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2012上海語文高考試卷及答案

2012上海語文高考試卷及答案

發布時間:2021-03-05 23:11:18

A. 2012全國各省市高考語文試卷(含答案)

http://wenku..com/view/22ba2d8383d049649b6658b7.html

B. 2012上海高考詩歌及答案

2012-06-21 13:21 春江晚景 (來自2012高考抄語文試題上海卷詩襲詞賞析) 張九齡

江林皆秀發,雲日復相鮮。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興來只自得,佳處莫能傳。

薄暮津亭下,余花滿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廣闊遼遠的樣子。

14.與詩歌題目中「江」字直接照應的詞語有「江林」、「津亭」和「客船」。(1分)

15.對本詩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D )(3分)

A。本詩用典與寫實相結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詩以詠物為題材,脈絡清晰而且順暢。

C.頷聯、頸聯對仗工整,符合律詩的要求。

D.全詩的語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實之風。

16.從情景關系的角度,賞析本詩前兩聯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4分)

答:本詩首聯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則直接抒發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C. 2012上海語文高考零距離文言實詞的答案

我雖然沒有,但我有常用的300個文言文。
文言文300個常見文言實詞(高中1—160)
1、哀
①傷心,悲痛,哀嘆
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前赤壁賦》
杜鵑啼血猿哀鳴 《〈琵琶行〉並序》
②同情,憐憫
君將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說》
③傷悼(為……哀嘆)
秦不哀吾喪,而伐吾同姓 《秦晉崤之戰》
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 《阿房宮賦》
2、愛
①喜歡,喜愛
苟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恩 《種樹郭橐駝傳》
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阿房宮賦》
②愛護,愛惜,顧惜
愛劍偽心,廉者不為也 《延陵季子將西聘晉》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 《師說》
國事至此,予不得愛身 《〈指南錄〉後序》
③吝惜
不愛珍器重寶肥饒之地 《過秦論》
④同情
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左傳?子魚論戰》
⑤愛戴
袁有守多惠政,民甚愛之 《書博雞者事》
○6吝嗇
百姓甚以王為愛也 《齊桓晉文之事》
3、安
①安定,安逸,安適
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諫太宗十思疏》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 《歸去來兮辭》
②使……安
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種樹郭橐駝傳》
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 《諫太宗十思疏》
③哪裡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前赤壁賦》
④怎麼
安見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夢游天姥吟留別》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史記?陳涉世家》
庶人安得共之 《黃州快哉亭記》
⑤安慰
時時為安慰,久久莫相忘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6容
京中安不得身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
4、按
①用手壓或摁
項王按劍而跽曰(按劍:以手撫劍,預示擊劍之勢)《鴻門宴》
按劍坐於席上 《群英會蔣干中計》
②壓抑,止住
偃然按兵不動 《荀子?王制》
③巡行,巡視
按榆溪舊塞 《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
④追究,查究
按誅五人 《五人墓碑記》
5、案
①幾案,短長桌
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 《項脊軒志》
②通「按」審察,察看
召有司案圖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古代一種短腿的托盤
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 《長亭送別》
6、拔
①超越,超過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 《夢游天姥吟留別》
②攻下
其後秦伐趙,拔石城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拔出
項庄拔劍起舞,項伯亦拔劍起舞 《鴻門宴》
因拔刀斫前奏案 《鴻門宴》
③提拔
過蒙拔擢,寵命優渥 《陳情表》
是以先帝間拔以遺陛下 《出師表》
7、白
①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白首不見招 《詠史》
不知東方之既白(白:顯出白色,指天亮)《前赤壁賦》
②清楚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訓儉示康》
③下對上告訴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 《蘇武傳》
④潔白
要留清白在人間(以石灰等等潔白喻作者正直的人生)《石灰吟》
⑤明白,昭雪
然使君冤未白 《書博雞者事》
8、敗
①破敗
於敗堵叢草處,探石發穴 《促織》
②敗壞,毀壞
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訓儉示康》
③失敗
然而成敗異變,功業相反也 《過秦論》
抑本其成敗之跡《伶官傳序》
④打敗
夏四月辛巳,敗秦師於餚 《秦晉餚之戰》
⑤凋殘,衰落
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餘烈 《秋聲賦》
9、拜
①表示恭敬的一種禮節
問者爇香於鼎,再拜……成妻納錢案上,焚拜如前人《促織》
拜送書於庭(拜:行過叩拜禮)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拜謝
若從君惠而免之,三年將拜君賜(拜:拜領)《秦晉餚之戰》
③拜見,拜會
拜夫人於堂上 《左忠毅公逸事》
④授予名位或官職
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廉頗藺相如列傳》
詔書特下,拜臣郎中 《陳情表》
⑤接受任命
於是辭相印不拜 《指南錄後序》
○6拜上,呈上
臣不勝犬馬怖懼之情,謹拜表以聞 《陳情表》
10、報
①報告,告訴
至軍中,具以沛公言報項王 《鴻門宴》
似報主知 《促織》
②回答,答復
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報復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過秦論》
④報答,酬謝
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 《蘇武傳》
非臣隕首所能上報 《陳情表》
未報秦施而伐其師 《秦晉崤之戰》
⑤報效
孟嘗高潔,空餘報國之情 《滕王閣序》
○6通「赴」,到……去
吾今且報府 《孔雀東南飛》
11、暴
①突然
屢撩之,蟲暴怒 《促織》
②同「曝」
雖有槁暴,不復挺者 《勸學》
③暴躁
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④凶惡,殘酷
暴秦之欲無厭 《六國論》
⑤暴露,顯露
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 《六國論》
12、備
①具備,完備,齊全
而神明白得,聖心備焉 《勸學》
②防備,准備
行則備一夕之衛 《秦晉崤之戰》
師勞力竭,遠主備之 《秦晉崤之戰》
去京口,挾匕首以備不測 《〈指南錄〉後序》
③周到
備極護愛 《促織》
④備有
左佩刀,右備榮臭(此處為掛著) 《送東陽馬生序》
13、被
①覆蓋
未幾,成歸,聞妻言,如被冰雪 《促織》
②表示被動
同是被逼迫,君爾妾亦然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妝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並序)》
操吳戈兮被犀甲 《國殤》
③被子
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 《訓儉示康》
④遭受,蒙受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 《左忠毅公逸事》
14、倍
①加倍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 《過秦論》
②同「背」,違背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鴻門宴》
15、悲
①哀痛,傷心
夜則魚龍悲嘯於其下 《黃州快哉亭記》
②眷顧
謂沛父兄曰:「遊子悲故鄉」 《史記?高祖本紀》
③思念,同情
悲予志焉 《〈指南錄〉後序》
④嘆息,感慨
又有悲夫古書之不存 《游褒禪山記》
16、北
①北方
將軍戰河北,臣哉河南 《鴻門宴》
②特指元軍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動也 《〈指南錄〉後序》
③向北
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 《阿房宮賦》
④敗逃,敗逃的人
秦有餘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過秦論》
⑤相背
食人炊骨,士無反北之心 《戰國策》
17、背
①脊背,背面,反面
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 《左忠毅公逸事》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
②背上背著
草屨,背筐,手長鑱 《左忠毅公逸事》
③背離,背叛
言沛公不敢背項王也 《鴻門宴》
而皆背晉以歸梁 《伶官傳序》
④離開,引申
生孩六月,慈父見背 《陳情表》
⑤背誦
因使人背而誦之,不失一字 《三國志?王粲傳》
18、奔
①跑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黃州快哉亭記》
②逃亡
至京口,得間奔真州 《〈指南錄〉後序》
19、本
①草木的根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搖其本以觀其疏密 《種樹郭橐駝傳》
②本來,原來
予本非文人畫土,甘受詬厲 《病梅館記》
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 《蘇武傳》
③來源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 《諸子喻山水》
④探求,考察
抑本其成敗之跡,而皆自於人歟 《伶官傳序》
⑤抄本
今存其本不忍廢,道中手自鈔錄 《〈指南錄〉後序》
20、彼
①指示代詞,那
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 《前赤壁賦》
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 《師說》
②他,他們
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師說》
彼實構吾二君 《秦晉崤之戰》
③別人,對方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21、逼
①接近,迫近
細贍景狀,與村東大佛閣逼似 《促織》
②強迫,威脅
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兄弟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2、辟
①開,打開
前辟四窗,垣牆周庭 《項脊軒志》
②開墾,開辟
辟病梅之館以貯之 《病梅館記》
③同「避」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風雨也 《秦晉崤之戰》
23、蔽
①遮住,遮掩,掩護
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前赤壁賦》
