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中班老師教育隨筆《怎樣面對小孩的謊言》
面對孩子的謊言,家長和老師的第一反應是生氣。可是站在孩子的立專場想想,這樣做一定有他的原屬因。切忌因此而懲罰孩子。用這個年齡的孩子所能夠明白的方式,溫柔地引導孩子說真話,才是明智之舉。不妨借鑒以下辦法:
鼓勵孩子說真話。
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許多家長的第一個反應就是責罵孩子。當孩子告訴你他把飯打翻了的時候,你如果責怪他「不乖」、「不聽話」,對他大喊大叫,他就會認為說實話不好,會被爸媽罵的。因此,這時爸媽倒不如誇他「寶寶告訴媽媽了,真乖。」這樣,也就等於在告訴寶寶,說實話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切忌責難。
我們在與朋友相處的時候,都會很留意自己的表達方式,如語調和用詞等。因為我們知道,不同的表達方式會傳遞不同的信息,從而也會導致不同的反饋。然而在對待孩子的時候,許多人往往會忽略這一點。如果我們要引導孩子說真話,而不是對自己所做的錯事矢口否認,那麼就必須注意我們說話的方式。例如:「這飯怎麼會弄得滿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幫我把它們揀起來就好了」就比說「你怎麼把飯弄得到處都是?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吃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② 中班幼兒說謊的原因300字
由孩子的心理成長特點引起的無意識說謊。
1.記憶不夠精確。小年齡的孩子記憶極不精確,在回憶時往往歪曲事實,常常被成人誤解為故意撒謊,例如,小明在幼兒園聽到老師請小明把剛買的「變形金剛」玩具帶來給大家看看,同時叮囑小明記得帶手帕。可小明回家卻要媽媽馬上給他買一個變形金剛帶到幼兒園,還說是老師說的,他把老師的話記錯了。
2.現實和想像混淆。他們還不能區分想像的事物和現實的事物,容易把想像的東西當做現實的,例如,4歲的東東在電視上看見小哥哥在大海里游泳很羨慕,第二天就告訴老師說他去大海里玩了。這種情況從現象上看是孩子在說謊,但實際上並不是有意不說真話,而是孩子心理發展尚未成熟的表現。
3.感知能力處於啟蒙階段。小年齡的孩子由於剛剛入世,知識貧乏,認識能力弱,也有可能造成瞎說。比如,3歲的紅紅對媽媽說:「我今天在幼兒園吃了5碗餛飩。」媽媽大吃一驚,可是紅紅實際上只吃了2碗,因為她還未學會准確地數數。
(二)因某種願望而有意地說謊。
1.不正確的教育引導造成的。例如,有的家長往往會有意或無意地教孩子說謊,比如,父母不喜歡接待某位客人,就讓孩子在門口對客人說:爸爸媽媽不在家。有的家長甚至懲罰說實話的孩子,例如,媽媽病休在家不好好休息卻外出玩,同事來探望時孩子如實說:媽媽去人民商場了。媽媽知道後憤怒地打了孩子,並說:「誰讓你說我去人民商場了,為什麼不說我去醫院看病了?」由於父母在兒童心目中有一定的威信,父母說的或做的孩子都認為是對的,逐漸地便也模仿著說謊了。
2.對孩子的過失處理不當造成的。不少家長對孩子的過失往往不問青紅皂白一概嚴厲處分。孩子由於怕挨打挨罵,也會採取說謊的辦法逃避打罵。比如:大班一孩子自己在午睡的時候把被子上的線和指甲偷偷地塞到耳朵里,一直到晚上,發現疼了才讓媽媽幫忙掏出來,還對媽媽撒謊說是其他小朋友塞到他耳朵里的。還有一個孩子因為撒謊說老師打他了,他的父母不問青紅皂白就到幼兒園打了老師一頓,最後鬧到派出所才知道:原來是自家孩子撒謊了。對於這種有意說謊,成人應予以充分注意,因為說謊這種行為幼時不教育,長大就難以糾正了。
③ 中班幼兒說謊心理因素的開題報告
下面我就闡述一下對於本次開題報告的心得體會。
一、總體感受
剛從本科生跨入研究生的大門,我覺得很難自如地轉變角色。以前是按部就班
地上課、考試,有老師計劃性的安排。而現在全憑自覺,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
人,想要培養獨立學習的習慣實在是困難,而且學習動力不足,總是得過且過。
今天我意識到,只靠鞭子抽打才會前進的耕牛,即使最終完成任務,過程也註定
艱辛。學長學姐們正在實習,教課已經很累了,還要寫論文,確實是很辛苦,所
