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繪本活動中加入音樂游戲教案
音樂,對兒童的思來維源活動具有強大的推動作用。在音樂中成長的孩子,能敏銳地感受和理解音樂優美、崇高的情感特徵,提高形象思維能力,這對他們的學習、生活和今後的事業無疑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良好的音樂素養是孩子們可以享用一生的財富。。
2. 繪本愛音樂的馬可教學設計怎麼寫
X
故事目標:
1.通過繪本認識樂器。
2.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嘗試著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
3.告訴孩子音樂是一種很神奇的藝術,我們的生活因為有了音樂而豐富多彩,音樂可以使人心情愉悅,可以幫助人抒發感情,要學著接納它、享受它,一個幸福的人必須具備的就是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和一對享受音樂的耳朵。
繪本導讀:
這是一個關於音樂、關於愛音樂的馬可的故事。故事中還有許許多多的其他角色,他們有的愛音樂,有的起先不愛音樂,後來也和馬可一樣,和馬可的媽媽一樣,都愛上了音樂,加入了演奏音樂的行列。故事簡單,可是,讀完這本圖畫書,我們會生出很多聯想和思考。
音樂可以說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美妙的藝術門類之一。馬可很有音樂天份,也酷愛音樂,可是,他對音樂的熱情最初並沒有得到媽媽以外的其他人的認可和接受。我們看到,在第四、第五和第十、十一兩個跨頁中,馬可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這與八、九跨頁中鄰居們抱怨的表情和反應形成了一種對比。在這里,馬可與周圍的人們彷彿處在兩個不同的、甚至是對立的世界裡,而馬可的音樂成了引發這種對立和沖突的導火索。 原因當然可能是多種多樣的: 也許是馬可的演奏還不夠漂亮;也許是爸爸和鄰居們還不懂得音樂之美;也許是他們之間的溝通還沒有找對感覺…… 看來,即使是美妙的音樂,它的美在天地間和人世間存在,也是需要一定條件的。比如它的演奏和呈現應該是完美的,它的聽眾應該擁有一副音樂的耳朵,還有,它的美妙或許還需要恰當的時間、環境和心情來配合。
3. 韓國繪本故事我喜歡你教案
活動來目標:
自1、知道繪本的名稱,理解故事的內容。
2、嘗試用"我喜歡..所以.."的句式造句。
1.圖片導入
(1)今天呀,老師帶來了一本很好看的繪本,看看她的封面(出示繪本封面)
(2)這本很好看的書叫做《我喜歡你》,是一個日本的作家寫的,看看封面上有誰呀?
過渡:接下來,我們就來聽聽、看看,這本好看的繪本,老師在念的時候你們要豎起小耳朵仔細聽。
1.教師念繪本一遍,幼兒欣賞
(1)喜歡這本繪本嗎?
(2)講了些什麼呀?(幼兒通過回憶簡單復述,教師幫助完整表達內容的同時簡要分析每種表達喜歡的方式)
2.教師再念繪本一遍,幼兒欣賞
這么好聽的繪本,還想聽嗎?閉上眼睛安靜地聽。
4. 求中班繪本大嗓子雷神教案
設計意圖:
《雷神》即為英國作曲家愛爾加所作的雄壯有力的《威風凜凜進行曲》,是大班打擊樂演奏活動,這首進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現在已經為許多國家軍隊儀式所採用。全曲速度雖然過快,但是曲調是大調式,節奏也為較簡單的2∕4拍。樂曲分為三個部分,是ABA結構,幼兒較能掌握。本活動是按照第二教時設計,它需要幼兒在運用身體動作和樂器演奏的同時嘗試為樂曲配器和指揮。活動重點是根據節奏朗誦內容匹配相應聲勢動作,如:搖手、拍腿、拍肩、拍手、拍頭等動作,在熟練掌握節奏的基礎上,根據所提供樂器的特點進行匹配演奏,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在分段欣賞樂曲的過程中,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更好的幫助幼兒理解和表現。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的旋律及性質,學習語音總譜和身體動作。
2.能根據總譜的結構及教師指揮動作的暗示進行節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奏與同伴保持一致。
活動准備:
1.《雷神》圖片、樂曲圖譜。
2.樂曲《雷神》。
3.幼兒人手一個樂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雷神》的兩幅畫面場景,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小朋友們快看:天上怎麼了?
