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高考必刷題答案語文

高考必刷題答案語文

發布時間:2021-02-03 07:28:48

① 高一語文英語刷高考必刷題

如果有精力的話可以試一下,遇到沒學過的知識,找資料來補充,高考題里很多知識在一起融合的,高一高二高三的知識都有,如果在高一就能通過自己把這些都搞懂,將來必有作為。祝你好運,圓夢高考

② 高考必刷題語文合訂本 答案在書的哪裡 只看到答案連接D幾

答案不是另外一本么上面是D多少的頁碼....=_=

③ 有人可以提供一套高考模擬的語文試卷(附答案)

2009高考語文模擬試題(一)

第Ⅰ卷(選擇題 共分)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各組詞語中,斜線「/」前後加點字的讀音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
A.拉纖/倩影 輔弼/果脯 差強人意/插科打諢
B.咀嚼/詛咒 逮捕/怠慢 龍盤虎踞/心廣體胖
C.桎梏/誥命 倜儻/倘若 怙惡不悛/沽名釣譽
D.摳門/扣子 樹梢/稍微 關懷備至/英雄輩出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句是( )
A.國寶級畫家黃永玉大師在北京家中把一幅漫畫贈與羅洗河,畫上的人物憨態可掬,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與羅洗河頗有幾分神似。
B.近一段時間,陝西綏德發生的那起聳人聽聞的校長因找縣長簽字被拘事件,因媒體的及時參與得以圓滿解決。
C.為了繁榮我市的文化藝術生活,元旦期間,文化局將組織我市的繪畫高手到全市各中學舞文弄墨,即興創作,一展風彩。
D.中國航天緊緊瞄準世界最新科技,亦步亦趨緊跟世界航天發展新動向,所以「嫦娥」工程才得以圓滿成功。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 )
A.搜集史料不容易,鑒定、整理和運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國過去的大部分史學家,主要的功夫都用在這里。
B.去年以來,由於日方在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和釣魚島的問題上接連採取錯誤的舉措,使中日關系正常發展受到嚴重干擾。
C.一個球隊,能否充分發揮每個隊員的積極性,指揮是否正確,是克敵制勝的關鍵。
D.今年的電力供需緊張狀況將有所緩解,拉閘限電現象會相應減少,但整體上看仍然偏緊。
4.下列各句中,語氣最委婉的一句是( )
A.你把教學樓的護欄損壞了,應該受到嚴肅處理。
B.你把教學樓的護欄損壞了,受到處理罪有應得!
C. 你把教學樓的護欄損壞了,受到處理是應該的。
D. 你把教學樓的護欄損壞了,不受到處理,行嗎?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
高雅藝術與大眾化
新年伊始,國家大劇院第一場音樂會30元一張的站票正式對外銷售,出現「瘋狂」搶購局面,不少人在寒風中守候通宵。2007年11月,湖北省博物館對社會免費開放,也出現參觀者「爆棚」現象。
兩件事說明了兩個問題:其一,在中國,大眾對文化的渴求是很強烈的;其二,大眾只能追求消費得起的文化。
從中國的現狀看,大眾的文化消費能力與願望之間確實存在相當的差距。國內許多演出的票價在幾百元至上千元之間,約為居民月均收入的20%以上,而在美國、日本,一場演出的票價約為月均收入的5%以下。國家大劇院30元的站票大體反映了大眾文化消費的承受水平,但因票源稀缺,以致引起「瘋狂」。
從文化史的角度看,文化發展大體走的是一條從「貴族化」到「大眾化」的路徑。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化具有某些商業性質,但當商品生產已進入「大眾消費」時代時,文化也只有進入「大眾消費」才有商業前景。電影、電視的出現,為文化「大眾化」提供了技術條件,讓人類進入了文化「大眾消費」時代,這類文化形態在商業角度也有天然的「大眾化」傾向。但對高雅藝術的現場演出,則由於資源、場地和環境的要求和限制,具有天然的「小眾性」,供需常發生極大落差。
另一方面,文化權益是一種基本人權,文化不僅是產業,而更多的是一種公益事業。因此,各國政府必須承擔保障大眾文化權益的責任。對此,不妨借鑒一些其它國家的作法。
以法國為例:巴士底歌劇院是法國最新的國家級歌劇院,1982年始建,1989年基本完工。劇院的設計與建築以現代化、大眾化為目標。歌劇院內有4個劇場,其中,歷來貴族氣息最濃的歌劇院為體現大眾化,設計了2703座的寬敞大觀眾廳。從運行費用看,歌劇院1996年總費用為8.35億法郎,其中國家撥款5.5億,票房收入2億,其它收入0.85億。這就是說,政府投入是保障高雅文化「大眾化」的主體。
其次,社會扶持是高雅文化發展的重要來源,在美國,資助文化事業的各種基金會不少,有人還開辦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國家在稅收等方面鼓勵這種行為。
另一方面,在發達國家,高端的藝術演出也還是有「貴族色彩」。有這樣一種說法,美國富人的標志是:從紐約打「飛的」去巴黎看一場演出。政府用行政辦法強行控制票價恐怕也不是辦法,只會使售票「黑市化」,藝術愛好者還得買高價票,政府多花了納稅人的錢,只便宜了倒賣者。
如何給真正的藝術愛好者開一個口子,這是一個問題。出售站票是一個辦法,開辦針對學生和專業工作者的專場、針對性的售票也是一個辦法。俗話說,借書看的人往往是真看書的人,同理,買站票聽音樂會的人往往是真正的音樂愛好者。真正的藝術經營者和藝術創造者應對真正的藝術愛好者有一種「惺惺相惜」之情,替他們想點辦法,開個口子。

