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主要教學方法有哪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及反思:有趣的光斑 邱雪珠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牆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於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准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並會用多種方法製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裡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牆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麼?(光斑)光斑是從哪裡來的?它為什麼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牆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 ①牆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牆上像什麼?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製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麼。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製造晃動的光斑。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源於幼兒對光斑的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以活動材料為載體,使活動步驟緊扣目標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 本次活動採用了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猜想、實驗,相互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當我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的鏡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時,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樂於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獲得了滿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活動若在室外進行,並給予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幼兒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幼兒不僅能用改變光源位置、在鏡上貼物等方法來改變光斑的形狀,而且還發現了多個光斑重疊,其光斑的亮點會發生變化的現象,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幼兒未能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兒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師的方法操作,這說明能力弱的幼兒對光斑的產生和變化還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在探索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同伴臉上,強烈的光線刺激了孩子的眼睛,這是很危險的事。當時,我應該抓住這一事件,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電焊工要戴護眼罩、滑雪運動員要戴雪地鏡,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懂得強光對視力的影響,從而學會自我保護。
B. 幼兒園大班科學鏡子教案反思怎麼寫
活動目標 復 1、激發幼兒制對鏡子的好奇心,體驗照鏡子游戲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3、引導幼兒了解鏡子的種類,在教師幫助下嘗試用語言表達探索的過程。 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讓幼兒從照鏡子游戲中體驗到快樂。 難點: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C. 幼兒園科學活動課有哪些教學方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學設計及反思:有趣的光斑
邱雪珠
設計意圖:
一次,我拿著鏡子從外面走進活動室,鏡子的反光照在室內牆壁上,產生了光斑。孩子們不停地去追捉光斑,我一晃動鏡子,光斑就跳躍移動,孩子們很好奇。於是,我抓住孩子們的這一興趣點,設計組織了這個活動。
目標:
1.積極主動地探索光斑的形成、變化,產生探索的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2.樂於用語言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發展觀察力、想像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准備:
1.本活動應在晴朗的天氣條件下進行,室內有從戶外射進來的陽光。
2.鏡子、剪刀、固體膠、鉛筆、橡皮泥、紙等若干,分別裝在塑料筐中。
3.幼兒具備有關鏡子的感性經驗,並會用多種方法製作圖案。
過程:
1.自由探索――光斑從哪裡來?
①游戲:鏡子和光。教師和幼兒一起拿著鏡子在有陽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牆壁上。
