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沈陽市皇姑區啟智幼兒園的相關活動
啟智幼兒園作為市級示範園所,充分發揮示範性、先導性和輻射性的作用,面向社會、遼寧省招收各類學齡前兒童,並對其進行應有的早期教育,本著以人為本,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原則,促進幼兒全方位的發展。
深入社會,傳播精神文明。利用「六一」兒童節、教師節、新年,教師和兒童在社區、廣場、街道進行文藝演出和宣傳活動 ;宣傳學前教育的重要意義,展示幼教成果;為阜新貧困區學校捐圖書、玩具;與新城子幼兒園開展手牽手送教下鄉活動。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孩子們參加社區組織的乘涼晚會、文化休閑廣場的演出;幼兒園的大型玩具在每晚接托時,免費向社區幼兒開放,達到資源共享。
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組織秋遊,親近大自然,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參觀科學宮,培養孩子從小愛科學,鑽研探索的興趣;參觀可口可樂公司。請武警部隊戰士來園進行隊列演習,並帶領孩子去武警部隊參觀軍營,孩子們從小培養愛國愛軍的情感。讓精神文明之花從小在孩子們心中紮根。
幼兒園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各界的關懷和關注,04年「六一」兒童節,省委書記王萬賓、市長張行湘、王玲、劉迎初等領導來到幼兒園看望小朋友;05年助殘日,省長王懷遠、市長李英傑等省市領導來園看望殘疾兒童。07年的六一兒童節,市人大主任崔文信、副市長祁鳴等領導來園看望殘疾兒童並觀看演出。社會各界經常來到幼兒園慰問小朋友,獻愛心;電視台、電台、報社等新聞媒體也經常對幼兒園進行專題報道。大專院校、中小學經常組織來幼兒園參觀學習,幼兒園已成為德育教育的基地和精神文明的窗口。
幼兒家長分布在各行各業,層次不一,幼兒園就像一個小社會。我們把家長工作列入日程,實行家長開放日,家長進課堂活動,面向社會開放。定期召開家長會,及時傳達先進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向家長傳授家教常識、育兒經驗,成立家長委員會,家長培訓班,利用板報、宣傳欄等形式舉辦母親沙龍、家園直通車、,做到家園互動,三位一體。
Ⅱ 如何運用德育技術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紅燈停、綠燈行」,但是缺乏實際操作的經驗積累。而在區域活動中,幼兒通過扮演交警、司機、行人等,了解到交通規則的基本內容,並認識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以及違背規則可能受到的懲罰結果。有一次逗逗的爸爸很興奮的告訴我:「你們老師真行,孩子在幼兒園短短一個月學了不少東西。周末我帶她出去玩,一邊開車一邊和她說話,突然逗逗大聲喊爸爸你不能闖紅燈!回家還向媽媽告狀說爸爸今天做錯了事,闖了紅燈」。孩子就能把在區域活動中的經驗帶到現實生活中去。 三、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的策略 在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展中,要創設有利於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區域活動環境,以幼兒的社會性發展為本,營造輕松的活動氛圍,同時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要合理的引導。 (一)創設有利於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幼兒園區域活動環境 環境的創設主要是指空間環境的創設和物質環境的創設,空間環境是根據幼兒不同發展的需要而創設的幼兒活動區域,物質環境是根據幼兒活動的不同要求而進行材料的選擇和投放。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材料的選擇和投送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材料既是幼兒活動的對象,也是「無形」的教師。對幼兒而言,知識的獲得,不只是從客體本身直接得到的,更多的是在與材料、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構建的。所以,在向幼兒提供材料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只有相適應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兒學習的主動性。 幼兒園區域活動中要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要選擇適合幼兒社會性發展需要的材料以及依據幼兒的興趣生成幼兒區域活動的主題。例如:幼兒對買賣東西比較感興趣,教師依據這個主題創設環境,教師首先提供幼兒活動所需要的道具,如商品,貨幣等,同時教師還為幼兒提供一個能充分活動的空間,區域活動環境創設完成後,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開始區域活動。這樣區域活動中既滿足了幼兒興趣和愛好,又促進了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二)以幼兒為本位,在區域活動中營造輕松的活動氛圍 區域活動氛圍寬松,形式多樣,幼兒可以自由選擇玩什麼和怎麼玩,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獲得經驗,體驗成功和愉悅,因此,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願,激發幼兒探索的願望,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要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幼兒園區域活動要以幼兒為本位,為幼兒營造輕松的活動氛圍。區域活動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建構的,對幼兒的行為需要適當地尊重,建立起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平等的師生關系有利於營造輕松的區域活動環境。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活動,區域活動更強調幼兒的積極、主動,它不要求教師把知識告訴幼兒,讓幼兒被動、靜止地接受,而是讓教師通過設計、提供可供幼兒操作的環境特別是各種活動材料,讓幼兒在輕松的環境中主動地得到發展。