(選自<人民日報>2008年1月22日)
5.對「高雅藝術」的陳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高雅藝術是少數人享受的藝術。
B.高雅藝術的現場演出,具有天然的「小眾性」。
C.只有高雅藝術才是真正的藝術。
D.發達國家的高雅藝術演出也具有「貴族色彩」。
6.下列關於高雅藝術大眾化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國內許多演出票價的過高,是使高雅藝術不能大眾化的一個主要原因。
B.高雅藝術要大眾化,首先必須要「貴族化」。
C.高雅藝術要大眾化必須要有一定的環境條件,如寬敞的演出場所、國家優惠政策等。
D.讓普通民眾消費高雅藝術是保護民眾的文化權益。
7.讓高雅藝術大眾化的措施,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
A.出售站票,讓普通民眾消費得起。
B.開辦專場演出,如開辦學生專場、專業工作者專場等。
C.有針對性地進行售票,讓觀眾憑票證買票。
D.免費演出。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蘇威字無畏,京兆武功人也。高熲(jiǒng)屢言其賢,高祖亦素重其名,召之。及至,引入卧內,與語大悅。拜太子少保,俄兼納言、民部尚書。威上表陳讓,詔曰:「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以公有兼人之才,無辭多務也。」威乃止。初,威父在西魏,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頗稱為重。既而嘆曰:「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誰能弛乎?」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至是,奏減賦役,務從輕典,上悉從之。威見宮中以銀為幔鉤,因盛陳節儉之美以諭上。上為之改容,雕飾舊物,悉命除毀。尋復兼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本官悉如故。治書侍御史梁毗以威領五職,安繁戀劇,無舉賢自代之心,抗表劾威。上曰:「蘇威朝夕孜孜,志存遠大,舉賢有闕,何遽迫之!」因謂朝臣曰:「蘇威不我值,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楊素才辯無雙,至若斟酌古今,助我宣化,非威之匹也。」其見重如此。隋承戰爭之後,憲章舛駁,上令朝臣厘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律令格式,多威所定,世以為能。國子博士何妥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等共為朋黨,上令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治之,事皆驗。上以《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令威讀之。威惶懼,免冠頓首。上曰:「謝已晚矣。」於是免威官爵。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夷人昧利,可以賂 昧:糊塗
B.舟大者任重,馬駿者遠馳 任:任務
C.蘇威不值我,無以措其言 值:遇到
D.上令朝臣厘改舊法 厘:訂正,改正
9.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組是 ( )
A.以國用不足,為征稅之法 B.威聞其言,每以為己任
洎牧以讒誅,邯鄲為郡 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C.舉賢有闕,何遽迫之 D.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終繼五國遷滅,何哉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10.下列對原文的敘述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蘇威以賢能著稱,故高祖徵召他,認為他憑著出眾的才華,可以兼任多職。當言官彈劾他貪戀權位時,高祖認為即使他在舉薦賢能方面有缺點,也不應苛責。
B.蘇威力主採取較輕的賦稅和勞役制度,他把改變以國家資財不足而制定的重稅之法作為自己的使命,以實現父親的未竟之志。
C.蘇威的為政之才深得高祖器重。高祖認為,楊素才辯天下無雙,但是在斟酌古今得失,幫助君主宣揚教化方面,是無法與蘇威匹敵的。
D.蘇威與禮部尚書盧愷等人結為朋黨,被揭發查實後,他雖然認為錯,但並沒有能得到皇上的寬恕,也因此冒犯了許多當時有名望的士大夫。

第Ⅱ卷(非選擇題 共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 今所為者,正如張弓,非平世法也。後之君子,誰能弛乎?(5分)
譯文:
(2) 蘇威不我值,無以措其言;我不得蘇威,何以行其道?(5分)
譯文:
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早 梅
齊 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
風速幽香出,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
(1)第二聯中的「一枝」,看似平淡無奇,卻很耐咀嚼。傳說原為「數枝」,後作者求教於鄭谷,鄭谷建議改為「一枝」,齊己深為佩服。請簡要說明你對上述改動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人早年曾熱心於功名,頗有抱負,然而科舉失利,時有懷才不遇之感。尾聯語意雙關,「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義。詩人這樣寫,含蓄地表達了怎樣的意願?(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選做五小題)(5分)
(1)擇其善而從之, 。 (《論語》)
(2))言之無文, 。 (《左傳》)
(3)大漠孤煙直, 。 (王維《使至塞上》)
(4彼童子之師, , (韓愈《師說》)
(5)別有幽愁暗恨生, 。 (白居易《琵琶行》)
(6) ,皎皎空中孤月輪。 (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7)疏影橫斜水清淺, 。 (林逋《山園小梅》)
(8)夫禍患常積於忽微,而 。 (歐陽修《伶官傳序》)
五、(2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丟草繩
陳傳榮
小時候,每年的夏天,體弱多病的我,總要生上那麼幾天的瘧疾。多少年來,我對夏天總懷有一種畏懼的情結。
每趟瘧疾來時,先是怕冷,然後就是發高燒。冷的時候整個人渾身都在打著顫,三十幾度的天,即便裹上兩床被也還是不住地抖著。等過了一兩個小時後,人就開始慢慢地發起燒來了,體溫最高時,可以達到四十度,常常是高溫過後,唇上總要留下一排水泡。每次瘧疾過後,本已消瘦的我就愈發顯得面黃肌瘦了。
患了瘧疾,多半是聽之任之,家裡沒錢給我找醫生。每次看到我生瘧疾時那副奄奄一息的樣子,母親總是既焦急又難過,但卻毫無辦法,她惟一能夠做的,也就是在心裡默默地祈禱病魔快快從兒子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別厲害,時間又拖得特別長,母親心急如焚,人明顯地憔悴了,眼睛也紅紅的,大約是哭過了。
後來,母親不知在何處打聽到了一個「好辦法」,說是讓生瘧疾的人,找一根草繩系在腰間,過上一夜後,第二天早上,將那根草繩解下丟在路口,如果有人從草繩旁經過,那麼,這人就會帶走草繩上的瘧疾,而原來生瘧疾的人也就會好了。
得到這樣的「好辦法」,母親並沒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聲嘆氣了:都是鄉里鄉親的,讓誰帶去也不忍心吶!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樣子,母親終究還是違著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記得那天晚上,母親一邊給我系著草繩,一邊還心事重重地說:「你這個病秧子,咋就這般累人!」我知道,母親之所以呵斥我,其實是因為她的心裡很矛盾。
一個不眠之夜過後。天色還沒有完全亮,母親就將我腰間的那根草繩解下,然後,趁著朦朦的夜色,匆匆地丟在了一條並不很遠的鄉間小路上。丟下草繩後母親便逃似地跑了回來。
到家母親還喘著粗氣。過了好一會,母親才定下神來。她輕輕地安撫著我:「沒事了,媽已為你丟了草繩……」
然而,非常不爭氣的是,雖然母親為我丟了草繩,但我的病卻並沒有因此好轉,反而燒得越來越厲害了。這不由得使母親更加失望和惶恐起來。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發著燒,無力地躺在床上的時候,鄰居家有位叫「三姨」的來看望我。三姨不是我的嫡親三姨,是村上一位很普通的婦女,稱她為三姨,僅僅是一般的客氣。
坐在床沿,三姨用手摸了摸我滾燙的額頭,心疼地說:「這伢子,真是遭罪!」母親也就愈加悲嘆了,母親說:「在往日,生上幾天也就好了,這趟都拖了這么多天,還沒有見好的樣子,真不曉得是怎麼弄的!」然後,母親就開始抹起淚來。
三姨的眼也紅紅的,她沒提看病的事,她知道母親沒錢。「你給他丟過草繩了嗎?」過了一會,三姨問。母親顯得很不好意思,說:「丟過了,但是沒用,你看這伢子還是這樣病著。」
三姨問母親將繩子丟到了什麼地方。母親告訴了她。三姨拍了一下腿說:「你怎麼將繩子丟在那呢,那條小路根本就沒人走的,沒人走,怎麼能帶走伢子的病呢?」母親這才恍然大悟起來。可母親又說:「其實也不忍心。都是鄉里鄉親的,讓誰帶去呢!去時我只將那繩子朝那一丟就算了,也沒想那麼多!」三姨沒有再說什麼,她與母親都望望躺著的我。
三姨從我家離開的時候已近黃昏,落日的余輝將鄉村照得金黃金黃。母親將三姨送出屋,說了些客套話,然後,返身回到屋裡為我敷了濕毛巾,端了一杯開水,出去了。
母親是打算去菜園掐一些菜回來做飯的,但很偶然的一瞥,母親怔住了。母親發現,剛剛由我家走出去的三姨,正快步朝著母親丟草繩的那條小路上走去……
提著空空的竹籃,獃獃地立在菜園里,母親的臉上淌出了許多淚花。
後來,母親就常常對我嘮叨起這件「丟草繩」的事情。我也常常想起那個令人難忘的夏天,想起那位並不是我嫡親的三姨。
(《文匯報》2007.10.08 版次:11)
14.怎樣理解「難忘」在本文中的含義?(4分)

