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初中語文素養考試

初中語文素養考試

發布時間:2021-02-15 19:35:55

『壹』 求初中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的試卷(有答案)謝謝了。

搜一下:求初中語文教師素養大賽的試卷(有答案)謝謝了。

『貳』 語文素養好但是語文考試考不好怎麼辦

1、要樹立信心。
消除自己對語文的恐懼心理,不要感覺語文很難學,不知版道該學什麼,權根本沒有一定信心,乾脆就放棄了,放棄了又怎麼能學好呢。
2、要多用點時間多付出:
語文學不好,自然是沒有付出,在語文學科上因為自己不想學,而沒有用太多的時間去學,所以要把學習的時間更多地向語文學科傾斜,每天多用點時間學語文,相信一定會提高的。
3、多預習認真聽講:
不管學習什麼科目,都離不開主動學習,所以要提前預習課文,把自己不懂的內容,提前記下來,這樣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認真聽講,聽自己不會的內容,有針對地學習,效果才能更好。
4、背誦積累:
學習語文的方法,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和好的方法,語文學習成績提高就是需要背誦,哪怕是死記硬背,很多要求背誦的課文,知識點都是需要背誦記憶的,腦子里記得東西多了,知識面擴展了,自然就會的多了。

『叄』 考了初中語文教師資格證,如果在考高中的語文,還需要考綜合素質與教育知識能力這兩科嗎

需要的。

教師資格證筆試考試科目:

幼兒園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版、保教知識與能力權

小學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

初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高中教師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文化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

中職專業課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中職實習指導考試科目: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

(3)初中語文素養考試擴展閱讀:

報考學歷要求:

1.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應當具有學前師范學校以上學歷;

2.取得小學教師資格,應當具有中等師范以上學歷;

3.取得初中教師資格和初級職業學校文化、專業教師資格,應當具有專科以上學歷;

4.高級中學教師、中等職業學校教師、技工學校教師、職業高中教師、專業課教師,應當具有高等師范大學或者其他大學本科以上學歷;

5.取得高等學校教師資格,應當具有研究生學位或者學士學位;

6.取得成人教育教師資格,應當按照成人教育的層次、類別,具備高等、中等以上學校畢業證書。

『肆』 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語文素養

如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一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為「語文素養」?巢宗祺的《語文課程標准解讀》認為,它應該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來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說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1、課內積累

鑒於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指導閱讀方法和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想像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彙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其它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捨,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閱購買的一些雜志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事發展,多角度、多側面了解戰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

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語言文字准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正如許紀霖在《我們的教育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著誤區》所說:「我們知道,學任何一種語言,絕對不是從規則學起,而是從語感學起。」

1、反復誦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說的,言辭有時並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蘊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

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裡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結尾:「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里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周總理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對某些詞語、某些句子的欣賞、玩味,而忽視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感悟。把一篇文章支離、破碎,是不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的。

三、指導運用

兒童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運用語言,即運用明確具體的語言文字准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溝通、交流。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關於習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習作的實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缺點。我在具體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師范,再讓學生自己改;採用教師批學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此修改;有時,我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採用面批面改;還有時,我採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學生為一組,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關於習作的講評。這是對一次習作的總結,對於今後的習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學生的習作寫成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積極認真地寫,能作到這一點,就應該視為合格。在一次講評中出現的問題可能較多,因此,習作講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講評例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就可以了。其中關鍵的環節就是採用恰當的方式,組織全班學生講評、修改例文,再與學生自評相結合,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正如《語文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亦指出:「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又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讓語文課程「致力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不斷的潛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二

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三

「語文素養」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謂「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聽說讀寫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這一切都特別考慮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機結合,自然而然展開的。比如小學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熏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生成,特別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有人對語文素養的提法可能不太認同,認為還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比較清晰,認為提語文素養忽視了「雙基」,其實,語文素養包括了「雙基」。僅提「雙基」還不夠,而且「雙基」也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重構。因此,語文素養不僅是在「雙基」基礎上的豐富與發展,而且包括了對「雙基」的重構。

