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試卷答案 > 全國二卷語文答案

全國二卷語文答案

發布時間:2020-12-14 17:04:02

Ⅰ 高考全國二卷到底考不考語文名著,要求確切,別把語文素養什麼的摻雜進來。請專業人士回答。非常感謝。

沒有單獨會考名著的題,高考二卷語文題型如下: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一般會考小說或者散文),文言文,詩歌,默寫,語言應用題,作文,二卷的語文相對較難,所以要加強語文學習

Ⅱ 2017全國二卷語文作文答題方向

第一句是來自《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實際上它強調的是君子的個人品格,可以上升到民族精神來;

第二句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這是杜甫寫給弟弟的詩,體現了懷念的情緒,但到如今,它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就是一種思鄉愛國情感的體現;

第三句是李清照的「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她寫的是「桂花」,桂花靠的是香氣襲人,而不是花容來吸引人,這里強調的是人內在的品質;

第四句是魏源的「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強調的是個人的理想與志向;

第五句魯迅的「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說的是需要正視現實,敢做敢當,強調的是個人品格和社會現實的關系;

第六句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個人要努力做時代的弄潮兒;

有了上述的理解,就會發現,這6句詩句是有共同點,就是強調個人品格與家國天下的關系。

有了這樣的分析,這篇作文也就有了三個方向的寫作:一是完全強調於個人品格;二是完全強調於家國天下;三是個人品格與家國天下的關系。最佳的,應該是第三個方向,如果能寫到這個方向上,作文是容易得高分的。

拓展資料: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語出周文王姬昌《周易》。意思是宇宙不停運轉,人應效法天地,永遠不斷的前進。

這個句子出自孔子為《周易》寫的《象傳》。象傳,分為大象、小象。大象是解釋卦象立義的,小象是解釋六爻辭的。這個句子,分別出自乾坤兩卦的「大象」。

「月是故鄉明」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句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該句子表達了詩人對兄弟的思念之情。

戍樓上的鑼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在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霜天曉角·桂花》是宋朝詞人謝懋的作品。這是一首詠桂花的詠物詞。但在詞中,作者借物寓懷,陳義甚高。上片,寫桂花的形象與高潔的氣質。下片抒情。過片處「勝絕,君聽說」。承上片趣旨,極度贊美桂花的絕佳。「試看仙衣猶帶,金庭露、玉階月。」相傳月中有一棵桂樹,詩人常用月光皎潔,桂枝飄香,形容秋夜景緻。金庭、玉階,都是天宮的庭院。這里用「玉階月」結束全篇。

(參考資料:網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網路:月是故鄉明、網路:霜天曉角·桂花)

Ⅲ 全國卷3語文答案

從04年開始抄,高考開始分省命題。有部分省是自主命題,另一些則考全國卷。04年全國一共4套卷,05年3套,06、07年兩套,這是由於自主命題的省份增多造成的。一卷或二卷是各省份自己選的,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這就是說,一卷與二卷在試題難度分配上是有區別的。例如06年數學,一卷中檔題偏多,難度基本呈正態分布;二卷卻是簡單題特多,難題也特多,而且都特簡單、特難。教學水平稍差的省,往往會選擇上述的二卷,因為簡單題多,程度較差的學生可以占些便宜。

Ⅳ 2018年全國高考3+3分科綜合卷(二)·語文答案,誰有

1、2018年全國新課標二卷命題工作已經完成,目前正在組織審核,印刷。 2、2018年高考試卷的命題工作是在今年4月份開始的,目前試卷的命題工作已經結束了。

Ⅳ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二卷答案詳解

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二卷答案詳解,
這個題目太大了。
在知道上是傳不上來。
你在網上搜索一下,
就有了。

閱讀全文

與全國二卷語文答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