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要 2012上海市語文散裝同步試卷 十一校聯考 的答案,急~~~
(1分)作者梁衡是新華社高級記者,當代散文家,在高中階段我們學習過他的
2、(2分)聯繫上下迴文,填入第④段空答格處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就
B.更
C.卻
D.則
3.(3分)請具體分析第③段中哥白尼例子如何很有力地論證了作者的觀點。
是這個嗎
是的話請採納後留下你的郵箱
發給你
❷ 2009屆上海語文散裝同步試卷 十一校聯考(第二次)
1.黒塞 (1分)
2.閱讀就是閱世,書生活就是真生活。或閱讀經典是與人性照面,與自己交談。(自己總結亦可)(2分)
3.希望像基督山或羅賓漢一樣用俠義手段去改造、拯救文化或社會(「一樣」後答「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亦得分)(3分) 4. D(3分)
5.增加情感體驗、美化生活、陶冶性靈、開啟思想智慧、豐富人生閱歷等。(概括意思接近即可得分,答一點得1分)(3分)
6. 本文綜合運用了例證(引證)、對比論證(1分)。 用自己從閱讀中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親身經歷,以及杜威、法朗士等名人開卷有益的體會,與今天青少年缺少經典閱讀的現狀進行對比,指出其將帶來的惡果(分)。從而有力地證明了閱讀經典的作用,富有感染力和說服力(1分)。(運用引證的例子說明亦可)
(二)(21分)
7.(開發、破壞)(2分)
8.喧鬧(熱鬧喧囂)、充滿歷史文化留存和人工痕跡(2分)
9. B.E.(6分)
10.人在魯山行,可以與山盡情交流,享受大自然格外的恩惠。而這種享受在其他「名山」是無法獲得的,因此會有「奢侈的感覺」。(3分)
11. 狼」的眸子像「復仇的藍色火焰」,這「復仇」與人有關。是人類的過度「開發」,侵佔了本該屬於動物的領地,進而從「人類應和自然和諧相處」的角度表達了主旨。(3分)
12.要點:魯山的位置、高度、主要景觀和未經開發的特點。(5分)
(三)(6分)
13.⑴卻話巴山夜雨時 ⑵侵曉窺檐語 ⑶總為浮雲能蔽日
⑷楊柳岸、曉風殘月 ⑸銀瓶乍破水漿迸
⑹ 任重而道遠 ⑺ 萬鍾不辯禮義而受之
(四)(8分)
14.放翁(1分) 15.C(3分)
16.前文敘寫采葯,沽新釀,聞漁唱,醉弄扁舟一系列的鄉居生活,表現了詩人悠閑瀟灑、無拘無束、自得其樂; 「作個閑人樣」則充滿抑鬱和無奈,是掩飾疏放,裝出來的,這就婉曲地表述了郁積在他心頭的隱痛,使前文所寫一切籠罩上壯志難酬和自我解嘲的意味,使全詩在灑脫中滿含沉鬱和悲憤。(4分)
(五)(17分)
17.賈誼 《過秦論》(2分)
18.(1)我們 (2)認為……高(雄) (3)同「佯」,假裝 (4) 全 (各1分)
19.D.(2分)
20.(1)可是上學時間不長,成績就比大家好許多,同學們都非常敬畏他。(3分)
(2)這兩個人都自認為才志超人,把同輩人看成小孩。(共3分,「自負」、句式各1分)
21.不拘禮法,聰明過人;恃才狂放,我行我素;年長後,勤讀書善作文,認為學以致用(答對兩點即給3分)
(六)(12分)
22.D(3分)
23.旁徵博引,充分論證了本段的論點:「巧於作詩的人必然將情與景結合得天衣無縫」(「神於詩者,妙合無垠」亦可)。(2分)
24.沒有真情實感,只是在藝術形式(雕琢詞句)方面下工夫。(3分,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25.巧妙利用杜詩、崔詩中不同的酒價,進行推算,從而指出以詩為出處考證事理的人酸迂不通。(
❸ 誰有2017屆上海市語文散裝同步試卷的答案 十校聯考第一次
