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在現代的精密科學中,特別在數學和數理邏輯中,廣泛地運用著公理法。公理法是從某一科學的許多原理中,分出一部分最基本的概念和命題,對這些基本概念不下
定義,而這一學科的所有其它概念都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下定義;對這些基本命題(也叫公理)也不給予論證,而這一學科中的所有其它命題卻必須直接或間接由它們中推出。
這樣構成的理論體系就叫公理體系,構成這種公理體系的方法就叫公理法。
1+1=2 就是數學當中的公理,在數學中是不需要證明的。又因為1+1=2是一切數學定理的基礎,所以它也是無法用數學的方法證明的。 至於「1+1為什麼等於2?
」作為一個問題,沒要求大家必須用數學的方法證明,其實只要說明為什麼1+1=2就可以了,可以說這是定義,也可以說這是公理。不過用反證法還是可以證明的:假設1+
1不等於2,則數學就是一鍋粥,凡是用到數學的地方都是一鍋粥,人類社會就亂了套了,所以1+1必須等於2。1+1=2看似簡單,卻對於人類認識世界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就像一個小孩滾雪球的過程:第一步,小孩先要用雙手捧一捧雪,這一捧雪就相當於人類對世界的感性認識。第二步,小孩把手裡的雪捏緊,成為一個小
雪球,這個小雪球就相當於人類對感性認識進行加工,形成了概念。於是就有了1。第三步,小孩把雪球放在地上,發現雪球可以粘地上的雪,這就相當於人類的理性認識。雪可
以粘雪,相當於1+1=2。第四步,小孩把粘了雪的雪球在雪地上滾一下,發現雪球粘雪後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人類認識世界的高級階段,可以進入良性循環了。相當於2+
1=3。1,2,3可以排成一個最簡單的數列,但是可以演繹至無窮。 有了1隻是有了概念,有了1+1=2才有了數學,有了2+1=3才開始了數學的無窮變化。
物理學與1+1=2的關系 人類認識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由感性到理性,有已知到未知的過程。
在數學當中已知1、2、3,則可以至於無窮,什麼是物理學當中的1、2、3呢?通常它們代表著:質量、長度、時間等基本物理概念相當於1,它們是組成物理學宏偉大廈的
磚和瓦;牛頓運動定律相當於2,它使我們有了真正的物理學和科學的物理分析方法;力學的相對性原理相當於3,使牛頓運動定律可以廣泛應用。在經典物理學中一切都是確定
無疑的,有了已知條件,我們就可以推出未知。當年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中國人知道了陳景潤和歌德巴赫猜想。
那麼,什麼是歌德巴赫猜想呢? 哥德巴赫是德國一位中學教師,也是一位著名的數學家,生於1690年,1725年當選為俄國彼得堡科學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
教學中發現,每個不小於6的偶數都是兩個素數(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數)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寫信給當時的大數學家
歐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個>=6之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奇質數之和。 (b) 任何一個>=9之奇數,都可以表示成三個奇質數之和。 這就是著名的
哥德巴赫猜想。歐拉在6月30日給他的回信中說,他相信這個猜想是正確的,但他不能證明。敘述如此簡單的問題,連歐拉這樣首屈一指的數學家都不能證明,這個猜想便引起
了許多數學家的注意。從哥德巴赫提出這個猜想至今,許多數學家都不斷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沒有成功。當然曾經有人作了些具體的驗證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對33×108以內且大過6之偶數一一進行驗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嚴格的數學證明尚待數學家的努力。
從此,這道著名的數學難題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萬數學家的注意。200年過去了,沒有人證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為數學皇冠上一顆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難題的熱情,歷經兩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數學工作者,殫精竭慮,費盡心機,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 到了20世紀20年代,才有人開始向它
