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打算開一個幼兒園,幼兒園常用的區角名稱有哪些
美術區——創意空間 圖書區——童心世界 表演區——夢想秀工廠 積木區——建築工地 數學區——IQ博士 益智區——魔法學校
B. 大班美工區區域材料投放有哪些基本原則
美工區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地方,他們會用橡皮泥做出各種點心,用剪刀剪出各種精緻的作版品,用畫筆繪畫出權美麗的圖案。可是,最近我發現每次區域活動,美工區就特別冷清,看來是孩子們對原有提供的材料已不感興趣。
於是,在這次的區域活動時,我拿出兩筐材料對孩子們說:今天,我准備許多材料,有吸管、糖紙、模具刀等,你們可以把這些材料和橡皮泥組合起來使用,可作新作品。活動剛開始,孩子們都擁到了美工區。充足的材料讓每個孩子都拿到了自己喜歡的游戲材料,但他們的表現卻出乎我的意料:辰辰拿模具刀切來切去,貝貝拿吸管在橡皮泥上戳來戳去 …… 大部分孩子都只停留在擺弄材料的層次上。
C. 幼兒園美工區投放哪些材料
幼兒園美工區投放材料層次及種類
美工區在活動內容上包括三個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部分,即繪畫、手工和欣賞。那麼材料的投放也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類
1. 各年齡段幼兒的繪畫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
小班:小班幼兒常把繪畫當作游戲,在區域活動中更不能在技能上有過高的要求,要讓幼兒在自己塗鴉的過程中逐步學會使用簡單的繪畫工具和材料,逐步學習控制手的動作。盡量用軟筆、棉簽棒、各種拓印材料等豐富幼兒對色彩的感知和想像。盡量不要用硬筆,以免對幼兒少造成傷害。
中班:中班幼兒已經能夠畫出較有力度而且平穩的線條,掌握了用各種圖形表達簡單物體的繪畫技能。這時在區域內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風景、動物和人物的正面及側面等組合物體的畫,供有興趣的幼兒臨摹。中班的幼兒已基本會用蠟筆均勻塗色、清晰地勾輪廓線、小面積塗色等。
大班:大班幼兒已能觀察到物體的細節部分,並能把所見、所聞表現在畫面中。所以大班幼兒掌握蠟筆、水彩筆、毛筆等不同工具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有目的地選用和製造多種表現形式。如:塗蠟法、粘彩法、刻劃法、噴水法等。
2. 各年齡段幼兒的手工的基本技能和工具材料
(1)泥工
小班:小班幼兒在美工區的泥工活動中主要是認識泥工的簡單工具和材料,通過自己的操作感知泥是柔軟的、可塑的。小班幼兒泥工活動的主要技能要求有以下幾種:團圓、搓長、壓扁等。美工區的泥工材料要軟硬適中,另外,還可以在區域中投放一些陶泥、各色橡皮泥(彩泥的顏色不宜過多)、面團等。
中班:中班幼兒已基本學會使用:捏、挖、嵌接等方法以使兒童作品形象更生動、真實,也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輔助材料表現出簡單的情節,因此區域中要多投放一些顏料、豆類、木棒、瓶蓋等可供幼兒使用或創造的輔助性材料。
大班: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們的泥工活動,已能運用輔助工具和材料細致、生動地表現物體的特徵和細節。這時要給他們多提供一些泥工工具、模具和更多的可供幼兒想像的半成品材料,以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和表現力。
(2)紙工
小班幼兒在區域中的紙工活動主要是玩紙、撕紙和粘貼。小班幼兒喜愛玩紙和撕紙,區域內可事先准備一些顏色各異、質地不同的紙讓他們撕著玩,在玩紙、撕紙的過程中體驗紙的不同特性,發現各種形狀的變化,並初步撕出一些簡單的形狀。如「蘑菇」「球」「太陽」「餅干」等。還可以提供一些簡單的、僅需要對邊折、對角折的狗頭、牛頭等折紙的示意圖。簡單的圖形粘貼畫和輪廓清晰可以用手撕的圖形。
中班幼兒在紙工活動中基本技能已有了明顯的進步,紙工技能包括折紙、剪紙、撕紙、粘貼。在為中班幼兒准備紙工材料時要充分考慮他們各方面技能的發展,為他們提供難易適當的材料。
A 折紙的技能:集中一角折、四角向中心折、雙正方形、雙三角形
B 粘貼的技能:幾何圖形粘貼、自然物粘貼
C 剪紙的技能:按輪廓線剪、目測剪
在區域中投放的剪刀一定是圓頭的安全剪刀,還可提供能剪出各種花邊的花邊剪刀,既滿足各種需要,又增加活動興趣。
大班:大班幼兒的紙工技能較之中班更為復雜,有菱形折、組合折、折疊撕(剪)。
A 折紙的技能:菱形折、組合折
B 撕紙的技能:折疊撕
C 剪紙的技能:折疊剪
另外,到大班幼兒在紙工活動更豐富,這就需要給他們提供一些輔助材料,像在繪畫和泥工材料中提到的輔助材料都可以運用到紙工中。
