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祖國祖國我愛你兒歌學習活動反思
設計意圖: 藝術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祖國祖國我愛你》這首歌曲旋律優美,歌詞朗朗上口,表達了對祖國濃濃的熱愛之情。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們試圖通過Flash生動、優美的畫面,運用歌詞圖解法和角色表演唱,來代替生硬的帶唱,幫助幼兒理解歌曲所表達的內涵。讓孩子在優美的歌聲中、在多彩的繪畫...過程中體驗、表達對祖國媽媽的熱愛。 活動目標: 1、輕松地學習、記憶歌曲的歌詞和旋律,學會有表現力的唱歌。 2、理解歌詞含義,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愛國之情。 3、幼兒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對祖國媽媽的熱愛。 活動准備: 1、Flash動畫、PPT圖片。 2、道具:小草、小鳥、太陽、國旗 3、空白畫卷、畫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出示紅、黃、藍、綠四色蠟筆圖片。 提問: (1)你們看這是什麼? (2)這些蠟筆穿了什麼顏色的花衣服? (3)蠟筆可以干什麼? 教師小結:現在梁老師就要用這四支蠟筆來畫一幅畫,請小朋友仔細看梁老師畫了什麼? 2、組織幼兒討論老師畫了什麼?(畫小鳥飛在藍天里、畫小草長在春天裡……)引出歌詞。 師:看著這幅畫,我編了一首兒歌,小朋友想聽嗎?(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祖國祖國我愛你》) 3、教師組織幼兒按著歌曲節奏朗誦歌詞。 (二)教師組織幼兒用不同的形式學唱歌曲。 1、幼兒觀看視頻。 師:我把這首兒歌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請小朋友和我一起來欣賞吧。 2、教師范唱(鋼琴伴奏,同時播放ppt)。 師:這首歌曲好聽嗎?梁老師也會唱,你們想聽嗎?(教師范唱) 3、教師組織幼兒跟唱(鋼琴伴奏,同時播放ppt)。 第一遍跟唱:鋼琴伴奏,播放ppt,教師演唱幼兒小聲跟唱; 第二遍跟唱:鋼琴伴奏,播放ppt,教師演唱幼兒用自然聲音跟唱; 第三遍跟唱:鋼琴伴奏,播放ppt,教師演唱幼兒有表情地跟唱; 4、幼兒分角色演唱(鋼琴伴奏,播放ppt) 師:老師給小朋友們准備了小草、小鳥、太陽和國旗,請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道具做到相應的位置上,讓我們一起來分角色演唱歌曲吧。 (三)畫長卷畫,進一步激發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延伸活動:幼兒畫長卷畫,循環播放背景音樂。 師:剛才我們用自己動聽的歌聲唱出了對祖國媽媽的愛,現在梁老師也請大家象歌曲中的小朋友一樣拿起手中的蠟筆畫出自己對祖國媽媽的愛。
2. 閱讀蟲兒的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三.和蟲兒再見
兒歌:蟲兒的歌
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
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
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
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 兒歌可愛的房子教案反思
俗話說「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 星期三早上我進行了一堂語言兒歌活動《小房子》,這是一首帶有擬人化並且充...滿童趣的兒歌,形象將實際生活中的建築物房子比喻成一個有生命的胖娃娃,幼兒在學習時不僅能體驗到這種擬人的樂趣,還能從中發散思維同樣用擬人的態度去觀察生活中的其他物品。 在活動中,幼兒參與性高,能積極發言,並且能延伸到貼近生活的其它方面,但是也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動結束後,我認真細想活動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聆聽指導老師給與的意見和建議,引起了自我的一些反思如下: 活動的亮點: 藉助教具-------幼兒形象的感受兒歌內容和意境。 在活動開始之初,我就利用教具房子圖片作為背景,又出示房子娃娃,形象地將二者結合,幼兒更能容易明白兒歌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意境、情感。對於這樣的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很好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活動延伸--------學會用擬人化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常態物品。 