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1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語文學業水平考試樣卷語文

2011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語文學業水平考試樣卷語文

發布時間:2021-02-03 07:03:44

A. 2011學年第一學期徐匯區初二語文學習能力診斷試卷答案

在這個特殊的狼牙山五壯士,「書

名稱狼牙山五壯士,多年的國家的表現不能征服的英雄作為一種模式在中國的土地上傳播這個詞。紀念日,以紀念這場戰爭的勝利60周年之際,我們緬懷革命先烈,他們的偉大成就。它是這樣一種崇敬的心情,我仔細讀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事跡。
故事發生在1941年8月,日軍調動超過70,000毀滅性「襲擊」在邊境的部隊。敵人的圍攻易縣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區,企圖殲滅該地區的八路軍和當地政府部門。我們的軍事第六班馬寶玉,林胡,胡福才,葛譚震林,宋易用士兵的肩膀後衛攔截,覆蓋力,傳質。他們的堅定,冷靜,勇敢反擊,以轉移敵人的注意??力,他們邊打邊撤,將導致日本的傀儡狼牙山棋盤駝峰頂部死胡同。的五個戰士臨危不懼,英勇阻止強忍著石塊和子彈打光,面對即將到來的日偽軍,寧死不屈,破壞了槍,投擲,跳躍數百英尺深的懸崖。
馬寶玉五位戰士的壯舉,表現的民族氣節的崇高的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不屈的狼牙山五壯士的群眾。他們的生命和鮮血寫了一個大膽的壯麗詩篇。
看著英雄的故事,我真的覺得熱情最崇高的敬意,內心充滿了他們。想想和平的時代,是多少革命烈士頭骨,灑熱血,??刻意與敵人只換來了一場殊死搏鬥。
因此,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美好時光,學習,表現最好的,長大後報效祖國,是最好的革命烈士紀念館。

B. 08上海各區縣高三語文二模試卷及答案

2007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年級語文學科
學習能力診斷卷
(考試時間l50分鍾,滿分150分) 2008.4
閱讀
一、閱讀下文,完成1——5題。(17分)
(1)數學是文化的一部分,沒有任何一門科學能像它那樣澤被天下。 (2)這里只就它對人類精神生活影響最突出之處提出一些看法。
(3)首先,數學追求一種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例如說,歐幾里得平面[注]上的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絕不是說「在某種條件下」,「絕大部分」三角形的內角和「在某種誤差范圍內」為180°,而是在命題的規定范圍內,一切三角形的內角和不多不少為180°。產生這個特點的原因可以由對象和方法兩個方面來說明。
(4)希臘文化的背景形成了數學研究的對象並不只是具體問題,數學所探討的不是轉瞬即逝的知識,而是某種永恆不變的東西。所以,數學的對象必須有明確無誤的概念,而且其方法必須由明確無誤的命題開始,服從明確無誤的推理規則,藉以達到正確的結論。通過純粹的思維竟能在認識宇宙上達到如此確定無疑的地步,當然會給一切需要思維的人以極大的啟發。也正因為這樣,數學方法既成為人類認識方法的一個典範,也為人在認識字宙和人類自已時必須持有的客觀態度制定了一個標准。
(5)就數學本身而言,它的邏輯方法是最突出的。這個方法發展成為人們常說的公理方法,每個論點都必須有根據,都必須持之有理。除了邏輯的要求和實踐的檢驗之外,無論是幾千年的習俗、宗教的權威、皇帝的敕令還是流行的風尚,統統是沒有用的。這樣一種求真的態度,傾畢生之力用理性的思維去解開那偉大而永恆的謎——宇宙和人類的真正面目是什麼——是人類文化高度發展的標志。這個偉大的理性探索是數學發展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反過來也是數學貢獻於文化最突出的功績之一。
(6)數學作為人類文化組成部分的另一個特點,是它不斷追求最簡單的、最深層次的、超出人類感官所及的宇宙之根本。所有這些研究都是在極抽象的形式下進行的。這是一種化繁為簡以求統一的過程。
(7)從古希臘起,人們就有一個信念:冥冥之中,宇宙最深處有一個偉大的,統一的,而且簡單的設計圖,這是一個數學設計圖。在一切比較深入的科學研究後面,必定有一種信念驅使我們。這個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簡單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在古代,這個信念有些神秘色彩。可是發展到現代,科學經過了多次偉大的綜合:歐幾里得的綜合、牛頓的綜合、麥克斯韋的綜合、愛因斯坦的綜合……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這個信念?這種深層次的研究是能破除迷信的,它鼓勵人們按照最深刻的內在規律來考慮事物。我們為世界圖景的精巧和合理而驚喜,這種感情正是人類文化精神的結晶。數學正是在這樣的文化氣氛中成長的,反過來又推動這種文化氣氛的發展。
(8)數學的再一個特點是它不僅研究宇宙的規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發揮自己力量的同時,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
(9)大家都說,數學最需要嚴格性,數學家就要問:什麼叫嚴格性?大家都說,數學在證明一串串的定理,數學家就要問:什麼叫證明?數學越發展,取得的成就越大,數學家就越要問:自己的基礎是不是鞏固?越是在表面上看來沒有問題的地方,越要找出問題來。孟子自嘲地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數學家只需要換一個字:「予豈好『變』哉,予不得已也!」任何科學要發展都得變,但只是在與實際存在的事物、現象或實驗的結果發生矛盾時才變。唯有數學,時常是在理性思維感到有了問題時就要變。而且,其他科學中「變」的傾向,時常是由數學中的「變」直接或間接引起的。而這種「變」的結果是——「從一無所有之中創造了新的宇宙」。
(10)數學是一株參天大樹,它向天空伸出自己的枝葉,吸收陽光。它不斷擴展自己的領地。在它的樹幹上有越來越多的鳥巢,它為越來越多的學科提供支持,也從越來越多的學科中吸取營養。它又把自己的根伸向越來越深的理性思維的土地中,越來越牢固地站立。從這個意義上講,數學是人類理性發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11)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表達了一種探索精神。人總有一個信念:宇宙是有秩序的。數學家更進一步相信,這個秩序是可以用數學表達的,人應該去探索這種深層的、內在的秩序,以此來滿足自身的需要。因此,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其永恆的主題是「認識宇宙,也認識人類自己」。
(齊民友《<數學與文化>緒言》,有刪改)
[注]歐幾里得平面,指以歐幾里得平行公理為前提的平面。歐幾里得是古希臘數學家,他的《幾何原本》一書,使幾何學成為一門獨立的、演繹的科學。

