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社會禮儀情商不隨意塗畫教案小班怎麼寫
你好
這個結合案例
還有班級情況
就可以寫出來了
希望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滿意請點擊採納
『貳』 《家庭是提升孩子情商的沃土》教案設計
教學目的: 1.培養孩子有責任感的意義。 2.讓孩子明白幾個道理: a、每個人都有分內的事。 b、讓孩子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 C、與孩子進行平等交流。 d、家長要以身作則。 3.培養孩子責任的方法: a、順應孩子的願望。 b、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c、抓住生活中的點滴小事。 教學內容: 一、什麼叫責任感,孩子應該有什麼樣的責任感? 1.何謂責任:責任就是應盡的職責,應該承擔的過失。 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後能夠立足於社會,獲得事業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是否有負責任心,是衡量一個人是不是優秀的重要標准。 現代社會是一個競爭異常激烈的社會,社會不僅需要有知識,有技能的人才,同時更需要有責任感,能承擔風險的人。 因此,教導孩子從小做一個為自己言行負責的人,是培養獨生子女健康人格的基本內容之一。 2.日前,我們孩子不負責任的具體表現和事例。 從來不幹家務。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間亂糟糟。不收拾碗筷。不與客人打招呼。不會招待客人。公共場所大聲吵鬧。大人不催促不會主動寫作業,完成學習任務。拿到作業試卷只看分數,不會分析並訂正錯誤之處。課本、作業忘帶,總讓家長送到學校。做錯了事總能找出借口和理由。課堂講話、吵鬧,遭到老師批評,總講別人怎樣,設想到自己錯在哪裡。作業不能按時完成,字跡潦草,卷卷面不整潔。考試作弊權當沒錯,小事一樁。拿走不屬於自己的東西,全無羞恥之心……(拿父母的錢胡花亂用,謂之大方,瀟灑。)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如此缺乏責任感呢?難道孩子們天生就是如此嗎?其實,學校教育有責任,而根本原因還在於做父母的缺乏對孩子責任心培養的意識。 二、責任感的意義 責任感的培養是少年兒童健全人格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責任感將為孩子今後的身心健康發展提供動力和保障。責任感的培養有助於孩子擺脫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養成自治、自理能力。責任感的培養有助力孩子理解、體諒別人,養成合群的好習慣;還有助於孩子關心,疼愛別人,能很快從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評價中,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否合適,並及時糾正錯誤。而沒有責任感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對別人的反應不聞不問,我行我素。 責任心,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是今後他對社會,對家庭的價值體現。可以說,沒有責任心的人,既不能成就自己的事業,也得不到社會的承認和別人的感情回報。所以父母要格外重視對孩子的責任心培養。 三. 培養孩子樹立責任感的幾個方面。 1.每個人都有份內的事 每個人都應該有責任心,父母的責任心真正應該體現的地方不是在孩子衣食方面,而是對孩子心靈的塑造,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對孩子盲目地給予自以為是的愛,不僅是無效的行為,更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不注重孩子的責任心的培養,那麼將來孩子長大後就很可能是一個極不負責任的人。 培養孩子的責任心,首先就要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內內的事,家裡的人不能圍著他一個人轉。 ① 例:約翰提議出去吃飯的事。 媽媽正忙著准備晚飯時,約翰忽然提議出去吃快餐。媽媽一邊切菜,一邊說:「可是爸爸怎麼辦呢?我們應該等爸爸回家一起吃晚飯才對啊!」 「你可以打電話叫他在外面吃啊!」約翰連辦法都想好了。 媽媽想,並不是不能出去吃快餐,但是應該趁機教導孩子「責任」的觀念。 媽媽說:「在我們家,爸爸去上班,媽媽在家做晚飯,你在這個時間,應該把該做的事做好,這樣我們都負責好自己的工作。等一下爸爸回來,再決定吃什麼,如果大家都想出去吃,那麼就出動吃。」孩子接受了建議,同時也有了「每個人都有分內的事」觀念。 總結:當孩子明白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之後,父母就應該有意識地強化孩子的責任范圍。在家庭中應明確哪些事情必須自己做,給孩子一個明確的責任,在不同年齡給孩子制定不同的責任范圍。給孩子提出要求後,要鼓勵孩子認真完成,讓孩子在具體的事情中明白自己的責任所在。 2.父母應當讓孩子充當一些有意義的角色 父母應該讓孩子明白,作為家庭的一員,集體的一員。有責任協助做一些家裡的事,集體的事,在力所能力的范圍內對家庭,對集體盡責。 