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海市2007年語文春考卷
1.第一自然段提供的信息,對小說情節發展推動作用最大的一項是:(2分) A.父親是以為富有的且日益衰老的鰥夫 B.兒子是一位具有生意頭腦的收藏建。 C.父親為自己的兒子感到欣慰和自豪 D.父子倆熱衷於收藏世上最好的美術品 2.獲得兒子肖像畫後,作者對父親有一系列細節描寫,請簡要說明其作用。(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兒子肖像畫在無人願買的情況下,被老人「一位並不富有的朋友」十美元拍的,他競買動機判斷不合理的一項是:(2分) A.因為念及舊誼 B.被老人父愛感動 C.為使拍賣順利 D.不忍畫像受冷落 4.拍賣大廳「死一般的沉寂」「附和聲此起彼伏」「越發安靜」「人聲鼎沸」等場景描寫的用意是:(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這篇小說的結局方式使我們聯想到美國小說家__________短篇小說的結尾藝術。(2分) 6.小說最後提到拍賣師的「遺憾」,請說說你讀出了怎樣的遺憾並簡述理由。(5分) 參考答案: (一)1.C (2分) 2.渲染老人對兒子的至愛無價;與下文拍賣會眾人對肖像畫的冷落形成對比。(4分) 3.B (2分) 4.要點:渲染氣氛,製造懸念,揭示心態,突出主題(4分) 5.歐亨利(2分) 6.參考角度:作者,讀者,拍賣師,競拍者,父親等(5分)
記得採納啊
⑵ 2007上海春考語文卷答案
我也在找:
今年的春考卷中,要求學生用自己語言表達的題目,除了作文,還有近10題,分值在30分左右,分值如此之高,不能不引起考生的高度重視。
今年春考語文試卷中,要求考生用自己語言來表達的這些題目,或者要求歸納、概括文章內容,比如第8題;或者要求根據自己的理解,回答某些基於文本但又超越文本的問題,比如第6、第12、第26等。我們將這些題型稱之為「閱讀中的表達」。
比如第6題,「小說最後提到了拍賣師的『遺憾』,請說說你讀出了怎樣的『遺憾』並簡述理由。」我請了幾個應屆高三學生來做,其中的四個答案是這樣的:
1.我讀出的「遺憾」在於競拍者們雖然擁有對世界美術精品的鑒賞力與巨大熱情,卻冷漠了世界上最真摯的親情。因而最終與他們熱衷的藝術珍品失之交臂。他們雖然在美術品的收藏上卓有成效,卻沒有一顆愛心。情感麻木的人怎可能真正享有藝術?
2.那些美術收藏家只是一味地看重畫像的藝術技巧,卻無法體會兒子肖像畫所寄託的真正情感,所以忽略了這件藝術品的內在韻味。不珍惜情感的收藏家怎麼可能得到珍貴的藏品?
3.富翁的兒子是為國捐軀的,對於這樣的一個人我們應該懷有崇敬、敬仰和感激。而在場的絕大多數人卻不屑一顧,這對於國家,對於民族,都是一種悲哀和遺憾。
4.那些人為了得到喜歡的藝術品,那麼貪婪,不顧別人的感受,是遺憾的。不懂感情,卻要收藏藝術品,故作風雅。他們沒有得到繪畫是遺憾的,但他們金錢至上,我一點也不遺憾。
顯然,將四個答案比較一下,馬上就可以發現其優劣。理由如下:
答案1 緊扣文本,揭示主旨,表達准確而凝練,前後連貫而流暢,是四個答案中最好的。
答案2 第一,沒有明確回答「遺憾」在哪裡。其次,意思有些偏了,小說表現的是老人的情感世界,而答案卻談藝術技巧與情感的關系問題,而且簡單地將兒子肖像畫當作老人的一件「收藏藝術品」,這與文本的意思背道而馳。最後的一個反問句來得更是莫名其妙。在小說中,那些競拍者的確因為沒有領會老人的深情而失去了得到珍品的機會,但怎能就此得出「不珍惜情感的收藏家怎麼可能得到珍貴的藏品」的結論?這樣的思路顯然不是閱讀文學作品的思路。
答案3 游離了文本主題,將文本中的次要信息或者說背景信息當作了主要信息。小說里確有老人的兒子為國捐軀的內容,但小說顯然不是從愛國這個角度敘述故事的。主題理解錯了,答題方向也就錯了。
答案4 雖然意思與答案1相近,但表達水平遠遠趕不上1。首先,小說並無斥責競拍者「貪婪」「故作風雅」「金錢至上」的意圖;其次,語句不夠連貫,邏輯上不夠通暢。
建議表達訓練要注意如下幾點:
——閱讀中的表達,必須尊重「文本」。一切結論、推斷、聯想、舉例、闡述、建議、異議、評價等,都必須建立在對文本的充分理解和准確把握上,絕對不要離開「文本」無中生有,自說自話;
——閱讀中的表達,應該盡可能借用「文本」中的關鍵詞、關鍵句,應該盡可能使用語文學科的專用術語。比如上文提到的第4題,用上渲染、反襯、懸念、對比等術語;
——閱讀中的表達,雖然字數有限,但應該有一個清晰的思維線路。起始句、中心句、強調句、銜接句、結束句、轉折句,起承轉合,都要精心構造。一百來字的答案中,一旦出現了表達上或邏輯上的錯誤,那是很刺眼的。
——閱讀中的表達,語言應該干凈利落,不拖泥帶水,不旁逸斜出,簡潔凝練。
上海師大附中 余黨緒(特級教師)
⑶ 2007上海春考語文作文
■作文題
閱讀下面提示,根據要求作文。有過很多很多的地方,我們來過又回離去;有過答很多很多的事情,我們經歷又忘記;有過很多很多的朋友,我們相識又分開……未曾有過的那份感悟,歲月把它輕輕送來。
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
⑷ 求2009年上海春季高考語文試卷
2009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
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6分)
①小小說在我國其實原來就有,外國也有。但由於中國近些年來小小說比較流行,讀者面很廣,於是才把「小小說」當成一個新的概念。這個概念包含一些什麼內容,值得探索。