Ⅲ 求幼兒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實施方案
幼兒園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方案 「德是為人之本」,是人一生的基礎。新世紀擺在我們面前的第一挑戰,既不是技術革命,也不是經濟發展,而是道德問題。幼兒階段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初步形成的基礎階段,因而加強學齡前兒童的思想道德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一、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 我們今天的中國家庭,多以獨生子女為核心。「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愛己,不知愛人」是當前獨生子女的通病,為培養孩子愛的情感,讓他們學會「關愛」他人,懂得感恩,我們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到幼兒一日生活當中,每時每刻對他們進行教育:從幼兒早晨入園開始,教幼兒使用禮貌用語問好;晨間活動時,各班都對幼兒進行德育十分鍾教育;在組織喝水時,教育幼兒排隊接水,不推擠,不浪費水;區域活動時,讓幼兒懂得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相互謙讓、與人合作;戶外活動前,領孩子們撿起院中飄落的樹葉、紙屑等,增強幼兒文明意識。 二、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到主題教育活動中 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注重將知識、智能、品德及情感融合在一起,通過開展一系列的主題活動,教師和孩子共同協作探索研究,一起布置牆飾,讓幼兒通過收集、繪制、剪貼、評論、欣賞等,深化了思想道德和情感。教育幼兒感受生命,理解父母的艱辛,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三、將思想道德工作滲透在各種環境之中 1.幼兒園環境創設。園容整潔、舒適、優雅,室外張貼了幼兒文明用語和環保標語,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空間。倡導幼兒回收廢舊物品,變廢為寶,製作游戲材料,增強幼兒環保意識 2.隱性環境——教師行為榜樣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 。幼兒年齡小,最喜歡模仿心目中崇拜的人,而教師往往就是他們的模仿對象。我們通過各種形式,對教職工進行政治思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為幼兒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同時,努力營造良好的師幼關系、同伴關系,使幼兒園的精神文明水平不斷提高。 3.家庭、社區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單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需取得家庭、社會的配合,構建好幼兒園、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模式,才能有效提高幼兒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 (三)開展豐富多彩而又講求實效的家庭教育培訓指導活動 (1)建立家長委員會,定期召開家委會會議。 (2)辦好家長學校,利用連心橋簡報和不定期家長培訓活動,幫助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知識。 (3)通家長開放日活動,與家長溝通信息,形成教育合力。 (4)通過互訪,了解幼兒在園、家庭的主要活動表現和進步狀況,共商教育兒童的方法。 四、節日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八」婦女節、「學雷鋒日」、「植樹節」、「五一勞動節」、 「六一兒童節」「國慶節」來到時,我們抓住時機,組織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培養了幼兒愉快的情緒,增進了幼兒與父母的情感,使幼兒在實踐中得到體驗。
Ⅳ 簡述幼兒園教育活動應遵循的原則
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原則分類 幼兒園教育教學原則貫穿於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它對制定教育教學計劃、選擇和使用教材、確定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等都具有指導作用。幼兒教師只有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這些原則,才能保證教育教學質量,有效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主要有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發展性原則、靈活性原則、直觀性原則、啟發性原則、趣味性原則、實踐性原則和保教結合原則等。隨著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的思想、新的理念也在豐富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原則。其中環境教育原則、課程開發原則、科學評價原則應予重視。 