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語文試卷論語題怎麼答

語文試卷論語題怎麼答

發布時間:2021-02-18 20:57:44

❶ 有關論語的大學生知識競答題

1、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論語·學而》) (1)對上面這個選段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認為對物質生活不能太講究,有飯吃、有地方住就行了;而在精神上要不斷地追求道德完善。 B、在為人處事方面,孔子認為做人要腳踏實地,做事要勤快機敏,說話要謹慎,莫輕率,要經過思考。 C、孔子認為在人際交往方面,要接近仁道,不斷地匡正自己,使自己成為正人君子,獲得生活的滿足和精神快樂。 D、孔子說的這段話看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概括了對君子各方面的要求,這些都學到就能達到儒家精神所要求的境界了。 C(①「孔子認為要接近仁道」有誤,應是要接近有才有德之人。②「獲得生活的滿足」有誤,獲得的應是道德和精神方面的。) 2閱讀下面二則文言文,按要求答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語·學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 ⑴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非常重視道德實踐,強調道德實踐的重要性。認為只有通過實踐,才能養成良好的道德風尚。 B、孔子要求學生「親仁」「近仁」,在「親仁」「近仁」的過程中得到「仁者」的關心、愛護、指導和感染,以完成學生自身的「成仁」過程。 C、孔子認為只要德的問題解決了,能夠處理好各種社會關系了,有沒有才華並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學生在「愛人」的同時也要向對方學習,也要有所收獲、有所提高。 C(這是子夏的觀點,孔子在強調德育的同時,也強調智育,他認為「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3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論 語·學而》)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 (1)下列各項中,對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愛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這些比「文」更重要。 B、孔子認為如果在道德修行之外還有閑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文」應該是在道德修養之後才追求的。 C、「親仁」就是「賢賢」,就是尊重賢者,就是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道德修養是君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D、儒家重視人的道德修為,輕視文化知識的學習,這樣的教育觀,完全是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D (首先,儒家重視道德修為,並不是輕視文化知識的學習;其次,儒家的「道德修養第一,文化知識第二」的觀點,只是強調道德修養的重要性,並不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 4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論語·學而》)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有子提出「禮之用;和為貴」,意思就是說,禮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實現「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強調「禮」的,而「禮」的運用,又以和睦為貴。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選段中的「小大由之」,是總結上文。這里的「由之」是「遵循這個原則」的意思;儒家認為:「禮」是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講和諧。 C、儒家既強調「禮」的運用以「和」為貴,又指出不能為「和」而「和」,要以「禮」節制之,可見孔子提倡的「和」並不是無原則的調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別倡導的倫理、政治和社會原則。儒學「禮之用,和為貴」的思想,表明「禮」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標,就是創造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乃至全社會的和諧。 B「凡事都要講和諧」與下文的主張相違背。 5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論語·學而》) (1)下列對上面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B ) A、做一個有道德修養,有博學多識的君子,這是孔子弟子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B、孔子認為,作為一個君子,首先要說出自己的觀點,然後再去做。 C、孔子認為,花言巧語,表現上裝出和顏悅色的樣子,這種人其實內心很少「仁」。 D、孔子說,古人不輕易說話,更不說隨心所欲的話,因為他們怕做不到。 6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於我,我對曰,無違。‛ 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為政》)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①。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會,先生②饌③,曾是以為孝乎? ‛(《論語·為政》)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餚養;不敬,何以別乎? ‛(《論語·為政》) (1)下列對以上文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項是( ) A、孝敬父母就要不違背他們的意願,孝敬父母最難做到的是始終心甘情願,和顏悅色。 B、孔子要求人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道,認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時,與父母相處要依禮而行;父母過世以後,喪祭也應合義合禮。 C、父母常常為子女的疾病而擔憂。作為子女,更要擔憂父母的疾病,盡量減少父母為自己擔憂,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認為子女盡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讓父母先吃,只要他們衣食無憂,就算是行孝道了。 D (子女盡孝不僅要按禮的原則侍奉父母,而且要內心真正地孝敬父母。)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選自《論語·里仁》) (1)下列各項中,對《論語》選段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D ) A、《論語》這一章中,論述了孔子追求仁德的自我修養及其重要性,說明仁是取捨一切的標准,是人須臾不可離的道德。 B、一個有仁德修養的人,對貧賤也是不喜歡的,可是要用正當的方法致富,取得功名與地位,慢慢擺脫貧賤,而不能走歪門邪道。 C、仁是人的主宰,是人們的主導思想,離開了仁,即使其他方面有成就,也達不到仁的最高境界。 D、人們必須正確把握仁,以仁作為操守。吃飯的時候要遵循仁的准則,時間緊迫的時候,也不能失去仁而頹廢、沮喪。 (2)孔子是怎樣認識富貴與仁德的關系的? 富貴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這必須通過正當的手段和途徑去獲取,這樣才符合仁德;否則,寧守清貧而不去享受富貴。 閱讀下面《論語》選段,回答問題。 子貢:‚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 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論語·學而》)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 (1)下列各項中,對選段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子貢受到老師的啟發,認為就象《詩經》所說的,完善人格要象玉石器物的磨製一樣,精雕細刻,精益求精。 B、孔子認為「貧而無諂,富而無驕」和「貧而樂,富而好禮」二者是有層次和境界上的區別。前者只是物質追求;而後者則是更高境界的精神追求。 C、孔子認為做人不僅要做到在貧窮的時候能夠不去討好人,富裕的時候不驕傲自大;還應該在精神上追求樂和禮,做到居貧樂道,處富好禮。 D、孔子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能夠循循善誘,通過啟發引導,使學生有所體會,達到認知。 B(「前者只是物質追求」有誤,應是「前者只限於對貧富本身的態度」)