②小小說並非單指短小的小說。短小,只是它的外部特徵。小小說仍然可以看作是短篇小說的一個分支。短篇小說的一般特徵,小小說都是應該具備的。但是小小說和短篇小說在本質上既相近,又有所區別。小小說是短小的,從里到外都是小的。小小說作者所發現、所思索、所表現的只能是生活的一個小小的片斷。這個片斷是別人沒有表現過、沒有思索過、沒有發現過的。最重要的是發現。發現,必然就伴隨著思索,並尋找合適的表現形式。文學創作都需要發現,但是小小說的作者更需要有「慧眼」,因為引起小小說作者注意的,往往是平常人易於忽略的小事。這種小事必須是天生得來的一塊小小說的材料。這樣的材料並非俯拾皆是。小小說材料的獲得往往帶有偶然性,邂逅相逢,不期而遇。並且,往往要儲存一段時間,作者才能大致弄清楚這件小事的意義。寫小小說確實需要一點「禪機」。
③小小說雖然不大可能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但可以有一點哲理,不過不能在裡面進行完整的哲學的思辨(中篇小說、長篇小說可以)。小小說的特點是思想清淺。半畝方塘,一灣溪水,淺而不露。小小說應當有一定程度的朦朧性。「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篇小小說發表了,創作過程並未結束。作者還可以繼續想下去,讀者也願意和作者一起繼續想下去。這樣,讀者才能既得到欣賞的快感,也得到思考的快感。追求,就意味著還沒有達到。追求是作者的事,也是讀者的事。小小說不需要過多的熱情,大喊大叫,指手畫腳,是會叫讀者厭煩的。小小說的作者對於他所發現的生活片斷,最好超然一些,保持一個客觀者的態度,盡可能地不動聲色。小小說總是有個態度的,但是要盡量收斂。可以對一個人表示欣賞,但不能誇成一朵花;可以對一件事加以諷刺,但不辛辣。小小說作者需要的是聰明、安靜、親切。
④小小說是一串鮮櫻桃,一枝帶露的白蘭花,本色、天然。小小說不是壓縮餅干、脫水蔬萊,不能把一個短篇小說擰幹了水分,緊壓在一個小小的篇幅里,變成一篇小小說。小小說不能寫得很乾、很緊、很局促。越是篇幅有限,越要從容不迫。小小說自成一體,所以也叫「微型小說」。小小說就像咫幅盆景,可以仿宏偉之自然。小小說就像宋人在扇子上畫龍舟競渡圖一樣,用筆雖極工細,但是一定要留出很大的空白,不能擠得滿滿的。空白,是小小說的特點。可以說,小小說是空白的藝術。中國畫也講究「計白當黑」。因為注意「留白」,小小說的天地便很寬余了。所謂「留白」,簡單直截地說,就是少寫。應該在寫的時候就控制住自己的筆,每琢磨一句都要想一想——這樣才能做到句有餘味,篇有餘意。
⑤小幅的畫尤其要講究「筆墨情趣」,小小說也需要精當的語言。古人論詩時說,七言絕句就像二十八個賢人容不下一個粗人。寫小小說也應如此。小小說最好不要有評書氣、相聲氣,不要用一種半文不白的輕佻的語言。小小說當有幽默感,但又不是游戲文章。小小說不宜用奇僻險怪的句子,如宋人所說的「惡硬語」』。小小說的語言要樸素、平易,但有韻致。
1.「小小說」又可以稱為 。(1分)
2.第②段中的「慧眼」在文中的含義是 。(2分)
3.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小小說也包含人物、情節、環境等要素。
B.小小說應對客觀事物保持收斂的態度。
C.小小說也能包含完整的哲學的思辨。
D.小小說的題材應該儲存一段時間。
4.第⑤段中「二十八個賢人容不下一個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5.文章從 →主題的表現→手法上的特殊性→ 四個方面,依次說明了小小說的特點。(4分)
6.作者在第④段中寫道「因為注意『留白』,小小說的天地便很寬余了」。請以莫泊桑的《項鏈》為例,簡述「留白」手法的妙用。(4分)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7-13題。(22分)
順著石板街走到從前
⑴游淮安河下鎮,運氣出奇的好。一路豪雨,臨近鎮子時,卻住了雨腳。放眼望去,到處都是青磚黛瓦的建築。古巷彎彎曲曲,舊宅瓦椽不整,老店鋪面半朽。隨便走進一處宅院,都能在彌漫的濕氣中嗅到濃郁的歷史氣息。雕花窗欞、檐獸、陶缸、紅木桌椅和青花瓷器,隱隱透出了往昔的熱鬧和繁華。
⑵但印象最深的還是那裡鋪路的石板。
⑶古鎮里的許多鋪路石板,久已廢棄,被隨便丟在巷子深處,或者就擺在窗前屋下。有些石板磨損嚴重,呈現出柔和的曲線。它們大都是土黃,或者透出點紅色,一塊一塊,像固體的陽光,帶著一點溫暖,一點黯淡,與鎮子的青灰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⑷這些石板皆非本地產。當初鹽運興盛時,大運河、淮河上來往的舟船,去時載鹽,返回時捎帶石板壓艙,卸於河邊,富有的鹽商便購來鋪路。數十年下來,這里的街道上就鋪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石板。原來,這些石板都曾隨船隻,壓著波浪,伴著濤聲,最後落戶在這里,成了古鎮的「居民」。
⑸這曲折的石板上,走得最多的是鹽車。明朝中葉以後,淮鹽全部運到河下,經檢驗抽稅後再分運到各地銷售。這么一個小鎮子,成了全國食鹽的重要集散地之一,狹小的巷子里,竟然曾滾動過影響國民經濟的商業洪流。
⑹除了鹽,還有糧,還有竹木銅鐵……自明代起,湖廣、浙贛、江南等省漕糧必須經此地停留,等待漕署官員查驗成色數量後,方可北上,而回程之船攜帶的商品也在此集散。永樂年間創辦造船廠以後,這里更是成為造船物資的集散地。如今,在河下鎮還可以看到打銅巷、釘鐵巷、估衣巷、竹巷、繩巷等街巷。
⑺商業的發達,帶來了多少塵世浮華。「十里朱旗兩岸舟,夜深歌舞幾時休。揚州千載繁華景,移在西湖嘴上頭。」(「西湖嘴」即今河下鎮)這是明朝邱浚描寫古鎮盛況的詩句。琵琶劉街、花巷街、菜巷街、西湖嘴街、粉章巷、干魚巷等眾多見於典籍的街巷記載,都是從前的生活畫卷留下的印痕。