一、思想性原則及運用 (一)思想性原則 思想性原則是指在幼兒園全部教育教學活動中,必須向幼兒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貫徹完成幼兒園德育教育的任務。也就是說要寓德育於各項活動之中。 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幼兒期的德育只是道德品質教育即品德教育。幼兒的品德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社會道德輿論的熏陶和家庭、幼兒園道德教育的影響下,在與周圍成人和同伴的日常生活交往過程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個時代培養人才的目標,都不只限於單純的傳授知識,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道德品質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德育是一切時代共有的教育現象,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貫徹思想性原則,就是要通過各種教育教學活動,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方法,遵循一定的准則,對幼兒實施品德教育。其宗旨主要是培養幼兒受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護公共財物以及團結友愛、誠實、勇敢、不怕困難、有禮貌、守紀律等優良品德、文明行為習慣和活潑開朗的性格。從小就抓緊良好的品德教育,將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思想性原則的運用 (1)建設社會主義必須依靠人們共產主義思想覺悟的不斷提高。因此,從幼兒期起就要逐步對他們進行共產主義道德品質教育,堅持高標准、嚴要求。 (2)從實際出發,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和思想品德狀況、行為表現等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分別對他們進行教育。 (3)利用集體的榮譽、輿論、行為規范和集體中幼兒的榜樣,對幼兒進行教育和影響,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 (4)通過幼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以幼兒的實際活動為基點,對幼兒進行道德品質教育,進行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和性格。 (5)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在常識教育教學中,可結合自然常識和社會常識對幼兒進行愛祖國、愛人民的教育。再如,語言教育教學中,可結合看圖敘述、講故事向幼兒進行禮貌與紀律教育,以及團結友愛、助人為樂、不怕困難等教育。 (6)通過樹立榜樣、啟迪誘導、鼓勵表揚等,激發幼兒上進心,辨別是非和掌握正確的道德行為標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7)幼兒教師應以身作則,言行一致,成為幼兒行為的表率,避免空洞的口頭說教。 (8)要調動幼兒園內部和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做到協調一致、相互配合,避免相互抵消,防止造成幼兒思想混亂、是非觀念模糊,甚至形成雙重人格。 二、科學性原則及運用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向幼兒傳授的知識、技能應該是正確的、可靠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教學內容安排、教學組織形式選擇和教學方法的運用應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是切實可行的。也就是說要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的科學性。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人一生智力發展最快的時期。幼兒年齡小、經驗少、判斷力差、模仿性強,容易接受周圍環境的影響和外部刺激,而這一時期形成的認識在大腦中會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其進一步發展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違背科學性原則,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事物的規律組織教學,向幼兒灌輸一些似是而非、不切實際、非科學性的知識,不僅影響幼兒現在的進步,也會給以後的發展造成障礙。因此,對於開展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來說,堅持科學性原則是極其重要的,它既能讓幼兒在發展的最佳時期獲得大量正確、可靠的知識和技能,迅速提高其智力水平,又可為將來進一步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科學性原則的運用 (1)教師應選擇正確的符合幼兒全面發展要求的教學內容,向幼兒傳授正確的知識、技能。 (2)教師對知識的介紹、說明、講解、分析、舉例等必須准確無誤,以有利於幼兒形成科學的概念。 (3)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幼兒的年齡特徵和認識事物的規律,根據幼兒實際安排相應的教學內容,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選擇相應的教學模式、組織形式和教育教學方法。 (4)注意學科間的縱橫聯系和多種教育手段的綜合運用,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幼兒的創造力、觀察力和動手振作的能力等。 (5)科學組織幼兒一日活動,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活動量。 