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中語文考試技巧ppt

初中語文考試技巧ppt

發布時間:2021-02-06 08:22:50

初中語文閱讀答題技巧(公式)

我們知道初中語文成績的高低關鍵在於作文和閱讀,而閱讀答題的關鍵在於對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下面給大家提供一些初中語文閱讀的解題技巧。

記敘文閱讀答題技巧

(第一個方面,就是下面的一至七部分,我們先對記敘文的基本知識、專業術語作了解,這些是看懂題目的基礎,也是答題的必要准備;然後以下第八部分往後的,是咱們答題時會遇到的一些具體問題及應對辦法,很是實用。這些都需要同學慢慢積累、慢慢理解,在平時訓練與模考中努力總結,閱讀分數提高指日可待。)

一、記敘六要素: 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 經過 結果。

二、記敘順序: 順敘、倒敘、插敘(追敘)

順敘: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和結局的時間順序來記敘(時間先後),如《皇帝的新裝》。 作用:使文章脈絡清楚,有頭有尾,給人鮮明的印象。

倒敘:把後發生的事情寫在前面,然後再按順序進行敘述。 作用:避免平鋪直敘,增強文章的生動性,使文章引人入勝。

插敘(追敘):在順敘的過程中,由於內容的需要,中斷原來情節的敘述,插入有關的情節或事件,然後再繼續原來的敘述。如《羚羊木雕》

作用:補充、襯托出文章的中心內容(人物或事件),豐富了情節,深化了主題。把……起因或過程交代得更清楚。

三、表達方式:記敘 描寫 抒情 議論 說明

A、記敘:對人物經歷和事物發展變化所作的交待、陳述。

B、描寫: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對人物、事件和環境所作的具體的描繪與刻畫。

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發由某種媒介觸發起來的主觀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強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種表現手法。

D、議論: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

E、說明:是對事物與事理進行的解釋和介紹。

四、描寫的種類及作用:

1、人物描寫

外貌描寫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處境、„經歷、„思想性格等。 神態描寫 作用:交代了人物的„心理狀態、„思想性格等。

動作描寫 作用: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語言描寫 作用: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徵或„精神品質。

心理描寫 作用:形象生動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質。

2、環境描寫

自然環境:描寫自然景觀如天氣、季節、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 作用:一切景語皆情語 ,寫景就是為了抒情 烘託人物的„心情、預示人物的„命運、渲染„環境氣氛、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社會狀況或者人物活動的場景和周圍(室內)的布局、陳設 作用:交代故事發生的社會背景、時代特徵、渲染„環境氣氛。襯託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

3、細節描寫

4、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

5. 描寫的角度 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

五、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排比 誇張 反復 借代 反問 設問 引用 對比 反問 1、常用修辭方法

(1)比喻:形象生動地寫出了事物的„特點; 用在議論文中,能使抽象道理變得具體,使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

(2)擬人 使事物具有人的神態、動作、語言、心理等 其作用是使所寫"物"色彩鮮明、描繪形象生動,表意豐富。

(3)誇張:揭示事物的„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讀者的強烈共 鳴。

(4)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強調了+對象+特性 用來說理,可把道理闡述得更嚴密、更透徹; 用來抒情,可把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5)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形式上音節整齊勻稱、節奏感強,具有音律美; 內容上凝練集中,概括力強。

(6)引用:說明文、記敘文:既增強了說服力,又使文章充滿詩情畫意,趣味盎然。 在議論文中,作為論據可以增強語言說服力,使論證更加充分。

(7)設問:作用:引起人們注意,啟發人們思考,吸引讀者。 用在一段的開頭或結尾處,除引起思考外,還可以有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用在議論文中,能使論證深入,脈絡清晰。

(8)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9)借代:以簡代繁,以實代虛,以奇代凡,以事代情,能起到突出形象,使 之具體、生動的效果。

(10)對比:突出強調其中某一對象的„特點。

(11)反復:強調了„情感;強調了„內容

例1:"盼望著,盼望著,„„"強調了盼望的急切。

(12)反語: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例1:(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 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六、寫作手法及作用:

作手法即「表達方式」,廣義的寫作手法是指寫文章的一切手法,諸如表達方式、修辭手法、先抑後揚、想像、聯想、象徵、開門見山、托物言志、設置懸念、象徵、借景抒情、抑揚結合、正反對比、側面烘托、虛實結合、以小見大、運用第二人稱抒情、卒章顯志、巧設懸念、首尾呼應、鋪墊映襯、一線串珠、明線暗線等。

常用具體如下:

(1)擬人手法 賦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動作,使物人格化,從而達到形象生動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動、簡潔凝練地描寫事物、講解道理。

(3)誇張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徵,揭示本質,給讀者以鮮明而強烈的印象。

(4)象徵手法 把特定的意義寄託在所描寫的事物上,表達了„„的情感,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對比手法 通過比較,突出事物或描寫對象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6)襯托(側面烘托)手法和正面描寫。 以次要人或事物襯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點、性格、思想、感情等。

(7)諷刺手法。運用比喻、誇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 。

(8)欲揚先抑和先揚後抑。 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後照應(首尾呼應) 使情節完整、結構嚴謹、中心突出。

(10)設置懸念 能引起讀者注意,引出文章的說明內容等。

(11)文章開篇的寫作手法:

A、可以用詩經里的賦比興手法。比如說,興,是先言他物的。

B、也可以用引用的手法。如名句、箴言之類的

C、也可以先聲奪人,用一系列的排比句,氣勢強烈„„

D、或是採用題記的方法。顯得雋永深刻,又有文采

E、開頭用景物描寫也不錯,渲染你所需要的氣氛和基調。

F、開門見山。

G、倒敘

七、人稱及其作用

第一人稱:親切、自然、真實,適於心理描寫; 第二人稱:便於感情交流,進行抒情,還能起擬人化的作用; 第三人稱:顯得客觀冷靜,不受時空限制,便於敘事和議論。

答題示例:但幻想畢竟是幻想,封閉終不能封閉。幾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帶著環佩的響聲在月夜中歸來了。幾多寒霜凍硬的弓弦,射出了斷喉的利箭。薊門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嘯著風聲的寶劍,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們發現:邊牆不再是屏障,紫塞(註:指長城)不再是嶔奇。它變得可笑,彷彿受盡了時間與空間的嘲弄。在風沙剝蝕下,它過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說,你是一個文化愚鈍的標志,長城!(節選自2000年全國卷《長城》)

問:這篇散文中,⑪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稱寫長城,這樣寫的好處是什麼?⑫第六段的結尾改用第三人稱「它」,原因是什麼?

答:⑪將長城擬人化:A. 便於與長城對話,B. 便於抒發感情。 ⑫因為這句話承接「由是人們發現」而來,寫的是「人們」的感受,而 不是作者直接向長城抒懷。

八.找主題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議論抒情句。文章中關鍵的詞句:標題、開頭句、結尾句、獨立成段的句子、中心句、警句、比喻句、連問句、過渡句、抒情句、議論句、反復出現的詞句、重點關聯詞(如段落開頭的詞:不但„„而且„„ 因為 何況 但是 然而 因此)等等,應特別注意那些體現作者立場觀點、反映文章深層次內容、內涵較為豐富、形象生動的詞句。注意文章的主旨往往就隱藏在這些句子里。有的散文採用托物言志、象徵等手法,相當隱晦,我們也能從這些詞句中找到蛛絲馬跡。

九.概括文章內容

方法:看題目、人物(事物)、事件,進行綜合、概括。 強調三個部分: 內容是什麼,文章怎麼樣,作者怎麼樣。

答:A、此文記敘了(描寫了、說明了)„„的故事(事跡、經過、事件、景物)。即誰做了什麼—這可以作為一句話概括文章內容答案。

B、表現了(贊美了、揭示了、諷刺了、反映了、歌頌了、揭露了、批判了)„„。 C、抒發了作者的„„的感情。

十、概括層意的方法

(1) 摘句法:在文中找出中心句作為段意(有時要中心句進行適當的刪改)。(2) 概括法:例1:(記敘的段落)記敘了+××人(組織或單位)+××時××地+何種情況下+做××+結果。(注意原文強調的是什麼)例如2:(描寫的段落)描寫了+××景物+××特徵。 例如3 :(抒情的段落)抒發了怎麼樣的感情。(3) 疊加法:有些文段有兩個以上的主要內容,就要把表達這些內容組合成句就行。

