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快樂是什麼活動反思
大班閱讀《快樂是什麼》 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畫面,推測人物間的對話。 2.理解故事中各種人物的快樂,知道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3.大膽講述各角色的快樂,嘗試用簡單標記製作快樂計劃。 活動重點 理解故事中各種人物的快樂,知道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活動准備 大圖書,音樂,故事讀本...人手一冊,黑板,各種職業的圖片,空白快樂計劃卡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播放音樂《幸福拍手歌》,師幼一起做律動。 (2)教師:誰能告訴我你聽到了什麼?在和爸爸媽媽、老師、小朋友一起做律動時有什麼感受呢?小朋友們聽得真仔細,你們認為快樂是什麼呢?幼兒自由回答。 2、談話引出故事   (1)、小朋友,今天老師要來跟小朋友學習一個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什麼呢?出示大圖書的封面——《快樂是什麼》   (2)、小朋友你們平時遇到過什麼快樂的事情嗎?誰能把自己認為最快樂的事情說出來給老師聽呢?(幼兒自由回答)   (3)、提問個別家長,讓家長也說說自己最快樂的事情?(個別回答)   (4)、教師總結:爸爸、媽媽說得太棒了!
Ⅱ 大班語言《我長大以後做什麼》教案與反思
反思來 又譯「反省」、自「反映」。西方近代哲學的一個概
念。意指不同於直接認識的間接認識。在不同哲學家
那裡,有不同的具體含義。英國哲學家洛克認為,反思或
反省是人心對自身活動的注意和知覺,是知識的來源之
一;人通過反省心靈的活動和活動方式,獲得關於它們的
觀念,如知覺,思維、懷疑、信仰的觀念等。荷蘭哲學家斯
賓諾莎認為,反思是認識真理的比較高級的方式。德國哲
學家黑格爾認為反思是一個把握絕對精神發展的辯證概
念,認為反思是從聯系中把握事物內部的對立統一本質
的概念。現在,人們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視為對自己的思
想、自己的心理感受等的思考。
Ⅲ 幼兒園教師反思大班語言活動我的小屋子
在本次的「藝苗杯」優質課評比,我選擇了繪本《小房子》設計了一個大班的語言活動。該繪本藉助了「小房子」這一視角,展現了工業快速發展後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畫面色彩豐富,前後對比強烈,雖是譯本,但故事用語規范,詞句優美,各種修辭手法滲透其中,是一本既具可看性、又具可聽性的故事繪本。 如何將這樣一個繪本呈現給孩子?他們能夠從中獲得什麼? 首先,分析繪本,故事中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直觀的畫面信息,前半部分四季變化中呈現出了鄉村田園在不同季節中的美和趣。美體現在畫面的布局設計,以及色彩的變化,春,一片嫩綠,生機勃勃,夏,一抹深綠,盡顯鬱郁蔥蔥的特點,秋,紅、黃、橙色中點綴綠色,凸顯了其五彩斑斕的特點,冬,銀裝素裹中人物衣著的亮色點綴,更襯托出了白色之美。而故事中的趣,正體現在不同季節人們的活動、勞作,如夏季的游泳、秋季的採摘、冬季的運動等。而後半部分以色調的變化、畫面事物的增多、布局的豐滿,與前半部分形成強烈的對比,既體現了城市發展帶來的便捷,也呈現了污染、喧鬧、擁擠等不適感。而故事中的暗線則是小房子的心情,隨著鄉村建設變化而變化著,從愉快漸漸轉變為孤獨、傷心,繼而又轉變為高興,這也是作者要反映的主題,人與時代發展、居住環境之間的關系。 其次,思考孩子們的經驗是什麼?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他們能夠感受到城市生活帶來的便捷和愉快,也體驗到了霧霾等環境污染帶來的不便,同時,也具有對鄉村生活的直觀感受,這些已有經驗有助於他們對繪本故事的理解。 第三,通過該繪本的閱讀孩子們能夠獲得什麼?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明白作者講了什麼,當然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呢?這就需要立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來思考,當我將這個繪本教學定位在語言領域,那麼我就需要聚焦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來思考。《指南》中關於閱讀的目標中有以下兩條闡述「喜歡通故事,看圖書。」「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見,繪本閱讀不僅是看,解決看到了什麼的問題,還要理解,解決看明白了什麼的問題。怎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的看,怎樣能夠幫助他們看明白,判斷他們是否看明白?這就需要多種多樣的方法、手段來進行輔助、指導。 一、循序漸進,積累「看」的經驗 ⒈單幅畫面的精細閱讀。