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班語言問答對歌反思
教學意圖:
語言是人與人交往的一種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動都參與語言,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此語言教育至關重要。幼兒期雖然具備了學習和掌握語言的基本潛能,但最終語言發展的水平卻取決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及後天的學習、鍛煉、應用。幼兒語言教育是促進幼兒語言發展的教育活動,是幼兒全面素質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兒歌嘗試正確的使用生活中的一些量詞。
2.感受大小,粗細,多少的不同。
教學准備:
課件PPT。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幾張 有趣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出示圖片
提問一:
第一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西瓜和棗有什麼不同?(大小不同 )
經驗回憶:你們平時在生活中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大哪些東西卻很小?
提問二:
第二幅圖片上有什麼?比較一筐蘋果和一隻桃子有什麼不同?(多少不同)
再觀察第四幅圖:比較一包糖果和一塊糕有什麼不同?(多少不同)
經驗回憶 :在我們班級里你看到的哪些東西很多哪些東西卻很少?
提問三:
第三幅圖片上畫了誰?比較黃瓜和蔥 有什麼不同?(粗細不同 )
經驗回憶 :你們平時在菜場里 看到的哪些東西很粗哪些東西卻很細?
三、欣賞兒歌
教師和幼兒一起念兒歌(可以分成小組,個別多種形式朗讀)
對對歌
一個大一個小,一個西瓜一顆棗
一邊多一邊少,一筐蘋果一隻桃
一個粗一個細,一條黃瓜一根蔥
一邊多一邊少,一包糖果一塊糕
一邊唱一邊跳,比比說說記得牢
學習創編: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引導幼兒男女分組問答。
活動總結:
孩子們,我們今天的收獲真大,學了詞,讀了對對歌,還編了對對歌。其實我們的身邊處處都藏著反發現和積累反義詞,並把它們編成對對歌寫下來,背出來。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圖片,引導幼兒創編與各種形狀有關的對對歌。
教學反思:
《對對歌》的內容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反義詞兒歌,在兒歌中作者把一些常用的反義詞穿插其中。讓孩子在游戲中學到知識。通過游戲的方式讓孩子親身體會到反義詞就在我們身邊,激發了孩子進一步學習反義詞的興趣。把在身邊找到的反義詞用自己的方式編成兒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同時使幼兒更加明確的認識反義詞。
總之,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麼,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㈡ 幼兒園大象的鼻子教案兒歌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觀察認識大象,了解大象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
2、通過拼圖和模仿表演大象的長鼻子,進一步感知大家的主要特徵。
3、愛護動物,初步具有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公象、母象圖片各一張,不同姿態的大象拼圖若干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可用謎語導入,老師說一個大象的謎語,請幼兒猜出出謎底。
二、觀察大象,認識其外形特徵和生活習性。
出示大象圖片,請幼兒觀察:大象是什麼樣子的?
大象看上去怎麼樣?它的眼睛是什麼樣子的?耳朵呢?它的尾巴看上去怎麼樣?它的腿呢?
出示公象和母象的圖片,提問:這兩頭大象長得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小朋友都喜歡大象的長鼻子,這長鼻子有什麼用呢?
大象喜歡吃什麼?
三、智力游戲:拼圖引導幼兒將畫面剪成塊狀,進行拼大象的活動,比誰拼得快。
四、游戲活動《碰一碰》
提問:你拼出了什麼?你喜歡大象的什麼地方?我們一起用雙手合起來做大象的長鼻子,你想用長鼻子做什麼呢?
讓幼兒自主地做一做動作並帶領小朋友學大象走路。
下面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玩"碰一碰"好嗎?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邊唱邊表演大象走路,並根據教師的評議指令,碰一碰身體的相應部位。活動准備時除了准備了教學掛圖,還從網上搜集了不同姿態的大象圖片若干。為了讓幼兒理解因為環境問題導致動物們生活困難的圖片,讓幼兒通過直觀的感知來激發保護自然的情感。
活動反思:
用謎語導入活動一下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另外因為教學掛圖很清晰,很直觀,便於幼兒觀察、比較。加上幼兒對大象充滿了好奇和喜歡,所以活動中幼兒始終很認真。很多孩子對大象已經有所了解(平時在電視里、動物園里和書上看見過,也聽過大人講過),因此在活動中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對於不了解的地方也能專心聽老師講解。通過活動幼兒進一步認識和了解了大象,知道原來公象長著長長的象牙而母象沒有,知道象喜歡站著睡覺,象的鼻子會做很多事情等。幼兒都表示要愛護大象,要保護自然。
㈢ 幼兒園大班兒歌《學刺綉》的教案
【內容摘要】
