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中語文期末復習教案

初中語文期末復習教案

發布時間:2021-02-04 21:55:51

初中語文復習教案

課題:文言文復習二

目標與要求:
1、 能夠藉助注釋及課內已積累的文言詞彙讀懂課外短小的文言篇章,並對句子進行翻譯。
2、 整體理解文章,把握中心意思。

重點:,把握文章的中心,包括寫作背景及作者情況。
難點:整體理解 ,根據題意,進行歸納和概括寓意。

復習過程:
一、 知識點整理:
1、 理解和積累一定的文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名言佳句、體現中心的句子,表現作者寫作意圖的句子等)。
2、 通過段意的理解,把握課文意思和主旨,理解作者的寫作用意,而語段、文章的把握,仍要通過對詞、句的理解來解決。
3、 學習將課內知識做課外遷移。
4、 學會概括寓意(從短文中找中心句、通過文意的理解歸納中心。)

二、易錯、易混淆的概念點評:
1、概括、歸納寓意,必須在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進行,而決不能一知半解或急於求成。寓意的概括不能停留在表層,而應將故事或人放在普遍的情況下。
2、概括、歸納寓意,可以從文中直接去找(作者議論性的句子,點題句子等),也可以用自己的話去概括,但語言要簡明。
3、 注意文言文中一字多義、古今異義、通假字現象,其次在翻譯句子時,也要注意句式的變化,做到語氣通順、句子完整,句式特點明顯。
4、理解作者的意圖能更好地為理解文章中心服務,藉此對中國的古代文化有個認識和學習的機會。
5、積累名人名作。