⑻富庶還養護了這里的深厚文脈。從元朝起,山陽縣儒學就建在這里。《西遊記》作者吳承恩也生活在這里。想像吧,曲折深巷的院子里,曾飄盪過多少朗朗的讀書聲。而當報喜的駿馬跑過,伴著清脆的馬蹄聲,又有多少人的心也像這石板一樣,迸發出燁燁的火星。
⑼這石板上也曾有皇家的輦乘招搖而過。康熙、乾隆兩帝數度南巡都經過這里。
⑽這些石板還見證過更久遠的歷史。這里是古代名將韓信、梁紅玉的出生地。韓世忠、梁紅玉曾駐兵於此與金兵對峙。金戈鐵馬的雜沓之聲,給這座古鎮平添了許多壯懷激烈的鐵血內涵。
⑾所有的煙雲都過去了,只有這座鎮子還留在這里,只有這些老石板還留在這里。坑坑窪窪的石板上,踩來踩去的已經是現代人的腳步。要經多少腳步、車馬的磨損,才能造成這些坑窪?歲月是崢嶸的,而這些石板的外表卻越來越隨和、溫婉,稜角都已失去,像磨損了邊角的古藉。
⑿我們順著一條小巷走到盡頭,登上幾十級台階,就站到了古運河的大堤上。運河水在靜靜流淌,雖然多日下雨,河水也不見洶涌之勢。一條古老的河,由於見過太多,也許已變得寵辱不驚了吧。回頭看鎮子,許多屋脊已落在腳下。古鎮的地勢低於運河,這該是鎮子得名的原因吧。
⒀雨又下起來了。我們順著來路往回走,鎮子重新變得空闊。迷濛的雨霧中,那些飽經風霜的古宅,在江南的氤氳中顯出別樣的風致。石板也全都濕渡流的,晃動著明亮的水窪,像是不斷閃回的古鎮的記憶。物換星移,一切都變了,不變的只是江南的雨。絲絲的細雨依然灑在亘古千年的石板上,默默地見證著石板曾經承載的榮耀與輝煌。腳下的石板靜靜地延伸著,連綴成通向新時代的路……
7.作者在第⑷段中敘寫了古鎮石板的 。(1分)
8.第⑽段「鐵血內涵」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9.文中描寫雨水的主要作用是(3分)
⑴ ⑵
10.第⑾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是 。(3分)
11.下列對文章理解和賞析錯誤的兩項是(6分)
A.作品以「石板」為線索貫穿全文,使文章顯得銜接自然,脈絡清晰。
B.第⑴段總寫河下鎮古色古香的風貌,由面及點,引入對石板的描述。
C.第⑴段運用對比的表現手法,以青灰色的鎮子來襯托石板的古老
D.第⑼段提到皇帝的輦乘曾經過古鎮,揭示了石板給作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原因。
E.第⑾段的第一句話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將筆觸從歷史轉向現實。
F.本文將敘述、描寫和抒情融為一體,語言舒緩流暢、娓娓道來,讀來清新自然。
12.本文標題是「順著石板街走到從前」,請概括「從前」在文中的主要內容。(3分)
(l) (2) (3)
13.縱觀全文,簡析作者的思想感情。(80字左右)( 4分)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5空)。(5分)
[註:考生答題超過5空,按前5空順序評分]
14 .(1)所謂伊人, 。(《 詩經·蒹葭》)
(2)橫柯上蔽, ; ,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思書》)
(3)水因地而制流, 。(《 孫子·虛實篇》)
(4) ,晴窗細乳戲分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5)素驥鳴廣陌, 。(陶淵明《詠荊軻》)
(6)年年歲歲花相似,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7)凡人不可貌相, 。(無名氏《小尉遲》)
(四)閱讀下面的詩,完成第15-17 題。(8分)
步入衡山
范成大
應有人家住隔渙,綠陰亭午但聞雞。松根當路龍筋瘦,竹筍漫山鳳尾齊。
墨染深雲猶似瘴,絲來小雨不成泥。更無騎吹喧相逐,散誕閑身信馬蹄。
〔注〕散誕:逍遙自在。
15.詩人推斷「應有人家」的依據是 。(l分)
16.對頸聯賞析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
A.運用比喻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了烏雲如墨、小雨如絲的山景。
B.在描繪雨中山景的同時,也對尾聯的情感表達起了襯托作用。
C.通過對烏雲、小雨的動態描寫,寫出了衡山氣候的變化無常。
D.四周烏雲似瘴,小雨連綿,山道泥濘,作者頓感游興索然。
17.分析尾聯所含的寓意。(4分)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8-22題。(17分)
歲己未,河朔大旱,鎮陽帥自言憂農,督下祈雨甚急。厭禳小數,靡不為之,竟無驗。既久,怪誣之說興,適民家有產白驢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是物不死,旱胡得止?」帥聞,以為然。命亟取,將焚之。
驢見夢於府之屬某曰:「冤哉焚也!天禍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預焉?若乃水旱之事,豈其所知!禍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救旱之術多矣,盍亦求諸是類乎?求之不得,無所歸咎,則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諸人,不委諸天,以無稽之言,而謂我之愆。殺我而有利於人,吾何愛一死?如其未也,焉用為是以益惡?濫殺不仁,輕信不智,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某謝而覺,請諸帥而釋之。人情初不懌也。未幾而雨,則彌月不解,潦溢傷禾,歲卒以空。人無復議驢。