1、 聯繫上下文,「澤被天下」在文中的意思是 。
2、作者在第(9)段化用孟子的話,說「予豈好『變』哉,予不得已也」,是為了說明

3、從全文來看,數學的特點有:
(1) ;
(2) ;
(3) 。
4、下面對文章內容解說有誤的一項是 ( )。
A、古希臘文化背景對數學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因此數學所探討的是宇宙中某種永恆不變的真理。
B、在數學面前,無論幾千年的習俗、宗教的權威、皇帝的敕令、流行的風尚,統統是沒有用的。
C、世界是合理的、簡單的,是可以理解的。現代科學的發展,已經越來越多地證明了這一點。
D、數學紮根於理性,它將理性思維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是人類理性發展的最高成就之一。
5、作者認為數學對人類精神生活的影響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

二、閱讀下文,完成6—一l2題。(21分)
宋朝的雨
陳富強
(1)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2)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則更多了一層須用心體驗的味道。這個時候,你需要撐一把.雨傘,去堤上走走。白堤熱鬧一些,與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蘇堤要幽靜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3)我建議你去蘇堤。
(4)雨在一切無遮無攔的去處跳著歡快的舞蹈。傘是絲綢做成的,你為自己撐開一片無雨的天空,而一個遙遠的背景,正漸漸向你推近,撐著綢傘的你便和雨簾里淡淡的燈光一起變成這個背景的過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來。你跨過第一座拱橋,你就走進了宋朝的雨里。
(5)呈現在你眼前的是l090年仲春的蘇堤,猶如一條綠色的飄帶,堤橋相接,橫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棲霞嶺。柳絲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綠煙似地漫泅開來,細細看去,綠霧似的堤上桃花盛開了,不耐寂寞的是枝頭的黃鸝。
(6)你與蘇東坡在堤上相遇了。剛剛完成長堤修築的蘇太守,心情正佳,他臨風而立,面對煙水淼淼,詩情滿溢,一首千古絕唱脫口而出:「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蘇太守為後人留的文化遺產,它的價值不亞於蘇堤春曉。
(7)蘇東坡決意整治西湖的念頭始於l071年。這一年他第一次來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視西湖時,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雖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無決策權,欲有作為而無作為,蘇通判滿腔抱負都化作了天才的詩意。倘若蘇東坡仕途順利,而不是屢遭貶謫,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約要大打折扣了。
(8)機會終於在時隔18年後降臨到蘇東坡身上。l089年,蘇東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蘇東坡重遊了西湖,面對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憂慮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揮筆寫下了「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調疏」的感嘆。嘆畢,蘇東坡組織人力調查踏勘。於次年4月,向當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開西湖狀》的奏議,開篇就說:「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蓋不可廢也。」且預言:「水淺葑橫,如雲翳空,倏忽便滿,更二十年,無西湖矣。使杭州而無西湖,如人去其眉目,豈復為人乎!」蘇東坡在上書中還從養魚、飲水、灌溉、助航、釀酒等方面列舉了西湖不可荒廢的五條理由。其中講到:城中飲水來自湖水,如果西湖都變成葑田,則舉城飲水斷源;城中運河賴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錢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數年淘河一次,官吏藉此欺民,為民大患;杭州產名酒,每年酒稅為全國第一,如果西湖淺涸,釀酒必大受影響。
(9)蘇東坡的這篇奏議,時隔900年再來分析,依舊充滿一位政治家的深謀遠慮。我們現在看到的也許只是一條如詩如畫的長堤,當年的蘇東坡卻從民生大計出發,改變了西湖的命運。而挖葑泥築堤是他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筆。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在《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里記載了蘇東坡天才的構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雲,將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環湖往來,終日不達。若取葑田積之湖中為長堤,以通南北,則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10)經過從夏到秋的努力,一條長堤破湖而出,夾道雜植芙蓉、楊柳,中為六橋九亭。這時的長堤尚無名,直到後繼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願,才將其命名為蘇公堤,並為東坡立祠堤上。漸漸地,蘇堤成為「堤橋成市,歌舞叢之,走馬遊船,達旦不息,,的湖上繁華之地。
(11)蘇東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無比敬慕的目光送別蘇東坡,獨步緩行。此時你已知道蘇東坡將離開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兩年,卻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筆。
(12)有史以來與西湖相關的,你知道能與蘇東坡與蘇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白堤在先、蘇堤在後,他們都是一代文豪,他們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們在杭州的時間都十分短暫,卻留下了一世英名。
(13)你在堤上流連。倘若你回頭望望,你會發現,隨著南宋的到來,蘇堤的北端將聳立起一座庄嚴的廟宇,紅牆重檐,松樹翠柏掩映一代名將岳飛。你驚喜地看到,一個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與這條長堤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他們都是人傑,他們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綿綿不絕的雨絲,滋潤著堤上的綠樹紅花。
(14)你撐開一把絲綢做的雨傘,走在傘下回想從前,雨在你的頭上喧嘩,陪伴著你走近蘇東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6、第(5)段畫線句的描寫,在文中的作用是 。
7、說「挖葑泥築堤」是蘇東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筆,是因為 。
8、 文章結尾處寫到岳廟和岳飛,其用意是 。
9、下面對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 )。
A、作者說「我建議你去蘇堤」是因為在蘇堤能欣賞幽靜的美景,也能了解蘇軾造福於民的偉績。
B、作者引用《飲湖上初晴後雨》,將蘇軾作品和「蘇堤春曉」作比較,突出了蘇堤的非凡價值。
C、如果蘇軾沒有屢遭貶謫而是仕途順利,那麼他很有可能就寫不出那些流芳百世的偉大作品。
D、蘇軾和自居易都懂得珍惜文化的自然,他們在杭州的時間都十分短暫,卻留下了一世英名。
10、作者在文中主要歌頌了蘇軾的功績和人格,卻以「宋朝的雨」為題,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請簡要說明理由。