靠近。1920年挪威數學家布朗用一種古老的篩選法證明,得出了一個結論:每一個比大的偶數都可以表示為(99)。這種縮小包圍圈的辦法很管用,科學家們於是從(9十
9)開始,逐步減少每個數里所含質數因子的個數,直到最後使每個數里都是一個質數為止,這樣就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目前最佳的結果是中國數學家陳景潤於1966年證明的,稱為陳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數都是一個質數與一個自然數之和,而後者僅僅是兩個質數的乘積。」
通常都簡稱這個結果為大偶數可表示為 「1 + 2」的形式。 在陳景潤之前,關於偶數可表示為 s個質數的乘積與t個質數的乘積之和(簡稱「s +
t」問題)之進展情況如下: 1920年,挪威的布朗證明了『「9 + 9」。 1924年,德國的拉特馬赫證明了「7 + 7」。
1932年,英國的埃斯特曼證明了「6 + 6」。 1937年,義大利的蕾西先後證明了「5 + 7」, 「4 + 9」, 「3 + 15」和「2 +
366」。 1938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5 + 5」。 1940年,蘇聯的布赫夕太勃證明了「4 + 4」。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證明了「1 +
c」,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數。 1956年,中國的王元證明了「3 + 4」。 1957年,中國的王元先後證明了 「3 + 3」和「2 + 3」。
1962年,中國的潘承洞和蘇聯的巴爾巴恩證明了「1 + 5」, 中國的王元證明了「1 + 4」。 1965年,蘇聯的布赫 夕太勃和小維諾格拉多夫,及
義大利的朋比利證明了「1 + 3 」。 1966年,中國的陳景潤證明了 「1 + 2 」。
從1920年布朗證明"9+9"到1966年陳景潤攻下「1+2」,歷經46年。
自"陳氏定理"誕生至今的30多年裡,人們對哥德巴赫猜想猜想的進一步研究,均勞而無功。
布朗篩法的思路是這樣的:即任一偶數(自然數)可以寫為2n,這里n是一個自然數,2n可以表示為n個不同形式的一對自然數之和:
2n=1+(2n-1)=2+(2n-2)=3+(2n-3)=…=n+n 在篩去不適合哥德巴赫猜想結論的所有那些自然數對之後(例如1和2n-1;2i和(2n-
2i),i=1,2,…;3j和(2n-3j),j= 2,3,…;等等),如果能夠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例如記其中的一對為p1和p2,那麼p1和p2
都是素數,即得n=p1+p2,這樣哥德巴赫猜想就被證明了。前一部分的敘述是很自然的想法。關鍵就是要證明'至少還有一對自然數未被篩去'。目前世界上誰都未能對這
一部分加以證明。要能證明,這個猜想也就解決了。 1+1=?不就是等於二嗎?是的,的確是這樣。但是這個二卻不可小覬。2可以分解成1+1、0.1+1.9、0.5
+1.5……1裡面的成分是:0.5+0.5、0.1+0.9、0.56+0.44…換個角度1+1雖然等於二但是卻有許多含義。譬如說1+1=2分解後就是:0.5
+0.5+1=2
其中0.5+0.5=天生+後天培養;1=汗水。這是十分容易理解的一個公式。當然要是換個角度,聰明的人就知道凡事無絕對。答案不可能只有1個,含義亦是如此。
1+1從腦筋急轉來說也可以等於一個數字「王」、田、甲。
『貳』 2014年六年級下冊語文試卷答案
一、把下面成語補充完整,並解釋所填的字。(4)
循規蹈( )____ 眼( )手快____
愛不( )手____ 居高( )下____
二、畫出下面成語中寫錯的字,並改正。(4)
陰謀鬼計( ) 走頭無路(投) 一諾千斤(金)
談笑風聲( ) 甘敗下風( )
一如繼往( ) 金榜提名( ) 天翻地復( )
三、寫出下面成語相關的人物主角。(3)
初出茅廬( ) 破釜沉舟( ) 指鹿為馬( )
完璧歸趙( ) 卧薪嘗膽( ) 入木三分( )
四、成語接龍(4)
例:洗心革面--面目全非--非同小可--……
1、握手言歡--( )--( )--( )--( )
2、人一己百--( )--( )--( )--( )
五、按要求寫成語。(2)
1、寫出含有「手」的成語。
①形容醫術高明。( ) ②形容重歸於好。( )
③形容十分喜愛。( ) ④形容情誼深於兄弟。( )
2、寫出含有「言」和「語」的成語。(2)
①很少的幾句話。( ) ②自己對自己說的話。( )
③虛假而動聽的話。( ) ④隨口亂說的話。( )
3、根據意思在括弧里填寫AABB式的成語。(3)
①規模氣勢大。( ) ②說話不流利。( )
③人來人往很熱鬧。( ) ④光明而正大。( )
⑤草木長得好。( ) ⑥行動不正當。( )
4、寫出含有十二生肖動物的成語。(以下至少寫四個)(2)