要特別說說「訓練」,這是一線教師比較關注的。課標倡導的是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所以不再把「訓練」作為唯一的教學實施方式,也不再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但這不等於排斥訓練,語文學習肯定還是要有必要的訓練的。在課標的表述中,「訓練」這個詞沒有頻繁出現,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語文素養養成」的課程模型中。

老師們閱讀語文課標,要特別關注一些關鍵詞和新的提法,里邊包含新的教育理念,應當作為學習的要點。這里略舉幾種:一是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三是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積累、感悟、實踐和綜合學習,注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五是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四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布後,有關核心素養的意義、實施路徑成為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焦點。

在近日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數千名教育學者、中小學校長共同探討核心素養建設內涵和實施辦法,強調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具有國際視野、符合中國國情的頂層設計,但如何落實仍面臨挑戰。

對於「核心素養」一詞,不同國家表述不同。如美國21世紀技能合作組織將其稱之為「21世紀技能」,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其稱為「關鍵素養」,澳大利亞稱其為「綜合能力」。盡管表述各異,但都表達了不同組織、國家和地區對於未來公民應該具備怎樣素質的追問。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個人、社會和國家3個層面対學生發展的要求,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豐富與深化。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中國教育、育人理念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表現,標志著國內教育方向從對知識、技能的關注轉移到對『人本』的關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說。

「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變革需求最強烈,但難度最大、見效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現了能力學分化、人格證書化、道德標簽化等現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須以人性化、多樣化、個性化為導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特別強調核心素養的實踐指向。有研究指出,決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父母學校能否幫其培養一系列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美國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已將類似認識納入學校課程與教學實踐。但我國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行動實施。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以核心素養為綱,從整體推動教育環節深層次改革。

素養教育反映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其落實離不開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科學評價。目前,教育部門和不少學校已經開始核心素養實施路徑探索。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介紹,未來核心素養將體現在高考改革中。

此外,朱永新強調,「未來社會,學校作為教育資源提供機構的壟斷地位將進一步受到挑戰,社會力量作為教育載體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核心素養的有效推進,離不開政府政策引導和社會教育創新。

彭凱平指出,要特別重視社會關系教育,強調社會接觸重要性。最好的課堂在路上,學生可以綜合利用校外教育服務體系,增強社會參與,強化社會責任。

2015年8月,國務院發文首次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點再次強調促進校內外教育銜接。目前,全國已有相當部分中小學校在課外教育引入研學等方式作為課內教育補充。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部分師生不久前專門前往山東,進行了為期五天四夜的明德研學之旅。通過學生自主設計研學方案等方式,有效提升核心素養培育。

「花草藏於溫室不堪風雨,少年囿於圍牆難當大任。」游學機構代表、世紀明德董事長王學輝介紹,核心素養從提出到落實很難一蹴而就,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在實踐中將培育指標與具體課程相結合,分階段、分步驟,科學推進。此外,專家強調,要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對學生受教育過程信息進行追蹤分析,從而為核心素養落實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伍』 初中語文素養包含哪些

什麼叫語文素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課程標准》總目標中所列的10條,是對接受義務教育的每一個學生在語文素養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達到了這10條要求,就應該認為「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分為6個層次:
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離開知識的能力是不可設想的,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在小學階段,教學一定的漢字音形義的知識、基本的語法和修辭知識、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結構知識、基本閱讀和寫作方法知識等,是非常必要的。語文學習必定涉及語言知識學習,知識是一定要教的,但教什麼知識,如何教知識,還有很多需要我們認真研究。
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掌握3500個左右常用字和漢語常用書面詞彙,背誦一定量的語段和優秀的詩文,閱讀一定量的課外書籍,是形成語文素養的基礎。
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語文教學必須在大量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培養學生查字典、朗讀、默讀、說話、聽話、作文、寫字等基本技能;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和常見的語言表達方式,能掌握常用的思維方式,善於把自己獨特的思維結果用規范的語言進行加工和表述,初步具備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能根據不同語言材料和不同交際場合適當地使用語言,最終形成良好的語感。
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教學中要讓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養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如,勤查工具書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認真聽講的習慣,書寫整潔的習慣等。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理的科學態度;欣賞漢字的形象美,培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的文化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類優秀文化營養。
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與人交往態度要大方,談吐要文雅,能根據不同場合選擇合適的措辭。要敢於提出自己的想法,也要耐心傾聽他人意見,尊重他人的觀點。要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欣賞他人的優點和長處,學會文明地和他人溝通和交際。
可見,《課程標准》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語文素養概念的提出,使語文教學在弘揚科學理性精神,注重語言的准確、簡明、實用,滿足國家現代化生產的基本要求,與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創新思維的培養、人文精神的熏陶、完美人格的塑造這兩者的矛盾張力中尋求一種平衡。這是對《語文教學大綱》的歷史性超越。

