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元宵節的由來教案
每年農歷的正月十五,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 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合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歷史】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里、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眾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為謎語能啟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民間過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元宵由糯米製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後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徵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託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一些地方的元宵節還有「走百病」的習俗,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這個傳承已有兩千多年的傳統節日,不僅盛行於海峽兩岸,就是在海外華人的聚居區也年年歡慶不衰。 【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里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歷」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B. 中班社會教案送溫暖
活動目標:
1、知道踩高蹺是歡慶「元宵節」的一種民間習俗。
2、嘗試踩高蹺,發展平衡能力。
活動准備:
1、踩高蹺錄像或掛圖。
2、歡快喜慶的音樂,幼兒用書第一冊第20-21頁。
3、每人一副用易拉罐和粗皮筋做成的小高蹺。
活動流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是怎樣歡慶元宵節的,元宵節有哪些活動呢?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活動?讓幼兒自由討論,教師總結幼兒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了解踩高蹺是歡慶「元宵節」的一種民間習俗,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技藝表演,由舞蹈者綁著長木蹺在廣場表演,深受人們喜愛。)
二、觀看錄像,讓幼兒觀看全國各地的人們是怎麼踩高蹺來慶祝新年的激發幼兒表演慾望。
1、師:小朋友想不想自己來表演呢?出示自製小高蹺,讓幼兒認識,是什麼樣子的?是怎麼做的?先來了解高蹺。
2、鼓勵幼兒大膽嘗試,自己體驗初步踩高蹺的感覺。(對於膽小的幼兒,可以讓其兩人結對,一個踩高蹺,另一個攙扶幫助其保持平衡慢慢嘗試。)
三、探索嘗試踩高蹺
1、今天森林裡有一場特殊的元宵晚會,踩高蹺比賽,你們想去參加么?呀!我們去這么多人,可獅子王說了要看看我們班誰最會踩高蹺就選誰去?我們一起練好本領去參加好不好?
2、音樂《火車開了》做准備活動,讓我們的全身都活動起來,踏上我們的小火車,出發了……讓幼兒動起來,重點活動腳腕手腕。
3、請幼兒自由練習踩高蹺。
怎樣才能走的又快又穩呢?請幼兒自由練習嘗試怎樣走得穩,走得快。讓幼兒及時總結走得穩走得快的訣竅。請個別走得穩的示範引導幼兒發現動作要領。
4、幼兒自由交流踩高蹺的感受,進一步嘗試。
四、引導幼兒掌握正確的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想要站得穩必須用腳底中心踩在高蹺上,然後再嘗試走動,在走動的過程中,要保持身體平衡,如果身體失去平衡,趕緊從高蹺上下來,如果摔倒,要及時用手撐住地面,避免磕傷面部和頭部,想要走的快,必須雙手拉直繩子,要想的勝利眼睛一直向前看。
五、游戲「踩高蹺」比賽,把幼兒分成兩組,看哪組走得好,走得穩,總結經驗,結束活動。
孩子們都練習得很好了,獅子王說了我們都通過他的考驗了,一起帶著我們的高蹺去參加元宵晚會吧,出發了。。。
活動延伸:
把高蹺投放到戶外區,供孩子們自由活動時使用。
小結及反思:在這節活動中通過錄像課件等讓幼兒了解「踩高蹺」是元宵節的一種民間習俗,我們為幼兒准備好了高蹺,通過游戲的形式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孩子們在活動中自己總結經驗,找到踩高蹺的訣竅,進一步的探索,在游戲中結束,孩子們很感興趣,也有的孩子在平衡能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的練習,在這節活動中這點得到了驗證。
C. 小班泥工《做湯圓》教案設計思路
春節、元宵節、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節日,而元宵節做為春節後的第一個節日,也沾了一點喜氣,給孩子們帶來一絲驚喜。但對於節味越來越淡的今天,我們該怎樣才能讓幼兒了解元宵節主要的風俗習慣,體驗元宵節的熱鬧。從而讓孩子們更好地了解它、喜歡它呢?我設計了本次泥工活動——做元宵。首先,以欣賞歌曲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孩子的快樂的情緒。其次,通過提問、交流,引導幼兒知道元宵節在什麼時候,以及了解節日的民俗。再通過自己親手製作湯圓,不僅使幼兒能愉快地參與泥工活動,也培養幼兒揉圓的技能。最後,出示各種花燈圖片,了解元宵節的習俗,感受過節的快樂。
