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創設幼兒感興趣的語言區
區域活動是幼教改革中興起的一種新的活動模式,它以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豐富的活動材料吸引幼兒主動探究,讓幼兒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主動發展。首先,我們必須一改語言區形式單一、材料不豐富、吸引力不足的現狀,而後再來談教師如何針對不同內容進行指導和對區域內容的及時更新。下面就課題研究中得出的語言區創設經驗,來分享一下我們的做法。
一、選擇難度適宜的活動內容
根據以往經驗和幼兒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閱讀區、故事盒、語言棋、小老師、電視播音員、自製圖書等內容,實踐中,我們發現活動內容難度是否適宜非常重要。
1.難度太小了,沒挑戰性,幼兒不會選擇或是玩了一會兒就轉去其他區域,如,在主題《彎彎繞繞》中,我們在閱讀區投放了幼兒活動材料,和若干毛根,供幼兒復述故事《花蛇彎彎》,以延續幼兒對故事的興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活動中,我們發現由於孩子們能夠看著畫面較完整地復述故事,而對於獨自擺弄毛根似乎並不感興趣,所以他們復述了一遍兩遍就不想玩了,我分析應該提高活動難度,《花蛇彎彎》故事有趣幽默適合中班幼兒進行續編,按照中班幼兒能力水平,老師可以在集體活動中先示範怎麼樣展開故事續編,講故事要包括哪些要素:時間、地點、人物等,鼓勵幼兒發揮想像,展開續編,然後在語言區投放一兩本老師或是能力較強的幼兒製作的《花蛇彎彎續集》,請幼兒將自己續編的故事畫下來,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2.難度太小,幼兒覺得沒意思,而難度太大幼兒會卻步,語言棋是課題研究開始後新加進去的活動內容,目標非常明確,讓幼兒在愉快的玩耍中獲得口語鍛煉,將幼兒熟悉和喜歡的棋類游戲進行一定的更改,幫助幼兒正確運用量詞、增加詞彙量、發展看圖說話能力等。如,為了增加幼兒量詞詞彙量,我們設計了一種量詞棋,中班幼兒喜歡下飛行棋,在原有規則的基礎上,加入新的玩法,飛行器的棋格有紅黃藍綠四種顏色,我們製作了一些畫有不同實物的四色卡片,如:一隻小鳥,一間房子,一盞燈等,當棋子走到某一種顏色的棋格里,幼兒就可以抽取一張相應顏色的卡片,如能夠正確說出相應量詞,幼兒即可再前進一步,如說錯則後退一步。量詞棋開展之初,孩子們感到新鮮,好奇,許多孩子選擇去玩,但游戲中,我發現,孩子們積累的量詞很有限,稍難一點的量詞都不會說,他們能說對的量詞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物量詞,如:一個人,一朵花,三隻小狗等等,對於平時運用較少的書面上的量詞則掌握比較少,因此,我注意到應該在一日活動各環節抓住教育時機,幫助幼兒擴展量詞詞彙量,並適當降低游戲難度,我將卡片分易、中、難三類,並對游戲規則進行一定改變,幼兒自主選擇抽哪種難度的卡片,難度越高答對後前進格數越多,這樣使得能力水平不同的幼兒都能體驗到成功,從而更有興趣。
二、在一日生活中捕捉信息,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融入活動中。
教師要做個有心人,一日活動中,幼兒與外界事物不斷互動,在發展的每一個階段他們都會流露出對於某一種事物特別的興趣,就像某段時間他們會對卡通片一些形象特別感興趣,某段時間他們開始喜歡看一些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如果教師能夠抓住這些教育時機,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融入語言區,那麼既能在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幼兒語言能力,又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1.將幼兒熟悉並喜歡的故事、兒歌,以一定方式呈現。