[注] 厭、鑲:古人祈禱免除災禍的巫術。小數:小法術。
18.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驢見夢於府之屬某曰( )
(2)人情初不懌也( )
(3)彌月不解( ) (4)歲卒以空( )
19.在下列加點的詞中,用法相同的兩項是(2分)
A.請諸帥而釋之 B.而謂我之愆
C.未幾而雨 D.某謝而覺
20.「人無復議驢」的原因是 。(2分)
21.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 1 )殺我而有利於人,吾何愛一死?
( 2 )天禍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預焉?
22.作者撰寫本篇寓言的目的是什麼?(用自己的話回答)( 3分)
(六)閱讀下文,完成第23-27題。(12分)
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樂必發諸聲音,形於動靜,人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於此矣。故人不能無樂,樂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不能無亂。先王惡其亂,故制《雅》、《頌》之聲以道之,使其聲足以樂而不流,使其文足以綸而不息,使其曲直繁省廉肉①節奏,足以感動人之善心而已矣,不使放心邪氣得接焉,是先王立樂之方②也。
是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審一以定和,比物以飾節,節奏合以成文,所以合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也,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故聽其《雅》、《頌》之聲,志意得廣焉。執其干戚,習其俯仰詘信,容貌得庄焉。行其綴兆③,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
故樂者天地之齊,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節選自《史記·樂書第二》)
[注] ①廉肉:樂聲的低沉短促與婉轉圓潤。②方:原則。③綴兆:指古代樂舞中舞者的行列位置。
23.《史記》、《 》、《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1分)
24.本文認為,音樂的外在表現形式是 和 。(2分)
2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音樂的產生源於感情的自然流露。
B.人們的感情變化可以通過音樂表現出來。
C.音樂應足以使人快樂,但不能流於形式。
D.音樂節奏可使舞者動作整齊、進退有序。
26.作者認為「樂」能帶來「和」。「和」具體表現在(3分)
(1) (2) (3)
27.統治階級企圖把《雅》、《頌》確立為音樂(詩歌)的典範,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3 分)
二、70 分
28.作文
以「細徽深處」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l)不少於800字。(2)不要寫成詩歌。(3)不得透露個人相關信息。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
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說
2.( 2分)能發現「天生得來」的、「平常人易於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動形象地說明小小說的語言應該精當雅緻
5.( 4分)材料的選取(2 分)語言的運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處(l 分)闡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來源(由來)
8.(2分)抗敵禦侮、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應(l分)(2)渲染氣氛,引發思古幽情(2分)
10.(3分)運用比擬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石板外表磨損,古韻猶存的意蘊。
11.(6分)C D (答對一個給3分)
12.(3分)(1)小鎮的經濟繁榮(l分)(2)小鎮的文脈深厚(l分)(3)小鎮的歷史人物輩出(l 分)
13.(4分)要點:(l)對悠久歷史的贊嘆(2)對物是人非的惆悵(3)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晝猶昏 疏條交映(3)兵因敵而制勝(4)矮紙斜行閑作草(5)慷慨送我行(6)歲歲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寫對一空給1分)
(四)(8分)