⑵ 初二語文上期末復習教案怎麼寫在線等

期末考試復習資料
21、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作為)業。緣(沿著)溪行,忘路之(的)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指代花)草鮮美(鮮艷美麗),落英(落花)/繽紛(繁多的樣子)。漁人甚(很)/異(對……感到驚異)之。復(又)前行,欲窮(盡)其林。
林盡水源,便(就)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隱隱約約)若有光。便舍(舍棄)船,從口入。初極狹,才(僅)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幽暗突然變得寬闊明亮的樣子)。土地平曠,屋舍(房子)/儼然(整齊的樣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類)。阡陌(田間小路)/交通(交錯相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都)如外人。黃發(指老人)/垂髫(指小孩),並(都)怡然自樂。
見漁人,乃(竟)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通「邀」,邀請)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都)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妻子和子女)/邑人(同縣的人)來此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復(再)出焉,遂(於是就)與外人間隔(隔離)。問今是何世,乃(竟)不知有漢,無論(更不必說)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詳細)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邀請)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離開)。此中人語雲:「不足(值得)/為(對、向)外人道也。」
既(已經)出,得其船,便扶(沿著、順著)向(從前的)路,處處志(做標志)之。及(到了)郡下,詣(到)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標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計劃)往。未果(實現),尋(不久)病終。後遂無問津(渡口)者。
一、字詞解釋
二、句子翻譯:
1、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在溪的兩岸,長達幾百步,中間沒有別的樹,花草遍地,鮮嫩而美麗,落花紛紛。)
2、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寬廣的土地,一排排整齊的房舍,還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桑樹、竹林之類。田間小路縱橫交錯,四通八達,(村落間)雞鳴狗叫之聲都處處可以聽到。)
3、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領著妻子兒女和鄉鄰們來到這個跟人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他們)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過漢朝,(至於)魏、晉兩朝就更不用說了。)
4、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臨別時)村裡人囑咐他道:「(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5、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到了郡城,去拜見太守,報告了這番經歷。)
三、內容理解
1、概括第一自然段的內容。(寫桃花林的美麗景色。)
2、寫桃花源景色的句子是:(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描述桃花源的景色)
3、「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怎樣的生活圖景。(展現出一幅和諧安寧、自得其樂的幸福生活圖景。)
4、桃源人見到漁人為什麼會「大驚」?「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現了桃源人的什麼?「皆嘆惋」的內容是什麼?
5、概括第4段的內容。(寫桃花源的社會風尚——和平安定、民主平等、豐衣足食、民風淳樸)
6、「處處志之」,卻「不復得路」,表明了什麼?(寄寓了作者對美好的理想社會的追求,以及在當時社會條件下理想無法實現的矛盾思想。「桃源」即代表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文中的漁人雖「處處志之」,但終「不復得路」,暗示了桃源並不存在,這樣的理想無法實現。)
7、最後一段寫劉子冀的作用?(這是作者有意添加的一個尾聲——有這位真實的歷史人物出來作證,故事就更顯得亦真亦幻,傳奇色彩也就變得更濃了。同時也暗示了這是一個虛構的無法實現的理想世界。)
8、桃花源為什麼讓作者嚮往?(環境方面:優美;物質方面:富足;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樂;能避亂,無戰亂,沒有壓迫、沒有剝削。)
22、短文兩篇
陋 室 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這)是陋室,惟吾德馨(香氣,指品德高尚)。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博學的人),往來無白丁(平民)。可以調(調弄,這里指彈琴)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使……擾亂)耳,無案牘(官府的公文)之勞(使……勞累)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雲:「何陋之(表示反問語氣)有?」
愛 蓮 說
水陸草木之(結構助詞,的)花,可愛者甚(很)/蕃(多)。晉陶淵明獨(只)愛菊;自(從)李唐來,世人盛(很,非常)愛牡丹;予獨愛蓮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表示舒緩語氣)出淤泥而(表示轉折)不染,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里指清水)而不妖(美麗而不端莊),中通外直,不蔓(生枝蔓)不枝(長枝節),香遠(遠播)/益(更)清,亭亭凈植(立),可遠觀而不可褻(親近而不莊重)玩焉。
予謂(認為)菊,花之(結構助詞,的)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表示舒緩語氣)愛,陶後鮮(少)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應當)乎眾矣。
一、字詞解釋
二、句子翻譯:
1、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2、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使耳朵擾亂,沒有(成堆的)公文使身心勞累。)
3、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我則惟獨喜愛蓮——蓮從淤泥里生長出來,卻不受泥的沾染;它經過清水洗滌,卻不顯得妖艷。)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只)可以從遠處觀賞,卻不能貼近去玩弄啊。)
三、內容理解
1、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陋室不陋的?(三個方面:環境:陋室之景宜人;交往的人:陋室之人高雅;生活情趣:陋室之事有趣。)
2、為什麼要舉南陽諸葛廬和西蜀子雲亭來說明「陋室不陋」?(用類比的手法,隱含作者的遠大志向,要做一個像他們一樣的人。)
3、「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句話有什麼弦外之音?(表明作者對那些人燈紅酒綠生活的鄙棄、厭惡,也表明了作者恬淡閑適、安貧樂道的情趣。)
4、結尾引用孔子的話的作用?(引經據典,既巧妙地回應了開頭「惟吾德馨」一句,又突出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
5、「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對於作者這種交友方式,你有什麼看法?(1、這種交友方式可取,我們就是要與那些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進步。2、這種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而且一個人的品德比學識更重要。)
6、文中是寫蓮花的,但為什麼要寫到菊花和牡丹呢?(用菊花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品德高尚。)
7、陶淵明的「獨愛菊」,周敦頤「獨愛蓮」,表現出他們處世態度有何異同?(相同:表現出他們不隨世俗的態度。不同點:陶淵明面對污濁的環境,選擇了歸隱;周敦頤強調人格修養,盡管周邊的環境很不好,但人格可以是高尚的。)
8、愛菊、愛蓮、愛牡丹所代表的人生態度分別是什麼?(愛菊代表的人生態度是隱居避世;愛蓮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高潔品格、不隨世俗同流合污;愛牡丹代表的人生態度是追求功名利祿。)
9、作者心中的君子具有怎樣的品質?(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應具有潔身自好、不慕名利、莊重豁達的高貴品質。)
10、「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有什麼弦外之音?(表現了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風的鄙夷和厭惡。)
11、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這是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成效的典型。這種道德情操是青少年乃至整個社會都應重視並學習的,這樣才能在物質上,在精神上統一地提高,完善地發展。)
23、核舟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用)徑寸之木,為(做,這里指雕刻)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無不,全都)/因(順著)/勢(形狀)/象(模仿,這里指雕刻)形,各具情態。嘗(曾經)/貽(贈送)余核舟一,蓋(表示推測的語氣詞)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通「又」,用來連接整數和零數)奇,高可(大約)二黍許(上下)。中軒(高)敞者為艙,箬篷(用箬竹葉做的船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開)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緩緩地)來,水波不興(起)」,石青(用石青)/糝(塗)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戴帽子)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拿)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身各微側;其兩膝相比(靠近)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極)類彌勒,袒胸露乳,矯(舉)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類)。卧(使……平放)右膝,詘(使……彎曲)右臂支船,而豎(使……豎起)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靠著)之,珠可歷歷(分明可數的樣子)數也。
舟尾橫卧一楫(船槳)。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梳著錐形發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好像)嘯呼狀(……的樣子)。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正視)/容(神色)/寂(平靜),若聽茶聲然(……的樣子)。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清楚明白),其色墨。又用(指雕刻)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者五,為窗者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者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四。而計其長曾(竟然)不盈(滿)寸,蓋簡(通「揀」,挑選)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一、字詞解釋
二、句子翻譯:
1、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沒有一件不是就著木頭原來的樣子摹擬某些東西的形狀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態。(他)曾經送給我一個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是蘇東坡泛舟於赤壁之下。)
2、中軒敞者為艙,箬篷覆之。(中間高起而寬敞的是船艙,(刻著)用竹葉做成的船篷覆蓋著它。)
3、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推開窗戶來看,雕刻著花紋的欄桿左右相對。)
4、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船頭坐著三個人:中間(戴著)高高的帽子、(長著)濃密鬍子的人是蘇東坡,佛印坐在右邊,黃魯直坐在左邊。)
5、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他們緊靠著的兩膝,都隱蔽在手卷下邊的衣褶里。)
6、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卧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佛印極像彌勒菩薩,敞胸露懷,抬頭仰望,神情跟蘇、黃不相同。。(他)平放著右膝,彎著右臂支撐在船上,而豎起他的左膝,左臂掛著(一串)念珠挨著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數出來。)
7、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在右邊的船工梳著椎形發髻,仰著臉,左手靠著一根橫木,右手扳著右腳趾頭,好像在大聲喊叫的樣子。在左邊的船工右手握著蒲葵扇,左手撫著火爐,爐上有個壺,那個人的眼睛正看著(茶爐),神色平靜,好像在聽燒茶的聲音。)
8、

⑶ 最新版的語文版初中語文中考總復習教案

我有中考總復習提綱和課件(關於知識點和答題技巧的),LZ如果有意,請把郵箱發給我

⑷ 初中語文復習課教案

你可以上網上看一下相關教案啊,有很多學習網上都有相關教案!比如說初中語文輔導網,初中語文教案網,中國語文網等。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期末復習教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