提供一個包裝盒,在盒蓋內側貼上一些故事的場景,製作一些角色圖片,在圖片背後安上一根竹簽,即可在盒子內邊操作邊講述故事。故事盒體積小、移動方便,幼兒往往喜歡拿著故事盒到安靜的角落,自編自講,自娛自樂。故事盒的形式並不少見,但以往,教師常常是隨意投放一些角色圖片和背景圖,供幼兒自編故事,孩子們往往只是隨意編故事,操作擺弄一會兒。怎麼改進?我們為每個故事盒設定一個主題,以幼兒比較熟悉並喜歡的故事,如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小蝌蚪找媽媽、喜洋洋和灰太狼等等或是教師在集體活動中、一日活動過渡環節講述的故事為主題,配備故事中的角色圖片及背景圖,並根據幼兒講述情況,提供一些故事之外的角色圖片、場景圖等供幼兒熟練後創編系列故事。實踐中我們發現,孩子們操作和講述的興趣還是十分濃的,中班幼兒在講述時自覺分配角色進行合作講述的意識和能力都還不強,需要老師提示,以進一步提升幼兒講述水平,而到了大班幼兒會自覺進行角色的分配,甚至能夠根據教師提供的圖片進行創造性改編。
2.發現幼兒自發游戲中的教育資源,將其豐富提升為區域活動內容。
到了中班下學期開始,幼兒自我意識不斷發展,開始表現出一些自己的喜好和想法,同伴之間逐漸出現一些自發的游戲,我們班中班時期有一階段,孩子們非常喜歡卡通片里一個叫炫迪的卡通形象,最初是在晨間活動時他們很喜歡用玩具搭許多炫迪,並且搭好之後相互之間還會玩,嘴裡念念有詞,「炫迪來了,炫迪變身….」後來,有人帶來了炫迪卡片,還有人帶了炫迪玩偶,午飯後的自由活動時間,孩子們最喜歡圍在一起討論各自的炫迪,就連平時幾乎不怎麼發言的幾個孩子,也都非常愉快地參與討論,我突然想到,既然那麼喜歡,何不將對炫迪的談論轉變為一種講述活動。於是,我與孩子們商量將炫迪卡片和玩偶、搭建的玩具炫迪放到「炫迪講述區」,為豐富幼兒講述內容,我找來一些廢舊材料,引導幼兒可以為炫迪建一個炫迪基地,製作一些兵器或道具,通過輔助材料,孩子們創編出屬於他們的「炫迪故事」,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積極主動中傾聽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同伴交往能力都得到發展。
這個月,我們進行主題教學活動《中國娃》,本周我們引導幼兒了解少數民族服飾及風俗,進行了一些集體教學活動《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服飾真漂亮》,《北京的金山上》等,一天中餐後的休息時間,我發現幾個孩子正拿著老師上課用過的少數民族圖片玩抽圖片游戲,有一個孩子拿著圖片,幾個孩子輪流抽,抽到了說一說這是什麼民族,我意識漂亮的民族服飾各有特色、各民族有獨特有趣的風俗習慣,這些都是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的,可以將這一內容放到語言區討論講述。在語言區放置介紹少數民族風俗的錄像片,供幼兒觀看,放置一些少數民族特產、民族服飾,增加幼兒講述興趣。
三、活動游戲化有利於幼兒保持參與活動的持久性。
我們在設計區域活動時,總難免會出現許多操作性強、以熟練和掌握某種知識和技能為目標的區域活動,但這類活動多半比較枯燥,幼兒在學習過程中相對被動,對於一些比較好動、學習持久性不高的幼兒來說常常不能堅持。游戲是幼兒最基本的活動方式,是獲得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幼兒學習的基本方式。一個好的游戲情境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動幼兒積極性,使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
在閱讀區活動中設置「圖書館」情景游戲,事先組織幼兒到幼兒園圖書館參觀,了解圖書館是干什麼的,裡面有哪些工作人員和他們的職責,有哪些規章制度,和幼兒共同商量制定游戲規則、製作游戲道具,加入游戲情景後,來閱讀區的幼兒明顯增多,值得一提的是,情景的加入要把握好尺度需要老師對活動不斷觀察、調整和完善,你需要觀察道具是否豐富、形象,真正體現情景化,幼兒是否只圖一時新鮮,游戲是否喧賓奪主影響到閱讀目標的達成,讓幼兒在愉快的活動中發展閱讀能力。
我們將講故事與舞台表演相結合,創設了情景游戲「小木偶劇場」,設置劇場管理員、劇場演員、劇場觀眾角色,觀眾買票時會在管理員手裡拿到兩朵小紅花粘紙,用於獎勵他認為最出色的兩個演員,演員表演結束後也在管理員手裡拿到兩朵小紅花粘紙作為工資,並與觀眾角色互換,活動結束後按照得到獎勵的情況,評出最出色的演員,游戲情景加入既能促使幼兒在觀看傾聽時更加專注,又能讓幼兒更加大膽積極地參與講述表演。
四、一日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提升幼兒參與語言區活動的興趣。
1.在各活動過渡環節的等待時間,組織幼兒與教師說相反詞,玩量詞填空游戲(教師說:一XX床,幼回答:一張床),到了大班,孩子對文字敏感,識字量迅速增加,可以玩認字游戲。
