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設計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教案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以小學語文教科書為載體,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為目標,以每個單元組中的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為主線,以改革閱讀教學為突破口,以加強讀寫結合訓練為落腳點,以整體備課、綜合訓練、及時評價、反饋矯正為保證措施,以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和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為輔助手段,而進行的階段性、系列性教學活動。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是針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高耗低效的問題,運用系統論的整體原理,學習借鑒國內外現代教學研究的理論精華和我省單元達標教學的優秀成果,以每個單元為基本教學單位,而構建的整體教學模式,即把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分為相互聯系、遞進循環的四個階段:教學准備—學習研討—綜合實踐—反饋評價和為完成每個單元組的教學任務而使用的十種基本課型:整體預講課、研讀訓練課、自讀訓練課、讀寫結合課、基礎訓練課、綜合復習課、習作指導課、達標測試課、習作評講課、矯正補償課以及貫穿整組教學過程始終的兩項輔助活動:有導向的閱讀實踐活動、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
一、四個階段的任務
1、做好教學准備。它包括教師的整體備課和學生的整體預習兩個方面。「整體備課」是優化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的重要前提。它要求教師從整體出發,圍繞一個訓練重點(讀寫例話),遵循一條訓練主線(習作要求),來全面系統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處理教材,確定教學目標,統籌安排教學任務(每篇課文教什麼,怎樣教;每一課時教什麼,怎樣教),設計讀寫訓練序列,安排綜合訓練和兩個活動計劃等。整體備課可採用表格式,先由教師個人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按要求認真填寫,然後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研討,互相取長補短,以求得教師對全組教學的整體把握。
「整體預習」就是在單元教學之前,指導學生以全組教學目標為依據,以「導讀」提示為線索,來感知教材內容、訓練重點、習作要求和基礎知識,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主要目的是運用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預習的方法可採用分組討論式、提綱導學式、逆向通讀式、列表分析式等。
2、引導學習研討。引導學習研討就是以訓練重點為主線,以每單元的4篇課文為載體,通過6-10個課時及相關課型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情感體驗啟迪,培養自學能力和創新精神,同時滲透思想品德教育。它是單元教學的重點所在,包括研讀訓練、自讀訓練、讀寫結合三種基本課型。
3、指導綜合實踐。綜合實踐是以鞏固深化基礎訓練和讀寫例話的學習為重點,以幫助學生建立和完善知識結構,將基礎知識轉化為基本技能為目的的一個重要環節。它是引導學習研討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積累運用、綜合復習、習作指導三種基本課型。
4、組織反饋評價。這是在綜合實踐的基礎上,對單元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進行檢測,反饋教學信息,總結學習得失,及時查漏補缺,實現段段清的一系列教學活動。包括達標測試、習作評改、矯正補償三種基本課型和教師的教學活動總結。
二、十種課型的操作
1、整體預習課。其主要任務是以單元教學目標為依據,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教材,進行目標定向,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調動學習的情感前提。課堂結構一般為:談話激情導入——學習目標定向--獨立閱讀預習——小組交流研討——教師概括總結。一般為1課時。
2、研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每單元的精讀課文教學。教師運用導學式,指導學生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讀、思、劃、批、議」來領會課文的內容,學習讀書的方法,接受語言文字訓練。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學習目標——邊讀邊想,抓住中心——分析條理,學習表達——質疑研討,課堂總結。
3、自讀訓練課。此課型一般用於略讀課文的教學。其目的在於為學生提供一個鍛煉自學的機會,使之能將在研讀訓練課上獲得的讀書方法運用於學習實踐之中,以增強獨立自學的能力。基本課堂結構為:研讀閱讀提示,明確讀書方法、要求和目標——自讀自悟自得,理解課文內容,積累基礎知識和技能——交流暢談收獲,師生多方互動,反饋學習信息,整合拓展問題。
4、讀寫結合課。讀寫結合課是圍繞訓練重點和習作要求,憑借課文的個性特點,抽取讀寫規律和方法,對學生進行大作文部件訓練的一種課型。基本課堂結構為:復習導入(激情談話,整體讀課文,回顧寫作特點)——訓練指導(提取結合點,領悟特點方法,指導方法應用)——結合訓練(提出任務,討論方法,交流收獲)--課堂總結(學習方法)。一般1課時,安排在各類課文的學習之後。
5、基礎訓練課。基礎訓練課是以閱讀訓練為主要內容,同時指導學生對本單元所學的基礎知識(拼音、字、詞、句、點等)進行拓展性復習鞏固訓練的一種課型。教學時間為2-3課時(包括1節寫字課)。基本課堂結構為:談話導入——回顧舊知——鞏固練習——矯正點撥——課堂總結。
6、綜合復習課。綜合復習課的目的在於強化讀寫知識訓練,幫助學生完善已有知識結構,指導學生將讀寫知識轉化為技能。教學時間一般為1-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激情導入 ——綜合復習(整體切入,課例剖析,發現規律)——對應練習(自學例話,記憶圖表,拓展嘗試)——課堂總結。
