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課時教學設計方案的編寫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
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師教學環節的關鍵一環,要真正把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轉化為實踐。本人認為首先得從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做起。教學設計直接體現教師的教學理念和這種理念轉化為具體教學實踐的能力。可以說課堂教學設計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了這堂課的教學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新課程的理念是否付諸實施。本人認為教學設計應特別注意的以下的幾個問題:
一、要明確教學設計與備課的關系
教學設計屬於廣義的備課范疇,但它與傳統的備課又有所不同。傳統的備課中多數教師依照教材和教參確立教學目標和任務,憑借個人經驗選擇教法,實施教學,整個過程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而當代的教學設計則是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依據,對教學過程中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以期達成教學目標的系統化的設計。我們過去所寫的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表現形式之一,並且是不全面的。與傳統的備課相比,教學設計更注意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更強調教學情境的策劃和教學手段的運用,更具有靈活性和創造性。
二、以現代教學理論為指導
教學設計要以一定的理論為指導,指導教學設計的理論很多,有關教學一般有三個心理學派:認知主義學派、人本主義學派、行為主義學派。新課程改革的理論是建構主義,建構主義是認知心理學派中的一個分支。我們要特別注意學習這一理論來指導我們的教學設計。教學不能無視學習者的已有知識經驗,簡單強硬地從外部對學習者實施知識的「填灌」,而是應當把學習者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習者從原有的知識經驗中,生長新的知識經驗。所以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應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構建知識。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目的觀。系統化的方法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把可資利用的教學資源如教材、學生、教師、教具等要素當作一個有機的整體來考慮,以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當然,每一種教學設計理論都有其優缺點,老師可借鑒各種理論的優點,或者交替使用,使教學方式多樣化。
三、教學設計要富於創新性。
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敢於創新,大膽設計。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理論和教學設計理論,對不同的課型進行設計,要勇於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的模式,不斷探索。首先,歷史教師要根據不同的課型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其次,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注意學科內和學科間的綜合。在學科內要注意橫向和縱向的聯系,即在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民族史、外交史及前後知識間廣泛聯系。例如:在設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一課時,正確處理歷史課與文化課的矛盾與交織;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的矛盾與交織;歷史人物與歷史環境的矛盾與交織這三方面的關系,就會使教學既有新授課的特點,又有文化史部分教學共性特點。⑷另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注意學科間的綜合,如將歷史和語文、地理、政治等學科綜合。此外,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注意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⑸運用多媒體輔助歷史教學,可以增強歷史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在進行設計時要充分考慮這一點,根據現有條件合理設計。
四、教學設計要有可操作性。
教學設計最終要在課堂教學中加以落實,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各種情況。首先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不要定的過高,過空。教師要仔細研究《歷史課程標准》和學生所學教材,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的實際進行設計。以前的教學大綱只是籠統地要求學生應該掌握什麼,認識什麼,行為主體是教師,缺乏層次性和系統性,可操作性不強。新的課程標准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用「知道、了解、理解、說明、分析、比較等描述性的語言分層次地對教學提出了較為明確的目的和要求,目標的行為主體是學生。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再簡單地陳述教師該做什麼,而應陳述學生學習的結果,這些結果包括語言信息、智慧技能、情感態度等。教師要在學生學習開始時向學生出示目標,並用這些目標指引學生學習。其次,教學實施的設計要充分考慮師生的實際情況。教師在選擇主要教學行為是,應該根據自己的特點,盡可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世界上不可能有「說話像演說家,寫字像書法家,上課像表演家」那樣的教師,每位教師要按自身的優勢來選擇合適的教學行為,設計自己的個性化教學,創造獨特的教學風格。⑹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對不同年齡的學生採取不同的方法,對初中生可多用講解、談話、探究、體驗等方法,高中則可多用討論、研究、發現等方法。比如,同樣學習西安事變,初高中的側重點就應有所不同。此外,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還要考慮到班級的人數,時間的安排等因素。由於歷史學科內容的多樣性,復雜性,教師在設計教法、組織教學時一定要注意詳略得當,統籌規劃,真正將教學設計落到實處。
五、及時反思調整,做好二度設計
歷史新課程下的教學如何實施,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摸索。高中歷史教師往往一人教數個班級,因此同一個教學設計在短期內反復實施,這為我們及時反思調整創造條件,教師要對照新課程的理念,在實踐中不斷地和調整,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十分有利。下面以人民版高中歷史必修1專題二《太平天國運動》一課為例,談談本人的調整過程。
在建構
「三維」目標後,本人按問題探究法,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程序:(一)從金田起義到定都天京。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歷史上農民起義的一般原因是什麼?結合P
45學習思考說明太平天國運動原因同以往相比有何不同?拜上帝教有什麼特點?列出太平天國運動前期的主要史實。(二)《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資政新篇》的內容是什麼?如何評價?比較兩者的主要異同。三)從天京事變到天京陷落。要求學生閱讀本子目,解決以下問題:列出太平天國運動後期的主要史實。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是什麼?舉例說明。太平天國失敗的原因是什麼?舉例說明。(四)問題探究:自我測評2「農民可能充當一種極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當一種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試結合有關史實評析這一觀點。
上完兩個班級後,雖然在教學中能夠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參與,這些問題在教師的指導下也基本解決,但總覺缺少什麼似的,課上起來很凝重。最重要地是缺少給學生情感體驗,不是很好地貫徹新課程的理念。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本人認為關鍵還是未能創設適宜的學習環境,未能喚醒學生全身的投入。若有相關視頻材料效果定會更好,但一時找不到,怎麼辦呢?下面的兩個班級要不要再這樣上?經過一番的思考,本人決定及時地調整,在教學上進行二度設計。課前把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要求各學習小組查找相關的資料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1)第一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原因部分:假定你們就是參加太平天國運動的一位農民,請你們以《我為什麼參加太平天國——一個農民的自述》為題寫出一段獨白。要求同學們發揮想像力,文章能夠較好地反映這次運動的主要原因。(2)第二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過程:同樣假定你們就是參加太平天國運動全過程的一位農民,以《我親歷太平天國運動》要求學生運用合理的想像寫出運動的主要過程,文中應該包括過程中重大的標志性事件。(3)第三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的綱領(教材中的第二子目),要求小組成員研讀《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主要內容,挑選兩位同學扮演洪秀全和洪仁玕開一次新聞發布會,回答全班同學提出的有關《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的問題。(4)第四小組解決太平天國運動評價部分。以《我看太平天國運動》為題,要求學生從太平天國運動的一個史實出發分析太平天國運動的意義和失敗原因,從而得出農民階級的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在上課過程中,首先要求學生用5-10分鍾進行交流整合,然後各組要求推選代表到講台上進行表演或匯報本組的成果,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引導,並及時地給與恰當的評價。
二度設計中各組的問題並不難,學生只要有去准備就能不同程度的解決問題。所以上氣氛既輕松又活躍,教學效果明顯較前一種方案好多了。這樣的調整至少有以下的幾點好處:(1)學生真正成為高深的主人,學生的積極性充分地被調動起來。(2)每一個學生對該組的問題必須進行較全面、深入的思考,並應考慮如何表達(3)小組合作、交流,學生學會傾聽、表達、說服、接納。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精神,(4)「三維」目標較好地體現和滲透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見,同一教師,同樣的教學資源,不同的設計方案,產生的教學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