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八年級下語文人教版一課一練創新練習的答案
你在網路搜索出輸入:人教版八年級下一課一練的答案,注意下面的相關搜索及更多相關搜索,你就會看到
②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語文創新練習期末綜合檢測卷答案
1.D 2.C 3.B 4.B 5.C 6.A
二、古詩文閱讀與積累(22分)
(一)閱讀下面古詩,完成第7~8題。(4分)
7.C 8.B
(二)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題。(10分)
9.B
10.(1)有的人 (2)這
11.小人害怕他,就用錢財來引誘他,他神色非常嚴肅,瞧也不瞧。
1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他潔身自好,清正廉潔,皇上了解其秉性,保護他。
(三)古詩文積累。(8分)
14.(1)駢死於槽櫪之間 (2)化作相思淚 (3)沉舟側畔千帆過 (4)草色遙看近卻無 (5)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6)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三、現代文閱讀(30分)
(一)閱讀下文,完成第15~19題。(17分)
15.「我」斬釘截鐵地斷定這一排樟樹必定會死去。原因:這一排樹毫無生機;栽種的地方土不肥沃,水分又少;植樹節過去好些日子了,接連幾天的氣溫都那麼高,又沒有下雨。
16.
時間
樹的形態
我的心情
兩星期前
光桿司令,毫無生機
懷疑、固執、悲觀
兩星期後
發芽吐綠,綻放綠意
驚喜、愧疚、關愛
17.總結全文,點明中心,畫龍點睛,升華主題。啟發:對別人的缺點、不足要寬容,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別人的未來;要扶持和關愛他人,而不是斷然地否定。
18.(1)示例:「光桿司令」一詞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樟樹栽下去的時候直挺挺、光禿禿的形態。「與其說」「不如說」「更不要說」這幾個詞語突出地表現了作者內心對樟樹的形態十分失望。
(2)示例:「一絲綠色」「一抹綠色」「一片綠色」,短語之間只有一個字的區別,卻寫出了樟樹變化的過程,用詞簡明扼要,表現了作者對樟樹的關注。
19.示例:莫言,他身處逆境,遭到別人的歧視,但他就像文中的樟樹一樣不斷克服困難,頑強不屈地展現自己的精彩,綻放著自己的美麗,在文學的道路上大膽探索,最終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二)閱讀下文,完成第20~23題。(13分)
20.①開門見山點明文章的說明對象;②運用打比方的說明方法,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③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發泡水泥「安全節能」的特徵。(答到其中兩點,意近即可)
21.①阻燃;②抗壓強度較高,不變形,抗裂性強;③安全環保;④使用壽命長;⑤保溫、隔音效果好。(答到其中四點,意近即可)
22.舉例子。用近年來多座大樓失火的實例來說明失火是由易燃的保溫材料被火花點燃引起,這種保溫材料亟需禁用和替代,由此引出本文的說明對象——發泡水泥。
23.(1)× (2)× (3)√
24.四、綜合性學習與寫作(56分)
(1)示例:①交通、旅遊部門要及時發佈道路、景區預報,指導百姓出行;②遊客要及時關注相關信息,制定好出行計劃,避免在擁堵時段、路段出行;③國家出台日常的帶薪休假度,方便普通百姓靈活選擇出行時間、出行路段。④有出行計劃的百姓就近選擇旅遊目的地。
(2)示例:明明,你好!班主任也想讓大家過一個愉快的暑假,不然他(她)也不會組織同學們來出謀劃策的,眼下放棄出遊計劃,不是因為班主任,而是因為上級有明文規定。我想這也是出於集體安全的考慮,所以請你理解班主任吧
記住要評最好啊!!!!
