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中科技大學大學語文考試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
1 .(《詩經》)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其中共收錄了自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五六百年間的( 305 )篇詩歌。
2 .中國文學史上往往將代表《詩經》的(國風)和代表《楚辭》的(《離騷》)並稱為 「 風 」「 騷 」 。
3 .漢代辭賦家(賈誼)繼承屈 「 騷 」 精神,創作了騷體賦《吊屈原賦》、《鵩鳥賦》,後人稱譽 「 騷人情境,於斯猶見 」 。
4 .建安詩人(曹植)的詩歌作品《白馬篇》等以及抒情賦《洛神賦》都具有比較突出的浪漫主義傾向。
5 . 「 思無邪 」 是(孔子)對《詩三百》的思想內容的評價,他還把《詩經》的政教功用概括為 「 興、觀、群、怨 」 。
6 .所謂的 「 六詩 」 之說出自《周禮 • 春官 • 大師》,指的是(風)、(雅)、(頌)、(賦)、(比)、(興)。
7 .唐代的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提出 「 六義 」 中的(風)、(雅)、(頌)三者指的是詩的內容體裁,(賦)、(比)、(興)三者指的是詩歌的表現方法。
8 .目前學界一致認為《詩經 • 大雅》中保存了周民族的五大史詩,它們是(《生民》)、(《公劉》)、(《綿》)、(《皇矣》)、(《大明》)。
9 .被認為是《詩經》中的五大史詩之一的《生民》一詩敘述了周始祖(後稷)的誕生以及他發明農業、定居邰地並開創祭禮的歷史,並通過生而無災、棄而不死等細節,塑造了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形象。
10 .《七月》是一首最典型的農業生活詩,它屬於十五國風中的(豳風),大約是西周初期該地還未被獫狁侵佔時的作品。
11 . 「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 ,這是《詩經》(《豳風 • 七月》 )一篇中的句子,詩中用蟋蟀的遷移來表示氣溫的下降、季節的變化,生動地傳達出農業生活的鄉土氣息。
12 .《詩經 • 小雅》中的(《鹿鳴》)是一首著名的燕饗詩,詩開篇就以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 起興,藉助自然物象為全詩奠定了一種和諧融洽、歡快熱烈的基調。
13 . 「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 ,這是《詩經 • 小雅》(《採薇》)一首中的句子,表達了久戍不歸的士卒對故鄉的懷戀、對自身遭際的哀傷。
14 .《秦風 • 無衣》是《詩經》中最能體現同仇敵愾、抵禦外侮的戰斗精神的詩篇,詩曰: 「 豈曰無衣 ? (與子同袍)。王於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
15 . 「 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 是《詩經 • 王風》(《君子於役》)一詩中的句子,這幾句描繪出一幅典型的黃昏時分農家生活的圖景。
16 . 「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 是《詩經 • 王風》(《采葛》)中的句子,表達了男女之間纏綿深摯的相思之情。
17 . 「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是《詩經 • 秦風》(《蒹葭》)中的句子,詩中表達了因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及而產生的悵惘憂傷。
18 .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是《詩經》愛情詩中的名句,它出自《周南》(《關雎》)一篇。
19 .《詩經 • 衛風》(《碩人》)一篇描寫一個貴族女子說: 「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用一連串的比喻把美麗女子的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
20 .《周南 • 桃夭》首章寫道: 「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 ,贊美了新嫁娘容貌美麗,並能給家庭帶來更多的幸福。
21 . 「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 、 「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 是《詩經 • 衛風》(《氓》)一詩中的句子,詩中用桑葉的凋落來暗示了女子的年老色衰。
22 .詩人屈原在長詩(《離騷》)中用 「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 表明了自己誓死堅持理想、保持高尚人格的決心。
23 .屈原的長詩(《天問》)是一首別開生面的詠史詩,詩通過對宇宙萬物以及夏、商、周興亡的歷史和楚國現狀的探問,表現了詩人對楚國前途的強烈憂患意識。
24 . 「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是屈原(《離騷》)一詩中的名句。
25 .屈原的短篇抒情詩集《九章》共(九)篇作品,包括《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
26 .(《惜往日》)一詩是屈原的絕筆,全詩最後說: 「 寧溘死而流亡兮,恐禍殃之有再 」 ,表明了詩人以死殉志的悲壯之情。
27 .(《橘頌》)是詩人屈原早期創作的一首詠物述志詩,詩以擬人化的手法贊美橘樹 「 受命不遷 」 、 「 秉德無私 」 的品性,並將它作為自己的師表。
28 .屈原短篇抒情詩集《九章》中的(《涉江》)一篇記敘了屈原晚年被流放江南的凄苦經歷,其開頭就說: 「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 ,表達了詩人矢志不渝地執著於理想的精神。