15.「三姨從我家離開的時候已近黃昏,落日的余輝將鄉村照得金黃金黃」這一景物描寫,在本文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6分)

16.作者刻畫「三姨」這個人物形象,有何作用?(6分)

17.文中「母親這才恍然大悟起來」,是因為「母親」不知道「那條小路根本就沒人走」嗎?請結合全文作具體探究。(6分)

六、(15分)
18.根據下面的新聞材料,擬一條一句話新聞(不超過15字)。(4分)
2008年8月8日晚8時8分,奧運會開幕式,中國導演張藝謀向世人獻上了自己籌備多年的節目。節目的演出經過電視的聲光線的捕捉,效果不錯。但在現場,缺乏大局觀的外國觀眾卻顯得一頭霧水。
一位烏克蘭女記者與記者座位相鄰。在文藝表演到印刷術那一部分時,這位女記者突然問記者:「場內是不是在表演搓麻將啊?」她的這個問題讓記者啼笑皆非。一時之間,也難以跟她說得明白,只能告訴她:印刷術是中國人最早發明,後來經過朝鮮傳到德國等歐洲諸國。
19.「言外之意」指話里暗含著的、沒有直接說出的意思。請閱讀下列語段,將言外之意寫在橫線上。(4分)
(1)1938年3月11日,希特勒的軍隊侵略了奧地利,猶太人受到了迫害。主持精神分析學說的人弗洛依德是猶太人,處境十分危險。弗洛依德很愛國、不願像逃兵一樣離開,瓊斯勸說:「教授,您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當『泰坦尼克號』客輪遇險、鍋爐爆炸的時候,有一名船員被氣浪掀到了海里。後來有人問這個倖存的水手:「你是什麼時候離開輪船的?」他自豪地說:「我從來沒有離開過我的輪船,是輪船離開了我。」
瓊斯要表達的意思是:
(2)《三國演義》中寫到晉國司馬炎滅吳國、俘虜吳王孫皓。在接見孫皓命他就座時,司馬炎說:「朕設此位久矣。」
司馬炎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 (不要超過18個字)
20.按要求把下面的句子擴寫成一段話。(7分)
昨天,雨下得非常大。
要求: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②至少運用兩種不同的修辭方法。③不少於80字。