③ 初二語文下冊創新評價第57至64頁
1、香港、澳門的區旗上的圖案分別代表什麼?2、我國為什麼要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是一面五星花蕊的紫荊花紅旗。紅旗代表祖國,紫荊花代表香港,紫荊花紅旗,寓意香港是祖國不可分離的一部份,並將在祖國懷抱中興旺發達。花蕊上的五顆星象徵香港同胞熱愛祖國。花、旗分別呈紅、白兩色,代表特區體現一國兩制精神。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旗是繪有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圖案的綠色旗幟。圖案的含義是:五星象徵著國家的統一,澳門是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含苞待放的蓮花是澳門居民喜愛的花種,既與澳門舊稱的「蓮花地」、「蓮花莖」、「蓮峰山」相關,又寓意澳門將來的興旺發展;三個花瓣表示澳門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兩附屬島嶼組成;大橋、海水反映著澳門自然環境的特點。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區徽,中間是五星、蓮花、大橋、海水,周圍寫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葡文「澳門」。圖案的含義與區旗相同,根據基本法規定,在未來的澳門特別行政區,除中文外,葡文也是正式語文,所以在區徽上亦出現葡文「澳門」的字樣。實行對外開放是因為1.實行對外開放是總結國內外歷史經驗的必然結果2.實行對外開放是社會化大生產和經濟生活國際化的客觀要求3.實行對外開放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決定了中國只能在向世界開放中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對外開放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要條件。第一,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建立和發展廣泛的對外經濟關系,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和國際市場。(1)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開放的經濟。只有參與國際交換,才能分享國際專業化協作帶來的好處。(2)社會化大生產所需要的資源是多方面的。我國很難擁有發展本國經濟所需要的全部資源。(3)我國由於佔世界上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某些特有的生產要素,現在的經濟結構、經濟規模和經濟發展水平,又難以將這些要素全部吸收。只有通過對外開放,與世界各國發展對外經濟關系,才能使自己的資源要素獲得最佳配置與最佳利用。(4)我國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要求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最大限度地利用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有利條件。第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引進技術是加速國民經濟發展和推迸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措施。尤其是我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要完成三步走的戰略目標,實現現代化,更應積極引進先進技術。當代科學技術門類繁多,發展速度加快,國際間技術交流已成為普遍現象。從歷史上看,經濟技術落後的國家能夠在較短的歷史時期內迅速趕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無一不是積極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同時敢於創新和善於創新的結果。第三,對外開放可以吸引大量外資。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水平低,資金嚴重短缺。現代化建設要求我們對現有國民經濟進行技術改造、更新設備和調整結構;要大力加強農業的基礎她位,促進農村經濟的全面發展;要大力發展交通、通信和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充分發揮科技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作用;要大力發展教育,等等。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要加快現代化進程,實現經濟起飛,僅靠國內的積累和投資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通過開放,積極引進外資,用外資彌補資本要素的缺口。第四,對外開放可以更好地借鑒和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申國與發達國家在經濟上的差距,不僅表現在資金、技術、設備等方面,而且表現在管理方面。我國缺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組織現代化大生產的經驗,借鑒和引進國外先進的經濟管理方法和經營方式是我們對外開放的一項重要內容。1、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1949年9月在北平召開。通過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國名: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平並改為北京;代國歌:《義勇軍進行曲》;決定在天安門廣場建造人民英雄紀念碑。選舉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中南海召開第一次會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政府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3、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事件,是20世紀世界歷史進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結束了一百多年來內外壓迫者對中國的統治和國家戰亂頻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實現了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從此,中華民族將以嶄新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歷史開始了新的紀元。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標志除台灣和少數海上島嶼外,中國領土全部解放。5、整頓經濟秩序:通過打擊銀元投機、平抑物價、統一財經來實現的6、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以彭德懷為司令的志願軍開赴朝鮮抗美援朝,1953年7月戰爭以美國失敗而告終。出現的英雄人物:邱少雲、黃繼光等,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意義:抗美援朝是鞏固年輕的人民共和國的又一勝利。