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明史張寧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它的譯文是;
張寧,字靖之,海鹽人。景泰五年考中進士。授官禮科給事中。七年夏季,皇上聽從唐周瑜等人的上奏,考核南京大小各級官員。張寧說:「京都尤其是根本地方,不能唯獨免去京都官員的考核。」又說:「京都衛所帶有俸祿的武職,一衛達兩千多人,合計三萬多位。每年需要花費銀兩四十八萬,米三十六萬,加上其他可以折算成俸祿的東西,動輒上百萬。耗損國家儲備,沒有比這更嚴重的了。而這其中又有許多是老弱且不熟悉騎馬射擊的人,不如挑選出可用的人,讓他們補任天下都司、衛所的缺官,而全部淘汰掉其餘的人。」但此倡議受到阻礙而沒有施行。
皇上得了病,正巧又帥星象變異,便下詔免去次年元旦例行的接見群臣的儀式,讓各級官員仍在每月初一與十五上朝參見,張寧說:「各地來覲見的官員,不能一睹天子容顏,心存疑慮之際,一定會互傳謠言而感到驚異,希望陛下勉強依循舊規,以撫慰人心。」皇上因病不能依從張寧的建議,而「奪門」的政變便爆發了。
天順年間,曹吉祥、石亨竊取國家大權。事情與禮科有關的,張寧就有所制的損減,英宗因此知道了張寧的為人。朝鮮與相信部落毛憐衛結仇相互殘殺,皇上詔令張寧同都指揮武忠前往調停。張寧言辭意氣慷慨,而武忠驍勇矯健,拉開兩張弓折斷了它們,射大雁又一發就讓大雁落地,朝鮮人大為驚嘆佩服,兩人最後化解了雙方的仇怨而返京。太監覃包約張寧相見,張寧不去。不久被提升為都給事中。
憲宗剛剛開始參加經筵講席,張寧就請求每天用《大學衍義》進講。這年十月,皇太後生日,禮部尚書姚夔依照成規,設齋建醮,如今各部官員前往齋壇進香。張寧說這樣做沒有什麼益處,只是傷害大局,請求禁止。皇上贊賞,並採納了他的意見。不久,給事中王徽因為牛玉的事情彈劾大學士李賢,反遭了罪。張寧率領六科給事中們發言相救,由此逐漸跟內閣有了矛盾。恰在此時王竑等推薦張寧有能力任僉都御史清軍職貼黃,與岳正一同受推薦。結果得聖旨,協同推薦多有私人感情,受薦者均給予京都之外的任職。張寧外任為汀州知府,用簡單寧靜作為治州方針,一年後優良的政績都顯示了出來。
張寧才能很高,心懷志氣節操,擅長寫奏章,聲譽很好。英宗曾經想要重用他,沒有成功。他久處諫議官衙,不受大臣的喜歡。外任後,更加鬱郁不得志,因病免去官職回鄉。在家住了三十年,諫官多次推薦他,可皇上最後還是不再召他回京。
張寧沒有兒子,有兩個小妾,張寧死後,她們剪去頭發以表示誓死忠於主人,在樓上住著不下來有四十年。朝廷下詔表彰她們為「雙節」。
② 明史石王瑤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珤上疏力諫,不報 報:回復 B.復改掌詹事府,典誥敕 典:主管
C.趣具儀 趣:趨向 D.迄嘉靖季 季:末年
6.參考答案:C 同「促」,催促。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石珤正直敢言,不畏帝王,武宗南巡時石珤上書險些遭遇不測,世宗是想讓他在「大禮」問題上與自己意見保持一致,但石珤據理力爭,皇帝大失所望。
B.石珤以剛正不阿聞名朝野,他謝絕請托,維護朝綱。世宗時,小人當道,朝政混亂,石珤擔任吏部尚書後,對於違法亂紀者堅決主張罷免。
C.石珤忠心為國,他多次力行王道,以淡泊之心境處理政事,明辨忠惡,敦厚大度,從不急功近利向皇上進言,被皇上認為迂闊,不以為好。
D.石珤棄官歸養,身無長物。奸惡之人王邦奇攻擊楊廷和,誣陷石珤是奸黨,石珤於是請求辭職歸家,所帶的行囊僅僅裝了一車,京城百姓都覺得很詫異。
7.參考答案:A 「武宗南巡時石珤上書險些遭遇不測」錯,險些遭遇不測的是廷臣。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漢語。(8分)
