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教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第八課課後題答案
2.(1)「我」發現了有關胚胎發育的規律。(2)「我」發現的過程是這樣的:「我」在夢中飛行,其他同學也有這樣的天賦,於是產生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老師並沒有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卻激發了「我」的想像力,於是產生了好奇,渴望弄明白,人是怎麼來的;「我」想的是那樣痴迷,以至於親自來抓魚,仔細觀察,想從魚的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具有的某些特徵,「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3.(1)這句話一語雙關。奇異,他將除了科學發明、發現過程中的某些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事情的看法,意思是說,誰讓我有這樣重大的發現呢?被轟出教室也就不足為奇了。作者把自己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的人列在一起,這是真正能讓自己得到安慰的理由。這句話可以作為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說,當然,話里不乏憤概的成分。(2)在世界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和新學說的創立都有類似「我」的遭遇,如義大利的科學家布魯諾,他是哥白尼的推崇者,而且發展了哥白尼的學說。他指出與眾中有許許多多像太陽系一樣的星系,而太陽只是太陽系的中心,這些學說極大地動搖了教廷的統治地位。由於熱衷於傳播這一新天文學說,他被教會對到審判異端的宗教法庭,在監禁中受盡了酷刑,最後在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布魯諾為了他的發現,為了堅持真理而被迫害致死。
(4)費奧多羅夫是個天真無邪、求知若渴、善於探究和想像的孩子。從他常做飛行的夢就認為自己有飛行的天賦,可以感受到他的天真無邪;從問老師在夢中人為什麼會飛行這件事能看出他求知若渴;他想弄清人是怎麼來的都想痴迷了,看一條魚都翻來覆去的,恨不得從它身上發現什麼,這寫出他善於探究;他從畫地圖聯想到了人的變化過程,並且把每個階段分了時間,摺合成月正好是九個月,可以看出他善於想像。
❷ 人教版初二語文書下冊課後習題的答案(第一課第四題)
野先生:
您好!闊別二十年了,你近況還好嗎?
首先,我很感謝您對我的辛勤教導。記得在二十多年前,我——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國人懷著以醫救國的志向到日本仙台跟您學醫。在您的辛勤教導下,我從您的身上攝取了不少知識。正當所有留學生都對我存有偏見的時候,是您——一個可敬的日本教師給予了我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在您的心目中,所有民族的所有人民都是平等的。您沒有狹縊的民族偏見,而且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的心去對待來自弱國的留學生。在那時的歷史背景中,能做到這些尤為難能可貴,您在我的眼裡和心裡都是十分偉大的。
我想您也很了解,我當時為什麼要棄醫從文。說實話,直到此時此刻,我仍然對我當時沒有將您的醫學發揚光大而感到很抱歉。但是我依舊堅持我的做法,我始終認為我的做法是正確的。當時的中國是一個的的確確的弱國,如果不及時端正人民的想法,中國一定會繼續淪落下去,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時候,就必須有人勇敢地站起來,才有希望拯救中國,將人們從黑暗的深淵里拉上來。這時,使我深深地認識到: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蠢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正因為此,我必須棄醫從文,離開仙台,回國為國家出力,以文章來端正人們的思想,以文章來優化人們的思想。希望您能理解我,原諒我。
每天晚上,夜深入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您的照片,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您,想起您那音容笑貌,想起您那炯炯有神的眼睛和深邃的目光,想起您對我的孜孜教導和兢兢業業的工作作風……一陣陣暖流就會在我的心中激盪。當我面對困難和逆境的時候,我就會看看您的照片,這時我就像從你的身上汲取了無限的信心和勇氣似的,臨危不懼,用文章作為自己的有力的戰鬥武器,勇敢地與敵人和困難作斗爭。
一直到現在,我總還時時記著您,在我所認為我師的之中,您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我能做一個優秀老師的學生,我感到非常幸運。唯一讓我感到遺憾的,是沒有把我的照片寄給您。假如有機會的話,我希望能夠跟您聚聚舊,談談話。
總而言之,您是我最尊敬的老師。在我的心裡,您是偉大的,也是可敬的。
祝:
身體健康
永遠好運
❸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六課課後題答案
1.「冰冷」的「來僵硬」的強調自雪的不屈的精神,而這種精神是燦爛的,是值得贊賞的。
2.「青春」「處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狀態,這里是指江南的雪孕育著生命,是與輕柔和緩的境界相聯系的。
3.北方的雪的特質之一是孤獨,在這里它還被表現成「死掉的雨」的意思。北方的雪完成升華是與死亡聯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完全的獻身,讓它成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堅強內核的精魂。
望採納~~~謝謝O(∩_∩)O謝謝
❹ 八下語文課後題答案(第一課)。
壽鏡吾 為人正直,尚氣節,崇禮儀,生活儉朴。
藤野先生 生活儉朴,不拘小節,沒有狹隘的愛國情感,教學嚴謹,不歧視弱國學生,珍視友誼。
章太炎 堅決而激烈地反抗權威和反抗一切束縛,對魯迅的革命思想影響極大。
魯迅在諸多的老師中,最為敬重的有三位:一位是他的啟蒙塾師壽鏡吾先生;一位是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還有一位就是他青年時期的老師章太炎先生。
