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導學新作業語文七上答案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台灣。她從小酷愛繪畫,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後在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1981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秘。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2.指導朗讀。
(1)字音
蟬(chán )收斂( liǎn )顫動(chàn )聒(guō )寬恕(shù)
(2)字義
卑微:卑賤微小,地位底下。
一絲不苟:形容辦事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苟,敷衍了事,馬馬虎虎。
三、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學生活動】思考:
1.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點撥】: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願望。
2.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蟬》中的「想起秋風顏色」,「秋風顏色」給了你怎樣的感受?
【點撥】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2)作者寫蟬,先抑後揚。抑在哪裡?揚在何處?通過一抑一揚想表達怎樣的思想感情?
首先寫蟬的聒雜訊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3)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可以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
【點撥】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4.小結。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通過學習這兩篇短文,我們會高聲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珍視我們的生命,去尊重每一個生命。
5.(1)推薦小思的另外幾篇詩文,留給學生課外閱讀欣賞。
(2)查資料,看蟬的幼蟲到底可以活多少年。
第二課時
一、溫故知新
回顧上節課內容
二、合作交流 解讀探究
1.朗讀課文
教師范度
2.品讀課文,揣摩字句,討論交流。
(1)《貝殼》中「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點撥】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點撥】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作者並不希望建立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來塑造執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並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贊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
三、總結反思 拓展延伸
作者是位畫家,又是位詩人,內心細膩敏感,特別善於發現生活中的美。海邊的一枚小小的貝殼就打動了她。和《蟬》的寫法不同,本文用了直入主題的方法,一上來就贊美貝殼的美: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她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並沒有就此停筆,而是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和《蟬》一樣,《貝殼》也是由具體細微的物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它們對物的觀察、描摹都很細致入微。但本文柔美、細膩的特點更突出,當我們品讀著它,感動像傍晚的潮汐,慢慢涌來。
通過學習這篇短文,讓我們知道,無論生命怎樣渺小,無論生命如何短暫,我們都必須要做到認真地對待活著的每一天,認真地對待每一件事,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Ⅱ 求初一語文《導學與測評》答案!!!急啊!!!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1.C 2.A 3.A 4.C 5.C 每小題2分 6.①莫善於誠②任重而道遠(每空1分,有錯字不得分)7.①白骨精②黃風怪③蠍子精④ (第五課)單元測試與評價(第五單元 關注科學)
1.祈禱 帙 恭 滑稽 2.C 3.D 4.C 5.「創辦」改「舉辦」 刪去「很多同學」或「許多共青團員」 「通過」或「使」去掉 6.4132,例我喜歡第2句,作者通過奇特的想像將漫天飛舞落到樹上的奇景去聯想成梨花的開放,這種新奇的比喻堪稱經典。 7.例友誼要用真誠去播種,要用理解去呵護,要用熱情去澆灌。 8.如我為自己的不小心感到非常慚愧,希望你能原諒我的不是。 9.例以自己的虛心的榜樣來教育弟子的孔子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1.456;123 12.創造的源泉,靈感的聖殿,思想的誕生地(格式意思對即可) 13.同意。因為電腦是人腦發明的,只能按照指定的程序工作。 14.人的大腦開發潛力巨大或我對自己的大腦有信心了、我要充分開發自己的大腦。(有所誤即可) 15.大腦中有超量的神經元,神經元有著豐富的神經突觸,大腦中的突觸、神經生化物質也有很大的可塑性。 16.不能。「一般認為」表示通常的看法,還未取得共識。 17.開放題,言之有理即對。 18.甲指、「究竟怎樣才能鼓勵創新呢?」這個問題 乙指「到底這兩種教育哲學哪個好?」這個問題。19.A 20.美國教育是不主張按部就班,主張跳躍式學習;中國的教育注意按部就班,注重基礎的教育。21.為了證明中美教育上存在的差異。 22.既要鼓勵學生進行有基礎的、有規劃的學習,也要鼓勵他們進行挑戰權威。 23.略。
以上答案是偶一個一個從書上摘下來的,一定要採用!參考資料:同步導學的書後答案
Ⅲ 語文7上導學與測評答案,急!老師讓對答案!