_____、_____、_____、_____
5、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6、表現人物優秀品質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7、形容人多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8、寫幾個是3個字的成語。(2)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常用語部分(28分)
一、將下列習慣用語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填出來。(6)
出其不意( ) 翻手為雲( )
撿了芝麻( ) 福無雙至( )
( )一波又起 ( )敗事有餘
二、把下面歇後語的後半部分補充完整。(6)
泥菩薩過河--( ) 狗咬呂洞賓--( )
水中撈月--( ) 貓哭耗子--( )
豬鼻子里插大蔥--( ) 千里送鵝毛--( )
三、請在下面歇後語的括弧內填上歷史故事或神話傳說中的人物。(4)
①( )的居處---開門見山
②( )誤闖白虎堂---單刀直入
③( )用兵---以一當十
④( )敗走華容道---不出所料
⑤( )大擺空城計---化險為夷
⑥( )斷案---鐵面無私
⑦( )七十二變---神通廣大
⑧( )草船借箭---滿載而歸
四、按要求寫出你平時積累的格言、警句、名言、諺語。(12)
1、珍惜時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幫助他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對待機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熱愛家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團結友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勤奮學習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文部分(42分)
一、填寫下列古詩文的上句或下句。(8分)
1、隨風潛入夜,__________。
2、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__。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_______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天下誰人不識君。
6、__________,映日荷花別樣紅。
7、__________,內舉不避親。
8、__________,天涯若比鄰。
二、按要求寫詩題。(8分)
1、送別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邊塞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念家鄉及親人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體現愛國思想的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詩趣味填空。(10分,每空0.5分)
1、填顏色:
(1)__毛浮__水,__掌撥清波。
(2)__日依山盡,__河人海流。
(3)日暮__山遠,天寒__屋貧。
(4)兩個__鵬鳴__柳,一行__鷺上__天。
2、填數字:
(1) 不知細葉誰裁出,__月春風似剪刀。
(2) 故人西
『叄』 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考試卷及答案
六年級語文下冊期中測試題時間:90分鍾 分數:100分一、積累運用:1、看拼音,寫詞語(10分)ú chuāng dòng jiāng chōu yē shū jí cán bào ( 櫥窗 ) (凍僵) (抽咽) (書籍) (殘暴)bō xuē fěi cuì biān pào zhēng róng àn liàn(博學) (翡翠) (鞭炮) (整容) ( 鍛煉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用「(」標出。(6分)(在前面打*是真確的)薄霧(*bó báo) 教誨(*huǐ huì) 剎那間(shà * chà)盡管(jīn *jǐn) 附和(hē *hè) 奇葩(*pā bā)3、把下面的詞語補充完整,並選擇兩個詞語分別造句。(6分)天( 空)海( 闊 ) ( 狂 )風( 暴 )雨 ( 七)上八(下 ) 能(歌 )善(舞 )( 安 )心(定 )志 蜂( 擁)而(至 ) ( 精 )兵( 簡)政 (肅 )然起( 敬)如果這也要我給你答案的話,下輩子別做人,去做豬 4、下面的句子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6分)(1)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來的時候。(排比)(2)中指永遠不受外物沖撞,所以曲線優美,處處顯示著養尊處優。