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文言文答案

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文言文答案

發布時間:2021-01-31 14:55:14

『壹』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題幫忙解答一下謝謝


第二題

『貳』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叄』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

《岳陽樓記》
《醉翁亭記》
《小石潭記》
《 馬說 》
《五柳先生》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鬱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醉翁亭記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chán chán),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fēi)開,雲歸而岩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游也。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冽);山餚野蔌,雜然而前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蒼顏白發,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太守歸而賓客從也。樹林陰翳,鳴聲上下,遊人去而禽鳥樂也。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謂誰?廬陵歐陽修也。

小石潭記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馬說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五柳先生
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貧不能常得。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宏情去留。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簞瓢屢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

贊曰:黔婁有言:「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其言茲若人之儔乎?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

『肆』 急求八年級下語文 文言文閱讀答案

1、長:統領,領導 然:這樣 走:跑
2、A
3、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回昭奚恤。
4、(1)你答現在吃了我,就是違背了天帝的命令。
(2)所以北方諸侯國害怕昭奚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百萬軍隊,正如百獸害怕的是威風八面的老虎一樣。
5、將楚王比喻為威鎮山林的老虎,而昭奚恤則是假借楚王的威名來力壓北方各國。江乙借這個故事,一方面把楚王捧上了天,另一方面貶低了昭奚恤,妄圖殺人與無形之中。

『伍』 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全解

一、作者作品

本文的作者是司馬遷,西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馬談也是著名思想家)作者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被捕入獄.受腐刑。後發憤著書,終於完成《史記》。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記載了從傳說中的皇帝到漢武帝長達3000年間的歷史,共130篇。包括本紀(是帝王傳紀)12篇,世家(記諸侯本系)30篇,列傳(序列人臣事跡)70篇,表10篇,書8篇,魯迅稱之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基礎知識

2.給括弧前面的字注音並解釋。

(1)陽夏( ) 少( )時 嘗( )與人佣( )耕

(2)苟( )富貴:隨便,假如

(3)若( ):文中作代詞,你

(4)相( )互相

(5)輟( )耕:停止 鴻鵠( ):天鵝,比喻有遠大報負的人

(6)皆次( )當行( )次:編次;次所:軍隊駐所。次,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7)會( )天:恰逢;與皆來會( )什事:集會

(8)以數( )諫( )故:數:屢次 諫:勸諫。

(9)項燕為楚將:是;為壇而盟:動詞,用土築

(10)唱:通『倡』唱導

(11)丹書帛:寫;得魚腹中書:字條

(12)知其指意:指向;指目陳勝:指指點點

(13)罾( )魚腹中:用網捕

(14)陳勝王( ):動詞,為王

(15)篝( ):竹籠,動詞,籠罩著

(16)笞( )廣:竹板、鞭打 比( )至陳

(17)車六七百乘( ):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 騎( )千餘

(18)被( )堅執銳:通「披」;堅,銳,都是形容詞作名詞用。

3、一詞多義。

(1)會 A.會天大雨(恰逢) B.與皆來會計事(聚集、聚會)

(2)將 A.項燕為楚將(名詞、將領、大將)B上使外將兵(動詞:率領、帶兵)

(3)次 A.皆次當行(編次,依次編排)B.之次所旁叢詞中(旅行或行軍在途中停留)

(4)書 A.乃丹書帛(寫) B.得魚腹中書(字條)

(5)乃 A.陳勝、吳廣乃謀曰(於是,就) B.當之者乃公子扶蘇(用在判斷句中,相當於「是」)

(6)為 A.皆次當行,為屯長(做、當) B.為天下唱(介詞:給、替)

(7)故 A.廣故數言欲亡問詞,故意) B.扶蘇以數諫故(名詞,緣故)

(8)道 A.道不通(道路) B.伐無道(這里指封建社會所認為好的政治

(9)令 A.乃令符離人葛嬰將兵(派) B.陳守令皆不在(官名,縣令)

(10)數 A.以數諫放(多次) B.卒數萬人(數詞.幾)

三、分析第一段

1.既然是寫陳涉,為何開頭並舉吳廣的籍貫、表字?

體現吳廣在起義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段敘述了陳勝青年時代的遠大抱負,為以後領導起義作伏筆。

3.第一段分幾層,用」||」劃出後,總結層意,並理出線索。

層意:年少時(鴻鵲之志)——服役後(謀劃起義)——舉大計後(據陳稱王)

線索:抓住陳勝、吳廣的活動這條貫穿全文的主線。

4.為什麼在開頭列出吳廣呢?

突出陳勝是本文的中心人物,同時也暗示吳廣在起義中的特殊地位,這樣開頭,下文據此展開,寫陳、吳二人合謀舉事,並對吳廣在謀劃起義和建立張楚政權中的作用作了詳細的描述。

5、寫陳涉作者有沒有從他出生寫起,詳寫了什麼?