繪本的閱讀從第一張畫面入手,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如畫面主角小房子的形狀、色彩等外部特徵,表情神態等體現內心感受的特徵,以及周邊的、畫面角落的的、細節處的人、事、物。通過對單幅畫面的觀察,了解看的方法,並發現通過看可以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揣摩,勾起幼兒的已有閱讀經驗。 ⒉多幅畫面的比較閱讀。為了突出繪本中四季的變化,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閱讀。同時呈現四幅畫面,便於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對比賞析,色彩、人物活動、以及細節處理,在尋找、發現不同的過程中,關注細節、深入理解,感受、體驗人們、小房子的情緒和心理。 ⒊多幅畫面的連續閱讀。為了突出故事後半部分小房子周圍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選擇了多個畫面連續閱讀的方式,將整個變化過程完整的呈現給幼兒,使他們在閱讀中關注到前後畫面之間的關聯,積累瀏覽式閱讀的經驗,當對整體變化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再有選擇的精讀,有助於對故事大框架的感知和理解。 二、多維度提問,推動理解和自主表達 閱讀活動中對畫面的觀察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表達同樣是幼兒發展的目標,也是他們語言發展的核心經驗。如何推動他們理解和自主表達,提問是一種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不同維度的提問,能夠引發幼兒的不同經驗、以及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斷。 ⒈引發對畫面的關注和描述性表達。比如在第一環節中,以問題「這是一幢什麼樣的小房子?在它的周圍有什麼?」引發幼兒對畫面的觀察。又如第二個環節中,問題「小房子周圍的鄉村田園隨著什麼在變化?」需要幼兒對四個畫面整體觀察閱讀,而問題「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鄉村田園很美?」需要幼兒關注單幅畫面或畫面中的部分細節。幼兒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更多的是以描述性的語言居多,如有……,誰在干什麼,……是什麼顏色的,……看上去怎麼樣等。 ⒉引發對故事進一步思考和評價性表達。比如問題「你覺得小房子會喜歡城市生活嗎?為什麼?」和「有人建議要拆了它,而有的人覺不能拆,你們是怎麼認為的?」需要幼兒聯系故事的前後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觀點,不僅需要看,還需要自己的思考。該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拆有拆的理由,不拆有不拆的原因,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闡述觀點。思辨類的問題,可以引導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⒊藉助已有經驗進行表達。比如問題「城市是什麼樣的?」「多了什麼?少了什麼?」能夠激發對自己已有經驗的回顧和表述,實現同伴間經驗的分享、互補。該環節放在繪本閱讀中,有助於幼兒對城市發展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城市發展中便捷、有利之處的感受,有助於對城市發展變化形成相對客觀的評價,不容易受繪本的主觀因素的影響,過多的放大城市發展帶來的弊端。 三、音效輔助,烘托情感線索 對於繪本的閱讀,以及其它文學作品的賞析,有其說的清道得明的地方,也有其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此可以藉助其它領域的內容和元素來輔助,幫助幼兒更生動、直觀地感受,增強體驗,豐富經驗。 在該活動的處理中,我藉助了多種音效對不同階段的小房子的情緒、感受進行烘托。比如故事開始部分,選用了自然界的鳥叫、狗叫和人的歡笑聲,營造一種置身於鄉村田園美景中的氛圍,引導幼兒感受小房子的心情。又如選用了歡快的吉他曲,來營造一種陽光燦爛、心情舒暢、愉悅的氛圍,烘托四季的美與趣。而當小房子周圍發生著一些列變化的時候,選擇了略帶傷感的音樂作為主基調,並隨著畫面內容的調整,加入了車流聲、工地施工的機械聲、高鐵行駛的聲音、人們的喧鬧聲等,將繪本所要表達的內容更立體、多元的呈現給幼兒,幫助他們與小房子產生共鳴,的更好的理解它的心情。 音效的輔助,潛移默化中突出了故事的情感線索。 隨著活動的實施,還有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去仔細的思考和推敲。比如活動第二環節中,我預設的目的是圍繞四季變化的美和趣兩個層次來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分兩個內容,一個是四季環境的描述,另一個是人們活動的描述,但活動中因為缺乏有效的回應,使這塊內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導致幼兒的語言表達沒有得到提升、拓展,所用的詞彙、句式均是以有經驗。如何做好這一環節的有效回應?又如故事的完整欣賞,由於內容長進行了縮減,怎樣縮減能更好的保留原文優美的詞句。