七、(60分)
有人說,不想當元帥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有人說,做一個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
有人說,老是把自己當珍珠,就時常有怕被埋沒的痛苦。把自己當作泥土吧,讓眾人把你踩成路。
還有人說……
請以「定位」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得抄襲,不得套作。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⑥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2009高考語文模擬試題(一)參考答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A(A項分別為q¡àn fǔ chā B項分別為jǔ/zǔ dà¡ Pán C項分別為gù /gào tǎng
hù/gū D項分別為kōu /kòu shāo bè¡)
2.A(A躍然紙上:形容描寫或刻畫得十分生動逼真。B聳人聽聞:故意說誇大或驚奇的話,此處與語境不符。C舞文弄墨:原指歪曲法律條文作弊,後指玩弄文字技巧,多用於貶義。D亦步亦趨:自己沒主張,或為了討好,每件事都順從別人,跟著人家走。含貶義。)
3.D(A項歧義,「這里」指代不明確;B項去掉「使」,成分殘缺;C項兩面對一面,照應不周,可去掉「否」)
4. D
二、(9分,每小題3分)
5.C(C項說得過於絕對,不符合文意。)
6.B。(B項說得過於絕對,原文「文化發展大體走的是一條從「貴族化」到「大眾化」的路徑」。)
7.D。(D項屬於無中生有,錯誤。)
三、(9分,每小題3分)
8.B.(任:負荷,承擔)
9.B.(A.介詞,相當於「因為」。B.代詞,相當於「他的」/副詞,表示希望或婉商語氣,可譯成「可要」等。C.疑問代詞「為什麼」。D.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志。)
10.D.(「也因此冒犯了許多當時有名望的士大夫」敘述不當,應為「因蘇威而獲罪的有名人士有一百多人。」「得罪」文中是獲罪的意思。)
參考譯文:
蘇威字無畏,京兆府萬年縣人。高潁多次稱他賢能,高祖也一向重視他的名望,就徵招他。到了之後,高祖請他進卧室,跟他交談,非常高興。任命他為太子少保,不久又讓他兼作納言、民部尚書。蘇威上書陳情辭讓,高祖下詔說「大船當負荷重載,駿馬當長途賓士。因為你一人兼有許多人的才華,不要推辭多任事務。」蘇威才沒有推辭。當初蘇威的父親在西魏任度支尚書,因為國家資財不足,制定了征稅的法令,被認為很重。不久蘇威的父親就感嘆說:「現在做的就如同拉緊弓弦,不是平常時代的法令制度,後代的君子,誰能夠放鬆它呢?」蘇威聽到了這些話,常常把這作為自己的責任。到了此時,蘇威奏請皇上,減輕賦稅和勞役,致力於採用較輕的制度,皇上全都聽從了他。蘇威見到皇宮中用白銀作帷幔的鉤子,就極力陳說節儉的美德來告誡皇上。皇上為此而改變了神色,對於舊有的雕琢文飾的器物,全都命人清除毀壞。不久又兼任了大理卿、京兆尹、御史大夫,原任的官職全部依舊。治書侍御史梁毗認為蘇威兼任五個職務,貪戀於繁多的權位,沒有舉薦賢能代替自己的心思,就上表極諫彈劾蘇威。皇上說:「蘇威早晚勤勉不懈,有遠大的志向,在舉薦賢能方面有些缺點,為什麼要急忙地逼迫他呢!」於是就對朝中的大臣說:「蘇威沒有遇到我,就沒有辦法施行他的見解;我沒有得到蘇威,又靠誰來實行我的主張?楊素才辯,天下無雙,至於說到古今得失,幫助我宣揚教化,是無法與蘇威匹敵的。」他就是這樣被看重。隋朝接續於戰爭之後,法令規章雜亂混雜,皇上命令朝臣改正舊的法令,作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法令的標准、樣式,大多是蘇威制定的,世人都認為他有才能。國子博士何妥上奏揭發蘇威和禮部尚書盧愷等人相互勾結,成為朋黨,皇上就命令蜀王楊秀、上柱國虞慶則等人共同處理這個案件,所揭發的事情都得到了驗證。皇上拿《宋書•謝晦傳》中有關朋黨的史事讓蘇威閱讀。蘇威害怕,脫下了官帽叩頭認錯。皇上說:「認錯已經晚了。」於是就免除了蘇威的官職和爵位。由於蘇威而獲罪的有名的士人有一百多人。
四、(23分)
11、(10分)⑴(我)現在做的,就如同拉緊弓弦,不是平常時代的法令制度。後代的君子,誰能夠放鬆它呢?(前句,3分;句意正確,1分,「張弓」、「平世」,各1分。後句,2分;句意正確,1分,「弛」1分。)
⑵蘇威沒有遇到我,就沒有辦法施行他的見解;我沒有得到蘇威,又靠誰來實行我的主張?(前句句意正確,1分;「不我值」1分,「措」1分。後句句意正確,1分;「何以」1分。)12、(8分)(1)「一枝開」是詩的畫龍點睛之筆,既突出詩題中的「早」,又因為「一枝」顯示此梅不同尋常的奇麗而使讀者感到詩人的驚喜之情。(4分)
(2)含蓄地表達了他不甘寂寞孤獨,希望能在明年(他年)應時而發,在望春台上獨占鰲頭。(4分)
13.(5分,每題1分,有錯誤不得分。)
⑴其不善者而改之 ⑵行而不遠 ⑶長河落日圓
⑷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
⑸此時無聲勝有聲 ⑹江天一色無纖塵 ⑺暗香浮動月黃昏。
⑻智勇多困於所溺。
五、(22分)
14.答案:既指「難忘」母親對患病的我的疼愛和嫁病於人的不忍,(2分)也指「難忘」三姨為了帶走我的病甘冒生病危險的善心。(2分)
【解析】考查考生對文中重要詞語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該題注意兩點:一是抓住「當年的故事」。在「我」患病期間,施恩於「我」的有兩個人——母親和鄰居家的「三姨」,她們一個施予的是親情,一個施予的是鄉情。二是抓住「日後的回憶」。後來,母親常常嘮叨的是那個夏天「丟草繩」的事情,而我常常想起的是那位並不是我嫡親的三姨。正是因為有了當年的「深情」,才有了日後的「難忘」。
15.答案:它不僅是寫「實」,寫出了鄉村景色的自然和諧;(3分)而且還寫「意」,昭示著下文「三姨」將「朝著母親丟草繩的那條小路上走去」,從而寫出鄉土民風的淳厚朴實。(3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對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以及對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解答本題要從以下三個角度入手:一是對環境描寫的作用,二是對人物描寫的作用,三是對文章主旨的作用。明晰了這三點,本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16.答案:①從文章情節的發展來看,通過「三姨」與「母親」的對話,補充交代了「母親」並沒有將草繩丟在鄉親們必走的路口。②從文章的主旨凸顯來看,通過對並非我嫡親的「三姨」這一形象的刻畫,將「母親」身上善良的品質從「個體」(點)推及到「群體」(面),從而升華了文章的主旨。(每點3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能力,以及對文學作品的形象和表達技巧的鑒賞能力。解答該題需要注意三點:一是對主要人物刻畫的作用,二是對情節發展的作用,三是對表現主旨的作用。
17.答案:不是。理由有三:①母親在得到「丟草繩」這個辦法時就唉聲嘆氣,她不忍心為了自己的孩子病癒而讓鄉里鄉親帶去瘧疾。②母親在准備為我「丟草繩」時心裡很矛盾,既心疼被瘧疾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我,又不忍心鄉里鄉親帶去瘧疾。③母親在為我「丟草繩」時,並未選擇鄉親們必走的路口,而是將它丟在了一條並不很遠的鄉間小路上。(每點2分)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結構文章思路的把握能力,以及對文章內容要點的歸納能力。母親「丟草繩」的原因,前文已經作了充分鋪墊,沿著這條情節發展的線索將這些暗示信息篩選出來,該題就迎刃而解了。
六.(15分)
18.答案:老外不了解中國,錯把印刷當搓麻。(老外缺少大局觀,錯把印刷當搓麻)(4分,毎點2分)
19.答案:(1) 瓊斯要表達的意思:你離開祖國是形勢所逼,不是背叛。 (2分)
(2)司馬炎的言外之意是:我滅吳之心萌生已久(2分)
20.答案:略.(7分。①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2分。②至少運用兩種不同的修辭方法,2分。語言表達3分。字數不足扣1分)
七、(60分)