常以身翼蔽沛公 《鴻門宴》
②掩飾,隱藏,蒙蔽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諫太宗十思疏》
24、畢
①完,完成,結束
語未畢,余泣、嫗亦泣 《項脊軒志》
六王畢,四海一(此處為完結,指為秦所滅)《阿房宮賦》
公閱畢,即解貂覆生 《左忠毅公逸事》
②使……結束
卒廷見相如,畢禮而歸之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③全部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蘭亭集序》
25、便
①有利,便利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過秦淪》
②(piáan)能說會道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③就
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④合適
視歷復開書,便利此月內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6、遍
①到處,普遍
舉天下所貢蝴蝶、螳螂、油利撻、青絲額一切異狀遍試之《促織》
②全,全部
以侈自敗者多矣,不可遍數 《訓儉示康》
上不天則下不遍覆,心不地則物不必載 《諸子喻山水》
27、表
①外,與「里」相對
山河表裡潼關路 《潼關懷古》
②表明,表白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寸心 《在獄詠蟬》
③給皇帝的奏章
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 《陳情表》
④標記,作標記
荊人慾襲宋,使人先表雍水 《察今》
28、並
①合並,吞並
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過秦淪》
②並行,並列
文武並用,垂拱而治諫太宗十思疏
③一起,都,一並
遂使撫臣、令尹,並受促織恩蔭 《促織》
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 《蘇武傳》
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 《蘇武傳》
④並且
兩股間膿血流離,並蟲不能行捉矣 《促織》
29、伯
①排行第一,老大,伯父
既無伯叔,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
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晉侯秦伯田鄭 《左傳?僖公二十年》
③古代一方的 首領
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 《陳情表》
④同「霸」
桓公,五伯之上也 《韓非子?難四》
30、薄
①微薄,薄弱
不終歲,薄產累盡 《促織》
②迫近,逼近,靠近
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陳情表》
③輕視,看不起
不薄今人愛占人 《戲為六絕》
④(土地)貧瘠
薄田五十頃 《三國志?諸葛亮傳》
⑤與「厚」相對
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詩經?小曼》
○6淺薄
門衰祚薄,晚有兒息 《陳情表》
31、泊
①停船
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 《石鍾山記》
②恬靜,淡泊
非淡泊無以明志 《誡子書》
32、博
①寬廣,廣博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勸學》
②換取,討取
顧念蓄劣物終無所用,不如拼博一笑 《促織》
33、步
①行走,步行(專指不借車馬徒步行走)
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於敝邑 《秦晉崤之戰》
與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四人持劍盾步走《鴻門宴》
②腳步,步伐
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 《促織》
③舉足兩次為 一步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阿房宮賦》
34、栽
①裁衣服,剪裁
十三能織素,十四學裁衣 《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②同「才」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③裁決
唯大王裁其罪 《韓非子》
35、蒼
①深綠色
山川相繆,郁乎蒼蒼 《前赤壁賦》
②灰白色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蒹葭》
36、操
①拿著
大王來何操? 《鴻門宴》
卧起操持,節旄盡落 《蘇武傳》
②從事,擔任
有成名者,操童子業,久不售 《促織》
③掌握,控制, 操作
津人操舟若神 《列子?黃帝》
④操守,品德
雖賈人,有賢操 《漢書?張湯傳》
37、草
①草
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 《蘇武傳》
②在草間
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 《〈指南錄〉後序》
③初稿.
廡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左忠毅公逸事》
④結草:報恩
臣生當隕首,死當結草 《陳情表》
38、策
①計策,策略
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 《廉頗藺相如列傳》
昭襄蒙故業,因遺策 《過秦論》
歸而求救國之策 《〈指南錄〉後序》
②竹製的馬鞭
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 《過秦論》
③拄著拐杖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 《歸去來兮辭》
39、曾
①曾經
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訓儉示康》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琵琶行(並序)》
②竟,竟然
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蘭亭集序》
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前赤壁賦》
③與自己隔兩代的親屬
此兒當及其曾祖 《晉書》
40、差
①差別
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史記?蕭相國世家》
②差錯,錯誤
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禮記?經解》
③稍微地,比較地
吳公差強人意 《後漢書?吳漢傳》
④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瓦縫參差,多於周身之帛縷 《阿房宮賦》
41、嘗
①品嘗
嘗之而甘於口 《荀子?榮辱》
②試探
我雖不敏,請嘗試之 《權術?心術》
③副詞,曾經
嘗以十倍之地,百萬之師,叩關而攻秦 《過秦論》
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項脊軒志》
吾嘗終日而思矣 《勸學》
42、長
①長(與「短」相對)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蒹葭》
方首長脛 《促織》
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過秦論》
②擅長
敢問夫子惡乎長? 《孟子二章》
③長久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前赤壁賦》
④一直,經常
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秋水》
⑤生長
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而茂之也 《種樹郭橐駝傳》
⑥增長,成長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諫太宗十思疏》
⑦年長的人
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蘭亭集序》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 《訓儉示康》
⑧列在首位的
長子邁將赴饒之德興尉 《石鍾山記》
⑨年紀大,輩分或職位高
沛公曰:「孰與君少長?」 《鴻門宴》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 《師說》
⑩長久的,久遠的
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 《諸子喻山水》
○11長句:指七言詩,唐代的習慣說法
因為長句,歌以贈之 《琵琶行(並序)》
43、超
①一躍而上
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秦晉崤之戰》
②遙遠
手裁舉,則又超忽而躍 《促織》
平原忽兮路超遠 《國殤》
③超過
聽言則遠超於上聖 《十漸不克終疏》
44、朝
①朝拜,朝見,上朝
先軫朝,問秦囚 《秦晉餚之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 《項脊軒志》
②使……朝拜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餘年矣 《過秦論》
③朝代(朝廷)
逮奉聖朝,沐浴清化 《陳情表》
④早晨
朝歌夜弦,為秦宮人 《阿房宮賦》
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 《蘇武傳》
45、陳
①陳列
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 《過秦論》
②陳述
陳情表 《陳情表》
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 《蘇武傳》
③陳舊
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蘭亭集序》
④通「陣」,交戰時的戰斗隊列
勿擊堂堂之陳 《孫子兵法?軍爭》
46、稱
①聲稱
孔子稱:與其不遜也寧固 《訓儉示》
②號稱,稱作
其流風遺跡,亦足以稱快世俗 《黃州快哉亭記》
③稱頌,贊許
仲尼亟稱於水,曰:「水哉,水哉!」何取於水也? 《孟子》
④適合,符合, 相稱
稱心快意,幾家能夠 《與妻書》
⑤稱量
度而取長,稱而取重 《商君書》
47、誠
①確實,的確
臣誠恐見欺於王而負趙 《廉頗藺相如列傳》
誠既勇兮又以武 《國殤》
此為宰相廳事誠隘 《訓儉示康》
②真心,真誠
願陛下矜憫愚誠,聽臣微志 《陳情表》
③如果,果真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 《諫太宗十思疏》
48、出
①出,出來
備他盜出人與非常也 《鴻門宴》
②出去,外出
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 《左忠毅公逸事》
③逃出
果以富得罪出亡 《訓儉示康》
④拿出,交納
因山己蟲,納比籠中 《促織》
⑤產生,發生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師說》
⑥出現,顯露
而境界危惡,層見錯出古之聖人 《〈指南錄〉後序》
⑦超出,超過
其出人也遠矣 《師說》
⑧出任,調任
予出官二年 《琵琶行(並序)》
⑨出兵,出征
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秦晉餚之戰》
⑩使……流出
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蘇武傳》
49、除
①台階
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 《蘇武傳》
②去掉,清除
草屨,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引入 《左忠毅公逸事》
③授官。除去舊職,授予新職
尋蒙國恩,除臣洗馬 《陳情表》
予除右丞相兼樞密使 《〈指南錄〉後序》
50、辭
①言辭
初至北營,抗辭慷慨,上下頗驚動 《〈指南錄〉後序》
②告別
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 《鴻門宴》
我從去年辭帝京 《琵琶行(並序)》
③遣去
臣等不肖,請辭去 《廉頗藺相如列傳》
④推辭,不接受
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 《鴻門宴》
莫辭更坐彈一曲 《琵琶行(並序)》
⑤口供,訟詞(受辭:受審訊)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 《蘇武傳》
⑥文體的一種
歸去來兮辭 《歸去來兮辭》
⑦辭謝:婉言謝絕
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 《廉頗藺相如列傳》 參考資料:網路文庫