以有些人就想要敷衍了事。但是各位導師都是很有責任心的,對於每一篇開題報
告都仔細閱讀並發現問題,給予學生建設性的指導,足見他們對學生的負責態度、
對學術的嚴謹作風、對自身本職工作的敬業精神。導師每一個建議都是多年經驗
的沉澱,對我們來說都是沉甸甸的寶貴財富。所以,我認為,既然選定了研究生
這條路,我就必須牢記「不忘初衷,方能始終」這句話,踏踏實實地看書、學習、
實踐、搞研究,努力提高個人修養。而且我是教育碩士, 更肩負著國家教育事
業的未來,因此,唯有不斷提高自身理論水平,並應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總結經
驗,做到研究實踐兩不誤,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
二、對於選題的思考
「主題」是一篇論文的精髓,是眼睛,透過它不僅能讀懂論文,更能窺探作者內心的
思想。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1、選題一定要「新」。
所謂「新」,不是為了「新」而「新」,去憑空創造一個童話般的東西來研究,這只
是在建造空中樓閣,根本找不到堅固的支撐。我認為,新穎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
高低各不同」,即視角新。暫且不談其他領域和專業,僅就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而言,我國
的研究成果就數不勝數,放眼望去,似乎找不到一塊處女地來開發。恰恰是這些煙霧彈蒙
蔽了我們的雙眼,世界上最創新、最獨特的不就是我們自己嗎?有誰可以完全復制我們嗎
?沒有的,所以站在自己的視角,用自己的親身經歷來思考問題,不要試圖從別人身上挖
掘漏洞來研究,自己的思想永遠是別人不可復制的創新點。今天幾位導師反復提到,說我
們是教育碩士,有機會在一線教學,這是學術型研究生所不具備的條件,因此我們要充分
利用這一優勢,在自身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我國教育方面存在許多問題,僅僅站在理論
層面去探討是沒有實際意義的,自己在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才是真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此外,我們的專業是培養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老師,這就是一個限定,我們專注於本學科
,就應該在選題上突出學科特點,不能泛泛地談論所有學科都出現的問題。因此,關於我
的論文選題,我認為需要經歷一段教學實踐才能提出更有價值、更新穎的觀點。
2、選題一定要「精」。
所謂「精」是指把主題的范圍縮小至精華,找准一個核心點來深入探究,就好像拋進
水中一塊石頭,我們不能只研究水面泛起的波紋多麼美麗,重點應該是石頭進入水中的狀
況。俗話說,面面俱到就是面面不到。選題也是如此,作為一名研究生,我們的能力有限
,國家、社會層面的問題是我們力所不能及的,太過寬泛就是「假、大、空」,因此只要
做好眼前就行了,針對自己所教學科、年級甚至班級、某一節課出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范
圍越小就越出新,越能深入挖掘,越能觸及本質問題。例如有篇論文是《當代中學生孝道
問題研究》,導師們說選題很好,「孝道」問題是個新問題,但是界定的太過寬泛,可以
縮小為「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課中孝道問題研究」,這樣就提高了研究的深度。再如,論文
《探究式教學在<文化生活>中的應用研究》,導師指出,並不是《文化生活》中的每一節
課都需要運用探究式教學,最好是細化到具體
某一節課來研究。當然,「精」也要把握好一定的尺度,要確保在精準的前提下有話可說
,有東西可挖。
3、選題一定要「准」。
所謂「准」就是界定準確。
一般理科類研究力求精準,用數字說話,不能有半點誤差。人文科學雖然不能數量化
,但是許多概念很類似,多一字少一字就會改變原意,如果在選題上界定不準就容易在今