它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國的國際聲望得到空前提高,為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7、土地改革:開始於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目的:變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為農民土地所有制。意義:廢除了封建土地剝削制度,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生產力;為以後在農村社會中推行黨的各項政策奠定了基礎。8、過渡時期總路線:「一化三改造」。「一化」指的是社會主義工業化,是主體;「三改造」指的是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9、「一五」計劃(1953—1957):基本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重工業。10、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12、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1958年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13、兩大失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14、國民經濟的調整:1961年提出對國民經濟實行「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1965年完成。15、(1)被譽為「鐵人」的是王進喜 (2)、「兩彈元勛」鄧稼先(兩彈指原子彈和氫彈,1964年月10月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3)、「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1959年,大慶油田鑽探成功。1960年,石油會戰成功,打破「中國貧油」的悲觀論戰。16、「文革」全面爆發的標志:1966年《五一六通知》17、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客觀上宣告了「文革」理論和實踐的失敗。周恩來、鄧小平開始對各項工作作全面調整。18、1976年10月,「四人幫」粉碎,標志著長達10年之久的「文革」結束。19、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月12月)思想基礎:鄧小平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內容:否定兩個「凡是」,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停用「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新決策。意義: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拉開了序幕。20、中共十二大(1982年):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全面展開。21、中共十三大(1987年):闡明了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是: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民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注意現代化國家而奮斗。簡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還 制定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22、鄧小平南方談話:1992年鄧小平視察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南方城市發表重要談話,強調基本路線不能動搖,總結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對改革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對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23、中共十五大(1997年):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命名為「鄧小平理論」寫進黨章.24、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要內容是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5、鄉鎮企業異軍突起,是中國農民的又一個偉大創造26、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國有企業改革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試點」,1978年開始,以擴大企業自主權為主要內容;第二階段:「全面展開」1984年以增強企業活力作為改革的中心環節,開始實行各種形式的經營責任制;第三階段:新階段,1993年開始,提出建立現代企業制度27、1980年首批經濟特區成立(深圳、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最大的經濟特區海南開放。以深圳為代表的經濟特區的創設,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對吸取外資、引進技術,發展生產、擴大出口、推進經濟體制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28、1990年4月開發開放上海浦東。29、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如何評價中國加入WTO:中國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在更大范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和合作。加入世貿組織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各種機遇,還有各種挑戰,必將對21世紀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30、1999年,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基本方略寫進憲法。31、1979年,《刑法》《刑事訴訟法》的頒布,標志著我國法制建設進入歷史新時期。1997年重新修訂《刑法》。32、1986年通過的《民法通則》。