幼兒:閃電、打雷、下雨……教師:那打雷時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呢,誰來學一學?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學念句子:雷聲轟隆隆。
教師:下過了雨,天又會變得怎樣?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兒:開心、高興……教師小結:有一首樂曲講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讓我們一起來聽一下。
(評析:通過兩張簡單的圖片,在幼兒直觀感知的基礎上進行了簡單的交流,然後直接進入主題,引出《雷神》這首樂曲。 )(二)幼兒完整欣賞樂曲《雷神》。
教師配上說詞和身體動作表演。
(評析:這個環節是為了讓幼兒對樂曲有一個大概的了解。採用視聽欣賞的形式幫助幼兒感受、理解和記住音樂,通過大的圖譜,讓幼兒目有所見、耳有所聞,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喜悅、好奇之心進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並為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三)理解A段音樂,嘗試用語言圖譜和身體動作來表演。
1.教師配樂念圖譜。
教師:樂曲中都說了什麼?(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圖卡,並逐句練習。)(評析:這一環節教師起到了示範作用,為下一環節幼兒跟念做好了鋪墊。)2.幼兒跟著音樂念圖譜。
教師:小朋友也一起跟著樂曲說一說吧。(播放音樂,幼兒集體念語音圖譜1-2遍。)3.教師示範身體動作。
教師:現在小手也想來參加呢!我們一起看一看。(教師示範動作。)教師:剛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動作?
幼兒:搖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師:你們想來試一試嗎?我們來試試看。(教師可用誇張的動作提醒幼兒注意音樂的轉換部分。)4.幼兒聽音樂做身體動作。
(評析:本環節教師結合譜圖通過自身的示範,幼兒模仿並創編多種方式的節奏表現形式,既避免了幼兒單調的節奏練習,同時又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四)理解B段音樂,並練習身體動作。
1.傾聽B段音樂,猜測故事情節。
教師:轟隆隆的雷聲過後下雨了,雨滴會滴在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呢?雷聲又會在什麼時候再次響起呢,我們從第二段音樂中聽一聽,找一找。
教師:從這段音樂中,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幼兒找出雨滴落到的身體部位,雷聲響起的節奏點)2.幼兒嘗試練習身體動作。
教師:我們把這段音樂也用小手錶演一下,雨點落在頭上我們做什麼動作?落在肩上做什麼動作?落在腿上做什麼動作?落在全身又做什麼動作?雷聲響起做什麼動作?(引導幼兒分別用拍頭、拍肩、拍腿、拍手等動作來表示。)3.難點過渡句練習。
教師:小朋友有沒有發現雷聲有什麼不一樣?(引導幼兒說出,前面兩次打雷分別發出一聲,後面的兩次打雷分別發出兩聲。)教師:聽一聽,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後面兩次從閃電第幾聲開始打雷。(教師動作示範,引出前面兩次從閃電第四聲開始打雷,後面兩次從閃電第二聲開始打雷。)教師:我們來用小手試一試。重點練習。
(評析:這個環節是一個難點,教師利用與音樂相符的動作來幫助幼兒理解、表現音樂,用動作讓音樂內容具體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兒在學習起來能保持良好的興趣,通過細致的引導幫助幼兒辨別和記憶雷聲的不同。)(五)教師出示C段圖譜,引導幼兒學習語音譜C段和身體動作。
1.教師朗誦語音圖譜。
教師:雷聲停了,天氣終於放晴了。我們聽聽第三段音樂說的就是這件事。(教師配樂朗誦圖譜。)2.幼兒跟著音樂朗讀圖譜。
3.幼兒自主看圖譜做身體動作。
5. 語言課繪本這是什麼形狀教案與反思
設計背景
為了讓幼兒對圖形有初步的認識,我利用卡紙做成各種圖形寶寶,讓幼兒根據卡紙做成各種的圖形來辨別各種圖形寶寶,使幼兒對圖形有個初步的認識。
活動目標
1、感受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了解它們主要特徵。2、通過找、說拼等一系列活動。
重點難點
1、用圖形寶寶拼成物品。2、讓幼兒用卡紙做成各種圖形寶寶。
活動准備
1、各色卡紙做成的顏色不一樣的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2、掛圖一幅、3、固體膠。
活動過程
1、引起幼兒興趣
帶領幼兒進教室,教師提出問題;①教室里都有什麼呀?②它們長得什麼樣呀?③什麼顏色?等等、、、
2、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教師拿出自己的示範圖形給幼兒看,請幼兒說說是什麼?什麼形狀的?什麼顏色的?逐個帶領幼兒認識三角形,圓形,正方形,長方形,如;拿出三角形寶寶,提問;「這是什麼形狀呀?」(三角形)「三角形長什麼樣呀?」(三條邊,三個角),請幼兒摸一摸,親一親,並讓他們到黑板上面老找一找哪個是三角形,並指出來,最後請他們畫出心中的三角形,同樣圓形,正方形,長方形也有這樣的方法來認識。
3、發各色卡紙做成的顏色不一樣的圖形寶寶跟固體膠給幼兒,讓幼兒用這些來拼成汽車、房子等等物品。這樣通過游戲來可以滿足幼兒游戲的慾望,既可以讓幼兒對圖形寶寶有進一步的認識。
教學反思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思路很清晰,銜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為用圖形寶寶來演示,因此整課堂下來氣氛都很好。但是,在一個一個介紹圖形寶寶時,感覺不怎麼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了,在這一點沒做好充分的准備。希望今後的教學中活動去影響幼兒,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