15.( 1分)聽到小溪那邊的雞鳴之聲,推斷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點:對官場喧囂(城市生活的喧囂)、排場的厭倦;( 2 分)對自然山水(閑適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屬下(2)愉快(高興)(3)滿(4)年成(寫對一空給l 分)
19.(2分)AD
20.(2分)驢被釋放後不久,就下了一個月的雨,事實證明驢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殺了我真的對人有好處,我怎麼會吝惜我這條命呢?(3分)
(「何」l分,「愛」l 分;意思連貫1分)
( 2)天災流行,人民自然會遭受到禍害,這管(干、關)我什麼事呢?(3分)(「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諷刺統治者的無知(輕信無稽之言)和無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漢書
24.(2分)聲音、動靜、節奏(寫出一點給l分,寫出兩點給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順恭敬)(l分)(2)長幼和順(和睦順從)(l分)(3)父子兄弟和親(和睦相親、和睦親近)(l分)。
27.(3分)3分:認識全面,分析具體,語言通暢。
2分:認識能體現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認識單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問。
⑸ 2008屆上海語文春季高考答案
2008 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
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准
一、80分
(一)( 16分)
1.( 1分)微型小說
2.( 2分)能發現「天生得來」的、「平常人易於忽略」的小事
3.( 3分)C
4.( 2分)生動形象地說明小小說的語言應該精當雅緻
5.( 4分)材料的選取(2 分)語言的運用(2 分)
6.( 4分)指出「留白」之處(l 分)闡述(3 分)
(二)( 22 分)
7.(1分)來源(由來)
8.(2分)抗敵禦侮、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9 .(3分)(1)首尾照應(l分)(2)渲染氣氛,引發思古幽情(2分)
10.(3分)運用比擬和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石板外表磨損,古韻猶存的意蘊。
11.(6分)C D (答對一個給3分)
12.(3分)(1)小鎮的經濟繁榮(l分)(2)小鎮的文脈深厚(l分)(3)小鎮的歷史人物輩出(l 分)
13.(4分)要點:(l)對悠久歷史的贊嘆(2)對物是人非的惆悵(3)對美好未來的憧憬(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4分)
(三)( 5 分)
14.(5分)(l)在水一方(2)在晝猶昏 疏條交映(3)兵因敵而制勝(4)矮紙斜行閑作草(5)慷慨送我行(6)歲歲年年人不同(7)海水不可斗量(寫對一空給1分)
(四)(8分)
15.( 1分)聽到小溪那邊的雞鳴之聲,推斷似有人家。
16.( 3分)B ( 3分)A ( l分)
17.( 4分)要點:對官場喧囂(城市生活的喧囂)、排場的厭倦;( 2 分)對自然山水(閑適生活)的追求。(2分)
(五)(l7分)
18.(4分)(l)屬下(2)愉快(高興)(3)滿(4)年成(寫對一空給l 分)
19.(2分)AD
20.(2分)驢被釋放後不久,就下了一個月的雨,事實證明驢不是「旱之由」。
21.(6分)(l)如果殺了我真的對人有好處,我怎麼會吝惜我這條命呢?(3分)
(「何」l分,「愛」l 分;意思連貫1分)
( 2)天災流行,人民自然會遭受到禍害,這管(干、關)我什麼事呢?(3分)
(「摧」l 分,「何」1分;句式1分)
22 . ( 3 分)諷刺統治者的無知(輕信無稽之言)和無能(相信封建迷信)。
(六)(12 分)
23.(l 分)漢書
24.(2分)聲音、動靜、節奏(寫出一點給l分,寫出兩點給2分)
25.(3分)C
26.(3分)(l)君臣和敬(和順恭敬)(l分)(2)長幼和順(和睦順從)(l分)(3)父子兄弟和親(和睦相親、和睦親近)(l分)。
27.(3分)3分:認識全面,分析具體,語言通暢。
2分:認識能體現思辨性,分析不到位。
1分:認識單一,缺乏思辨。
0分:答非所問。
⑹ 歷屆上海春考試卷
上海教育考試院網站上2003年的上海春考試卷
包括:語/數/英/綜合
www.shmeea.e.cn
2006年上版海春季高考試權卷及答案:
space.booye.com
2007年上海春季高考試卷及答案:
www.train86.com
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語文試卷:
space.booye.com
2005年上海春季高考數學試卷:
www.km14z.com
⑺ 我要07年上海春季高考語文作文的範文..比較好點的 ..急用急用 ..謝謝 大家幫忙啊 ~~~
這里有很多 http://www.fw265.com/zuowen/gz/List_2.html
⑻ 我要上海今年春考的或去年的語文試卷!!!·!!!
