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語文高一必修三常考文言文及詩句片段。
《過秦論》和《滕王閣序》
B. 高中語文必修三 文言文選擇題,要每一個選項都要有解析。
1、以勇氣聞於諸侯:聞名於
博聞強志:見識
而聞者彰:聽
況草野之無聞者歟:版知名
謹拜表權以聞:聞:使動用法,使…知道。
2、推此志也:志向 C
博聞強志:記憶
其志潔:志趣
三致志焉:意向
處處志之:做標記
3.屈平正道直行:正直 D
直欄橫檻:豎。與「橫」相對
而高其直:價值
可以直道而行:使動詞,使正直
爭曲直:正直
4.王怒而疏屈平:疏遠 D
窗外疏梅篩月影:稀疏
細疏其能:雕刻,畫飾
論積貯疏:給皇帝的奏議
非疏骨肉愛過客也:疏遠,不親近
C. 江蘇教育出版社語文必修三文言文考點,就是每篇里有可能要考的話,急急急!!!我們馬上就要考試了,一定是
蘇教版高一語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識整理
一詞多義(例)
間:
得間奔真州(機會)
出沒於長淮間(之間)
間以詩記所遭(間或,有時候)
間至趙矣(抄小路)
度:
予自度不得脫(估計)
付之度外(考慮)
發:
有賢士大夫發五十金(拿出)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發動)
而又有減發杜門,佯狂不知所之者(頭發)
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抒發)
大王欲得璧,使人發書至趙王(發送)
徒:
凡富貴之子,慷慨得志之徒(指同一類人)
故予與同社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空,徒然)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
拜:
拜為上卿(授予官職)
拜送書於庭(叩拜)
見:
徒見欺(被)
於是王召見(接見)
我見相如(看見,遇見)
不見水端(看見)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被)
計:
計未定(計策)
竊計欲亡走燕(打算)
臣從其計(主意)
廉頗藺相如計曰(商量,商議)
故: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所以)
故遣將守關者(特意)
君安與項伯有故(故交,老交情)
如:
不如因善遇之(及,比得上)
沛公起如廁(往,去)
意: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料想)
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圖)
舉:
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舉起)
殺人如不能舉(盡)
謝: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道歉,謝罪)
噲拜謝,起,立而飲之(感謝)
乃令張良留謝(兼有道歉和告辭之意)
若:
望洋向若而嘆(海神名,北海若)
以為莫己若者(比得上)
聞:
聞道百(聽見)
且夫吾嘗聞(聽見,聽說)
少仲尼之聞(見聞,學識)
始: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始吾弗信(開始)
幸:
而君幸於趙王(寵幸)
則幸得脫矣(僥幸)
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不幸短命死矣(幸運)
始皇帝幸梁山宮(特指皇帝到某處去)
負:
寧許以負秦曲(使……擔負)
負其強(倚仗)
決負約不償城(違背)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辜負)
肉袒負荊(背負)
引: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引趙使者藺相如(延請)
引車避匿(調轉)
秦軍引而去(避開)
引酒且飲(拿)
所以:
而法其所以為法(……的依據)
此其所以敗也(……的原因)
以:
即除逆閹廢祠之址以葬之(連詞,表目的)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介詞,表憑借)
於是乘其厲聲以呵(連詞,表修飾)
中丞匿於溷藩以免(連詞,相當於「而」,表承接)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介詞,用)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介詞,因為)
亦以明死生之大(連詞,表目的)
以其無禮於晉(連詞,因為)
敢以煩執事(介詞,拿,用)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介詞,把)
越國以鄙遠(連詞,表承接)
焉用亡鄭以陪鄰(連詞,表目的)
具告以事(介詞,把)
請以劍舞(介詞,用)
不然,籍何以至此(介詞,憑)
項王未有以應(連詞,來)
而:
去今之墓而葬焉(連詞,表承接) 其疾病而死(連詞,表修飾)
死而湮沒不足道者(連詞,表承接) 則噪而相逐(連詞,表修飾)
而仆之(連詞,表承接)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連詞,表承接)
今急而求子(連詞,表承接) 夜縋而出(連詞,表修飾)
朝濟而夕設版焉(連詞,表轉折) 勞苦而功高如此(連詞,表並列)
項王按劍而跽(連詞,表修飾) 拔劍切而啗之(連詞,表承接)
焉:
激於義而死焉(兼詞,於之,在這件事上)
去今之墓而葬焉(兼詞,於此,在這里)
吳之民方痛心焉(代詞,他,代「毛一鷺」)
子亦有不利焉(語氣助詞,表陳述)
焉用亡鄭以陪鄰(疑問代詞,何,為什麼)
若不闕秦,將焉取之(疑問代詞,哪裡)
朝濟而夕設版焉(兼詞,於之,在那裡)
之: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助詞,的)
五人之當刑也,意氣揚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
卒以吾郡之發憤一擊,不敢復有株治(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佯狂不知所之者(動詞,去,往)
人皆得以隸使之(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前為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後一個代詞,指代石碑)
臣之壯也,猶不如人(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是寡人之過也(的)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的標志)
因人之力而敝之(前一個助詞,的;後一個代詞,指代秦君)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代詞,代這件事)
將焉取之(代詞,代土地)
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到)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野語有之曰(代詞,代後面所說的俗語)
我之謂也(賓語提前的標志)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的)
其:
以旌其所為(代詞,指代五義士,作定語成分)
斂貲財以送其行(代詞,代周順昌)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代詞,代自己)
發其志士之悲哉(代詞,代他們)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指示代詞,那)