三、發展性原則及運用 (一)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是指幼兒園的教育教學活動要能促進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即智力、體力、道德、意志、情感等的發展,使幼兒從現有的發展水平向最近發展區發展。 幼兒園應向幼兒進行體、智、德、美全面發展教育,使其健康活潑地成長,為入小學打好基礎,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礎。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無論偏重或忽視那一方面,都不利於幼兒的個性的全面發展。同時必須面向全體幼兒,把體、智、美全方面發展教育貫穿於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之中。 只有走在發展前面的教學才是良好的教學,即教學不應跟在發展的後面或在已達到的發展水平上進行,而應在沒有完全成熟但是正在形成的心理功能的基礎上進行。貫徹發展性原則,就必須在充分了解幼兒已有知識和理解能力、智力水平的基礎上提出「略為超前」的適度教育要求,把幼兒發展的可能性與積極引導幼兒發展二者辯證地結合起來。即是,既不宜低估或遷就幼兒的年齡特點,錯過發展的機會;又不可揠苗助長,超過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使幼兒在最近的發展區獲得盡可能的發展和提高。 (二)發展性原則的運用 (1)深入了解全體幼兒的一般情況、發展水平和發展潛力,並對其作出正確的估計。 (2)教材內容深淺難易要適當,充分考慮幼兒的可接受性。一般應有一定的難度,略高於現有發展水平,又不超過發展的可能性,要求幼兒經過一定的努力才能掌握。 (3)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安排教學內容,要求幼兒不斷努力,從而促進幼兒不斷發展。 (4)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並不斷加以改進,按照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幼兒認識能力在發展的最近區域進行教學,使幼兒利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得更多的新知識,同時發展智力。 (5)照顧個別幼兒的情況,提出不 的要求,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由現有發展區域向最近發展區域過渡。 (6)重視教材、專利法的科研和改革,促使幼兒積極地、主動地開展智力的、情感的獨立活動,以達到幼兒個性的全面發展和智力水平的迅速提高。 四、靈活性原則及運用 (一)靈活性原則 靈活性原則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各種因素的差異和變化,機智、靈活、富有創造性地組織活動。也就是說,保證幼兒園教育教學內容豐富多彩、形式活潑多樣、方法靈活多變和過程隨機應變。 在幼兒園教育教學全過程中,無論是教育環境的選擇和創設,還是教育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執行,教師都會遇到許多復雜多變的情況,特別是受
Ⅳ 日常生活中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戶外活動和體育游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幼兒園體育游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這就為德育滲透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如在各類競賽性游戲中,激發幼兒的團結意識,明白團結一致、互相協作就會勝利的道理;在玩高蹺、跳繩、玩皮球等為主的小型游戲中,教育幼兒互謙互讓,不爭搶活動器具;在自由活動時,幼兒不慎突然摔倒,其他幼兒就會自然流露出愛心去幫助他;當幼兒走獨木橋,個別幼兒產生畏懼情緒時,老師都及時而恰如其分地進行勇敢與嘗試教育。
2、開展德育主題活動,創設良好育人環境。
幼兒是在活動中成長的,幼兒的發展是通過活動實現的。因此,我們非常注重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來豐富幼兒德育的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設計適合幼兒的主題活動。如:在小班,組織了能幹寶寶的勞動活動,幫助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中班組開展爭當環保小衛士, 在大班,組織了奪冠的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勇敢精神和協作能力;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標志,每個區域活動角,均有值日生負責整理,且輪流擔任。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與集體榮譽感。
(三)善於抓住鍥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
《幼兒園指導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在日常生活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自己用小匙吃飯、洗臉、穿衣、疊被子,教師運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要求孩子,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不僅手變巧了,小腦瓜變靈了,每天的勞動習慣也養成了。我們要把道德教育滲透到幼兒的衣食住行,言談舉止等生活的各個方面,為幼兒良好品行的形成打下堅實基礎。比如:有的幼兒有不收拾玩具的壞習慣,如果教師一味批評,效果不會很好。教師要善於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發現幼兒穿戴特別整齊、漂亮,教師用稱贊的語氣表揚小朋友們:咦,你今天特別漂亮,對不對?