逐步創建的保障公民、法人合法民事權益,正確調整民事關系規則的民法系統,終於有了體系性的總體構架,為制訂完整的、系統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法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33、村民自治的法律依據是1987年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核心內容是: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34、各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35、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實行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民族政策,具體措施有(1)政治上:保障少數民族平等參與國家政治生活;(2)習俗上:尊重和保護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3)文化教育上:保護少數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4)經濟上:安排建設項目,扶植民族經濟36、中國五個省級民族自治區分別是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其中成立最早的是內蒙古自治區37、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政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一項基本政策,也是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有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本民族的內部事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有:(課本P70):既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自治權利,又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於把國家的方針、政策同少數民族地區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有利於把國家的發展同少數民族的發展結合起來,發揮各方面的優勢。38、為了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我國制定和採取的措施有:安排重點工程、調整經濟結構、國家幫助扶持。39、「一國兩制」是 鄧小平在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的40、「一國兩制」 的提出有何重大意義?是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基本方針,是中國政府的一項基本國策,既有利於保持香港、澳門和台灣的穩定,為中國的統一大業開辟了一條現實的道路,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某些歷史遺留問題找到了新思路,為維護世界和地區和平作出了貢獻。41、中英正式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時間在1984年12月 ,中葡正式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時間在1987年4月42收回香港、澳門時間分別在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43、香港、澳門回歸有何重要意義?是中國人民長期奮斗的結果,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徹底結束了外國列強對中國領土的佔領,洗雪了中華民族的恥辱,標志著過統一大業邁出了歷史性步伐。44、目前解決台灣問題的有利因素有:兩岸關系緩和、兩岸經濟合作交流、大陸「一國兩制」、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影響擴大 不利因素有 :「台獨」勢力猖獗、美國干涉。46、中國第一支海軍是華東軍區海軍。成立時間是1949年4月,海軍領導機關成立時間195047、中國空軍第一個飛行中隊成立時間:1949年8月,空軍司令部成立時間是1949年11月48、中國海軍、空軍成立重要意義:海、空軍的相繼建立,初步實現了人民軍隊由單一的陸軍向諸軍兵種合成的轉變,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防實力,為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提供了安全保障。49、新中國導彈部隊建立時間1966年7月1日,目的是打破西方大國的核威脅和核訛詐,適應現代戰爭需要。50、人民軍隊現代化建設背景是:海灣戰爭以來世界發達國家的軍事技術的挑戰,中央軍委提出,要把戰爭准備的基點放在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之上.重要意義: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的國防總體實力和防衛作戰能力,為保衛祖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同意鑄起了一道堅固的鋼鐵長城,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安全保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政府在20世紀50年代初 提出的, 具體內容是: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52、萬隆會議召開時間是1955年4月 ,周恩來在會上提出「求同存異」方針萬隆會議召開意義: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之間和理解與信任,擴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影響。53、中國恢復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席位時間1971年月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 重要意義是:是中國外交的巨大勝利,進一步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中國外交翻開了新的一頁。54、中美建交的背景是:由於美蘇爭霸,美國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借重中國牽制蘇聯。55、1972年2月,美國總統尼克松應邀訪華。中美建交的三原則是「斷交、廢約、撤軍」。56、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簽定分別在1972年、1978年、1982年。 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57、亞太經合組織的背景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關系顯現出多極化發展趨勢,要和平、求合作、促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流。面對國際形勢變化的新特點,中國積極參與雙力與多邊領域的對話與合作。該組織成立時間1989年 ,中國加入該組織時間1991年。58、2001年,中國主辦亞太經合組織年會,背景: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美國遭受恐怖襲擊此次會議圓滿成功有何重要意義?為亞太經合組織注入新的活力,增強了人們對恢復世界經濟增長的信心。59、上海合作組織六個成員國是:中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烏茲別克。 性質:是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性合作組織。意義:課本P103世紀交替之際,世界局勢呈現什麼特點?總體和平,局部戰爭;總體緩和,局部緊張;總體穩定,局部動盪。 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中國為維護世界與地區和平作出哪些貢獻?