11、上文在表達上使用了第二人稱「你」。你認為這樣表達有什麼好處?請結合文章內容作簡要說明。

12、蘇堤的南端有一座蘇東坡紀念館,人們在參觀中不僅能讀到蘇軾的經典詩詞,還能了解 到他在當太守時的功績。假如你就是一名參觀者,你會在紀念館的留言薄上寫下怎樣的 感言?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五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1)君子博學而曰參省乎己, 。(荀子《勸學》)
(2)三五之夜,明月半牆, , ,珊珊可愛。(歸有光《項脊軒志》)
(3) ,侵之愈急,故不戰而強弱勝負己判矣。(蘇洵《六國論》)
(4)想當年, ,氣吞萬里如虎。(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5) ,左牽黃,右擎蒼。(蘇軾《江城予?密州出獵》)
(6)柴門聞犬吠, 。(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散西風滿天秋意,夜靜雲帆月影低, 。(盧摯《沉醉東風?秋景》)

四、閱讀下面詩歌,完成14——l6題。(8分)
村 居
(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14、能表現出詩人的目光由遠及近的詩句是: 。
15、下面對作品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
A、榆錢落盡表明時已清秋,盡管殘存幾朵木槿花,但盛時已過,不免有美人遲暮之嘆,清寂之意自在言外。
B、詩的前兩句寫了田地、翠竹、屋籬、榆樹、槿花等「靜」物,更加凸顯了整首詩寧靜的基調。
C、此詩通過細致的描摹,以新巧亮麗的語言,勾勒出別致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忘情田園的悠閑心境。
D、此詩描繪了一幅農村的風景畫,充分體現了詩人所說的「詩是無形畫,畫是無形詩」的特點。
16、「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兩句頗為時人推賞,你認為其寫法好在何處?請作 簡單的賞析。

五、閱讀下文,完成17——21題。(17分)
宋既平天下,公①始出仕。其在朝廷,疾當事者不忠,故凡言天下之要,必本天予比憐百姓、勞心萬事之意,而推大臣從官觀望懷奸、不稱天子屬任之心。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雖屢不合而出②,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禍福動其意也。
公之言,其大者,以自唐之衰,民窮久矣,海內既定,天子方修法度,而用事者尚多煩碎,治財利之臣又益急,公獨以謂宜遵簡易,以與民休息,塞天下望。祥符③初,道家之說滋甚,自京師至四方,畢大治宮觀。公益諍,以謂天命不可專任,宜絀奸臣,修人事,反復至數百千言。嗚呼!公之盡忠,天子之受盡言,何必古人。此非傳之所謂主聖臣直者乎?何其盛也!
公卒以齟齬④終,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記。藉令記之,當時好公者少,史其果可信歟?後有君子欲推而考之,讀公之碑與其書,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具見其表裡,其於虛實之論可核矣。
(曾鞏《先大夫集後序》,有刪改)
[注]①公:指曾鞏的祖父曾致堯,本文是曾鞏為祖父文集所作之序。②出:從京城到地方做官。③祥符:宋真宗的第三個年號。 ④齟齬:意見不合,互相抵觸。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疾當事者不忠
(2)畢大治宮觀
(3)後有君子欲推而考之
(4)其於虛實之論可核矣
18、下列各句中存在通假字現象的一項是( )。
A、不稱天子屬任之心
B、以與民休息
C、宜絀奸臣
D、藉令記之
19、下列各句中「其」字的用法與其它三項不同的是( )。
A、其在朝廷,疾當事者不忠
B、公之言,其大者
C、及余小子之序其意者
D、史其果可信歟
20、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1)至其難言,則人有所不敢言者。