十一、 劃分層次

(1) 按時間劃分(找表示時間的短語)

(2) 按地點劃分(找表示地點的短語)

(3) 按事情發展過程(找各個事件)

(4) 總分總(掐頭去尾)

十二、為文章擬標題

找文章的線索或中心,依據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十三、品味題目:可以從—— A內容上 B主題上 C線索 D設置懸念上等方面進行品味。 示例:(1)主題上結合主旨必答,如象徵性的散文題目,也可以這樣回答:擬題巧妙,一語雙關,本指„實指„,突出主題,耐人尋味。 (2)說明文:用了什麼修辭手法,生動形象說明了„„,點明了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點明了本文說明對象。

十四、.語言賞析或廣告:

類型1、分析某個加點詞語的表達效果

對策:(1)了解用詞之美------動詞形容詞精闢准確,把事物說得形象具體;使用成語,為文章增色;關鍵詞能為中心服務。

(2)掌握答題技巧:把握詞語的比喻意、引伸意、雙關義。如阿來的《詞典的故事》中「營業員臉上顯出了更多的憐憫,這位阿姨甚至因此變得漂亮起來」。「漂亮」一詞就要從它的引伸意義去答題,它不是指阿姨一下子好看起來,而是反映出阿姨的憐憫使我對阿姨產生好感的內心活動。

類型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說說理由。

對策:(1)了解語言美的幾種形式及作用

①修辭之美------ 見上第五 ②句式之美------如駢句、長短句、對偶句、也有排比句,還有運用一組關聯詞語的句子等等。(作用:句式不同,表達的效果就不同。 疑問句造成懸念,感嘆句便於抒情;反問句加強語氣語調引人深思;排比句疊句氣勢磅礴、層層深入;對偶句鏗鏘凝練,重復余韻悠然 ,也可以從靈活多變、富有表現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處) ③哲理之美——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句子。這些句子一般在文章的開頭結尾。(作用:可以給人以啟迪教育作用。) ④內容之美——內容豐富題材新穎又與中心連接緊密的句子。(作用:全面新穎,能很好地為中心服務。)

(2)注意答題格式:我喜歡 xx 句,因為它xx。

十五.評價、鑒賞人物、文章主旨(談談自己對人物、主題的認識) 通觀全文,篩選重要信息,從人物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蘊涵的精神或品質。答案可以這樣組成:由文中××(言或行)表現該人物××的精神(品質 性格 思想 個性)。 一般地說,答案由三部分組成:

A、前半部分簡要概括文章內容,可以這樣表述:①文章通過„„的敘述;②本文由„„(某件事)寫起,運用了„„。

B、第二部分概括文章內容中蘊含著的思想意義, 可以這樣表述:表現了/揭示了/批判了/贊美了/勸誡„„(某種思想道理)。有時題目就可成為答案的一部分,而且是必須的內容。

C、陳述同意哪種觀點,並闡明理由。在整體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聯系具體材料展開回答。

十六.問閱讀後的體會、體驗、啟示、見解?

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一定要用典型事例證明。 即提出、分析、解決問題。 按總分總的順序答題: A、指出本文蘊含著的思想意義以及你從文中得到的收獲、體會、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文章主題的句子回答。 B、結合文中和生活中具體的事例、材料加以舉例說明,闡明理由 C、所以我們應該怎樣。

十七、其它考點及答題方式: 1、提問方式:某句(段)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答題模式: 1、結構上從以下幾點分析 (1)文首:開篇點題;照應題目;總領全文;引出下文、渲染氣氛,埋下伏筆、為下文作輔墊;設置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或思考。 (2)文中:承上啟下(過渡);總領下文;總結上文;呼應前文、埋下伏筆、為下文作輔墊、推動了情節的發展 (3)文末:總結全文,深化中心;點明中心,深化主題;照應開頭,首尾呼應;令人深思,給人啟示,讓人覺得回味無窮。 2、內容上,應從句子表現的句意和與主題的關繫上分析考慮。 2、提問方式: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或: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麼? 答題模式: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准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後就變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徵)。 答題示例: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為什麼不說成「真是可愛的孩子」? 答:因為「好一個」比「真是」感情更強烈,「調皮」比「可愛」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徵。 結構類 3、提問方式: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答題模式: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表達了……