④ 想買本輔導書,有關高考語文選擇是金考卷的小題狂練好還是高考必刷題

高考語文只要作文不跑題,就穩了,其他不用練

⑤ 語文刷題有用高二,除了必刷題,還有什麼語文閱讀好刷的

多看小說,把里邊的精彩文段背下,會提高各方面的語言能力,哥高考語文一百一

⑥ 語文古詩文閱讀高考必刷題好還是高考題庫好

說實話,勸你不要刷題。文言文你首先要記住課內的生詞、譯詞、重點專句子、重點句式,高屬考會考課外的,但是譯詞題不會太超綱,最多一兩題。文言文,虛詞、代詞等,這些要必會,譯句時,抓住關鍵字,皆可。平常看看文言文方面的書(古今譯文,含義),閱讀挑關鍵與和課文相似的文章寫。語文要先死再活。高考題庫,確實是個比語文古詩文閱讀高中必刷題要好,題型八九不離十,但終究有不一的,不能死做。
~~~~~~望採納~~~~~~

⑦ 語文高中有什麼好的刷題資料書么

三維設計 不僅有資料,解題,可以進一步規范答題
小題狂練
可以接觸一下近2-3年語文高考卷子
三維設計 挺好用

⑧ 2009修訂第三版高考語文100練答案(一小部分

榖山筆塵

三、1.B(指:通「旨」,意圖)

2.B(我認為此答案錯誤,應該是C。①按照,介詞。②因為,介詞。③和④把,介詞。⑤、⑥憑借,介詞。)

3.D(不出的應該是「皇帝」或「朝廷」)

4.AB(「下」和「籍」都是名詞動用,在文中分別是「相互忍讓」和「記錄」的意思。 C.「奇」形容詞名用,奇特的事情。 D.「面」名詞做狀語,當面。 E「平」形容詞動用,服氣。)

5.C(不是讓太宰具疏彈劾,是讓大司馬具疏彈劾。)

6.略(見「參考譯文」)

(62)

三、1.D(推辭)

2.A(A.副詞,本來 B.被,介詞 / 在,介詞 C.通過,介詞/趁<機>,介詞 D.憑借,介詞/和、跟、帶著,介詞)

3.C(顧左右無人的是太子,不是田光。)

4.D(①表現秦王殘暴及其後果 ②是鞠武向太子推薦田光 ③表現太子迎接田光時禮賢下士的情形 ④歲是太子對田光所言,但表現太子尚有猜疑的心理 ⑤是太子對荊軻所言,希望聽到荊軻對救燕國的意見 ⑥中的「頓首」「固請」都表現了太子的禮賢下士,即對荊軻的看重。)

5.B(原文為「太傅諫太子急遣......」,也不是「借匈奴之手殺掉樊將軍」,而是將樊將軍送到匈奴後可以消除秦國進攻燕國的借口。)

6.略(見參考譯文)

(63)

三、1.D(這里的「誡」是「叮囑」的意思。)

2.A(A.兩個「為」均為介詞,表被動。 B.兩個「以」,前者是介詞,憑借;後者是連詞,因為。C.兩個「於」都是介詞,前者相當於「在」;後者相當於「對」。D.兩個「之」,前者為代詞,他<代孔子>;後者為助詞,的。)

3.C(這里應該表假設關系,補出「如果」。)

4.B(②孔子政績的威力 ④季桓子臨死前的叮囑 ⑥子贛對孔子的理解。)

5.C(不是沒有重用,是「用之不終」。)

6.略(見參考譯文)

(64)

三、1.B(詳細地)

2.B(A.兩個「而」均為連詞,前者表修飾,後者表轉折。B.兩個「於」均為介詞,向。C.兩個「焉」,前者為形容詞詞尾,後者為兼詞,於之。D.兩個「其」均為代詞,前者「它」,代所問之事;後者「自己」。)

3.D(前後應為轉折關系,補出的應為「然」。)

4.A

5.D(本文未論及「尊師重道」。)

6.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譯文:所說的治理國家,必須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是因為自己的家人不能夠管好,而能管教別人的,是沒有的。所以君子不出家庭,卻能夠實教化在國內施行。孝敬,是用來侍奉君主的;恭順,是用來侍奉尊長的;慈愛,是用來支使民眾的。)

(65)

三、1.C(除,任命官職)

2.A(A.均為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完結,可譯為「已經」或「......以後」 B.兩個「乎」,前者為語氣助詞,嗎;後者為介詞,相當於「於」,在。 C.兩個「何」,前者為疑問代詞,怎麼;後者為副詞,多麼。 D.兩個「所」,前者與「為」一起表被動;後者使所字結構。)

3.D(補出的應為「為上所厚著」。)

4.A(⑤寫李林甫在官員隊伍管理工作中,安於常規,埋沒人才,不是「為人陰險,玩弄權術」。⑥是從側面表現李林甫玩弄權術的程度,不是「直接寫」。其他項,均符合題干要求。)

5.C(根據文意,「閉塞人主視聽」,使皇上耳目不聰,以便把持朝政,才是李林甫這樣做的真正目的。)

6.洛陽之俗(/)大抵好花/春時(/)城中無貴賤(/)皆插花/雖負擔者(/)亦然/花開時(/)士庶競為游遨/往往於古寺廢宅有池台處(/)為市井(/)張幄幕/笙歌之聲相聞。最盛於月陂堤、張家園、棠棣坊長壽寺東街與郭令宅。至花落乃罷。

註:括弧里的可畫可不畫。

(66)

三、4.A(讓,責怪)

5.D(A中兩個「乃」,前者為副詞,於是,就;後者表判斷動詞,是。B中兩個「而」均為連詞,前者表轉折,然而、可是;後者表修飾,地。C中兩個「其」,前者為副詞,表反問語氣,豈,難道;後者為代詞,他的。D中兩個「以」均為連詞,用來。)

6.D(前後為轉折關系,補出的應為「但是」。)

7.B(A.前句是伍員的忠言直諫,後句是吳王的使者公孫雄向越王求和的話。C.前句是太宰向吳王進讒言的話,後者是范蠡的忠言直諫。D.前句是伍員失信於吳王之後所說的話,是對吳國前途的一種預測,非諫言,後句是范蠡在越王猶豫時所說的話,時犯顏直諫。)

8.B(吳王並非自始自終聽信太宰噽的讒言,太宰噽等進讒言「王始不從,乃使子胥於齊」,後聽說伍員「托子於鮑氏」,才大怒。)

9.余至扶風之明年,始治官舍,為亭於堂之北,而鑿池其南,引流種樹,以為休息之所。是歲之春/雨麥於岐山之陽/其占為有年/既而彌月不雨/民方以為憂/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與慶於庭,商賈相與歌於市,農夫相與抃於野,憂者以樂,病者以愈,而吾亭適成。(參考譯文:我到扶風的第二年,才始營建官邸。在廳堂北面築了一座亭子,而在南面鑿了一口池塘,引水種樹,作為休息場所。這年春天,空中落下麥子在岐山之南,占卜後以為是豐年之兆。接著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憂慮。過了三個月,乙卯日才下了雨,隔了九天的甲子日又下雨,百姓還是感到不滿足。丁卯那天下了大雨,三天才停止。官吏相互慶賀於衙院,商人相互歌唱於市場,農民相互喜悅於田頭。擔憂的人為之高興,患病的人為之痊癒,而我的亭子恰巧也在這時建成。 )——節選自蘇軾《喜雨亭記》

(67)

三、1.D(致,招來)

2.B(A.兩個「以」前者為介詞,因為;後者為表目的連詞,來。 B.兩個「既」均為副詞,......以後。 C.兩個「因」均為介詞,前者為趁著;後者為通過。 D.兩個「及」,前者為連詞,等到;後者動詞,到。)

3.A(補出的應為「斛斯政」。)

4.B(⑤是高士廉促進教化鼓勵學習之舉。⑥是高世廉受到皇帝格外信任及所為政事的情況。其他項,均符合題干要求。)

5.B(「丘和要匆忙迎戰」是錯誤理解,文中「和欲出門迎之」,是丘和要出門迎接寧長真,有投降之意。從高世廉的話也可推知此意。)

(68)

三、1.B(謝,向眾人道歉,謝罪)