關於壽先生,魯迅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說,他「極方正、質朴、博學」。他教學嚴,「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他常幫助有困難的學生,魯迅父親病重,亟需一種「三年以上陳倉米」,魯迅多方搜求未果便告知了壽先生。幾天後壽先生自己背了米送到魯迅家裡,所以後來魯迅無論求學南京,還是留學日本,或入京工作,只要回鄉便不忘去看望壽先生。1906年他奉母命從日本回鄉完婚,僅在家十天,也要去壽先生家坐一坐。1912年進京工作後仍與其保持書信聯系,1915年底壽夫人病逝,魯迅又主動送挽帳致哀。
魯迅與他的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同樣情深意厚,說「他是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到1926年,「他的照相至今還掛在我北京寓居的東牆上,書桌對面。」1935年,日本友人增田涉翻譯的《魯迅選集》要定稿時,他回信說:「一切隨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選錄進去。」直到魯迅逝世前,他還曾讓增田涉打聽藤野先生的下落。魯迅認為:「他對我的熱心的希望,小而言,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魯迅對章太炎先生的感情要比前兩位老師復雜些。章太炎因早年熱心維新運動的反清革命,成為一個學者兼革命家,他1906年流亡日本不久便主持《民報》,魯迅常去報館聽他講學。魯迅不僅折服他淵博的學識及和藹可親的長者風度,更欽敬他的革命精神。後來,「五四」運動後,章先生慢慢落伍了,白話文運動多年後,他不在維護文言攻擊白話,魯迅素所敬重的老師「原是拉車的好身手,」現在卻「拉車屁股向後」了,怎麼辦?是尊師還是重道?魯迅選擇了後者,寫了《趨時和復古》等文章,對章先生進行了尖銳批評。然而,1936年6月,章太炎逝世後,國民黨反動派把他打扮成「純正先賢」宣布要進行「國葬」;也有一些報刊貶低他為「失修的尊神」,而早年革命家的章太炎被掩蓋起來。於是,魯迅不顧病重,於逝世前10天寫下了著名的《關於章太炎先生二三事》為自己的老師鳴不平。
從魯迅先生與他的三位老師之間的關系來看,魯迅尊師,便尤其重道,這既是他尊師的標准,也成為後來為師愛生的准則。
❺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下冊第1課的課後練習答案
一、關於課文,有下面幾種不同的理解,討論一下,究竟應該怎樣理解。
1.標題是「藤野先生」,課文主要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3.課文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寫了藤野先生,又寫了自己的思想歷程。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尊重學生自己的解讀,宜讓學生展開討論或辯論。以下意見僅供參考。
1.第一,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鮮明和最精練的概括。這篇散文敘述的焦點應該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題,自然應該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的,不應是以描寫藤野先生為主,表現的卻是「我」的某種思想,文章在結尾處點明主題,「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第二,從整篇文章的結構看,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雖說也貫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線,後者是暗線。寫對東京學習環境的厭惡,離開東京到仙台,是寫與藤野先生結識的前因,接下來寫仙台的學習生活,基本上都與藤野先生有關,而且,作者著力正面描述了與藤野先生的交往,寫匿名信的尋釁和看電影所受到的刺激,這些事或是與藤野先生有直接關系,或是襯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誠,在那種環境下的難能可貴。後面幾段,則是寫和藤野先生的分別及分別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因此,「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課文大半內容寫作者的經歷和思想,主要表現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蹤的變化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用諷刺的筆調,刻畫了在日本東京的清國留學生渾渾噩噩的生活丑態,表現了青年魯迅的愛國主義思想。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自己在仙台醫專與藤野先生的交往,著重追述了自己棄醫從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魯迅熱愛祖國、積極探求救國救民真理的心路歷程。第三部分,寫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主要寫藤野先生給魯迅影響,使他「良心發現」,「增加勇氣」,繼續戰斗。第二,《藤野先生》寫於1926年10月12日,地點在廈門大學。魯迅原來准備在廈門工作兩年,結果只住了半年。他一方面堅持斗爭,一方面寫了《藤野先生》這樣的回憶散文,清理自己從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來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回顧了自己愛國思想的發展,以此來激勵自己,增強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所以,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後,又寫道:「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最後一句所表達的仍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感情。
3.這是從另一角度看問題,視野更寬廣一些,是對上面兩種觀點的折衷。
編者的觀點傾向於第1種。除上述理由外,補充如下:第一,從作品的實際效果看,這篇作品留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第二,魯迅一直懷念藤野先生。1935年,日本岩波文庫要出《魯迅選集》,譯者增田涉寫信給魯迅,徵求選文意見,魯迅回信說:「請您全權處理好了。在我看來,非放進不可的東西是沒有了。不過《藤野先生》一篇請您譯出加入。」1936年增田涉來到上海,魯迅又向他打聽藤野的近況,當增田涉說沒有下落時(此時藤野先生還健在),魯迅慨嘆說:「藤野先生大概已經不在世了吧!」可見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第三,本文確實飽含著愛國主義感情,正是這種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為感人,可以說,愛國主義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聚焦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二、朗讀課文第一段和倒數第二段,重點體味下面幾句話,回答括弧中的問題。