D. 2012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答案

一 閱讀80分
(一)
1.文獻綜述在國內學術界不太受重視,問題較多。
2.C
3.認真閱讀
4.第⑥段強調學術刊物對文獻綜述的倡導與支持的重要性;是對核心觀點的補充,使論述更全面。
5.D
6.優秀的文獻綜述提供了該領域的學術譜系圖,為該領域甚至整個學科的發展方向提出建設性意見,是提高研究水平和論文質量的保障。
(二)
7.細致入微地寫出駱駝吃草料的樣子;突出「我」觀察的仔細,表現了兒童的好奇和天真。
8.爸爸認為掛鈴鐺是駱駝安全的需要,是從實用角度講的;「我」認為掛鈴鐺是人的需要,是從情感需求角度講的;「我」的想法富有情趣,所以更美。
9.C F
10.答案示例:用兩個「慢慢」修飾「走」和「嚼」的動作,兩個「總會」修飾「走到」和「吃飽」,兩兩呼應,寫出駱駝不著急的性子,意味深長。用詞樸素,句子簡短,表達恰到好處,不見柔弱。
11.前一部分以孩子的視角,寫出了「我」對世界的好奇以及童年生活的美好;後一部分 (最後三段)以成年人視角,表現出作者對童年的追念和珍惜。
12.答案示例:「冬陽」在行文中雖然著墨不多,但與全文都有內在聯系。「冬陽」點出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冬陽的溫暖烘託了童年生活的溫馨美好,為全文奠定溫暖的基調。這樣寫足見作者構思之巧。
(三)
13.(1)心遠地自偏(2)吾嘗終日而思矣(3)起舞弄清影(4)於我如浮雲(5)造化鍾神秀(6)不以規矩(7)萬夫莫開(8)幾家歡樂幾家愁
(四)
14.津亭
15.D
16.本詩首聯描繪了樹木繁茂、落霞與夕陽交相輝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艷麗,含蓄地傳達出作者喜悅的心情。頷聯則直接抒發作者在征路上見到美景時喜出望外的心情。兩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五)
17.(1)使……知道(2)穿著布衣(3)繁殖(4)認為……好
18.C
19.(1)如果(是這樣),你想要什麼?(2)按一定的時間作息,不好的就去掉,不要讓(它或他)損害群體。
20.丞相認為付出後要求回報是人之常情,卜式則為國家無私付出,不求回報,所以被認為不合「人情」。
21.皇帝開始不太了解卜式的為人,接著認識到他是忠厚的長者,最後發現他有治國才能。
(六)
22.東池岸邊向外突出的地方
23.運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寫出建在水邊的戴氏堂好像相連的大船隨波起伏的奇特景象。
24.因為在這里居住著有才德的人。
25.B
26.本文描繪了戴氏堂的美景,稱贊了戴簡離世樂道的情操,頌揚了弘農公治政、識人的才能和中正的美德。