29 .屈原的抒情組詩《九歌》共分為(十一)篇,分別是《東皇太一》、《雲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東君》、《河伯》、(《山鬼》)、(《國殤》)和《禮魂》。
30 . 1953 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評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他們分別是
31 .《詩經》又稱「詩三百」,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以樂曲的不同,分為 。 孔子之後先秦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是
32 .先秦時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語錄體散文集是
33 .我國古代的「四書」是指《》、《》、《》、《》。
34 .《詩經》通常採用、、的表現手法。
35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相傳是 編定的。
36 .歷史上稱為「孔孟」的是 和 ; 稱為「老莊」的是 和
37 .先秦諸子散文以 、 、 、 四家影響和成就最大。
38 .我國古代第一個有巨大成就的浪漫主義詩人是 ,其代表作品有《 》,《九歌》等。
39 .先秦的「楚辭」和《 _ 》一起,形成了我國古代詩歌的「風騷」傳統。
40 .《論語》是孔子弟子搜集整理的孔子言論,屬 體散文。
41 .魯迅稱《 _ 》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42 .《詩經》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間或雜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種句式。《詩經》常常採用疊章的形式,重復的幾章間,意義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變,造成一唱三嘆的效果。這是歌謠的一種特點。
43 .由屈原開創的楚辭,同《詩經》共同構成中國詩歌乃至中國文學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兩大源頭。
二、選擇題
1. 養心殿中的「中正仁和」匾是雍正所書的故宮里的一塊牌匾,其中蘊含的思想來自於 ( )
A. 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解析:是說帝王要中庸正直 , 仁愛和諧,這是帝王對自身行為准則的高要求,體現了儒家思想的核心。清朝皇帝用以警示自己的言行舉止 , 激勵自己做個好皇帝 , 成為一代名君。
答案: B
2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今天,面臨著技術進步與戰爭災難、經濟發展與道德淪喪並存等問題。早在 1988 年,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就發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 21 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 2500 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 ( )
A .「兼愛」和「尚賢」 B .「仁」和「德治」
C .「克己復禮」 D .「有教無類」
解析: B 項是孔子的核心主張。
答案: B
3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持此觀點的是 ( )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
解析:回答本題首先要弄懂題干所引材料中的「美」與「惡」、「善」與「不善」、「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一種辯證觀點,然後依託教材找出備選項 A 道家、 B 儒家、 C 墨家、 D 法家中具有辯證思想的一家。
答案: A
4 .孔子說的「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的意思是:不符合禮制規定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說,不能動。孔子這樣說的根本出發點是 ( )
A .勸導統治者以德治民 B .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C .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 D .強調「格物致知」
解析:「禮」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也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其維護的是奴隸社會的統治秩序。
答案: C
5 . 近年在漢堡發現了一本在 1691 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該書譯自法譯本,法譯本譯自拉丁譯本。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對以上的信息解讀不正確的是 ( )
A .當時中國政府重視對歐洲宣揚中華文化
B .孔子的思想在歐洲得到推崇
C .該譯本出現在「西學東漸」時期
D .《論語》曾在歐洲以多種語言流傳
解析:材料中的譯本出現在 1691 年,是清朝前期,當時清政府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因此, A 觀點錯誤。從材料中歐洲多種譯本的出現,可知 B 、 D 正確。中國的儒學在「西學東漸」時期有傳教士介紹給西方, C 正確。因此,答案是 A 。
答案: A