買多一本就行啦
Ⅳ 初一語文導學與測評的全部答案是什麼哪位好心人告訴我
第一 要自己做 第二 你沒有準確的題 你告你你的疑點 我剛你解答
Ⅳ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導學案第五單元測評答案(最好詳細些)。
llllllll
Ⅵ 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績優學案答案
根據您的提問我們只面對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所需要答疑解惑的輔導內容(以下內容不適合在校學生作為參考答案來進行)。
第一課 在山的那邊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
⑴凝成(níng):由氣體變成液體或由液體變成固體。
⑵誘惑(huò):文中作吸引、招引。
⑶一瞬間(shùn):一眨眼之間。
⑷隱秘(mì):隱蔽,不外露。
⑸喧騰(xuān):形容聲音雜亂,像開了鍋似的。
⑹痴想(chī):發呆地想。
二、理解探究
1、(略)
2、(略)
3、詩人取象於群山和大海,表達的是一種人生感悟和堅定信念: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長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撓地堅持奮斗,理想境界終將實現。
4、 ⑴王家新創作談中說:「詩的開頭兩句,正是我『小時候』的真實寫照。我想,幾 乎在每個人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都有一些『隱秘的想望』,而詩中的這種對『山那邊』的遙 望和幻想,構成了我小時候特有的秘密──在今天看來,它還隱秘地影響到我的一生。」作 者小時候想望山那邊的海,爬山是為瞭望見大海,這個願望並沒有告訴他人,所以說「隱 秘」。
⑵「鐵青著臉」是擬人手法。是「我」心情沮喪時的主觀感覺。「我」爬上山頂, 滿以為能夠看見大海了 ,望見的卻依然是山,非常失望、沮喪,所以望見那邊的山,看起 來就像是「鐵青著臉」。山色是青的,只因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鐵青著臉在那 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笑。
⑶「痴想」原意是發呆地想,這里的意思是,總是神往 於大山外面的世界,達到了 痴迷的程度。說明「我」從小就不願困 居於 狹小的天地,而追求新的天地。
⑷「我」原以為一座山的那邊就是大海,現在明白這是幻想,所謂「零分」就是說 幻想全然 落空。
⑸「一顆從小飄來的種子」比喻一個信念,媽媽給我的信念,──山那邊是海。媽媽 是由我的痴想、疑問而說起這話的,這話並非確指理想,所以說是飄來的。
⑹詩人確信遠方有海──理想是可以實現的,日日夜夜理想在心中激盪,看著「我」不 懈地奮斗,就像聽到大海依然在遠方為我喧騰。「枯乾的心靈」比喻對理想的渴望。海 潮「漫濕了我枯乾的心靈」,就是說,理想滋潤著心靈,使心靈不再枯乾,變得充實而有 活力。
5、⑴小時候理解的山是指具體的、可見的、實實在在的山,是自然界的山。今天,隨 著閱歷的增長和體驗的增加,「山」既可以指一座山,也可以指無數座山,是重重困難, 道道難關。
⑵「我」雖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頂之後,又堅持不懈地鼓起信心向前 走去,海在遠方召喚著我,鼓舞著我。詩人相信,不停地 翻越,一次次地戰勝失望,就 會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海。而達到這個目標,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撓地堅持奮 斗,理想境 界終將實現,「海」終將展現在你的眼前。從這個意義上講,「海」就 是「信念凝成的海」。