7、習作訓練課。習作訓練課是以指導學生將掌握的讀寫技能在習作實踐中加以運用的一種課型。一般為2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明要求,擬題目——定中心,選材料——列提綱,打草稿——互交流,師點撥——自修改,謄清文。
8、達標測試課。達標測試課是用於檢測學生達成訓練目標情況,做到段段清的專用課。一般為1課時。
9、習作評改課。習作評改課是繼習作訓練之後,在對學生已完成的習作進行批改的基礎上進行的綜合評析和修改指導的一種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導入——舉例評講——矯正修改——交流賞析——課堂總結。
10、矯正補償課。矯正補償課是在習作訓練和達標檢測試之後,安排的總結學習得失,矯正存在問題,消除知識缺陷,給學生創造再次學習的機會,以達到相對平行,同時為後繼學習鼓勁加油的一種特定課型。一般為1課時。基本課堂結構為:總結評價——矯正補償——強化訓練——平行測試——課堂總結。
三、「兩項活動」的配合
1、有導向的閱讀積累活動。閱讀一是為了鞏固課內學到的讀書方法;二是為了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言材料。「有導向」是說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是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指導和明確的要求下進行的,即盡可能地圍繞著本組的訓練重點來閱讀和積累,以增強對應性和實效性。首先,教師要提出明確的閱讀要求,諸如內容、范圍、方法、任務等;其次,要採用一定的閱讀組織形式,像小組討論式、提綱導讀式、自由品讀式等;第三,不動筆墨不讀書,每周要寫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或積累優美的詞語、句子、段落,或摘抄好的開頭、結尾、具體描寫、抒情議論等片斷,或記下自己的讀書感想等;四是對這種課外閱讀積累活動要定期進行總結評價,以不斷激勵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動機,確保活動的有效性。
2、有指向的生活實踐活動。生活實踐活動是為了給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習作素材。所謂「有指向」,就是組織活動要以習作要求為中心,通過對活動進行有意識的設計、組織和安排來創設客觀的生活情景。活動的內容及方式要根據訓練組的習作要求而定。如四年級第第一單元的作文是要記暑假裡的一件事,第二單元寫「我敬佩的一個人」,均可採用回憶討論式或參觀訪問式等。第三單元的習作是要「寫一種小動物(或植物),抓住特點、寫出對它的喜愛之情」。就可以安排一個參觀養雞場的活動,帶領學生去看雞、訪雞、說雞、畫雞,使學生對小雞有一個整體的感性認識。同時,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實踐活動既可以班為單位,也可以小組為單位,還可按要求學生單獨去做。
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的有機運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有利於提高教師素質,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有利於對教學進行全方位的研究和控制,從而可實現教學過程的整體優化。這是因為:
第一,該研究建立了語文整體教學思想,所有教學活動都圍繞整體主線展開進行,而且環環相扣,內在聯系緊密,形成了一個可控的有機整體——新的教學常規,優化了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效率和管理效益。
第二,該研究整合一切現代語文教學新思想、新策略,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思想,並提出了「好的閱讀教學就是一堂閱讀實踐課」的教學主張,始終把學生推在學習活動的最前沿,鼓勵他們學習提出有價值、有創新、有實效性的問題,讓他們自主地去探究、研討、悟得。倡導讀書的多樣性,要求層層推進,注重實效。
第三,該研究注重學習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既強調要從生活中吸收大量的信息、資料,加入到課堂教學中,又要求始終圍繞著教學主線,展開一切教學活動來積累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突出了重點,分散了難點,有的放矢。
第四,該研究引導教師「退居二線」,成為教學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指揮者,疑難問題的啟發者、點撥者、討論者,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向學生提出問題,主要提出學習要求,突出了教師整體把握、全面駕馭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促進了教師思想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
㈡ 人教版九年下語文5單元集備材料
基礎知識及運用
1.根據下列拼音寫出漢字。(分)
(1)公輸bān( ) (2)敝yú( ) (3)fù( )魚
(4)jīng( )國 (5)一dān( ) (6)cù( )爾
(7)gǒu( )得 (8)lǐ( )泉
2.下列加粗字拼音無誤的一項是( )(2分)
A.拂士(bì) 米粟(sù) 行拂(fú) 膠鬲(gé)
B.至於郢(yíng) 侮臣(wǔ) 荊國(jīn) 胡不見(xiàn)
C.竊(qiè) 錦綉(jǐn) 褐(hè) 糠糟(zāo)犀(xǐ)
D.黿(yuán) 楩(biān)楠(nán) 牒(diē) 圉(yǔ)
3.解釋下列句中加粗的字。(3分)
(1)子墨子( ) (2)起於魯( )
(3)吾義固不殺人( ) (4)胡不已乎( )( )
(5)舍其文軒( ) (6)舍其粱肉( )
(7)攻城之機變( ) (8)而曰( )
(9)楚寇( ) (10)鄰有敝輿( )
(11)故不為苟得也( ) (12)賢者能勿喪耳( )
4.下列四組加點字用法和釋義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1分)
㈢ 老師說語文書每天一單元備注是什麼意思
老師說語文書每天一單元備注意思,就說把每一單元的重要內容要寫一下。
㈣ 如何開展語文單元教學設計與實施
一、 制定適切的教學目標