②提問與交流:你是怎樣玩的?這些亮亮的、晃動的是什麼?(光斑)光斑是從哪裡來的?它為什麼會動?
③小結:鏡子將光反射在牆壁上就會產生光斑,光斑隨鏡子的晃動而晃動。
2.引導探索――光斑的形狀為什麼會變化?
①牆上的光斑一樣嗎?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操作、討論,明白光斑的形狀與鏡子的形狀及其照射角度有關)
②光斑照在牆上像什麼?
3.深入探索――怎樣使光斑的形狀發生變化?
①引導幼兒自由討論。
②幼兒操作、實驗。引導幼兒將自製的各種圖案或圖形粘貼在鏡子上,再玩「鏡子和光」的游戲。
③幼兒相互交流發現了什麼。
延伸活動:
1.針對幼兒在實驗中出現的問題,帶他們到室外作進一步的探索。
2.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除改變光源的位置和在鏡子上貼物外,還有哪些方法能改變光斑的形狀。
3.請家長和幼兒共同實驗:把月光、燈光作為光源,探索鏡子能否製造晃動的光斑。
活動反思: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家布魯納認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本次活動的內容就是源於幼兒對光斑的興趣,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科學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幼兒「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材料是激發和維持幼兒探索興趣的最好誘因。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並以活動材料為載體,使活動步驟緊扣目標層層深入,有利於幼兒不斷探索、驗證。
本次活動採用了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相結合的形式。幼兒帶著問題觀察、猜想、實驗,相互討論、交流、解決問題,不僅提高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還拓寬了幼兒的思維,發展了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如:當我請幼兒想辦法使自己的鏡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時,孩子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慾望,他們主動探索、大膽嘗試、樂於交流,表現出較強的想像力、創造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他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成功,獲得了滿足,把整個活動推向了高潮。當然,本次活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
首先,活動若在室外進行,並給予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時間,幼兒可能會發現更多有趣的現象。如在活動過程中,我發現能力強的幼兒不僅能用改變光源位置、在鏡上貼物等方法來改變光斑的形狀,而且還發現了多個光斑重疊,其光斑的亮點會發生變化的現象,但由於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幼兒未能就此問題進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兒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師的方法操作,這說明能力弱的幼兒對光斑的產生和變化還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時滲透安全教育。在探索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故意將光反射到同伴臉上,強烈的光線刺激了孩子的眼睛,這是很危險的事。當時,我應該抓住這一事件,引導幼兒思考為什麼電焊工要戴護眼罩、滑雪運動員要戴雪地鏡,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懂得強光對視力的影響,從而學會自我保護。
D. 幼兒園科學發現室有哪些東西,越詳細越好,如釘子,鏡子,汽車,斜坡,磁鐵等等
分幾個區域。從每個區域來進行拓展和完善。要能夠全面肯定不是不可能的 水域區 聲光區 電磁區 能量區 拓普區 熱力區 地理區 天文區(萬花筒、飛機火箭模型) 可以有一些小製作、diy這些
E. 幼兒園大班科學鏡子教案反思怎麼寫
一、充分詮釋了科學活動的價值
《鏡子的秘密》這個活動充分詮釋了幼兒科學活動的價值與使命,那就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所指出的:「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先,為了「激發探究興趣」。「真好玩、特有趣!」是現場參與活動的每個幼兒、每個教師最真切地感受,觀摩的教師常常有忍不住想嘗試的願望。
活動開始,老師出示了一張印有一半螺絲刀的圖片,並問「這個圖片上是什麼東西呢?」有的孩子說「像把刀」,有的說「是一根羽毛」……順著孩子的多樣回答,老師又以「它到底是什麼東西呢?」這一問題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隨後,老師馬上以「讓我們請鏡子來幫忙」拋出了本次活動的核心探索對象「鏡子」。當孩子運用一面藍色鏡子照著圖片發現「原來那是一把螺絲刀」時的驚訝與喜悅,自然會對「鏡子成像」產生濃厚的興趣。打鐵趁熱,教師又跟進提問:「透過鏡子看,『半個』變成一個,如果透過鏡子看『1個』,又會變成幾個呢?會不會變成3個、4個,或者更多呢?」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趣」才能激發主動探究的好奇心。活動中,老師步步設疑,層層激趣,有效激發了孩子進一步了解的興趣。而每一次有趣、奇特的現象,都讓幼兒沉浸在濃濃的探究氛圍中。我想,這份被激發的興趣背後,也許會衍生出更多對周圍事物、現象,對各種自然、社會問題的好奇、持續與持久的探索,這就是這個活動的價值所在,也是科學活動需要的、追求的核心價值。