Ⅳ 大班語言珍愛自己教案及反思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我長大了
【活動背景】
我班幼兒雖是園里大哥哥大姐姐,但自我中心還是很強,只懂得被愛而不懂關愛別人,這不利於幼兒良好個性心理的形成。根據幼兒好玩、好游戲的心理特點以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我組織設計了這節語言活動課。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知道自己長大了,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增強責任感。
2、關心幼兒園內其他弟弟妹妹的安全,製作交通、安全標記。
3、帶領弟弟妹妹學習交通、安全標記。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並學會製作交通標志
教學難點:學會關心、幫助別人
【活動准備】
1、各種交通、安全標示圖片。
2、做標示的各種廢舊材料:一次性紙盤子、毛線、掛歷紙等。
【活動過程】
一、談話:我長大了
1、引導幼兒園知道自己長大了,明年就要上小學了,鼓勵幼兒說出自己的願望。
2、引導幼兒知道自己已經是幼兒園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了,要為小弟弟小妹妹們做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引導幼兒知道關心小弟弟小妹妹的安全,為他們做一些安全標志。
二、製作交通標志
1、認識一些簡單的交通安全標記,如:禁止通行、禁止觸摸、上下樓梯靠右行、安全出口、地面滑請小心、電、火等標志。
2、在幼兒園內什麼地方不安全:如上下樓梯、地面上有水時、電門、廚房,外面什麼地方不安全?
3、做哪些安全標記?用什麼材料做?
4、分組做標記,標記的後面寫上相應漢字(教師幫助寫)。
5、一起整理做好的標記,共同欣賞和評價。教師帶領幼兒在園內貼安全標記。
三、延伸教育
平時在幼兒園里看到小弟弟小妹妹時,告訴他們如何識別這些標記,哪裡存在著危險?應該如何避免?家裡不安全的地方有哪裡?你還可以製作什麼樣的標志?
【教學反思】
通過讓幼兒認識、製作安全標志,讓幼兒感受到通過自己小小的付出,能給別人帶來安全、溫馨的環境,增強了責任感。在製作標志的過程中通過共同欣賞和評價,進一步理解了安全標志的含義,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享受到了相互合作的樂趣。
不足之處:在活動結尾應增加與小弟弟小妹妹互動環節,通過「身教」來加深對安全標志的認識,同時感受到關愛他人的快樂。
Ⅳ 大班語言教案我的小手像我家教學反思
中班主題活動中《小手就像我的家》是一首短小的兒歌,這個兒歌語言朴實、生
動形象、淺顯易懂,讀起來琅琅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於為幼兒喜愛
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發展特點。
上課時,我出示了分別代表家人的手偶套在相應的手指上,幼兒對邊聽兒歌
邊欣賞手偶表演,說到「小手就像我的家,大拇指是爺爺,食指是奶奶,中指是
爸爸,食指是媽媽,小拇指是寶寶」時,幼兒注意力特別集中,都在細細琢磨五
個手指所代表的人物的特性。五個手指的長短、粗細的不同折射出在家中每個人
的身份不同,再通過生動的手偶能很自然的調動幼兒主動學習,探索的學習興趣
,幼兒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大拇指是爺爺還是爸爸的問題上產生了爭論,整
個活動在自由、寬松的環境中進行。雖然幼兒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
由於幼兒的年齡及及語言發展水平的問題,不能夠完全表達出自己的意願,導致
部分幼兒情緒失控。
通過這次的語言活動,我深深感覺到在設計語言活動時不但要從幼兒的興趣
出發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孩子的語言發展水平,基於其語言發展水平設計活動,並能促進其語
言的提高。
2、教師應為幼兒創造自由的、寬松的語言環境中 。
3、讓幼兒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學習使用適當的的語言。
Ⅵ 如何培養大班幼兒語言發展能力反思
語言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具備良好的語言能力能夠較好的與人溝通,奠定好智力發展的基礎,亦是創造力發展的要素,更是完美人格發展的關鍵。幼兒期(3~7歲)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語言是兒童接受知識、發展知識的良好工具。幼兒園在語言教學這一方面相當的重視,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存在問題。
