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九年級上冊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
不過是老版本的
B. 零五網九下語文新課程答案
深綠色的海軍藍銀色穿很精神的感覺。事實上,其他顏色也協助各大珠寶這個顏色好看不管多麼流行的顏色穿這個非常提氣骨幹
C. 人教版語文練習冊九年級上、下答案
下冊:http://www.docin.com/p-131562331.html 上冊:http://wenku..com/link?url=_-94Y_OS-OcL7iBwiT-6GhBSgiNsHfQzjJ6m
D. 九年級下語文同步學習與探究答案
教你一個好方法,你用相機或手機到書店把答案給照了不就行了嘛!又不用求人自有份答案,不會又可以參考! 謝謝採納!
E. 人教版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 九年級上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目標檢測題 轉載/cswl0611_40 [與專家互動]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目標檢測題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_為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
玷_______污 雛_______形 稟_______告 奢_______望
2.依據下列詞語中的拼音寫出漢字:
洗zhuó_______ zǐ_______妹 金jiào_______ 蹂lìn_______
3.解釋下列詞語在課文中的含義:
①具體而微:
②獲益匪淺:
4.在下面四個詞語中選擇合乎句子語義要求的詞語填空:
各具風韻 珍重 險象環生 珍惜
①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_______的清新。
②她不愧是賞月的行家,在她的眼裡,月的陰晴圓缺無不_______。
5.下列詩句,哪句是比喻,哪句是擬人?
世界上總有人拋棄了理想,
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
給罪人新生,理想是還魂的仙草;
喚浪子回頭,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比喻:______________
擬人:______________
二、古詩文閱讀理解
6.依據上下文提示默寫:
①見賢思齊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遠。
7.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詞語的含義:
①吾日三省( )吾身 ②學而不思則罔( )③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 )知也。 ④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也。
8.翻譯下列文言語句:
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②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9.請結合你身邊一些人的實際情況,說明你是否同意「三人行,必有我師」這種說法。
三、現代文閱讀理解
(一)閱讀下面《第一次真好》片斷,回答文後的問題。
幾年前,家中第一次養了一籠十姊妹。當母鳥第一次生下了幾顆玲瓏剔透,比小指頭還小的的鳥蛋以後,我和孩子們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鳥孵出來。有一天,我們正在吃午飯,孩子忽然大叫:「小鳥孵出來了。」我驚喜地走到鳥籠邊一看,在鳥巢裡面的所謂小鳥,只是兩團小小的粉紅色肉球,僅僅具有鳥的雛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幾根毛,兩只黑黑的眼睛卻奇大。第一次看到剛孵出來的雛鳥,但覺它們的樣子很難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飯。可是,等到它們漸漸長大,羽毛漸豐,一切都具體而微以後,我喜愛它們又甚於那些老鳥。
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願你珍重第一次。
10.用一句話概述第一段的主要內容。只要你細讀課文,抓准關鍵詞,把它們有序地組合在一起,就可以順利完成這個任務。
11.第一段和第二段在敘事方面有什麼不同?你認為這里採取不同寫法好不好?請說明理由。
12.文中說,「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請你從文中找出幾個詞語,藉以解釋「奇妙」一詞在文中的含義。
13.作者說「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又說「第一次的經驗不一定都愉快」,這兩句話不矛盾嗎?請說一說你的看法和理由。
14.作者看十姊妹的雛鳥和具體而微的幼鳥情感反應不一樣。這一情節,對如何看待人的成長過程是否有點啟示?請談一談你的認識和理由。
(二)閱讀下面選自課外的文字,回答文後的問題。
老師的懺悔
比爾·克利亞是美國猶他州的一位中學老師,他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總是一絲不苟,在學生和同事中間口碑極佳。有一次,他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要求學生就自己的理想寫一篇作文。