你這樣問是永遠問不到的,我以前也做這個卷子,我也找答案,你到網路上不能這么搜。這些卷子很奇怪,說是十一校,其實是八校,我以前就是這么找的。你要麼就查「2010上海市十一校聯考」,要麼把作文題打進去
❹ 上海市語文散裝同步試卷 七校聯考答案啊!!!!跪求
七校聯考
(一)(15分)
1、(2分)外來文化的輸入高於中華文化的輸出
2、(3分)政府傳播、民間傳播、文化產品傳播
3、(3分)跨文化闡釋法。(1分)因為「自由、平等、博愛」是外國人所熟悉並深深熱愛的,用外國人熟悉並熱愛的詞語來解釋這些中國文化核心價值,外國人就更容易理解和接受。(2分)
4、(3分)A
5、(4分)示例:如把上海比作「東方的巴黎」,把蘇州比作「東方的威尼斯」等等,這是城市的跨文化闡釋,可以讓外國人迅速了解上海和蘇州城市的特徵,從而更容易接受。(舉例1分,分析2分,語言1分)
(二)(22分)
6、(2分)距離產生美。
7、(3分)貶詞褒用(或擬人);生動地寫出了作者對梧桐生葉的贊賞。(特點1分,作用2分)
8、(3分)通過對比,突出了梧桐葉的多而密,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梧桐樹生命力旺盛的喜愛之情。(三個要點各1分)
9、(6分)C、E
10、(3分)(1)新桐初乳;(2)綠葉成陰;(3)梧桐葉落。
11、(5分)理解:因為擁有的東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賞,自然和藝術都是這樣(因為鄰居家雖然種植了梧桐樹,佔有了它們。但是,他們沒能看見它們的容貌,沒能體驗梧桐的種種變化,沒感受到梧桐生長的象徵意義,因而沒法「佔有」它們),本文以這句話作為全篇的結句,揭示了全文中心。(內容理解2分,結構特點1分)
啟示:對事物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欣賞,才能為自己所擁有(或:生活需要去感受、體驗,用心去發現,你才可以說是擁有生活。或:形式上為你佔有,而內容上未必為你所佔有,這樣的情況在世上為數不少等)。(2分)
(三)(5分)
12. (1)青眼聊因美酒橫(2)可堪孤館閉春寒(3)師不必賢於弟子(4)落花水香茅舍晚
(5)清輝玉臂寒 (6)野渡無人舟自橫(7)苟全性命於亂世(8)觀千劍而後識器。(寫對一空給1分)
(四)(8分)
13、(1分)音樂
14、(2分)B
15、(2分)詩句著重表達詩人理想落空年老鬢衰的悲憤之情;詞句突出強調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心境。
16、(3分)一覺醒來,燈光昏黃,令人生寒,一輪斜月掛在窗前,漏聲滴斷,周圍一片死寂。(1分)「寒燈」「漏聲斷」「月斜」,不僅寫出了環境的冷清凄涼,而且襯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涼。(2分)
(五)(18分)
17、(4分)(1)責備;(2)以前;(3)方法;(4)的確,確實。
18、(2分)A
19、(2分)A、D(答對其中一項不給分)
20、(6分)(1)中男中魁梧壯實的,都是那些奸民虛報年齡來逃避徭役的人。(判斷句,詐妄,以);(3分)
(2)為什麼一定要多征年幼之人來增加虛數呢?(反問句式,取,細弱)。(3分)
21、(2分)軍隊在於治理得法,而不在於人數眾多;應該以誠信治理天下。
22、(2分)《諫太宗十思疏》;善於納諫
(六)(12分)
23、(1分)黃庭堅 24、(3分)B
25、(2分)假的;黃魯直是北宋人,楊誠齋是南宋人,前朝的人不可能書寫他身後人的詩。
26、(2分)(1)驚訝、困惑不解,那麼有學問的人怎麼討飯?(2)認為正直有才識的人吃不開,怎麼會不討飯?