E. 2012高考語文全國卷

2012高考全國卷語文試題
本試卷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1至4頁,第Ⅱ卷5至8頁。考試結束後,將本卷和答題卡一並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試在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清楚,並貼好條形碼。請認真核准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後,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答案標號塗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乾凈後,再選塗其他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一、(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讀音全都正確的一組是
A. 頎長(qí) 悚然(sù) 彰善癉惡(dàn) 韜光養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尋瑕伺隙(xì) 嚙臂為盟(niè)
C.抵牾(wǔ) 橫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盡(jīn)
D.鞭撻(tà) 骨骼(gé) 輾轉反側(niǎn) 蜚聲中外(fēi)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A.該產品的試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產後將不孚眾望,公司一定會憑借產品的優異品質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驕人業績。
B.某市兩家報社相繼推出的立體報紙受到廣大市民的熱烈追捧,更多的立體報紙呼之欲出,可能會成為當地報業的一種發展趨勢。
C.中國古典傢具曾經非常受消費者親睞,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市場上卻沒有了蹤影,而在全球崇古風氣盛行的今天,它又漸入佳境了。
D.這位專家的回答讓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實在沒想到這個困擾我兩年的問題他卻理解得那麼輕松。
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他在英語國家工作一年,不但進一步提高了英語交際能力,還參加過相關機構組織的阿拉伯語培訓,掌握了阿拉伯語的基礎應用。
B、建立監督機制非常重要,企業對制度的決策、出台、執行到取得成效的每個環節都納入監督的范圍,就能切實有效地增強執行力。
C、她對公益活動很有熱情,並將這份熱情帶個了她所從事的產品策劃和品牌推廣工作中去,為公司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做出了貢獻。
D、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深化,如何緩解就業壓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最大的難題。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的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組是
--------,---------,--------- ,-------- ,--------- ,--------- 。如在某些漢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寫法。
①民間的書寫著出於某種考慮,將「荼」減去一筆,這就成了「茶」字
②隨著飲茶習俗的推廣,「茶」字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
③「荼」簡寫為「茶」,漢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庸之前「荼」字寫作「茶」,這恐怕不是我們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為飲品,我們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個義項,「茶葉」義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二、(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5-7題。
「橫江西望阻西秦,漢水東連揚子津,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這是李白《橫江詞》的第三首。橫江即採石磯對岸的橫江浦渡口。王琦《李太白集輯注》引有胡三省《資治通鑒鑒注》,「揚子津在今真州揚子縣南,」揚子縣位置在江都(揚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揚子津更在其南,則是江邊的津渡了。李白在詩中所以會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正式這個緣故。揚子津當時必然久已馳名,因為它乃是從江都入江的運河渡頭,可是開元之後卻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詩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揚子津卻很少見。胡三省乃宋元間人。那時候《資治通鑒》就已經需要有人來為揚子津做注了。揚子津作為運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揚子縣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於揚子津,然而它自身卻久已沉埋,不為人所知曉了。
揚子津原來是個近江面的較低窪處。可是它與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並不正好相對,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處又有沙洲,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新唐書齊浣傳》:「(浣)遷潤州,州北距瓜步沙尾,於匯六十里,州多敗溺,浣徒漕路由京口,治伊婁渠已達揚子,歲無覆舟減運錢數十萬。」也就是說,渡江進入北岸的運河,不再通過揚子津,而是通過新開的伊婁河到達揚子縣。李白《提瓜州新河餞族叔舍人貪》詩雲:「齊公鑿新河,萬古流不絕。」指的便是這條河,而瓜洲從此也就取代了揚子津,成為大江北岸運河的著名津渡。白居易有《長相思》詞:「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白居易的時代去開元未遠,而瓜洲就已經成了古渡頭,至於比起瓜洲來更古的揚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們的記憶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為便利的津渡是猶豫它正對南岸江邊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開元二十五年齊浣遷潤州後才興修的,換句話說,舊漕路原來並不通京口。而要開辟一條通京口的新漕路卻是十分艱辛的。宋代《新唐書音訓》雲:「京口在潤州城東北甘露寺側。」甘露寺正位於北固山,所以遷徙這段漕路,勢必要緊貼著北固山下與山根的頑石打交手戰,這樣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這也就是李白《丁督護歌》中所描繪的「萬人鑿磐石,無由達江滸」的施工場面。過去有些注家以為「無由達江滸」是猶豫運載石頭的緣故。其實水運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於運石頭還是運糧食,只要不超過吃水量,運什麼都一樣可行。其所以「無由達江滸」,只是由於山下的頑石還沒有被鑿通而已。這里李白的三首詩正好可以為瓜洲浦取代揚子津這一變遷作證,而同時《橫江詞》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條證據。 (摘編自林庚《閑話揚子津》)
5、下列關於本文第一段內容的表達,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李白《橫江詞》第三首由橫江浦聯想到揚子津,是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長江邊上有名的運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詩中很少提到揚子津,是因為當時瓜洲已經取代揚子津成為長江邊上的運河渡口了。
C.胡三省雖然是宋元間人,但是讀背誦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已經有困難,需要有人來做註解才行。
D.揚子縣謂語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為「揚子」,可能是因為該縣的南部有久已馳名的揚子津。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揚子津是長江邊上的低窪處,並且跟南岸的運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對,而江中正對揚子津處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齊浣遷官潤州之後,把長江南岸的漕路遷徙到京口,又在北岸開鑿了伊婁河,這樣船舶渡江以後,就不再通過揚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處伊婁河的入江處,由於正對著南岸江邊的京口,並且京口已經開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為一個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認為李白詩句「無由達江滸」,是說由於石頭過重,無法用船運到江滸。其實用船運石頭和糧食是一樣的,注家此說不能成立。
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對於南岸從潤州入江的運河渡口來說,揚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則正對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揚子津的東面。
B.齊浣對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達北岸運河渡口的行程縮短了,並減少了覆舟的危險,為航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C.從禮拜《丁督護歌》中的「萬人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開辟京口漕路的過程是非常艱辛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禮拜的三首詩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揚子津的歷史變遷,其中《橫江詞》寫作最早,《丁督護歌》則寫作最晚
三、(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題
郭浩宇充道,德順軍隴幹人。徽宗時,嘗率百騎抵靈州城下,夏人以千騎追之,浩手斬二騎,以首還。從種師道進築茸平 ,敵據塞水源,以渴我師,浩率精騎數百奪之。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流失中左肋,怒不拔,奮力大呼,得賊乃已;諸軍從之,
敵遁去,由是知名。累遷中州刺史。欽宗即位,以種師道薦,召對,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歸。乞給輕兵間道馳滑台,時其半度,可擊也。」會和戰異議,不能用。帝問西事,浩曰:「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願選將設備。」已而果攻涇原路,取西安州、懷德軍。紹聖開拓之地,復盡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長安,涇州守臣夏大節棄城遁,郡人亦降。浩適夜半至郡,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還,曰:「為語汝將曰,我郭浩也,欲戰即來決戰。」金人遂引去。紹興元年,金人破饒風嶺,盜梁、洋,入鳳州,攻和尚原。浩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遷邠州觀察使,徙知興元府。飢民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騎十餘萬破和尚原,進窺川口,抵殺金平,浩與吳玠大破之。遷彰武軍承宣使。玠按本路提點刑獄宋萬年陰與敵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與浩意不協,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興軍路經略使。金州殘弊特甚,戶口無幾,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他軍以匱急仰給朝廷,浩獨積贏錢十萬緡以助戶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請,得以直達。九年,改金、洋、房州節制。十四年,召見,拜檢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節選自《宋史 郭浩傳》)
8.對下列句子中隊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敵攻石尖山,浩冒陣而前 冒:貿然
B.奮力大呼,得賊乃己 己:停止
C.乞給輕兵間道馳滑台 乞:請求
D. 時其半度,可擊也。 時:等候
9.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奮勇抗擊金人的一組是
①浩手斬二騎,以首還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將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適與吳璘往援,斬獲萬計
⑤相聚米倉山為亂,浩討平之
⑥浩與吳玠大破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0.下了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浩有膽有勇,屢立戰功。徽宗時,他抗擊夏人曾以少敵多:跟隨種師道征戰,他率領數百精騎奪回被敵軍占據的水源,幾次陞官後擔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見識,可惜建議未被採納。欽宗即位後曾照他詢問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戰事,他堅決主戰,提出應對之策,而朝廷舉措失當,國土蒙受損失。
C. 郭浩、吳介共同破敵,郭不同意這一做法,被調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狀況好轉。他初到任時間,金州極度破敗,百姓流亡,經治理後積有餘錢資助戶部,收到朝廷嘉勉,並給與奏請可以直達的優遇
第Ⅱ卷

