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天上午的湖北八校聯考語文科答案 謝謝
1. B .激勵因素
2. C .公平理論
3. D .制定企業發展藍圖規定組織各部門從事活動應該達到的目標
4. B .讓工作井然有序
5. A .決策
6. A .梅奧
7. B .泰羅
B. 2011湖北省八市第一次調考語文答案
1.D( uǒ tūn chún dūn zhūn A jié jiē jú jié jí ;B liàng liáng làng láng láng;C yǐ qī yī jī yǐ )
2.B(A欠收——歉收; C溶——容; D題——提)
3.C(「金科玉律」比喻不能變更的信條或法律條文,合乎語境。A「囤聚」指儲存聚集(貨物),聚集人馬應用「屯聚」;B「破天荒」比喻事情第一次出現,與「第一次」重復;D「匠心獨運」指在文學、藝術等方面獨創性地運用巧妙的構思,不合語境)
4.D(A「主要成因是……造成的」雜糅;B不合邏輯,「遇難礦工」不能慰問;C成分殘缺,在「黨中央」前加「表明」)
5.A(B將「融進了中國人的記憶」後的句號移到引號外;C「V」「給力」兩詞要加引號;D將括弧移到「體制外監督」後)
6.D(「都有四殿」以偏概全,名山中的寺廟則不同)
7.C(A陵墓建築「其地上形態仍顯另一種高、大、深、庄的特徵」。B「寺廟都建築在名山中」的說法錯誤。D「虛中有實」無據)
8.B(A「心理暗示」與「加重敬畏情緒」不相符合。C「敬畏情緒」與「肅穆之感」實質有不同。D兩者之間沒有因果關系)
9.①都有一道牆,形成封閉一統的意蘊;②都有核心部位,主次分明,照應周全。
10.C(是:這樣)
11.B(③是作者打比方;④說的是畏罪的人最終也進諫的原因;⑤說的是三代之後廢除了對不進諫者的刑罰的事實。)
12.A(根據第二段最後三句的內容,此項說法太絕對。有「性忠義,不悅賞,不畏罪」者還是會進諫的。)
13.⑴既然這樣,那麼人難道有勇敢和怯懦的差別嗎?關鍵在於用形勢去驅使他們罷了。(然則、要、大意正確各一分)
⑵大臣們閉口不言也就應當的了,國政混亂、國家衰亡也就緊隨其後了。(「宜乎臣之噤口捲舌」主謂倒裝,變為正常的語序一分;噤、大意正確各一分)
⑶如果增加現在已經有的賞賜,設立現在所沒有的刑罰,那麼,奉承的人就會正直,諂媚的人就會忠誠,更何況那些本來就忠誠正直的人呢?(苟、有其所無、諛、大意正確各一分)
參考譯文:
臣子能進諫,卻不能使國君一定接受自己的諫言,算不上真正能進諫的大臣。君主能納諫,卻不能使大臣一定進諫,就不是真正能納諫的國君。要想使君主定能納?我先前的論述已經很完備;要想使臣子定能進諫?我現在還是來談一談吧。
國君地位高如天,尊貴如神,威勢如雷霆。
人不能抵抗上天、觸怒神靈、忤逆雷霆,這是非常明白的事情。古代聖人知道情況如此,因此立下賞賜來勉勵他們。史書上說「興盛時代的君王賞賜進諫的臣子」,就是這個意思。但是仍然擔憂臣子軟弱怯懦,奉承諂媚,使得君主有一天不能聽到別人指出自己的過失,因此還要制定刑罰來威懾他們。《尚書》上說「臣子不能糾正君主的過失,就對他們處以墨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人之常情,只要不是喪心病狂,失掉理智,沒有哪個會避開賞賜而去受刑的,何苦而不去進諫呢?如果沒有設立獎賞與刑罰,那麼,按人之常情,人們又何苦去抵抗上天、觸怒神靈、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那些本性忠誠節義、不求獎賞、不怕刑罰的人,誰想用言語來換取死罪呢?君主又怎麼可能完全得到本性忠誠有節義的人來任用他們呢?