27、(4分)作者所說有些道理,但不盡然;作者站在主政者的立場講話,有些片面性:事實上「名士」因批評朝政,表達與當政者不同意見而家破人亡、陷入困境的大有人在,並非是個人因素導致的;如作者所說,有文才無德行導致淪落的也有。應視不同情況而分析,不能把責任全部推到「名士」身上。(觀點1分,理由3分;理由言之成理即可:同意或不同意並說出理由者得3分;辨證分析者得4分)
6
❺ 2009屆上海語文散裝同步試卷十一校聯考答案
(一) (15分)
1.(2分)寫實
2.(2分)不信賴自己的視覺印象,感到難以把握自然的原狀【直接抄原文「不信賴自己的視覺印象,越是想努力把握自己所面對的自然,便越是感到難以把握其原狀」得1分】
3.(3分)C【C:屬於無中生有】
4.(4分)(1)整個存在,包括宇宙都是可以理解的,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原因。(2分)
(2)力求准確地模仿自然,刻意求實。(2分)【照抄原文不得分】
5.(4分)(1)「每天都在等待著西方提供給我們明天的去向」就是盲目接受西方的藝術觀念,放棄自己的傳統;(2)盲目學習西方藝術,破壞了中國藝術的傳統;(3)盲目學習西方藝術,不符合中國人對自然的認識;(4)西方藝術尤其是寫實藝術理想已在西方受到質疑。(5)對民族文化缺少自信心【任意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二) (22分)
6.(3分)(1)潭柘寺太氣勢恢宏,恢宏得帶點霸氣;(2)潭柘寺太嚴謹雕琢,一如山莊別墅;(3)梵樂失於清淡,過於濃烈而深刻,讓人感到壓迫,少了佛家的大氣和從容。
7.(2分)為世俗的力量所束縛(1分),靈魂無法超越到清澈虛無的高度(1分)。
8.(3分)「橫生」既寫出了妙嚴公主修行的小院在潭柘寺中的方位,又顯示出它在寺中的特殊地位(1分),突出了世俗力量對宗教的壓迫,帶有明顯的嘲諷意味(1分)。作者巧用 「橫生」一詞,表達了豐富的內涵,言簡意賅,形象生動(1分)。
9.(6分) B D【A:不是欲揚先抑的寫法;C:無中生有;E:沒有誇張手法;F:作者對潭柘寺古建築基本上持一種否定態度】
10.(2分)(1)潭柘寺的建築和音樂恢宏、霸氣、華貴而缺少寺廟應有的從容和清氣,讓人隔膜(外在原因)(1分);(2)無法讓人走進宗教應有的超越(或:在潭柘寺宗教屈從於世俗的力量)(內在原因(1分))。
11.(2分)弱者:宗教面對(以皇權為代表的)強大的世俗,無處可逃,潰不成軍。(1分)
無上的力量:宗教的力量吸引了妙嚴公主,使她舍棄了尊貴和安逸,義無反顧地追求靈魂的超越。(1分)【意對即可】
12.(4分)地理位置;悠久歷史;建築特徵;特殊地位;掌故傳說(妙嚴公主的故事;著名的大銅鍋等)。【每小點1分,寫出四點即可得滿分】
(三) (6分)【每空1分。考生答題超過6空,按前6空順序評分。序號錯誤不給分】
13.(1)三山半落青天外
(2)何似在人間?