學會用「××是它的××」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了將本次活動的難點有效突破,我將活動中出現的房子延伸至生活中的其它物品,從兒歌中看待房子的擬人角度學會去看其他事物。 活動中的不足: 引導不夠流暢--------沒有將活動內容逐層滲入,缺少過渡的自然性。 在活動初始設計的時候,每個環節都是為下一個環節做准備,然後由於自己教學活動經驗的不足,在每個環節過渡之間不能做到自然而然的對接,語言略顯生硬,導致總是活動總是有跳躍的感覺,幼兒在接受時可能會產生疑惑。因此,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如何把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能做到一氣呵成,是今後需要努力和加強的地方。 過於平穩---------整節活動沒能將幼兒學習的氣氛調動到最高點。 一堂好的學習活動幼兒的學習氣氛也是很重要的,要是孩子們總是顯得很「規矩」,那麼這堂活動的效果就會降低。而這次活動整體設計的比較平淡,總體是圍繞房子娃娃而展開的,雖然幼兒願意說也喜歡說,但是要是學習氣氛不高,孩子們在活動過後容易忘記,並且很難去突破活動的難點。要是在活動中能夠在設計一個比較有意思也與內容相關的小游戲,效果也許會更好。 教具顏色過於繁亂-------- 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本次活動中需要的教具很多,又需要圖譜的展示,因此,在活動先後出現的教具很多,而我卻將圖譜的顏色有的很多,一是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而是顯得教具有點繁瑣。應該將圖譜顏色集中在兒歌中提到的綠色和紅色,再適量加點其他顏色就可以了,太多顏色會造成視覺的審美疲乏。 或許是急於求成,總是做不好的,深知自己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但是這都是我以後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反思的收獲在於有了改進的機會,才會有提高的機會;有了提高的機會才會有收獲、獲得的機會,這就是我們新教師應該做好的,在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中成長自我。
4. 兒歌《小老鼠串門》教案與反思
一、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畫面,想像和描述畫面內容。 2.樂意看圖學兒歌,感受民間童謠的幽默與樂趣。 二、活動准備 1.幻燈片課件 2.老鼠頭飾、小貓頭飾、玩具蛋糕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出示老鼠圖片,激發幼兒興趣。 2.教師完整地朗讀兒歌。 3.看圖說話,理解兒歌內容。 出示課件 一、 (1)小朋友們看到了什麼?是誰過生日啊? (2)小老鼠會對媽媽說什麼呢?(幼兒自由發言) (3)接下來鼠媽媽會帶全家去什麼地方呢?想不想知道啊? 出示課件二 (1)老鼠全家在干什麼? (2)台上在表演什麼? (3)老鼠喜歡看戲嗎?你從哪裡看出來的? (4)台下是誰在打呼嚕? 出示課件三: 播放打呼嚕聲音(幼兒學習體會理解:呼嚕嚕,聲聲高) (1)老鼠一看是小貓,會怎麼樣? 出示圖四: (1)老鼠全家還在看戲嗎?為什麼不看了? (2)從哪裡看出他們又急又怕? (3)老鼠跑時會發出什麼聲音? 4.再次利用課件,引導幼兒學習兒歌。(結合課件)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鼠媽媽,過生日,(幼兒跟讀)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老鼠全家去看戲。台上正演「小紅帽」台下是誰打呼嚕(幼兒跟讀)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呼嚕嚕,聲聲高,老鼠一看是小貓。(幼兒跟讀) 出示圖片 幼兒學編兒歌——「哎呀呀,不好了!」老鼠嚇得往外逃。跑丟了鞋,跑丟了帽,「吱吱哇哇」真熱鬧,(幼兒跟讀) 5.給兒歌加題目:老鼠看戲 6.教師完整示範讀兒歌,並配上動作。 7.幼兒跟讀,並配上適當的動作幫助鞏固兒歌。 8..情景游戲,在游戲中鞏固兒歌。 大班語言活動:兒歌《老鼠看戲》的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中,我首先出示老鼠圖片來激發孩子的興趣引入,引導幼兒說說老鼠最害怕誰?孩子們都能夠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並大膽想像積極地回答問題,然後教師示範朗讀一首關於老鼠的兒歌,讓幼兒帶著問題傾聽,從而鍛煉幼兒的有意識傾聽,提高幼兒的傾聽能力及有意注意。在幼兒進行完整欣賞兒歌——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幼兒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學習兒歌,從而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幼兒再次完整地傾聽兒歌——以小組和個別表演的形式——最後情境表演進行鞏固和復習。 在這次兒歌教學過程中,教師做到了放下架子,把自己看得與幼兒平等;要充分為幼兒創造活動的條件,包括良好的環境和活動材料;教師和孩子打成一起,從而使幼兒真正能夠動起來,能夠在愉快地說說、看看、玩玩、演演的「活動」中體驗、探索、思考、發展。