現在有三個人:一個人勇敢,一個人半勇半怯,一個人怯懦。有個人和他們一起面對深淵,告訴他們說:「能躍過深淵的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個勇敢的人以怯懦為恥,一定會躍過深淵,那半勇半怯的人和怯懦的人就做不到。這個人又說:「躍過深淵的人獎勵千兩黃金,不這樣的話,就沒有。」那個半勇半怯的人追逐利益,一定會躍過深淵,那個怯懦的人還是做不到。一會兒,
那個怯懦的人回頭看到一頭猛虎,突然向他逼近,那麼,那個怯懦的人不等別人跟他說什麼,就趕緊躍過深淵,如同走過平坦的大路一樣。既然這樣,那麼人難道有勇敢、怯懦的區別嗎?關鍵在於利用形勢驅使他們罷了。國君威嚴難以冒犯,如同深淵難以跳躍。本性忠誠有節義、不追求獎賞、不畏懼刑罰的人就如同那個勇敢的人,所以沒有什麼不進諫。追求獎賞的人,如同那個半勇半怯的人,所以聽到有獎賞就會進諫。畏懼刑罰的人,如同那個怯懦的人,所以有了刑罰然後才會進諫。
從前的君主知道勇敢的人不可能經常獲得,所以把獎賞用作(鼓勵半勇半怯者的)千金,把刑罰用作(
激勵怯懦者的)猛虎,讓大臣對前者(獎賞)有所追求,對後者(刑罰)有所躲避,在這種形勢下大臣們不能不盡力諫言規勸國君的過失,這就是夏、商、周三代興盛的原因啊。在沒落的時代就不是這樣,情況完全顛倒過來了,把獎賞給了不進諫者,卻把刑罰給了進諫者,大臣們閉口不言也就應當的了,國政混亂、國家衰亡也就緊隨其後了。偶爾有賢明的國君想聽聽自己的過失,也不過是獎賞進諫者罷了。唉!如果沒有猛虎,那怯懦的人肯躍過深淵嗎?這沒有其他原因,只因廢除了墨刑而已。三代之後,像霍光殺昌邑王的那些沒有進諫(規勸昌邑王過失)的大臣的情況,不也太少了吧!
現在獎賞進諫者的情況,偶爾還有,可是懲罰不進諫者的刑罰,已經完全廢止了。如果增加現在已有的(對進諫者的)獎賞,設立
現在所沒有的(對不進諫者的)懲罰,那麼阿諛奉承的人就會變得正直,奸佞的人會變得忠誠,更何況本來就忠誠正直的人呢?如果真能這樣,說國君想聽到正直的諫言卻聽不到,我是不相信的。
14.⑴不同:《登高》中,久客他鄉、艱難窮困、愁苦衰老,使詩人心灰意冷,本想借酒澆愁,卻偏偏因病不能喝酒,這反而更增添了愁煩。(1分)本詩中,詩人因為貶謫之意太濃,鄉愁太深、太重,揮之不去,即使病後初愈,仍不得不藉助酒力排遣。(1分)
相同:都表達了詩人內心抑鬱又無處傾訴的矛盾和痛苦之情。(2分)(既要答不同之處,又要答相同之處)
⑵詩人採用寓情於景的手
法(1分),暮靄之中,夕照飛鴉,鴉歸古
剎,草入荒城渲染了一片蕭瑟、凄冷的意境,(1分)寄託了
作者落拓不遇的身世之感,抒發了懷鄉思歸之情(2分) (「手法」1分,「意境分析」1分,「抒發的情感「2分)
15.⑴高曉聲⑵戲劇
⑶隔葉黃鸝空好音 夜深還過女牆來春花秋月何時了年年知為誰生
16.C(A故鄉昔日美麗朴實的風景仍在,變的是人的心緒。B在內容上主要是表明自己思想認識的變化。D並不是「以螞蟻為中心展開聯想」,螞蟻
是聯想的觸發點。)
17.這幾句話寫出了作者對螞蟻的認識由表及裡逐步深入的過程,螞蟻勤勞、團結和懂得珍惜生命的精神一步一步震撼著「我」的心靈。(2分)而作者思想認識的變化,又為後文寫自己最終擺脫困境和痛苦,思想得到升華,認識到「心安是吾鄉」埋下伏筆。(2分)(「內容理解」2分,「作用」2分)
18.⑴一方面是說自己在長輩的精心撫養下很快長大,如同蠶被人精心照料下的自然生長,(1分)另一方面是說自己沒有經歷蠶的那種多次蛻皮直至破繭成蝶的痛苦生命過程,生命沒得到升華,不能算真正的長大。(2分)(「表層含義」1分,「深層含義」2分)
⑵只要你心中存滿希望,充滿對生命的熱愛,你就能幫助自己走出困境。(2分)
19.不矛盾。(1分)前者是說只有勇敢面對人生中一切一切的困境和痛苦,生命才能得以升華。(2分)後者是說一個個白繭,正如人生中必經的生命歷程,人應該安心而坦然地面對生活,在困境中不放棄希望,不放棄對生活的熱愛。(2分)總之,正是白繭給了我深深的啟示:心存陽光,快樂相隨,心安是吾鄉。(1分)(「回答」1分,「對文句的理解」各2分,「歸納」1分)(答「矛盾」的,酌情給分)