3. 各年齡段幼兒的欣賞材料
小、中班:小、中班幼兒主要提供一些他們能理解的美術作品、自然景物、節日裝飾、環境布置等,也可欣賞周圍環境中的自然景色或塗片等。
大班:隨著幼兒認識能力的不斷提高,大班兒童的欣賞范圍也在逐步擴大,而且每種類型的欣賞內容也在不斷地深刻化、復雜化。大班幼兒可以在區域中展示與兒童生活經驗接近的,也可以是神話故事、科學幻想故事等題材的美術作品。
D. 幼兒園大班美工區小動物排隊
區域活動是孩子通過操作、擺弄材料來感知和獲得知識的自主性活動。因而教師地位發生了變化。教師從集體教育中的顯性的主導地位退至適當引導點撥的隱形地位。教師的指導策略則是通過投放材料、觀察了解孩子、恰當指導、適當評價等環節來實現教育目標。 一、材料投放與主題活動內容相融合。 為了使區域活動能真正適合幼兒發展的需求,應注重各活動區的材料與主題活動內容達成一致性。隨著主題活動的交替開展,根據我班實際情況和幼兒需要,在此期間圍繞主題活動對區域游戲活動的環境進行創設,以及材料的合理投放。並根據不同主題的進程及時而有目的的調整、補充、變化區域中的材料。讓幼兒在科學、合理、有效的區角活動中,大膽操作、大膽探索,促進幼兒自主性的發展。如主題活動《動物大世界》,我們與幼兒一起搜集各種各樣的動物圖片動物玩具,布置動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動物飼養角,更好地讓幼兒觀察了解小動物的特徵和生活習性;在美工區讓幼兒製作些小瓢蟲、野斑馬及蛋殼小老虎,然後以懸掛的方式布置立體空間;收集各種關於動物的圖書,放在語言區一起分享。區角活動濃烈的動物世界的情景,給孩子以強烈的感染,使整個主題活動開展的有聲有色!因而材料是幼兒是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工具。材料本身就包含著許多教育因素。 (一)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投放材料 教師投放的材料只有適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才能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讓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大班區域活動「揚州的橋」中,提供了易拉罐、牙膏盒、吸管等,因為大班幼兒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操作材料以具有動手能力,及綜合運用的方式呈現。材料的提供雖然需要一定的挑戰性,但不能超過幼兒能力所承受的范圍。 (二)根據幼兒在發展過程中的不同需要提供階段性材料 不同的階段運用的不同策略,提供不同的材料,不僅滿足了幼兒的興趣,也讓幼兒感受著周圍事物變化,促進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 (三)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提供不同層次的材料。 在投放材料時一定要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孩子,推動孩子的發展。通過觀察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幼兒的活動水平做出正確的診斷,在此基礎上,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並能根據觀察結果調整區域的位置、材料,使其更適合幼兒的水平、興趣和需要。 二、選擇觀察對象,調整操作材料,巧妙運用觀察策略 區域游戲的觀察和指導就是一種富有創造性的工作,在實際操作中,需要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能力、決策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適時適宜地介入幼兒的活動,使區域活動正真成為幼兒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 觀察是游戲准備工作的基礎,是介入幼兒游戲的前提。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的觀察對象有材料和幼兒這兩者。 (一)觀察從材料出發 觀察材料對幼兒興趣的激發。作為一種新材料的投入前期,最為關注的就是這一材料在與幼兒間的一個興趣是如何引發,尋找到幼兒與材料兩者之間的興趣碰撞點,觀察到材料能與幼兒良好互動,能讓大部分幼兒自我參與其中,這就是適宜的材料。 (二)觀察從幼兒出發 1、制定觀察要點,明確觀察方向。 觀察要將全班幼兒與個別幼兒相結合進行綜合觀察。同時可在某一區域中某一材料進行定點觀察。