父母可以有意識地分派給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任務,讓孩子充當一定的角色。例如:打掃衛生、收拾碗快、為花草澆水等等,並長期堅持,隨著年齡的增大,不斷賦於更多的任務和責任。 3.與孩子進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一種方式 在孩子大一些之後,可以同孩子談談建設家庭的計劃,甚至可以與孩子商討家庭財政的安排;父母也可以適當地讓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憂慮和難處,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和選擇,大膽的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滿幸福,要靠爸爸媽媽和自己的共同努力,從而增強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只有對家庭有責任心的孩子,將來才可能更好地為社會盡責任。 4.家長應該以身作則,做出好的榜樣 在培養孩子的責任感過程中,家長應努力要求自己做有責任感的好家長,好榜樣,以身作則,為社會、為單位、為家庭盡職盡責。要求孩子辦到的事,自己首先要做到。 四、培養孩子責任感的幾個關鍵契機(機會) 1.順應孩子的願望 尊重孩子的意願,順應孩子做某件事的願望,往往能激發孩子承擔責任的熱情,對於孩子責任心的培養大有好處。 ①.事例:戴維懇求父母養一條小狗。 戴維14歲的時候非常想要一條小狗,但是他知道,離婚的父親沒有多少時間照顧它。他曾經在三個月的時間里,經常騎著自行車經過鄰居的寵物棚,為的是看看那裡的小狗。在此期間,他再三懇求父親讓他養條小狗。他承諾,他將天天照顧它、喂養它。為此,他還特地從圖書館借來了飼養與訓練狗的書,從頭讀到尾。他制定了一張圖表,列出第一年中照看小狗所要做的全部雜務事。父親也最終相信,他會負起責任。在一個周六,他們一起選了一條小狗帶回家來。戴維果然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在父親的指導下把小狗照料得非常好。 總結:要想滿足孩子的願望,順應孩子承擔責任的要求,就應該對孩子充滿信心,給予孩子足夠的信任,相信孩子能把事情做好。 作為父母就應該滿足孩子的這些願望,千萬不能包辦代替。而對孩子來說,所有這些負責任的努力都十分重要。孩子有能力為別人提供幫助,並能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承擔責任。在為自己或者他人提供幫助時,孩子會有一種幸福的滿足感。他們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這個社會是在分擔責任和共同努力中運行的。從而無形中強化了孩子的責任意識。 2.讓孩子對自己的過失負責 正確地處理孩子的過失,對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具有重要意義。一般來說,當孩子知道自己有過錯時,內心都有一種要接受懲罰的准備,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要求: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求得心理平衡。這是多麼好的教育機會呀!在孩子內疚和不安急於求助時,讓他明白要對自己的過失負責這一做人基本原則,這將使他刻骨銘心。 ①.事例:里根小時候燃放爆竹 1922年7月4日(美國國慶節)前夕,一個11歲的小男孩用某種方式得到了一些禁止燃放的爆竹,其中包括威力很大的摜雷。下午,,他來到羅克河大橋旁,背靠橋邊一堵磚牆甩響了一隻摜雷。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他正在洋洋得意時,一輛汽車駛過來,司機命令他上車。 「爸媽教導我不要上陌生人的車!」小男孩拒絕說。直到司機亮出了警徽,他才聽命上車。 到了警察所,他被帶去見所長,他認識那位所長,他經常和他父親一起玩紙牌游戲。當然他希望得到寬大處理,但所長馬上給他父親打電話,把他的劣跡告訴了父親。不論交情如何,父親必須付12.5美元的罰金,這在當時可是一筆數目不小的錢。所長嚴格執行了禁放爆竹的規定。
『叄』 幼兒園托班情商《我好傷心》教案
【設計意圖】現在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 尤其是對小班的階段的幼兒來說.當需求得不到滿足時,又不會調節自己的心情, 經常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本次活動《心情娃娃》,就是在讓幼兒明白任何一個人都會遇到不高興的情緒,通過幼兒自身情緒的感受、交流,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於身體健康。從而引發幼兒關心、幫助他人的願望.積極尋找讓自己開心起來的好方法,在游戲中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夠結合「心情卡」講述自己的心情故事。
2、初步感知他人的情緒變化,學習調節自我情緒的簡單策略。
【活動准備】
1、剪好的圓形心情卡片,彩筆。
2、小鏡子每人一個。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談話引出課題: 今天你的心情是怎樣的?請你把你現在的心情告訴我?