2
0.示例:(劉蘭芝)自請遣歸捍衛蘭芝尊嚴;身赴清池報答仲卿愛情
(劉和珍)請願遭圍屠,千載史書留污點;犧牲乏代價,一堂師友吊英年
(史鐵生)擔義鐵肩詠地壇絕唱;生花妙筆書心靈華章
(對仗大致工整2分,緊扣課文內容2分)
21.把事情理清,能夠使煩亂的心變得平靜;把痛苦扔掉,能夠使快樂的空間變得廣闊。
C. 2010年湖北省八校高三三月聯考語文考試的答案
2010屆高三第二次聯考
語文試題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1.A.A項均讀shè;B項「驀」讀mò,其餘皆讀mù;C項「露臉」中「露」讀lòu,其餘皆讀lù;D項「啻」讀chì,其餘皆讀dì。
2.D.A項「萬象更新」,B項「舶來品」,C項「提綱挈領」。
3.C。C項「求全責備」:對人或對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無缺點。應改為「指責」。
4. C.A項「政治、經濟」「學習、生活」;B項問號改為逗號;D項「指作者」加括弧。
5. D.A項「為……所……」即「被」;B項「半頭句」;C項「國家率先批准」改為「率先獲得國家批准」。
6.C.A項末小句「發作」應為「傳染」;B項「很嚴重」前應加「往往」一詞限制;D項「人人敏感,學齡前兒童尤然」的應是「傷風感冒」,非指流感,用「感冒」一詞把陳述對象擴大了。
7.A.「採取『中和』、溶解和封鎖的方法對病毒予以殺滅」的表述與原文有兩處出入:一、免疫系統溶解和封鎖的是細胞,而不是病毒;二、病毒有的被吃掉了,有的卻溜出了體外。
8.B.「日漸增多」的表述於文無據,表述不準。
9.B.「易被誤診為『流感』」錯。是人們易誤判,不是醫生易誤診。
10. D。周:繞。
11. C。①是忠、勇;②是勇敢;③是側面寫勇敢;④是謙讓;⑤⑥是忠。
12 。A。「黃得功就提拔重用了乙邦才」不對。
13.①於是黃得功感激乙邦才,把這件事告訴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標下材官。(「德」、省略句、「稍」各1分,全句句意通順1分)
②乙邦才常常在這些地方打仗,歷經大小十幾戰,攻破重圍攻陷敵陣,俘獲的敵寇無數。(前兩句1分,後兩句各1分)
③我自從參軍以來,多次接受上峰賞賜的金錢,官位到了大將軍(每句1分)
14.⑴ 指馳騁千里疆場,收復河山的夢想。(2分)抒發了作者主張受到排斥、抱負不得施展的憤懣之情。(2分)
⑵ ①借景抒情,用靜寂的環境烘託孤寂的心情。②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的憂憤之情。③「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暗喻投降派阻撓抗金。(其它說法若言之成理,酌情給分)(答對一點給2分)
15.⑴官盛則近諛 ⑵落霞與孤鶩齊飛 ⑶金風玉露一相逢 ⑷猿猱欲度愁攀援
⑸《左傳》⑹文藝復興
16.⑴實指紅色的房子和舒適的現實生活;⑵象徵實現了的理想、願望。
17.「矛盾消失的地方」指人生不停追求的渴望和對安寧舒適生活嚮往之間的矛盾得到解決的境界; 「可愛的眷念的群星還向我放射出明亮的光」指在到達一個理想的境界、實現一個願望之後,人又會產生新的願望,永遠不會滿足。(每點2分)
18.本文提示了對人生目標不停追求的渴望與對安寧生活的嚮往之間的矛盾。
19.⑴修辭手法豐富多樣。第①段中的比喻、第④段中的反復、第⑥段中的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⑵表達方式靈活多變。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靈活多變,相輔相成。
