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社會教案「拾金不昧」怎樣寫設計意圖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 感受兔媽媽與小兔子間濃濃的情意。
2、發版展擴散性思維權,嘗試以具體的動作、語言來表達情感。
3、感悟真摯深切的「愛」,勇敢表達出來。能感受父母長輩的愛,懂得感恩。
活動准備:
繪本課件;故事配樂;大海、柳樹、月亮星星、圍巾等圖片;合肥字卡。
❷ 幼兒園教研活動中的疑惑有哪些問題
一、活動目的及意義:
園本教研是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發展,推動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家已意識到園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了科研興園、科研興教的理念,寓研於教、寓教於研,努力尋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實際的工作中如何針對這一特點,有效地開展教研活動,使教科研源於教學、高於教學、指導教學,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我園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研究的內容。
二、活動目標:
探索適合本園的教研活動的形式與方法,有效地促進教師的成長。
三、活動對象:幼兒園全體教師。
四、活動內容:
小班開展中華傳統美德教育,以課題組提出的尊敬父母、 團結友愛、熱愛集體、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
中班開展傳統節日教育,開發具有特色的活動課程,讓幼兒了解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加深對祖國五千年文化認識,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讓幼兒接受優秀文學熏陶,提高幼兒審美能力,豐富知識啟迪智慧、發展潛能。
大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以開展古詩詞教學為切入點,讓幼兒從詩詞中體會韻味,品味詩詞的無窮意境,從而體會中華名族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
五、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准備階段:二月份
1、成立課題研究領導小組
組長:王霞
副組長:朱麗、石海霞
成員:馬瑩、聶靜、張靜
2、以自學和集中學習相結合,由教研組長組織學習有關如何開展教研活動的理論文章。
3、組織全體教師學習與研究,對進行分析和研討,通過交流討論達成共識。
(二)實施階段:三-至六月份
大班組開展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本活動採取分階段、分主題的辦法逐步落實。
第一階段:摸索開展階段(以誦讀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誦讀方式與方法,為今後更深入地開展活動奠基。
2、、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對國學經典誦讀產生興趣。
3、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有韻律的誦讀古詩。
4、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古詩,激發幼兒對古詩的興趣,陶冶幼兒的性情。
5、利用部分時間,採用教師范讀、優生領讀、幼兒齊讀、
幼兒自由誦背等多種形式,讓幼兒堅持天天吟誦。
第二階段:鞏固提高階段(以班級教學為主)
1、各班結合幼兒實際情況選擇內容進行教學,運用畫、唱、演等多種形式學習古詩。
2、採取一人一課的方式教學古詩,在一起觀摩交流,共同討論最佳方案,力求教學形式多樣性,靈活性,科學性,更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易於接受。
第三階段:活動展示階段(以集中表演為主):
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詞活動,。進行真實的情感教育。組織和指導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是建設班級文化的重要途徑之一,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有效手段。 幼兒最喜歡各種形式的活動,在活動中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幼兒的才藝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們開展形式多樣的誦讀活動,以鞏固幼兒學習的成果 。
如採用古詩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讓古詩詞更具新意,讓所有幼兒參與其中,充分感受古詩詞的美妙意境。
通過活動的開展,把古詩文融入幼兒心中,讓中國的傳統文化不經意間給幼兒以影響,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中班組開展快樂的「中國節」活動:這個活動共分四個主題,每個主題又分為四個版塊:導入——討論——實踐——評價,四個主題分別是:
第一主題:三八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
第二主題:清明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公歷4月4日至6日之間)、
第三主題:中華母親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農歷四月初二)、
第四主題:端午節的由來以及其深遠的意義(農歷五月初五)、
第一階段
1、 組織課題組認真學習教育科研基本知識和有關節日活動課程的理論,使課題組人員在科學的理論指導下進行研究,以保證課題研究的科學化。選擇適宜的教學內容。