6. 西方學者認為,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前 3 世紀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 Axle Age ),「人類意識」首次覺醒,理性思維所創造的精神文化決定著其後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當時的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現象是 ( )
A. 諸子並立,百家爭鳴 B. 以法為教,焚書坑儒
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崇儒尚佛,兼收並蓄
解析:注意題中信息:「公元前 6 世紀至公元前 3 世紀人類意識的覺醒」,結合所學可知是百家爭鳴時代。
答案: A
7 .孟子曰:「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文王發政施仁,必先斯四者。」材料所體現的政治思想是 ( )
A .禮治 B .仁愛
C .仁政 D .兼愛
解析:材料意思是統治者應對鰥、寡、獨、孤四種人實行仁政,這符合孟子以民為本的仁政思想。
答案: C
8. 《管子》「飲食有量 , 衣服有制 , 宮室有度 , 六畜人徒有數 , 舟車陳器有禁……」這種規定的實質是 ( )
A. 劃分階級關系 B. 維護生活秩序
C. 處理人際關系 D. 維護等級差別
解析: 「量」、「制」、「度」、「禁」規定等說明當時存在嚴格的等級制度和差別,屬於禮樂制度的內容,禮樂制度是為了維護宗法分封制而建立的。
答案: D
9 .西漢時期,儒學逐漸發展為正統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 )
A .儒學汲取了佛、道的有益內容
B .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C .「四書」「五經」被定為教科書
D .影響遠及東亞、東南亞和歐洲
解析: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西漢儒學發展為封建正統思想的原因的理解, A 、 C 選項不符史實, D 是影響。
答案: B
10. 董仲舒認為「天生民性,有善質而未能善,於是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列對這一思想理解最准確的是 ( )
A. 認為民性本善,君權神授
B. 感嘆人性本惡,呼喚王道
C. 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D. 建議以禮入法,以禮入俗
解析:本題考查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這句話的意思是上天賦予人的本性,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質而不能成為善良的人,於是上天樹立王道來教化這些人為善,這是天意啊。由此可知 A 正確。
答案: A
11 .西漢時代,災異頻發。每當災害發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詔。據黃仁宇先生統計,《漢書》中記載皇帝頒布「罪己詔」多達三十三次。這反映了 ( )
A .「大一統」主張
B 「三綱五常」學說
C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
D .「天人感應」學說
解析:西漢武帝時期,採納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立,確立了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董仲舒新儒學的理論基礎即為「天人感應」。「天人感應」學說中包含「天譴論」,即人君無道,天就會降下災異來譴責和威懾。西漢時期皇帝「下罪已詔」的舉動正是這一思想的反映。
答案: D
12 .孟子說:「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董仲舒提出「君權神授」、「大一統」的思想。兩者思想主張的共同點是 ( )
A .主張民貴君輕 B .維護統治秩序
C .強調層層分封 D .體現以德治民
解析: 「君權神授」認為皇帝的權力是神給的 , 具有天然的合理性 , 皇帝代表神在人間行使權力 , 管理人民。這實際上是一種愚民政策,維護統治秩序的政策。大一統指的是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方面空前的統一,也是一種維護統治秩序的政策。
答案: B
13 .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a 《詩經》
14 .下列《楚辭》作品中,非為屈原所寫的一部是 :C. 九辯
15 .先秦諸子散文中,屬於語錄體的著作是 :D. 《論語》
16 .被稱為「上古之書」的中國第一部歷史散文集是 :A. 《尚書》
17 .《論語》是 ( ) 散文 :A. 語錄體
18 . "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句話用了 ( ) 的修辭平法 :C. 頂真
19 .「欲摘故縱,請君入瓮」為 ( ) 慣用的論辮乎法 :C. 孟子
20 .孔子晚年致力於教育,又把魯國史官所記的《春秋》加以刪修,成為我國第一部 體的歷史著作。
21 .南宋的朱熹將《 》一書與《論語》和《禮記》中的《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為
22 . 是老子之後道家的主要代表,後世並稱他們為
三、名詞解釋
1 .風騷傳統: 「 風 」 指《詩經》中的《國風》,代表《詩經》; 「 騷 」 指《離騷》,代表《楚辭》。後世詩人,或受《詩經》現實主義影響,或受《楚辭》積極浪漫主義影響,使詩歌創作沿著《詩經》或《楚辭》所開辟的兩條道路前進。因此而發展、形成了我國詩歌的兩種不同的優良傳統,習慣上稱 「 風騷 」 傳統。
2 、風雅頌:《詩經》的分類。風,又稱 「 國風 」 ,是當時各諸侯國所管轄地域的民歌土樂,類似於我們今天的地方小調。《詩經》共有 15 國 「 風 」 , 160 篇。雅是周天子直接統轄的王畿附近的音樂歌曲,其中有一些民歌,但大多數是貴族文人的創作。雅分大雅和小雅,共 105 篇。頌是朝廷祭祀祖先和神靈的歌舞,包括周頌、魯頌、商頌,共 40 篇。