⑶人稱轉換自由靈活。第①第⑥兩段第二人稱「你」似與「紅房子」對面交流,便於抒發作者的感情。
(評分細則:3點任答兩點即可,每點總說特點1分,舉例分析2分,例子應具體。)
20.示例:
(1)忠貞不渝,懦弱無能。
雖生性懦弱,卻也不惜拚死反抗,其勇可嘉!
忠於愛情,敢於堅持,信守諾言,多情重義。
一個信守諾言、敢於反抗、勇於擔當的愛人。
(2)自私無能,忘恩負義。
一個怯懦、卑劣、自私、毫無擔當的紈絝子弟。
一個毫無主見、沒有擔當、貪圖安逸享受的廢物!
一個毫無責任感、只知尋花問柳的浪盪子!
21.只有專注(心無旁騖)的人,才能在競爭中取得勝利。
22.示例:聞一聞果園里那一陣陣醉人的果香,掂一掂田野里那一串串飽滿的谷穗
文言文參考譯文:
乙邦才,字奇山,山東青州人。憑隊長的身份跟隨監軍太監,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地區打擊敵寇,主事的人不認為他有奇異的地方。
總兵黃得功和敵寇在霍山打仗,黃得功乘勝丟下大軍單騎前往追逐敵寇,陷在泥淖中,敵寇重重圍著他,射殺了他騎乘的馬,得功也仰頭射敵洞穿敵胸,與敵寇相持。趕上天將晚,得功自己只剩下兩支箭,得功自己料想一定免不了戰死。乙邦才恰好從別的地方疾馳回來,登高望見,認出黃得功的胄甲,知道是黃得功,大呼,又疾馳而來,敵寇散開逃走,黃得功自己從泥淖中脫身出來。乙邦才把自己的馬給黃得功騎,把箭囊中的箭分給他,步行跟隨黃得功,邊跑邊射箭,共射殺了十幾個追趕的騎兵,才得以到達大軍中。於是黃得功感激乙邦才,把這件事告訴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標下材官。
這時,有一個叫張衡的人,跟隨總兵劉良佐,也憑驍勇聞名。敵寇軍隊圍困六安情勢非常危急,提督馬士英率軍救六安。剛到就斥責他的左右副將,並對眾軍士號令說:「誰是乙邦才、張衡?進來見我!」兩人入廷拜見,立即下文書補為副將,把自己的軍隊交給他,拿出文書說:「替我進入六安,取六安太守寫的文書來報告!」兩人答應說:「好!」馬上出來,選拔兩百精壯的騎兵,和他們約定,讓每人拿一號角,十個人一組,連夜直趨敵營,沖破貫穿敵陣,於是進入六安城,繞城大呼:「大軍到了!」城中的人非常高興一起喊,兩人催促太守准備飯食,吃完後,催太守說:「寫文書。」急忙將文書揣入懷中,又帶領兩百騎兵沖出六安城。敵寇非常驚慌,不久知道他們是乙邦才、張衡,都停下來不敢逼近。得到回報,竟然沒有損失一兵一卒。
自從戰亂興起以後,潁州、壽州、六安、霍山等州縣多遭受敵寇襲擊。乙邦才常常在這些地方打仗,歷經大小十幾戰,攻破重圍攻陷敵陣,所俘獲的敵寇無數。主事的人要麼侵奪他的戰功,要麼把戰功多次記在其他將領的頭上。同事替乙邦才不平,時不時地勸他據理力爭,乙邦才就謝絕說:「這是我們眾人不惜犧牲得來的,我一個人能做什麼呢?」最終退讓不再說。弘光帝即位,史可法出來督戰,希望乙邦才和他一起戰斗,以總兵官的身份駐守揚州。不久,大清的軍隊到了,乙邦才戰敗自刎而死。
汪子說:我讀公勇所寫的乙邦才將軍的歷史,就感慨想見到他本人,於是稍稍增刪潤色寫成此文。公勇又說:「乙邦才平素不飲酒,只是喜好美色。我曾經在濠上遇到他,正趕上他打獵回來,為我席地設酒,他親自自彈琵琶,讓侍姬唱秦曲應和,非常高興。然後又將琵琶放在膝上,盯著我說:『乙邦才我自從參軍以來,多次接受上峰賞賜的金錢,官位到了大將軍,能夠報答國家的,只有我這身體了。幸而轄區無事,不能不以聲色自樂。一旦有戰事,就豁出此身為國家戰死。』他後來果然像他說的那樣做了,真是令人痛惜呀!」
等級評分標准
基礎等級50分 內容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切合題意 符合題意 基本符合題意 偏離題意
