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後漢書,三十九卷》江革傳,翻譯。
【參考譯文】
江革,字次翁,齊國臨淄人。他年少時失去了父親,獨自與母親同住。正遇上天下大亂,盜賊到處出現,江革背著母親逃難,歷盡了險阻,常常靠著採集養活母親。他多次遇到賊兵,有時賊兵想劫持他走,江革就痛哭哀求,說有老母靠他養活,語氣非常誠懇,足以感動他人。賊人因此不忍心傷害他,有的竟然給他指出躲避賊兵的方法,於是他與母親在危難中得到保全。江革輾轉客居到下邳縣,因窮困而光著腳,為他人做工來供養母親,(母親)所需要的隨身之物,沒有不設法供給的。
建武末年,江革與母回到鄉里。每到年終,縣里舉行面試,江革怕車子晃動而傷害到自己的老母親,自己在轅中拉車,不用牛馬,從此鄉里稱他叫「江大孝子」。太守曾准備禮物請他,江革因母親年老沒有去應召。等到母親死後,他曾經伏在墳廬旁睡覺,守孝期滿,仍不忍心除去喪服。郡守派丞掾替他除去喪服,便請他做官。
永平初年,江革被舉為孝廉,補授楚太僕。一月有餘,自動棄官而走。楚王英派人快馬追他,不肯回去。又使中傅贈送財物,(江革)辭謝不肯接受。後來幾次應三公的命令,才去。
建初初年,太尉牟融舉賢良方正,江革再升為司空長史。肅宗很崇敬禮遇他,升他為五官中郎將。每逢朝會,帝常派虎賁攙扶侍奉他,等他進拜時,常常盯住他。這時江革有病不能朝會,皇上就派太官送酒菜給他,讓他受到很特殊的恩寵。於是京師貴戚衛尉馬廖、侍中竇憲羨慕江革的品行,各送信和禮物給他,江革不回信,也不受禮物。皇上聽了更加稱贊他。後來江革上書請求告老還鄉,朝廷轉拜他為諫議大夫,賜他告假回家,於是以病重為由辭官。
元和年間,天子思念江革的好品行,制訂詔書給齊相道:「諫議大夫江革,日前因病告老還鄉,現在的日常生活怎樣?孝道,排在各種品行的第一位,是各種善行的開始。國家每想念志士,沒有不想到江革的。命令縣里用谷千斛賜給『巨孝』,每年八月派長吏去慰問,送羊酒,直至他生命終止。如有不幸之事發生,用中牢祭祀。」從此,「巨孝」的稱號通行於天下。等到江革死後,又頒布詔令賞賜穀物千斛。
Ⅱ 江革傳文言文答案
【原文】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一起)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拜訪)江革,時大雪,見革敝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穿)襦(短襖),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
【譯文】
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很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穿著破棉衣,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短襖,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卧具才離開。
Ⅲ 江革傳閱讀答案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孿生兄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梁書·江革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賞器 (2)服闋與觀俱( )詣太學
(3)還過( )江革 (4)見革弊( )絮單席
(5)耽( )學不倦 (6)乃脫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與幼年的方仲永個人天賦是否相同?請簡述理由。
3.長大後的江革和方仲永情況是不相同的,請具體說說不同點體現在哪幾方面?
4.從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來看,你最受啟發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4)破舊 (5)入迷、專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資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識書具即能詩。 3.不同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與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而仲永卻被父親拉著「環謁於邑人」,不學習;第三,江革後學有所成,而仲永卻「泯然眾人」。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分辛勞一分才。」
Ⅳ 江革傳的翻譯
,字次翁,是齊國
人。他從小失去父親,和母親一起生活。那時正逢亂世,
背著母親四處專逃難屬。他們多次遇到強盜。有一次強盜想劫持
入伙。江革哭著告訴他們說還有老母親需要奉養,強盜也不忍心殺他。後來輾轉來到
居住下來。由於生活貧窮,他只好天天光著腳,靠去給人
來供養母親。母親所需的生活物品,莫不全部供給,(侍奉得非常周到)。
末年,與母歸鄉里。每至歲時,縣當案比,革以母老,不欲搖動,自在轅中挽車,不用牛馬,由是鄉里稱之曰「江巨孝」。語譯:
末年,他與母親一起回到故鄉。每至歲時,縣里就清理戶口,江革認為母親老年老難行,又害怕她坐
和馬車行走時搖動顛簸,就自己駕轅拉車,不用牛馬。因此鄉里稱他為「江巨孝」。
Ⅳ 《江革傳》文言文解釋
原文
革(人名,江革)幼(小時候)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解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非常)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老師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一起)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拜訪)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穿)襦(短襖),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
翻譯
江革很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之(江革的父親)所以非常賞識他,說:「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孝期滿,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棉衣,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卧具才離開。
文言文閱讀(含答案)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孿生兄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梁書·江革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賞器 (2)服闋與觀俱( )詣太學
(3)還過( )江革 (4)見革弊( )絮單席
(5)耽( )學不倦 (6)乃脫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與幼年的方仲永個人天賦是否相同?請簡述理由。
3.長大後的江革和方仲永情況是不相同的,請具體說說不同點體現在哪幾方面?