1.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這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雖然他的姓名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個普通人,作者為什麼說他「偉大」,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設置本題是要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的基礎上,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評,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三、棄醫從文是魯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憶性散文中曾經談到過這段經歷。讀了這篇課文以後,你知道魯迅為什麼要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後來為什麼又棄醫從文嗎?從魯迅的人生選擇中你想到了什麼?
設置本題旨在幫助學生進行課內外學習的貫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並聯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其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在後來寫的《〈吶喊〉自序》中作過解釋:「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如課文描述的那樣——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使魯迅萌發「棄醫從文」的思想。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又從仙台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四、從下邊兩題中,選做一題。
1.夜深人靜之時,面對掛在東牆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與恩師已闊別20年了,魯迅一定有許多話想對先生說。把握課文主旨,展開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寫一封信,表露作者當時的心跡。
2.對於自己的老師,魯迅只寫過三個人,一個是三味書屋的壽鏡吾,一個是《關於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這篇課文所寫的藤野先生,把他們放在一起比較一下,看看魯迅筆下的這三位老師各有什麼特點。
這是一道拓展題,第1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第2小題旨在擴大學生的視野,並學會比較。
回答者: lijiyan1962 - 舉人 四級 2-13 01:55
一/1、「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在文章的結尾處寫了作者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後,寫道:「於是點上一枝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最後一句所表達的仍是一種愛國主義的感情。
3、可以說,愛國主義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聚焦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
二/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三、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其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厭煩他們把環境搞得烏煙瘴氣,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在後來寫的《〈吶喊〉自序》中作過解釋:「我的夢很美滿,預備卒業回來,救治像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苦,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於維新的信仰。」可見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如課文描述的那樣——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說是由於「給俄國人做偵探」,而圍觀的「也是一群中國人」,這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於是促使魯迅萌發「棄醫從文」的思想。他「覺得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為不幸的。所以我們的第一要著,是在改變他們的精神,而善於改變精神的是,我那時以為當然要推文藝,於是提倡文藝運動了。」由此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又從仙台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浸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
❻ 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後習題答案
1、愛國青年:諷刺。指當時一些受軍國主義思想影響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狹隘的青年。
正人君子:反語,諷刺那些為軍閥政客張目而自命為「正人君子」的文人。
2、「中國是弱國……也無怪他們疑惑。」的含義?在結構上的作用?
這是激憤時的反語,揭露了他們荒唐的邏輯,表達了魯迅先生極為憤慨的感情。在結構上起過渡的作用。
3、「但偏有中國人夾在里邊」「他們也何嘗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劃線的詞語反映了什麼?作者的情感?