中心突出 中心明確 中心基本明確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當
內容充實 內容較充實 內容單薄 沒有什麼內容
感情真摯 感情真實 感情基本真實 感情虛假
表達25分 一等(25-21) 二等(20-16) 三等(15-11) 四等(10-0)
符合文體要求 符合文體要求 基本符合文體要求 不符合文體要求
結構嚴謹 結構完整 結構基本完整 結構混亂
語言流暢 語言通順 語言基本通順 語言不通順,語病多
字體工整 字體較工整 字跡清楚 字跡難辨
發展等級10分 深 刻 豐 富 有 文 采 有 創 新
1.透過現象深入本質 4.材料豐富 8.用詞貼切,句式靈活 11.見解新穎,材料新鮮,構思新巧
2.揭示事物內在的因果關系 5.論據充實 9.善於運用修辭手法 12.推理想像有獨到之處
3.觀點具有啟發性 6.形象豐滿 10.文句有表現力 13.有個性色彩
7.意境深遠
說明:
1.基礎等級評分以題意、內容、語言、文體為重點,全面衡量。符合文體要求,指符合考生根據題意和內容自選的文體的要求。
2.發展等級評分,依據13個評分點,不求全面,以一點突出者按等評分,直至滿分。
3.缺題目,扣2分;每3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不足字數,每少50個字扣1分。
4.確認為抄襲的作文,「基礎等級」在四等之內評分,「發展等級」不給分。
D. 誰有2010年湖北省八市高三三月聯考理綜答案...急...謝謝了
http://www.tesoon.com/ask/htm/14/69428.htm
2010年湖北省八市高三三月聯考理綜專答案屬
E. 2014年天門市湖北省中心小學的語文暑假作業的答案有沒有呀
你這是自己問還是幫你兒子問啊
F. 湖北省荊州、黃岡、宜昌、襄樊、孝感、十堰六市高三聯合考試語文答案
湖北省六市2010年高三年級聯合考試
語文參考答案及評分標准
語文選擇題A卷參考答案
1.B(A組中的「扛」讀ɡānɡ,C組中的「綺」讀qĭ,D組中的「庇」讀bì)
2.C (A組中的「遨」應為「翱」,B組中的「事」應為「勢」,D組中的「園」應為「源」)
3.D(A項中,「截止」的意思是到某期限停止,事情已經結束;「截至」是停止於某期限,事情並沒終結。由於句中「逃離」的人還會有,所以應用「截至」為宜。B項中,「敦促」是以誠懇或迫切的態度催促或提請注意;「督促」則有監督、強制的含義,態度也不一樣。由於句中是講國與國之間,所以用「督促」顯然不妥。C項中,「聲情並茂」本形容演唱、演奏或說話的聲音悅耳,感情充沛動人,而句中用來指照片和文字都很精彩是不恰當的,應用「圖文並茂」采恰當。D項中,「眼花繚亂」是形容看到紛繁或新奇的東西而使眼睛發花感到迷亂。句中指有關老虎的商品多而使人眼發花,符合語境)
4.A(B項句式雜糅,應將「以保護……的宗旨」中「的」改成「為」,或在「以」後加「實現」。 C項語序不當,應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拉動農村消費的建議」。D項成分殘缺,應在「收費」的後面添加「制度」「措施」等詞語來作為「完善」的賓語中心詞)
5.C(括弧里的內容「包括新房和二手房」是解釋「房屋」的,應放在「房屋」的後面)
6.C(根據原文第3自然段中所說:「『和』的思想是先秦諸儒的共識,它與儒家的另一核心價值觀『禮』是互為表裡的……因此,與『禮』一樣,『和』,即和諧、適合的思想,是先秦儒家重要的政治價值觀。」從這里所說的「和」與「禮」「互為表裡」、「與禮一樣」的論述來看,說明「和」與「禮」兩者的價值觀是完全一致的)
7.A(「諸子百家」存在於先秦時期,而不是「秦漢以後」。同時,將原文中的「各個時代各家各派」表述為「諸子百家」是偷換了概念)