『陸』 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養

我是一九八三年參加工作的,剛開始的時候,分配在一所偏僻的山村中學任教語文。後由於工作的需要,多次調動工作單位。彈指一揮間,二十七年過去了。回顧自己這二十多年的教學歷程,期間有激動、喜悅,也有悲傷、苦悶,可以說,酸、甜、苦、辣、咸,五味雜陳。二十多年來,送走的學生,不要說桃李滿天下,至少可以說沒有一千,也有八百。在工作中,白天忙於教育教學,無暇多想,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就想,在這二十多年裡,自己是否是一個稱職的語文老師?自己是否具備了初中語文教師的基本素養?那麼,作為一個初中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的素養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要有愛崗敬業的精神
二十多年來,耳邊總會聽到這樣的嘆息:當老師沒什麼出息,工資待遇差,社會地位低,養家糊口都困難。期間也看到不少的老師,轉行的轉行,下海的下海,而且活得比當老師更有滋有味。特別是當今時代,行業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富有的人越來越富。而教師的經濟收入,雖有所提高,但變化不是太大,可以說是低收入群體;社會地位仍然很低,可以說是社會上的弱勢群體。因而,作為教師,要守住教育這塊凈土,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和影響,就必須具有一種愛崗敬業的精神。必須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盡職盡責,教書育人。否則,就不能堅守住教育這塊陣地,就不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初中語文教師。
二、要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
古人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它道出了教師的基本任務。教師的工作責任重大而又極其艱辛。之所以說責任重大,是由於教師肩負著培養下一代接班人的責任。也就是說,社會的未來掌握在教師的手中,之所以說艱苦,是由於教師工作條件艱苦,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的社會地位、物質待遇低,甚至處於相對清貧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以社會責任為己任,就必須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否則,就可能在傳授、教書育人中,難當社會重任。同時,我也曾聽人說過:教書呀,小學靠耐心,初中靠責任心,高中靠水平。這句話雖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也不無道理。它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作為一個教師,就必須具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
三、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
親其師,則信其道。教師的親和力,可以贏得學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獲得學生的寬容和理解。因此,某個教師可能在教學方面有所欠缺,但學生卻能熱情地學習,主動地思考,由此就能獲得最大限度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自視甚高,不顧學生的感受,我行我素,唯我獨尊,那就容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即使他學問最高,課講得最好,最終卻不一定能取得好教學效果。由此,21世紀的教師除了要進一步培養科學文化素養,練好教學基本功,還要注意不斷激發自己的親和動機,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使自己真正成為學生信賴、敬佩、愛戴的良師益友。
四、要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
21世紀是以知識為主要資源,以知識和技術創新頻率不斷加快、社會深刻變革為主要特徵的時代。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知識更新周期日益加速。面對教育和專業知識的加速老化,教師必須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不斷更新思想、觀念,掌握新的信息和教育技術,才能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能力或素質結構,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社會和時代,才能不斷創新教育以滿足人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否則,就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就會落後於時代,就會被社會所淘汰。
五、要具有反思教育的能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急劇變革,教育變革將更加頻繁、廣泛和深刻,教師將面對各種新的教育思想、資源、模式、過程、手段與方法,因而,要求教師不僅要自覺地在情感、意志上不斷調適,而且要具備能夠分析、討論、評估和改變其教育思想與教育實踐的能力。教育的基本問題不僅是教什麼、怎麼教,更重要的是為什麼教。因而教師必須思考各種教育行為的社會與個人後果以及倫理背景,給教育以終極關懷。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總之,作為一個教師,特別是一個語文教師,要成為一個稱職的教師,要能夠勝任初中語文教學,就必須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具有強烈的工作責任心,努力提高自己的親和力,同時還要具有終身學習和反思教育的能力。

