麼我在想到故鄉、老朋友時,心裡感到凄涼,卻又是甜蜜的?)
答:作者身在異鄉,很思念故國的朋友們,所以感到了孤單和寂寞。但是,只要一想起故國的親朋好友就有一些安慰心和溫暖。
(3)我悵望灰天,在淚光中,幻出母親的面影。(在你的形象中,母親的面影是怎樣的?)
答:在我的想像中,母親的面影是慈祥的,她那飽經風霜的臉上布滿了皺紋,眼睛裡寫滿了對兒子的愛。
㈡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主要內容
懷念母親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那個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裡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呆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裡。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到了德國,住在一座叫哥廷根這一座孤寂的小城,不知道是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是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真實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只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氛圍里,活動起來。這活動是輕微的,我簡直不知道有這樣的活動。我想到故鄉,故鄉里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卻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1月18日
從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向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家來,從學校回家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兒子只是不來,她的神色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來的。我看了她的神氣,想到自己的在故鄉地下卧著的母親,我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1月20日
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里的朋友。我有時簡直想得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在沙發上,聽風聲在窗外過路。風里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裡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里,我暫時引用這幾段。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不少,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總之,我不想在國外呆。一想到我的母親和祖國母親,就心潮騰涌,惶惶不可終日,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幾個月以後,在1936年7月11日,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開頭一段是: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下面描繪在夢里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後一段是: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現在到國外來了,在我的懷念中就增添了一個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著我度過了在德國的十年,在歐洲的十一年。
㈢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預習
一、看拼音寫漢字
zhì qǐn pín bó ménɡ lónɡ jǚ rěn chànɡ tiān bān
真 不安席 入夢來 暗 喪 耐 望 添 可見一
qī mù ɡū jì mián
涼 愛 長
二、形近字組詞
慕暮墓幕募 崇祟 孤狐抓 魂魄槐愧 寢寢 廷延 糊湖
三、給帶點字注音
仍然 薄暗 高興得不得了
四詞語理解
真摯 棄養 寢不安席 終天之恨 薄暗 沮喪 思潮起伏 心潮騰涌
五、句子理解
①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麼,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②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③我悵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六、課文理解
(一)、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開頭與結尾,看看這兩個自然段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並體會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怎樣的感情?
(二)、找出描寫「生母」的部分,試著以作者的身份與感情去自由地朗讀,抓住關鍵的詞語與句子理解作者的情感。
1、思考:這一段表達了自己對母親怎樣的懷念之情?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與大家一起交流。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2、誰以作者的角度,用作者的感情來給大家朗讀一下課文呢?看誰讀得好。
(三)、思考:作者為什麼會懷念祖國母親?這一部分只是在寫懷念祖國母親嗎?你從哪看出來的?
(四)、自讀課文,並談談自己對其中情感的體會與理解,交流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五)、學習了這篇課文,對你有什麼啟發呢?