活動開展前我上網查了一下有關它的來歷,並將這個動人的傳說講給孩子們聽,孩子們非常的喜歡;其次是與孩子一起講講元宵節的慶祝活動。慶祝活動孩子接觸最多的是玩花燈和吃元宵,在這個環節中,我班充分利用家庭資源,在家長的大力協助下,孩子們對節日的知識相應的豐富了,在談話環節中的參與性也增強了,特別是欣賞花燈的過程中,由於花燈是自己帶來的,孩子們間的交流也就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來,在這種寬松的談話氛圍中,孩子們有了想說、要說、敢說的語言環境,與此同時,我及時有意識地提醒孩子注意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完整性,從而促使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在做湯圓、搓元宵的環節中,孩子們在你一個,我一個,開開心心、說說笑笑的情景下,互相體驗、分享著活動的快樂和喜悅;看著孩子們做著大小不一的元宵,看著孩子們臉上掛著得意與滿足的笑,我不禁感慨:我們國家地大物博,五千年的文化史更是源遠流長,今天我們帶領孩子去認識、了解風俗民情,明天他們會更加的熱愛我們的國家。
D. 幼兒園大一班的教案熱鬧的元宵節怎麼寫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是我國特有的傳統節日及主要習俗。 2、觀賞各種花燈,了解民俗文化,感受節日氣氛。 3、知道元宵節是正月十五,要吃元宵。 二、活動准備 1、請家長帶幼兒觀賞元宵燈會。 2、收集各種花燈的照片、圖片。 3、煮熟的元宵每位幼兒一個。 三、活動過程 1、討論導入 (1)元宵節是什麼時候? (2)元宵節都做些什麼? 2、出示元宵食品,了解吃元宵習俗。 (1)幼兒觀察元宵的外形特徵,討論:元宵為什麼製作成圓的? (2)教師小結:元宵表示團圓,表達了人們希望年年團圓的美好願望。 (3)幼兒品嘗元宵,進一步感受元宵的美好。 3、出示各種花燈,引導幼兒觀賞,描述。 (1)提問:這是什麽?你最喜歡其中那一盞花燈? (2)引導幼兒講述元宵節觀賞燈會的感受. 如:看到各種各樣花燈,你的心情怎樣?元宵節晚上,街道上是什麼樣地?人們為什要掛這么多花燈? (3)教師小結:元宵節是春節的最後一天,人們非常珍惜.希望大家能快樂的聚集在一起,於是就掛出形態各異,大小不同的花燈,還在燈上貼出謎語,組成燈會,吸引大家。 4、游戲「元宵節,鬧花燈。」 幼兒分為8-10人一組,隨著兒歌變化隊形,比一比哪組隊形最好看。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附兒歌: 我們排著隊兒走,燈兒變成一條龍; 我們圍著圓圈走,燈兒變成一朵花; 我們背靠背兒走,燈兒變成一車輪。
E. 米羅可兒大班教案節日的夜晚
1、 元宵節
目標:
1、感受元宵節的快樂氣氛,嘗試表達老建築的特點並用層疊的方法添加人物。
2、知道農歷正月十五是元宵節,了解元宵節的風俗。
材料准備:
8開長方形牛皮紙,炭筆,水粉顏料。
活動過程:
一、感知討論,引出課題。
1、師生念兒歌:鬧元宵。
正月十五鬧元宵,
歡慶鑼鼓使勁敲,
抬花轎, 踩高蹺,
放聲高唱豐收謠 。
2、討論:元宵節有哪些風俗?吃元宵、逛燈會,你還知道哪些呢? 鼓勵幼兒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二、圖片寫生:
1、觀察圖片:
師:元宵節的廟會真熱鬧!城隍廟里張燈結綵。
2、鼓勵幼兒大膽地繪畫燈火輝煌的廟會和觀燈的小朋友們。
重點:引導幼兒大膽地表現城隍廟建築的特點。
3、運用層疊的方法添加人物。
難點:添加人物的時候要用躲的方法。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
1、鼓勵幼兒盡量將畫面畫大畫滿。
2、運用層疊的方法添加人物。
四、評價欣賞
1、展示幼兒作品。
2、引導幼兒從構圖、添加等方面評價同伴的作品。
2、製作——慰問卡
目標:
1、學畫人物照片寫生肖像,大膽表現出媽媽的特徵。
2、知道三月八日是婦女節,是媽媽、阿姨的節日。
材料准備:
正方形粉色卡紙,記號筆,油畫棒,金銀筆。
活動過程:
一、 感知討論,引出課題:
師:媽媽的節日就要到了,親手製作一張慰問卡表達我們的心意吧!
二、 提出要求
1、鼓勵幼兒仔細觀察媽媽的照片,進行照片寫生。
師:為自己的媽媽畫張像,表現出媽媽的特徵。媽媽戴眼鏡嗎?媽媽的臉型是怎
樣的?媽媽的發型又是怎樣的?
2、學習裝飾畫的方法。
師:精心打扮媽媽,為她設計最美麗的發型。媽媽的衣服是怎樣的?能不能畫出精美的花紋?哇,媽媽漂亮得像仙女!
三、 提升經驗
1、欣賞作品,感受線描的黑與白。
重難點:理解線描的黑白灰是不同的土
2、遷移經驗
師:你准備怎樣表達對媽媽的感謝和祝福呢?(如:祝媽媽快樂、永遠年輕、健康快樂等等)
3、鳥
F. 做彩燈鬧元宵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表現的節日氣氛。
2、學習清晰、准確的發音。
3、學做專簡易的元宵燈。
活動准備屬:
帶孩子於元宵節前兩天參觀燈展,收集各種花燈,在教室布置花燈展。
活動過程:
1、組織孩子仔細觀察和比較教室里的各種花燈。
2、組織孩子討論:花燈美在哪?我最喜歡的一盞花燈是什麼樣的?
3、教師在黑板上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兒歌的內容,幫助幼兒記憶。
4、學習以明朗的節奏朗讀兒歌,學習清晰、准確的發音。
5、指導孩子學做簡易的花燈,感受做花燈的樂趣。
6、讓能力較強的孩子編與花燈有關的兒歌或者順口溜。
G. 大班語言教案音樂《元宵節》
兒歌:
《元宵節》
正月十五是元宵,看著花燈哈哈笑。
大宮燈,紅又紅;走馬燈,轉不停。
鯉魚燈,尾巴搖;兔子燈,拉著跑。
小朋友們拍手笑,大街小巷真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