『柒』 如何提高中學生語文素養

語文素養,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准中的一個核心概念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一
《語文課程標准》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何為「語文素養」?巢宗祺的《語文課程標准解讀》認為,它應該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思想觀念等內容」。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思維水平以及主體發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從以下三方面著手來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注重積累
大量的研究、實踐證明,語言的學習只有在大量語言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能點點滴滴地「說出」,通過長年累月的積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學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最佳年齡。對於他們來說,大量積累語言、豐富和發展語言能力,是他們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語言的積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在我們要讓學生把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做到課內積累與課外積累並重。
1、課內積累
鑒於課堂時間有限,在課內的積累必須要提高效率。這就要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在指導閱讀方法和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大量積累優美的語句。教師可根據課文的具體情況來指導學生積累語言。例如,在教學《珍珠泉》一課時,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寫了珍珠泉的外觀,第三自然段集中筆墨描寫泉水從地下冒出來的形態,想像豐富,情景交融,加上擬人、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的運用,詞彙豐富,語言精練,極富感染力,是積累語言的好材料,應指導學生誦讀記憶。而對本文中其它非重點段落的教學則應該一帶而過。這樣合理地取捨,省時、高效。
2、課外積累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工具性學科,我們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就要打通課內外,實現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的接軌。例如,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我積極利用電視、廣播、學校的報刊,以及學生訂閱購買的一些雜志等媒體資源,指導學生關注戰事發展,多角度、多側面了解戰爭情況,讓學生自主地實踐語文,積累語言。
二、培養語感
《語文課程標准》強調,語文課程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特點,對識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培養語感,也是由語文學科獨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內涵決定的。語感,既包括對語言文字正確、豐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語言文字准確、生動地反映生活的表現力。語文學習過程,應該是一個不斷培養語感的過程。正如許紀霖在《我們的教育制度在理論上存在著誤區》所說:「我們知道,學任何一種語言,絕對不是從規則學起,而是從語感學起。」
1、反復誦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時候,我們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正如中國古代文論中的「得意忘言論」所說的,言辭有時並不能精確地反映意旨,言有盡而意無窮。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讀起來朗朗上口,彷彿使人置身其中。對這些文章的反復誦讀,可以使學生逐步感受語言內蘊和文章氣勢,領會其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是讓學生感悟語言的絕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既要保證誦讀量足質高,又不能過度;既要在「書讀百遍」的基礎上達到「其義自見」的效果,又不能把語文的學習當作玄學,對感悟的內容不加區分。
2、對比揣摩,培養語感
有些詞語看似平淡無奇,但仔細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領悟到其中精妙傳神之處。因此要引導學生對重要的詞語、句子進行揣摩,以體會蘊涵在文字裡面的深層含義。比如,我在一、二年級的語文教學中,經常通過對重點詞句進行增、換、刪等形式,使學生感受語言的形象、具體、生動與抽象、空洞、羅嗦之間的區別,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又如,教學《難忘的潑水節》一課的結尾:「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1961年的潑水節!」我用投影片出示了另外兩個句子,讓學生進行對比:「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幸福哇!」「1961年的潑水節多麼令人難忘啊!」二年級的學生雖然不知道前兩個句子運用了倒裝的修辭手法,但卻體會到了這里的強調作用,強調的是因周總理的到來,傣族人民的幸福之情、難忘之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因為對某些詞語、某些句子的欣賞、玩味,而忽視對整篇文章的整體感悟。把一篇文章支離、破碎,是不利於培養學生語感的。
三、指導運用
兒童積累語言、感悟語言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我認為是運用語言,即運用明確具體的語言文字准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與他人溝通、交流。運用語言的能力是小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
關於習作的批改。它既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習作的實際,又可以使學生了解自己習作的優缺點。我在具體教學中,採取了以下不同的形式:我先 師范,再讓學生自己改;採用教師批學生改,我使用一些固定的符號,寫幾句簡明的要求,讓學生據此修改;有時,我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採用面批面改;還有時,我採用互批互改,以若干學生為一組,選擇某個學生的習作互相討論,共同修改。