以上就是咱們初中記敘文閱讀答題的技巧總結;但如你所知,閱讀能力的提升就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必須長期積累,寫作也一樣。中學生閱讀與寫作品質社區,點擊了解更多題材(說明文、散文等)的閱讀技巧,以及進行寫作練習,與百萬中學生及語文教師在線交流閱讀與寫作。亦可與我私信交流。

做好閱讀和寫作, 語文成績蹭蹭滴上升。加油,努力一定會有收獲。望答主採納。

Ⅱ 初中語文考試有什麼答題技巧

閱讀的,套用這些,比較快. 語文解題方法歸類 一、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二、表現手法:象徵、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後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像、襯托(正襯、反襯) 三、修辭手法: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四、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五、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六、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七、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八、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九、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十、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十一、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十二、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十三、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十四、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十五、小說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節、具體環境 十六、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十七、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十八、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十九、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二十、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二十一、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並列式、遞進式。 二十二、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二十三、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二十四、其他: (一) 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 (二) 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 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 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 段意的歸納 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好好掌握哦!!初中語文考試有什麼答題技巧?

Ⅲ 我要最全的初中語文考試答題技巧。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記敘文、小說);埋下伏筆(記敘文、小說);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3、文末:點明中心(記敘文、小說);深化主題(記敘文、小說);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文、小說)(二)修辭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6、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三)句子含義的解答: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聯繫上下文,圍繞主題,挖掘出句子深層含義,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語言就可以了。(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副詞:如(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答:不能。因為(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六)段意的歸納1.記敘文: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2.說明文: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3.議論文: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的觀點怎樣,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我要最全的初中語文考試答題技巧。

Ⅳ 初中語文答題技巧

語文答題公式

(一)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小說)

二)修辭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
答題格式: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作者心情。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
答題格式:強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
答題格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三)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徵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麼?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准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准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後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五)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麼?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六)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做什麼事。
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麼,它的特點是什麼。
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麼,作者觀點怎樣。
格式:用什麼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七) 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在古代詩歌鑒賞中佔有重要位置,表現手法諸如用典、烘托、渲染、鋪陳、比興、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動靜結合、虛實結合、委婉含蓄、對比手法、諷喻手法、象徵法、雙關法等等。詩中常用的修辭方法有誇張、排比、對偶、比喻、借代、比擬、設問、反問、反復等。分析詩歌語言常用的術語有:准確、生動、形象、凝練、精闢、簡潔、明快、清新、新奇、優美、絢麗、含蓄、質朴、自然等。復習時要系統歸納各種表達技巧,儲備相關知識。首先要弄清這些表達技巧的特點和作用,再結合具體詩歌進行仔細體味、辨析。
至於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則包括總結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會現實,指出其積極意義或局限性等。
總之,鑒賞古代詩詞,第一步,把握詩詞內容,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細讀標題和注釋;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聯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點;2辨析表達技巧;3說明表達作用。第三步,評價內容觀點:1概括主旨;2聯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評價。
答題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一是緊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談;二是要點要齊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語,力求用語准確、簡明、規范。
易混術語區分
(一)「方式、手法」的區分
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
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
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徵、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
③修辭 :比喻、借代、誇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二)「情」、「景」關系區別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後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後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於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三)描寫的角度
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
答題舉例(06浦東新區模擬)回答1:同意。文章以「山格」為題,以擬人化的手法鋪寫了眾多山的不同性情,賦予其以人的靈性:無論是南方的山靈秀不失狂野,還是北方的山健壯而不失嫵媚,抑或是西部的山尊嚴而沉默……總之,作者在對不同地域山的不同風格的描述中筆意縱橫,令人飽覽山之情味,行文大氣而穩重。回答2:同意。首先,運用了大量擬人、比喻等修辭格,把山所表現出來的形態賦予豐富的人格性情;其次選材大氣,描摹了南方、北方、西部山的個性,給讀者以全面的感悟;最後又以山與人之關系升華作結,拓展了思考空間:大氣盡顯其中矣。就上海高考而言,它的理念是為學生服務的,是為學生升入高校服務的,而不是站在學生的對立面、設立難題,為難學生,它會為學生提供了舞台和機會,所出的題應該能夠解答,但必須是有道理、有準備、有基礎的。

(求加分,感激不盡)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考試技巧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