(2)公卒以齟齬終,其功行或不得在史氏記。

21、上文第二段中,曾鞏寫「公益諍」,又說「反復至數百千言」,他這樣寫的目的是


六、閱讀下文,完成22——26題。(12分)
諫院題名記①
司馬光
古者諫無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無不得諫者。漢興以來,始置宮。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眾,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當志其大,舍其細,先其急,後其緩,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彼汲汲於名者,猶汲汲於利也。其間相去何遠哉!
天禧②初,真宗詔置諫官六員,責其職事。慶歷③中,錢君始書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滅,嘉佑④八年,刻著於石。後之人將歷指其名而議之曰:「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嗚呼,可不懼哉!
[注]①選自《溫國文公司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馬光於宋仁宗末年知諫院時所寫。②天禧,宋真宗的第四個年號。③慶歷,宋仁宗的第六個年號。 ④嘉佑,宋仁宗的最後一個年號。

22、從上文內容來看,諫官的職責是 。
23、上文第一段追述了諫官的來歷,同時也闡明了 和 。
24、請在上文找出和第五大題選文里「雖屢不合而出,其所言益切,不以利害禍福動其意也」
意思相呼應的句子: 。
25、下面對文章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的主旨在於說明宋朝設立諫官的目的和特殊之處。
B、本文也體現了作者司馬光舉忠斥奸,不為身謀的精神。
C、本文的記敘簡潔利落,既做到面面俱到,又惜墨如金。
D、本文涉古論今,文意豐厚,感情充沛,令人回味不盡。
26、後人評價這篇《諫院題名記》謂「節短音長,文約勢寬者也」。請分析文末畫線句,具體說明其「文約勢寬」的特點。

作 文
七、生命的過程需要我們用心靈和頭腦去經營。請以「經營生命」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全文不少於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

2007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年級語文學科學習熊力診斷卷
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閱 讀(80分)
一、l7分
1、數學為眾多的學科提供支持,也對人類的精神生活產生有益的影響。(2分)
2、數學家善於反思自己學科的局限性,善於自我批判,時常在理性思維感到有了問題時就尋求變化,尋求突破。(2分)
3、(1)追求一種完全確定、完全可靠的知識;(2)不斷追求最簡單的、最深層次的、超出人類感官所及的宇宙的根本; (3)不僅研究宇宙的規律,而且也研究它自己,在發揮自己力量的同時,又研究自己的局限性。(6分:每項2分)
4、B(2分)
5、(1)言之有據、持之有理,這種理性、嚴謹、求真的態度,使數學方法既成為人類認識方法的一個典範,也成為人在認識宇宙和人類自己時必須持有的客觀態度的一個標准。(2)數學對宇宙根本的深層次研究,使人破除迷信,鼓勵人們按照最深刻的內在規律來考慮事物。(3)數學發展的過程是在自我否定的基礎上尋求變化,以此開辟自己前進道路的過程。這種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引起了其他學科的變化,進而開辟一種全新的格局。(4)數學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一種對宇宙、對人類自身的實質不斷進行理性探索的精神。(5分:寫出l個方面得2分,寫出2個方面得3分,寫出3個方面得滿分)

二、21分
6、(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生動細致地描摹出蘇堤春曉的動人景緻;引出下文蘇軾的千古絕唱。(3分)
7、挖葑泥解決了西湖的淤塞的問題;而用葑泥築長堤則又解決了西湖上往來不便的問 題;長堤上的六橋九亭、雜植的芙蓉和楊柳,為西湖增添了一道美景。(3分)
8、將岳廟和岳飛與蘇堤和蘇軾相映襯,兩人一文一武,一個以生命捍衛國家,一個以 智慧治理山水,兩人皆為人傑,都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3分)
9、B(2分)
10、(1)雨是全文的線索,蒙蒙細雨,襯出西湖獨特的韻致,同時也渲染了一種迷離空濛的意境,為「邂逅蘇軾」的想像提供背景。(2)蘇軾用心血和智慧構築了了蘇堤,造福於民,這種人格和胸襟猶如綿綿不絕的雨絲,滋潤著後人。(4分:每個理由2分)
11、用第二人稱「你」以對話的口吻行文,拉近了讀者與作者、讀者與蘇軾之間的距離,使讀者身臨其境,彷彿真的在蘇堤邂逅蘇軾;使敘述和抒情更加親切自然,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3分)
12、感言內容:對蘇軾的評價:或聯系現實、聯系自我,表達最深的感觸。形式:語言簡潔明了。(3分:內容2分,形式l分)

三、5分
13、(1)則知明而行無過矣(2)桂影斑駁,風移影動(3)奉之彌繁(4)金戈鐵馬 (5)老夫聊發少年狂(6)風雪夜歸人(7)載我在瀟湘畫里

四、8分
14、水繞陂田竹繞籬(2分) 15、C(2分)
16、可從以下任一角度賞析:
(1)以動靜結合的手法:寒鴉之靜附於牛之動,動靜相襯;而牛的緩緩行進又愈見環境之靜,構成一幅恬靜清雅的村居圖。(2)詩人用「夕陽」、「牛背」、「寒鴉」構成 一幅鄉村生活的畫面,牛的怡然自得、牛與鴉的相得無猜,渲染了靜謐的氣氛,夕陽和寒鴉又使作品籠上一層淡淡的閑愁。(3)。「無人卧」是一處頓筆,引起讀者的疑問:有什麼東西在牛背上呢?自然地引出「帶得寒鴉兩兩歸」,形象宛然在目。這一頓挫使得詩作更有韻致。(4分)