關於習作的講評。這是對一次習作的總結,對於今後的習作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具有承上啟下的性質。學生的習作寫成什麼樣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能否積極認真地寫,能作到這一點,就應該視為合格。在一次講評中出現的問題可能較多,因此,習作講評課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帶有共性的問題指導學生講評例文,修改自己的習作就可以了。其中關鍵的環節就是採用恰當的方式,組織全班學生講評、修改例文,再與學生自評相結合,以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總之,正如《語文課程標准》中所指出的:「語文教學要注重語文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陸志平《語文課程新探》亦指出:「語文素養形成的過程又是一個養成的過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要讓語文課程「致力與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在不斷的潛移默化和熏陶感染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二
一、興趣是基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老師的培養。只有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了興趣,學生心中才能產生學習的慾望,才會主動去探究、去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實現「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語文課一定要了解學生讀書、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輸,重在引發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多種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太陽》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有關的錄像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現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太陽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太陽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同時,我也採用多種方法創設情境,感染學生,使學生耳濡目染,激發起學好語文的興趣和情感,進而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在教學《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在讀李大釗英勇就義的一段時我播放了一段哀樂,孩子們帶著悲痛的感情讀著文章,加深了對李大釗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學甚至一邊讀文一邊流淚,真正的觸動到了血色很難過的情感深處,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學《讓我們更健壯》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進行體育活動和做游戲的情景,孩子們的興趣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紛紛舉手講述自己快樂的經歷。我就相機把他們說到的體育項目的名稱寫在黑板上,進行識字教學。同時滲透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教育學生要多鍛煉身體,讓自己的身體更加健壯!將來才能成為祖國的棟梁!在教學《畫雞蛋》一課時,我問學生雞蛋是什麼形狀的,大多數學生說是橢圓形的,這時他們也就認可達芬奇對老師說的話了,是呀,雞蛋都是橢圓形的,為什麼老師卻一直讓達芬奇畫雞蛋呢?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我就採用了實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雞蛋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學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狀,最後點明老師讓他畫雞蛋是來訓練眼力和繪畫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訓練才能扎實過硬的。
二、習慣是關鍵
好的習慣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進而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教師要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既要正面引導,也需要強制養成。
對於小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沖:一、主動、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說普通話,規范、整潔寫字的習慣;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例如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我在教學時,首先要求學生在本子上寫字時必須清楚整潔,有速度。每周一次評比,做得好的同學,我會在他的本子上貼上一個小的紅五星以示獎勵。每月一次總結,全部優秀的換成一個大大的黃色的五角星。這樣,在全班形成了一種風氣,學生也逐漸養成了認真書寫,整潔有序的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就穩步提高了。
三、課堂是主陣地
語文課堂對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於捕捉新信息的能力,並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如何創設科學高效的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的課前精心准備,課上靈活機智,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語文課堂要讓學生參與獲得知識的全過程,嘗到探求知識的樂趣,並努力把外在的興趣引向內在的興趣。創設生動形象的教學情景,激發他們主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如學習童話時,我總是讓學生們自選角色表演課本劇,另外,我還經常採用猜謎語,分角色朗讀,小話劇表演等方式創設生動的文中情景,激活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同時語文教師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教學個性,將個人愛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學設計中,使課堂教學既呈現出語文教學的共性,又展示出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同時,還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使自己的教學設計能適應各個層次學生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一定要給學生說話的機會,鍛煉其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如教《寓言二則》時,我讓學生結合注釋讀課文,然後分小組討論,要求每組推選一名代表講故事,再互評出故事大王。每個學生都渴望當故事大王。自學時就非常用心,討論也異常熱烈,全班同學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一節課下來,同學們對內容已瞭然於心,關鍵詞彙也掌握了,為下節課深入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平時,只要涉及到啟示感悟的問題,我總是告訴他們言之有理即可,鼓勵孩子們暢所欲言,並給與他們肯定的評價。這樣學生在課堂上就樂於也善於表達了。
四、綜合實踐活動是催化劑