其次,為了「體驗探究過程」。活動中,沙老師一個讓幼兒開展了三次「實驗」:第一次,單面鏡子的操作活動,發現單面鏡的成像規律;第二次操作,探索兩面鏡子不同的成像情況;第三次,進行三面鏡子的成像實驗,自製簡易的萬花筒。孩子親自動手操作、動腦發現,體驗著探究的樂趣。
再者,為了「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動中,幼兒能通過觀察、比較與分析,發現並描述觀察到的「鏡子成像」情況;能用一定的方法驗證自己的猜測;能看懂圖示要求,並能較為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察與理解。這些初步的探究能力與學習能力,在活動中得以發展。這種能力的獲得也必然有助於促進幼兒後續的學習,以至終身的持續學習與發展。
二、充分反映了教師設計與組織科學活動的智慧
首先,選材的獨特。這個活動的內容選自一個兒童科學游戲書。沙老師獨具慧眼,將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鏡子與彩色紙片小圖形這兩個元素巧妙融合,以「鏡子的秘密」為探究視角,讓幼兒在不斷地猜測、實踐中,發現「1面鏡子、2面鏡子、3面鏡子」不同成像效果,感受和體驗玩鏡子的意外、驚喜、好奇和挑戰。內容和教學具的獨特,給教學活動帶來了別樣的精彩。
其次,精心的設計。
具體明晰的目標定位。活動目標引領著整個活動的設計與開展,本次活動的目標:
⒈觀察鏡子成像的各種現象,知道鏡子成像的多少與鏡子的數量和鏡子間的角度有關。
⒉鏡子成像的操作活動中,能夠積極探索,並大膽表述自己的發現。
⒊激發進一步探究鏡子成像規律的慾望。
充分體現了教師對「幼兒已有經驗和教學生長點的把握」和對大班幼兒學習特點的考慮與能力的培養。
層層遞進的環節設計。本次活動,從「單面鏡子的操作活動,發現單面鏡的成像規律→探索兩面鏡子不同的成像情況玩→找找萬花筒里的秘密,猜測萬花筒里有幾面鏡子→進行三面鏡子的成像實驗」從每一次問題拋出與探究總結,都為下一個環節做了鋪墊和准備。由淺入深的逐步推進,保證了每個環節的有效。
第三,有效的互動。
「目標的有效是核心;設計的有效是根本;互動的有效是關鍵。」一個優質的集體活動除了「選材好、選點妙、角度巧」之外,教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和對集體教學的駕馭能力是活動真正成功的關鍵。這個活動讓我們領略了沙老師——蘇州市學科帶頭人的教學智慧和教育風采,提問具有開放性,能夠聆聽、接納孩子的信息,並能進行及時地梳理、提升。如,在每次實驗前,教師都能將實驗要求清晰表達。如,「在你的桌上有一面藍色的鏡子,請你讓它站在黑線上」、「先拿出有蝴蝶的紙片放在桌上;然後拿出連著的兩面鏡子,讓它站在紙片的蝴蝶前,注意保持一定的角度;再試著讓兩面鏡子打開或合起來,仔細觀察,數數鏡子里和鏡子外一共有幾個蝴蝶。」……精煉、清晰的語言要求,有助於傳遞「實驗」中的科學態度,並幫助幼兒集中對實驗問題的關注。又如,在現場互動中,教師對不同個性幼兒的鼓勵、對幼兒整理物品習慣的評價等,都體現著教師在互動中對每個幼兒的關注,以及對幼兒全面發展的關注。
本次活動,從內容的選擇、環節的設計、教學策略、活動成效來看體現了「好課」的特質,發揮了「好課」的引領價值。學習分享之餘,有兩點建議:
⒈如果在教學活動結束前,教師激發幼兒後續探索的意識更強一些,探究的任務更明確一些,如「如果有更多面鏡子,看出去的彩色紙片會有區別嗎?」「哪些地方利用了鏡子的成像效果?它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什麼好處?」……這樣,也許集體學習活動與個別學習活動的連接就更有價值,幼兒繼續探索的目的性會更強,以致引發幼兒到生活的更大空間里去探索、發現更多有趣的自然現象、社會現象。這也許是我們更在乎的真正的發展意義。
⒉可以給予幼兒更多觀察、思考與表達的機會。尤其是「觀察圖示,表達對圖示要求的思考與理解」時,可以讓更多的孩子來說一說「哪裡看懂了?哪裡沒看懂?」,第三張圖示的角度需要調整,這樣更有利於孩子理解。
F. 幼兒園大班科學優質課小鏡子玩光影
設計意圖:
本活動取材於新時代出版的幼兒園課程指導(第2版)大班教育活動設計(下冊)中《我奇怪 我發現》主題中『光與影』的活動內容之一。鏡子是幼兒日常生活所需品,除了用來照鏡子整理自己,鏡子其他的功能可能了解的並不多。《綱要》中指出:教師應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的現象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 《有趣的鏡子》是本次半日活動的第一個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引導幼兒去發現,當雙面鏡子的夾角改變了,擺放在鏡子前物品的影像也會不同,從而使幼兒的探索活動從無意轉向有意,激發幼兒探索鏡子的興趣和慾望。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探索中,感受鏡子成像現象的有趣與神奇。
2.通過玩玩、看看,了解鏡子角度變化和成像數量之間的關系。
3.能夠將經驗進行遷移運用,感受鏡子對我們生活的幫助。
活動准備:
人手一面單面鏡、雙面鏡;油畫棒、筆、記錄表。
活動過程:
1.一面鏡子的游戲。
(1)謎語導入,引出「鏡子」。
師:今天我帶來了一個謎語,請小朋友仔細聽,猜猜謎底是什麼?明明亮亮,又平又光, 誰來看它,跟誰一樣。(幼兒答:鏡子)對,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鏡子(教師出示鏡子)。
(2)幼兒每人一面鏡子,兩人合作,感受鏡子成像現象的有趣與神奇。
師:我請小朋友用鏡子照一照自己,看看你發現了什麼秘密?(幼兒答:裡面的人和我長得一模一樣,豐富詞:一模一樣)
請你來說說,鏡子裡面的你長得怎樣?(漂亮嗎、帥嗎?)請小朋友用完整話來表述。
師:我請你們動動腦筋,怎樣讓自己不回頭,就能看見我身後的老師? (幼兒動腦想辦法)。
師小結:把鏡子放在面前,調整鏡子的角度,高低就能從鏡子中能看見後面的人和物。
師:那現在我要更進一步了,我想看見自己後腦勺的發夾,可我怎麼也看不到,誰能幫我想個好辦法,怎樣才能讓我看到那個漂亮的發夾?
(幼兒嘗試探索)?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能否和同伴一起來合作,看看能不能找到好辦法?(教師引導幼兒相互幫助擺放鏡子的角度)
G. 利用鏡子在幼兒園可以做什麼科學實驗
1、鏡子的反射現象; 2、鏡子改變光的折射方向; 3、萬花筒; 4、潛水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