以其無禮於晉(代詞,指代鄭文公)
君知其難也(代詞,這)
又欲肆其西封(代詞,指代晉國)
失其所與(代詞,指代自己)
吾其還也(表商量語氣,相當於「還是」)
且:
以其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連詞,表並列,又)
且君嘗為晉君賜矣(連詞,表遞進,況且)
不者,若屬皆且為所虜(將)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辭(尚且)
於:
激於義而死焉(介詞,表被動)
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介詞,向)
且立石於其墓之門(介詞,在)
不能容於遠近(介詞,表被動)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介詞,在)
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於項羽曰(對)
貪於財貨(對於)
長於臣(比)
得復見將軍於此(在)
為:
以旌其所為(做)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作為)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是)
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是)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替,給)
無虧為之大道哉(作為)
則思三驅以為度(作為)
為天下笑(被)
相如為上大夫(當,做)
……為趙宦者令謬賢舍人(是)
趙王竊聞秦王善為奏者(演奏)
為一擊(替,給)
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立下)
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成為)
沛公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結成)
軍中無以為樂(作為)
竊為大王不取也(認為)
君為我呼入(替、給)
為之奈何(對,對於)
何辭為(句末語氣詞,常用在疑問句末)
因:
不如因善遇之(趁機)
項王即日因留沛公與飲(於是,就)
3、古今異義(例)
至於今,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古:到;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古:黨羽;今:指與公家相對的個人)
吳之民方痛心焉(古:痛於心,痛恨;今:極端傷心)
非常之謀難於猝發(古:非同尋常;今:程度副詞,十分,極)
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古:頭顱,借指性命;今:借指某些集團的領導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個人;今:尊稱別人的妻子)
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使者,出使的人;今:外出之人隨身攜帶的物品)
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古:放縱情慾;今:盡情)
樂盤游,則思三驅以為度(古:以之為;今:認為)
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古:從這里到那裡,指地點;今:表示時間,從前,過去)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古:盟約;今:限制)
不如因而厚遇之(古:趁此就……;今:表因果關系的連詞)
於是相如前進缶(古:走上去奉獻;今:向前行動或發展)
宣言曰:「我見相如,必辱之」(古:揚言;今:表示政見的公告)
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古:特殊指示代詞「所」和介詞「以」的連用;內親外戚;今:……的原因;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關系的家庭或成員)
傳以示美人左右(古:妃嬪;今:美貌女子)
璧有瑕,請指示王(古:指出來給……看;今:上級給下級的指令)
沛公居山東時(古:崤山以東;今:指山東省)
約為婚姻(古:由婚姻關系而形成的親戚;今:由結婚而形成的夫妻關系)
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古:不同一般的事;今:副詞,很、非常)
百川灌河(古:黃河;今:泛指河流)
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古:到;北方的大海,指東海的北部;今: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我國一部分海域)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古:臉向東;今:東邊)
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古:在這種情況下;臉;今:表示後一段緊接著前一段;面貌)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古: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今:對財物不計較,言談舉止自然)
4、詞類活用(例)
予分當引決(名詞作狀語,按名分)
詭蹤跡(形容詞作動詞,詭秘,隱蔽)
草行露宿(名詞作狀語,在草叢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詞作動詞,取道)
廬陵文天祥自序其詩(名詞作動詞,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詞作動詞,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詞作動詞,患疾病)
緹騎按劍而前(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名詞作動詞,撫慰)
眾不能堪, 而仆之(動詞使動用法,使……倒地)
買五人之頭而函之(名詞作動詞,用盒子裝)
不敢復有株治(動詞作名詞,株連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於遠近(形容詞作名詞,遠近的百姓)
則盡其天年(形容詞作動詞,享盡)
人皆得以隸使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奴僕那樣)
安能屈豪傑之流(動詞使動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名詞作動詞,作記)
晉軍函陵(名詞作動詞,駐軍、駐扎在函陵)
鄰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詞作動詞,變雄厚,變削弱)
若亡鄭而有益於君(動詞使動用法,使……亡)
越國以鄙遠(名詞意動用法,以……為鄙,形容詞用作名詞,遠地)
闕秦以利晉(動詞使動用法,使……損害;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受益)
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名詞作狀語,在東方、在西方;名詞使動用法,使……為邊境)
趙王於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詞作狀語,向西)
間至趙矣(名詞作狀語,從小路)