語文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語文實踐……」。語文實踐活動突破了課堂教學的局限,成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厚實學生的文化底蘊,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起著催化劑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詩」活動,古詩名句、歇後語、成語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學生在積累展示的過程中發現了漢字里蘊含的審美價值,找到了學習的樂趣,有利於教育教學的開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對民族文化的感情。
2、經典誦讀活動。結合我校的「誦讀經典,文化健身」的主題活動,我在班內開展不定期的誦讀活動、朗誦會。結合新課標,精選優秀古詩文作品,涉及寫景、立志、惜時、做人、求學等方面,要求學生熟讀並背誦,並能夠談出自己的見解。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經典詩文,又鍛煉了朗讀記憶,還陶冶了性情,培養了審美能力,深層次加深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3、開展閱讀文學經典子籍活動,倡導國學育人。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也是培養學生文學素養的有效途徑。精選古代經典子籍,指導學生閱讀。
4、還可以指導學生辦手抄報、進行調查訪問等。辦手抄報可以鍛煉學生處理信息和運用媒介的能力,調查訪問則可以實地演練學生語言表達學會交流,讀書報告會是一種讀講結合內化閱讀體驗的實踐活動。
總之,在我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應始終著眼於學生的自主發展,以實現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終極目的。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從自身做起,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以愛促學,指導學生扎扎實實走好語文學習的每一步,讓學生憑借著堅實豐富的語文素養,放飛明天的夢想。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三
「語文素養」是課標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所謂「語文素養」,是指中小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
過去語文課一般只講語文能力,比如「聽說讀寫能力」,現在提出「語文素養」,涵蓋面大一些,既包括聽說讀寫能力,又不止是技能性的要求,還有整體素質的要求。就是說,語文課程在語文基本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同時讓語文教育在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優勢。
這一切都特別考慮不是附加的,不是一加一,更不是穿鞋戴帽,而是真正的有機結合,自然而然展開的。比如小學生識字寫字,既是一種能力訓練,又是文化熏陶,還是一種習慣、修養的生成,特別是培養了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所以「語文素養」這個概念,代表一種新的更闊大的教育視野。
有人對語文素養的提法可能不太認同,認為還是「雙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比較清晰,認為提語文素養忽視了「雙基」,其實,語文素養包括了「雙基」。僅提「雙基」還不夠,而且「雙基」也必須根據時代的要求重構。因此,語文素養不僅是在「雙基」基礎上的豐富與發展,而且包括了對「雙基」的重構。
要特別說說「訓練」,這是一線教師比較關注的。課標倡導的是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所以不再把「訓練」作為唯一的教學實施方式,也不再作為語文課程的核心概念。但這不等於排斥訓練,語文學習肯定還是要有必要的訓練的。在課標的表述中,「訓練」這個詞沒有頻繁出現,往往被包含在新的「語文素養養成」的課程模型中。
老師們閱讀語文課標,要特別關注一些關鍵詞和新的提法,里邊包含新的教育理念,應當作為學習的要點。這里略舉幾種:一是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教學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是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創新;三是重視語文課程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注重積累、感悟、實踐和綜合學習,注重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語文教育規律,體現學科目標和內容的循序漸進;五是合理地設計課程目標和內容,減輕學生過重負擔。
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方法四
近期,《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發布,從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3個維度定義「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發布後,有關核心素養的意義、實施路徑成為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焦點。
在近日以「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為主題的2016中國教育明德論壇上,來自國內外的數千名教育學者、中小學校長共同探討核心素養建設內涵和實施辦法,強調核心素養是教育領域具有國際視野、符合中國國情的頂層設計,但如何落實仍面臨挑戰。
對於「核心素養」一詞,不同國家表述不同。如美國21世紀技能合作組織將其稱之為「21世紀技能」,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其稱為「關鍵素養」,澳大利亞稱其為「綜合能力」。盡管表述各異,但都表達了不同組織、國家和地區對於未來公民應該具備怎樣素質的追問。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課題組負責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林崇德此前指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深入回答「立什麼德、樹什麼人」的「教育DNA」,有效整合了個人、社會和國家3個層面対學生發展的要求,是對素質教育內涵的豐富與深化。
「核心素養的提出,是中國教育、育人理念與國際接軌的重要表現,標志著國內教育方向從對知識、技能的關注轉移到對『人本』的關注。」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說。
「當前社會對教育的變革需求最強烈,但難度最大、見效較慢。」一些地方的教育出現了能力學分化、人格證書化、道德標簽化等現象。民進中央副主席朱永新指出,「教育改革方向必須以人性化、多樣化、個性化為導向,形成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副主任謝維和特別強調核心素養的實踐指向。有研究指出,決定孩子成功最重要的因素,在於父母學校能否幫其培養一系列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力、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美國和世界其他發達國家,已將類似認識納入學校課程與教學實踐。但我國以考試成績為主要評價標準的問題,影響了行動實施。解決這些問題,需要以核心素養為綱,從整體推動教育環節深層次改革。
素養教育反映在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其落實離不開課程改革、教師培訓、科學評價。目前,教育部門和不少學校已經開始核心素養實施路徑探索。據教育部考試中心副主任於涵介紹,未來核心素養將體現在高考改革中。
此外,朱永新強調,「未來社會,學校作為教育資源提供機構的壟斷地位將進一步受到挑戰,社會力量作為教育載體的作用將進一步發揮。」核心素養的有效推進,離不開政府政策引導和社會教育創新。
彭凱平指出,要特別重視社會關系教育,強調社會接觸重要性。最好的課堂在路上,學生可以綜合利用校外教育服務體系,增強社會參與,強化社會責任。
2015年8月,國務院發文首次把研學旅行納入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范疇。2016年教育部工作要點再次強調促進校內外教育銜接。目前,全國已有相當部分中小學校在課外教育引入研學等方式作為課內教育補充。清華大學附屬中學部分師生不久前專門前往山東,進行了為期五天四夜的明德研學之旅。通過學生自主設計研學方案等方式,有效提升核心素養培育。
「花草藏於溫室不堪風雨,少年囿於圍牆難當大任。」游學機構代表、世紀明德董事長王學輝介紹,核心素養從提出到落實很難一蹴而就,需要頂層設計,也需要在實踐中將培育指標與具體課程相結合,分階段、分步驟,科學推進。此外,專家強調,要有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對學生受教育過程信息進行追蹤分析,從而為核心素養落實和綜合素質評價提供技術支撐。