(一)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缺乏語言交流。
在課程活動的設置中,語言等其它領域的課程都會考慮周到的安排在一周的活動中,在語言教育活動中老師們也能通過故事等語言文學活動、閱讀活動、講述與談話活動、聽說游戲等形式展開,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注重了集體上課的形式,往往會忽略日常活動中的言語交流。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表現畢竟是有限的,仍會有很多幼兒失去表達的機會;而在日常的活動中,缺乏主題、話題的交流,減少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的機會。
(二)語言教學活動中老師的提問、反饋缺乏有效性。
1.提問方面。
在實際的語言教學活動中,提問的設置往往不分層次,沒有指向性,缺乏挑戰性等會讓很多孩子失去說的機會,阻礙了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
如在大班語言活動《皮皮鼠吃跳跳糖》中第一部分第一隻皮皮鼠受傷的過程,在幼兒認真聽講興趣濃厚的時機及時的進行提問,有利於幼兒對疑問的解決。但在提問的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如:「發生了什麼事?」「怎麼摔下來的?」「又如何會受傷的?」還要掌握「咕嚕咕嚕」「乒嘭乒嘭」象聲詞。提問中問題過於繁冗,小朋友掌握不到位,聽課老師聽著也累。缺乏層次性、沒有指向性。
2.反饋方面。
在教學活動的反饋中我們也會常常聽到諸如「很好」「真棒」等一些簡單表揚性的反饋,對孩子的回答只僅限於此,甚至限制了孩子思維的發展。
如在大班如語言活動《皮皮鼠吃跳跳糖》中當幼兒了解了第一隻皮皮鼠受傷的過程後,教師及時提問: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當幼兒回答結束後,老師以一句「你回答的真好」來評價,但是接下去又該如何來提問呢?問題之間的銜接又會出現問題。
(三)圖書角的隨意設置。
分享閱讀是利用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根據兒童認知規律精心設計的分享閱讀材料,配合分享閱讀教育方法,在家庭或幼兒園實施的閱讀教育活動。為了培養孩子們早期閱讀、分享閱讀的興趣,幾乎在每個班我們都可以看到有「圖書角」區域設置,然而,在這些書架上的書有一部分並不適合孩子們的年齡及身心特點:有的書滿是文字,期間只是簡單的有一兩幅簡單的圖畫;有的畫面模糊、不清晰;有的甚至還都是奧特曼等一些具有暴力傾向的書;甚至還有一些大齡兒童的漫畫書等等,不利於幼兒的閱讀。
二、教育思考及策略。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的目的,在於解決問題,所以不能解決問題的,不是真教育。」大班的孩子有一定的詞彙量,想像力、創造力等較小、中班的孩子已豐富很多,那如何來提高大班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呢?根據問題的產生,進行了如下的思考。
(一)以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為理論,增設幼兒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交流平台。
在陶行知看來,教育和生活是同一過程,教育含於生活之中,教育必須和生活結合才能發生作用,他主張把教育與生活完全熔於一爐。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安排集體語言活動的同時應盡量增設日常活動中的交流平台,如:來園接待時,創設孩子、家長和老師三者之間的交流平台,詢問孩子的身體狀況,贊揚孩子的良好衛生習慣等鍛煉孩子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又增進了家園聯系;在晨間談話時,每日一話題讓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講述中來,說說自己的國慶趣事等;在課間休息的時間與自己的好朋友聊聊喜歡看的動畫片等等。良好的交流的平台充斥於整個一日生活活動中。所以只有集體教學活動而缺乏日常活動中語言的鍛煉,大部分幼兒的語言能力得不到發展;而光有後者也是不成氣候的。因此,只有集體教學活動與日常生活活動相結合,才能給孩子們創造出更多的表達交流的機會。
(二)以陶行知「社會即學校」為理論,引導幼兒多方位鍛煉、學習。
陶行知認為「社會就是一個大學堂」,學習語言表達能力亦不例外,不僅要掌握好小課堂同時也要充分的利用好「社會」這個大學堂。
1.充分把握小課堂。