(3)惑之不解 小學而大遺
(4)飛鳥相與還
(5)詩家清景在新春
(6)柳絮池塘淡淡風
(7)濯清漣而不妖
(四) (8分)
14.(1分)詠物
15.(3分)D【是類比而不是對比,也沒有「對閑花野草的鄙棄」】
16.(4分)結句「北風吹,能幾時!」突出了柏樹挺立風中,堅貞不屈的形象,充滿蔑視困難的樂觀精神(2分),給人以希望,給人以力量(2分)。
(五) (16分)
17.(4分)(1)你(2)列陣,排兵布陣 (3)等到(4)跌倒,摔倒
18.(2分) A C【全部選對得2分,錯一個即不得分】【A、C:因為;B:把;D:而】
19.(3分)(1)(嗣源)任命郭從謙擔任景州刺史,不久又殺了他(郭從謙)。【要點:以……為 已而 省略主語】
(2)(3分)你們同夥的(李)存乂、(郭)崇韜背叛了我,(你)又讓(令、使)王溫謀反。你還想干什麼呢?【要點:黨 負何為】
20.(2分)宋 歐陽修
21.(2分)(1)揭示庄宗身死國滅的原因;(1分)
(2)增強文章說服力(1分)。【意對即可】
(六) (13分)
22.(1分)徇名阻善
23.(2分)B【作者在文中並沒有否認《古詩十九首》是枚乘所作的觀點,他只是認為沒有必要深究《古詩十九首》是否枚乘所作——雖然事實上絕大多數人都認為《古詩十九首》確實不是枚乘的作品】
24.疑之:得到黃子久的畫作,但是不能確定其真偽。(2分)
豁然喜:明白了畫作的價值取決於它的藝術水平而不取決於作者是誰的道理。(2分)
25.天下之道,未有見之不真、蓄之不厚,而可以苟為之者。(2分)
26.呼應第2段內容,使結構完整(2分);以王喬年的實際行動印證本文闡述道理的正確性(2分)。(4分)
❻ 2008屆上海語文散裝同步試卷 十校聯考
2008年上海市十校(高三)聯合測試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標准
一、80分
(一) (18分)
1.(2分)大地不僅僅被看作是人們進行活動的舞台,也是人類的「塑造」對象。
2.(2分)觀察景觀的文化(人文)地貌(面貌、風貌、地形地物)。(若僅僅回答「比較兩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區別」,給1分)
3.(3分) C (根據「言有萬語,書有萬卷,地有萬里,均『讀』不盡也」一句來推斷)
4.(3分)人的文化背景、經驗背景和心理趨向的不同,對景觀的愛好、取捨和理解也就不同。(意思對即可)
5.(4分) (1) 以人為主體(從人的文化背景等方面了去解讀「文化景觀」(2分)
(2) 以文化景觀為中心來認識「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2分)(意思對即可)(僅僅籠統回答「文化景觀是人的自我表現,研究文化景觀就是研究人」,給2分)
6.(4分)要點:上海文化景觀名稱(1分) 內涵(1分)意義(1分)語言表達(1分)
(二) (20分)
7.(3分)(1)以此類比人類祖先遷徙的習性與慾望(2分) (2)引出下文人類離家遠行的原由和動機(1分)
8.(3分)(1)外界的誘惑、(2)出自無奈 (3)理想的召喚(對前方的幻想)(意思對即可)(寫對一空給1分)
9.(2分)運用比喻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達出前方的不確定性。
10.(2分)精神家園(心靈棲息地、,心靈歸宿)人生之路(追求理想和目標的過程)。(寫對一空給1分)
11.(6分) C F (C曲解了作者對人生的認識;F作者在結尾的發問才有此含義)(答對一項給3分)
12.(4分)(1)人的一生總在漂泊、流浪,但又擺脫不了對故土的思念,這永久的矛盾註定人生永恆的痛苦。(2分)(2)人一生總在追尋的精神家園往往是不確定的、難以企及的,因此,「人生實質上是一場苦旅」。(2分)(意思對即可)