五、l7分
17、(1)痛恨(2)都,全(3)推究(4)核實(4分:各1分)18、C(2分)
19、D(2分)
20、(6分:每句3分)
(1)至於曾公責難當世的言論,常常是別人不敢說的。(至,難,言)
(2)曾公最終因為與當政者意見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績和品行有的沒能在史書中記載。(卒,以,或)
21、強調祖父的勇於諫諍,盡忠職守;感嘆當時「皇帝聖明,人臣耿直」的興盛景象。(3分)
[譯文]
宋朝平定天下之後,曾公才開始出來做官。他在朝廷上,痛恨當權者的不忠,所以凡是他談論國家大事,必定從皇上愛護百姓、勞心萬事之意出發,而指責大臣、從官執事之人,持觀望態度、心懷姦邪,和皇帝委任他們做官的初衷不能相稱。至於曾公責難當世的言論,常常是別人不敢說的。雖然多次因與當權者意見不合而貶官到外地,他的言論卻更激切,不因為利害禍福就動搖自己的心意。 曾公的諫言,從大的方面看,認為自從唐朝衰落之後,百姓窮苦困頓已經很久了,國內安定下來以後,天子正修明法度,但掌權的人還是做事煩瑣細碎,主管財利的大臣又更加急功近利,唯獨曾公認為行政事應遵從簡易的原則,以便讓百姓休養生息,消除天下入的怨恨。祥符初年,道家思想更加泛濫,自京師到各地,都大造道觀。曾公更加直言進諫,認為天命不能被獨占,應該罷黜奸臣,修明人事,反復言說,達幾百千字。唉!曾公的盡忠,皇帝的納諫,為什麼一定要發生在古人身上呢!這不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皇帝聖明,人臣耿直」嗎?多麼興盛的事啊!
曾公晟終因與當政者意見不合而去世,他的功績和品行有的沒能在史書上記載,即使記了下來,因為當政者少有喜歡他的,史書就果真可信嗎?後代如果有人要推究考證他的行狀,讀他的碑文和書籍,以及我的這篇序,就會詳盡地看到他的一切,對那些真真假假的評價就可以核實了。

六、l2分
22、關注關系國家大政方略和廣大百姓的得失利弊的大事,直接向君王進言。(2分)
23、諫官的重要性:諫官應怎樣恪盡職責(2分)
24、專利國家而不為身謀(1分)
25、A(2分)
26、「某也忠,某也詐,某也直,某也曲」,作者用這一排比將後入的議論凸現在當事的諫官面前,警示諫官:題名於石,絕非樹碑勒石以示殊滎,而是高懸一隻警鍾。篇末運用總收的手法,一個「懼」字濃縮全篇的精神氣血,一個字卻有干鈞之重,再次警策諫官們嚴於自律、公而忘私,充分揭示了作者之所以題名於石的良苦熠心。 (5分)
[譯文]
古時候向君王進諫沒有專職官員,從公卿大夫到工匠商賈,沒有不可以進諫的。漢朝建立以來,才開始設置專門的諫官。把關繫到國家大政方略和廣大百姓的得失利弊,集中到一名官員身上讓他向君王進言,他擔負的責任也夠重大的了。擔任這種官職的人,應該經常記住大事,舍棄小事,先談緊急的要務,後言可以緩辦的公事,只求有利於國家而不為個人謀私利。那些急急忙忙為個人爭名的人,就像急急忙忙追求發財的人一樣。這種人和對諫官的要求相差是多麼遠啊!
天禧初年,真宗皇帝下發布詔令設置六名諫官,規定了他們專負進言的職責。慶歷年間,錢先生才把所有諫官的名字題寫在版冊上。我怕年深日久了字跡會消失,因而在嘉佑八年,把諫官的名字刻在石碑上。後代的人將一一指著上面的名字評論他們說:「某人忠誠,某人奸詐,某人正直,某人不公正。」啊,諫官們能不有所警懼嗎!

作文(70分)
參照「2007年高考作文評分標准"評分

C. 2004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年級語文答案

你厲害,這個你問你們學校的老師或者同學吧,網上沒人知道的

D. 語文下學期期末學業水平考試卷的答案

那學期

E. 誰有高中-語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過關訓練-其他的答案

這是抄不是你在找的答案 https://www.kuaiizuoye.com/codesearch/m/bookview?bookId=

F. 2006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年級語文學科學習能力診斷卷

2006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年級語文學科

學習能力診斷卷 2007.4

(考試時間為150分鍾。試卷滿分為150分。)

此卷為試題卷,答案請做在答題卷上。

閱 讀 (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1——6題。(21分)

⑴「Blog」(博客,Web Log的縮寫)即「網路日誌」,是一種十分簡易的個人信息發布方式,它讓任何人都能夠完成個人網頁的創建、發布和更新。如果把網路論壇(BBS)比喻為開放的廣場,那麼博客就彷彿是敞開的私人房間。人們可以充分利用超文本鏈接、網路互動、動態更新的特點,在不停息的網上航行中,精選並鏈接全球互聯網中最有價值的信息、知識與資源,也可以及時記錄和發布自己的生活故事、思想歷程,發揮個人無限的創造力和表達力,更可以以文會友,同別人進行深度的溝通。