(1)事竣還家,屢乞致仕。言官以珤望重,交章請留,乃起赴官。(4分)
8.(1)譯文:事情結束後回家,多次乞請辭官。諫官因為石珤德高望重,紛紛上奏請求把他留下,於是朝廷起用任職。
(2)帝許宏馳驛,而責珤歸怨朝廷,失大臣誼,一切恩典皆不予。(4分)
8.(2)譯文:皇帝允許費宏乘驛車歸鄉,卻斥責石珤怨恨朝廷,違背大臣的道德(行為),任何恩賜都不給予。
9.根據文中石珤入仕嘉靖一朝的經歷,概括當時嘉靖帝的特點。(4分)
9.參考答案:①孝敬父母,②誤用佞臣(聽信讒言、不辨忠奸、親小人),③剛愎自用(一意孤行、固執己見、作風強硬、獨斷專橫),④心胸狹隘,⑤刻薄寡恩(寡情薄意),⑥不合禮法。
③ 明史張寧傳文言文閱讀答案
張寧,字靖之,海鹽人。景泰五年進士,授禮科給事中。七年夏,帝從唐瑜等奏,考核南京大小諸臣。寧言:「京師尤根本地,不可獨免。」又言:「京衛帶俸武職,一衛至二千餘人,通計三萬余員。歲需銀四十八萬,米三十六萬,並他折俸物,動經百萬。耗損國儲,莫甚於此。而其間多老弱不嫻騎射之人。莫若簡可者,補天下都司、衛所缺官,而悉汰其餘。」議格不行。
帝得疾,適遇星變,詔罷明年元會,百官朝參如朔望。寧言:「四方來覲,不得一睹天顏,疑似之際,必至訛言相驚,願勉循舊典,用慰人心。」帝疾不能從,而「奪門」之變作。
天順中,曹、石竊柄。張寧,字靖之,海鹽人閱讀答案。事關禮科者,寧輒裁損,英宗以是知寧。朝鮮與鄰部毛憐衛仇殺,詔寧同都指揮武忠往解。寧辭義慷慨,而忠驍健,張兩弓折之,射雁一發墜,朝鮮人大驚服,兩人竟解其仇而還。中官覃包邀與相見,不往。尋擢都給事中。
憲宗初御經筵,請日以《大學衍義》進講。是年十月,皇太後生辰,禮部尚書姚夔仍故事,設齋建醮,會百官赴壇行香。寧言無益,徒傷大體,乞禁止。帝嘉納之。未幾,給事中王徽以牛玉事劾大學士李賢,得罪。寧率六科論救,由是寢與內閣忤。會王竑等薦寧堪僉都御史清軍職貼黃,與岳正並舉。得旨,會舉多私,皆子外任。寧出為汀州知府,以簡靜為治,期年善政具舉。
寧才高負志節,善章奏,聲稱籍甚。英宗嘗欲重用之,不果。久居諫垣,不為大臣所喜。既出守,益鬱郁不得志,以病免歸。家居三十年,言者屢薦,終不復召。
無子,有二妾。寧沒,剪發誓死,樓居不下者四十年。詔旌為「雙節」。
(選自《明史·張寧傳》)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授禮科給事中 授:授職。
B.莫若簡可者 簡:精簡。
C.而「奪門」之變作 作:發生。
D.詔旌為「雙節」 旌:表彰。
5.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部體現張寧顧全大局的一組是(3分)
①京師尤根本地,不可獨免 ②憲宗初御經筵,請日以《大學衍義》進講
③中官覃包邀與相見,不往 ④寧言無益,徒傷大體,乞禁止
⑤得旨,會舉多私,皆予外任 ⑥剪發誓死,樓居不下者四十年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寧目光敏銳,見微知著。他曾勸說皇帝遵守舊典帶病召見四方來覲見的大臣,以免出現疑變,皇帝沒有聽從,果真發生了「奪門」之變。
B.張寧能言善辯,辭義慷慨。在朝鮮與鄰部發生仇殺事件後,他受命前往調解,在他的極力斡旋下,雙方終於握手言和,化解了彼此的仇恨。
C.張寧忠心耿耿,深明大義。「奪門」之變發生後,張寧對凡是與轄禮科有關的人員都進行了裁減,從而使皇上知曉了他的為人。
D.張寧才能卓越,政績突出。在出任汀州知府期間,他採用簡單寧靜的方針對汀州加以治理,一年之後,其優異的政治業績就顯示了出來。
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帝得疾,適遇星變,詔罷明年元會,百官朝參如朔望。(5分)