卒廷見相如(名詞作狀語,在朝廷上)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前曰(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怒發上沖冠(名詞作動詞,向上,豎起)
臣乃敢上璧(名詞作動詞,獻上)
舍相如廣為傳(名詞作動詞,安置住宿)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名詞作動詞,穿,懷里藏著)
趙王鼓瑟(名詞作動詞,彈)
秦御史前書曰(名詞作動詞,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動用法,使……止,阻止)
寧許以負秦曲(使動用法,使……承擔)
歸璧於趙(使動用法,使……歸)
臣請完璧歸趙(使動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動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動用法,使……破)
未嘗有堅明約束者也(使動用法,使……堅明,堅守,恪守)
畢禮而歸之(使動用法,使……完畢)
且庸人尚羞之(意動用法,以……為羞)
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意動用法,以……為先,以……為後)
吾得兄事之(名詞作狀語,像對待兄長那樣)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詞作狀語,像鳥張開翅膀一樣)
沛公軍霸上(名詞作動詞,駐扎)
道芷陽間行(名詞作動詞,取道)
籍吏民(名詞作動詞,登記)
范增數目項王(名詞作動詞,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張良(形容詞作動詞,與……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詞作名詞,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詞作名詞,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詞作動詞,接觸,沾染)
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名詞使動用法,使……為王)
臣活之(動詞使動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從百餘騎來見項王(動詞使動用法,使……隨從)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動詞使動用法,使……納入)
拔劍撞而破之(動詞使動用法,使……破)
秋水時至(名詞作狀語,按時)
順流而東行(名詞作狀語,向東)
東面而視,不見水端(名詞作狀語,朝東,向東)
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意動用法,以……為少;以……為輕)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形容詞作名詞,美景)
眾聞則非之(形容詞作動詞,指責、非難) 上為政者得則罰之(名詞作狀語,在上)
以虧人自利也(使動用法,使人虧) 從而譽之(名詞作動詞,稱贊)
5、文言句式(例)
1)判斷句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私人 不可謂非五人之力也
是寡人之過也 廉頗者,趙之良將也。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2)被動詞
予猶記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
吾屬今為之虜矣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3)省略句
斷頭置(於)城上,顏色不少變 亦以(之)明死生之大
晉軍(於)函陵,秦軍(於)氾南 則思三驅以(之)為度
大王見臣(於)列觀 項王則受璧,置之(於)坐上
拔劍撞(之)而破之 其不義又甚(於)入人園圃竊桃李
從而譽之,謂之(為)義
4)特殊句式。
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狀語後置句) 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定語後置句)
鉤黨之捕遍於天下(賓語前置句) 以其無禮於晉(狀語後置句)
何厭之有(賓語前置句) 雖董之以嚴刑(狀語後置句)
將崇極天之峻(定語後置句) 設九賓於廷(狀語後置句)
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賓語前置句) 我之謂也(賓語前置句)
D. 高一語文必修三文言文重點句子默寫練習題 麻煩附一份答案,跪求,急用
如果說課文有重點,那就是包括在高考14篇當中的古詩文,如《勸學》《琵琶行》專《蜀道難》《師說屬》以及《登高》《錦瑟》,尤其那幾篇古文,必須全部背下。
再說你所說的「重點句子」,我要告訴你的是:沒有重點句子。這也就是說,文章中的任何一句,又都是重點句子。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你覺得《琵琶行》里「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是重點,可是考試的時候,一般卻不考它,而是考它周圍的在我們看來並不重要的句子。
所以還是老老實實的全背下來為好。
如果急用的話,可以從網上搜索課文的原文,隨便找幾句,用橫線代替文字,讓別人填寫。十分鍾你自己就能搞定的。
E. (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文言文試題解答
1.B 緹騎ji(第四聲)
2.(4)以不是
3.(4)是道歉的意思
4.(4)厚遇古今意義相同
5.A
6.D
本人自己做的,
F. 金沙高一語文必修三 文言文
洛神賦
【漢】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於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於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於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願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雲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盪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願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於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塗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於是屏翳收風,川後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雲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於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璫。雖潛處於太陰,長寄心於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僕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