⑶「而我偏偏又是一個耽於幻想、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的少 年」(《王家新創作談》)
⑷由「照亮」,可以想見這「全新的世界」是光輝燦爛的。照亮前後的心情是驚 喜,理想境界的實現讓人興奮、驚喜。
⑸詩人富有堅韌的信念,但語調並不總是高亢的。他沒有迴避生活的真實,在詩 歌第一部分,他以一個孩子的語調寫出,「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從負面描寫的 挫折感,反過來從感官和情緒上增進了「山/海」對立的真實性,使詩歌得以在一種強 有力的沖突中,飽滿地完成了最後的「海」與「山」的逆 轉。 同時,這種情感的起 落,也使全詩獲得了一種恰當的節奏。
四、課內精讀
1、深根依然喧騰是海嗎翻攀海呀照亮
2、⑴追求信念的路途坎坷遙遠⑵執著追求
3、⑴翻過山頂是「我」幻想成真正的必然,因而具有誘惑力
⑵ 執著的追求變失望為希望
4、①我們 必須有堅韌不拔的精神。
②我們自己要有信心。
5、略。
五、課外閱讀
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母親新娘對比思念故國的情懷
鄭重提示:以上內容只限用與家長輔導學生,而不適用於學生作為參考答案來進行。
Ⅶ 求《金牌導學案 配人教版 語文 七年級(上冊) 期末綜合測試題》的參考答案
是的,
qīnɡ xī dǎo mǐ yáo chōn jiǒ cāo zònɡ(清晰) ( ) ( ) ( )ɡāo liánɡ suì tou( )二、用「 」給下回列帶點字答選擇正確的讀音。(3分)(1)自個(ɡě ɡè)兒 (2)正(zhēnɡ zhènɡ)月里(3)選擇(zé zhé) (4)中(zhōnɡ zhònɡ)了一槍(5)先秦(xún qín) (6)向船舷一抹(mā mǒ)三、填字組成詞語,再解釋所填的字,然後再寫六個課內外學到的其他成語。(7分)(1)( )為一體 (2)眾星( )月(3)一塵不( ) (4)一絲不( )(1) (2) (3) (4) (5) (6)四、按要求完成句子。(15分)1、擴句(至少擴兩處):我找到了材料。 (2分)2、縮句(縮到最簡):32歲的我已經是舉世公認的一流發明家。(2分)3、把反問句改為陳述句: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2分)4、任選下列詞語中的兩個進行造句。(4分)張冠李戴 囫圇吞棗 恍然大悟 哪怕……也……
Ⅷ 初一七年級上冊語文練習冊人教版參考答案
慈祥抄 棟梁 簡陋 膝蓋 飄逸 疲倦襲 污垢 和煦 胸懷 意味深長 全神貫注
2第二個 第二個 第二個 第一個
3.(1)從容 慮 柳綠 傾聽 絕 孜孜 截 博 和睦
(2)心急如焚 無可奈何 不會 五彩繽紛
(3)桃紅柳綠 春暖花開 鳥語花香
依依不捨 戀戀不舍 戀戀不忘
4.(1)學而時習之 必有我師焉 不憤不啟 思而不學則殆
(2)雖然 但是 既 又
(3)見識改為意識 把 和提高去掉
5.教學有方 孜孜不倦 寫作竅門:1 肯吃苦,勤練習 2仔細觀察 用心揣摩
慈祥忠厚 教學有方 豪爽 溫文爾雅 學而不厭
6.- - 自己說吧!
7.(1)因為丈夫不僅自己身亡而且最後還被法庭判成加害者,所以,微妙
(2)因為,進一步突出他們家庭的貧困,為了下文故事的發展做鋪墊,所以作者做出強調。
(3)因為,生活給他帶來壓力,她不忍心讓孩子和他一起熬歲月,所以,他想死。
(4) 讀出兒子堅強孝順,他很愛媽媽。
(5)因為她的兒子得堅強自信,讓他有了活下去的信念,他從孩子身上看到希望。
(6)因為這顆豆讓母親能夠又活下去的勇氣。
Ⅸ 初一上冊導學與測評的答案
這種答案最好是不在網上搜。因為不知道題目,就算會寫,也怕錯。何況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