2.利用餐前准備時間,幼兒輪流講故事,教師能清楚地了解到幼兒講述水平,針對不足提出指導建議,並且能讓幼兒學習到同伴的優點,在請幼兒點評同伴講述情況時,也發展了幼兒口語表達能力。最重要的是,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傾聽、欣賞、表達,培養了對聽故事、講故事的興趣。
3.組織多種類型的語言集體教學活動,全方位提升幼兒語言能力。組織故事、兒歌、詩歌、談話活動、看圖講述、繪本教學等,內容可謂豐富多彩,我們在每個活動中選擇著重發展的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看圖講述能力、續編等),並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對傾聽習慣、講故事技巧、合作表演能力等的綜合培養。孩子們在活動中熟悉了各種形式的語言活動,在進行區域活動時能夠玩得更有興趣。
此外,幼兒是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發展的。建立語言區與各區域之間的聯系,無形中引發幼兒對語言區的關注,進而提升幼兒對這一區域的喜愛。如,在主題《小花和大樹》里,美工區幼兒可將繪畫的各種各樣的花朵剪下製作成指偶或頭飾,提供給語言區進行表演。在主題《中國娃》里,建構區幼兒搭的長城、故宮、天安門等,可以作為語言區活動「中國有名的建築物」里的講述對象,比起介紹圖片也更加生動。
② 區域活動怎樣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
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不僅是人的交際工具,也是幼兒學習的對象。不同的語言環境,對幼兒語言的發展起不同的促進作用。幼兒園活動區活動為幼兒提供了良好的語言環境。幼兒在這一環境中,通過自由交往、自我協調,語言能力迅速提高,達到了正式教學活動達不到的效果。這就是語言環境所起的作用。因為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幼兒的學習方式、情緒不同,因而學習效果也不同。比如:在集體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學內容明確,形式嚴謹,組織形式以集體活動為主,教師多採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和幼兒交流。
③ 如何在區域活動中發展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長久以來,我們已將與孩子的交流的任務交給了冰冷冷的玩具、電視或電腦,我們將為孩子說故事的樂趣交給了錄音機;我們要孩子面對各種無生命的「物」,卻忘記孩子需要的是「人」的交流。在許多成人的社交場合中,孩子往往被晾在一邊。他們沒有講話的外界要求,也就缺乏口語表達的內在要求。 其實只要你不是在辦公,就應讓孩子參與大人的生活,必要時應多讓孩子成為情境的中心,促使孩子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讓孩子常講述自己的想法、經歷。當然,一個主要的原則就是與孩子平等交流。多向孩子提一些問題,由孩子自己來表述;當孩子表述出現困難時,換個角度進行提問,或是給出一些提示,切忌粗暴打斷或是由家長「代勞」。 父母需推心置腹、親切融洽的交談,並注意自己的高度。不要讓孩子總抬頭與你講話,你可以坐下來、蹲在他旁邊或是跪著與孩子交談,總之與孩子保持平視的姿勢。並且你要耐心地當個好聽眾,不要打斷他。這樣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表達建立信心並樂意與父母交談,同時也會養成孩子專心傾聽別人說話的良好習慣。 孩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家長要抓住這個時機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能力要從2~3歲抓起。因為這是掌握口頭語言的最佳時期。 培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應注意以下幾點 1、豐富生活是發展孩子語言的源泉。可多帶孩子到戶外觀察大自然,游覽公園等。通過觀察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生活、發展思維、想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父母要有意識地尋找孩子善於表達的話題,和孩子交談。比如:「這是什麼?」「我為什麼要這樣做?」等問題句型練。隨時強調規范的語言。 3、練習語言的形式多樣化。講故事、說兒歌、看圖說話、打電話等都是練習口語的好辦法。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的良好習慣,指能在人前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意見,講話有正確的姿勢,回答問題看著對方,語聲、語調正確。