四、(23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臣在任已聞警,慮夏人必乘間盜邊,願選將設備。
譯文:
(2)浩招輯流亡,開營田,以其規置頒示諸路。
譯文:
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落葉
修睦
雨過閑田地,重重落葉紅。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風。
幾處隨流水,河邊亂暮空。
只應松自立,二不與君同。
[注]修睦:晚唐詩人。
(1)從寫落葉的角度看,第二聯與一、三兩聯的不同時如何體現出來的?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2)本詩最後一聯為什麼要寫松?請簡要分析。
答:
13.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第一小題計分)(5分)
(1)------------- ,非能水也,-----------------。君子生非異也,-------------- 。(《荀子.勸學》)
紛紛暮雪下轅門,------------------ 。輪台東門送君去,---------------- 。(岑參《白雪歌送武門判官歸京》)
(2)月出於東山之上,-------------- 。白露橫江,---------------- 。
---------------------,凌萬頃之茫然。(蘇軾《赤壁賦》)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 ,沙場秋點兵。(辛棄疾《破陣子》)
五、(22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題。
聽朗誦 孫犁
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間,收音機里,一位教師正在朗誦《為了忘卻的記念》。這篇散文,是我青年時最喜愛的。每次閱讀,都忍不住熱淚盈眶。在戰爭年代,我還屢次抄錄、油印,給學生講解,自己也能背誦如流。
現在,在這空曠寂靜的房間里,在昏暗孤獨的燈光下,我坐下來,虔誠地、默默地聽著。我的心情變得很復雜,很不安定,眼裡也沒有淚水
五十年過去了,現實和文學,都有很大的變化。我自己,經歷各種創傷,感情也遲鈍了。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跡,已成歷史:魯迅的這篇文章,也很久沒有讀,只是偶然聽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頭,振臂高呼,最終為革命文學而犧牲。這些情景,這些聲音,對當前的文壇來說,是過去了很久,也很遠了。
是的,任何歷史,即使是血寫的歷史,經過時間的沖刷,在記憶中,也會漸漸褪色,失去光澤。作為文物陳列的,宗教信徒,用血寫的經卷,就是這樣。關於仁人志士的記載,或仁人志士的遺言,在當時的以後,對人們心靈的感動,其深淺程度,總會有不同吧!他們的呼聲,在當時,是一個時代的呼聲,他們心的跳動,緊緊連接著時代的脈搏。他們的言行,就是群眾的矚望,他們的不幸,會引起全體人民的悲痛。時過境遷,情隨事變,就很難要求後來的人,也有同樣的感情。
時間無情,時間淘洗。時間沉澱,時間反復。歷史不斷變化,作家的愛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斷變化,撫今思昔,登臨憑吊的人,雖絡繹不絕,究竟是少數。有些紀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時之興懷。
世事雖然多變,人類並不應此九廢棄文學,歷史仍賴文字以傳遞。三皇五帝之跡,先秦兩漢之事,均賴歷史家、文學家記錄,才得永久流傳。如果沒有文字,只憑口碑,多麼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記憶不清了。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紙帛,遇上好條件,竟能千年不壞,比今時壽命還長。
能不能流傳,不只看寫的是誰,還要看是誰來寫。秦漢之際,楚漢之爭,寫這個題材的人,當時不下百家。一到司馬遷筆下,那些人和事,才活了起來,膾炙人口,永遠流傳。別家的書,卻逐漸失落,亡佚。
白莽柔石,在當時,並無赫赫之名,事跡亦不彰著。魯迅也只是記了私人的交往,朋友之間的道義,都是細節,都是瑣事。對他們的革命事跡,或避而未談,或談得很簡略。然而這篇充滿血淚的文字,將使這幾位青年作家,長期躍然紙上。他們的形象,魯迅對他們的真誠而博大的感情,將永遠鮮明地印在憑吊者的心中。
想到這里,我的心又平靜了下來,清澈了下來。
文章與道義共存。文字可泯,道義不泯。而只要道義存在,魯迅的文章,就會不朽。
1985年9月21日晨改抄訖 (有刪改)
14.作者聽朗誦時,「心情變得很復雜,很不安定,眼裡也沒有淚水」。這是為什麼?請簡要分析。(6分)
答: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這些情景,這些聲音,對當前的文壇來說,是過去了很久,也很遠了。
答:
(2)想到這里,我的心又平靜了下來,清澈了下來。
答:
16.在作者看來,影響歷史與世事流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請簡要說明。(6分)
答:
17.這篇文章是怎樣構思的?請簡要分析。(6分)
答:
六、(15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18.從整個文段來看,下面劃線的三個句子在語言表達上都有問題,請予修改。要求語意連貫,銜接自然,語句通順,不改變原意。修改後的句子每句都不得超過15個字。(6分)
我的朋友老王,人稱「戲痴」,自號「梨園客」。1由於用「客」來稱呼,可見不是戲曲界的專業人士。但是,凡說起他,2他在戲曲界人人都知道。他特別愛聽戲、愛唱歌,後來還成了有名的票友。他退休後又熱衷於戲曲資料的收藏;買劇本,集唱片,淘劇照等,忙的不亦樂乎。3還有700餘份戲單是他搜集的,而且都是上個世紀的。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請在下面劃線處補寫一句恰當的話,使它與後面部分構成一個完整的文段。不得超過20個字。(3分)
____________。音樂作品的「深度」有不同的表現形態。比較重要的形態通常有兩種:一是「深刻」,二是「深邃」。大致說來,「深刻」是就作品的主題而言;「深邃」是就作品的意蘊而言。「深刻」訴之於意義,比較理性;「深邃」訴之於體驗,比較感性。「深刻」如同在二維平面上的篆刻,是靜態的;「深邃」卻似三維空間中的景緻,是動態的。西方音樂以「深刻」見長;中國音樂則以「深邃」著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三句話,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句式與示例相同。(6分)
沒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宮,無論怎麼堅持,都只是辨不清方向的盲目穿行;
沒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無論怎麼用心,都只是見不到光明的胡亂摸索;