如:觀察幼兒行為發生的背景、觀察、傾聽孩子的興趣和需要、觀察、傾聽孩子的情緒情感、觀察、傾聽孩子的發現…… 有了這些觀察的方向,能夠讓教師把握整體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從而及時地獲得第一手資料,並從中分析產生的原因,及時作出調整。強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之間的成效,使孩子在一個高效、互動的環境中得到最大化的發展。 2、落實觀察目標,推進觀察進程。 教師的觀察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思考、分析是否正確。利用觀察資料,根據觀察內容,對幼兒行為的性質作出正確判斷,得出結論,並對幼兒出現的行為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此能夠橫向和縱向的進行觀察、比較、分析。如在區域活動開展中材料與幼兒的「合作互動」中往往會出現很多教師所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材料不合適情況、材料缺失情況等,這時我們可以從幼兒行為表現上進行分析觀察。針對幼兒不同的行為表現分析材料所可能出現的不同狀況,尋找對策將其有針對性、合理性的調整,以此來推動區域活動順利開展。 三、把握介入時機,尋找指導的時間 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活動,了解當前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觀察幼兒對什麼感興趣,考慮應在哪些方面給予幫助和支持。尤其是在幼兒活動時,教師不能急於用自己心目中的標准去要求幼兒。幼兒在游戲中應有自由選擇與自主決定的權力與可能。學會觀察幼兒在游戲中的言談舉止及行為表現,學會等待,尋找適宜的介入時機,在幼兒真正需要的時候給予恰當的指導。幼兒帶著自己的種種設想試驗、觀察,尋找答案、發現秘密。在其與同伴的交流探討中,教師要不斷地向孩子提出新的挑戰,繼續引發孩子新的思考。 另外教師在指導的過程中,要加強指導語的藝術性、針對性與有效性。指導小班時運用生動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語言去啟發、引導幼兒主動參與活動;對中班應採取帶有啟發性、建議性的語言來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活動;對大班應趨於理性,能引發幼兒的思考,促使幼兒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一)、將要放棄時 區域活動中,幼兒在游戲時出現了問題時,有的孩子會利用自己已有的經驗和方法來解決,有的孩子會在同伴的幫助下來解決問題,有的孩子在找不到解決的方法時就會放棄活動。這時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和問題,提升在這方面的經驗。 區域活動開始了,發現了微微「理發店」里獨自一個人玩「電吹風」,我向她走過去時,她便向我說「理發店」里沒有生意,不想做理發師了,我說:「我們一起來告訴他們,今天理發店大減價哦!只要來就有禮品送」隨後我們一起吆喝,並贈送給顧客每人一根扎頭繩。 (二)、發生爭執時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尤其在游戲活動中,每人獨特的想法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時,就會發生爭執。在「寶貝天使」照相館中,為了爭做攝影師,軒軒和洋洋爭個不停,這時我請他們為我各自拍一張照片,並請他們幫我設計造型,兩個人配合的很默契。只要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互動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孩子們就會在活動中形成友好、互助的良好品質和合作的精神。 ( 三)、有求於師時。 區域活動中,老師要經常加入孩子的探索活動中,成為孩子探索、發現過程的目擊者和共同參與者,以發現他們的能力。因此,在活動中老師不是一個教導者而是一個促進者。當幼兒的游戲未能向前發展時,教師要及時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幫助幼兒更好的開展游戲。如在製作「燈籠」時,幼兒大膽的想像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製作,但總想運用多種形式的孩子們還是想製作更多風格的,因此,我便與孩子們坐下商討看過燈籠以及商量著回家問問爸爸媽媽,或從網上查找信息。
E. 如何將大班美術活動與區域更好的融合