(1)小課堂中老師有效的提問首先要結合並緊扣教學活動的內容,提出與活動內容相關的問題才能針對性的解決問題;其次要結合小朋友的能力發展,年齡特徵不同,能力發展也不同,因此提問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最後要結合教師提問的手段,如語音語調的變化,動作的輔助等等,從而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思考並解決疑問。
如大班語言活動《皮皮鼠吃跳跳糖》的提問設置中經過調整,提問除了要把握好時機,還要分層次進行。於是將對「咕嚕咕嚕」「乒嘭乒嘭」象聲詞的提問、掌握調整至第二隻皮皮鼠受傷時重點解決,此時對象聲詞的提問與掌握就比較輕松。老師提問不急促,幼兒有充分的時間交流,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2)有效的反饋即老師針對幼兒的回答予以及時、積極的評價,或鼓勵、或表揚、或提升幼兒的回答,從而更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樣,有效的反饋首先是離不開教學活動是離不開教學活動內容本身,其次有效地反饋要以積極的方式鼓勵幼兒,升華幼兒的回答。相反在開放性提問下幼兒的回答也將是思維拓展、豐富想像的答案,相應地,教師進行指導性的反饋,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更多的收獲。
2.充分利用家庭資源。
家長要做好榜樣,培養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家長應注意用規范的語言來與幼兒進行日常交談,家庭中家長要引導孩子主動的學會交談,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特別是圍繞孩子在幼兒園里的學習與生活,談一些符合孩子語言特點的,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讓孩子樂於說、樂於講,積極表達。
睡前講故事對孩子們來說是最溫馨最幸福的時刻,孩子依偎在媽媽、爸爸身邊,聽著有趣的故事,不但是一種美的享受,還可以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到語言的熏陶,此時家長可適當的提問幫助孩子理解故事內容,讓孩子通過說來表達對故事中人物的看法等等,從中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充分利用各種環境、資源等。
充分利用各種環境,激發幼兒想說的慾望。雙休日家長可帶孩子去各種場合轉轉,如商場、超市、社區等,充分利用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在玩的過程中教幼兒認識事物,鼓勵幼兒勇於交談,如與小朋友、售貨員、管理員們進行對話,充分挖掘、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三)以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為理論,提升幼兒語言表達水平。
陶行知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以「圖書角」的設置為例,老師應當嚴格的進行把關,充分的利用好這些圖書,讓幼兒真正的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在閱讀的海洋中發展語言的表達能力。
1.選擇適合的好書,注重幼兒良好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的培養。
大班的孩子對書有著濃厚的興趣,一本好書,足以吸引幼兒的閱讀興趣,在興趣的前提下注重幼兒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在閱讀中幼兒通過觀察畫面大膽講述,通過同伴講述培養傾聽能力。大班的有一部分孩子不光對書中的畫面能積極表達,而且對書中的文字也十分感興趣,經常有小朋友來問,在這一過程中又提高了孩子記憶能力,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與閱讀能力。
2.師幼合作,增設幼兒「說」的機會。
大班的孩子語言表達靈活多樣,並力求與別人不同。但是這一階段的兒童在語言的概括能力、語言表達的邏輯性方面還存在個體差異。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更需要老師的幫助與引導,通過老師的「教」,增設幼兒在閱讀過程中「說」的機會,從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3.通過書中的角色扮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大班的孩子喜歡玩角色游戲,對書中的角色扮演興趣也十分濃厚。由於兒童的思維正在進一步向抽象化發展,因此在游戲中較多出現用語言和動作來表現。這也正是鍛煉孩子們語言表達能力的好機會,在角色扮演中通過演一演、說一說來鞏固對語言的掌握,真正的運用於學習、生活中,更進一層次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只有在「教、學、做」合一的基礎上,在家庭、學校、社會相結合的環境中,才真正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從而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Ⅶ 幼兒園大班語言分別是什麼活動反思