一個叫蒙迪·羅伯特的孩子興高采烈地寫開了,用了大半夜的時間,寫了滿滿七大張紙,描述了自己的夢想。他夢想將來有一天擁有一個牧馬場,他描述得非常詳盡,並畫下了一幅佔地200英畝的牧馬場示意圖。示意圖中有馬廄、跑道和種植園,此外還繪制了房屋建築和室內設置平面圖。
第二天,蒙迪興沖沖地將這份作業遞到老師手上,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帶著未來牧馬場主人的驕傲。然而作業發下來的時候,卻見第一頁的右上角上被老師打了個大大的「F」(差)。
下課後蒙迪去找老師:「我為什麼只得了F?」
克利亞老師打量了一下眼前這位毛頭小伙,鄭重地說:「蒙迪,我承認你這份作業做得很認真,但是你的理想離現實太遠,太不切實際了。要知道你父親只是一個馴馬師,連固定的家都沒有,得經常搬遷,根本沒有什麼資本。而要擁有一個牧馬場,得要很多的錢,你能有那麼多的錢嗎?」克利亞老師最後說,如果蒙迪願意重新做這份作業,可以重新給他打分。
蒙迪拿回自己的作業,去問父親。父親摸摸兒子的頭說:「孩子,你自己拿主意吧,不過,你得慎重一些,這個決定對你來說很重要!」
此後的歲月中,蒙迪一直保存著那份作業,那份作業上很大很刺眼的「F」一直伴隨著他。然而正是這份作業激勵著蒙迪,他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創業,堅持不懈地不斷超越新的征程,多年後蒙迪·羅伯特終於如願以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一天,克利亞老師應邀帶著他現在的30名學生踏上這個佔地20多英畝的以「蒙迪」命名的私人牧馬場。頭上已經添了許多白發的克利亞老師流下了懺悔的淚水,激動地說:「蒙迪,現在我才意識到,當年我就像一個偷夢的小偷,偷走了很多孩子的夢,但是你的堅韌和勇敢,使你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夢!」
蒙迪大步走上前去,擁抱克利亞老師,並深情地說道;「老師,謝謝您!正是那次糟糕的成績,激勵著我為實現夢想永不停息地奮斗。」
克利亞老師緩緩地抬起頭,面向在場的每一位學生,目光中充滿著希望。
是啊,夢就是期望,有期望才會有激情,才會努力拚搏。守住自己的夢,勇敢地走下去,你就終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15.一篇文章的題目,應該簡要鮮明地點出文章主要內容。請你為這篇選文加一個標題。一
16.克利亞老師為什麼給蒙迪的作業打「F」等級?你怎樣看待老師的這個評價?請說明理由。
17.蒙迪的父親對他說:「你得慎重一些。」父親為什麼要蒙迪「慎重一些」呢?仔細閱讀父親說的全部話,反復品味其中的含義,你就會理解父親的用心了。
18.許多年以後,蒙迪是否完全實現了他在作業中的構想?你對這一事實有什麼看法?
19.讀過這篇文章,你從中學到的最重要的人生道理是什麼?
四、作文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你也曾經歷過對你產生深遠影響的事情吧。請你以「難忘的經歷」為題,寫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讓老師、同學了解你所經歷的事,共享你的人生收獲。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及運用
1.diàn chú bǐng shē
2.濯姊 窖 躪
3.①整個形體都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
②得到很多益處。匪,非、不。
4.①珍惜②各具風韻
5.比喻(比方):理想是還魂的仙草。理想是慈愛的母親。
擬人:理想卻從來不拋棄任何人。喚浪子回頭。
二、古詩文閱讀理解
6.①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7.①自我檢查,反省。
②迷惑。
③此,這。
④凋謝。
8.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他,不也是道德修養高的君子嗎?
②自己所討厭的事,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9.這是一道開放型題目,言之有據,自成其理即可。
三、現代文閱讀理解
(一)
10.第一次看到十姊妹生蛋、孵雛、長成漂亮的小鳥。
11.第一段突出典型事例,敘述具體詳盡;第二段廣泛羅列,敘事簡要概括。這樣寫,點面結合,既讓讀者具體感知作者的體驗,又引導讀者廣泛聯想,把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文章之中,從而深刻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文章主旨)。
12.奇妙,在文中是「新鮮刺激,使人回味無窮」的意思。
13.「奇妙」,是對事物有新的認識而產生的感受;「不一定愉快」,則是對某事物的好惡而引發的情感反應,與新認識的產生無關,因此不矛盾。(這個問題,也可以結合文中實例分析說明,只要能說清為什麼感到奇妙,為什麼感到不愉快即可。)
14.十姊妹雛鳥很難看,令人厭惡;長成具體而微的幼鳥卻又令人十分喜愛。由此我們可以聯想到,不要因為人的幼稚、笨拙和無知而輕視或譏笑他。或許有一天,他也會成長為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人,到那時,我們不必為曾經錯看人家而後悔。(回答這一問題,只要能夠答出引申聯想的內容即可。)
(二)
15.老師的懺悔、蒙迪的夢想、一份「差等」作業、一份打「F」的作業。(所擬標題文字簡潔,內容鮮明,緊扣主旨即可)
16.是因為蒙迪的理想離現實太遠。(第二問是開放性題目,只要言之成理皆可肯定?)