(三) (5分)
13.(5分)(1)悠悠我心(2)風煙俱凈任意東西(3)心遠地自偏(4)迷花倚石忽已暝(5>草色遙看近卻無(6)天涯共此時(7)凌萬頃之茫然(寫對一空給1分)
(四) (8分)
14.(1分)桃李(花)(若回答「燒畲"也算對)
15.(3分) B (王詩並沒有「描繪出村姑浴蠶的生動畫面」)
16.(4分)村景幽靜,反寫「雨里雞鳴一兩家」,以動襯靜,則更顯景靜;農事繁忙,倒說「閑著中庭梔子花」,以閑襯忙,則愈見事忙。(2分)這樣既豐富了詩意,又使讀者興味尤饒。(2分)(意思對即可)
(五) (17分)
l7.(1分)方苞
18.(4分)(1)大概(恐怕)(2)通行(取道,經過) (3)遮蔽 (4)通「猝」,突然(倉促,倉猝,急遽)(寫對一空給l分)
19.(2分)A(「其」均為代詞;「乎」分別為介詞、助詞)
20.(6分)(1)一塊大石頭露出在水面上(從深潭中露出來),好像一匹馬洗完澡站起身來,甩著(揚起)鬃毛回過頭去看它(自己)的同伴。(3分)(補譯「於」1分;「振鬣宛首1分,「顧」l分)
(2)左學沖老人在水池邊正平整土地蓋(建、造)房子,房子還沒有蓋好(建成、造成、完工),邀請九位客人在這里飲酒。(3分)(「方」1分,「就」1分;定語後置及介詞結構後 置1分)
21.(4分)探訪勝景,寄情山水,充分地表現出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2分)不慕
前賢,無意隱逸,隱約含蓄地透露出作者積極入世的心志。 (2分)(意思對即可)
22.(1分)集
23.(2分)汴都破後,覿受金人女樂,為欽宗草表上金主,極意獻媚。
24.(2分)D(「小人」是指孫覿)
25.(3分)(1)譏諷(抨擊、痛斥)民族敗類;(2)伸張民族正義,歌頌民族氣節。(意
思對即可)(答對一點給2分,答對兩點給3分)
26.(4分)要點:觀點(1分) 闡釋(2分)語言表達(1分)
❼ 2010屆上海市語文散裝同步試卷(十一校聯考)答案
(一)1-6題。(17分)
1.(2分)改變歷史的本來面貌
2.D.(2分)
3.(3分)(1)隨著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出現,中原地區的人用詩書來表達喜樂(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長發展);(2)《楚辭》中的《九歌》脫胎於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辭》中那些深奧的含義一一找到了巫辭的對應;(3)楚地的人喜歡背著手彎腰走路的姿勢和「解手」的日常用語均源於他們的先人被捆綁受奴役的苦難。(各1)
4.(3分)中國是茶的原生地;中國科技史上鐵鍋出現很早;中國傳統農耕過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識、中醫知識。(各1分)
5.(3分)告訴我們歷史是生活的演變和重現,閱讀歷史,其實就是閱讀我們的現實生活。
6.(4分)作者否定專在歷史縫隙里找一些聳人聽聞的趣事秘聞,以演義的方式戲說的歷史讀物,肯定從個案和例舉中還原歷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讀史作品(意對即可,2分)。 贊同的,可從戲說歷史的淺薄及誤導方面談;不贊同的,可從通俗演義的娛樂性和傳播性方面談;還可一分為二。(2分)
(二)7-12題。(20分)
7.(3分) 既強調了沙漠景色的單調,行人渴望見到植物的心情,同時暗示了作者認為如此荒涼乾旱的沙漠地帶只有胡楊或紅柳等生命力強盛的植物才能存活,為下文葦的出現作鋪墊。
8.(2分)帶來了葦的種子。
9.(6分)C.F.