2006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春季招生考試
語文試卷
閱讀(8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18分)
扁,自古以來為引風納涼之物。千百年來除使用價值之外,小小的扇中還孕育著中華文化藝術的智慧,凝聚了古今工藝美術的精華,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瑰寶。「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早已成為膾炙人口的著名詩句。扁面的丹青墨寶值得珍藏。扇骨的精工細雕成為藝術。舞台上,演員一扇在手,或進或退,或開或合,瞬息萬變。活靈活現。建築中,「扇」這種獨特的藝術造型,還被古典園林的漏窗所吸收。成為移步換景、美不勝收的花牆小景,表現出耐人尋味的文化魅力。txjy
我國的扇具有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目前所發現的最早實物扇應該是禁地山土的春秋、戰國時的扇子,有竹扇和羽扇兩種。雖然出土的竹扇是2000多年前的遺物,但其製作已相當精良。中國的扇僅從材料而言,就有羽扇、竹扇、紈扇、蒲葵扇等。傳統的扇多為圓形,故稱「團扇」。txjy
扇面上採用書法,據文獻記載,以「羲之書扇」流傳最早。唐代在扇面上的繪畫。已有實物出土。而且在唐代繪畫中也有所反映。到了宋代,文人與繪畫的關系越來越密切,扇面成為畫師創作的天地,加之皇帝對書畫扇面的重視,扇面藝術得到飛速發展,臻於頂峰.僅以《宋人畫冊》中百幅小品為例,其中紈扇面就有60餘福,而且這些扇面,題材廣泛,構思精巧,開創了將繪畫藝術融干方寸的「小中見大」的新局面,咫尺千里,雄渾壯闊。後來,又有以突出某一局部來代替全景的「邊角」之景,如夏硅的《煙峨林居圖》。取材中也有小至花鳥畫中的野草閑花,昆蟲禽魚,它們纖毫畢現,栩栩如生,如宋徽宗趙佶的《枇杷山鳥圖》,運以精心,出以妙筆,具有一種獨特的情趣。因此,宋代的扇面,已成為我國古代繪畫藝術中的瑰寶。扇面作為繪畫的一種形式被繼承、發揚、光大,實際上己脫離了扇的實用功能,而創作出藝術化的扇面形狀的繪畫作品.被歷代書畫愛好者作為精品珍藏。元.明、清時期。很多畫家也熱衷於扇面書畫,直至今日,扇面書畫還受到一些畫家的青昧。扇的形式之美,使畫面更有錦上添花的效果。我國的扇面藝術作為珍品,不僅為我國各大博物館,也為世界各著名博物館所珍藏.總數可達數百件之多。txjy
在宋代.折疊扇從日本和高麗先後傳入中國,扇面以紙、絹等製成,並以其新穎、靈巧、輕便受到歡迎,到明代中、晚期風靡一時,效仿四起,出現了大量以詩、書、畫為主體的扇面,另外又涌現出一批製造扇骨與扇面的能工巧匠。於是,折疊扇開始獨領風騷.並有取代傳統團扇之勢。檀香扇是從折疊扇演化而來的,扇骨由檀香木製成。據傳,蘇州從1920年開始生產檀香扇,第一家作坊叫「張多記」。檀香扇花色品種繁多,扇面製作精良,扇骨長短寬窄各有區剛,工藝要求極為嚴格。
總之,從扇的發展可以看到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小小一扇,凝聚了歷代工藝的優秀成果.技藝精湛,異彩紛呈。同時,它又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表現力和創造力,並且,對外來文化的兼收並蓄,發揚光大,也是形成中國扇文化絢麗多彩的原因之一.
1.「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是唐代詩人_____《秋夕》中的詩句。(2分)
2.根據要求,在下表橫線上填寫關於扇的合適內容.(3分〕
年代 樣式 (1)________
宋之前 (2)________ 羅、紈等
自宋起 折疊 (13________
3.以下說法符合文意的兩項是( )( )(6分)
A.古典園林的花牆設計因吸收了扇的藝術造型而搖曳多姿,引人入勝.
B.目前發現最早的實物扇是從楚地出土的,有羽扇、竹扇、紈扇、蒲葵扇等。
C.《枇杷山鳥圖》、《煙岫林居圖》等扇面意境深遠,氣勢雄渾,有咫尺千里之感。
D.唐代藝術家在扇面書畫中善用「邊角」之景,以產生以小見大的藝術效果。
E.明代中晚期,新穎、靈巧、輕便的折疊扇一支獨秀,取代了傳統團扇。邦
F.我國的一些扇面,已成為扇面形狀的繪畫藝術珍品,為中外各大博物館收藏。
G.越來越多的當代畫家投入了扇面藝術的創作,極大地提升了人們的審美品位。
4.請任選所附的一幅扇圖,作一簡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人說,現在都用空調、電扇,傳統的扇子可以退出生活舞台了。你同意嗎?請從兩個方而說明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6-11題。(20分)
幸福的籃子
〔俄〕尤·沃茲涅先斯卡婭
有段時間我曾極度痛苦.幾乎不能自拔。
一天,我路過一家豐地下室式的菜店,見一美麗無比的婦人正踏著台階上來一一太美了,簡直是拉斐爾《聖母像》的再版!我不知不覺放慢了腳步,凝視著她的臉。因為起初我只能看到她的臉,但當她走出來時,我才發現她矮得像個侏儒,而且還駝背。我耷拉下眼皮、快走開了。我羞愧萬分···瓦柳長,我對自己說,你四肢發育正常,身體健康,長相也不錯,怎麼能整天這樣垂頭喪氣呢?打起精神來!像剛才那位可憐的人才是真正不幸的人···
我永遠也忘不了那個長得像聖母一樣的駝背女人,每當我牢騷滿腹或者痛苦悲傷的時候,她便出現在我的腦海里。我就是這樣學會了不讓自己自怨自艾。而如何使自己幸福愉快卻是從一位老太太那兒學來的。