2、 培訓全體教師,以觀念轉變帶動行為和變化,確立節日活動的重要地位。
3、 收集有關中國特色的節日活動資料,並以傳統文化中一些特色的節日活動作為研究的起點。
4、 建立多樣化的活動模式:
——節日活動設計
——經典誦讀
——節日活動創作(如繪畫、文學文藝表演等)
第二階段
1、行動研究法:主要解決在班級傳統節日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制定課題研究並落實到行動中,並根據行動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再進行實踐,從而保證研究的正常開展。
2、訪談法:與班級教師和幼兒家長進行傳統節日方面的訪談,了解班級教師和家長開展傳統節日教育活動的現狀,為以後的工作提供依據。
3、案例分析法:主要針對研究中出現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學的分析和論證,促進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4、經驗法:通過傳統節日在日常班級活動中的滲透,出傳統文化促進班級精神形成的實踐經驗。
第三階段
1.課題報告:《多彩傳統節日》。
2.論文集:參與課題的每位教師撰寫一篇有現實意義的論文。
小班組開展美德教育:
方案一:
活動主題:利用兒歌培養幼兒禮儀交往(2——4月)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召開小班組教研會議,提出幼兒在禮儀交往方面存在的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收集、創編相關兒歌。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各班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兒歌教學,及時溝通、交流、改進教育教學方法
2.教師在一日活動各環節選擇適當兒歌讓幼兒誦讀,在一日教學中滲透文明禮貌教育。
3.以班為單位舉行兒歌比賽,評選出「文明小標兵」
第四階段:整理總結階段
1、收集、整理優秀兒歌,創編園本教材;
2、教師總結、反思,撰寫園本教研活動總結。
方案二:
活動主題:利用傳統美德故事滲透美德教育(5——7月)
第一階段:准備階段
召開教研會,共同確定適合小班教學的傳統美德故事,商討適合小班幼兒的教學方法。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
1.以語言課的教學形式教授美德故事。要求每班充分准備一
節課(有教案、有教具、有多媒體課件),4個班相互聽課、評課,確定最佳方案並交流使用,達到資源共享。
2.召開家長會,說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長可選擇合適的傳統美德小故事講給幼兒聽,實現家園共育
3.以班為單位,舉行「小小故事會」,評選「故事大王」。
4.教師在一日活動中抓住各種時機對幼兒進行傳統美德的教育和滲透。
第三階段:收集整理
召開教研會,收集、整理適合幼兒的傳統美德故事,各班上交一篇語言課教案及反思,形成園本教材。
(三)總結階段:七月份
1、各組專題研討。總結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園本課程教育教學。
2、展示教育教學成果。
3、教師撰寫論文。
篇二:年度下學期教研活動方案
建立\"以園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是深化教學研究改革的方向和重點,是全面推進基礎教育的理論改革的實際需要,它對幼兒園創造性地實施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的專業素養的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開展園本教研能讓教師在教研中獲取復雜的、不確定的知識和能力,它的目的是促使教師成長,幫助教師提高專業水平,幫助老師在當前我國幼兒園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成功實現課程改革,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即讓教師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兒童發展的促進者。園本教研還能提出並解決教學實踐中的問題,以此來改進教育實踐,並增強對教育實踐的控制能力。
為適應幼兒教育課程改革向縱深發展,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探索以園為本教研活動的運行機制、運作模式和區域推進園本教研製度的行動策略,進一步推進我園園本教研製度的建設,發揮示範輻射作用,全面貫徹\"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深刻領會\"綱要」精神,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特製定本方案
❸ 幼兒園大班牽羊教案書
案例背景:
從教多年,每屆總會碰到喜歡順手牽羊的孩子,中班時班上接二連三地發生孩子丟東西的事件,我們用盡各種方法尋找失物和這個肇事者,並且對孩子採用了一些措施並取得一定的效果,希望我的淺見可供大家參考。
案例資料:
實錄一:星期一早上,小陸滿臉笑容地拿著非常漂亮的魔法棒對我說:「江老師,媽媽昨天晚上媽媽給我買的,漂亮嗎?」我回答說:「真美!」說完她笑眯眯地找同伴玩去了。吃完午餐後,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安靜地玩,突然一陣傳來一陣哭聲,我發現小陸哭著向我跑來說:「老師我的魔法棒不見了,媽媽會批評的。」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說沒看見,最後未能找到這個玩具。
實錄二:下午離園時,我請幼兒把自己的東西整理好等待爸爸媽媽 「老師,我的玩具不見了」小璐小朋友帶著哭腔著急地對我說,我趕緊召集幼兒問:你們有誰看到她的玩具呀?反復問了好幾次,幼兒都說沒看見,最終採用軟硬兼施的方法還是未能找到小璐的玩具,事情就不了了之。
實錄三:幾天後小靜的奶奶在接送時隨口問我,是不是送了她孫女一個玩具和一條圍巾,通過和小靜奶奶的談話,我了解到小靜拿回家的玩具和圍巾都是我們班幼兒的.