(擬人)(3)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反問 )(4)人固有一,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誇張)(5)她敢從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牆上擦燃了,來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嗎?她終於抽出了一根。(設問)(6)告別了巴掌大的危房,我們搬進了新居。(誇張 )5、按要求寫句子。(5分)(1)雖然即將畢業,但是對母校充滿留戀之情。(修改病句)(2)全世界人民都在期待著2008北京奧運會的順利開幕。(改為反問句)(3)媽媽對我說「我今天晚上要加班,晚飯你自己解決吧。」(改為轉述句)(4)這時候,值班室的同志送來兩杯熱騰騰的綠茶,一小碟花生米。(縮句)(5)在事實面前,他向老師承認了錯誤。(改為雙重否定句)6、日積月累。(把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5分)(1)操千曲而後曉聲, 。(2) ,暮看日西墜。(3)千門萬戶曈曈日, 。(4) ,不應該隨意虛擲。(5)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 。7、口語交際。(6分)我們在課文中和課外閱讀的一些外國文學作品中有性格鮮明、有血有肉的人物,談一談這些作品中的哪個人和形象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麼?二、閱讀練兵場。(26分)(一)( )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 ),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 )是什麼人,誰向我們指出( )行。( )你說得對,我們( )改正。你說的辦法對人民有好處,我們就照你的辦。1、請在括弧里填上恰當的關聯詞。(3分)2、每句話說的是什麼意思?(3分)3、句與句之間是怎樣連起來的?(2分)(二)養成習慣梁實秋人的天性大致是差不多的,但是在習慣方面卻各有不同,習慣是慢慢養成的,在幼小的時候最容易養成,一旦養成之後,要想改變過來卻還不很容易。例如說:「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這也要從小時候養成,很多人從小就貪睡懶覺,一遇假日便要睡到日上三竿還高卧不起,平時也是不肯早起,往往蓬首垢面的就往學校跑,結果還是遲到,這樣的人長大了之後也常是不知振作,多半不能有什麼成就。祖逖聞雞起舞,那才是志士奮勵的榜樣。我們中國人最重禮,因為禮是行為的規范。禮要從家庭里做起。姑舉一例:為子弟者「出必告,反必面」,這一點點對長輩的起碼的禮,我們是否已經每日做到了呢?我看見有些個孩子們早晨起來對父母視若無睹,晚上回到家來如入無人之境,遇到長輩常常橫眉冷目,不屑搭訕。這樣的跋扈乖戾之氣如果不早早的糾正過來,將來長大到社會服務,必將處處引起磨擦不受歡迎。我們不僅對長輩要恭敬有禮,對任何人都應該維持相當的禮貌。大聲講話,擾及他人的寧靜,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我們試自檢討一番,在別人讀書工作的時候是否有過喧嘩的行為?我們要隨時隨地為別人著想,維持公共的秩序,顧慮他人的利益,不可放縱自己,在公共場所人多的地方,要知道依法排隊,不可爭先恐後的去亂擠。時間即是生命。我們的生命是一分一秒地消耗著,我們平常不大覺得,細想起來實在值得警惕。我們每天有許多的零碎時間於不知不覺中消費掉了。我們若能養成一種利用閑暇的習慣,一遇空閑,無論其為多私短暫,都利用之做一點有益身心之事,則積少成多終必有成。常聽人講起「消遣」二字,最是要不得,好像是時間太多無法打發的樣子,其實人生短促極了,哪裡會有多餘的時間待人「消遣」?(陸放翁有句雲:「待飯未來還讀書」。我知道有人就經常利用這「待飯未來」的時間讀了不少的大書。古人所謂「三上之功」,枕上、馬上、廁上,雖不足為訓,其用意是在勸人不要浪費光陰。以上數端不過是偶然拈來,好的習慣千頭萬緒,「勿以善小而不為」。習慣養成之後,便毫無勉強,臨事心平氣和,順理成章。充滿良好習慣的生活,才是合於「自然」的生活。1、聯系生活實際或上下文理解詞句的含義。(3分)跋扈乖戾(bá hù guāi lì): 出必告,反必面: 勿以善小而不為: 2、「清晨早起是一個好習慣」,「日上三竿還高卧不起」顯然是個壞習慣,這兩種習慣的不同結果是什麼?你每天早上幾點起床?你是自己起來,還是爸爸媽媽叫你?你對此怎麼想?3、作者認為「禮要從家庭做起」,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麼?作為家庭中的一員,你又是怎樣做的呢?舉例說說。(5分)4、「時間即是生命」,這是每個人都知道卻又疏忽的問題,作者提倡的「待飯未來」「三上之功」的目的是什麼?在你的生活中,你又是怎樣利用這些空閑時間的?(5分)
『肆』 2014年PEP六年級下冊語文期末測試卷答案
額
小孩子
抄答案是不對的
而且
這是
機密
如果有了
還考試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