(2)英宗嘗欲重用之,不果。久居諫垣,不為大臣所喜。(5分)
答案
④ 授之以漁明史楊博傳閱讀答案
1、【參考答案】B。肅清:清平,太平。 2、【參考答案】C。
3、【參考答案】A。「按要求」文中無據。
【譯文】楊博,字惟約,蒲州人。嘉靖八年考中進士。被徵召擔任兵部武庫主事,歷任職方郎中。大學士翟鑾巡視北部邊鎮,讓楊博跟隨自己。所經過的山川地勢,地方風俗的好壞,士卒的多寡強弱,他都分條記錄下來。嘉靖二十五年,楊博被破格任命為右僉都御史,巡撫甘肅。(楊博到任後)大興屯墾之利,奏請皇帝招募百姓墾荒造田,永遠不徵收租稅。又利用農閑時節修築肅州榆樹泉和甘州平川境外大蘆泉等處的墩台,開鑿龍首等渠道。起初,原屬罕東的番人,為避吐魯動亂,遷來肅州居住,經常和當地居民搏殺。監生李時暘因此發表言論,事情下派到地方守臣處理。楊博為此修築金塔、白城七座屯堡,召集他們的頭人,命令他們率領部屬遷往屯堡居住。各番遷過去七百多帳,罕東的環境為此太平。楊博升任右副都御史,因母親去世回鄉服喪。仇鸞鎮守甘肅,總督曾銑彈劾他,皇上下令逮捕治罪。楊博也揭發仇鸞三十件貪贓欺騙的事。仇鸞任大將軍時,多次詆毀楊博,皇上沒有聽信。等到楊博服喪期滿,仇鸞已被處死,楊博被任命為兵部右侍郎。起初,俺答逼近都城,從潮河川進入,朝中大臣紛紛請求做好防備。但是河水湍急兇猛,不能修築城牆防守。楊博依照水勢修建石墩,安排士卒戍守,然後自己回京督守九門。當時由於敵軍入侵的警報,當年七月分派兵士守衛城垛。楊博告誡:「敵人入侵,我們一定要鎮靜,為什麼事前就自亂了呢?」於是罷免了縣令。嚴嵩父子爭權奪勢,各個官府被他們干擾,楊博恪守職責,一切不允通融。嚴嵩惱恨楊博,楊博正趕上父親去世離開職位。兵部尚書許論罷職,皇上起用楊博代替他。楊博還未服喪期滿,就上疏推辭。而皇上因大同右衛被圍緊急,改任楊博為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楊博穿著黑色的喪服賓士出關。楊博還未抵達,侍郎江東等大軍進擊,敵寇已經離開。當時,右衛被圍困六個月,守將王德陣亡,城中糧草耗盡,士卒誓死守衛而無反叛之心。楊博大加撫恤,奏請辦理十件善後事宜。因為給事中張學顏的諫言,皇帝留下楊博任鎮撫。皇帝幾度想將楊博召回,又顧慮邊疆,便詢問嚴嵩。嚴嵩一向不喜歡楊博,奏請任命他為江東署理部事,等待秋防完畢後再慢慢計議,於是不召楊博。秋防完畢,加封為太子太保,依然留任鎮守。楊博魁梧肥壯,遇事能安閑處置,有膽識、有度量。出入朝廷四十多年,始終以兵事著稱。隆慶六年,高拱罷官,於是改派楊博負責吏部,晉升少師兼太子太師。第二年秋天,患疾病,多次請求辭官歸鄉。過了一年去世。贈封太傅,謚號襄毅。
⑤ 明史鄒維璉傳試題解析
明(公元?年至一六三五年)字德輝,一字德耀,號匪石,江西新昌人即今宜豐縣潭山鎮龍岡村人。生年不詳,卒於明毅宗崇禎八年(公元1635年)。萬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0七年)進士。授延平推官。耿介有大節。天啟中,為郎中。楊漣劾魏忠賢,被旨切責,璉抗疏論諫,謫戍貴州。崇禎初,召為南京太僕寺卿。累擢右僉都御史,巡撫福建。在事二年。剿海寇有功,為溫體仁所忌復罷官。八年,起為兵部右侍郎,未上,而卒。
⑥ 《明史張士誠傳》閱讀答案
因題干條件不完整,缺閱讀文章,不能正常作答。
⑦ 明史繆昌期傳閱讀答案
繆昌期,字當時,江陰人。作諸生時有盛名,萬曆四十一年考中進士,後改任庶吉士,
這時年齡已五十二歲了。張差梃擊東宮事件,劉廷元首先說是瘋癲,劉光復附和他,上疏攻
擊揭發的人,說不應當驚詫地把它當作奇貨,以此取得首功。繆昌期憤怒,對朝士說:「奸