教師應根據「課程標准」目標和要求,參照教材所規定的目標和要求,聯系教師、學生以及教學環境的實際情況,制訂集中、明確、適切的,有針對性、層次性的課堂教學目標。「集中」是指一堂課的教學目標要重點呈現一堂課的主要任務,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表述時應盡可能地將三者加以整合。「明確」是指所制訂的目標指向清晰,表述具體得當,要陳述可以觀察到的學生的具體行為,說明產生這些行為的條件,以及指出評定行為的標准,以便操作和評價,例如字詞學習,應具體到能認讀識記哪些字,在什麼條件下積累哪些詞語並達到怎樣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課文內容,應具體到了解什麼內容,在怎樣的條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樣的程度。「適切」是指所制訂的教學目標應符合學生的實際,教材的特點,不隨意拔高或降低教學要求,並有一定的針對性:在制訂重點精讀課文的目標時,要注意將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目標,在整合的基礎上進行細化。對要求學生獨立閱讀的略讀課文,則不必各方面逐條羅列,選一、二方面作重點表述即可;在制訂寫作課目標時,可以從「觀察」、「選材」、「表達」等方面加以具體表述,如提出「觀察」的具體內容,從哪方面進行選材等。
情意目標的制訂,應注意結合閱讀內容和生活體驗,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的語言實踐過程中認識並認同相關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逐步地受到民族精神的熏陶;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教學目標中使其顯性化,在教學過程中做到無痕化,發揮「潤物細無聲」的育人功能。
每一堂課的目標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學生的學習水平也是循環反復、螺旋上升的。教師備課時應從學生的知識積淀、心理期待、文化准備等諸方面做全面地分析,結合單元目標、學期目標和年段目標作整體思考,使近期目標和遠期目標、具體目標和一般目標有機結合。
二、 有效地進行教學設計。
(一) 分析學生情況。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從學生的發展需要出發,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但是,究竟該怎樣以學生為主體?如何了解學生的需求?這些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要找到答案,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進行學情調查。我們都知道,科學的學情調查是新課程下優化教學的一種手段。可現實情況是,一方面,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有意識地作過學情調查和預測,很難真正了解學生的情況。另一方面,目前關於學情調查的相關研究很少,可供參考的書目和資料也很欠缺。因此,要想優化教學、漸漸讀懂學生,還需要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實踐和探索,作好學情調查。「學情」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能力差異和特點的具體情況。因此,學情調查不僅要調查學生的學習起點,還要調查學生的學習風格、學習速度、自主行為能力、能力傾向、興趣點、學習動機、情感態度的性格表現、情緒的性格表現、意志的性格表現,等等。新時期以來,我們提出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自主權,但這並不是讓教師袖手旁觀或是任其自然。相反,這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毋庸置疑,學情是客觀的,只要有教學、有學生,就有學情問題。與此同時,學情又是不斷變化的。在教學活動中,時間過了,內容換了,難度改了,甚至天氣變了,都會對學情產生影響。因此,每一個教學內容,每一個教學環節,學生的每一次學習活動,教師都應做到心中有數。關注了學情,掌握了學情,教師才有「引」的方向,才有「導」的重點。另一方面,學情的多樣和多變,並不意味著我們無法了解和把握學情。教師可以走到學生中間,去傾聽、觀察、訪問,可以察言觀色,可以舉一反三,可以旁敲側擊,還可以檢視他們的學習效果。總之,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去改變學情,使之調整到最為適宜教學活動展開的狀態。
(二) 組織教學內容。
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努力使學生保持持久的、穩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一是要重視設置問題情境,把教材知識內容巧妙地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二是要遵循思維規律,抓好感悟、理解、實踐三個環節,精心創設突破難點、激活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思維能力的學習情景;三是要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利用教學課件、網路資源等,使現代信息技術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四是鼓勵學生對文本質疑,向教師提問,為學生提高問題意識創設問題情境。要指導學生提問的技能,培養學生由提出疏通性的問題到提出深究性、延伸性的問題,再到提出鑒賞性、評價性的問題。
具體從拼音方面來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識字與學習漢語拼音看作一個有機的整體,引導學生既能藉助漢語拼音認識漢字,也能藉助漢字的發音來學習漢語拼音的拼讀,幫助學生建立起音與形之間的聯系;加強漢語拼音的拼讀訓練,在學生藉助漢語拼音識字、閱讀以及運用音序查字法查閱工具書的過程中,逐步提高獨立拼讀的能力;認識到漢語拼音的學習是一個長期的漸學漸熟的過程,可根據教材的特點以及不同階段的教學重點,適時地進行滲透、強化和鞏固;不進行漢語拼音字母的抄默訓練。
(三)選擇教學方法。
1、質疑。