中國繼續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國際事務,發展同世界各國的友好關系,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積極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展示了一個負責任的大國形象。60、.兩彈一星」: 核彈:(1).目的:打破核訛詐,加強國防建設. (2).成果:1964.10.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1967.6.第一顆氫彈成功爆炸.(3).意義:標志我國跨入核先進國家行列.人造地球衛星:1970.4成功發射第一顆(東方紅一號) 意義:躋身世界航天科技大國之列.61、1965.9.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62、1973.10.袁隆平成功培植秈型雜交水稻, 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63、「863」計劃:1986.3,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陳芳允建議, 意義:為中國高科技發展起到推動作用,縮短了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促進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增強綜合國力。64、計算機網路技術: 1986開始建網,1994年正式與國際互聯網接通,2000年信息產業成為中國第一大產業. 計算機網路成為」第四媒體」基礎教育: 1983年,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成為新時期教育發展和改革的戰略方針.1986年4月,通過《義務教育法》,把基礎教育納入法制軌道,開始義務教育,為實施「科教興國」奠定基礎.1989年,發起「希望工程」。1995年提出「科教興國」戰略。高等教育:1977年,鄧小平恢復高考制度。中國的高等教育走上正軌。20世紀90年代以後,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目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成果:辦學形式多、學科門類全、多層次培養、辦學目標明、教學設施好。文藝繁榮:建國初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改革後,出現多樣化和個性化趨勢。體育:1973年恢復在亞運會聯合會的合法席位。1979年,重返奧委會。1984年,首次參加夏季奧運會,實現金牌零的突破。27屆奧運會,我國金牌總數排第三,躋身世界競技體育強國之列。2001年7月,北京申奧成功。1995年,全民健身計劃,重點青少年和兒童。勞動就業制度:成果:建國初,初步解決嚴重失業問題;改革以來,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結構逐漸優化,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敬意的就業管理體制正在形成。改革趨勢:統包統配——勞動合同制——市場調節。 新模式:自主就業,市場調節,政府促進。《勞動法》保障。社會保障制度:建立:建國初,成果:制定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撫安置等法律法規。意義:對國民經濟發展社會穩定起重要作用。發展:改革以來,目的為完善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穩定。成果:建立起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最低生活保障。72、變遷:建國初--貧困。原因:計劃經濟和平均主義束縛。改革以來--邁向小康。標志 :最能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標志是生活消費結構的變化(恩格爾系數)。73、消費觀念:出現提前消費,休閑生活等。一、單項選擇題1.鴉片戰爭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發展水平最高的是A.美國 B.法國 C.英國 D.西班牙2.下列最能說明林則徐禁絕鴉片決心的是A.上書道光帝,請求嚴禁鴉片B.在廣州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C.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繳獲的全部鴉片D.積極防禦英軍的侵略,使英軍無隙可乘3.1841年初,英國侵略軍佔領了A.澳門 B.虎門 C.香港島 D.香港4.1860年10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的主凶是A.英國 B.法國 C.美國、沙俄 D.英國、法國5.規定將外興安嶺以南、黑龍江以北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的不平等條約是A.中俄《璦琿條約》 B.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C.中俄《北京條約》 D.中俄《改訂條約》6.下面是19世紀60~80年代在新疆地區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時間最晚的是A.沙俄侵佔新疆 B.阿古柏侵略新疆 C.清政府收回伊犁 D.左宗棠收復新疆7.19世紀60~70年代,提出不能「扶起東邊倒卻西邊」,力主收復新疆並率軍進入新疆,痛擊阿古柏侵略軍的是A.林則徐 B.李鴻章 C.左宗棠 D.馮子材8.清政府設置新疆行省是在A.1865年 B.1975年 C.1878年 D.1884年9.左宗棠打敗阿古柏的原因包括 ①左宗棠的才能 ②清軍的英勇奮戰 ③新疆當地人民的支持 ④正確的策略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0.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的主要目的是A.加強對西邊疆的管理 B.防止少數民族叛亂 C.抵抗沙俄入侵 D.擴張領土11.甲午中日戰爭中,民族英雄鄧世昌犧牲於A.黃海大戰中 B.威海衛戰役中 C.彰化戰役 D.嘉義戰役12.1895年,代表清政府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的是A.慈禧太後 B.伊藤博文 C.李鴻章 D.徐驤13.和以前的不平等條約相比,《馬關條約》中新的、反映時代特徵的內容是A.賠款 B.割地 C.開辟通商口岸 D.允許日本在華開設工廠14.甲午戰爭中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A.中國軍事力量落後 B.清政府的妥協退讓 C.日本國力強盛 D.缺乏國際援助15.八國聯軍侵華的直接原因是A.帝國主義國家企圖進一步瓜分中國 B.義和團運動的興起C.中國清政府的腐朽 D.日本侵華刺激了列強16.1900年,率領八國聯軍從大沽經天津進犯北京的英國海軍司令是A.華爾 B.瓦德西 C.希摩爾 D.克林德17.《辛丑條約》簽訂的時間是A.1898年 B.1899年 C.1900年 D.1901年18.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在A.《馬關條約》簽訂後 B.《南京條約》簽訂後C.《北京條約》簽訂後 D.《辛丑條約》簽訂後19.1839年在廣州領導禁煙運動的民族英雄是A.林則徐 B.關天培 C.左宗棠 D.鄧世昌20.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中國是落後的封建國家 B.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C.禁煙運動損害了英國的利益 D.英國決意打開中國市場21.使中國的宏偉建築――圓明園慘遭焚毀的侵略戰爭是A.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 C.