17.蒙迪對自己理想的描述不只是一份作業,實際上是他對自己人生道路的選擇,他必須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因此,父親要求他以慎重的態度對待這件事。(意思正確即可。)
18.這是一道開放性題目。說他未能完全實現作業中的構想,可舉他的牧馬場只有20多英畝,距他設想的200英畝所差甚遠為據;說他實現了自己的構想,可以他有了自己的牧馬場為據。評價方面,既可肯定他對自己的話負責,用自己的奮斗去實踐它;也可肯定老師有責任心,他提醒蒙迪把理想建立在現實基礎上是完全必要的。
19.這是一個開放性題目。無論是從正面還是從反面,從老師、父親。蒙迪三個人身上都可以悟到許多人生道理。學生能從一個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四、作文(略) 看看是不是這個!
F. 誰有九下的語文配套答案,人教版的。快點啦
什麼配套答案,資料那麼多
G. 配套練習冊語文九年級下冊人教版答案
孟子》兩章 一、積累運用 1、柯 戰國 儒家 孟子及其弟子 《大學》 《 中庸 》《論語》(《孟子》「四書」) (南宋 朱熹) 2、D 3 略 4、(1)圍攻 (2)泛指武器裝備 (3)委:放棄。 去:離開。(4)限制(5)震懾 (6)「畔」通「叛」,背叛(7)任用,選拔(8)奮起,有所作為(9 )在外面,指國外(10)動詞,使„„受苦(11)犯錯誤 5、B 6、(1)震懾天下不依靠武力的強大(2)幫助他的人少到了極點,內外親屬都背叛他。(3)這樣之後人們才會明白憂患使人生存發展,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7、示例:①二人同心,其利斷金 ②家和萬事興。③眾人拾柴火焰高④團結就是力量⑤人心齊,泰山移。 二、8、(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施行「仁政」(3)施行「仁政」的人(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5)舉例論證、對比論證(6)以國家外部而言,「道」指國家之間和平共處、互不侵犯;以國家內部而言,「道」指愛民,為老百姓著想;以個人而言,「道」指與人為善,講仁義道德。 9、(1)法家拂士 敵國外患 (2)都是在經歷了一番艱難困苦之後,成就了不平凡的事業。(3)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3)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5)略 (6)圍繞「物質生活優裕了,仍然需要憂患意識」或「因有憂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來回答。 10、(1)①明白、知曉 ②同「弼」,輔佐③ 匹敵、對抗④完全 (2)①一個人常常犯錯誤,然後能夠改正 ②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夠安守自己的窩,它們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 (3)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趨炎附勢者沒有好下場
H. 人教版九下語文配套練習冊答案
上當當網看看!
I. 月是故鄉明閱讀答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配套練習冊 有配套練習冊答案的更好
1月亮只有一個,為什麼作者說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的故鄉的月亮呢?
答:每個人對自己故鄉的月亮記憶是不一樣的,愛月亮,就相當於愛自己的故鄉
2.作者寫他看過許多星星……作用?
作對比,以突出故鄉的月亮格外令人思念。
3 已年近**的作者,所住之地是燕園勝地,從作者所寫內容看,燕園的景色如何?你認為作者這樣寫有什麼意圖?
答:用一個詞叫「絕妙」茂林修竹,綠水環流,荷香遠溢,宿鳥幽鳴。意圖:體現出就算是再美的景色都比不上故鄉葦坑裡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表達了自己的見月思鄉之情。
4. 作者說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你怎樣理解作者在此句中所表達的情懷?
答:在作者眼中,思鄉之病是一種痛並快樂充滿矛盾的滋味。說苦,遠離家鄉和親人,月圓人不圓,思念惆悵之苦、惋惜之情、留戀之痛等復雜情感纏繞心頭;說樂,追憶、回味、留戀等情感給孤獨的遊子莫大安慰。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並甜美思念中慰藉自己,感受生活,激勵奮發
5 文章最後一段,抒發了作者強烈的思鄉之情,渴盼有一日能再回故鄉里,若作者真的回到了就別多年的故鄉時,會有怎樣的情感?你認為與魯迅的 故鄉 比起來,其抒發的情感會有怎樣的異同?