⑵2004年,博客現象已經演變為一場全球性的大眾表達方式。但正當美國的《紐約時報》驚嘆著全球博客網頁數量超過了傳統互聯網頁面數量時,中國博客還悄無聲息。十幾個月的風生水起在之後,2006年,博客在中國瘋狂「井噴」。

時代周刊年度人物:你。

沒錯,就是你。

信息時代由你掌握。

歡迎進入你自己的世界。

⑶2006年12月16日,美國《時代》周刊評選出2006年的年度人物——「你」,也就是我們中的「每一個人」,互聯網內容的所有使用者和創造者。顯然,正是2006年博客的爆炸式膨脹讓網民們獲此殊榮。就在世界驚嘆這一改變的時候,2006年的中國博客也悄然完成了從小眾樂趣變為大眾趣味的完美轉身。有數據表明,目前全球中文博客站點數量超過5000萬。在互聯網2.0的黃金時代,2006年的中國博客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⑷2006年,我們看到新浪、搜狐等大型門戶網站各施所能,千方百計地拉來諸多社會名流開博,招徠人氣。各類專業博客也如雨後春筍,甚至連網路這樣的搜索網站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網路空間」。海外的互聯網大腕們更對這座「金礦」虎視眈眈,韓國知名社區網站「賽我網」宣布進軍中國,微軟也早就藉助MSN悄悄伸出觸角。

⑸同時,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博客在勤奮地敲打著一個新的互聯網傳奇。《第18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中國1.23億網民中,2800萬經常寫博,這個數字是上一年的兩倍。

⑹眾多的草根博客們在現實生活中大多默默無聞,從事著平凡的職業,過著平凡的生活,但他們對傳統精英話語權的顛覆史無前例。

⑺「人人可以博客,人人可以創造內容,人人可以展現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眼下的時代沒有一個口號比這更有蠱惑性。不過,博客的意義仍遠遠超出人們的想像。「它是多數人從少數人那裡奪取權力,無償地互相幫助的故事。這不僅改變了世界,而且改變了世界改變的方式」,這是《時代》周刊給網民的定語之一,其實這個帽子似乎更適合博客。

⑻從「芙蓉姐姐」的S造型,到胡戈扔向陳凱歌的「饅頭」,網路使草根文化向精英文化的挑戰找到了突破口,博客的興起無疑在突破口上投下一枚重磅炸彈。仰視的年代漸行漸遠,「蟻民」們與天才一同參與到互聯網2.0這場偉大的實驗中。

⑼「電台統治了30年代,50年代是屬於電視的,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歷史學家們也許會認為21世紀是屬於博客的。」《時代》周刊記者克里斯·泰勒的預言讓人驚嘆。

⑽的確,加入博客的「零門檻」,使更多人把博客看成自己的精神家園。博客的頁面上每個人都是專家,博客上的文化准則就是:你可以認為我沒有文化,但這根本不關我的事,我只需自得其樂。

⑾自由出版和個性化書寫的傳播,使博客更大程度地參與到政治的民主化進程中。博客將成為公眾的武器,人們用它來表達政治見解,參與政治生活,對國家和民族的政策走向發出自己的聲音,對民意和政治訴求提出自己的看法。

⑿博客的網路即時出版,還改變了知識產權保護的觀念,對出版業帶來了新的沖擊。它造成人們對出版的重新評估、對傳統出版業的懷疑和審視,從而影響到整個出版行業作出新的選擇和調整。

⒀當然,也有人質疑博客浪潮會使網路變成新的信息垃圾場,博客的隨意性與開放性導致內容泥沙俱下,缺乏公信力。但這些都不妨礙博客的激情年代。一邊解構一邊建設,一邊表達一邊吸收,「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

1、「如果把網路論壇比喻為開放的廣場,那麼博客就彷彿是敞開的私人房間。」從句話看,相比於網路論壇,博客的不同在於 。

2、2006年的中國博客「完成了從小眾樂趣變為大眾趣味的完美轉身」。根據文章內容,這一「轉身」具體表現在 。

3、《時代》周刊將「你」評選為2006年的年度人物,其理由包括( )和( )。

A、每個人都能藉助博客平台以文會友,同別人進行深度的溝通。

B、大眾使用並創造著互聯網內容,每個人都是信息時代的主人。

C、博客已成為全球性的大眾表達方式,顯示了獨特的文化准則。

D、大眾通過網路展示個人的智慧和力量,成為傳媒舞台的主角。

E、博客的發展迅猛,越來越多的人將博客看成自己的精神家園。

4、第⑻段劃線句「仰視的年代漸行漸遠,『蟻民』們與天才一同參與到互聯網2.0這場偉大的實驗中」在文中所表達的意思是 。

5、「人人皆博」的浪潮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從上文看,這種改變體現在哪些方面?請有條理地加以概述。

6、眼下出現了不少另類博客,它們或使用各種手段進行「惡搞」;或倚仗博客「爆料」,揭露自己和他人的隱私。對此有人津津樂道,有人搖頭嘆息。你對這種現象怎麼看?請簡要闡述你的看法,並說明理由。

二、閱讀下文,完成7——12題。(17分)

培養一名科學家

(美)費曼[注]