《分別是什麼》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大班幼兒正面臨人生中的第一次離別——幼兒園畢業,讓幼兒接受與同伴、老師長時間的分別並正確對待自身負面情緒的情感教育刻不容緩,而故事《分別是什麼》完全符合孩子的需求。故事通過由小熊拉比突然轉學引發的哭泣、安慰、歡送等事件切實地表現出了幼兒面對分別時的心情、行為,能夠引發幼兒的共鳴。首先,教師在活動最初出示了小熊拉比哭泣的圖片,激發幼兒的興趣來傾聽故事;接著,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循序漸進地引導幼兒體會「分別」,了解分別的含義,感知拉比從捨不得到重新開心起來這一過程中的情緒變化。最後,幼兒完整地欣賞了故事,並探討了如何贏得分別這場游戲,交流了許多讓對方記住自己的好辦法。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富有感情的講述,吸引幼兒融入「捨不得」的活動氛圍,被故事的情境與情緒感染,深刻體會分別的感覺。在獲得共鳴的基礎上,教師恰到好處的提問引導幼兒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思念、記憶等要求,可以主動積極地理解「分別是什麼」這個游戲,並紛紛與同伴做了約定。 大班語言活動《分別是什麼》 一、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故事的內容,理解分別是什麼。 2、大膽表述自己對同伴分別前想說的話,訴說不忘記朋友的方法。 3、體會故事所表達的分別時的情感,感受朋友分別時的心情。 二、活動准備: 1、課件《分別是什麼》。 三、活動過程: (一)引入部分 師:小朋友,這里有隻叫拉比的小熊,你們看拉比怎麼了?它為什麼哭,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基本部分 1、分段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大概內容。 1)播放課件第一段 提問1:拉比上學第一天都沒哭,怎麼現在哭得像小女孩? 提問2:棒棒虎聽到拉比哭了怎麼說的?拉比聽了棒棒虎的話怎麼樣了呢? 提問3:老師告訴了大家什麼?棒棒虎是怎麼做的? 提問4:你覺得分別是什麼?如果你和自己的好朋友分開了心裡感覺怎麼樣? 2)播放課件第二段 提問1:鴨嘴獸老師說分別是什麼? 提問2:你覺得很久很久代表多長時間呢? 3.播放課件第三段 提問1:老師帶著大家給拉比開了熱鬧的歡送會,它們是怎麼歡送拉比的? 提問2:放學後,拉比對媽媽說了什麼? 提問3:拉比對棒棒虎說了什麼話? 3、完整欣賞故事 提問1:你覺得分別這個游戲有趣嗎?拉比怎樣才算玩贏這個游戲? 4、我會記住你。 1)播放課件我會記住你 提問1:圖片中的小朋友們都在做什麼?他們為什麼要做這些? 提問2:你怎麼樣才能不忘記朋友呢?(引導幼兒懂得分別後要經常記得朋友,記得給好朋友打電話,珍藏好朋友的禮物,懷念和朋友在一起的時光) 提問3:你怎樣才能不被別人忘記?(知道經常記得朋友,朋友也不會忘記你;多為好朋友做事;送小禮物給好朋友留念;和好朋友一起拍個照;給好朋友表演一個節目;對好朋友說一句分別的話等) 三、結束部分 提問1:你有什麼話想對老師和小朋友說說嗎? 小結:孩子們,分別雖然會有一點傷心,但它就像一場游戲,大家說好不見面,比一比誰能在很久很久以後還記得對方的樣子。我們已經想了很多的辦法,不忘記朋友。也想了很多的辦法,不被別人忘記。老師相信,等到有一天大家見面了,一定還能像現在一樣親熱。我們都會贏的!
Ⅷ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該怎麼辦》反思
口語交際是在特定的環境里產生的語言活動。只有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才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參與互動的主動性就會被激發出來,學習動力才會增強,他們就會帶著情感,懷著興趣,走進「交際情境」去作進一步的體驗。《我該怎麼辦》是口語交際課,主要圍繞著本組單元謳歌「親情」這個主題而設計的,主要是訓練學生能夠有條理地講述出勸說爸爸媽媽的好主意,懂得學會幫助父母做家務活和樂意做家務活是關心體貼長輩的表現,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傾聽能力、模仿能力和交際能力等等。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真正會做家務的不多 ,對做家務活不太熟悉。因此我在在課前,我布置學生在家裡學習做一些家務活,並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你自己最會做的家務活的名稱卡片,上課時,我這樣設計:四人小組進行討論:你會做哪些家務事?把你准備好的家務活名稱卡片拿出來跟大家說一說好嗎?