答:不會了……
我很辛苦,一邊做著自己的還要給你打著答案 V_V
J. 急求九下語文練習答案!
曹劌的鄉親,魯庄公,對曹劌進行襯托
作戰是率事周全,站後魯庄公的表現
給你寫練習
曹劌論戰》
二. 重點、難點分析
1. 懂得文中實詞「師、將、鄙、克、竭、盈、靡、雖、間」等的意思,虛詞「之、以」等的用法。
2. 抓住「論」的特點來記敘戰爭,論作戰前取信於民,戰爭中掌握戰機是本篇的重點。
三. 新課講解
1. 《左傳》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編年體」,即按年代順序記事)。這是一部非常珍貴的史書,當中保存了我國春秋時期許多重要的史料。這部書特別長於記述戰爭,本篇記述的是春秋時期齊國、魯國在長勺進行的一次戰爭。這次戰爭,弱小的魯國打敗了強大的齊國。
2. 正音
劌(guì) 間(jiàn) 弗(fú) 徧(biàn)
帛(bó) 孚(fú) 轍(zhé) 軾(shì)
竭(jié) 靡(mǐ)
3. 課文內容
第一段:詞語、句子。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
「十年」:魯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師」: 軍隊。「伐」:興兵攻打。「我」:指魯國。相傳《左傳》的作者是魯國的左丘明,所以其書用魯國的年號記事,稱魯國為「我」。「公」:魯庄公。「將」:打算,准備。「戰」:作戰,迎戰。「請見」:請求拜見庄公。「其」:他的。「鄉人」:同一個鄉的人;「鄉」:古代的地方行政單位,相傳周制以一萬二千五百戶為鄉。「肉食者」:吃肉的人, 指有權位的貴族。「謀」:籌劃,考慮。「之」:代抵禦齊師之事。「間」(jiàn): 參與。「焉」:兼詞,於此。「鄙」:鄙陋,指目光短淺。「未」:不。「遠謀」:深遠謀 劃。「乃入見」:於是入朝拜見庄公;「乃」:於是。
「問:『何①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②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 民弗①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③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④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⑤以一戰。戰則請②從。』」
「何以戰」:依靠什麼去打仗;①「以」:拿,依靠。
「衣食所安」:衣食這類用來安生的東西;「所」,這里指用來安定生活的東西。
「安」:安定。「弗」:不。 「專」:專有、獨占。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必」:一定;②「以」:把。
「對」:應答,對答;一般用於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或晚輩對長輩。
「小惠未徧」: 這些微小的恩惠沒有遍施及一般人(國君的這些賞賜只有國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 「未」:沒有;「徧」:同「遍」。①「從」:聽從。
「犧牲玉帛」:祭祀用物;「犧牲」:供祭祀用的牲畜;「玉」:玉器。「帛」:絲織品。「加」:虛誇,這里指以少報多。
「必以信」:一定用誠實不欺的態度對待神靈;③「以」:用;
「信」:誠實,不欺。「孚」:誠信感人。「福」:降福,保佑。
「獄」:訴訟案件。 「雖」:雖然。「察」:考核,明察。「必以情」:一定依照實情處理。④「以」:按,依 照;「情」:情況,實情。
「忠之屬也」:這是盡心盡意處理政事一類的表現;「忠」:忠 誠;「屬」:種類。「可以一戰」:可以憑借這點打一仗;⑤「以」:憑借;「以」後省略 「之」。「戰則請從」:如果迎戰,那就請允許我跟隨您一道去御敵;「則」,就。
② 「從」:跟隨。
第一段內容:
(1)「十年春」指哪一年?明確:指魯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齊師伐我」的「伐」是什麼意思?齊國軍隊為什麼要「伐」魯國呢?介紹歷史背景:齊襄公在國內做了一些壞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糾恐怕被連累,離開齊國避禍。公元前685年,齊國發生內亂,國君被殺,住在魯國的公子糾和住在莒國的公子小白都搶著趕先回國,想做國君。魯庄公派兵護送公子糾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搶先趕回齊國,做了國君,就是齊桓公。齊桓公起兵迎擊。當時齊強魯弱,魯軍大敗,齊桓公脅迫魯庄公殺了公子糾。從此兩國結下深仇大恨。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再次興兵攻魯,戰於長勺。從歷史背景得知齊師興兵完全屬於侵略行為,所以「伐」應譯為「侵犯」。
(3)曹劌的身份怎樣?明確:從「其鄉人曰」句中我們能推知曹劌的身份為普通老百姓,沒有官位,屬愛國君子,「位卑未敢忘國憂」。
(4)「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麼?明確:「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當時與公膳制有關。公膳是對某種品位的官員在辦公時間免費供給的一種膳食。按規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員,一般稱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權位的人。