㈣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課後習題2
1、「頻來入夢」,頻,屢次。意思是祖國母親經常到夢中來。作者遠離故回土、身居異國,對祖國答無限思念,因而頻來入夢。
2、「凄涼」,寂寞冷落,凄慘。作者身在異國,一方面感到自己與母親的距離遠了,與祖國的距離原理,與母親的接觸少了,心中倍感寂寞、凄涼;另一方面在遠離家鄉的日子裡,能時常懷念起國土的生活情景,心中自然多了一絲安慰,一些換新,一點甜蜜,所以說「這凄涼又又是甜的」。
3、由於作者長期在外求學,留在母親身邊的時候不多,必然對母親的容貌模糊,對母親的思念更多的是一個模糊的影子。
㈤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主要內容
4、索溪峪的「野」
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版物權野,遊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於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5、詹天佑
文章以人名為題,重點記敘了詹天佑一生中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築第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為讀者勾勒出了一位傑出的愛國工程師的高大形象。
6、懷念母親
課文以回憶的形式,介紹了作者對兩位母親——一位是生身母親,一位是祖國母親「同樣崇高的敬意和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永久的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
7、彩色的翅膀
課文主要寫了寶石島觀察通訊站信號兵小高回家探親,在從黑龍江探親返回的路上,提了一紙箱小昆蟲帶回小島的故事。贊揚了海島戰士熱愛海島、建設海島的高尚品德。
我們老師給我們講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㈥ 6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
人教版6年級上冊語文第6課是《懷念母親》
《懷念母親》一文中的多音字近義詞反義詞如內下:
反義詞:沉靜——容活動 普通——特別 甜蜜——苦澀 清清楚楚——模模糊糊
近義詞:懷念——思念 真摯——真誠
多音字:奔喪(sang第四聲)喪事(第一聲sang)
㈦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主要內容
描寫了作者的兩位母親——一位是生母,一位是祖國母親,作者對兩位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親生母親的思念和悔恨,對祖國母親不變的愛意和崇敬。
㈧ 六年級上冊語文第六課怎麼分段
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開門見山,指出兩位母親在作者生命中同內等重要的地位,為全文奠定了感容情基調,同時也引出下文對兩位母親的描述。
第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描述了自己與親生母親的關系,傾吐心聲,表達了自己失去母親時的巨大痛苦。
第3~12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作者藉助日記、散文摘抄的語段,描述了在漫長的留學生崖中,對母親和祖國的懷念,把對兩位母親同樣地敬意,同樣地愛慕表達得淋漓盡致。
第13自然段是文章的第四部分。呼應開篇,說明作者對兩位母親有著同樣的情懷,那就是崇敬、愛慕、懷念。
㈨ 六年級人教版上冊語文課本第6課內容
我一生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我的母親,一個是我的祖國母親。我對這兩個母親懷著同樣崇高的敬意和同樣真摯的愛慕。
我六歲離開我的生母,到城裡去住。中間曾回故鄉兩次,都是奔喪,只在母親身邊待了幾天,仍然回到城裡。在我讀大學二年級的時候,母親棄養,只活了四十多歲。我痛哭了幾天,食不下咽,寢不安席。我真想隨母親於地下。我的願望沒能實現,從此我就成了沒有母親的孤兒。一個缺少母愛的孩子,是靈魂不全的人。我懷著不全的靈魂,抱終天之恨。一想到母親,就淚流不止,數十年如一日。
後來我到德國留學,住在一座叫哥廷(tíng)根的孤寂的小城,不知道為什麼,母親頻來入夢。我的祖國母親,我是第一次離開她。不知道為什幺,我這個母親也頻來入夢。
為了說明當時的感情,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中摘抄幾段:
1935年11月16日
不久外面就黑起來了。我覺得這黃昏的時候最有意思。我不開燈,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漸漸織上天空,織上對面的屋頂。一切都沉在朦朧的薄暗中。我的心往往在沉靜到不能再沉靜的時候,活動起來。我想到故鄉,故鄉的老朋友,心裡有點酸酸的,有點凄涼。然而這凄涼並不同普通的凄涼一樣,是甜蜜的,濃濃的,有說不出的味道,濃濃地糊在心頭.
11月18日
好幾天以前,房東太太就對我說,她的兒子今天回家,從學校回來,她高興得不得了……但她的兒子一直沒有回來,她有點沮喪。她又說,晚上還有一趟車,說不定他會回來的。看到她的神情,我想起自己長眠於故鄉地下的母親,真想哭!我現在才知道,古今中外的母親都是一樣的!
11月20日
我現在還真是想家,想故國,想故國的朋友。我有時想得簡直不能忍耐。
11月28日
我仰躺在沙發上,聽風路過窗外。風里夾著雨。天色陰得如黑夜。心裡思潮起伏,又想到故國了。
我從初到哥廷根的日記里,引用了這幾段。實際上,類似的地方還有很多,從這幾段中也可見一斑了。一想到生身母親和祖國母親,我就心潮騰涌,留在國外的念頭連影兒都沒有。幾個月以後,我寫了一篇散文,題目叫《尋夢》。開頭一段是:
夜裡夢到母親,我哭著醒來。醒來再想捉住這夢的時候,夢卻早不知道飛到什麼地方去了。
下面描繪在夢里見到母親的情景。最後一段是:
天哪!連一個清清楚楚的夢都不給我嗎?我悵(chàng)望灰天,在淚光里,幻出母親的面影。
我在國內的時候,只懷念,也只有可能懷念一個母親。到國外以後,在我的懷念中增添了祖國母親。這種懷念,在初到哥廷根的時候異常強烈。以後也沒有斷過。對這兩位母親的懷念,一直伴隨我度過了在歐洲的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