④ 區域活動怎樣促進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
為幼兒創設多看、多聽、多說、多練的語言環境。 幼兒學習語言,都要與周圍的人、物、大自然及社會現象緊密相連。並通過各種感官直接感知,來獲得周圍的一切知識,繼而發展幼兒的語言。語言的發展提高了幼兒的認知能力,而認知范圍的擴大,又豐富了幼兒的語言。因此,發展幼兒語言能力應與認知能力發展相結合,為幼兒創設條件和生活內容,讓幼兒在實踐中認識世界,發展語言。如:春天,引導幼兒說一說春天的景色,帶幼兒去踏青,讓幼兒親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豐富其生活內容,開闊幼兒的視野。
⑤ 如何設計幼兒園語言區域的活動的內容
一、戶外區域活動的研究意義
戶外區域活動也就是利用戶外的自然環境來進行區域活動,它與室內的區域活動比較最大的優點是:在戶外的區域活動中,幼兒的活動空間是室內的好幾倍,互相間的干擾很少,自由活動的空間非常大。幼兒處在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的環境中能充分發展個性,激發出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有了廣闊的戶外活動環境,就能更好地促進幼兒在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由於場地的關系,原本很難進教室的一些材料,在戶外卻有可能是幼兒很好的「玩伴」,在建構區,幼兒除了用各種積木進行活動外,還能用充滿鄉土氣息的真正的青磚來造房子、灶頭,用從農田裡撿來的稻草煮飯。在動手區,冬天幼兒用稻草搓成繩子給樹爺爺穿衣服,用草編織各種有趣的草人、小動物;秋天,幼兒在草地上採摘各種野花、蘆葦等進行插花;寫生區的幼兒在大自然中更是融融其樂,夏天的昆蟲,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雪花,都是他們畫畫的素材。
綜上所述,本學期,我們大班年級組本著「綱要」中「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它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接觸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質,觀察、感受風、雷、雨、雪、電等自然現象,了解它們的顯著特徵及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的精神,嘗試進行戶外區域活動的實驗研究:通過對戶外區域活動的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形式、方法的研究、評價方法的研究等,探索具有我園自己特色的一種幼兒自主性游戲形式,為幼兒創設愉快、充實的成長環境。
二、戶外區域活動開展的指導思想
獨立、自信、自主等個性品質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必須經過幼兒自主動性的探索活動才能實現。戶外區域活動除了關注的知識本身的價值、幼兒在獲取知識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個性品質的發展外,最重要的是戶外區域活動的主要意圖是通過豐富的戶外活動環境,在大自然中給幼兒充分的自主權,讓幼兒按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去學習、去發展。
三、戶外區域活動的特點
1、多樣性的特點。一是戶外區域活動空間的設置能體現多樣化,根據幼兒的特點設置封閉的、半封閉的或開放的活空間,能滿足喜歡獨處、喜歡交往等不同個性的幼兒的需求;如在大型玩具的柱子小角落裡,幾名幼兒在進行扮演類游戲,爸爸媽媽在小小的空間里忙得不亦樂乎。二是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是豐富多樣的,能滿足幼兒不同的興趣需要和表徵特點;如有飼養區、寫生區、建構區等。