4.從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來看,你最受啟發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4)破舊 (5)入迷、專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資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識書具即能詩。 3.不同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與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而仲永卻被父親拉著「環謁於邑人」,不學習;第三,江革後學有所成,而仲永卻「泯然眾人」。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分辛勞一分才。」
Ⅵ 《後漢書,三十九卷》江革傳的翻譯。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版父江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權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孿生兄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梁書·江革傳》)
江革字次翁,是秦國臨淄的人。年少時便失去了父親,獨自與母親居住。遭遇天下大亂,偷盜作亂的人並起,革背著母親逃難,歷盡阻險(地形),常常以採拾的野菜野果作為口糧。幾番遇賊,有的劫掠了他想離去,革就大哭求憐憫,說有年邁的母親,情辭語氣謹慎誠懇[願:謹;款:誠],有足以打動人的地方。賊人因此不忍心侵害他,有人又指給他躲避戰亂的方向,於是他與母親在災禍中得以一起保全。革轉往下邳方向去,平窮得赤裸著腳,靠做僱工贍養母親,女性需要的東西(便身之物)無不是必然給到的。
Ⅶ 梁書 江革傳 翻譯句子 1.兄弟自助訓勖,讀書精力不倦 2.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
1.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
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內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容。
2.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
(謝朓)看見江革蓋著破棉被,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
Ⅷ 江革傳翻譯
江革小時候就很聰明,早早就表現出寫文章的才能和情思,六歲時就會寫文章。江柔版之非常賞識他,說:權「這個孩子一定會振興我的家族。」 江革九歲時父親去世,他和弟弟江觀一起生活在孤苦無依的貧困中,也沒有老師朋友作伴,兄弟兩人就互相激勵,讀書的精力始終沒有表現出疲倦。十六歲母親去世,他因為孝順聞名。服喪完畢,江革就和弟弟江觀一起到太學,被增補為國子生,在考核中評為優秀等次.,南齊的中書郎王融、吏部(官員)謝朓對他很推崇。謝朓曾經擔任皇家夜間警衛,回家時(順路)拜訪江革。當時下著大雪,(謝朓)看見江革穿著破棉衣,鋪著單薄的席子,但是沉醉於學習中不知疲倦(寒冷),嘆息了很長時間,就脫下自己穿的短襖,並親手割下半片氈給江革作為卧具才離開。
Ⅸ 文言文閱讀答案,梁書 江革傳
革(人名,江革)幼而聰敏,早有才思,六歲便屬文(寫文章),柔之(江革之父江柔之)深加賞器,曰:「此兒必興吾門。」九歲丁父艱(父親去世),與弟觀(江觀)同生(孿生兄弟),少孤貧,傍無師友(讀書沒有師友指點),兄弟自相訓勖(督促、勉勵),讀書精力不倦。十六喪母,以孝聞。服闋(服孝期滿)與觀俱詣太學,補國子生,舉高第。齊(南朝齊)中書郎王融、吏部謝朓雅相欽重(敬重)。朓嘗宿衛(值夜班),還過江革,時大雪,見革弊絮單席,而耽學不倦,嗟嘆久之,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卧具而去。(《梁書·江革傳》)
1.解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
(1)柔之深( )加賞器 (2)服闋與觀俱( )詣太學
(3)還過( )江革 (4)見革弊( )絮單席
(5)耽( )學不倦 (6)乃脫所著( )襦
2.幼年的江革與幼年的方仲永個人天賦是否相同?請簡述理由。
3.長大後的江革和方仲永情況是不相同的,請具體說說不同點體現在哪幾方面?
4.從江革和方仲永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來看,你最受啟發的是什麼?
參考答案:
(四)1.(1)很,十分 (2)都,一起 (3)看望(4)破舊 (5)入迷、專注 (6)穿
2.不完全相同。都是年少有才,有較高的文學天賦,這是相同的;但相比之下,仲永的天資比江革更高一些,未識書具即能詩。 3.不同點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家境不同;第二,江革與弟「自相訓勖,讀書精力不倦」,而仲永卻被父親拉著「環謁於邑人」,不學習;第三,江革後學有所成,而仲永卻「泯然眾人」。 4.「種豆得豆,種瓜得瓜。」「一分辛勞一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