❷ 語文試題論語和春江花月夜

《論語》中關於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這些版思想概括起來主權要有以下幾點:
其一,關於學習態度。孔子認為,追求學問首先在於愛學、樂學,這是關鍵。孔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孔子自己對學習知識的要求十分強烈,他也同時這樣要求他的學生。同時,孔子還提倡和贊揚「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
其二,關於學習的方法。最著名的莫過於「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與此同時,孔子還特別強調學思結合,勇於實踐。他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求人們把學習積累和鑽研思考相結合,不能偏廢。
其三,關於學習內容。孔子主張學習要博、要廣,不能偏頗、單一。他提出要用四種東西作為自己的學習綱要,就是「文、行、忠、信」,即文化知識,品德修養,忠誠篤厚,堅守信約。
其四,關於學習的目的。孔子認為,學習的目的在於「為己之學」,追求自我完善。

❸ 《論語十則》問答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貽

❹ 名著閱讀論語該怎麼做 結合語段 闡述你對XXX的理解 這種題目該從什麼方面來回答

先寫出它在文中的意思,再寫自己的理解

❺ 語文歷史題,關於詩句,詞句,論語,求問和答,求解~

涉及語文和歷來史,論語的暫時涉及不到源。
問:杜甫的《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下兩句是什麼,發生在什麼歷史背景下的,反映了詩人什麼用的情懷?
答: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歷史背景是唐玄宗時,安史之亂,亂軍攻入關中,佔領首都長安,皇帝出逃蜀中,詩人在路途中觸景生情,前四句寫春城敗象,飽含感嘆;後四句寫心念親人境況,充溢離情。

希望滿意

❻ 關於《論語》的考試習題及答案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
——讀《論語》有感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回然深沉,世答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後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以此教育君王要施行仁政,得道才能多助,要懂得民心所向。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這是一種多麼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裡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後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

❼ 論語十則試題及答案

論語十則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學習了(知識),經常去實習(溫習)它,不也是高興嗎 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處(到這里)來,不也是快樂嗎 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知識點:「說」通「悅」 意思:高興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 "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在溫習舊知識後,能有新體會,新發現,就可以當老師了."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卻不思考,就會迷惑而無所適從;只是空想卻不讀書,就會(對自己)有害
5.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孔子說:"由,教給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做法)."
知識點:「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聰明智慧。(其他知不變)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幾個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師,我要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看到自己也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不也很遙遠嗎 "
9.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樹是最後落葉的."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不亦樂乎的「樂」應該讀le去聲,不應該讀yue去聲。
因為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第一篇第一章:「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釋是:說,同悅;樂,音洛。《論語 雍也》中還有一句孔子的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朱熹注釋也是:好,去聲;樂,音洛。按今天的讀音,「洛」字音luo,去聲。但在古代,作為快樂的「樂」和「洛」都屬於入聲「十一葯」韻部(見《平水韻》),可見「洛」、「樂」的韻母一樣,加上聲母都是L,當然完全是同音字了。這在南方人是比較容易理解的,因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樂」發音完全一樣,都讀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話讀,「不亦樂乎」中的「樂」也應該和「快樂」中的「樂」字一樣,都讀成le去聲。
「樂」是多音字,除了讀yue去聲(音樂)、le去聲(快樂)外,在《論語 雍也》篇中還有一處也有很多人讀錯:「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朱熹的注釋是:知,去聲。樂,上二字並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國傳統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聲母(也叫「聲紐」,「五」字的聲母是「疑」,相當於今天的y) ,與下一字的韻母(即「教」的韻母iao)拼讀成yao。可見,在「知者樂水,仁者樂山」二句中,「樂」字作為「喜愛、喜歡」的意思時應該讀yao。
歸納起來,「樂」在古書中的讀音主要有三種:(1)作名詞用的意思是「音樂、樂器、樂工」等,音yue,去聲。(2)作形容詞用的意思是「喜悅、快樂」,音le,去聲。(3)作動詞用的意思是「喜愛、喜歡」,音yao,去聲。

應該差不多了 能出的就這些了

閱讀全文

與語文試卷論語題怎麼答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