然後把卡片貼到黑板上。於是學生都很踴躍上台貼和講: 掃地 洗碗 洗菜 拖地 洗襪子 疊被子 洗手絹整理床鋪 收衣服 擦窗 炒菜 洗窗簾 整理書包 …… 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是利用學校外的資源,讓家長參與到自己的孩子學習活動中來,幫助學生識字。二是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這樣不單是教會了學生的交際能力,還把識字與語言訓練、思維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際運中學習鞏固漢字,達到了新大綱要求:小學教育要「多認字,早閱讀」。同時課堂上,輕松的游戲或活潑的比賽活動,不但可以減少課程的緊張氣氛,還可以掃除學生的心理障礙,增強學生的表現欲,因為創設寬松、自由、信任的口語交際活動,可以增強學生交際的自信心。 但也發現,程度較差的學生由於個性等方面的差異,合作學習時仍有不同反映:性格外向、愛說話的會以好的學生為榜樣,在模仿中能較快的學會,嘗到一些成功的喜悅。較內向、平時語言表達較差的學習則比較被動,發言聲音小,交流的內容簡單,合作的效果不理想。可見,小組中學困生的問題如何解決將是下一階段探究的主要內容,課題組成員必須研究找出進一步實施的設想。
Ⅸ 大班語言教案 哪兒去了 教學反思
復活動反思:
制
要讓幼兒主動、自覺地學習,教師首先應為幼兒提供一個優美、具有教育性的環境來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運用於幼兒一日活動之中,為幼兒創設各種活動區域,豐富幼兒的活動內容。帶幼兒感受季節更替的自然物、自然景象,在領略大自然的豐富多姿的過程中,激發了幼兒熱愛家鄉的山水,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Ⅹ 大班語言山坡哪兒去了教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了解生態遭到破壞後的嚴重後果。
2、理解詞語「渾濁」「漫天飛舞。」
3、體會小熊的心情變化,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要愛護自然環境。
活動准備:
自製ppt
活動重點:
萌發初步的環保意識,知道要愛護自然環境 。
活動難點:
了解生態遭到破壞後的嚴重後果。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你喜歡住在什麼樣的地方呢?你希望周圍的環境是什麼樣子呢?
師:你們想知道這只可愛的小熊住在什麼地方嘛?(出示「小熊」 ),今天我們一起去聽一個好聽的故事《山坡哪兒去了》。
師:小朋友要仔細聽哦,聽完後回答我的問題。
二、基本部分
分段欣賞故事
(一)教師ppt播放故事(1~2)節
提問:
1、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2、小熊住在什麼樣的地方呢?
3、小熊出去旅遊回來,看到了什麼?它的感受是什麼?(理解詞語「渾濁」「漫天飛舞)
(二)欣賞故事(3~10)節
提問:
1、小熊先去找了誰?老槐樹怎麼說的?
2、小熊還分別找了誰?它們是怎麼回答的?
(三)欣賞故事(11~12)節
提問:請小朋友來說一說究竟美麗的山坡到哪裡去了呢?
(四)完整欣賞故事
師:小朋友聽得真仔細,下面我們來完整欣賞故事吧!
教師聲情並茂的講述故事一遍
師:我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請小朋友討論:為什麼小熊要搬家呢?(因為人類把樹都砍光了,沒有樹和小草保護泥土,使水土流失,環境遭到破壞,小熊沒法生活,只能離開)
師:那小朋友們,山坡還能回來么?你想對砍樹的人說些什麼呢?請你們來想想辦法?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小朋友真愛動腦筋,我們應該從身邊的環境做起,多種樹木、花草,不亂扔垃圾,向大人宣傳環保意識,這樣美麗的山坡就能回來了。
多媒體反思:
我覺得我這次的教研課,最大的敗筆就是多媒體課件,做的不精美,內容不豐富,有點馬虎的感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沒有認真地製作課件,課件上,有些內容直接就找個圖片插入了,所以大家聽過我的課,都有點聽不懂,鬍子連著辮子的感覺,從現在開始,我要多學習多媒體課件技術,下次教研課的時候,我一定會展現出製作精美的ppt展示在大家面前!
活動反思:
這次教研課,我自己覺得我進步了,以前有很多的老師在後面聽我上課,我會緊張的一句話都說不出,但是這次我其實一點都不緊張,從頭到尾的完整的上完了這節課,我還是很高興的!我最大的優點就是講述故事內容的時候,陰陽頓挫,十分的生動,表情豐富!但是我的臉上沒有笑容,下次要微笑著去講述故事,就更好了,我的缺點就是我在提問方式上有不少問題,還有我好像講述故事內容的時候沒有過渡語言,這點以後需要改進。作為一名新老師,我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爭取下次的教研課上的再好一點!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