『捌』 初中語文考試技巧和方法

1、 文章開頭一段的某一句話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間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後一段某句的作用。
對於這種題型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對於第一段的問題,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後面某某內容的描寫打下伏筆。
中間某段的問題,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最後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讓人回味無窮,並與題目相照應。
2、 文章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這需要根據文章的具體內容來回答,常見的有歌頌、贊美、熱愛、喜愛、感動、高興、渴望、震撼、眷念、惆悵、淡淡的憂愁、惋惜、思念(懷念)故鄉和親人、或者是厭倦、憎惡、痛苦、慚愧、內疚、痛恨、傷心、悲痛、遺憾等。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從文章的字里行間可以看出來的,有的也許寫得比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 概括文章主旨。
對於這種題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細看幾遍,然後可以用這樣的關鍵詞來進行回答:「通過…… 故事,歌頌(贊美)了……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我們也可以從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別是第一段或最後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後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達的主題。
4、 文中劃線句子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作用?
看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我們首先要看一看這一句用了那種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特別是描寫中又分為人物描寫、景物描寫和帶綜合性的場面描寫。而人物描寫還可細分為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和細節描寫,描寫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動、形象、感人。抒情的運用,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話故事、民間傳說以及自然界當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寫內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讀者的興趣。
5、 文中某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修辭有很多,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誇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
一是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幫人加深體味;
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於接受;
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
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運用擬人表現喜愛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親切自然;表現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寫得丑態畢露,給人以強烈的厭惡感。
誇張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現作者對事物的鮮明的感情態度,從而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通過對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們豐富的想像,有利於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
排比的作用在於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是提高表達效果的重要環節。還有疊詞、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節奏感,具有音韻美,讀起來朗朗上口。