2.C(A.兩個「以」,前者為介詞,因為;後者為表目的連詞,來。 B.兩個「而」均為連詞,......前者表並列,後者表轉折。 C.兩個「所」均為介詞均為助詞,同動詞結合,組成名詞性短語「所」字結構。前者是「所總領的(職務)」,後者是「所拜訪的(人)」 D.兩個「者」均為助詞,前者為「......的人」,後者用在時間詞後,錶停頓,不譯。)

3.A(補出的應為「吳蜀雙方」。)

4.C(③表現諸葛亮嚴於律己、忠於職守,與才智謀略無關。④敘述諸葛亮選用馬謖「督諸軍」,這一決策導致了戰役的失利,不能表現他才智過人,多謀善斷。)

5.C(「每次都因缺糧而退兵」是以偏概全。建興七年一役,諸葛亮並未「因缺糧而退兵」,而是取得了勝利。)

6.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參考譯文:孔子說:「堅定信念並努力學習,誓死守衛並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不出。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也是恥辱。」)

(69)

三、1.A(離開)

2.B (A.兩個「以」均為介詞,前者表憑借,後者表原因。B.兩個「而」均為連詞,表順承。 C.兩個「乃」均為副詞,前者「竟然」,後者「於是,就」。D.前者結構助詞,的;後者代詞,他。)

3.D(補出的應為「許劭」。)

4.C(②從側面說明許劭對人洞察入微,不是「直接表現」。④許劭與耿介剛直的李逵產生矛盾,不能說明他善於知人,而是有引人非議之處。)

5.D(被稱贊「平輿淵有二龍」的是許劭與許虔。)

(70)

三、1.C(A兩個「以」均為介詞,因為。B兩個「而」,均為連詞,表轉折。C兩個「舉」,前者為動詞,考取;後者為介詞,拿。D兩個「按」均為動詞,查究。)

2.B(A.②表明王義方不攀附權貴。C.①治理地方的措施②為人。D.①孝順②守信)

3.C(錯在「皇上認為他是一片忠心」。)

4.略(參考答案見譯文。)

5.因為在發放救災糧之前,趙公募集富人捐獻的糧食和收集僧人道士吃不了的余糧達到四萬八千餘石,所以糧食足夠支持救災之用。

(71)

三、1.C(謹,認真地。)

2.D(A兩個「計」均為動詞,分別為「估計」「計算」。B兩個「為」,前者為動詞,用;後者為介詞,替。C兩個「以」,前者為介詞,把;後者為連詞,來。D兩個「之」都是代詞,都代指人。)

3.D(A項,原為的意思是趙公在越地救災,並未提及外地在民湧入的事情。B項,原文說趙公採取的實際辦法是男女分別隔日領取,每次領兩日的糧食。C項,原為的意思是擔心災民流亡,就在城市郊野設立救災點,並且告訴大家,離開家鄉的人不能領取救災糧。

4.略(參考答案見譯文。)

(72)

三、1.B(偷取,暫且取得。偷,苟且。)

2.A(A項,前一個「其」,為副詞,表婉商語氣,可譯為「還是」;後一個「其」為代詞,代自己。B項兩個「以」均為介詞,用。C項兩個「雖」均為連詞,即使。D項兩個「則」均為連詞,那麼。)

3.D(前後語句間的關系是並列,不是遞進,補出的應該是「而是」。)

4.B(②J句是舅犯勸晉文公跟敵軍交戰時用欺詐手段,並非直接議論。③句是雍季的觀點,他認為不可以用詐偽手段。⑥句是作者籠統談戰爭取勝的意義,認為如果交戰取勝,那麼國家就會安定,君王地位也就穩定;不涉及詐偽手段。)

5.B(雍季未提到戰爭用不用詐偽手段的問題,只是強調不能用欺騙的手段對待百姓,欺騙只能得到一時的好處,以後就不能了。)

(73)

三、6.C(備:完全,全都。)

7.D(A兩個「或」都是不定指代詞,前者是「有時」,後者是「有人」。B兩個「於」均為介詞,前者表比較,比;後者表被動,被。C兩個「則」均為連詞,前者與「若」一起表假設,那麼;後者標順接關系,就。D兩個「以」都是介詞,因為。)

8.C(補出的應是「長孫皇後」。)

9.D(①主要表現張孫皇後處理後宮事物進退有分寸。④表現長孫皇後生活節儉。⑤表現長孫皇後的賢惠。⑥表現長孫皇後識大體,顧大局。②③均表現長孫皇後的「仁愛」。) [注意:此題選全都不是表現長孫皇後的「仁愛」的一組]

10.齊桓公見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見也。從者曰:「萬乘之主,見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見,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祿者(/)固輕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輕其士/縱夫子傲爵祿/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後得見/天下聞之/皆曰/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於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參考譯文:齊桓公去見一個叫稷的小吏,一天去了三次也沒有見到,侍從說:「有萬輛馬車的國君,見平民百姓,一天去三次都沒被允許見面,也該停止了。」桓公說:「有才能的人輕視爵位俸祿,當然也就輕視他們的君主;君主如果輕視其他霸主,自然也會輕視他們有才能的人。即便稷敢輕視爵位和俸祿,我難道敢輕視其他霸主嗎?」就這樣,齊桓公去了五次才見到稷。天下人聽說了,都說:「齊桓公也不輕視平民,何況國君呢。」於是一起來朝奉,很少有不到的。)

(74)

三、1.B(讓:責備。)

2.B(A兩個「初」均為副詞,前者為「當初」,後者為「才」。B兩個「而」均為連詞,表轉折,卻。C兩個「以」,前者為介詞,憑借;後者為連詞,來。D兩個「之」均為助詞,前者取獨,後者表提賓。)

3.D(A學習謀略 B使動用法 C因:趁<機>,而:表修飾。)

4.A(B蘇秦的舍人 C蘇秦 D蘇秦)

5.A(從文中最後一句話看,不是「提醒」,是警告。)

6.C

(75)

三.1、C(因犯......罪)

2、C(A.亡—無 B.內—納 D.被—披)

3、D 即使(A.兩個「以」,前者為介詞「因為」;後者為介詞「按照」。B.兩個「之」,前者為助詞

「的」;後者為代詞指代「太子」。C.兩個「於」,前者為介詞「與」,後者為介詞「從」。)

4、D(A.前:走上前;名詞動用。B.上:交給;名詞動用。C.會議:開會商議;名詞動用。)

5、A(①②③⑥)

6、翻譯(略)

【參考譯文】