徒攻擊東宮太子,這是何等大事,卻用『瘋癲』二字庇護天下的亂臣賊子,用『奇貨元功』四字辱沒天下的忠臣義士!」劉廷元之流聽到他的話,深深地忌恨他。給事中劉文炳彈劾大學士吳道南,於是暗中詆毀繆昌期。當時他剛任檢討,劉文炳第二次上疏公開攻擊,繆昌期就稱病離職了。天啟昌期回到朝廷。劉一燝以次輔當權。這年冬天,首輔葉向高到任。小人向葉向高離間劉一燝,說一燝想阻止他來京,葉向高不高興。恰逢給事中孫傑秉承魏忠賢旨意,彈劾劉一燝和周嘉謨,魏忠賢立刻傳旨准許流放。繆昌期急忙拜見葉向高,極力申說二人是受先帝遺詔的重臣,不可輕易流放,內宮傳旨不可遵奉。葉向高生氣地說:「皇上所傳,怎敢不遵奉?」繆昌期說:「你是三朝老臣。剛到朝廷那天,拿自身去就力爭,一定能成功。如果一傳旨就流放兩位大臣,以後天子行事不加節制,便再也不能阻止了。」葉向高沉默不語。繆昌期於是詳細陳說劉一燝質朴正直沒有他企圖,葉向高怒意稍微緩解。恰逢顧大章也為此事向葉向高進言,劉一燝才得以平安離去。楊漣彈劾魏忠賢的奏疏呈上,繆昌期正好拜見葉向高。葉向高說:「楊先生這奏疏太輕率。魏在皇上面前時有扶正,這道疏果真施行,怎能得到這種小心謹慎的人在皇上的身邊?」繆昌期驚愕地說:「誰說這樣的話來誤導你?可以處斬。」於是葉向高秘密呈上揭帖,請求皇帝允許魏忠賢辭去,
魏忠賢大怒。恰逢有人說楊漣的奏疏是繆昌期代為起草的,魏忠賢於是對他深恨不可解。到葉向高離去,韓爌執政,魏忠賢趕走趙南星、高攀龍、魏大中及楊漣、左光斗,韓爌都寫揭帖懇留魏忠賢和他的同黨認為實際上是繆昌期在左右他們。而繆昌期在眾人離開京城時,全都送到郊外,
拉著手嘆息,因此魏忠賢更加仇恨他。天啟五年春天,繆昌期因汪文言案件訟詞牽連,被削
去官職傳訊審問。魏忠賢怨恨不能解除。第二年二月,又在其他奏疏中譴責繆昌期已經削去
官籍仍然穿官服乘官車延請賓客,命令緹騎逮捕審問。過了一個月,又把他列入李實疏中,
投入欽犯牢獄。四月底,死在獄中(河南省中原名校2015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摸底考試語文試..._網路文庫)
⑧ 七錄《明史·張溥傳》閱讀答案
①所讀書必手『鈔』(通「抄」 )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 才)
③日『沃』湯數次( 洗 ) ④後『名』讀書之齋曰…… ( 命名 )
2.與「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義相同的有( C)
A, 可以已大風攣瘺癘 B.鈔已朗誦一過
C.情不能自已 D.扁鵲已逃秦矣
3.翻譯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譯文: ( 像這樣反復六七次才停止 )
②後名讀書這齋曰「七錄」
譯文: ( 後來他把讀書的房間題名為「七錄」)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C)
①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②名之者誰
③不能名其一處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同 D.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⑨ 文言文《明史 宋濂傳》閱讀答案
答案
一黍上 /能作數字
離開;全、都;用重金買。
官僚和讀書人登門求文章的接連不斷。
為文醇深演迤,與古作者並。
正面描寫:朝中各種典章制度,賞勞碑刻文辭都讓宋濂擬定。側面描寫:士大夫求文,外國使節關心,鄰國重金購文,四方學者稱「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