10.(2分)「像初生小女的頭發」,是整體描寫,寫出了蘆葦稀稀落落「不成氣勢」;「耄耋老者」是個體描寫,形象地突出了蘆葦瘦削、衰弱的特點。
11.(3分)《荷花澱》開頭結尾對蘆葦的描寫屬於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本篇的蘆葦則是作者要贊美的中心,是描寫的主體對象。
12.(4分)略。評分原則:描寫要能做到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僅僅是景物描寫,扣2分。
(三)13題。(6分)
(1)知來者之可追 (2)何時倚虛幌(3)何當共剪西窗燭(4)對此欲倒東南傾
(5)苒苒物華休(6)最喜小兒無賴 (7)高處不勝寒(8)唇亡齒寒
(四)14-16題。(8分)
14.(1分)詞牌
15.(3分)C
16.(4分)可抓住壯麗的千帳燈照著無眠的千顆鄉心,從景和情的角度鑒賞。
(五) 17-21題。(17分)
17.( 4分)(1)到,往 (2)按照 (3)以……為榮 (4)與……等同
18.(2分)B
19.(2分)B
20.(6分)(1)購買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產物品,委託考使送給太學中的博士。
(2)每次到各縣巡查時,更是從學宮的學生中選一些通曉經書、品行端正的一起去
21.(3分)措施:①選送「有材者」到京學習;②按等次重用學成歸來的人;③興建學宮;④免去學習者的兵役和勞役, 獎勵學習優秀者,提供就職機會;⑤帶領品學兼優者宣傳教化法令等(答到2點給1分,3點給2分)。效果:民風得到極大的教化,至今巴蜀好文雅。(1分)
(六)22-26題。(12分)
22.(1分)《項羽本紀》、《屈原賈生列傳》、《高祖本紀》等。
23.(2分)通過看盡天下的大好景象來提升自己的氣質修養,然後化為文辭。
24.(2分) B. 25.(4分)⑴內容包羅萬象。 ⑵藝術千姿百態。
26.(3分)觀點:寫作源於生活(游歷)(1分),看法(2分)
27.作文參考上海市2008高考作文評分細則。
[附文言文翻譯]
(一)文翁,是廬江舒地人。少年時好學,通曉《春秋》,擔任郡縣小官吏時被考察提拔。漢景帝後期,擔任蜀郡守,仁愛並喜歡教導感化。看見蜀地的民風野蠻落後,文翁就打算誘導教化,加以改進。於是就選出張叔等十多個聰敏有才華郡縣小官吏,親自告誡勉勵,遣送(他們)到京城,就學於太學中的博士,有的學習法規法令。減少郡守府中開支,購買蜀刀 、蜀布等蜀地特產物品,委託考使送給太學中的博士。幾年後,這些蜀地青年都學成歸來,文翁讓他們擔任要職,按順序考察提拔,(他們中)有的成為了郡守刺史。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學宮(公立學校),把條件差的縣的青年學生招收為學宮弟子,免除他們的徭役,把學問高的學宮弟子用來增補郡縣官員的空缺,學問稍次的擔任孝悌力田(一種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職)。經常選出一些學宮中的青少年在自己身邊做事。每次到各縣巡查時,更是從學宮的學生中選一些通曉經書、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讓他們宣傳教化的法令,在官府中出出入入。各縣的官民見到了都以為很榮耀,搶著成為學宮弟子,有錢人甚至花錢以求能成為學宮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風得到極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學的人數和齊魯之地的一樣多。到漢武帝時,命令全國的郡縣都設立學宮,有學宮從文翁開始創立這種說法。
文翁在蜀地逝世,(蜀地的)官民為他建蓋祠堂,每年祭祀不斷。到現在巴蜀地區愛好文辭歌賦(的風氣),是文翁進行教化(的功勞啊)!