(5)「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中的「遠謀」二字是此文的關鍵,貫穿全文。從曹劌的這句話里可見他具有什麼樣的品質?明確:從曹劌的對答中反映曹劌關心國家大事和深謀遠慮的品質。
(6)「乃入見」是個省略句,省略了什麼成分?明確:在具體的語境中,省略了主語「曹劌」和賓語「之」(代魯庄公)。
(7)「何以戰」是個介賓前置的句子。這三個字喚起下文分析戰爭的條件,突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准備。魯庄公認為要作哪幾方面的准備呢?明確: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②「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8)對於這三方面的准備,曹劌又是如何評價的?討論後明確:對於第一個准備,曹劌的評價是「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對於第二個准備,曹劌的評價是「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對於第三個准備,曹劌認為「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注意:「福」是名詞,在這里作動詞用,「保佑」的意思;「可以」應譯為「可以憑借」,和今義「可以」用法不同。
(9)為什麼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戰」的主要條件?明確:因為民心向背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這就突出表現了曹劌重視人民力量的政治遠見。
(10)本段末句「戰則請從」,不僅寫出了曹劌重視戰前的政治准備,而且注意實際作戰中的戰略戰術。文章也以此作為過渡,轉入下文寫他臨陣參戰指揮。
(11)小結:第1段,寫的是曹劌請見,論戰前准備,顯示了曹劌熱愛自己國家、深謀遠慮的品質以及魯庄公「勇於納諫」的胸懷。
第二段:詞語、句子。
「公與①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②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 師敗績。公將馳③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④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公與之乘」:魯庄公和曹劌同乘一輛戰車;①「之」:代曹劌。「於」:在。「將」:欲,打算。「鼓」:擊鼓,古代作戰擊鼓以發起進攻。②「之」:助詞。「可」:能,可以。「三鼓」:三次擊鼓,即三次進攻未能奏效。「矣」:語氣詞,表示肯定。「敗績」:軍隊潰敗。「馳」:驅車進擊。③④「之」:代齊師。「其」:代齊師。「轍」:車輪的行跡。「軾」:車廂前扶手橫木,這里意為扶軾。「遂」:於是。「逐」:追擊。
第二段內容:
(1)這次戰爭是由誰指揮的?根據何在?明確:由魯庄公指揮,曹劌協助。這從「公與之乘」可以看出。「乘」有兩義:(1)為共乘一車,「乘」讀chéng;(2)為與另一車相隨,「乘」讀shèng。課文從「乘」(1)義說,這樣比較好理解,因曹劌與庄公同乘一車論戰才方便。
(2)作戰地點選在哪裡?明確:長勺(「戰於長勺」是個狀語後置句),在魯國境內,地理條件對魯國有利。
(3)反攻的時機選在什麼時候?曹劌是怎樣幫助庄公選擇時機的呢?明確:在「彼竭我盈」之時。戰斗剛開始,不待齊軍疲倦,庄公就急於出戰(「公將鼓之」:「鼓」,名詞作動詞,「擊鼓」);當魯軍剛獲勝,庄公又急於去追擊(「公將馳之」),曹劌又阻止了庄公的過急行動。他懂得攻擊和追擊都必須把握有利的時機,要根據雙方的士氣和實力的變化作出正確判斷。曹劌的兩個「可矣」,使得戰爭出現「齊師敗績」和「遂逐齊師」的大好形勢。
(4)小結:第2段敘述的是曹劌指揮作戰的情況,作戰的過程寫得非常簡略,突出寫了曹劌「謀」的作用,為下文「論戰」打下伏筆。曹劌臨陣從容,胸有成竹,善於掌握時機,所以才擊敗敵人,獲得戰爭勝利。
第三段:詞語、句子。
「既克,公問其①故。對曰:①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②故克之。②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③故逐之。」
「既克」:在戰勝齊軍之後;「既」:已經;「克」:戰勝。「其」:代戰勝齊軍。①「故」:原因,緣故。「夫戰,勇氣也」:作戰,要靠勇氣;①②「夫」(fú),語氣詞,置於句首,表示要發議論。「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使士氣振作起來;「作」:興起,這里是使動用
法。「再而衰」:第二次擊鼓,士氣就衰減下來;「再」:第二次。「竭」:盡,沒有了。
「彼竭我盈」:齊軍的士氣沒有了,我軍的士氣正旺盛;「彼」:代齊軍;「盈」:充滿。
②③「故」:因此。「測」:猜測。「伏」:伏兵。「靡」:倒下。
第三段內容:
(1)魯國獲勝後(「既克」),「公問其故」的「故」是什麼意思?明確:緣故,「攻擊」的緣故和「追擊」的緣故。