幼兒肯定會高興地回答說:對,教師可趁熱打鐵說:你自己漂亮還不是最美,你的房子也要跟你一樣漂亮才行,你看,你現在的玩具把屋子搞得亂七八糟,你說怎麼辦好呢?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收拾,教師要加以及時獎勵,並在同伴面前表揚幼兒,變批評為指導,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兒不良行為習慣也會逐漸改正。又如,游戲時玩具或頭飾主動讓給別人,孩子偶爾說出有禮貌的話語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因為是典型的日常小事,孩子親眼目睹、親耳所聽,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徑中最基本、最直接的教育,它的重要性和效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四)在良好的家庭環境中促進幼兒德育的發展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質的重要時期,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看,眾星捧月般的地位,使我們的孩子從小便養成了以我為中心、任性、驕蠻、無禮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家庭環境會給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難以磨滅的烙印。著名文學家老舍曾飽含深情地說:從私塾到小學到中學,我經過起碼有百位老師吧,但是對我影響最深是我的母親,母親並不識字,她給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見家庭環境是幼兒德育教育的基礎教育,也是最關鍵的教育。如何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形成教育的共識呢?首先,利用《家園園地》向家長宣傳關於家庭對幼兒品德形成的重要性,保持教育的一致性。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宣傳,如:關於培養幼兒愛勞動方面,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小,只要吃飽穿暖就行了,勞動是大人的事兒。前蘇聯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指出:一切都替代孩子,為孩子做好一切,這是父母所給予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而作為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們都知道培養幼兒的愛勞動習慣是幼兒本身發展的需要,只要方法和內容合適,是可行的,同時也是必要的。因此,我們向家長宣傳愛勞動教育的必要性,對幼兒的可行性,使家長從內心贊同我們的觀點並進而支持我們的工作。
我們還組織了家長老師活動。請各種職業的家長到我們的班級來做一次爸爸老師、媽媽老師,讓他們向孩子介紹自己的工作,它與人們的關系,還可以請家長從自己的興趣或職業特點出發,為孩子們設計一個活動,這項活動讓幼兒認識到了自己的家長是多麼的能幹,培養了幼兒愛家長的情感,同時還較好地促進他們形成自信、開朗的性格。
我們針對幼兒品德發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通過家園聯系本及時與家長通氣。如:有的孩子在幼兒園表現的很愛勞動,可在家裡連幫大人拿拖鞋都不願意。教師知道以後,不露聲色的一個故事或兒歌,就能讓孩子明白自己做的不對。
幼兒的品德教育是一個持續發展的過程。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及各項活動是實施幼兒園德育的主要途徑,滲透是幼兒園德育實施過程的主要特點,即滲透在幼兒游戲、學習、勞動、娛樂和日常活動的整個過程之中,滲透在幼兒與同伴以及與成年人的各種交往關系之中。總之,德育教育從幼兒抓起,並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兒培養成健康活潑、好奇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責任感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兒童。
Ⅵ 如何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摘 要:當今我國基礎教育中,傳統文化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學習任務正被納入到正常的教學中去。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所有學習的基礎。在幼兒教育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如何在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開展傳統文化教育呢?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一是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弘揚傳統文化教育;二是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三是結合德育教育,通過全園、班級、小組活動開展傳統文化教育。
關鍵詞:傳統文化;學生教育;幼兒教育
一、充分利用校園環境弘揚傳統文化教育
良好的教育環境對於幼兒的個性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國古代有很多教育意義深刻的故事,如孔融讓梨、司馬光砸缸、孟母三遷等,這些故事成為歷代幼兒教育的生動教材。幼兒園在創設環境的時候,可以考慮把這些小故事變化成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卡通畫,繪在校園文化牆上或張貼於櫥窗甚至樓梯過道等地方,讓幼兒不斷通過這些非常直觀的畫面圖片,感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並通過教師日常教學中的講解,使幼兒在耳濡目染中慢慢理解其內容,體會故事的內涵,明白要做一個好孩子的道理。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們不僅要培養幼兒誠實、禮讓的美德,還要使他們懂得尊敬長輩、尊敬老師、勤動手動腦、富有同情心、學會與身邊的小朋友友好相處等道理。