甲午中日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22.1851年1月11日開始的太平天國農民運動遇到了中國歷史上任何農民起義不曾遇到的新情況,這就是A.清軍同地主武裝聯合鎮壓 B.內部變亂削弱了實力C.敵人長期圍困封鎖 D.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23.1862年9月,太平軍在浙江慈溪的戰斗中打的洋槍隊頭目是A.義律 B.華爾 C.希摩爾 D.瓦德西24.19世紀割占我國領土最多的國家是A.英國 B.法國 C.俄國 D.日本25.下列各項與左宗棠有關的是A.領導太平天國農民起義 B.收復新疆C.黃海大戰中壯烈殉國 D.簽訂中日《馬關條約》26.《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內容的共同之處是A.割地 B.賠款 C.開設通商口岸 D.協定關稅27.在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中國反抗外國侵略的主要是A.地主階級 B.農民階級 C.資產階級 D.無產階級二、填空題1. 年3月,林則徐到達廣州。他派人暗訪密查,緝拿煙販,強迫外商交出鴉片 多萬斤。2.鴉片戰爭爆發於 年6月,結束於 年。3.中英《南京條約》規定,割 給英國;賠款 萬元;開發廣州 、廈門、 、寧波、 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同英國商定。4.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 社會。鴉片戰爭是中國 的開端。5.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於 年 月,結束於 年 月。6. 年,農民革命領袖 在廣西桂平金田村發動起義,建號 ,起義軍稱「太平軍」。7.1853年,太平軍佔領南京,把南京改名為 ,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同年,太平軍進行了 和 。8.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沙俄共侵佔我國領土 萬平方公里。9. 年,清政府根據 的建議,在新疆設立 ,加強了西北邊疆的管理。10.1900年春,義和團發展到 地區。6月,英美俄日法等組成八國聯軍從大沽到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在 被義和團圍困,經過激烈戰斗,狼狽逃回天津。11.在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中,外國侵略軍曾兩次侵入北京,分別是在 戰爭中和 戰爭中。三、材料說明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國《泰晤士報》記載:「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磅。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了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後,誰也不知道該拿什麼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弄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飾品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琅器,因為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材料二:瓦德西說:「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物,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回答:①材料一、材料二分別反映的是哪兩次侵略戰爭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點分別是哪裡?主凶分別 是哪些國家的侵略軍隊?②這兩次戰爭中國戰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四、簡答題1. 簡述中英《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影響。2. 簡述中日《馬關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社會造成的危害。3. 簡述《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造成的嚴重危害
④ 八年級下冊語文新課標答案(人教版)
成為孔豆網會員 你就可以暢所欲言 有問必有答
⑤ 求八年級下冊 語文 練習冊 人教版 全部答案
抄答案可不好哦~
自己在做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提出來,大家可以幫你的。
我要版告訴你的是,答案不會在權網上公布的,我見過求答案的很多,在網路知道上從未有過成功的,教育部一定也下發了相關規定的 自己動手,克服惰性,絕不會有答案的,如果有,對你的同學不就不公平了嗎,不,對你不公平,你少做了,送你一個字--勤 願你學習道路一帆風順,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認真做吧
⑥ 初二下冊語文創新答案道客巴巴
《四世同堂》敘寫了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處處流露出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風格,在這里,對苦難年代中的社會動向的表現是真實的,偷生就是自取滅亡的思想主題由於小說的標准色彩和抒情氣氛而更為突出。小說在抗戰大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這種理性的反思又與作者情感上對家族倫理的眷戀之情相伴隨。《四世同堂》以抗戰時期北平一個普通的小羊圈胡同作為故事的具體環境,以幾個家庭眾多小人物屈辱、悲慘的經歷來反映北平市民在八年抗戰中惶惑、偷生、苟安的社會心態,再現他們在國破家亡之際緩慢、痛苦而又艱難的覺醒歷程。這部作品中集中地審視了中國的家族文化,對其消極性因素進行了理性的審視與批判。四世同堂是傳統中國人的家族理想,是歷來為人們所崇尚的家庭模式,也是祁老人惟一可以向他人誇耀的資本。他盡一切可能去保持這個家庭的圓滿,享受別人所沒有的天倫之樂,因此,他對祁瑞宣未經他的允許而放走老三感到不滿,對瑞宣在中秋節日驅逐瑞豐不以為然,對兒子因受日本人的侮辱而含恨自殺深表憤怒,對孫女被飢餓奪去幼小的生命義憤填膺,他在忍無可忍之際終於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己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麼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就是這樣一代一代沿襲下來的。很高興為您解答O(∩_∩)O~不懂可以繼續追問喲(*^__^*)滿意請及時【採納】^_^
⑦ 八年級下冊語文<練習新方案>答案
一:1背影(朱自清)2永久的悔(季羨林)3鐵騎兵(楊朔)4蘇珊.安東尼(喬安娜內容.斯特朗等)
二:5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6現代詩兩首長城謠(席慕容)一片槐樹葉(紀弦)
7致空氣(邵燕祥)8樵夫,別砍那棵樹(喬治.珀金斯.莫里斯)
三:9日出(曹禺)10欽差大臣(果戈里)11放下你的鞭子(陳鯉庭)
⑧ 八年級下冊語文創新 第九課 第二課時 悲劇教育 閱讀答案 急急急
1.C 2. 說明這幅畫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3.②-③-④-①。 4.悲劇,通過羞恥感來激發青年心中的民族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 o(∩_∩)o 哈哈