反映了中國民眾麻木的精神狀態,對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憤恨。
4、「我」放棄學醫並離開仙台的原因是什麼?
「匿名信」事件和「看電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魯迅,他認為要改變中國國民的精神,醫學並非一件緊要事,於是萌發了棄醫從文的思想。
5、「每當夜間疲倦……深惡痛疾的文字。」含義?作用?
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斗。結尾把對藤野先生的懷念之情與愛國主義思想結合起來,把對往事的回憶和現實的政治結合起來,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6、「嗚呼,無法可想!」是針對什麼情況而言的?作者為什麼認為「無法可想」?
「無法可想「是針對中國群眾閑看槍斃犯人而言的,作者深切地認識到當時中國國民的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程度,要改變他們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7、如何寫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更高大了」?
正面描寫藤野先生的語言、添改講義的情形,直接表明他認真負責的精神。用「愛國青年」來反襯藤野先生的正直無私、心胸廣闊的精神品質,通過對比反襯,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8、本文的線索?
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明線,寫了到仙台見到藤野先生的緣由、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別離,最後寫離開仙台後的懷念。暗線是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9、「原來我的講義已經從頭到末……連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前後句序能否調換?
不能,添改講義是分內事,改文法是分外事。原文是遞進式表達,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極端認真負責。
10、「同時也感到一種不安和感激」,作者為什麼「不安」、「感激」?
「不安」是因為自己當時太不用功,講義上的錯誤太多給先生添了那麼多麻煩。「感激」是因為先生幫我認真添改講義,給了我太多關心。
11、讀下面幾段話,回答問題
一也有解散辮子……實在標致極了。(這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怎樣的情感與態度?從句中哪些詞語可以看出來?)
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厭惡和嘲諷。這幫清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致極了」,作者用反語表達了強烈的憤懣、諷刺之情。
二他的性格……並不為許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只是個普通人,作者為什麼說他「偉大」,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看法。)
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正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而且給予了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能夠做到這些尤其難能可貴。所以,他在「我」的眼裡和心裡是偉大的。
《我的母親》
1.課文寫了母親哪幾件事?表現了母親什麼品性?
寫母親對「我」的管教,表現了母親對「我」既嚴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嚴師,我的慈母」。寫作為當家的後母如何處理家庭的難事和矛盾,表現了母親容忍、溫和的性格。寫如何對待他人對自己人格的侮辱,表現了母親「剛氣」的一面。
2.作者主要寫母親是他的恩師,為什麼除了寫母親怎樣訓導之外,還用更多的筆墨寫她與家人相處的情形?
我們常說母親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這主要不是體現在母親如何「教導」上,而更多的體現在母親平是怎樣待人接物對自己的影響上。因此,可以說,寫母親與家人相處的情形同樣也是在寫「母親是我的恩師」,寫她一生示範隨「我」的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影響。也就是不僅寫了母親對「我」的「言教」,更寫了母親對「我」的「身教」。
3.品味劃線詞語的分寸感
一不能不算是打了一點兒底子。
用「不能不」雙重否定,表達了作者對「打了一點兒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這一能願動詞的雙重否定表達一種主觀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觀認為之意,這樣既表明了態度,又不顯得斷然和絕對。
二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自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
說自己「混」了20多年,表現了作者謙遜的態度。盡管作者當時已是文化名人,而且這一「混」字與下句「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又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應該有人來管束「我」,但卻沒有,表達了作者遠離母親之後對母親的懷想;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我」還能在人海里「混」了20多年,說明了母親給「我」的教益是多麼大。
三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
事實上,作者的「好脾氣」「待人接物的和氣」「寬恕人」「體諒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說到這些美德時,前面都加了「如果」這一表示假設的詞語,意在表明只是一種假設,而不是自己已經具備了這些美德,表現了作者不溢美、不自誇的品格,同時也非常符合自傳的語體特點。
4.文中寫「十天之中,總有八九天我是第一個去開學堂門。」,是否離開了中心?
沒有,這從側面體現了母親對「我」的嚴格教育。
5.為什麼母親選擇在夜深人靜時責罰「我」?
作者母親教育孩子的目的就是促使孩子自我反省,而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這就保護了孩子的尊嚴。
6.作者說母親是他的「慈母」「嚴父」「恩師」,具體表現在哪裡?
