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語文考卷期末測試(1)答案 快!加賞!到18點30結束
五年語文期中測試卷
年 班 姓名
一、細心讀題,按要求做。(35分)
1、看拼音寫詞語。(10分)
shuāi kuǎ zī yuán diǎn zhuì zī rùn zēng tiān
( )( )( )( )( )
bō kāi kǒng jù gòu mǎi dān wù wèi yǎng
( )( )( )( )( )
2、劃掉不正確的讀音(3分)
相濡以沫( rú rǔ ) 膽怯(qiè què) 嫉妒(jí jì)
果實累累( léi lěi ) 祈求(qí qǐ) 玫瑰(guī guì)
3、為下列詞語找出錯別字,並改正。(4分)
朝三幕四( ) 卧心嘗膽( ) 再接再勵( ) 迫不急待( )
4、將括弧里能跟後邊搭配的詞畫出來。(3分)
(保護 保衛)環境 (提高 增加)收入 (端正 明確)態度
5、按要求寫成語(4分)
形容人多: 描寫自然景物:
ABCC式: 古代寓言故事:
6、照樣子猜一猜(1分)
例:作家 《我的大學》 前蘇聯 (高爾基)
作家 《狂人日記》 紹 興 ( )
7、在括弧中填上含有「望」字的詞語(不能重復)。(4分)
(1)我( )讀到更多的書,學到更多的知識,將來好報銷祖國。
(2)今年我國雖然遭遇特大旱災,但農民伯伯奮起抗旱,使豐收又有了( )。
(3)我( )台灣早日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4)通過勤奮學習,白樺考大學的( )終於實現了。
8、小強想寫一手好字,於是開始練字。可練了三天,就不想練了。你可以這樣勸他:做任何事情都要( ),不能( )。(填成語或歇後語)(1分)
9、根據積累填空。(3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
(2)(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3)粉身碎骨全不怕,( )。
10、給下面這段話填上合適的關聯詞語。(2分)
( )我們的日子很清苦,( )精神生活是豐富的。( )月光灑滿我們的小院,媽媽( )會唱起動聽的歌謠。
二、看清要求,改寫句子。(16 分)
1、看到那數不盡的青松白樺,誰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改成陳述句)
2、我不過是一個無力購買而又渴望讀到那本書的窮學生。(縮句)
3、學校只給每人發一張票,這真叫人為難。(改成雙重否定句)
4、媽媽對我說:「我上班去了,你在家寫作業。」(改成轉述句)
5、用「相濡以沫」寫一句話。
6、河水嘩嘩地流著。(改為擬人句)
7、「可是我怎麼辦?」尼爾斯又說:「我在也回不了家了。」(在原句上改病句)
8、今天是「六一」兒童節,我邁著輕松的步伐,興奮的心情來到學校。(在原句上改病句)
三、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0分)
1、「這里的嶺的確很多,橫著的,順著的,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可是沒有一條使人想起『雲橫秦嶺』那種險峻。」這是一個長句子,不但寫出了興安嶺的嶺( ),而且寫出了嶺很( )。
2、《三峽之秋》是按( )順序寫的。
3、「這就是一塵不染、自然純凈的『童話世界』——九寨溝!」這個破折號的作用是( )。
4、莊子是( )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是( )。
5、「眾狙皆悅。」 皆:( ) 悅:( )
6、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 ),我多偉大!」
有的人,( )給人民當牛馬。
7、風,跌倒了,才有了( )。
8、《高尚的行為》選自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 )
9、「黃河給家鄉的故道不長五穀,卻長歌謠。」句中前一個「長」字的意思是( ),後一個「長」字的意思是( )。
10、「恬靜的塘面便響起一片喧鬧聲,一條條『黑泥鰍』在水中鑽來鑽去」這個句子採用了( )的修辭手法。
11、修改自己的習作,從修改的順序上來說,可以先( ),後局部。
12、學期過半,從課本上,我們認識了許多人,有( )、( )等人,給你印象最深的是( ),因為( )。
五、生活語文,實踐運用。(4分)
1、如果你班上有同學不喜歡讀書,你會用哪句名言來勸說他?(1分)
2、我們的家鄉哪些地方很美?盛產什麼?各列舉出一例。(2分)
六、閱讀文章,解答問題。(12分)
七、作文。( 24分)
⑵ 語文五年級下冊期末綜合學習體驗評價練習卷的反思怎麼寫
課後反思,亦稱「授課心得」,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完一堂課後,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設計與實施進行回顧和小結,將經驗;教訓和體會記錄在案的過程。筆者認為:教師寫課後反思的過程其實也等同於教師課後自我評價的反思過程。
1.「反思」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教學過程中的「亮點」,就是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做法。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會有成功之處,比如找准活動內容選擇的切入點;巧妙新穎的引入;教學難點的突破;直觀教具的合理運用;善於拋接、促進互動的提問技巧以及留有懸念的延伸活動等等,這些都是自己在教學上的「得意」之作,將他們記錄下來,目的是便於教師今後在教學中參考使用。
2.「反思」教學過程中的「敗筆」
再完善的教學設計也難免會有疏漏失誤之處,比如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甚至由於某種原因造成對孩子積極性的挫傷以及草率的收場等等。把這些教學過程中的「敗筆」記錄下來,並對其原因做深刻的分析與探究,在適當的時機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彌補與矯正,使之成為以後教學中吸取的教訓。
3.「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偶得」
再詳細的教學設計方案也不可能寫出教學活動中的每一句話,更不可能百分之分地預見孩子的思維活動、發展狀況及師生思維共振、情感交流的情況。教學活動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發性事件的產生,教師可能會產生一些靈感。例如在《著火了,怎麼辦》教學活動中,當我無數次提問「著火了,怎麼辦」後,孩子毫無反應,忽然我想到了是否可以讓孩子進行換位思考來體驗和體會著火時的感受,於是我就改問:「如果你們家著火了,你會怎麼辦?」並鼓勵孩子之間相互討論後再回答。結果,孩子各抒己見,把活動引向了高潮,並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是突如其來,如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就會轉瞬即逝,成為無法彌補的遺憾。
4.「反思」孩子學習中的「智慧火花」
教師作為孩子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應牢牢遵循,(教師為主導、孩子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孩子作為學習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有「智慧的火花」出現。孩子人多而學法不一,往往會從多角度、多方位提出問題。他們的一些發言和做法可拓寬教師和孩子的思路,促使其他孩子頓悟,有時還可以把教學引向高潮,來補充和完善教學。教師對這些「智慧火花」予以肯定,並虛心接受,記錄在課後反思中,為以後的教學補充一些新鮮的「血液」,從而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實現教師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