⑴我的一個朋友是位藝術家,他會拿起一枝花說:「看這花多漂亮!」

⑵盡管在藝術上我不如他那麼訓練有素、品味細致,但他所見到的美我也能欣賞到。不僅如此,我從這朵花里領略到的甚至比他還要多:我能想見花里邊的一個個細胞,它們也很美。另一方面,花的漂亮顏色在進化史上的功能是吸引鳥兒替它們傳播花粉,這也就意味著鳥兒必須能看見顏色。於是就出現了一個新問題:是不是其它低等一點的動物也有美感呢?類似的有趣問題都是在有了科學知識之後才能提出的,它們在視覺美感之上又增加了一層神秘和奇妙,讓人更加驚嘆不已。

⑶因此,我一直是個相當一門心思做科學的人。

⑷早在我出生前,我父親就對母親說:「這個孩子要成為科學家。」

⑸當我還坐在嬰孩椅上的時候,父親有一天帶回家一堆小瓷片,就是那種裝修浴室用的各種顏色的玩藝兒。父親把它們疊壘起來,弄成像多米諾骨牌似的,我推了一下,它們就全倒了。過了一會兒,我又幫著父親把小瓷片重新堆起來。我們變出了些復雜點兒的花樣:兩白一藍,兩白一藍……我母親忍不住說:「唉,你讓小傢伙隨便玩不就是了?」 可父親回答道:「這不行。我正教他什麼是序列,並告訴他這是多麼有趣呢!這是數學的第一步。」我父親就是這樣,在我還很小的時候就教我認識世界和它的奇妙。

⑹我家有一套《大英網路全書》,父親常讓我坐在他的膝上念給我聽。記得一次讀到恐龍,書里說「恐龍的身高有25英尺,頭有6英尺寬」。父親停頓了一下,對我說:「唔,讓我們想一下這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要是恐龍站在門前的院子里,那麼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腦袋湊著咱們這兩層樓的窗戶,可它的腦袋卻伸不進窗戶,因為它比窗戶還寬呢!」就是這樣,他總是把概念變成可碰可觸,有實際意義的東西。

⑺我想像居然有這么大的動物,而且居然由於無人知曉的原因而滅絕了,感覺無比興奮和新奇,一點也不害怕會有恐龍從窗外扎進頭來。由此,我從父親那兒學會了「翻譯」,學習任何東西時,我都會仔細琢磨。

⑻那時我們常去卡次基山,漫步於叢林間時,父親給我講好多關於樹林里動植物的新鮮事兒。周末過去了,孩子們又聚在一起時,一個小朋友問我:「你瞧見那隻鳥兒了嗎?你知道它是什麼鳥嗎?」

⑼我說:「我不知道。」

⑽他說:「那是只黑頸鶇呀!你爸怎麼什麼都沒教你呢?!」

⑾其實,情況恰恰相反。我爸是這樣教我的:「看見那鳥兒了么?」他說,「在義大利,人們把它叫做『查圖拉波替達』,葡萄牙人叫它『彭達皮達』,中國人叫它『春蘭鵜』,日本人叫它『卡塔諾·特克達』。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語言是怎麼叫這種鳥的,可最終還是一點也不懂得它。你僅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區的人怎麼稱呼這只鳥罷了。我們還是來仔細瞧瞧它在做什麼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我於是很早就學會了「知道一個東西」和「真正懂得一個東西」的區別。

⑿我沒有接觸過其它人的父親,所以在當時我並不知道我父親有多麼的了不起。他究竟是怎麼學會了科學最根本的法則?我從未問過他。我當時以為所有的父親都理所應當地知道這些。

⒀我父親培養了我留意觀察的習慣。一天,我在玩馬車玩具時注意到了車斗里小球的特殊運動方式。我找到父親,說:「嘿,爸,我觀察到了一個現象。當我拉動馬車的時候,小球往後走;當馬車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時候,小球往前滾。這是為什麼呢?」

⒁「這誰都不知道,」他說,「一個普遍的公理是運動的物體總是趨於保持運動,靜止的東西總是趨於保持靜止,除非你去推它。這種趨勢就是慣性。但是,還沒有人知道為什麼是這樣。」你瞧,這是很深入的理解,他並不只是給我一個名詞。

⒂他接著說:「如果從邊上看,小車的後板擦著小球,摩擦開始的時候,小球相對於地面來說其實還是往前挪了一點。」

⒃我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車上,從邊上觀察,父親果然沒錯。

⒄我父親就是這樣教育我的。他用許多這樣的實例來討論,沒有任何壓力,只是興趣盎然地討論,使我對所有的科學領域著迷。

⒅除了這些,我父親還教了我另外一樣東西——也不知是對是錯——那是一次我坐在他腿上讀新出版的《紐約時報》,報上有一幅畫,一群教徒在向教皇叩首。父親說:「瞧這些人,為什麼要向別人叩首呢?就因為這個人是教皇嗎?他只不過戴著一頂教皇的皇冠罷了。」順便提一句,我父親是做制服的商人,所以他知道一個人無論是穿著官服還是脫去它,底下還是同樣的人。

(節選自費曼自傳《你干嗎在乎別人怎麼想?》,有刪改)

[注]理查德·菲利普·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年——1988年),美國著名物理學家,1965年因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的成就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7、第⑺段里「翻譯」一詞的意思是 。

8、作者在文中提到藝術家朋友的例子是為了說明 。

9、第⑾段中所說的「知道一個東西」和「真正懂得一個東西」的區別在於 。

10、作者認為父親學會了「科學最根本的法則」,從文章內容推斷,下列哪一項不屬於「法則」的內涵?( )