霍光,字子孟。元平元年,漢昭帝病逝,沒有兒子繼位。霍光當天就秉承皇太後的意旨,迎請昌邑王劉賀。劉賀是漢武帝的孫子,他繼承了帝位,但行為淫亂。霍光憂愁憤懣,單獨召來與自己親近的老部下大司農田延年問話。田延年說:「將軍您是國家的柱石,既然已看出昌邑王不配當皇帝,為什麼不把您的意見告知皇太後,另選賢人立為皇帝呢?」霍光說道:「我正想這么做,卻不知古代是否有此先例?」田延年說:「當初伊尹做殷朝宰相時,曾將太甲廢黜以安定國家,後代都稱伊尹為忠臣。將軍如果現在也能像伊尹一樣的話,那就是漢朝的伊尹了。」霍光於是便將田延年加官給事中,私下又和車騎將軍張安世籌劃安排,然後召集丞相、御史大夫、諸位將軍、列侯、中二千旦以上大臣及諸位大夫、博士在未央宮開會商討廢黜之事。霍光說:「昌邑王昏聵淫亂,這樣下去的話漢朝天下難保,大家說說怎麼辦好呢?」參加會議的人一聽,個個都嚇得變了臉色,誰也不敢表態。田延年一看站了起來,離席前行,手按著寶劍說:「先帝所以把年幼的孤兒託付給將軍,把天下託付給將軍,是因為將軍忠賢兼備,能確保劉家天下不丟失。但現在天下臣民人心不穩,漢家統治動搖,況且漢帝謚法之所以要用孝字當先,就是要長久統治天下,使祖宗的亡靈得到祭祀。如果漢家的祭祀斷絕,江山不保,將軍即便死了,又有何面目去面對先帝呢?今天討論廢黜的事,必須即刻做出決斷,群臣哪一個敢彷徨遲疑,我請求將軍允許我當場把他斬殺!」霍光謝罪說:「九卿對我的責備很對。現在在天下局勢動盪,我霍光理當受此責難。」於是,大家紛紛跪下,邊磕頭邊說:「天下百姓的命運都由大將軍您來把握,我們一切聽從大將軍的指揮。」

霍光立刻率領諸位大臣朝見了太後,向他詳細陳述了昌邑王不堪為帝的種種表現。皇太後聽完就乘車來到未央宮的承明殿,傳令各處禁門,不許放進昌邑群臣。昌邑王入朝見皇太後,撲空而歸,正要乘輦回溫室去,中黃門的宦官在宮門兩邊扶著門扇,昌邑王剛一進來立刻關上大門,把昌邑群臣都隔在門外。霍光把昌邑群臣統統趕到金馬門外,車騎將軍張安世率領羽林騎兵將這二百多人全都捆綁起來,押送到廷尉詔獄看管。霍光命令原先在宮中侍奉漢昭帝的宦官看守昌邑王,對他們說:「要小心看護,要是他突然死亡,或是自殺,我就要背上弒上殺主的惡名,無法向天下人交代了。」不一會兒,皇太後召見昌邑王的詔書到了,皇太後穿了件綴有珍珠的襦衣,著朝服端坐於武帳之中,幾百名侍從都手持兵器,期門武士們執戟守衛在廊陛之下。朝廷大臣以品秩為序先後步入大殿。皇太後讓昌邑王俯伏座前聽候詔令。霍光和諸大臣聯名上書控告昌邑王,皇太後下詔說:「同意大臣的意見。」

霍光讓昌邑王起來拜受太後詔書,昌邑王說:「我聽說,如果天子身邊有七位諍臣的話,即使他是無道之君,也不會失掉天下。」霍光說:「皇太後已經下詔將你廢黜了,還自稱什麼天子!」說罷就上前抓住昌邑王的手,解下他身上的璽和組,捧著交給皇太後。然後又挽扶昌邑王走下宮殿,群臣跟隨送行,來到金馬門外。大將軍霍光將昌邑王送到昌邑邸,然後向昌邑王道歉說:「大王您是自絕於天下,臣等既無才又膽怯,不能殺身以報答您的恩德。臣寧可有負於大王,不敢有負於國家。」說完就流著眼淚離開了昌邑邸。昌邑群臣因為沒有盡到輔佐之責,致使昌邑王犯下罪行,霍光全都處死了他們,共二百多人。

(76)

三.6、B 相當(的食宿費用)

7、B 用來(表憑借)(A.兩個「其」,前者為代詞「他的」,後者為代詞「他」。C.兩個「惟」,前者為副詞,只,僅僅;後者為句首語氣詞,表示希望。D.兩個「於」,前者為介詞「被」;後者為介詞「在……中」

8、C(「皆待人力而後完也」這句的主語應該是上文「其他所以養生之具」。)

9、B(A.C.D.)

10、A(王承福並未做官,所以他放棄的只是官勛。做泥瓦匠卑賤只是一種社會認識,並非王承福的認識。)

11、夫鏝/易能/可力焉/又誠有功/取其直/雖勞無愧/吾心安焉/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

【參考譯文】

粉刷牆壁作為一種手藝,是卑賤而且辛苦的。有個人以這作為職業,樣子卻好像自在滿意。聽他講的話,言詞簡明。意思卻很透徹。

(我)問他,他說姓王,承福是他的名。祖祖輩輩是長安的農民。天寶年間發生安史之亂,抽調百姓當兵,他也被征入伍,手持弓箭戰鬥了十三年,有官家授給他的勛級,但他卻放棄官勛回到家鄉來。由於喪失了田地,就靠拿著饅子維持生活過了三十多年。他寄居在街上的屋主家裡,並付給相當的房租、伙食費。根據當時房租、伙食費的高低,來增減他粉刷牆壁的工價,歸還給主人。有錢剩,就拿去給流落在道路上的殘廢、貧病、飢餓的人。

他又說:「糧食,是人們種植才長出來的。至於布匹絲綢,一定要靠養蠶、紡織才能製成。其他用來維持生活的物品,都是人們勞動然後才完備的,我都離不開它們。但是人們不可能樣樣都親手去製造,最合適的做法是各人盡他的能力,相互協作來求得生存。所以,國君的責任是治理我們,使我們能夠生存,而各種官吏的責任則是秉承國君的旨意來教化百姓。責任有大有小,只有各盡自己的能力去做,好像器皿的大小雖然不一,但是各有各的用途。如果光吃飯不做事,一定會有天降的災禍。所以我一天也不敢丟下我泥饅子去游戲嬉戲。粉刷牆壁是比較容易掌握的技能,可以努力做好,有確實有成效,還能取得應有的報酬,雖然辛苦,卻問心無愧,因此我心裡十分坦然。力氣容易用勁使出來,並且取得成效,腦子卻難以勉強使它獲得聰明。這樣,干體力活的人被人役使,用腦力的人役使人,也是應該的。我只是選擇那種容易做面又問心無愧的活來取得報酬哩!

「唉!我拿著鏝子到富貴人家幹活有許多年了。有的人家我只去過一次,再從那裡經過,當年的房屋已經成為廢墟了。有的我曾去過兩次,三次,後來經過那裡,也成為廢墟了。向他們鄰居打聽,有的說:『唉!他們家主人被判刑殺掉了。』有的說:『原主人已經死了,他們的子孫不能守住遺產。』也有的說:『人死了,財產都充公了。』我從這些情況來看,不正是光吃飯不做事遭到了天降的災禍嗎?不證實勉強自己去幹才智達不到的事,不選擇與他的才能相稱的事卻要去充數據高位的結果嗎?不正是多做了虧心事,明知不行,卻勉強去做的結果嗎?也可能是富貴難以保住,少貢獻卻多享受造成的結果吧!也許是富貴貧賤都有一定的時運,一來一去,不能經常保有吧?我的心憐憫這些人,所以選擇力所能及的事情去干。喜愛富貴,悲傷貧賤,我難道與一般人不同嗎?」

他的話有能警戒我的地方,因此我給他立傳,自己引以為借鑒。

(77)

三.1、D憎惡,痛恨

2、C 全都(A.兩個「以」,前者為介詞「憑借」;後者為連詞「來,以便」。B.兩個「輒」,前者為副詞「總是」;後者為副詞「就」。D.兩個「為」,前者為介詞「因<此>;後者為介詞「給」)

3、B(補出的應為「海瑞」。)

4、A(①說明海瑞廉潔為官。③④分別是從皇上和人江南織造的宦官的反應來間接表現。)

5、C(「皇上迫於壓力讓他解職而去」的說法與原文「帝猶優詔獎瑞」「……瑞遂謝病歸」不符。)

6、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

【參考譯文】

海瑞,字汝賢,瓊山(今海南)人。考中鄉試,被委任為南平縣教諭,調任淳安知縣。他穿布袍,吃粗飯,讓老僕人種菜自給。總督(官職名)胡宗憲曾經對人說:「昨天聽說海縣令為母親祝壽,才買了兩斤肉。」都御史(官職名)鄢懋卿從淳安縣經過,海瑞對他們的招待都很簡陋,說淳安縣地方太小容不下車馬。鄢懋卿非常憤恨。但是他早就聽說過海瑞的名聲,因此只好收斂威風離開了。

當時,明世宗在位時間長了,不上朝處理政務,深居在西苑,專心致志地齋戒修道。總督、巡撫等高官爭著向皇帝貢獻有祥瑞徵兆的物品,禮官總是上表致賀。朝廷大臣中沒有敢說時政的人,海瑞獨自上疏。嘉靖皇帝讀了海瑞的奏章,十分憤怒,把奏章仍在地上,對身邊的臣子說:「快把他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有傻名。聽說他上疏時,自己知道冒犯皇上該死,買了一口棺材,和妻子訣別,在朝廷聽候治罪,奴僕們也四處逃散沒有留下來的,這樣(的人)是不會逃跑的。」皇帝聽了默默無言。過了一會兒又讀海瑞的奏章,一天里反復讀了多次,為之感動嘆息。