作者專寫了陳勝的少年生活,這是分清主次,突出重點。

作者選擇了「陳涉少時」「與人佣耕」的典型事例,通過「輟耕之壟上」的細節,運用人物對話,神態以及心理活動的描寫,揭示出陳涉年少時的個性。

6、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主要反映在哪裡?

是為了介紹其少年時的志向,反映在陳涉與夥伴的對話中。「苟富貴,無相忘」表明其不甘貧窮,要改變現實的強烈願望。「燕雀安知鴻鴿之志哉!」展現其遠大理想。

三、分析課文第二段

2.填空。

(1)起義的導火線是_。(去漁陽途中遇雨失期,皆將斬)

(2)陳勝認為起義將取得人民支持的理由是:①_②_(①秦二世殺太子扶蘇,引起人民的不滿;②楚人懷念楚將項燕,有強烈的復國願望)

(3)為起義作的輿論准備是:①_②_(①置書魚腹;②黃火狐鳴)

(4)提出的起義口號是:__(自稱扶蘇、項燕)

3.農民起義的原因是什麼?

農民起義的直接原因是:(1)苛重的兵役, 「發閣左適戍漁陽九百人」 一句可見搖役之重;(2)殘酷的刑法 ,「失期,法皆斬」說明秦朝法律的苛酷,從而表明起義是被逼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已

4、陳勝、吳廣謀劃起義的主要策略是什麼?

(1)先提賢君公子扶蘇可以利用,以宗法觀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緒,並爭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統治者內部力量;(2)再提深受楚國人民愛戴的名將項燕,以其名義發動起義,具有號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對秦滅楚的復仇火焰。兩個策略,反映陳勝對時局的關注和精到的智識。

5、陳勝、吳廣為謀劃起義作了輿論准備,是怎樣的?有何作用?

陳勝、吳廣用「魚腹藏書」和「篝火狐鳴」製造陳勝要做王的輿論,主要作用是『威眾』」。

6、本段中對人物的刻畫主要採用什麼描寫方法?

刻畫人物以對話為主,運用語言、動作、外貌描寫刻畫了陳勝、吳廣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幹。

四、分析課文第三段

2.這一段可以分幾層?怎樣分?寫了哪三方面內容?另外請你用一句話概括.

第一層(「吳廣素愛人……吳廣為都尉」)起義開始時的情形。

第二層(「攻大澤鄉……號為張楚」)起義初期的迅猛發展和陳勝立國經過。

第三層(「當此時……殺之以應陳涉」)概述諸郡縣反秦斗爭情形。A並殺兩尉,B為壇而盟,C.勝利進軍。總的來說是敘述了發動起義到建立張楚政權的經過。

3、第3段開頭交代了幾個場面?分別是何用意?

開頭交代了「並殺兩尉」「召令徒屬」「為壇而盟」這三個場面,「並殺兩尉」是為了掃清障礙,「廣故數言欲亡」「故」表明用計,目的是激怒將尉「答廣」「尉果符廣」「果」表明計劃成功,「劍挺」寫出將尉的兇殘,接著用「奪」「殺」「佐」「並殺」連著四個動詞,生動形象地表現陳勝、吳廣面對強敵,奮勇殺敵的斗爭精神。「召令徒屬」慷慨陳詞,幾句話簡潔精煉,說理中肯,具有強烈的鼓動性和號召力。再次體現陳勝的膽識和才智。文中在描述這兩個場面後,插入一句議論「從民欲也」,表明起義正是人心所向,對「為壇而盟」的描寫,則顯示了簡朴隆重的氣氛。

4本段後半部分主要寫了起義後勢如破竹的大好形勢,對「比至陳」的場面描寫有何特點?

運用一連串數詞「百」「千」「萬」,形象地展現了起義後的大好形勢。至此,陳勝的「鴻鵲之志」變成了現實。

5.文後半部分哪些詞語體現了起義軍的勝利進軍情況?

「攻」「下」「收」「皆下」等動詞,表明陳勝、吳廣起義勢如破竹,所向披靡,結尾一句進一步反映起義的影響之大。

6.是起義的領袖,作者對這一歷史人物持什麼態度?

作者對陳勝是肯定和贊揚的,司馬遷將陳勝與一般的王侯齊觀,便可見對他的功績是肯定的。

7.觀全文,作者在安排材料詳略上,有何特點?

詳寫了起義的准備和發動的過程,略寫了陳勝少時與人佣耕、起義的路線、農民政權的建立等,這樣有詳有略地寫,才能突出表現陳勝的非凡才能。

閱讀全文

與八年級下冊語文配套文言文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