5. 幼兒園小班教案 兒歌什麼長 反思
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教學反思:兒歌「拉大鋸」 一、對教材的反思 小班幼兒缺乏生活經驗,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而源遠流長的民間游戲,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麗奇葩,對開發幼兒智力,豐富幼兒生活具有促進作用,民間游戲注入兒歌元素,更顯示出它濃厚的趣味性,符合小班幼兒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兒歌「拉大鋸」篇幅短小,精煉,容易被幼兒所接受,且隨時隨地自由結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的很開心,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拉大鋸」這一語言活動,通過幼兒自身的參與、表演,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二、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小班幼兒意志較薄弱,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因此,我採用游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境,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活動一開始,我便出示指偶「姥姥」,讓小朋友與姥姥打招呼、問好的過程中,激發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熱情,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老師的距離,教師一句親切的呼喚:「姥姥家,看大戲,你也去,我也去,我們大家一起去!」把幼兒帶入了寬松和諧的氛圍中去,幼兒很快進入角色,隨音樂旋律,輕松的成為主人,在開火車去姥姥家的途中,自然豐富了歌詞「姥姥家,看大戲,你也去,我也去,我們大家一起去!」讓幼兒達到了自我享受的境界。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唯一疏漏了一個知識准備——幼兒實際經驗的准備,由於幼兒沒有經驗的鋪墊,當我一出示「姥姥」指偶,問幼兒:「誰來我們班做客?」,孩子們幾乎異口同聲的說:「奶奶!」,由於孩子們沒有生活經驗,對奶奶和姥姥這兩個概念區分的不是很清楚,這里教師欠缺了適時的引導幫助幼兒區分「姥姥」和「奶奶」,而是運用了稍帶指令性的語言讓幼兒知道「姥姥」,雖然幼兒都能接受,但似乎顯得有點強求! 第二環節,觀看情境表演「拉大鋸」,這一環節中,教具的精美與充分的運用使的孩子們的注意力一直被吸引,積極性相當高,通過對教具的操作,孩子們一直在用所有的的感觀參與活動!他們聽著、看著、想著……然後教師適時的讓他們動起來,自己上來操作教具進行表演,成分體現了活動的游戲化、趣味化、生活化的特色,通過他們自己的「玩」、「動」、「學」,自然學會了兒歌歌詞「拉大鋸,扯大鋸」,由於「大鋸」這個詞,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比較抽象,在幼兒的生活經驗里可能沒有接觸過,幼兒不是很理解,這就需要通過我們教師言語上的幫助,以及教具形象的展示,幼兒才能很好的掌握!這里教師忽略了講「大鋸」的特徵,如果再詳細點幫助幼兒理解了詞義,幼兒便能掌握的更快! 在幼兒「玩」的差不多的時候,我讓他們坐在小椅子上適時的休息會兒,聽教師欣賞兒歌一遍,這里做到動靜交替,讓幼兒感覺不到疲勞,也自然的過渡到下個環節。 為了引導幼兒積極主動的學習,因此,我引導孩子們用小手變出「大鋸子」自己動手邊做動作,邊學習兒歌,使本來外在的學習任務,變成內在的學習動機!這樣一來,孩子們又變的積極活躍起來,體驗到了共同游戲的快樂! 最後在「拉大鋸」的游戲中,這次活動也達到了高潮,我請孩子們自己找一個好朋友來玩游戲,孩子們立刻變得興奮,各自找到了好朋友,可能過於興奮,老師的指令還沒有下來,孩子們已經開始了自己的「拉大鋸」游戲,現場的氣氛比我想像的要活躍的多!就在這師幼互動愉快的游戲中結束了活動!