案例分析:
姓名:小靜 性別:女 班級:中班 年齡:五歲 幼兒情況: 小靜長得漂亮又文靜,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強,她的家鏡富裕,爸爸媽媽在機關單位工作,但是媽媽在平陽工作基本上不在溫州,爸爸工作很忙基本上沒有過問孩子在園情況,平時由奶奶教育,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嬌慣,動不動買玩具,可是奶奶總是不假思索無條件地滿足她的要求, 在幼兒園我經常發現她喜歡和帶漂亮玩具的小朋友在一起玩.
對幼兒來說,當他見到一個他所喜歡的東西時,內心自然會產生一種需求感,而這種需要則促使他產生「拿」的行為。究竟這種行為算不算「偷竊」呢?從孩子對於所有權概念的發展來看,大約要到五六歲後才逐漸成熟;在此之前的順手牽羊,只能算是無法有效控制慾望的結果,並不算是一種真正的問題行為。那麼孩子順手牽羊的原因到底有哪些:
1、物權觀不明確
年幼的孩子暫時還弄不清楚什麼是你的,什麼是我的,在他的觀念里,「只要我喜歡的就是我的」。在孩子還未說話時只要孩子手一指,家人就會迫不及待地把要的東西拿來,只要是孩子目之所及的所有物品都能夠供他所取。
2、家長過分溺愛
很多的家長總是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各種要求,不管合理或不合理,導致孩子心中沒有是非標准,想得到什麼就會毫無顧忌地拿。這類家長往往會默許孩子把公共財物拿回家,比如幼兒園的玩具、公園的花花草草等等,甚至認為這是一種「有出息」的表現,也有的家長認為這是無足掛齒的小事,但長此以往卻會養成孩子隨便拿別人東西的不良習慣,漸漸發展成有意識的偷竊行為。
3、孩子缺乏關愛
還有的孩子私拿東西並不是因為自己真正需要或喜歡,而是想通過這種行為得到他人尤其是父母的關注。這類孩子在父母無暇顧及其生活和情感需要的家庭較常見,孩子內心會產生一定的失落感,認為父母不注意、不關心自己,於是就通過故意拿小夥伴的東西,引起父母的關注。
4、家庭的不良影響
我發現,許多孩子的偷拿行為與家長教育不當及家庭不良影響有關。有時,問題雖然出在孩子的身上,但根子卻在父母這里。比如家長愛沾小便宜,在外面沾了小便宜,便在家裡沾沾自喜,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也悄悄地跟著學,隨著沾小便宜的願望逐漸增加,孩子往往也沾上小偷小摸的行為。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偷拿行為時,有的家長姑息不管,有的家長棍棒相見,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會使孩子走向極端,滑得更遠。應該說,孩子偷拿,家長是有責任的。
在本案例中幼兒的偷拿情況可能是奶奶溺愛和缺乏爸爸媽媽關愛的原因引起的所以我採取以下幾個對孩子比較有效的措施。
案例措施:
一、加強與家長的密切溝通
當幼兒出現這種行為時,我及時與孩子的媽媽取得聯系。我登門家訪,把孩子的具體情況如實向家長反映,同時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家庭教育方法,針對其生長環境找出問題的症結。為了處理好這個問題,首先我讓小靜媽媽了解孩子開始拿別人的東西可能是一時疏忽或慾望所致,但幼小的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是很差的,他們很難自己意識到這種行為的錯誤,久而久之將形成難以糾正的不良品行,所以作為家長首先要認識到不能對孩子的此類行為抱無所謂的態度,認為孩子小,不會有不良動機,沒關系,甚至不聞不問,但是也不能對孩子的此類行為過於大驚小怪,罵孩子是小偷,甚至用打罵懲罰來進行所謂的糾正,這種做法不但不能產生積極的教育效果,只能損傷幼兒的自尊心。
我們應該堅持正面教育,我向孩子的媽媽提了幾點小建議:
1、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等方法,讓孩子體驗小主人公丟失東西後著急的心情,感受不經同意隨便偷拿東西給別人造成的麻煩和痛苦,以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確的行為。如給孩子講「拾金不昧」的故事,幫助幼兒辨別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既堅持嚴格要求又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無論是何種情況都要教育孩子將拿走的東西物歸原主,認識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2、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如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讓孩子認錯,不要使孩子處於羞辱的境地,應該想辦法使孩子在糾正錯誤中獲得積極的感受,引導孩子自己主動地物歸原主,然後肯定他主動認錯的表現。
3、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為孩子准備他專屬的日常用品,如碗筷、護膚品、拖鞋等,不要和其他人混用,幫助她建立「我的」的觀念。如果可能的話,給孩子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天地,房間內讓她自己珍藏她的所有物,如果要拿取她的物品,也應該徵求她的同意。幫助她建立這樣的觀念: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沒有經過他人同意,不可以隨意亂拿亂翻。只有孩子的所有權被尊重,他才能學會尊重別人的所有權。如此,「順手牽羊」的事也將不會發生。
4、平常也可帶孩子上街逛百貨公司或到雜貨店購物要付帳時,不妨讓孩子有機會體驗「以錢易物」、「不是用錢買來的東西不可以拿回家」的實例。
5、樹立家長榜樣作用,家長要嚴於律已,不貪佔小便宜,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給孩子做個好榜樣。當發現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時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教育,及時帶著孩子將東西送還主人,讓孩子從父母的言行中學會如何做一個誠實的人。
最後我提醒小靜媽媽要有耐心,孩子在接受教育後,可能會有所進步。當孩子出現反復時,切不可急躁,既要批評,又要耐心說服,當孩子偷拿別人的玩具時可以對她說:「你要玩具不告訴我,真使我失望!」「你要玩具時告訴我,我們來商量!」如果她再偷拿,就說:「孩子,你又拿了別人的玩具,我說過不要拿。真叫我失望!」家長的態度和立場讓孩子得到適當而應得的懲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內疚,才會促使孩子自覺改正這種不良行為。
二、加強和改進我們的教育教學方法
作為老師的我們可採用以下幾點教育方法:
1、餐後活動時選擇有關順手牽羊的VCD諜片讓幼兒觀看或有關偷拿東西的圖書,通過內容引發感想,通過正反典型的教育進行品德滲透,用簡易、生動的故事打動其心扉,通過讓幼兒表演故事等形式寓教於樂,讓幼兒在笑聲中受啟發,使他們明辨是非,分清好壞,得到借鑒。
2、可以將物品擬人化,引發幼兒的同情心,告訴他:"玩具的家在這里,把它帶到其他的的方他會不開心,會想爸爸媽媽,它會很傷心的,想想如果將你帶到看不到爸爸媽媽的地方,離開家,你會怎樣?有多不開心?如果你喜歡這個玩具那你就該做它的好朋友,帶它回到家裡,讓它永遠不離開爸爸媽媽,你想玩就在它的家和它玩."