教育應該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利於其身心發展,適合其興趣、認知水平,可供他們自由選擇的寬松的環境,而區域活動的開展正是迎合了幼兒發展的需要,讓幼兒進行自主選擇、自由結伴進入活動區,大膽而真實地表現自己。以往,幼兒的美術活動通常是在課堂中,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種集體活動教學往往更強調技能技巧和標准化要求,提出統一的教學目標,讓創造性的表現活動降格為機械的訓練,忽視幼兒間的能力差異,使幼兒在被動地模仿和服從中,喪失自信心和對藝術活動的熱情。
《綱要》反復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而美術區域的創設則讓幼兒在寬松、愉快的環境中盡情發揮創造性思維,挖掘他們的創造潛能。在活動中幼兒可以按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進行材料的選擇,並可用多種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達,從而保護幼兒對藝術活動的信心和興趣,使更多幼兒喜歡上了美術活動,更在其操作過程中積累了經驗,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一、充分挖掘了材料的最大功用
1、豐富的材料增強幼兒活動興趣。
幼兒天生是好奇的,對周圍的事物和活動有著廣泛的興趣。興趣是幼兒參與任何活動的首要前提,但興趣是短暫的,易受條件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以往單一的美術材料往往使幼兒學得較為乏味,也無法使其對美術活動保持長久而濃厚的興趣,而美術區域活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幼兒體驗到了豐富的生活材料所帶來的快樂。如:我們為幼兒准備豐富的繪畫工具有:紙、筆、油畫棒、顏料等;紙工、泥工工具有:剪刀、漿糊、橡皮泥、牙簽、抹布等;還可投放一些輔助工具如:棉簽、亮片、各種紙、布等;廢舊材料也請孩子們共同收集,如:塑料管、蛋殼、水果網、木條、泡沫板等,用於自創作品。當幼兒在操作時,他們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法使用,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活動中,我們不會因為「衛生」而收起了顏料盒;不會因為幼兒的「亂張貼」而藏起了漿糊。相反,我們為每個幼兒准備一件反穿衣、在美術區中鋪設桌布、並布置創意空間主題牆。在具體操作中,讓幼兒自己制定計劃,讓幼兒始終處於開放、自由的狀態進行創作活動。由於美術區域中材料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使幼兒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自由選擇,盡情發揮。因此,幼兒創作的作品可謂是千姿百態,充分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如:在表現豬的時候,有的幼兒會用蠟筆在紙上進行豐富的構畫,有的幼兒會先用陶泥捏出豬,有的用紙剪出豬,然後再進行描繪。在幼兒與材料的作用中,幼兒們新奇的構思與大膽的表現使畫面活潑而富有生氣,不僅畫得形態各異,而且表情、動作都非常生動、有趣。從中,增強了幼兒對藝術活動的創作興趣。
2、材料重組,合理利用。
材料是否有趣、可變、可操作與幼兒能否主動參與操作有很大影響。在我們搜集的材料中,有的可以直接投放到區角活動中,有的在經過加工組合以後更能發揮材料的最大功用。如一個個空可樂瓶,我們可以把它剪開,或漏斗狀,或杯狀等自製成玩米工具,;又可在瓶上剪出嘴巴、眼睛,加以裝飾,讓小班幼兒進行「喂娃娃」活動等等。又如:碎布一般放在「手工角」,如果我們把碎布進行加工,剪成各種形狀,就可放在「動動小腦筋」中進行分類或排序活動;在形狀中間縫上紐扣眼,又可放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中進行扣紐扣的練習。這樣,把現有的材料進行加工製作,就豐富了材料的多變性和可操作性,。
3、不同的幼兒,不同的層次。
幼兒的發展存在階段性、不同的幼兒其發展狀況不同,因此教師必須從本班幼兒的知識基礎和實際能力出發來決定活動角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
比如:在穿珠子的活動中,不同的材料能夠產生不同的作品,其結果也是不同的。
A硬繩:大部分幼兒能夠進行穿珠活動,少數幼兒在穿珠時還有一定的難度,手眼協調不是很好。
B繩子有硬有軟: 能力強的幼兒已能夠用軟繩進行穿珠,幼兒基本能把木珠穿成一串,少數幼兒也能找同種顏色的珠子穿在一起 。