沒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無論怎麼努力,都只是看不到希望的徒勞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60分)(注意: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2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周末,我從學校回家幫著干農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濘,我挑著一擔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沒幾步,就心跳加速,雙腿發抖,擔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媽媽在田裡插秧,看到我的窘態,大聲地喊:「孩子,外衣脫了,鞋子脫了,再試試!」
我脫了外衣和鞋襪,捲起褲腳,重新挑起擔。咦,一下子就覺得腳底下穩當了,擔子輕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媽媽跟前。
媽媽說:「你不是沒有能力挑這個擔子,你是擔心摔倒,弄臟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脫掉外衣和鞋襪,就甩掉了多餘的顧慮。」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F. 2010年上海高考語文試題及答案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1、答題前,考生務必先將自己的姓名、准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姓名、准考證號,並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上。 2、選擇題答案使用2B鉛筆填塗,如需改動,用橡皮擦擦乾凈後,再選塗其它答案標號;非選擇題答案實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簽字)筆或碳素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 3、請按照題號在各題的答題區域(黑色線框)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 4.保持卡面清潔,不折疊,不破損。 5.做選考題時,考生按照題目要求作答,並用2B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題目對應的題號塗黑。 一 閱讀80分 (一) 閱讀下文,完成第1-6題。(16分) 筆 墨 的 超 越 ①毛筆、墨是中國書法和繪畫的主要工具,原本並無奇特之處,不過分別是由獸毛與熏燒的煙灰製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國的書畫藝術史上,它們始終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②漢代蔡邕說:「惟筆軟則奇怪生焉。」的確,毛筆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之一。 「墨分五色」,足以展現萬類的繽紛,更是中國藝術家的常識。毛筆的錐體造型,具有「鋒出八面」的能力;墨與水的調和,經過宣紙的洇化,可產生變幻莫測的效果。 ④筆墨的造型過程一般不可重復,書法和繪畫,雖是靜態地呈現在紙上,卻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沈尹默說,在欣賞書法時,「不但可以接觸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還會感到音樂般輕重疾徐的節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靜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樂的節奏」! 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藝術,因筆墨的性能,具有了獨特的表現能力與藝術魅力。簡單的書寫或皴擦、普通的黑白兩色,竟然以簡馭繁、以靜寓動,勝過了許多復雜的藝術。宗白華認為:「中國音樂衰落,而書法卻取代了音樂成為一種表達最高意境與情操的民族藝術。」其中或有溢美之詞,但也足見中國人對筆墨藝術的特殊感情。 ④這種特殊感情的形成,不僅由於筆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 ⑤筆墨與文人長相廝守,須臾不離,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靈。因此,筆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筆」可以「生花」,筆底可走「龍蛇」,甚至文人也被稱為「墨客」--工具與人,達成了性靈的相通。在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里,筆墨成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現手段之一。相傳鍾繇說過:「筆跡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筆跡界破空間。成為人們傳達美的手段,於是乎有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文人傳統。 ⑥在這一傳統中,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潛說:「例如寫字,橫、直、鉤、點等等筆畫原來都是墨塗的痕跡,它們不是高人雅士,原來沒有什麼『骨力』、『姿態』、『神韻』和『氣魄』。但是在名家書法中我們常常覺到『骨力』、『姿態』、『神韻』和『氣魄』。」這些感受,與其說是一個普通的欣賞者通過想像、移情獲得的,毋寧說是中國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觀念向筆墨藝術活動持續貫注的結果。 ⑦在中國古代教育中,對調筆用墨,有一系列的規范.《弟子規》說:「墨磨偏,心不端。」執筆要求「腕平掌豎」,因為「心正則筆正」,反之「筆正」可見「心正」。在運筆的過程中,要求「中鋒」和「藏鋒」,因為「中則正」、 「君子藏器」。何以會提出這樣的要求? 因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書論家項穆說:「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筆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靈才是目的。看起來似乎是技術性的活動,所寄寓的卻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煉的目標。 ⑧於是「技進乎道」,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黃庭堅認為,蘇軾能拔萃於宋代書家,根本原因在於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終莫能及爾」。而人格的修煉,最終又服從於社會的總體目標,所以項穆又說:「正人心,所以嫻聖道也。」孔子「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的觀念,在此被落實到了筆墨的操守中。