8.D(「和諧的文化傳統」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因為「和諧」只是中國的文化傳統)
9.C(「和合」思想並不是主張徹底化解矛盾和沖突,原文第4自然段的信息是:「它並不否認矛盾和沖突的存在,主張防止過度的矛盾和沖突破壞不同事物相互依存、共同存在的環境基礎。」)
10.B(「勝」在此句語境中應解釋為「勝過」或「超過」)
11.A(②是說明文章「不能不古而今」的原因;④是對進之文章內容的陳述,沒有批評的意思;⑥是對進之詩歌成就的評價,與羞恥沒有關系)
12.C(論斷過於絕對,作者並沒有對近代文人的所作所為予以全面否定。如袁宏道為之作序的《雪濤閣集》的作者江進之,就屬於近代文人中的一員,而袁宏道能給他創作的詩文集作序,就表明袁宏道並沒有全面否定近代文人的所作所為)
語文選擇題
B卷參考答案
1.C 2.D 3.A 4.D 5.B 6.A 7.D 8.C 9.B 10.C 11.A 12.B
13.⑴模仿古人說話的樣子來冒充高古,這就像是在嚴寒的冬天卻穿著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樣可笑(或「這是像在嚴寒的冬天卻穿著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樣的做法」)。(譯對句中前一個「襲」字1分,譯對判斷句式1分,大意1分,共3分)
⑵每次相聚一定用詩文互相勉勵,意圖糾正現在模擬抄襲的風氣。(譯對句中「會」「矯」各1分,譯對句子大意1分,共3分)
⑶古代和現代文人,被詩歌創作所困擾,所以超凡脫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現,是為了擺脫詩歌創作中的約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縛。(譯對句中「輩」「脫」「釋」各1分,譯對句子大意1分,共4分)
14.⑴作者在這首詞中含蓄地表達了歲月不再、昔是今非、交遊零落、憂國傷時等悲慨感傷之情。二十年過去了,哀嘆故人不在,痛惜自己的少年壯懷已被磨滅,眼前關系國家存亡的重鎮竟是滿目凄涼,「新愁」滿懷,難以盡述。(概括情感2分,簡要分析2分。內容大致同即可,共4分)
⑵作者在這首詞中主要運用了虛實結合(或對比)的表現手法。詞中實寫眼前凄冷的景象,說自己不過是匆匆經過南樓,馬上要回家鄉了,滿懷的愁緒無法用花酒來消遣,中間穿插虛寫對二十年前登臨南樓的回憶和對故人的追念,將今昔游覽的景象與心情進行了對比描寫,曲折含蓄地抒發了憂國傷時的濃郁愁緒。(能明確指出「虛實」或「對比」表現手法2分,能結合詞作內容作簡要賞析2分。共4分)
15.(每空1分,多字、漏字、錯字,該空不得分,共6分)
①戎馬關山北 ②憑軒涕泗流 ③不撫壯而棄穢兮
④讒諂之蔽明也 ⑤美國 ⑥變形記
16.①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1分)
②「扭纏著的……攀援著的……飛騰的……傾瀉的……站立的……」,運用了排比兼比喻的手法,層層鋪排,描繪了菊的千姿百態,使讀者感受到了菊的勃勃生機(2分);
「有的矜持,有的闊笑」,運用了擬人手法,形象地寫出了菊的神奇風采和靈性(1分)。
(本題考查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17.①引用大量關於菊的古詩文突出了菊的特徵,表現了人們喜愛菊的歷史淵源,它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使讀者對菊的認識更加深刻(2分);
②引用大量關於菊的古詩文,與下文中寫「小欖鎮的菊」形成比較、對應,使小欖鎮菊的「新意」更加突出,既突出了主題,又增添了文采和文化內涵,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2分)。