C軟繩: 幼兒都能用軟繩穿珠子,三分之二的幼兒能夠按粗細、顏色的規律進行有目的地穿珠 。
D細繩: 幼兒都能較好地進行穿珠活動,並且規律性較強,特別是對細小的珠子表現出極其強的挑戰性。
二、「主題」形式的開展促進幼兒思維發展。
在活動內容的選擇上,既要遵循幼兒的認知發展特點,又要避免幼兒表現形式多、雜而無主線的情況。因此,以「主題」形式開展,較為適宜。
主題活動的時間,我們通常以幼兒的興趣為主,不定期更換。主題活動的內容,我們善於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挖掘好的美術表現題材,還根據幼兒最熱門的「話題」來確立主題。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幼兒的真實生活經驗相聯系,充分調動了幼兒內在的活動動機;主題活動的形式順應幼兒的發展需要,使幼兒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
三、適當的介入提高幼兒審美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不僅需要豐富的物質材料,也需要寬松、自由的教學氛圍。因此,教師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美術區域中,我們投放了各種不同題材的工藝美術品,如:名畫、工藝盤、瓦片、國畫等,這些作品有著較強的藝術性,對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最有幫助。可是幼兒對於作品的欣賞往往僅憑自己的喜好判斷,無法理解作品深刻的意境。此時,我們就必須適當介入,以開放性的言語引導幼兒發現規律、研究畫法;啟發幼兒對比思考、展開聯想;誘發幼兒的藝術直覺和創造潛能。讓幼兒在充滿藝術的環境中,擴展思維的廣度;感受不同表現方法所產生的藝術效果;得到參與藝術、體驗藝術並獲得審美愉悅的機會;也提高了欣賞技能、提升了審美概念。
總之,區域活動走進幼兒園,走進孩子們的生活,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幼教改革的需要。它符合新《綱要》的精神,在某種程度上真正體現了「幼兒是活動的主體」這一教育原則,「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變成現實。我相信,隨著幼教觀念的不斷更新,隨著我們摸索區域活動教學的進一步完善,區域活動將會是幼兒園教育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成為幼兒教育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我們大家應該承認和看到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孩子都蘊涵著巨大的發展潛能,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充分關注孩子的發展需求、努力與孩子共同創設豐富而多變、自由而廣泛的學習空間,支持推動我們的孩子自主而輕松地探索世界。
F. 幼兒園角色區游戲名稱
1、美工區:繪生繪色,七彩童畫,巧手樂園,巧手吧,創意手工坊,創意空間,童心童畫。
2、語言區: 童言無忌,有趣的漢字,xx故事會,快樂夢工廠。
3、表演區:我型我秀,星光大道,歡樂劇場,寶貝秀場。
4、操作區:瞧我真能幹,動手又動腦,小小操作手。
5、建構區:小小建築師,拼拼搭搭,建構樂園。
幼兒園的角色區內容很多很廣,可根據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進行內容更換。小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主題是以反映家庭生活為主,中班幼兒的角色游戲主題以反映社會生活為題,到了大班主題就更加的豐富多樣。
(6)大班美術區域活動教案擴展閱讀:
幼兒園以游戲為主要活動,逐步進行有組織的作業,如語言、手工、音樂等,注重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各國對幼兒園定義中非常明確游戲是幼兒園里幼兒教育與生活的最主要內容。
如英國對幼兒園解釋為「用實物教學、玩具、游戲及發展幼兒智力的學校」,德文解釋為「尚未進學校的游戲學校。」另外,幼兒園一年中舉行的重要活動還有:幼兒園的入學典禮、六一兒童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運動會、聖誕節、元旦、結業典禮等。
幼兒園課程主要有三種類型:
1、學科:音樂、美術、語言、常識、體育、禮儀習慣等。
2、活動:為兒童安排各種有組織有計劃的各種活動。
3、經驗:為促進兒童身心和諧發展所提供的有益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