這種筆墨活動,已經不再以藝術家的培養為鵠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會人的塑造為旨歸。 ⑨有趣的是,與這種道德目標明確的修煉方式並存的,還有一種游戲的取向,所以「游戲筆墨」成為一個成語--口它常常指作文的態度。宋代米芾說:「要之皆一戲,不當問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筆一戲空。」在這種游戲中,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技術的工巧與否並非關鍵。庄禪的哲學,由此流動於筆墨之中,與道德人格的修煉一樣,浸潤著中國文人的情懷。 1.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內容。(2分) 2.簡析第③段中兩處畫線句作用的異同。 (3分) 3.下列對第④段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種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說的中國人對藝術的贊美之情。 B.「不僅由於」表明下文將進一步闡述筆墨對於中國人的意義。 C.在結構上,這一段有承接上面兩個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 D.此處獨句成段,表達內容更明確,文章層次也顯得更為清晰。 4.第⑤段中加點詞「性靈」的意思是___________ 。 (2分) 5.聯繫上下文,填入第⑨段空格處恰當的一項是(2分) A.因為 B.何況 C.可見 D.雖然 6.從全文看,筆墨的「超越」可以歸納為哪些要點? (4分) (二) 閱讀下文,完成第7一12題。(20分) 天目山 ①去天目山,是心裡積存已久的一個念想,不是為觀光,是為了那些大樹。幾十年裡,只要說到樹,天目山就從父親的眼神里巍然升起,他一遍遍說,假如你沒去過天目山,根本不明白什麼叫樹。其實不全是為了樹,我知道,是為了一個人。幾十年來,若是提起他的名字,母親的眼神就會倏然暗淡下去,她的雙眼彷彿是海潮淹沒的沙灘。她喃喃說,我要和你一起去。 ②去天目山,於是變成一種夙願和儀式,無論是為了樹,還是為了人。 ③只是,我沒有想到,登天目山那一日,會遇上那樣一場彌天大霧。像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呼嘯而過,遠山近樹忽而不見了。山中古老的禪源寺,隱匿在蒼白的霧氣里。下車尋路,林間的青石板小徑如雨潑過似的,濕漉漉地膩滑,只幾步便消失在濃煙樣的水霧中。 ④母親默默地走在前面。白色的紗幕被她的腳步豁開一個缺口,影子穿過去,紗簾瞬間又閉合了。山路通往林深處,在那深不可測的綠巷中,我隱約看見了一排排樹,昂然立於路旁。它們竟是那樣的高大,濃密的雲霧遮去了樹梢,樹尖伸到望不見盡頭的天上去了;最令人驚嘆的是樹干之直,刀削般筆挺,像一根根氣度軒昂的羅馬石柱,支撐著綠屋的穹頂。褐色的樹皮一片片如鱷魚的鱗甲,已被千年的風霜錘磨成堅韌的岩石。 ⑤他究竟倒在哪一棵樹下了呢? 鮮血從他年輕的胸膛里流淌下來的時候,他或許就靠在了那棵大樹的樹幹上。他依託了大樹,所以犧牲的那一刻仍像樹一樣站立。龍爪般的樹根至今還留著他的血跡,只是被蒙蒙的霧氣暫時稀釋了。 ⑥那個無風無雨的春日,那些被父親無數次贊頌和崇仰的天目山大樹,就這樣從漫山飄忽的濃霧中,和那個叫蕭洪明的故人一起,若隱若現地走來。我看不清他的面孔,只聽見他腳上沉重的鐵鏈,一聲聲從森林盡頭傳來。我不知道他在匆匆離去前,是否還有心情觀賞這些天目山的稀世大樹。57年前的樹葉早已零落成泥,但我清晰地看見他灼熱的目光仍在枝條上纏繞。 ⑦半個世紀過去了,如今我所見的,是被他熟讀過的那些樹。陡峭的石階兩旁,柳杉武士樣雄偉,順坡排列,陣勢逼人。再抬眼,金錢松破霧而出,穿雲摩天,傲氣十足。若不是彌天大霧遮擋了視線,就可望見懸崖峭壁的林莽中那幾百棵千年銀杏。等到秋天,山谷里定是黃葉燦爛,一片金光四射。 ⑧幾十里山路,不是在走,是在仰望,瞻仰那些永遠的樹。當那一排槍聲在冰冷的山谷里響起來的時候,惟有這些樹,是沉默的目擊者。後來那些離亂夢魘的歲月,仍是這些樹,在荒野莽叢中陪伴他。他年輕的生命終止在27歲那個年紀,大樹卻已千年。 ⑨母親依然走在前面。從上山那一刻起,她的雙目就被山巒霧氣染得濕潤。樹林深處鳥鳴啁啾,聲聲如歌,讓人想起遙遠的青春季節:一群女生歡笑著從禪源寺的臨時課堂上跑出來,手拉手圍著寺前的老銀杏樹,雄壯的抗日軍歌驚飛了樹上的小鳥……待她幾年後重回天目山,卻是被押解著,一步步踩著前頭他沉穩的腳印。直到今日,她一抬眼仍能看見他坦然的目光,如陽光下流淌的山澗小溪,從石縫里透出烏亮的光澤。 ⑩母親站住了,站在一棵柳杉樹下。樹身奇粗,三人合抱僅圍大半圈,瘢痕累累,深藏的皺褶中寫滿滄桑。枝條上沒有一片綠葉,惟有軀干依然屹立,像一尊古老的石像。在我的驚嘆中,母親說,這就是真正的大樹王,現在它死了。五十多年前,我曾見過它活著的樣子,樹冠就像一把巨大的傘,整個開山老殿都被它遮住了。一陣山風襲來,霧氣旋轉著,雪花般從它粗糙的枯枝中穿過。剎那間,油綠的樹葉似一樹繁花,綴滿了它堅韌的枝幹,青枝搖曳,生機盎然,滿山坡都是杉葉林濤的嘩響。大樹王在我的想像中復活,抑或說它從未死去。 ⑾霧越發濃了,洇濕了母親的頭發。父親說,他們已是第三次到天目山了,但沒有人知道那個57年前被槍殺的革命者,究竟葬在哪裡。我說,你找不到他,因為他已經變成了一棵樹。 ⑿世事變遷,惟有天目山的樹,是永遠的。為著他們那一代人的理想,半個世紀之後我們依舊對他們深懷敬意。然而,在縹緲的霧中我們似乎模糊了他們理想的內容。山民說,天目山東西兩峰之巔,各有一池,池水清冽,冬夏不涸,頗似雙目仰望蒼穹,故得名「天目山」。我想像那清澈的池水,像是他在詰問蒼穹。 ⒀山林寂靜,水氣迷茫。霧中影影綽綽的大樹無言,沒有回聲。 7.第①段中畫線句運用比喻的表達效果是___________。(2分) 8.第②段這句話的含義是 ___________ 。 (2分) 9.從表現手法上,選擇一個角度對第⑨段作賞析。 (3分) 10.根據文中的內容,介紹蕭洪明其人。(不超過60字)(3分) 11.對文中寫「樹」分析正確的兩項是(6分) A.描寫霧氣越來越濃厚,烘託了天目山大樹悠久的歷史滄桑感。 B.第④⑦段寫樹形神兼備,賦予了樹軒昂、雄健、不屈的氣質。 c.描寫「大樹王」死而復生的情景,突出了它頑強的生命活力。 D.濃墨描寫大樹,層層鋪敘,為篇末揭示贊美先烈的主旨服務。 E.本文以登山行蹤為順序,始終貫穿對大樹的描述,脈絡清晰。 F.天目山的樹在父母眼裡是一種植物,在作者眼裡是人的象徵。 12.第⑿段中寫天目山得名的原因,其意圖是___________ 。 (4分) (三)默寫。(6分) 【任選6空,超過6空,按前6空評分】 13.(1)青海長雲暗雪山,___________ 。(王昌齡《從軍行》) (2) ___________ ,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台》) (3) ___________,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 (4)師道之不傳也久矣!___________ ! (韓愈《師說》) (5) ___________ ,溪頭卧剝蓮蓬。(辛棄疾《清平樂?村居》)[來源:學*科*網Z*X*X*K] (6)伐竹取道,下見小潭,___________。(柳宗元《小石潭記》) (7)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_。(《莊子?養生主》) (8)香稻啄餘鸚鵡粒,___________ 。(杜甫《秋興》) (四) 閱讀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4一16題。(8分) [越調] 平湖樂 堯廟秋社 王惲 社壇煙淡散林鴉,把酒觀多稼。