A、懷有對科學的熱愛 B、具有對知識的興趣

C、知道研究的序列 D、懂得探究的意義

11、第⒅段說:「除了這些,我父親還教了我另外一樣東西……」這「另外一樣東西」是 。

12、作者有一位了不起的父親,從上文內容看,這位父親的過人之處有哪些?請概要說明。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5空,多填不得分)。(5分)

13、⑴昔我往矣, ;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採薇》)

⑵山氣日夕佳, 。(陶淵明《飲酒》)

⑶君不見, ,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⑷ ,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

⑸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蘇軾《定風波》)

⑹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荀子《勸學》)

⑺ ,衣食足而知榮辱。(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

⑻後人哀之而不鑒之, 。(杜牧《阿房宮賦》)

四、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4——16題。(8分)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①

王 維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輞川,水名,在今陝西藍田終南山下,山麓有宋之問別墅,後為王維所有,王維曾在此隱居三十餘年。裴秀才迪,指裴迪,王維詩友,曾與王維一同隱居終南山。 ②接輿: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裝狂遁世。

14、詩中的「五柳」即詩人 ,王維這首詩里的「墟里上孤煙」一句就是從他的作品中化用而來。

15、尾聯中詩人以「五柳」自況,又把沉醉狂歌的裴迪與楚狂接輿相比,其目的是



16、請就頸聯中「余」和「上」這兩個動詞的表達效果作簡要賞析。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衛鞅欲變法,秦人不悅。衛鞅言於秦孝公曰:「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甘龍曰:「不然。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衛鞅為左庶長,卒定變法之令。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乃下令。

令行期年,秦民之國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國道不拾遺,山無盜賊,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衛鞅曰:「此皆亂法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其後民莫敢議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於敗。所利不能葯其所傷,所獲不能補其所亡,豈不哀哉!商君處戰攻之世,天下趨於詐力,猶且不敢忘信以畜其民,況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選自《資治通鑒·周紀》)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⑴令既具未布

⑵民怪之,莫敢徙

⑶秦人皆趨令

⑷所利不能葯其所傷

18、與「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句式相同的是( )。

A、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

B、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

C、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

D、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

19、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⑴是以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⑵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

20、衛鞅斥責亂法之民,將他們「盡遷之於邊」是因為 。

21、從最後一段看,作者將衛鞅的變法記述下來的目的是 。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2分)

書巢記

陸游

陸子既老且病,猶不置讀書,名其室曰書巢。客有問曰:「鵲巢於木,巢之遠人者;燕巢於梁,巢之襲人者。鳳之巢,人瑞之;梟之巢,人覆之。雀不能巢,或奪燕巢,巢之暴者也;鳩不能巢,伺鵲育雛而去,則居其巢,巢之拙者也。上古有有巢氏,是為未有宮室之巢。堯民之病水者,上而為巢,是為避害之巢。前世大山窮谷中,有學道之士,棲木若巢,是為隱居之巢;近時飲家者流,或登木杪①,酣醉叫呼,則又為狂士之巢。今子幸有屋以居,牖戶牆垣,猶之比屋也,而謂之巢,何邪?」

陸子曰:「子之辟辯矣,顧未入吾室。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藉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②,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耶?』」

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客去,陸子嘆曰:「天下之事,聞者不如見者知之為詳,見者不如居者知之為盡。吾儕未造夫道之堂奧③,自藩籬之外而妄議之,可乎?」因書以自警。淳熙九年九月三日,甫里陸某務觀記。

[注]①杪:樹梢的細枝。 ②覿:相見。 ③堂奧:房屋正中偏前的廳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處。

22、「客」在與陸游的對答中舉「有巢氏」的例子是為了說明( )。

A、築「巢」者古已有之,陸游將「屋」命為「巢」並不奇怪。

B、築「巢」只是權宜之計,陸游將「屋」命為「巢」非常奇怪。

C、古人沒有條件築「屋」,陸游有「屋」卻命之為「巢」,非常奇怪。

D、古人尚且以「有巢氏」為名,陸游將「屋」命為「巢」並不奇怪。

23、陸游曾特為書齋作《書巢記》並聯:「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文中同樣反映了陸游這種讀書狀態的語句有 。

24、從全文看,陸游命名「書巢」的原因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簡要說明。

25、上文中陸游的感嘆同蘇軾在《石鍾山記》中 的感嘆有異曲同工之妙。

26、作者寫《書巢記》是要警示什麼樣的道理?請用自己的話簡要闡述。

寫 作 (70分)

七、根據要求作文。

喜愛並走進陽光的人/陰影會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陽的一面/總在反射著亮光/害怕並躲避陽光的人/陰影會躲過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個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之中

(杜運燮《光和影》有刪節)

這些詩句引發了你哪些遐想?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感悟。

要求:①題目自擬;②不少於800字;③不要寫成詩歌。

G. 徐匯區高三語文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抽查試卷 答案

哈哈,這種考試的題目會上傳到網上來嗎?
如果會的話肯定可以給你參考答案
既然沒有人會上傳,那就等著老師給你批卷的答案吧

H. 速求10年徐匯區高考語文卷答案,發內容,不要鏈接

到書店找去

閱讀全文

與2011學年第二學期徐匯區高三語文學業水平考試樣卷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