2、自主性的特點。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需要選擇活動區,自己決定操作的時間、速度、次數,同伴間相互干擾的現象遠較室內區域活動少。
3、探索性的特點。在大自然中,幼兒有充分的空間、時間去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進行思考,解決面臨的各種問題,積累各種經驗。
四、戶外區域活動的實驗研究
(一)研究內容
戶外區域活動研究包括了戶外區域活動的目標研究、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研究、戶外區域活動的形式研究、方法的研究、活動的評價等五個方面。這五個方面既各有獨立性,同時又是相互聯系,互為前提的統一體,整體系統地對幼兒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
1、戶外區域活動目標
戶外區域活動的目標是戶外區域活動的靈魂,制定好目標對整個戶外區域活動的順利實施能起到調控和保證作用。我們嘗試從隱性和顯性2個方面來制定戶外區域活動目標:從顯性方面來說,在戶外區域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想像創造、親近自然、動手操作的培養;從隱性方面來看,戶外區域活動的要求是「惜物、環保、友愛關心、衛生保健、合作交往、規則意識、責任意識」
2、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形式、方法
(1)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
戶外區域活動內容體系的分類是以活動的方式進行的。分為
動手區:以玩廢舊合資、瓶子為主
扮演區:以角色游戲的形式進行
寫生區:以戶外寫生自然環境為主
編織區:以草編、紙編等為主
建構區:以磚、泥、沙等各種建構材料的戶外建構為主;
(2)戶外區域活動的形式
在每班設立2-----4個活動內容的前提下:
同年齡班幼兒自由選擇的活動形式;
不同年齡班的「大帶小」活動活動形式;
(3)戶外區域活動的指導方法
戶外區域活動的指導方法是以「幼兒發展為根本論」為依據的,分為手段性活動指導和本體性活動指導。
手段性活動指導----------以最近發展區為主導的指導
本體性游戲指導----------以個體意向為主導的游戲指導;
戶外區域活動的本體性和手段性功能是相對應而存在的,我們既要考慮幼兒自身的游戲需要,挖掘對幼兒個性發展的積極因素;同時還要考慮培養目標的整體性,運用手段性指導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二)研究中的一些策略
A、開展平行班游戲。在戶外區域活動時,由於不受場地的限制,我們讓大班7個班級的幼兒自由結伴,自由選擇活動內容,擴大了他交往的范圍,並且拓寬了個人游戲的空間,培養了幼兒的自主和責任心。在戶外區域活動中盡情地享受空間、時間、材料、人際關系的開放。這樣做,進一步拓寬了戶外區域活動的空間和范圍,不僅豐富了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更主要的是擴大了交往面,充分體現了戶外區域活動的自主性、獨立性。
B、根據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提供不同難度水平的材料。
(1)幼兒的發展存在階段性、不同的幼兒其發展狀況不同,因此教師也需要從幼兒的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出發來決定戶外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做到因班而異有利於平行班間的跨班活動。
(2)在環保教育的基礎上提供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材料。
戶外區域活動的材料和室內的區域活動材料有著小小的差別:在戶外區域活動中所提供的材料可以是體積較大的,如玩盒子:廢舊紙盒子,有的很大,幼兒用來製作房子、長長的火車、堆積成鑽筒玩,而在室內由於場地限制,是不可能進行這類活動的;而且輔助材料在大自然中隨手可得,比如一粒小石子,一片落葉等,這又是戶外區域活動的優勢之一。
五、關於戶外區域活動研究後的一些設想:
1、下階段我們將繼續探索如何更好的利用戶外大自然中廣闊的空間、豐富的材料引導幼兒進行戶外區域活動。
2、目標明確後,作為教師將探索如何更好地根據幼兒的基本發展水平、階段性教育目標和主要任務,以及個體差異,擬定各活動區的具體目標,以有效地開展戶外區域活動。
⑥ 幼兒園教師怎樣把語言課程融入到區域活動中教學
幼兒教師要把孩子的表演天性,動員起來,在表演中進行表達
⑦ 如何優化語言區域活動的開展
《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相信幼兒,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遵循這一觀念,我嘗試在引導幼兒進行語言區域活動時,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愉快有益的自由選擇,積極主動地活動。語言區活動形式豐富多樣,材料符合幼兒好奇,善於動手動腦的特點,同時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語言環境,使幼兒能充分地去閱讀,去交往。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語言區域活動是指教育者以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材料和活動類型為依據,通過提供圖書等語言材料和環境,讓幼兒自由探索、觀察和游戲,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語言能力包括語音、書面語、交際用語等多方面內容。但在實際運用中,語言區比起其它的區域卻顯得有些冷清,變得「門可羅雀」。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怎樣更好地發揮其語言區的獨特作用呢?我們嘗試打破語言區原有格局,將語言區擴展為聽賞區、閱讀區、表演區、表述區,針對性地投放相應材料。幼兒在語言區的各子區域中自主地選擇材料,積極地與材料互動,發揮材料的有效性,促進幼兒語言綜合能力的提高。
一、做自我檢查,更新老師的語言觀念
依據皮亞傑的「知識是在主體與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中發生的」以及周兢教授和餘珍有博士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提出的「幼兒語言教育的活動觀具體體現在教育過程之中,要求教師更多地提供充分操作語言的機會,鼓勵兒童以多種方式操作語言和發展兒童在操作語言過程中的主動性」等理論,借鑒蒙台梭利的語言教育,針對幼兒的現有語言發展水平,從語言區的材料投放入手進行探索和實踐,讓幼兒在語言區「玩」起來,使語言區更好地發揮應有的效應。
我們老師應有新的全語言教育觀念,不能老是停留在以前的老套套上,以為學習語言,就是讓幼兒會念兒歌,會念詩等,單是從讀這個方面來要求幼兒的語言能力,我們的全語言教育觀是指有完整的語言教育觀、整合語言教育觀、活動語言教育觀這三個基本的理論觀念概括而成的。完整的語言教育是指語言是完整的,語言教育應注意目的和內容的完整性、活動的真實性和形式的多樣性;整合語言教育觀是認為兒童語言學習是一個整合的關系,從這里出發,強調語言教育與兒童其它方面的教育密切結合;活動語言教育觀則是強調以教師和兒童共同參與的活動作為語方教育的基本形式,強調引導幼兒在主動活動的操作中動腦、動手、動口,主動地學習語言,更新了完全語言教育的觀念,就可以理論指導實踐來具體操作。
二 、創設自由、寬松的溫馨氛圍,激起幼兒操作材料的興趣
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持久、終身和潛移默化的,特別是對於幼兒來說,家庭化的環境更有助於增強他們對環境的親切感,並促進幼兒在獲得良好情感體驗的同時獲得語言發展。我們將整個活動室當成一個「家」,每個區域當作「房間」。在這個大「家」里有「書吧(閱讀區)」、「巧嘴園(表述區)」、「小耳朵(聽賞區)」、「小鈴鐺(表演區)」、「大眼睛(探索區)」、「貝貝屋(娃娃家)」等。在「書吧」里,我們以「親和、舒適、愉悅」為宗旨,裡面有小沙發、小靠墊和可愛的毛絨玩具。幼兒可以抱著毛絨玩具靠在沙發靠墊上舒服、愜意、自由的享受閱讀的樂趣。「巧嘴園」里鋪著柔軟的地墊,幼兒可以自由地選擇他們喜歡的姿勢,放鬆自如地邊操作材料邊交談。「小耳朵」里的牆上掛著小朋友喜歡的卡通圖片,地上、桌面上擺放著幼兒熟悉的動畫角色等。小朋友可以聽著錄音里的指令和他們進行互動。「小鈴鐺」裡布置了童話般的舞台背景,使幼兒彷彿置身於五彩斑斕的童話世界中演繹著各種不同的角色。在這一個個具有親和力、舒適感的區域中,讓幼兒產生愉快、積極的情感體驗,激起幼兒進區操作材料的興趣。