霹靂①弦聲斗高下,笑喧嘩,壤歌亭外山如畫。朝來致有,西山爽氣,不羨日夕佳。 [注]①霹靂:琴名。 14.簡要描述堯廟社日中的村民活動。(2分) 15.對這首散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曲描寫堯廟社日活動情景,展現了當地的民風民俗。 B.「社壇煙淡散林鴉」暗示了村民舉行祭祀活動的季節。 C.「山如畫」描寫遠山明麗的風光,渲染烘托社日活動。 D.本曲用詞清新高雅,但是整體仍不失通俗朴茂的本色。 16.「不羨日夕佳」化用了高中課本哪首詩中的詩句? 藉此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五) 閱讀下文,完成第17-21題。(17分) ①歐陽公諱曄,字日華。自為布衣,非其義,不輒受人之遺。少而所與親舊,後或甚貴,終身不造其門。初為隨州推官,治獄之難決者三十六。大洪山奇峰寺聚僧數百人,轉運使疑其積物多而僧為奸利,命公往籍之。僧以白金千兩饋公,公笑曰:「吾安用此? 然汝能聽我言乎? 今歲大凶,汝有積谷六七萬石,能盡以輸官而賑民,則吾不籍汝。」僧喜曰:「諾。」飢民賴以全活。 ②陳堯咨以豪貴自驕,官屬莫敢仰視。在江陵,用私錢詐為官市黃金,府吏持帖,強僚佐署。公呵吏曰:「官市金當有文符。」獨不肯署。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③鄂州崇陽,素號難治,乃徙公治之,至則決滯獄百餘事。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公自臨其獄,出因坐庭中,去其桎梏而飲食之,食訖,悉勞而還於獄,獨留一人於庭。留者色動惶顧,公曰:「殺人者汝也。」囚不知所以然。公曰:「吾視食者皆以右手持匕,而汝獨以左手,死者傷在右肋,此汝殺之明也。」囚即涕泣曰:「我殺也,不敢以累他人。」公之臨事明辨,猶古良吏,決獄之術多如此。所居,人皆愛思之。 17.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少而所與親舊 (2)終身不造其門 (3)素號難治 (4)乃徙公治之 18.下列各組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義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飢民賴以全活 以吾一日長乎爾 B.至則決滯獄百餘事 他植者則不然 C.去其桎梏而飲食之 恍驚起而長嗟 D.決獄之術多如此 願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19.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5分) (1)堯咨諷轉運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2)桂陽民有爭舟而相毆至死者,獄久不決。 20.第①段中「公笑曰」的「笑」反映了歐陽曄怎樣的心理? (3分) 21.本文表現了歐陽曄口口、口口和口口的品質。(3分) (六) 閱讀下文,完成第22-26題。(13分) 九 疑 山 圖 記 ①九疑山方二千餘里,四州各近一隅。世稱九峰相似,望而疑之,謂之九疑。 ②九峰殊極高大,遠望皆可見也。彼如嵩、華之峻崎,衡、岱之方廣,在九峰之下,磊磊然如布棋石者,可以百數。中峰之下,水無魚鱉,林無鳥獸,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往往見大谷長川,平田深淵,杉松百圍,榕栝並茂,青莎白沙,洞穴丹崖,寒泉飛流,異竹雜華,回映之處,似藏人家。實有九水,出於中山,四水流灌於南海,五水北注,合為洞庭。不知海內之山,如九疑者幾焉? ③或曰:「若然者,茲山何不列於五嶽?」對曰:「五帝之前,封疆尚隘,衡山作岳,已出荒服。今九疑之南,萬里臣妾;國門東望,不見涯際;西行幾萬里,未盡邊陲,當合以九疑為南嶽,以昆侖為西嶽,衡、華之輩,聽逸者占為山居,封君①表②作園囿耳。但苦當世議者拘限常情,牽引古制,不能有所改創也,如何?」 ④故圖畫九峰,並隨方題記,傳於好事,以旌異之。 【注】①封君:領受封邑的貴族。 ②表:標記。 22.第①段交代了九疑山的 ___________。(2分) 23.簡析第②段中「時聞聲如蟬蠅之類,聽之亦無」的表達效果。(2分) 24.對「聽逸者占為山居」句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任憑隱居者將衡山、華山據為己有。 B.聽說逃亡者到衡山、華山安家藏身。 C.聽任出世者在衡山、華山結廬隱居。 D.聽說出世者在衡山、華山安居生活。 25.從句式的角度賞析第②段中的畫線句。(3分) 26.簡述本文的寫作意圖。(4分) 二寫作70分 27.根據以下材料,選取一個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丹麥人去釣魚會隨身帶一把尺子,釣到魚,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將不夠尺寸的小魚放回河裡。他們說:「讓小魚長大不更好嗎?」兩千多年前,我國孟子曾說過:「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細密的漁網在池塘里捕撈小魚,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 實際上,其中的道理也貫穿在我們現實生活中的許多方面。 201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 上海 語文試卷 答案要點及評分參考 一 閱讀80分 (一) 1.筆墨是中國書畫成為藝術的關鍵因素。 2.兩處引用闡明了筆墨藝術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話闡明筆墨藝術可以在人們心中喚起強烈的動感,引用宗白華的話闡明筆墨藝術勝過許多復雜的藝術。 3.A 4.情感和美感 5.D 6.筆墨超越了物質的限制,而成為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筆墨的訓練轉化為道德人格的修煉。筆墨的藝術成為精神逍遙、心靈棲居的園地。 (二) 7.形象地寫出了母親眼眶裡飽含著淚水,表達了母親的悲傷之情 8.去天目山,不僅是為了看樹,更是為了緬懷先烈,這是積久的願望和莊重的活動 9.虛實結合,將現實場景與歷史回憶交織起來(由林中景色聯想到戰爭歲月;歡快的場景與悲壯的場面形成對比),突出了蕭洪明堅毅不屈的形象,表達了母親對青春歲月的追念。 (五) 17.(1)交往 (2)到 (3)一向 (4)調任 18.C 19.(1)陳堯咨暗示轉運使讓歐陽公離開,不讓(他)留在州府。 (2)桂陽有爭船而互相鬥毆至死的人,(這個)案件長久沒能判決。 20.對僧人賄賂不以為然,對處理好此事自信從容,安撫僧人。 21.廉潔 愛民 正直 睿智 (六) 22.規模和得名緣由 23.這句話描寫了山中若有若無的蟬蠅一類的聲音,以聲襯靜;突山了九疑山中峰之下的靜寂。 24.C 25.這句話整散結合;先用整句突出九疑山的山峰兼有嵩、華、衡、岱的特點,強調其峻峭與宏偉,節奏鮮明;再用散句描摹這樣的山峰很多,句式參差,富於變化。 26.九疑山地處衡山之南,宏偉美麗;卻不能列於五嶽;作者撰文對此表示不滿;希望人家認識九疑山特有的長處。 二 寫作70分

G. 2012上海高考語文答案

新浪高考上已經有了

H. 2012全國高考語文卷答案

網路上直接查呀

閱讀全文

與2012上海語文高考試卷及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