主要從學習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訓導兩方面來表現。在學習方面,天剛亮時,她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學;在做人方面,除寫了每天早晨對我的教育外,重點寫了我因說了一句輕薄的話而受到的重重則罰。
7.說說下列語句表現了母親怎樣的品質。
Ⅰ「每天天剛亮時……不知道她醒來坐了多久了。」
從側面寫出了母親每天都很早醒來,持家教子,十分辛苦。作者深感母親不容易。
Ⅱ「我母親23歲做了寡婦……一萬分之一二。」
質朴的語言表現出母親承受的痛苦之深,流露出作者心疼母親、理解母親的感情。
Ⅲ「但她有時候也有剛氣……侮辱。」
剛直有氣節,為捍衛名節,不受一點人格的侮辱。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崇敬。
《海燕》
1、文中的象徵意象
「海燕」象徵勇敢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者。
「大海」象徵革命高潮時人民群眾排山倒海的力量。
「狂風」、「烏雲」、「雷聲」象徵反革命勢力和黑暗的社會環境。
「海鷗」、「海鴨」、「企鵝」象徵形形色色的害怕革命破壞他們的安樂窩的怯於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
2、文中多次用「高傲」形容海燕,說說你對這個詞的理解。
這里是形容其對敵人的藐視,因為它知道,狂風烏雲只是在作垂死前的掙扎,他們的最終滅亡馬上就要到了。
3、這篇散文詩要塑造的是海燕的感人形象,中間為什麼要大段描寫海鷗、海鴨、企鵝?
描寫海鷗、海鴨、企鵝是為了對比烘托海燕的勇敢、執著、不畏強暴和勇於獻身的崇高精神。寫其它海鳥驚恐萬狀的丑態,通過對比反襯出海燕非凡的勇氣和威猛的形態。
4、品味以下語句
「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勾勒出海燕矯健、敏捷、高傲、銳不可當的雄姿。
「憤怒的力量」、「熱情的火焰」、「勝利的信心」渲染了海燕朝氣蓬勃、鬥志昂揚的氣概。
「這個敏感的精靈……遮不住的!」揭示了海燕懷著必勝信念的精神源泉。他的勇氣來自與她對無產階級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
「暴風雨!暴風雨就要來啦!」運用擬人、反復的手法,突出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強調了革命風暴就在眼前,歷史潮流不可逆轉,抒寫其豪邁的戰斗情懷。
「這是勇敢的海燕……這是勝利的預言家在叫喊:」寫出了革命戰斗的進一步激化,大海與閃電的斗爭,在斗爭中顯示了大海磅礴的氣勢和力量,沙皇反動勢力必將葬身於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說明了海燕對暴風雨的渴望,表現了自信豪邁的戰斗情懷和高昂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海鷗……掩藏到大海深處。」「掩藏」表現了海鷗懼怕暴風雨卻又要掩飾自己的恐懼。
「看吧,狂風……摔成塵霧和碎末。」運用擬人和比喻,寫出了風的猖狂氣焰。
5、海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文中贊美海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態度?
海燕是勇敢堅強、樂觀自信、富於獻身精神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的形象。作者在文中贊美的事像「海燕」一樣的無產階級戰士,鞭撻的是「海鷗」「海鴨」「企鵝」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烏雲」「狂風」為代表的反革命勢力,表現了作者抑惡揚善、愛憎分明的情感態度。
6、描寫烏雲風雷等形象,對表現海燕的形象起什麼作用?
反襯出海燕的戰斗英姿和樂觀的革命豪情。
7、將海燕放在暴風雨即將來臨的大海場景中寫,能收到什麼效果?
從正面襯託了海燕勇敢無畏的戰斗形象。
❼ 救急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課後題答案 主要是最後一道題。
不需要這么在意吧。人活著健康第一,開心就好,做事低調積極,也不必版過多在意別人,因為你權的精力是有限的,很多程度受老輩的影響,讓我們從小對老師心裡上有段距離,那種感覺對我們來講有點壓抑,可能教育方式,可能家庭教育,可能生活環境,但最重要的事我們從小都是一路學著過來的,有很多事經過很多人教導才不斷的改進,我們成長中,很單純,我們要的不是那種越來越商業化得學校教育,要的不是那整天做作業考試,為一張張證書的學校教育,要的不是那一天有10個小時都坐在屋裡的教育,我們還小,我們需要大人的理解,當然我們也要去用心去做自己該做的事,所以對待師生關系,沒什麼多重要的,老師是我們的朋友,值得我們尊重,但指的不是那恭恭敬敬,唯命是從的態度,我們需要老師的理解,需要家人的理解,謝謝,我愛你們!