3、教師首先要真心實意地尊重、關心和愛護這些幼兒,尤其應該察言觀色,及時掌握學生的心態,通過心理疏導進行教育,定期與其交談,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及時了解轉化過程,給予必要的指導和鼓勵。
4、利用集體的關愛,使幼兒重塑信心.教育其他幼兒正確對待和熱情幫助他們。讓幼兒體察到教師的愛和善意,體驗到集體的溫暖,才會消除對立情緒,增強信任感,樂於接近教師並接受指導,樂於融入集體並從中得到教益。使其盡快解除心頭之慮,使問題迎刃而解。
5、我們不能知法犯法,大張旗鼓的進行搜查。更不能息事寧人,助長孩子的不良行為的蔓延。
案例效果:
通過一學期的共同配合小靜變化真得不小,雖然時不時還會重犯,但是通過我們的提醒,最後總是會物歸原主,所以最後我總是找她談心並鼓勵她,通過我們堅持不懈的正面教育,學期結束時,小靜就再也沒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案例反思:
幼兒期是培養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良好的行為習慣易於塑造,不良的行為習慣易於糾正。行為日久成習慣,習慣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又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從這首富有哲理的詩里,我們深刻地體會到,習慣決定人的一生,習慣鑄就未來。習慣養得好,對於幼兒的身心健康、知識的獲得、能力的培養、品德的陶冶、個性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作為老師的我們要幫助孩子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而且家長們也要反省家庭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此外,長輩們也要注意平時的言行,莫讓自己沒有原則的愛而害了孩子。
❹ 一分錢是大班的還是小班的
大班兒歌《一分錢》教案
活動設計背景
孩子們經常撿到別人的鉛筆、橡皮等物品,有的幼兒交給老師,有的幼兒據為己有,針對這種現象,我設計了《一分錢》音樂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
活動目標
1.會唱《一分錢》
2.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大膽表演。
3.幼兒擁有拾金不昧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熟悉曲調,唱准歌詞。
難點:角色表演
活動准備
1.一分錢紙幣若干
2.警帽一頂
3.錄音帶
活動過程
一、
1.律動《數鴨子》。
2.師生問好:
3.出示「撿錢交給警察叔叔」的圖片。
提問:
(1)圖片上都有什麼?
(2)什麼時間、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描述圖片,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
4.認識一分錢,開始新課教學
二、新歌教學
1.聽錄音范唱或教師范唱。
2.小朋友們,以前是不是聽過這首歌,聽誰唱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首歌。
3.隨我朗讀歌詞。
4.隨我逐句學唱。
5.分組學唱。其他小朋友打拍子。
6.試著隨我完整地唱。(三遍)
7.歌詞接龍唱。(我唱前句你唱後句)
8.再完整地唱一遍。
三、表演歌曲
1.提問:歌曲里唱了兩個人物,撿錢的小孩和警察叔叔。進行分角色表演。
2.首先請小朋友自己根據歌詞創編動作。
3.老師也創編了一套動作,請跟我做一做。(請一個小朋友扮演撿錢的人,提示我們把撿到東西不揣進自己兜里,歸還失主或交給警察的人叫拾金不昧的人。)
4.分角色表演:男孩——警察叔叔;女孩——拾金不昧的人。
讓每一位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
四、小結:教育幼兒從小要發揚「拾金不昧」的精神,做個好孩子。
❺ 幼兒大班禮儀教育《拾金不昧》公開課
活動目標: 1、把圓形剪去一角並粘貼、添畫出不同動態的小魚。 2、體驗與同伴創作小魚的樂趣,享受成功的喜悅。
❻ "拾金不昧"的說法,請你運用民法中物權法的相關原理加以分析
以上a/b/c內容都是家長的心願,總的來說還是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健康、快樂。
因為家長工作忙,無暇顧及孩子,就選a
如果孩子剛入園,自理能力差,就選b
對於大班的孩子,為了入小學做准備,就選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