那次事件以後,我很快又陷入了煩惱,但這次我知道如何克服這種情緒。於是,我便去夏日樂目漫步散心。我順便了件快要完工的刺綉桌布,免得空手坐在那裡無所事事。我穿上件姐極簡單、樸素的連衣裙,把頭發在腦後隨便梳了一條大辮子。又不是去參加舞會,只不過去散散心而已。
來到公園,找了空位子坐下,便飛針走線地綉起花兒來。一邊綉,一邊告誡自己:「打起精神!平靜下來!要知通,你並沒有什麼不幸。」 這樣一想,確實平靜了許多,於是就准備回家。恰在這時,坐在對面的一個老太太起身朝我走來。威
「如果您不急著走的話,」她說,「我可以坐在這兒用您聊聊嗎?」
「當然可以!」
她定我身邊坐下,面帶微笑地望著我說:「知道嗎,我看了您好長時間了,真覺得是一種享受。現在像您這樣的可真不多見。」
「什麼不多見?」
「您這一切!在現代化的列寧格勒市中心,忽然看到一位梳長辮子的俊秀姑娘,穿一身樸素的白麻布裙子,坐在這兒綉花!簡直想像不出這是多麼美好的景象!我要把它珍藏在我的幸福之籃里。」
「什麼,幸福之籃里?」
「這是個秘密!不過我還是想告訴您。您希望自己幸福嗎?」
「當然了,誰不願自己幸福呀。」
「誰都願意幸福,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懂得怎擇才能幸福。我教給您吧,算是對您的獎賞。孩子,幸福並不是成功、運氣、甚至愛情。您這么年輕,也許會以為愛就是幸福。不是的。幸福就是那些快樂的時刻,一顆寧靜的心對著什麼人或什麼東西發出的微笑,我坐在椅子上,看到對面一位漂亮姑娘在聚精會神地綉花兒,我的心就向您微笑了。我已把這一時刻記錄下來,為了以後一遍遍地回憶。我把它裝進我的幸福之籃里了。這樣,每當我難過時,我就打開籃子,將裡面的珍品細細品味一遍,其中會有個我取名為『白衣姑娘在夏日樂團刺綉』的時刻。想到它,此情此景便會立即重現,·我就會看到,在深綠的樹葉與潔白的雕塑的襯托下,一位姑娘正在聚精會神地綉花。我就會想起陽光透過椴樹的枝葉灑在您的衣裙上;您的辮子從椅子後面垂下來,幾乎拖到地上;您的涼鞋有點磨腳,您就脫下涼鞋,赤著腳;腳趾頭還朝里玩著,因為地面有點涼,我也許還會想起更多,一些此時我還設有想到的細節。」
「太奇妙了!」我驚呼起來,「一隻裝滿幸福時刻的籃子!您一生都在收集幸福嗎?」
「自從一位智者教我這樣做以後。您知道他,您一定讀過他的作品。他就是阿列克桑德拉·格林,我們是老朋友是他親口告訴我的。在他寫的許多故事中也都能看到店個意思。遺忘生活中丑惡的東西,而把美好的東西水遠保留在記憶中。但這樣的記憶需經過訓練才行。所以我就發明了這個心中的幸福之籃。」
我謝了這位老婦人.朝家走去。路上我開始回憶童年以來的幸福時刻。回到家時,我的幸福之籃里已經有了第一批珍品。
6.作者寫第一次偶遇,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第二自然段中包含多組對比,請簡要概括。(3分)
(1)婦外形:口口與口口(2)「我」的心理:羨慕與口口
8.以下對文意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2分)
A.老太太認為「我」在公園刺綉時呈現出現代都市的時尚美。
B."那次事件"指的是「我」在菜店與「美麗無比的女人」相遇。邦
C."我"是一個容貌俊秀、心地善良卻又多愁善感的姑娘。
D."我"的「幸福之籃」里第一批珍品是童年以來的美好時刻。威
9.本文不僅敘說了動人的故事,而且教會我們如何編織「幸福的籃子」,那就是
。(3分)
10.第二偶遇寫得很有感染力,請指出其中運用的兩種寫作手法並舉例說明。(4分)
(1)
(2)
11.朋友,在你的「幸福之籃」里一定也有許多珍寶,請和我們分享(可寫一件,也可寫一組,80字左右)。(5分)
邦
(三)填寫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任選5空)。(5分)
12.(1)水皆縹碧,_____。游魚細石,直視無礙。______,猛浪若奔。(吳均《與朱元思書》)
(2)腳著謝公履,______。半壁見海日,________。(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3)________,青靄人看無。(王維《終南山》)
(4)________,欲辨己忘言。(陶淵明《飲酒》),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________。(《孟子》)
(6)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莊子》)
(四)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第13-15題。(8分)
喜遷鶯·端午泛湖
黃裳
梅霖初歇,乍絳蕊海榴,爭開時節。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處玳筳羅列。鬥巧盡輸年少,玉腕彩絲雙結。艤彩肪,看龍舟兩兩,波心齊發。奇絕。難畫處,激起浪花,飛作湖間雪。畫鼓喧雷,紅旗閃電,奪罷錦標方徹。望中水天日暮,猶見朱簾高揭。歸槕晚。載荷花十里,一鉤新月。
13. 作品顯示端午習俗的詞語有龍舟、_、_等。(2分)
14. 作品生動描寫了賽龍舟的熱烈場面,請從兩個角度加以說明。(3分)
(1)色彩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 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畫線句的描寫與前面的熱鬧場景截然不同,這樣的寫法好在哪裡?(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文,完成第16-20題。(17分)