3 、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三種基本表現手法。 「 賦者,敷陳其事物而直言之也 」 ,也就是陳述鋪敘的意思,從本質上講就是直接描繪,直接抒情,直接鋪敘。 「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 ,帶比喻性質的一種手法。 「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 ,引用其它自然現象引起所要詠嘆的情感,有時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4 、疊詠體: 「 疊詠體 」 亦稱重章復唱,指篇章結構上章節回環復沓、反復詠唱的民歌體。該體式在《詩經》中非常顯著。一首詩往往由若干章構成,而章與章之間字句基本相同,只對應地變換少數字詞,反復詠唱。 據統計,這種重章復唱的形式在《詩經》的 305 篇中,佔了一半以上,並多集中在《國風》、《小雅》部分。
5 、《七月》:《七月》是《詩經》 「 國風 」 中典型的農業生活詩,當是西周初期豳地未淪陷時的作品。該詩基本上按季節的先後,逐年逐月地來寫農奴們的勞動和生活,反映了當時農奴們一年到頭的繁重勞動和無衣無食的悲慘境遇,向我們展示了一幅農奴社會的階級壓迫的畫面。但同時也描寫了領主們喜氣洋洋的宴飲場面。該詩可能是周樂官在豳地農奴所作歌謠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而成的一首代言體詩。
6 、燕饗詩:指《詩經》中直接反映嘉禮中饗禮、燕(宴)禮等禮儀活動的詩,故也稱禮儀詩或宴飲詩。根據內容可分為饗禮詩、燕禮詩、鄉飲酒禮詩等,是周代禮樂文化的直接產物,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小雅 • 鹿鳴》是著名的燕饗詩。
7 、風雅: 「 風雅 」 是中國詩歌創作和批評的一條重要原則,是後人對由《詩經》以來形成的中國詩歌創作傳統的理論升華。在這里, 「 風雅 」 並不是指的 「 風雅 」 體裁,而是指體現在《詩經》 「 風 」「 雅 」 中的藝術創作精神,即詩歌創作的高尚意義和嚴肅性。它引導後代文人在情感抒發上尋求一個健康向上的正確的人生觀念,培養良好的審美習慣和道德節操。
8 、楚辭:是戰國時候產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間歌謠的特色而創造的一種新詩體。其特徵主要表現為宏偉繁復的體制、句式的加長和 「 兮 」 字的大量運用。楚辭體作家主要有屈原、宋玉等。屈原的《離騷》是楚辭體的代表。
9 、六義說:是關於《詩經》分類的一種說法。 「 六義 」 說源自《毛詩序》。《毛詩序》因承《周禮》 「 六詩 」 說,即風、賦、比、興、雅、頌,其分法與《周禮》相同,只是把 「 六詩 」 叫做 「 六義 」 。
四、簡答題
1 、宋代詩人王禹偁有詩曰 「 可憐詩道日已替,風騷委地何人收 」 ,這里的 「 風騷 」 指的是什麼?試舉例說明它們對後世的文學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 1 ) 「 風騷 」 指的是我國古代詩歌的兩種優良傳統,即代表《詩經》的《國風》所形成的 「 風 」 詩傳統和代表《楚辭》的《離騷》所形成的 「 騷 」 詩傳統。所謂的 「 風 」 詩傳統,是現實主義精神的世代相傳, 「 騷 」 詩傳統則是積極浪漫主義的創作傳統。
( 2 )《國風》民歌的現實主義的思想內容和現實主義的表現藝術對後世的影響表現在:漢樂府民歌、建安風骨、北朝民歌、杜甫的 「 詩史 」 、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宋代王禹偁、金代元好問的詩歌、關漢卿的雜劇、曹雪芹的《紅樓夢》。
( 3 ) 「 騷 」 詩的積極浪漫主義影響於後世的曹植、阮籍、鮑照、李白、李賀以至蘇軾、辛棄疾的豪放詞、吳承恩的《西遊記》、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2 、《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內容和表現藝術上各有什麼特徵?
( 1 )《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內容上的主要特徵是:正視現實,描寫現實,揭露現實,批判現實。例如《豳風 • 七月》,它詳盡描述了農奴們一年四季的繁重勞動和 「 無衣無褐 」 、 「 采荼薪樗 」 的苦難遭遇。《魏風 • 伐檀》表達了作者反對剝削、反抗壓迫的態度和心聲。
( 2 )《詩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表現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善於用樸素的文風,簡潔的語言,巧妙的比興,塑造出真實、自然而生動的形象,描繪出親切感人的生活畫面,來抒發情懷,反映現實。例如《小雅 • 採薇》就是一首抒情寫實的佳作。其最後一章抒情、狀景、敘事融為一體,把一個征戰將歸的士兵哀傷時光流馳、路途艱難的思緒表現得深長真切,使人味之無極,聞之動心,強烈地感受到戰爭帶給人民的痛苦。
3 、試以《離騷》為代表,說明屈原作品的浪漫主義特徵。
屈原作品的浪漫主義特徵如下:
第一,表現進步理想,孜孜不倦地追求進步理想。《離騷》立足於詩人理想破滅、身遭流放的現實生活,以豐富的幻想、熾烈的情感,描寫了詩人對進步理想的追求、堅持和獻身,以及詩人對現實世界的反抗。
第二,採用豐富的神話素材,通過自由的幻想,構成奇特的情節、境界。《離騷》這首詩從 「 濟沅湘以南征兮,就重華而陳詞 」 以後,盡情刻畫了詩人上天下地,神遊天國的活動,字里行間出現了一系列眾多的神話人物和神域,還出現了眾多的靈異事物,所有這些又都一齊圍繞著詩人的行止旋轉,以詩人為中心組織出了一幅 「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的壯闊畫面。
第三,善於利用、發展民歌的比興手法,來象徵自己與楚國黑暗勢力的斗爭是真、善、美與假、惡、丑的斗爭。這一特徵在《離騷》的前一部分尤其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