(2)曹劌是如何回答的?明確:有兩層意思:一層說明為什麼要選擇「齊人三鼓」(「彼竭」)的時機進行攻擊。「夫戰,勇氣也」(這是個判斷句,「也」表示判斷),「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再」和「三」後面省略「鼓」),「彼竭我盈,故克之」(敵方的勇氣已經消失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我們打敗了敵人)。「彼竭我盈」四個字高度概括了進攻時的最佳戰機。一層解釋他「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看到敵人「轍亂」「旗靡」才追擊的原因是「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夫」,發語詞,議論或說明時,用在句子開頭,沒有實在意義)。可見曹劌考慮問題周到,行動謹慎,觀察仔細,善於抓住時機,故而奪取了戰爭勝利。
(3)小結:第3段寫曹劌論述戰勝齊國的原因。
4. 本文的詳略安排:
本文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全文以「論戰」為重點進行選材與剪裁,展開記敘,以突出曹劌高明的戰略與戰術。「論戰」部分(一、三段)寫得詳,作戰部分(第二段)寫得略。
5. 本文結構特點:
A. 過渡自然,上下勾連
文章以時間為順序,以曹劌參加長勺之戰的經過為線索展開記敘,依次是:戰前准備——戰爭經過——戰後總結,脈絡井然。
文章三個段落的記敘過渡自然巧妙:第一段末尾「可以一戰,戰則請從」這兩句既是本段的小結,又是第二段的前因,是第二段「公與之乘」的導入語;第二段最後的「遂逐齊師」一句,既是本段的小結,又和第二段開頭的「既克」二字緊相連。這樣,使文章三個段落渾然一體。
B. 前後照應
第一段的「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與第二、三段的「公將鼓之」(不到鼓的時候要鼓)、「公將馳之」(不知敵情真偽就要馳)和「公問其故」(打了勝仗還不知取勝的原因)照應。
第二段的兩個「未可」與兩個「可矣」照應。
第三段的「一鼓作氣」照應第二段的「公將鼓之」而曹劌曰「未可」;「彼竭我盈」照應 第二段「齊人三鼓」時曹劌曰「可矣」。「大國難測」照應第二段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這樣前後照應,使事情的因果分明,更加突出了曹劌的「遠謀」。
6. 本文的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對比:
本文運用對比襯托法,通過人物對話和動作,描寫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人物形象——曹劌與魯庄公。
在戰前准備階段,魯庄公「將戰」而不知「何以戰」,曹劌調查研究之後得出結論:「小大之獄」「必以情」,「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在作戰過程中,魯庄公盲目地「將鼓之」和「將馳之」,而曹劌則兩次拒之曰「未可」,到有利時機才曰:「可矣」。
在作戰總結階段,魯庄公不知為何取勝而「問其故」,曹劌一一分析回答。
這樣,寫出了魯庄公這個「肉食者」的「鄙」:無知無謀無能,魯莽草率;反襯出曹劌的深謀遠慮,從容鎮定,有政治遠見,有高超的軍事才能。
【模擬試題】
一. 解釋下列各句中加線的詞。
(1)齊師伐我( )(2)肉食者鄙( )(3)小信未孚( )
(4)又何間焉( )(5)神弗福也( )(6)衣食所安( )
(7)小惠未徧( )(8)犧牲玉帛( )(9)弗敢加也( )
二. 為下面各組句子中加點的詞選擇恰當的義項。
參見《曹劌論戰》課後練習第三題。
三. 翻譯下列句子:
1. 何以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必以分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忠之屬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可以一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閱讀:
文段(一)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1. 用原文回答。
①文中表現曹劌積極「參與」精神的詞語是:__________。
②文中「忠之屬也」具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十年春,齊師伐我」這句話除了交代戰爭發生的時間外,還指出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3. 第一段文字表現出曹劌的兩個主要思想觀點是什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二)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對下列句子意思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齊師敗績(齊軍大敗)
B. 公將馳之(魯庄公要下令驅車追趕齊軍)
C. 夫戰,勇氣也(作戰,是靠勇氣的)
D. 夫大國,難測也(大國兵多將廣,難以測量)
2. 把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結尾一段表現了曹劌哪些方面的才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公與之乘。戰於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1.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
A. 又何間焉 立有間
B. 公問其故 並驅如故
C. 肉食者鄙 顧不如蜀鄙之僧哉
D. 何以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 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翻譯: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翻譯:
3. 曹劌「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4. 讀了這則短文,魯國獲勝給你啟示最深的一點是什麼?請聯系生活實際簡要談談你的看法。(不超過30字)
【試題答案】
一. (1)攻打 (2)目光短淺 (3)為人所信服 (4)參與
(5)賜福、保佑 (6)養 (7)通「遍」,遍及、普遍。
(8)指祭視用的豬、牛、羊等 (9)以少報多
二. (1)①原因 ②所以 ③所以
(2)①他的(曹劌的) ②其中 ③他們的(齊軍的)
(3)①聽從②跟隨
三. 1. 憑借什麼作戰?
2. 一定把它分給別人。
3. 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
4. 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
5.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實情處理。
四. 閱讀:
文段(一)
1. ①請見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2. 作戰的雙方、戰爭的性質。
3. 曹劌認為居高位、享厚祿的人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曹劌認為作戰必須取信於民。
文段(二)
1. D
2. 已經戰勝,魯庄公問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道:「作戰,是靠勇氣的。」
3. 作戰中善於把握戰機,注重觀察敵情,做到知己知彼。
文段(三)
1. D
2. (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細察,也一定要依據實情來處理。(2)(這是)盡了本職的一類(事情),可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就請允許我跟著去。
3. 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
4. 魯國獲勝的主要啟示有:獲勝的根本是取信於民,獲得人民的支持;戰爭中要善於分析敵情,把握戰機;統治者應善於聽取並採納群眾的意見。
魯庄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我們魯國,魯庄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庄公接見。他的同鄉說:「大官們會謀劃這件事的,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大官們眼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於是進宮廷去見庄公。曹劌問庄公:「您憑什麼跟齊國打仗?」庄公說:「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東西,我不敢獨自佔有,一定拿來分給別人。」曹劌說:「這種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庄公說:「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類,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要做到誠實可信。」曹劌說:「這點誠意難以使人信服,神是不會保佑您的。」庄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雖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處理得合情合理。」曹劌說:「這才是盡本職的事,可以憑這一點去打仗。作戰時請允許我跟您去。」
魯庄公和曹劌同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庄公(一上陣)就要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齊軍擂過三通戰鼓後,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啦。」齊軍大敗。庄公正要下令追擊,曹劌說:「還不行。」(說完就)下車去察看齊軍的車印,又登上車前橫木望齊軍(的隊形),(這才)說:「可以追擊了。」於是追擊齊軍。
打了勝仗以後,魯庄公詢問取勝的原因。曹劌答道:「打仗,要靠勇氣。頭通鼓能振作士兵們的勇氣,二通鼓時勇氣減弱,到三通鼓時勇氣已經枯竭了。敵方的勇氣已經枯竭而我方的勇氣正盛,所以打敗了他們。(齊是)大國,難以摸清(它的情況),怕的是有埋伏,我發現他們的車印混亂,軍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擊他們。」
《曹劌論戰》中反映戰前政治准備,表現曹劌「取信於民」的戰略思想的一句話是: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曹劌沖破阻撓,堅持進見魯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曹劌在對戰爭的論述中提出追擊敵兵時機的句子是: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ag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