以上是我的觀點,請參考,祝你學習愉快。。
❽ 人教版初二下語文第八課課後習題答案
1、作者寫「日」,卻用主要的篇幅來贊美飛蛾撲火,這是為什麼?課文中寫道:「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聯系特定的時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這種人生追求?
因為這里的飛蛾已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生物,它寄託了作者的理想,它成為了一種象徵,是為了追求光明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徵。作者寫的雖然是「日」,但主要寫的卻是飛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熱的行為。聯系當時的時代背景,《日》和《月》都是在四十年代初期完成的,當時抗戰正進入一個比較艱苦的階段。全國人民包括巴金都在企盼勝利的到來,因此可以理解巴金為什麼歌頌光明,贊美那些為了追求光和熱不惜犧牲自己的人。
2、月亮在這里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里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中的哪些詩句?
月亮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冰冷。文中多處提到,如「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望著明月,總覺寒光冷氣浸入我的身體」,「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這種意境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蘇軾的「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李商隱的「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等。
3、在《日》中,作者主要寫光和熱,同時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寫冷,卻同樣提到了光和熱。把兩文貫通起來,你對作品的主體有什麼深一層的理解?
冷和熱是一種及強烈的對比,而事物在對比之下,特徵才會更加突出明顯,這就是為什麼作者會在不同的兩篇文章中提到了同樣的東西。正因為對光和熱的嚮往和追求,對美好事物的企盼和渴望,更要遠離寒冷和冰冷,遠離黑暗和死亡。所以作者才別有深意地這樣寫。將兩篇文章貫通起來,更可以充分理解和感受作者的良苦用心,理解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代裡,作者熱切期待光明的心情。
❾ 求人教版八下語文第一課課後習題
一.1.一般來說,文章的標題是作者對全文思想內容最鮮明和最簡練的概括,這篇散文敘述的焦點應該是藤野先生,主體應該不僅是對藤野先生做簡單的描寫,而應當表現作者的某種思想,從整篇結構來看,文章是圍繞藤野先生這個中心來組織材料的,有作者與他的交往,對他的懷念,因此「贊揚藤野先生的高貴品格」應是這篇回憶文章的主旨沒打完呢,你等一下。 (這是參考書的答案)2.課文寫藤野先生的品格是明線,還有一條暗線,就是通篇貫穿著作者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諷刺清國留學生,對日暮里和水戶的深刻印象,棄醫從文的行為,寫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些都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感情3.這是從另一角度看問題,視野更寬一些 ,是對以上兩種觀點的綜合,①從作品的效果看,這篇文章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②本文確實包含著愛國主義感情,正是這種感情是作品更有深度,是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為感人,可以說愛國注意感情是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說「寫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錯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談,而是把焦點對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說,歌頌藤野先生是這篇文章的主旨,但同時也表現了作者的愛國之情二、1.表明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厭惡和嘲諷的態度這幫傾國留學生留著辮子,以為是大清國的臣民,而且「盤得平」「油光可鑒」,表明他們經過精心打扮,「扭幾扭」寫出他們招搖過市,自我陶醉的丑態,「實在標志極了」,用反語表達作者強烈的憤懣,譏諷之情2.他沒有狹隘的民族偏見,治學嚴謹,教學認真,能以公平之心對待來自弱國的學生,並給予極大的關心,鼓勵和真誠的幫助等等,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能夠做到這些尤為難能可貴,所以,在「我」心中他是偉大的三、從本文看,魯迅離開東京去仙台學醫,直接原因是他厭惡東京的學習環境,厭惡清國留學生的渾渾噩噩,但聯系魯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為深刻的內在原因,他是懷著救國救民的強烈願望選擇學醫的,可就在醫專學醫時,有一次看槍斃中國人的電影,使魯迅受到極大的刺激,他認為自己要做的就是改變國民的精神,而改變精神的重要方法就是文藝,所以可以看出,魯迅從東京到仙台學醫,後又棄醫從文,這一過程無不深深侵透著魯迅強烈的救國救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實踐著他「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誓言四。略天哪!累死我了……拜託……我要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