『玖』 初中語文核心素養培養方法

【摘要】語文學科是我國初中教育階段中的基礎學科,在新課改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初中語文教學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更加重視。語文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不能只關注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本文針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分析研究。

【關鍵詞】初中語文;核心素養;教學理念

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培養學生的言語表達能力、言語理解能力和人文素養。核心素養的培養沒有掌握字詞那麼容易,不能僅僅依靠死記硬背。培養核心素養更關鍵的是學生自己理解,而教師在教學中更多的是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我國軟實力的體現,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學生未來發展就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尋找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下面提出幾點初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1.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聯

語言是人與人溝通交流的工具,語言的使用需要有具體的語境作為支撐,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就是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漢語來更好的與他人溝通交流。如果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脫離了生活實際,那麼教師講的知識就成為死知識,沒有現實意義。傳統的初中語文課堂通常都是教師在講台上給學生講解字詞的含義、修辭的使用、文章的結構等知識,但教師在講這些知識時只是以教材內容為依託,而很少會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這樣的教學方式脫離實際,很容易會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無法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更無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所以,語文教師的教學內容一定要結合實際,讓來源於生活的語文知識回歸到生活中去。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關聯可以從課堂上和課後兩個方面入手。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開展教學活動,給學生創設更加真實的語言環境。在課後,教師可以給學生安排更多讀寫作業,作業的內容限制盡量放寬,給學生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2.幫學生養成文學素材積累的習慣

核心素養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這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有大量的文學素材積累作為基石,當學生有了一定的積累之後,就會對很多所學知識融會貫通,無論是在語言的理解能力上,還是言語的表達上都會有明顯的進步,語文的核心素養自然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有所提升,同時,文學素材的積累需學生有足夠的閱讀量。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能接觸到修辭手法的使用方法、作者情感的表達方式、詞語的准確使用等等細節,這些都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想要幫學生養成積累文學素材的習慣,教師必須對此充分重視,指導學生閱讀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比如,教師可以一個學期幫學生列一個書單,讓學生按照書單利用業余時間讀書。書單包括的書籍要適合初中生閱讀並且書籍的種類盡量全一些,古詩詞、詩歌、散文、記敘文等。各個種類的書籍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有利於學生養成閱讀習慣。積累素材僅僅增加閱讀量還不夠,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寫閱讀筆記,把一些好的修辭手法、詞句的使用記錄到筆記中。

3.採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之後,初中語文教學方法單一化的問題成為改革的重點內容之一,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變革。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更有針對性,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隨著教學領域的不斷發展,如今教師能夠選擇的教學方法種類越來越多,比如:合作學習法、探究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情景創設教學法等。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一方面要看教師課堂上講的文章是什麼文體,另一方面是要明確教師教學中想要突出的教學重點。教師教學方法選擇的恰當不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還能幫助學生更容易的理解知識點,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熱情。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該重點考慮課堂上自己想要使用什麼教學方法。比如,在教師給學生講《蚊子和獅子》這篇寓言故事時,可以採用角色扮演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選兩個學生分別扮演獅子和蚊子,之後有感情的模仿文中的對話,教師在旁邊讀旁白。最後,讓其他觀看的學生對這兩個同學的表演進行點評,並說說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啟示。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代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初中語文教師必須積極改革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與理念,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教學中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服.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核心素養教育[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12).

[2]王雯佳.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探索[J].中華少年,2017,(28):58-59.

作者:喬美玲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樓德鎮初級中學

『拾』 中學生語文素養考什麼

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規定的內容就是中學生語文素養考查的對象:
1.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個性,培養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2.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秀文化的營養,提高文化品位。
3.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語文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
4.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學習科學的思想方法,逐步養成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
5.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
6.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有較為豐富的積累和良好的語感,注重情感體驗,發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閱讀日常的書報雜志,能初步鑒賞文學作品,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藉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九年課外閱讀總量應在400萬字以上。
8.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
9.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
10.學會使用常用的語文工具書。初步具備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閱讀全文

與初中語文素養考試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