基本部分:
1、觀察心情卡,了解高興、傷心等不同的情緒,講述自己的心情。
(1)出示心情卡(高興的表情),
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娃娃怎麼了?他為什麼這么高興?他有可能怎麼了?(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媽媽給他買新衣服了;媽媽帶她去動物園了;媽媽讓她玩電腦了等等)。
(2)在生活中你有沒有過高興的事情?請你說給大家聽。
(3)出示心情卡(傷心的表情),
問:小朋友看一看這個娃娃怎麼了?他為什麼這么傷心?(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自由講述:沒有朋友和他玩;他找不到媽媽了等等)
(4)你有沒有過傷心的事情?請你說給大家聽。
2、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生氣或傷心的事情會怎樣,學習幾種調節自我情緒的簡單策略,知道愉快的心情有利於身體健康。
(1)你覺得高興好還是傷心好?(高興)
(2)如果遇到傷心或是生氣的會怎樣做?(唱歌、跳舞、玩玩具等等)
教師小結:如果人經常的傷心、生氣會對身體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學會讓自己快樂起來,比如:找好朋友玩;自己玩玩具;唱歌、跳舞都是讓自己變快樂的好方法。
3、師幼共同做表情游戲;幼兒照鏡子。聽教師指令做不同的表情,如「變變變、我變得很快樂……」
4、製作心情卡:
你現在的心情是怎樣的?請你動手製作一個心情卡。
為幼兒發心情卡,指導幼兒用彩筆畫上眼睛、鼻子、嘴巴,想想現在的心情是高興?還是傷心?仔細觀察高興時眼睛、嘴巴怎樣?生氣時什麼樣子?
結束部分:把自己製作的心情卡圖片布置成心情牆,幼兒講述自己的心情。
【活動延伸】
和幼兒創建一個心情區角:《讓我變快樂》,在區角中放有和小夥伴一起合作游戲的道具、圖片等,讓幼兒在自己的好朋友之間找到快樂,幫助好朋友找到快樂。
【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通過觀察心情卡,讓幼兒了解了他人及自己心情的變化,知道心情好壞對自己的身體影響是很大的的,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在和孩子們談話的過程中聽到他們說的最多是高興的時候玩電腦,現在有的孩子玩電腦已經上癮,如果處理不好影響孩子們的身體健康,在活動中我提醒孩子們電腦不要多玩,並且學會當媽媽不讓玩電腦時,自己應怎樣處理自己的情緒,收到了好的效果。通過動手製作可以看出,幼兒對各種表情掌握的很好,對在以後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幫助。
『肆』 情商高的人來教教我怎麼做。我是一位新老師,最近要交教案,我早寫好了,然後,教研組組長說讓老教師改下
多大點事啊,放在五年後你回想也就是個笑話,找個機會好好放鬆一下,還有既然是新人就忍著點自己的脾氣,有什麼都記住,以後腳跟穩了,再慢慢找回來,吵架層次太低,還影響形象,實在不合適。
『伍』 小班教案-情商:站姿坐姿睡姿
活動目標:
1.練習搓、團、捏、壓扁等技能。
2.體驗泥工活動的樂趣。
活動難點:
練習搓、團、捏、壓扁等技能。
活動准備:
不同麵包或圖片、彩泥、棉簽、泥工板。
『陸』 幼兒園大班情商教案:他們是做什麼工作的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繪畫能力的基礎上,畫出人物的簡單動態。 2、能夠大膽表現各種不同的人物。 活動准備: 1.紙、筆; 2.示範畫(草地上有各種人在做不同的事情) 活動過程: 一.導入: 我給大家帶來了一幅畫,看一看,這些人在做什麼? 小結:我們從人們的動作上看出來了他們在做什麼,原來不同的動作表示了不同的意思。 二.學習動態的人的畫法: 請小朋友做模特來做一個動作: 根據模特的動作來分析:哪些部位是前面的,哪些部位是中間的,哪些部位是被遮擋的最後面的。 小結:我們的身體、四肢他們原本是固定在這里的,可是擺放的位置不同,動作就發生了改變,想要表達的意思也就發生了改變。 1.老師示範: (比如:走在路上打招呼的人: 畫畫要從頭畫起,先畫頭發,再畫臉,然後是身體,這個時候要注意手的位置,不同動作手臂的位置不同哦。前面的手臂先畫,接著是中間的衣服,然後是後面被擋住的另一個手臂,想好它舉起來的時候是在哪裡的,然後畫上去,遇到臉就跳開,接著畫下去,最後添上手。) 小結:畫畫的時候要注意遮擋的部位,要先畫前面的,再畫中間的,最後畫後面的。 2.幼兒嘗試: 鼓勵個別幼兒嘗試畫簡單的人物動態。 (針對幼兒繪畫的情況,及時糾正或者肯定) 3.幼兒繪畫,教師指導: 小朋友們在草地上有的在跑步,有的玩球,玩的很開心,那在草地上還可以做什麼? (比如:玩跳繩,那就給你畫的人手中拿著一根繩子;做游戲的話,就把這些人圍成一個圈等等。) 三.展覽、欣賞各自的作品: 說一說你畫的人他們都在做什麼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