二、在區域游戲活動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
幼兒園的日常教學中,區域活動是主要的內容之一。這是幼兒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是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以操作、擺弄為途徑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常見的區域有建構區、美工區、表演區、角色游戲區(如娃娃家、理發店、超市、商店、醫院、餐館)、閱讀區、益智區、語言區、科學區等。教師投放的材料,必須合乎幼兒的年齡階段,以滿足幼兒動手、動腦的需要,更有效地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在這些區域中,如何將中華傳統文化巧妙地滲透於區域活動的內容,讓幼兒在動手、動腦的同時,又了解學習到中華傳統文化,教師確實要花一番心血。
Ⅶ 如何把德育教育滲透到一日活動中
幼兒期是人生的啟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對幼兒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幼兒積極的心理狀態是幼兒形成正確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養的關鍵。這一時期的教育將直接影響人一生的成長和發展。但是從當前獨生子女所處的家庭環境來看,幼兒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並不樂觀,由於家長在重視體能訓練,大力開發智力的同時沒有很好地對孩子進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養,忽略其重要性,從而導致其中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個性品質。如自私、愛發脾氣、任性固執、聽不得批評、打人、罵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愛護公物,經不起挫折、遇到困難愛哭,不關心同伴,不尊重長輩等不良道德意識和行為。然而幼兒是祖國的未來,是21世紀的主人,他們只有具備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為社會更好的服務,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為此,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已是當務之急。而幼兒園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場所,有責任和義務幫助我們的孩子克服缺點,培養良好的個性品質,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和良好的道德行為,使他們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那麼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和方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呢?《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德育教育應該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並貫穿於一日活動之中。」遵循《綱要》理念我們應抓住一日活動中每個可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環節,將德育進行有機和諧的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當中。
一、 在集體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幼兒優良的品德行為。
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良好行為習慣、個性培養、發展個性傾向提供鍛煉的好機會,教師應根據不同集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將德育滲透在其中。
(一)音樂活動
綱要中闡明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為主,而音樂教育則有助於幼兒情感的發展,它將美好的情感付諸聲音的表達中,能撥動幼兒心靈的琴弦,使它們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如在學唱歌曲《好娃娃》、《我的好媽媽》、《不再麻煩好媽媽》等活動中,讓幼兒懂得尊敬長輩,關心長輩,樂意為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才是好孩子。又如在學習歌曲《對不起,沒關系》《山羊踩痛小公雞》《我叫「輕輕」》等活動中,在學會唱的基礎上我還讓幼兒進行了歌表演,從而很好地對幼兒進行了禮貌教育,讓他們感受到講禮貌是一種美德,同時也激發出幼兒做個講禮貌的好孩子的願望,並鼓勵幼兒把所學的禮貌用語運用到實際當中。再如在音樂欣賞《趕花會》的這活動中幼兒一聽到優美、歡快的樂曲旋律時就會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像成一隻可愛的小鴨子,盡情欣賞各種美麗的花朵,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從而激發起幼兒熱愛生活的積極情感。此外教師還可以抓住一些需要協作的音樂活動來培養幼兒的協作意識與技能,幫助幼兒從自我中心的狀態中解脫出來,具備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如:在合唱歌曲的活動中只有當大家的音高、音色協調起來才能給人以美的享受;而在跳集體舞時幼兒必須先找合作的夥伴,然後找到合適的空間,雙方的動作協同一致才能把舞跳好。通過這些協作性質的音樂活動,從而使幼兒從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合作,並從中體驗分享合作的喜悅,最終讓幼兒獲得較好的社會性發展。