余村居無事,喜釣游。釣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當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後,出門而望見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絲,持籃而往。至乎塘岸,擇水草空處,投食其中,餌釣而下之。蹲而視其俘子,思其動而掣之,則得大魚焉。無何,俘子寂然:則徐牽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於岸,游目而視之,其寂然者如故。蓋逾時始得一動,動而掣之則剛無有。余曰:「是小魚之竊食也,魚將至矣。」又逾時,動者稍異,掣之得鯽,長可四五寸許。余曰:「魚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間乃一得,率如前之魚,無有大者。日方午,腹飢。思食甚,余忍而不歸以釣,是村人之田者旨畢食以出,乃收竿持魚以歸。歸而妾子勞問:「有魚乎?」余示以籃而一相笑也。及飯後仍出,更詣別塘求釣處。逮暮而歸,其得魚與午前比。或一日得魚稍大者某所,必數數③往焉,卒未嘗多得,且或無一得者。余疑釣之不善,問之常釣家,率如是。
16.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蚤食後,出門而望( ) (2)間乃一得( )
(3〕更詣別塘求釣處〔 ) (4)問.之常鉤釣家,率如是( )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意義和用法能同的一組是··············()(2分)
A.余疑釣之不善 B.皆畢食以出
動而掣之則無有 久之,能以足音辨門
C.無何,浮子寂然 D.亦知其趣焉
晴碧泛然 且焉置土石
18.把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餌鉤而下之。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逮暮而歸,其得魚與午前比。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文中畫線句中表現了釣者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歸而妻子勞問有魚乎,余示以籃而一相笑也」這一情景充滿了生活情趣,請展開想像擬寫一段對話。(3分)
___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第21~25期。(12分)
予幼奉庭訓,早游文學,年在紈綺,便受古文尚書。每苦其辭艱瑣,難為諷讀。雖屢逢捶撻,而其業不成。嘗聞家君為諸兄講春秋左氏傳,每廢書而聽。逮講畢,即為諸兄說之。因竊嘆曰:「若使書皆如此,吾不復怠矣。」先君奇其意,於是始授以左氏,期年而講誦都畢。於時年甫十有二矣。所講雖未能深解,而大義略舉。父兄欲令博觀義疏,精此一經。辭以獲麟己後,未見其事,乞且觀余部,以廣異聞。次又讀《史》、《漢》、《三國志》。既欲知古今沿革,歷數相承,於是觸類而觀,不假師訓。自漢中興已降,迄乎皇家實錄,年十有七,而窺覽略周。
但於時將求仕進,兼習揣摩,至於專心諸史,我則未暇,洎年登弱冠,射築*登朝,於是思有餘閑,獲遂本願。旅遊京洛,頗積歲年.公私借書,恣情批閱。至如一代之史,分為數家,其雜記小書,又競為異說,莫不鑽研穿鑿,盡其利害。加以自小觀書,喜談名理,其所悟者,皆得之襟腑,非由染習。故始在總角,讀班、謝·兩漢,便怪前書不應有《古今人表》,後書宜為更始立紀。當時聞者,共責以為童子何知,而敢輕議前哲。於是赧然自失,無辭以時。其後見張衡、范曄集,果以二史為非。共有暗合於古人者,蓋不可勝紀。始知流俗之士,難與之言。幾有異同,蓄諸方寸。
【注】①射策:應試。 ②謝:謝承,三國東吳人,著有《後漢書》
21.作者少年時廢習《尚書》而改習《左傳》的原因是: (2分)
22.從畫線句可見史學研究工作的特點。下面幾個成語中對此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2分)
A.韋編三絕 B.披沙揀金 C.尋章摘句 D.窮形盡拍
23.第一段表現作者讀書涉獵之:第二段側重表現作者治學研究之。(2分)
24.根據文意,下面對者治學經歷表述有誤的一項的·············()(2分)
A.幼年已開始讀班固的《漢書》和謝承的《後漢書》
B.十一歲跟隨父親學《左傳》,僅一年就誦讀完畢。,
C.十七歲遍覽「前四史「及漢中興以前歷代正史文獻
D.二十歲參加殿試進用於朝廷,才得以遂願專心研究史學
25.作者認為「流俗之士,難與之言」,於是「凡有異同,蓄諸方寸」。你是否贊同這種做法?請談談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作(70分)
26. 閱讀下面提示.根據要求作文。
古人曾寫過這樣的詩句:「一種春聲渾難忘,最是長安課歸時」,表現了對放學之後那
歡快、嬉鬧之聲的深深懷戀。今天,我們周圍的聲音多得讓人應接不暇.可是,哪一種才是
真正牽動你內心深處的呢?是校園的課鍾,還是窗外的風雨?是新年的爆竹,還是夢中的短
笛?或者,那是······
請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題目自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