(本題考查鑒賞文學作品表達技巧的能力。回答此題要從內容和表達效果兩個方面去思考:內容上必須聯系本文的中心、作者的情感態度;表達效果上既要考慮與上下文的關系,也要考慮引用本身的效果,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18.在文人雅士眼中,「菊」通常具有清高隱逸、不畏嚴寒、敢於獨艷的特徵(3分,每點1分);
「小鎮」所賦予菊花的「新意」是:菊體入俗而為食品,菊魂升雅而為神品(1分);改寫了菊傲然獨放的景緻,構成了「百花共處,交相輝印」的和諧景象(2分)。
(本題主要考查篩選整合文章信息、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共6分)
19.①意在追求花與花同時而放,人與人和睦相處,努力實現「無人不飽暖,無處不安康」的社會目標(2分)。
②借小欖鎮菊與眾人同樂,與百花共處,表達一種「高尚其志,淡然不厭」的人生志向與追求(2分)。
(本題考查概括文章主旨、評價作者觀點態度的能力。言之成理即可,共4分)
20.示例:⑴面對這種殘暴而愚蠢的行為,晴雯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並預感到抄檢是針對她而來的,必然大禍臨頭,因此毫無幻想,毫無畏懼。充分表現了她聰明機智,敢作敢為,大膽反抗的性格特徵。(指出態度1分,指出性格特徵1分,共2分)
示例:⑵探春從家族的全局利益出發,認識到這種「抄檢」是家族自殺自滅的行為,對這種行為堅決反對。表現了她眼光敏銳,頭腦清醒,有膽有識的性格特徵。(指出態度1分,指出性格特徵1分,共2分)
21.結論:近半數的人生病時不打算去大醫院就診,與葯品價格、醫院濫設檢查項目濫開葯品關系較大。
(結論概括應簡明,表1中「不打算去」大醫院的人有49%,所以可以用「近半數的人」來概括;表2中因「葯品價格」和「濫設檢查項目,濫開葯品」原因而不打算去大醫院就診的也最多,所以指出它們「關系較大」符合實際。2分)
建議:盡快規范葯品價格,嚴肅查處濫檢查濫開葯。
(所提建議應針對所調查的主要問題來談,重點是要解決「葯品價格」和「濫設檢查項目,濫開葯品」這兩個突出問題,2分。至於有學生答出:「積極改善服務態度,努力提高辦事效率」這些針對非主要問題而提出的建議,則不給分。)
22.⑴示例1:就像一條河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洪波湧起」一瀉千里的奔流不息中;
示例2:就像一隻鷹的美麗,是展現在它「搏擊長空」拼搏向上的展翅翱翔中;
⑵示例:沒有金黃碩果的秋天,不殷實
(要求仿寫的句子與畫線句子句式相同,語意連貫,每分句2分,共4分)
23.(60分)評分依據《2009年高考語文(湖北卷)作文評分標准》:
【寫作提示】
本題屬於命題作文。可以從以下一些角度立意:
1.人生最難的是認識自己,要重視自己,認識自己,發展自己,以體現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
2.材料中說:「我們存在了,就有存在的權力,也就有佔一個位置的權力。」由此可以談崗位與責任;
3.人生需要一個支點,支點就是動力。位置就是支點。由此可以談人生的動力和自身努力,人生的發展主要靠自己;
4.某種位置代表著某種權力。由此可以對現實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發表看法,抒寫人生感悟。既可寫人,亦可敘事,也可議論。
5.人生總要經歷一些重要階段,每一個階段彷彿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對著選擇,選擇就是「找個自己的位置」,高考不就是考生為自己找一個合適的位置嗎?