(二)語言活動
幼兒園語言活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語言活動的學習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提高他們的社會參與水平和交流技能。教師可按不同內容的語言活動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如在兒歌《我是媽媽的小幫手》中,讓幼兒懂得自己可以為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幫助媽媽減輕一些負擔,體會到關心長輩是一種美德。而中班兒歌《小白兔過橋》歌詞大意是小白兔有禮貌地讓山羊公公先過橋,歌詞內容淺顯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也是對幼兒進行禮貌教育的好題材。又如在故事《小紅花找朋友》這一活動中,通過學習讓幼兒認識到故事中哪些小朋友的行為是好的,哪些小朋友的行為是不好的,小紅花之所以找大眼睛小姑娘做朋友是因為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並請他們說說自己應該向誰學習,從而引導幼兒學習做個思想品德好的孩子。故事《小碗》這一活動中讓幼兒懂得了同伴間相互幫助、相互謙讓是一種美德,值得大家學習。
(三)社會活動
1、課堂教學活動。社會課堂教學活動一般是對幼兒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教育活動,教師可將德育教育滲透在不同內容的社會課堂教學活動中。例如:在《小鬼當家》這一活動中通過讓幼兒當一回大人,讓他們體驗到了爸媽當家作主的滋味,知道爸媽賺錢很辛苦,當家不容易,懂得花錢要節約,要省著用,不能想要什麼就買什麼,看到什麼就買什麼。平時要節約用水、用電,愛惜物品等。從而有效地幫助幼兒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懂得花錢要合理、有計劃、有節制,該節約時就應當節約。又如在《七色花》這一活動中讓幼兒懂得了關心他人幫助他人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激發了幼兒樂於助人的情感。
2、社會生活活動。「社會生活活動」可以讓幼兒真正參與社會生活,這不僅可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擴展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以及培養幼兒交往、分享、合作、助人等社會技能,從而避免了說教。
(1)春遊活動。例如:我們帶幼兒到很遠的地方春遊,中間的路程要求幼兒步行,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幼兒的意志力、堅持性,引導幼兒遵守交通規則,培養幼兒自覺遵守社會規則意識。 剛開始我們遭到一些家長的反對,他們怕不安全,又怕孩子受累,通過做思想工作最終還是同意了。在這樣的春遊活動中,孩子的體力和毅力得到了鍛煉,學會了互相照顧、遵守紀律,群體意識也明顯增強。
(2)交友活動。我們提供給幼兒與熟悉的、不熟悉的同齡人和成人交往的機會,目的是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學習和掌握合作、謙讓、助人等社會技能。如我們組織幼兒「與新老師一起做游戲」 、「與小學生交朋友」、「與別的幼兒園小朋友結對」 等活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對話交流、動作交流、感情交流、合作游戲,讓幼兒學習待人接物,協調自己與他人的關系,獲得良好的社會行為。
(3)參觀活動。平時我們結合主題合理地安排一些參觀活動。如我們帶孩子們去散步、參觀新工房以及有特色的建築物、游覽家鄉的公園。讓孩子充分感受到家鄉及大自然的美好,萌發熱愛家鄉的情感。平時收集一些有關於家鄉特色的圖片或錄相資料如「嘉興南湖」、「嘉興粽子」「南湖菱」等,與孩子一起觀看並作一些介紹,讓幼兒知道「南湖」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五芳齋粽子」全國有名等等。通過活動讓幼兒了解家鄉的發展變化並為家鄉的美麗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從而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人民的情感。
(4)親子活動。我們每學期安排一二次,目的是讓幼兒體驗親子交往的快樂,同時讓家長了解一些溝通的方式,培養幼兒的責任感和活潑、開朗、自信、樂觀等個性品質。如開展「親子體育游戲」、「做湯圓」、「包糖果」等活動。
二、在各類游戲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
愛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游戲活動也是孩子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種活動。在游戲中幼兒會自發地扮演一定的社會角色,實踐一定的社會行為,體驗一定的社會情感。品德教育可嘗試著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游戲環境中進行。如在角色游戲活動中,幼兒同其他小朋友一道玩耍、游戲,從而產生了對社會角色的熱愛,學會了勞動者的操作技能,激發了動手模仿的樂趣,這些成功的體驗,會促進幼兒社會性情感的發展。例如:在「銀行」里可教育幼兒如何取錢;郵局打電話,醫院掛號等地方須要有次序的排隊,並學會等待;家裡來了客人應該禮貌待對客;超市裡如何購物,如何與售貨員交流;家裡人生病了自已應該學著照顧;人與人之間如何謙讓,如何合作等等。