三、有選擇的投放材料,為幼兒創設想說的平台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提供什麼樣的材料就可以引發相應的活動,幼兒是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積累各種經驗的。材料直接影響幼兒的活動質量,關繫到幼兒發展的速度和方向,在區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語言區材料的投放要更好地服務幼兒,為幼兒創設想說的平台,我們應力求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投放材料要讓幼兒有話可說。在區域設置中,我們每班幾乎都設立了語言區,中大班一般投放一些需要復述的或創編故事的圖片,而對於小班來說,幼兒不會講故事,主要以學說短句為主,我就投放一些孩子和家長一起出遊的照片,讓幼兒說說:「我和誰在一起」「我們在干什麼」等,這些內容是幼兒親身經歷的,幼兒看了有話可說。還有我們在語言區中投放了許多製作的動物型盒子和動物愛吃的食物卡片,開設「我來喂小動物」的游戲,這也符合幼兒的認知經驗,幼兒知道「小貓喜歡吃魚、小狗喜歡吃骨頭、小兔喜歡吃蘿卜」等常識知識,通過邊說邊操作的活動,也真正實現了有話可說的目的。
2、投放材料要讓幼兒有話想說。結合主題《快樂的春節》投放壓歲包和「人民幣」,讓幼兒在裝壓歲包、分壓歲包的游戲中學說祝賀的話。其次,充分了解幼兒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
從而調整語言區內容。如,我們發現幼兒對「圖圖」、「大頭兒子小頭爸爸」、「小哪吒」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興趣。我們就在「書吧」里投放動畫圖書,讓幼兒三三兩兩自由結伴地來塗塗、講講動畫內容,或以扔骰子的游戲形式來講述動畫故事,受到大多數幼兒的歡迎,大大提高了幼兒的講述水平,促進了語言能力的發展。玩具是幼兒成長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們讓幼兒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投放在「巧嘴園」里,讓幼兒介紹自己的玩具。在玩玩、講講中發展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投入開放性的材料。讓幼兒保持新鮮感也是造成幼兒關注一件事的關鍵。語言區域內投放的材料,不能一成不變,而是應該經常更換,教師應善於根據教育的意圖、目標計劃提供給幼兒發展需求的材料。如四月份我們班的活動主題是春天來了,那我們語言區域內就新投放了許多春天的圖片;讓幼兒畫自己喜歡的顏色,並且集裝成本,幼兒可以翻翻看看;更是放了一些實物讓幼兒摸摸看看,如小蝌蚪、金魚、花等等。目的是讓幼兒看了之後能為其作解說,發展幼兒的解說能力。我還投放了許多廢舊材料:如鞋盒、薯片罐皺紙、吸管等,讓幼兒與老師一起能利用廢舊材布置環境,再進行操作。這樣幼兒既有操作的過程,又鍛煉了他的語言能力。
四、以幼兒發展為本,強化幼兒自主游戲的意識
結合新《綱要》中提出的「以幼兒發展為本」 的教育理念,我們強調教育環境的設計要能鼓勵幼兒自主選擇、自主探索。在氣氛上必須是開放的、非正式的、結構鬆弛的,使教室不成為講堂,而是能鼓勵和支持幼兒自由游戲的場所。
以往幼兒雖然可以在相對穩定的區域內自由選擇玩具,可是對區域的布局,玩具的取放都是有一定限制的。我讓語言區域不光是看的、讀的,更加上跳的、唱的、畫的、寫的,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幼兒之所以不喜歡語言區域活動,很大的原因是在語言活動區域內,沒有可玩的東西,也就是沒有可操作的材料,玩不起來。幼兒喜歡畫畫,我就讓幼兒聽故事、畫圖畫,把錄音機的故事畫下來;幼兒喜歡唱、跳,我就在區域內設計了一個小舞台,讓幼兒看了圖書後上小舞台把自己看的講出來,用動作跳出來,這些都是根據幼兒喜歡的形式來設計的,我還為活動區作了些小小的道具,如各類頭飾、仙女棒、小皇冠、漂亮的裙子、小話筒等之類的,增強了活動的可操作性,讓幼兒更加投入。開放的區域,為幼兒提供了自由寬松的游戲環境,使幼兒在游戲中玩得更加自由、大膽、積極主動,更富有創造性。轉載僅供參考,版權屬於原作者。祝你愉快,滿意請採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