⑨ 2015哈爾濱南崗區初二下的語文試卷答案
說喂
⑩ 初二下冊語文創新答案道客巴巴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古詩詞背誦》賞析1、《七步詩》【三國·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釋】1.釜(fǔ):古代的一種鍋。2.煎:煎熬,隱喻迫害。【賞析】前兩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寫出「萁」「豆」的尖銳矛盾,及豆萁對豆子的殘酷迫害。最後兩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畫龍點睛提示詩歌主題。「同根」一語雙關,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長起來的,實際上是說自己與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責問曹丕為什麼要對同胞兄弟逼迫得這樣急。這首詩的比喻十分貼切,淺顯生動。這首詩在情感上層層推進,且運用了比興手法,從中也可發現樂府詩歌的影響。2、鳥鳴澗【唐代】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作者】王維一生詩作頗豐,「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維的詩常在清靈之中透出幾分禪意。在他的畫中更是著筆清新,筆墨淡出,讀他的畫,便能自然而然的體悟到雅淡之中透出的獨特藝術底蘊。蘇軾就曾這樣說過;「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中國畫中講究詩情畫意,王維把畫與詩相互融會貫通,其詩平實而簡遠,其畫韻味含蓄而豐富,意境清曠蒼秀,在自然之中勾畫出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天地,他用筆隨意,墨氣沉穩,線條有力而飛揚不張,在他的空間里,形象與筆墨相得益彰,抒發出了他對生活的熱愛與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千里橫黛色,數峰出雲間」、「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的山水詩給我們渲染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山水畫卷,讓人從不同角度感受山水情韻。【注釋】鳥鳴澗:地名,在王維朋友的別墅附近。澗:兩山間的水溝。閑:安靜、悠閑,含有人聲寂靜的意思。空:空寂、空空盪盪。月出:月亮出來。時鳴:時,不時。不時地啼叫。【譯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賞析】這首詩是王維山水詩中的代表作品之一。從文學創作的角度來賞析,這首詩的精妙之處在於「動」、「靜」對比襯托的詩情畫意。首句「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便以聲寫景,巧妙地採用了通感的手法,將「花落」這一動態情景與「人閑」結合起來。花開花落,都屬於天籟之音,唯有心真正閑下來,放下對世俗雜念的摯著迷戀,才能將個人的精神提升到一個「空」的境界。當時的背景是「深夜」,詩人顯然無法看到桂花飄落的景緻,但因為「夜靜」,更因為觀風景的人「心靜」,所以他還是感受到了盛開的桂花從枝頭脫落、飄下、著地的過程。而我們在誦讀的同時也似乎進入了「香林花雨」的勝景。此處的「春山」還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白,因是「春山」,可以想見白天的喧鬧的畫面:春和日麗、鳥語花香、歡聲笑語。而此時,夜深人靜,遊人離去,白天的喧鬧消失殆盡,山林也空閑了下來,其實「空」的還有詩人作為禪者的心境。唯其心境灑脫,才能捕捉到到別人無法感受的情景。末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便是以動寫靜,一「驚」一「鳴」,看似打破了夜的靜謐,實則用聲音的描述襯托山裡的幽靜與閑適:月亮從雲層中鑽了出來,靜靜的月光流瀉下來,幾只鳥兒從睡夢中醒了過來,不時地呢喃幾聲,和著春天山澗小溪細細的水流聲,更是將這座寂靜山林的整體意境烘托在讀者眼前。「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這是一句古語,古來好詩都是就天成好景,用妙手記敘出來。而我們在低吟淺酌之時,腦海胸襟似乎也隨著詩人的文字進入到那片清幽絕俗的畫面之中。3、芙蓉樓送辛漸【唐代】王昌齡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注釋】1.芙蓉樓:潤州(今江蘇鎮江)的城樓。辛漸:作者的一位朋友。2.寒雨連江:潤州在長江邊。這句是說,夜裡長江上下了寒雨。吳:春秋時的吳國在長江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吳。3.平明:清晨。楚山:春秋時的楚國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所以稱這一帶為楚山。4.洛陽:今河南洛陽,是辛漸所去的地方。5.冰心:比喻心的純潔。玉壺:冰在玉壺之中,進一步比喻人的清廉正直。【譯文】一夜寒雨過後,詩人在芙蓉樓與友人話別,這時只有晨光映照著遠處的山巒。他囑咐朋友,如果遠方的親友問起我,請把我清廉下直的心意傳達給他們。【賞析】這首詩不像一般的送別詩那樣,努力抒發對友人的深深眷戀之情,而是著重講述自己的純潔感情和高尚志向。當時,詩人的朋友辛漸即將取道揚州,北上洛陽。正在江寧(今江蘇南京)任職的詩人,親自送到了潤州,在西北城樓(即「芙蓉樓」)為他餞行,並寫下這首詩。「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連朦朧的遠山也顯得孤單,這種景象襯托出詩人對朋友的依依惜別之情。但詩的重點卻在後兩句。朋友此番西行的目的地是洛陽,那裡也有詩人眾多的親人和朋友。詩人深深思念洛陽的親友,並想像他們也同樣深深思念著自己。他囑托辛漸,當親友們問起來,就說我的內心依然純潔無瑕,就像冰那樣晶瑩,像玉那樣透亮。詩中用一個巧妙的互相映襯的比喻,來形容一種純潔完美的品格,顯示出很高的語言技巧,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4、江畔獨步尋花【唐代】杜甫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注釋】1.獨步:一個人散步或走路。2.蹊(xī):小路。3.嬌:可愛的。4.恰恰:恰巧碰上。一說鳥叫聲。5.留連:即留戀,捨不得離去。本詩句用來形容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戀戀不舍的樣子。「留連」是個「聯綿詞」。構成聯綿詞的兩個字僅僅是這個詞讀音的記錄,而與詞義無關,所以一個聯綿詞可能有幾種不同的書寫形式,如「留連」也寫作「流連」,詞的意義仍然一樣。【賞析】首句「黃四娘家花滿蹊」,點明尋花的地點。「蹊」是小路。「花滿蹊」是說繁花將小路都蓋住了,連成片了。次句「千朵萬朵壓枝低」。「千朵萬朵」形容數量之多。「壓枝低」中的「壓」和「低」兩個字用得十分貼切、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春花密密層層,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條都壓彎了。這句是上句「滿」字的具體化。第三句「留連戲蝶時時舞」。「留連」是形容蝴蝶飛來飛去捨不得離開的樣子。這句從側面寫出春花的鮮艷芬芳。其實詩人也被萬紫千紅的春花所吸引而留連忘返。第四句「自在嬌鶯恰恰啼」。「嬌」是形容鶯歌柔美圓潤。「恰恰啼」是說正當詩人前來賞花時,黃鶯也在鳴叫。只因為詩人內心歡愉,所以想當然地認為黃鶯特意為自己歌唱。這與上句說彩蝶留連春花一樣,都是移情於物的手法。