在這些「娃娃家」「銀行」「超市」「理發店」「醫院」等 小小社會活動區里使幼兒從中獲得了對社會角色與社會態度的感性認識,並逐步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行為與別人相處的技能,使幼兒的社會化行為得到了強化,受到適應社會生活的良好社會化教育,促進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又如在競賽性比較強的體育游戲中可以培養幼兒團結一致,協同合作,勇敢迎接挑戰,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德。在娛樂游戲中可以培養幼兒遵守規則。在表演游戲中如:《金色的房子》讓幼兒體驗到分享的快樂從而培養幼兒與別人分享快樂的美好情感和關心別人的良好品德,發展幼兒與同伴間的交往能力。《三隻羊》讓幼兒懂得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又如:在進行區域游戲時要求幼兒操作好後自覺收拾好自己的操作材料,遵循哪裡拿出來放回哪裡去的原則,對幼兒的良好習慣進行了培養。總之,游戲對培養和鞏固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起著重要作用,利用游戲進行品德教育的滲透,對幼兒的品德教育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善於抓住鍥機,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進行德育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實際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規對幼兒進行良好品德的培養。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常規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與生活實踐相結合,隨時隨地的進行教育。如:在幼兒入園時可對他們進行禮貌用語、愛上幼兒園、不依戀親人的教育。同時求幼兒來園後主動用濕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和小桌子,給自然角的種植物澆水,給小動物餵食,從中培養幼兒愛勞動的習慣,關心集體的行為。在晨間活時引導幼兒與同伴共同游戲,友好相處,互相謙讓。做早操時要求精神飽滿,升國旗時要求行注目禮,並對著國旗敬禮。喝開水時我們要求幼兒不做推擠的動作,節約用水,培養幼兒節約的品質。平時,我們要求幼兒做到「三輕」:說話輕、走路輕、拿東西輕等,對幼兒進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礙他人,愛護公物的教育。午餐時培養幼兒良好的就餐習慣,要求飯前、便後要洗手,安靜進餐,不挑食,不掉飯粒,保持地面、桌面的干凈,餐後主動收拾好自己的餐具。去散步、春遊、秋遊等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愛護公物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兒自己穿衣服,整理床鋪,中大班幼兒自己折疊被子,相互間幫忙整理衣服,翻好衣領等。平時我們讓幼兒來分點心、碗筷,我們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做的事情學著做。離園時要求幼兒主動、禮貌地向老師說再見。這些習慣每天都在培養,時間長了習慣也就成自然了。
其次,教師在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時要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多用獎勵和表揚的方法來要求孩子,要善於「捕捉」幼兒的閃光點,適時地進行隨機教育。比如:有的幼兒在繪畫時會拿著蠟筆在桌子上畫,如果教師經常給予批評效果不一定理想。而應善於抓住其閃光點,適時進行教育。發現幼兒繪畫特別好時,教師應用稱贊的語氣對他進行表揚。可以對他說:「你畫的畫可美了,畫面非常整潔干凈,要是你的桌子也能和你的畫一樣整潔又干凈那該有多好啊,你有辦法讓你的桌子變得干凈嗎?」這時幼兒肯定會自覺把桌子清理干凈,教師要及時給予獎勵,變批評為指導,並趁機引導幼兒說說怎樣才能使桌子一直保持干凈,從而使幼兒的不良行為得以改正。又如:孩子主動把自己家裡帶來的玩具主動給其他小朋友玩時,孩子偶爾幫助他人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些事例進行隨機表揚鼓勵,引導幼兒養成辨別是非的好習慣,同時也在潛移默化的凈化孩子的心靈。
當然,要培養幼兒的優良品德和行為習慣,光靠幼兒園的教育是不夠的,必須要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接觸最多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無論好壞都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家長聯系隨時了解幼兒在家中思想品德的變化情況,以便採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時幫助家長認識德育的重要性,提倡家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不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用自身美好的品德來感染孩子。只有這樣,我們的年輕一代才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休養,才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世紀人才。
Ⅷ 幼兒園教育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可以粗略分為生活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集體教育活動等 分科的話是五大領域:語言領域(包括談話,散文欣賞,詩歌學習,故事教學等)、健康領域(健康,生活,體育等)、科學領域(科學實驗探索,數學等)、社會領域、藝術領域(音樂、繪畫,泥工,手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