(二)司馬遷平生喜好游歷,正當他年少自負的時候,游歷的腳步一天也不肯停下,不僅是被奇景異物役使,(更)是想通過看盡天下的大好景象來提升自己的氣質修養,然後化為文辭。現在從他的文章來看,他平生曾經游歷的收獲便都融匯在文章中。
向南漂流淮河,溯游長江,看到驚濤駭浪,陰風怒號,逆奔橫沖,所以他的文章奔放曠遠;泛遊沅江湘江,憑吊屈原的亡魂,悼念舜的二妃的遺恨,湘妃竹上還有很多斑點,不知道屈原和二妃的屍骨還完好嗎?所以他的文章感傷憤激;向北經過大梁的廢墟,看著楚漢之戰的古戰場,浮想中彷彿看到了項羽的怒氣,劉邦的謾罵,龍騰虎躍,千軍萬馬,大弓長戟,同時出現,一齊吶喊,所以他的文章雄勇猛健,使人膽戰心驚;向西出遊巴蜀,跨越劍閣險道,上有接天的高崖,卻無斧鑿的痕跡,所以他的文章斬絕峻拔因而不可攀登;在齊魯一帶的大都市研習儒學,觀瞻孔子的遺風,鄒嶧的禮儀,在汶陽洙泗之上回轉,所以他的文章典重溫雅,好似正人君子的儀容面貌。
天地之間變化的萬物,大凡可以使人驚愕,使人快樂,使人憂傷,使人悲苦的,司馬遷全都把它們吸收來寫成文章,因此變化出沒,如同四時變化無窮的景象,現在從他的文章看來,難道不確實是這樣嗎!
❽ 求2012屆上海市語文散裝同步試卷六校聯考,十一校聯考答案, 盡快謝謝
兩份都有,但書與人的隨想是十校不是十一校=
=
❾ 上海市語文散裝同步試卷十一校聯考答案
(一)1-6題。(17分)1.(2分)改變歷史的本來面貌 2.D.(2分)3.(3分)(1)隨著印刷術和造紙術的出現,中原地區的人用詩書來表達喜樂(或便促成了文字的成長發展);(2)《楚辭》中的《九歌》脫胎於侗族的民歌《歌(嘎)九》,《楚辭》中那些深奧的含義一一找到了巫辭的對應;(3)楚地的人喜歡背著手彎腰走路的姿勢和「解手」的日常用語均源於他們的先人被捆綁受奴役的苦難。(各1)4.(3分)中國是茶的原生地;中國科技史上鐵鍋出現很早;中國傳統農耕過程中衍生出草木知識、中醫知識。(各1分)5.(3分)告訴我們歷史是生活的演變和重現,閱讀歷史,其實就是閱讀我們的現實生活。6.(4分)作者否定專在歷史縫隙里找一些聳人聽聞的趣事秘聞,以演義的方式戲說的歷史讀物,肯定從個案和例舉中還原歷史真貌而具有人文意味的讀史作品(意對即可,2分)。 贊同的,可從戲說歷史的淺薄及誤導方面談;不贊同的,可從通俗演義的娛樂性和傳播性方面談;還可一分為二。(2分)(二)7-12題。(20分)7.(3分) 既強調了沙漠景色的單調,行人渴望見到植物的心情,同時暗示了作者認為如此荒涼乾旱的沙漠地帶只有胡楊或紅柳等生命力強盛的植物才能存活,為下文葦的出現作鋪墊。8.(2分)帶來了葦的種子。9.(6分)C.F.10.(2分)「像初生小女的頭發」,是整體描寫,寫出了蘆葦稀稀落落「不成氣勢」;「耄耋老者」是個體描寫,形象地突出了蘆葦瘦削、衰弱的特點。11.(3分)《荷花澱》開頭結尾對蘆葦的描寫屬於小說中的環境描寫;本篇的蘆葦則是作者要贊美的中心,是描寫的主體對象。12.(4分)略。評分原則:描寫要能做到形神兼備,情景交融,僅僅是景物描寫,扣2分。(三)13題。(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