由於詩人成功地運用了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這首小詩讀起來就更親切有味。5、石灰吟【明代】於謙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譯文】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采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常常。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全詩表現了詩人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6、竹石【清代】鄭燮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譯文】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經受了千萬種磨難打擊,它還是那樣堅韌挺拔。不管是東風西風,還是南風北風,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讓它屈服。7、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注釋】1.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復。2.劍外:劍門關以外,這里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在四川。3.薊北:今河北北部一帶,是叛軍的老巢。4.漫卷:胡亂捲起。5.白日:白天。6.青春:春天的景色。7.巴峽:當在嘉陵江上游(長江三峽之一)。8.襄陽:今屬湖北。9.妻子:妻子和兒女。10.洛陽:今屬河南。11.卻看:回過頭來看。12.縱酒:盡情的喝酒。13.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14.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處。15.即:立即16.喜欲狂:高興的要發狂17.涕淚:流淚【譯文】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消息,初聽到這個消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濕了衣裳。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女,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捲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白日里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賞析】杜甫於此詩下自註:「余田園在東京」,詩的主題是抒寫忽聞叛亂已平的捷報,急於奔回老家的喜悅。「劍外忽傳收薊北」,起勢迅猛,恰切地表現了捷報的突然。「劍外」乃詩人所在之地,「薊北」乃安史叛軍的老巢,在今河北東北部一帶。詩人多年飄泊「劍外」,艱苦備嘗,想回故鄉而不可能,就由於「薊北」未收,安史之亂未平。如今「忽傳收薊北」,真如春雷乍響,山洪突發,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郁積已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濤翻浪涌。「初聞涕淚滿衣裳」,就是這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第一個浪頭。「初聞」緊承「忽傳」。「忽傳」表現捷報來得太突然,「涕淚滿衣裳」則以形傳神,表現突然傳來的捷報在「初聞」的一剎那所激發的感情波濤,這是喜極而悲、悲喜交集的逼真表現。「薊北」已收,戰亂將息,乾坤瘡痍、黎元疾苦,都將得到療救,個人顛沛流離、感時恨別的苦日子,總算熬過來了,怎能不喜!然而痛定思痛,回想八年來的重重苦難是怎樣熬過來的,又不禁悲從中來,無法壓抑。可是,這一場浩劫,終於象惡夢一般過去了,自己可以返回故鄉了,人們將開始新的生活了,於是又轉悲為喜,喜不自勝。這「初聞」捷報之時的心理變化、復雜感情,如果用散文的寫法,必需很多筆墨,而詩人只用「涕淚滿衣裳」五個字作形象的描繪,就足以概括這一切。第二聯以轉作承,落腳於「喜欲狂」,這是驚喜的情感洪流湧起的更高洪峰。「卻看妻子」、「漫卷詩書」,這是兩個連續性的動作,帶有一定的因果關系。當自己悲喜交集,「涕淚滿衣裳」之時,自然想到多年來同受苦難的妻子兒女。「卻看」就是「回頭看」。「回頭看」這個動作極富意蘊,詩人似乎想向家人說些什麼,但又不知從何說起。其實,無需說什麼了,多年籠罩全家的愁雲不知跑到哪兒去了,親人們都不再是愁眉苦臉,而是笑逐顏開,喜氣洋洋。親人的喜反轉來增加了自己的喜,再也無心伏案了,隨手捲起詩書,大家同享勝利的歡樂。「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一聯,就「喜欲狂」作進一步抒寫。「白首」,點出人已到了老年。老年人難得「放歌」,也不宜「縱酒」;如今既要「放歌」,還須「縱酒」,正是「喜欲狂」的具體表現。這句寫「狂」態,下句則寫「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經來臨,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們「作伴」,正好「還鄉」。想到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尾聯寫「青春作伴好還鄉」的狂想鼓翼而飛,身在梓州,而彈指之間,心已回到故鄉。驚喜的感情洪流於洪峰迭起之後捲起連天高潮,全詩也至此結束。這一聯,包涵四個地名。「巴峽」與「巫峽」,「襄陽」與「洛陽」,既各自對偶(句內對),又前後對偶,形成工整的地名對;而用「即從」、「便下」綰合,兩句緊連,一氣貫注,又是活潑流走的流水對。再加上「穿」、「向」的動態與兩「峽」兩「陽」的重復,文勢、音調,迅急有如閃電,准確地表現了想像的飛馳。試想,「巴峽」、「巫峽」、「襄陽」、「洛陽」,這四個地方之間都有多麼漫長的距離,而一用「即從」、「穿」、「便下」、「向」貫串起來,就出現了「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疾速飛馳的畫面,一個接一個地從眼前一閃而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詩人既展示想像,又描繪實境。從「巴峽」到「巫峽」,峽險而窄,舟行如梭,所以用「穿」;出「巫峽」到「襄陽」,順流急駛,所以用「下」;從「襄陽」到「洛陽」,已換陸路,所以用「向」,用字高度准確。8、己亥雜詩【清代】龔自珍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譯文】只有風雪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的人才。9、浣溪沙【宋代】蘇軾游蘄水①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②。瀟瀟暮雨子規啼③。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④!休將白發唱黃雞⑤。【譯文】去蘄水縣的清泉寺,寺在蘭溪旁邊,溪水向西流。山腳下蘭草嫩芽浸入小溪,松林間小路清沙凈無泥.傍晚細雨中布穀鳥陣陣啼叫。誰說人老不可再年少?門前流水還能執著奔向西!不必煩惱嘆白發,多愁感慨時光流逝。10、卜運算元·送鮑浩然之浙東【北宋】王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譯文】碧綠的江水,像美人橫轉的眼波;重疊的青山,像美人聚攏的眉峰。真想問問那些在路上行走的人兒要到那個方向?應該是像你一樣,急著要去好山好水的地方吧!唉!才送走了春,如今又要送你回家鄉。朋友,回鄉時,若還趕得上江南迷人的春色,千萬住下來過過美好的日子,可別急著走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