6.生活中不同層面的人、不同的對象在自己心目中占據不同的位置,由此也可聯系生活實際抒寫感想,表現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關系。等等。
總之,此題取材廣泛,可從多個角度寫作,表達真情實感。值得注意的是,此題寫作的中心詞是「位置」,重點是「自己」,「找」是理性思考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行為。
【文言文參考譯文】
文章不能不發生由古代到當代的變化,是時代發展使它這樣的。它的美好或丑惡的品質的形成,不是由於追隨少數人的眼光,而是由於追隨時勢的變化。所以即使沒有情感的花草樹木也要有所變異,牡丹花中的鞓紅和鶴翎等品種,就不能不呈現出左紫、溪緋品種不同的樣子。只有認清時勢的人,才能像防止河堤潰毀那樣防止文章衰敗,從而懂得文章變化的規律。古代有古代的時勢,當代有當代的時勢,模仿古人說話的樣子來冒充高古,這就像是在嚴寒的冬天卻穿著夏天的葛布衣裳一樣可笑。
近代的文人,開始提倡用復古的理論來超過前人。復古是對的,但是他們已經到了把抄襲當做復古的地步,模擬前人字句,追求與古人勉強相合,放棄眼前景物不寫,而去拾取前人陳腐失真的文辭。有才能的人被舊的體式所屈服,不敢施展自己的才能;沒有才能的人也可以拾取一二句不切實際的話語,拼湊成詩。聰明人受這種習氣的牽制,愚笨的人喜歡這種容易的做法,一人提倡億萬人響應,連優伶和侍從這樣的俗人,也一起談論風雅的志趣。唉,詩歌創作到了這種地步,就使人感到羞恥啊!那麼從詩歌創作到散文創作所產生的弊病,大概可以看出來了。
我和進之自從在吳縣交往以來,每次相聚一定用詩文互相勉勵,意圖糾正現在模擬抄襲的風氣。進之才能突出見識高遠,信筆所寫信口所說,都形成一定的規則,他所說的都是現在人不能說的和不敢說的。有人說:進之的散文高超脫俗清爽明朗,語言切實音節悠長,在這方面他無疑屬於當代有才能的人。他的詩極力創新和變化,所寫事物都能完全地表達出它們的情狀,但是其中有時有一兩句話接近於平易、俚俗和滑稽,是什麼原因呢?我認為:這是進之糾正不良習氣的作品,他認為不這樣不足以糾正浮淺的弊病,並且開闊當時人的眼界。不過在古代也有這樣的詩句,有因為平易而流傳的,如「睫在眼前人不見」之類就是這樣的;有因為俚俗而流傳的,如「一百饒一下,打汝九十九」之類就是這樣的;有因為滑稽而流傳的,如「迫窘詰曲幾窮哉」之類就是這樣的。古代和現代文人,被詩歌創作所困擾,所以超凡脫俗之士一批接一批地出現,是為了擺脫詩歌創作中的約束和解除其中的束縛。要不是這樣,古代有才能的人有什麼不能寫的,為什麼要選擇一二句淺顯的話語,不能自行割捨,以至於招來世人的譏笑呢?拿這種觀點來看進之的詩,他無疑是詩的大家了。此集中詩歌若干卷,散文若干卷。此集編成,進之自己起名為《雪濤閣集》。石公袁子為此集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