質疑是創新的起點,質疑是思維的火花,質疑是進步的階梯,質疑是成功的關鍵。在語文教學中重視學生質疑是至關重要的。這決不是形式主義,也不是為了熱鬧而裝點花瓶。讀書有疑源於思,這是思維的結晶,也是智慧的明燈。小學語文課上,學生面對《海底世界》這一課的插圖向老師提出疑問:「章魚不是10條腿嗎?怎麼書上只畫了6條?」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我們都吃過章魚,但從來沒注意到它有幾只觸手,更不注重科學界對章魚的分類還有分歧。雖然學生的理解有失偏頗,但他能向教材挑戰,這就難能可貴了。教師要注重質疑解疑能力的培養,留足時間,激勵表揚,讓學生由不敢問到大膽問再到善於問;我們要真正解放學生,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欲,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2、實行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既然「語文學習」是一種生活,學生便是學習的主人,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作用,「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特別注重探索和研究過程」。探究式學習,簡言之就是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探究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而語文教學活動長期以來主要以教師的「傳道、授業、解惑」為主要的教學方式,強調記憶性成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特點,教學中較少有學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維過程。這種重記憶輕理解,重灌輸輕思維,單一、被動以接受為主的學習方式往往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負擔很重。這一狀況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養成,而且嚴重影響到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影響著學生思維的發展。
(四)運用多媒體。
教育學家誇美紐斯說過:「教學藝術的光亮是注意力。有了注意力,學習的人才能保持心裡不跑馬,才能了解放在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見注意力是獲得良好學習效果的一個重要前提。現代教育技術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有著所不可比擬的優勢。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時,顯現在顯示屏上的課件不僅將學生從單調的「黑白世界」帶入了絢麗的彩色世界,而且圖文聲像並茂,直觀動態,富有表現力,給學生以視覺、聽覺等多角度的感官刺激,極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在教學《要下雨了》這篇課文時,就利用了多媒體為孩子播放了動畫片,動畫片的形式鎖住了孩子的視線,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的教師要努力走在時代的前列,做信息技術的有力「推銷員」,讓學生輕輕鬆鬆的進行學習。
三、改進評價方式。
教師應始終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習過程。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要考慮每一個學生的起點,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橫向評價與縱向評價、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相結合。
檢測要注意體現日常性、選擇性和開放性。注重以鼓勵、表揚等積極性的評價為主,尊重學生個體讀文的獨特體驗,重在激勵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全面評價。
漢語拼音能力的評價,主要考察學生藉助拼音認讀漢字、查閱工具書的能力,不從默寫音節,為漢字注音等角度去考查、評價學生。二年級時進行相關的漢語拼音的驗收。一二年級識字能力的評價,應將平時的學習與階段性檢測結合起來,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能認讀所學漢字的60%為合格,達到80%即為優秀。寫字能力的評價,重在寫字態度和習慣,以及書寫的規范。閱讀能力的評價,重在檢測學生基礎積累,對文章整體把握的能力,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境理解詞義、句義能力,依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進行比較流暢表達的能力等。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重在鼓勵學生說話的自信心,以及語言表達的連貫性、清晰性,不重表達技巧。寫作能力的評價,二三年級從能根據圖畫內容、閱讀內容寫清楚幾句話逐步做到能根據圖畫內容、所提供的話題、情景、相關詞語寫清楚一段話,做到句子連貫,意思清楚;四五年級從能注意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記錄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逐步做到能留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能將自己感興趣的、受感動的生活內容生動地描寫出來,能反映出自己獨特的感受和想法。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廣大教師所共同追求的,以上我所談到的僅是追求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個不成熟的觀點。相信只要我們每個教師精心專研,細化教學環節,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超越,課堂教學一定是有效的,一定會成為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堅實的陣地!
㈤ 什麼是語文大單元備課
以教材的一個單元來備課。區別於一節(篇)為單位的備課。目的是突出教育的連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