(明穆宗隆慶)三年夏天,(海瑞)憑著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視應天十府。屬吏害怕他的威嚴,貪污的人很多自動離職而去。顯赫的權貴把大門漆成紅色,聽說海瑞來了,把紅門改漆成黑色。任江南織造的宦官,因海瑞來減少了車馬隨從。海瑞向來憎恨大戶兼並土地,極力打擊豪強勢力,安撫窮弱百姓。貧苦百姓的土地有被豪富兼並的,海瑞全部奪回來交還原主。他推行政令雷厲風行,負責(所屬、所管)官吏戰戰兢兢,奉行不悖,以至有能力的豪強跑到其他地方去躲避。而奸民多乘機告狀,世家大姓中不時有被誣陷受冤枉的。海瑞又裁減節約驛站供給費用,士大夫路過海瑞的轄區大多得不到奉獻之物和止宿之地,因此怨言越來越多。都給事中舒化對皇帝議論海瑞,說他拘泥固執,不通曉施政的要領,建議應當用南京清閑的職務安置他,皇帝還是用嘉許的語言下詔書鼓勵海瑞。不久,給事中戴鳳翔彈劾海瑞庇護奸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釣譽破壞政事,於是改調海瑞去任南京糧儲之職。海瑞要到新任上去,正遇高拱掌管吏部,他一向仇恨海瑞,把海瑞的職務合並到南京戶部當中,海瑞於是告病還鄉。

皇帝屢次要召用海瑞,主持朝政的人暗中阻止,於是任命海瑞為南京都御史。各主管官員向來苟且怠惰,海瑞以身作則矯正弊端。提學御史房寰害怕被檢舉揭發,想惡人先告狀,給事中鍾宇淳又從中慫恿,房寰兩次上疏誹謗誣蔑海瑞。海瑞也多次上書請求退休,皇帝下詔慰勉挽留,不同意他退休。萬曆十五年,海瑞死於任上。追認他為太子太保,謚號忠介。

(78)

三.1、B(贈送、送給)

2、B 副詞「於是、就」(A.兩個其,前者為代詞「它」;後者為副詞,表反問語氣。 C.兩個「於」均為介詞,前者為「給」;後者表被動「被」。 D.兩個「為」,前者為介詞「替」;後者為動詞「擔任」。

3、C 遂得以歸(秦國)

4、D(①表現的是子楚的生活態度。 ⑥表現呂不韋對主持編寫的《呂氏春秋》高度自信。)

5、C (秦昭王在位的時間並不短,在位時間極短的是安國君和庄襄王子楚。)

6、林回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或曰:「為其布與/赤子之布寡矣/為其累與/赤子之累多矣/棄千金之璧/負赤子而趨/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屬也。」

【參考譯文】林回舍棄了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有人議論:「他是為了錢財嗎?初生嬰兒的價值太少太少了;他是為了怕拖累嗎?初生嬰兒的拖累太多太多了。舍棄價值千金的璧玉,背著嬰兒就跑,為了什麼呢?」林回說:「價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這個孩子跟我則是以天性相連。」

高中語文閱讀課外書和刷題哪個效果好

「閱讀與學業從來就是不矛盾的」
一位小學生家長的媽媽發現,再美好的計劃都跨不過上學這道坎兒。在孩子上學之前,這位媽媽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各種故事,也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但是,自打上學以後,孩子閱讀的時間被一點點地擠掉了,「又要完成學校的作業,又要保證孩子睡眠,只能有所取捨。」這位媽媽說。
這位媽媽的苦惱絕非個案。在巨大的應試壓力面前,如何平衡閱讀和學業,是擺在很多父母,尤其是城市父母面前的一道難題。
一項調查表明,59.2%的學生只用很少的一部分時間來閱讀課外書籍,甚至有6.2%的學生閱讀時間為零,只有12.3%的學生花在閱讀方面的時間比較多。
「國外大量研究證明,家庭作業越多,孩子可能會越笨。重復的練習是孩子最討厭的事情,這只能提升孩子掌握知識的熟練程度,但是對孩子智慧的發展並無作用。」
依據孩子讀教科書和課外書的情況,朱永新把孩子分成了4種類型:
一種孩子既不愛讀教科書,也不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肯定是愚昧無知的」;
第二種孩子既愛讀教科書又愛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必然發展潛力巨大」;
第三種孩子只讀教科書不讀課外書,這樣的孩子可能成績不錯,但是卻沒有什麼發展潛力;
最後一種孩子是不愛教科書只愛課外書,「這種孩子也許成績不理想,但還是有希望的。」
「閱讀與學業從來就是不矛盾的。」朱永新說,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始終把握住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大綱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大綱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料來源,這兩套大綱絕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促進和補充的。
朱永新介紹,在一些進行新教育實驗的學校中,有些老師可以僅用1個月的時間把課程講完,剩下的大量時間進行閱讀。
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只盯著分數,而成長絕對不僅僅是成績的增長。「閱讀會讓教育變得更加美好,它在給孩子的成長打好精神的底色。」朱永新說。如果我們的孩子在10多年的教育歷程中,還沒有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一旦他們離開校園就會將書永遠地丟棄在一邊,教育一定是失敗的;相反,一個孩子在學校的成績普普通通,但是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養成了終身學習和閱讀的習慣,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遠。「學校教育實際上不僅僅像母乳一樣給我們最初的滋養,最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讓我們學會自主飛翔。」
事實也證明,大量的課外閱讀並沒有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
朱永新介紹了四川成都一所私立學校的陳美麗老師班裡的故事。陳老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加入了大量的閱讀,像《夏洛特的網》《波麗安娜》《山居歲月》《中國神話傳說》《希臘神話》等。結果,陳老師班裡的成績並沒有因為大量的閱讀而下降,反而比排在第二名的班級高出三四分,比排在最後一名的班級高出了10分,比年級平均成績高出了5分。

閱讀全文

與高考必刷題答案語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