後的研究中走錯方向。例如,有篇論文是《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現狀、問題、策略研
究》,導師提出,「心理健康教育」在這里是指狹義的「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廣義的「
心理健康教育」,這兩者是差別迥異的,如果不界定清楚就會使讀者誤解。因此,搞學術
研究要注意語言的准確性。
4、選題一定要「真」。
所謂「真」就是真實發生的、真切存在的。在選題時我們往往為了追求創新點而無病
呻吟,本來微不足道的問題也可以放大去談,只因為這個問題沒人研究過。這是一個惡性
循環,其弊端將是學術越來越偏離其實效性。前面已經提到,教育碩士在撰寫論文時一定
要側重實踐研究,這是我們的特點,更是優勢。所以要想選題真」,唯有實踐,實踐才能
出真知。一篇論文就是一段教學經歷的總結,親眼看到的、親耳聽
到的第一手資料絕對比書上看來的更有價值、更有說服力。因此,我們該摒棄眼高手低
的壞習慣,低下頭去身體力行,用行動做學問,用真心解決問題。
5、關於選題的其他問題
除了以上詳細論述的問題之外,我認為選題還要注意一下幾個方面:實際性、科學習
、可行性、合適性。導師沒有重點講解,我通過查閱課堂筆記整理了這么幾點,認為也是
值得借鑒的。
三、對於文獻綜述的思考
文獻綜述是寫作前期進行大量准備工作的總結性報告,不僅要整理所讀文獻,還要提
出自己的見解。文獻綜述反映了作者閱讀文獻的廣度和深度,因此我們需要注意一下幾個
問題:
1、文獻盡量全面。我們說,老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寫論文亦是如
此,只有查閱了大量的相關文獻我們才能全面地了解選題的發展動態,包括國外的和國內
的,胸中沒有足夠的墨水是難以寫出有理有據的論文的。這就啟示我要多讀書、讀好書,
充分利用圖書館以及網路資源,拓寬知識面。
2、選用較新的文獻。我們的選題要推陳出新,參考文獻也要與時俱進,緊跟學術發展
潮流,篩選出最新最近的文獻,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時代特點,更容易我們結合實際。
3、選用具有代表性、科學性、可靠性的文獻。老話說的好,病急亂投醫。我們在寫作
時常常出現這樣的問題,凡是與選題相關的文獻通通閱讀,以至於找不到重點,甚至不考
慮文獻的可靠性,結果就是「亂花漸欲迷人眼」,根本分不清楚孰好孰壞了。所以,選擇
文獻要去權威機構搜索,注意篩選,不可盡信。
4、要忠實於參考文獻。我們常常有這樣一種心理,就是所選資料都是為論文服務的,
所以當出現與論文觀點不符的內容時,會選擇性地篡改一些資料以滿足論文。我自己也出
現過這樣的錯誤。在以後的研究中,我們應尊重科學,保持嚴謹的科研態度,實事求是。
四、對於論文框架的思考
框架是整篇論文的骨架,是作者思路的反映。我認為在寫論文框架時需要注意一下幾
個問題:
1、要思路清晰。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各個大標題的關聯度。也就是說論文標題要有一
定的順序
性,比如常見的「目的-意義-現狀-問題-策略」式,要符合邏輯,這個方面一般沒有
問題。二是某一標題下內容的契合度。我們的論文會涉及三級標題甚至四級標題,層次越
多就越容易混亂,本應屬於這一個標題的內容卻寫到了別的標題下,內容與標題的吻合度
不高,似乎適合於這個標題,又適合於那個標題。所以還是上文提到的,選題要准確,進
而思路緊扣主題,都有極強的針對性,這樣就不容易混亂。
2、要分清主次。這一點還是要和選題結合起來。在今天的開題報告中普遍存在一個問
題,那就是本末倒置。大家都是基於自身實踐提出一個問題進行研究,在行文時先介紹這
個問題的相關理論知識,比如目的、意義、原則等,然後開始談論實踐意義。思路是對的
,只是在論述理論時篇幅過長,這些理論都是前人總結好載入書籍的,沒有必要再拿出來
長篇大論,使人看不到新意,好像是觀點堆砌一樣,實踐部分本應是重點,卻被忽視。這
個現象在我們做論文時普遍存在,當我們搜集到大量相關信息時就希望全都寫到論文裡面
以顯示自己多有水平,其實不然,這樣會讓讀者敬佩你的閱讀量時認為你沒有自我。所以
搞研究還是要腳踏實地,多思考,多創造。
以上便是參加開題報告的心得體會,願您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