6. 兒歌我是一個棒小孩教學反思
首先是激發他們的「悅讀」的興趣吧!而兒歌無疑是孩子們最早接觸、最多接觸回,也是他們最感興答趣的兒童文學形式,他們也是從兒歌開始接觸祖國的傳統文化。結合我校的「悅讀」教育的開展,藉助薛瑞萍老師的?日有所誦?,我想讓一年級的孩子在「悅讀」兒歌、表演兒歌、創編兒歌的過程中,體會「悅讀」兒歌的樂趣,在讀中訓練孩子的思維,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7. 幼兒園大象的鼻子教案兒歌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2、通過拼圖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長鼻子,進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徵。
3、愛護動物,初步具有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公象、母象圖片各一張,不同姿態的大象拼圖若干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可用謎語導入,老師說一個大象的謎語,請幼兒猜出出謎底。
二、觀察大象,認識其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出示大象圖片,請幼兒觀察:大象是什麼樣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麼樣?它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麼樣?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圖片,提問:這兩頭大象長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歡大象的長鼻子,這長鼻子有什麼用呢?
大象喜歡吃什麼?
三、智力游戲:拼圖引導幼兒將畫面剪成塊狀,進行拼大象的活動,比誰拼得快。
四、游戲活動《碰一碰》
提問:你拼出了什麼?你喜歡大象的什麼地方?我們一起用雙手合起來做大象的長鼻子,你想用長鼻子做什麼呢?
讓幼兒自主地做一做動作並帶領小朋友學大象走路。
下面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玩"碰一碰"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邊唱邊表演大象走路,並根據教師的評議指令,碰一碰身體的相應部位。活動准備時除了准備了教學掛圖,還從網上搜集了不同姿態的大象圖片若干。為了讓幼兒理解因為環境問題導致動物們生活困難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直觀的感知來激發保護自然的情感。
活動反思:
用謎語導入活動一下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另外因為教學掛圖很清晰,很直觀,便於幼兒觀察、比較。加上幼兒對大象充滿了好奇和喜歡,所以活動中幼兒始終很認真。很多孩子對大象已經有所了解(平時在電視里、動物園里和書上看見過,也聽過大人講過),因此在活動中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對於不了解的地方也能專心聽老師講解。通過活動幼兒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來公象長著長長的象牙而母象沒有,知道象喜歡站著睡覺,象的鼻子會做很多事情等。幼兒都表示要愛護大象,要保護自然。
8. 幼兒園《花園是個家》教案及反思
目標: 初步學習兒歌,願意跟隨教師一同念兒歌。 藉助畫面,進一步熟悉四種顏色 准備: 教學大書、幼兒用書、學習cd紅黃藍綠四種花 過程: 1、這是什麼地方?有些什麼? 2、他們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有感情的朗誦兒歌,語速較慢。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內容 4、花園是誰的家?住滿了什麼呀?有哪些彩色花?你們喜歡他們嗎? 5、引導幼兒邊看圖邊念兒歌。 6、我們班也有一個美麗的花園,找找看在那?他們是什麼顏色的?我們把好聽的兒歌念給他聽。 7、咦、你找到什麼顏色啦?你喜歡她嗎?你怎麼喜歡他的? 8、幼兒反復進行找花 游戲。
9. 幼兒中班小山羊兒歌教案反思
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自己成長的過程。 2、通過回憶和體驗自己長大的過程,懂得關心媽媽。 教學准備: 1、幻燈片「我是怎樣長大的"。 2、媽媽的圖片。 3、紅色嘴唇貼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