刺綉是針線在織物上綉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它是用針和線把人們的設計和製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織物上的一種藝術,具有精細、復雜等特點。本人藉助當地二十多年來輕紡產業的發展所形成的「織造文化」,以及當地素有刺綉的家庭傳統、幼兒園的布文化特色等資源優勢,以自創的、獨一無二且別具一格的「刺綉」內容,通過集中教學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教育形式,以及構圖與刺綉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幼兒園大班開展刺綉活動,從實踐中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手腦並用能力,磨練幼兒的意志力,初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學習品質,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
【關鍵詞】 大班 幼兒 刺綉 策略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教育學家蘇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正因如此,我們充分利用本土的輕紡資源豐富的優勢、藉助園所特色文化的熏陶,別具匠心地改造成人刺綉的方式,精心選擇別具一格的「刺綉」內容,形成了獨特的適宜大班幼兒開展的刺綉活動。
當然,幼兒的刺綉活動不完全等同於成人的刺綉,在工具安全性、工藝復雜性等方面我們進行了改良,汲取刺綉對幼兒發展有利的價值,使之成為一種適合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的藝術活動。刺綉活動的主要工具就是「綉針」。眾所周知,任何的針具都是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的,然而大班孩子在正確的引導和學習下,能較好地避免這些安全隱患的。但為了確保安全,我們還是先選用了一種針頭相對圓鈍的圓頭綉針,再使用針頭較尖細的綉針,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練習工具的使用能力。工具的選擇與更換都要根據幼兒的實際使用能力做出判斷,使用新的工具必須在教師的指導和監護下進行,以確保安全。幼兒的能力還不能完成像成人一樣的刺綉技法。我們在研究了各種技法後,選擇了一種輪廓綉,也需要講究針法,如平針、回針等等。讓幼兒學習一些穿針引線、刺綉等針線活,既能發展其手指的精細動作,又有助於培養他們自我服務的能力。這是我們特意為孩子們量身定做的一種特定的刺綉活動,在技法上大大降低了難度,但是對幼兒發展來說,其功能和價值毫不遜色。
㈣ 幼兒園大班兒歌創編教案小鈴鐺
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玩具給同伴玩,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活動准備 1、圖片:小花貓、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 2、小鈴鐺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激發幼兒興趣,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小鈴鐺 提問:這是什麼? 教師:這是小花貓的小鈴鐺,真好玩。如果你想玩,你會怎樣對小花貓說呢? 小花貓會不會把自己的小鈴鐺借給別人呢? 二、展開 1、教師操作紙杯手偶分段講述故事,使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講到「小花貓對小花狗說不行,不行,會讓你弄丟的」時, 提問:誰想戴小花貓的小鈴鐺?小貓是怎樣做的? --講到「小花狗正在河邊玩,看見小花貓掉到河裡去了」時, 提問:小花貓掉到河裡去了,如果你是小花狗你會怎樣做呢?為什麼?小花貓會被誰救上來呢? --講到結尾時,提問:是誰救了小花貓?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是怎樣做的? 2、出示掛圖,完整欣賞故事,學說故事對話。 提問: (1)小花狗看到小鈴鐺後是怎樣對小花貓說的?「圓溜溜」是什麼意思? 還有什麼事圓溜溜的呢?小花貓把鈴鐺借給小花狗了嗎? (2)小白兔為什麼想戴小鈴鐺?「亮晶晶」是什麼意思?還有什麼東西是亮晶晶的? 小花貓願意把鈴鐺借給小白兔嗎?為什麼? (3)小山羊喜歡小花貓的鈴鐺嗎?為什麼?還有什麼東西丁零零?小花貓是怎樣說的? (4)後來發生了什麼事?小動物們是怎樣做的? (5)小花貓為什麼難為情?最後它是怎樣做的呢? 教師小結:小朋友在一起要互相幫助,有好東西要與大家一起分享。 三、結束 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玩具給同伴玩,體驗與同伴分享的快樂
㈤ 幼兒園大班禮儀教育《做早操》教案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排隊時要做到先來後到,依次排列,依序而行,不應插隊,插隊是無禮的。
2、通過看圖學兒歌,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及概括能力。
3、使幼兒體會兒歌的美好氛圍,每天早起做早操,開開心心地幼兒園。
活動准備:
掛圖,兒歌。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師:小朋友聽!快起立,我們一起做一做吧!高興嗎?剛才我們做的是什麼?(早操)
二、基本部分
1、師:寶貝!老師也帶來了一首《做早操》的兒歌。我們邊看圖片,邊聽兒歌,圖片中出現了哪個小動物?(小貓,小雞,小狗,小鴨)
師:它正在做什麼運動?(早操)什麼時侯才做早操?(早上)引出「早上空氣真正好!我們大家來早操」(幼兒跟讀2遍)。
師:我們做早操是怎麼做的呀?(伸伸臂,彎彎腰。踢踢腿,蹦蹦跳。)幼兒跟讀兩遍。
師:我們為什麼要做早操呢?(鍛煉身體)
師:對了,(天天鍛煉身體好)幼兒跟讀兩遍。
2、剛才我們說的詩歌就叫做「做早操」老師讀一句,小朋友跟著讀一句。師幼加上動作完整地讀兩三遍兒歌。
3、師讓2-3位幼兒試著獨自表演兒歌。
附兒歌:《做早操》
早上空氣真正好,
我們大家來早操。
伸伸臂,彎彎腰。
踢踢腿,蹦蹦跳。
天天早操身體好!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開心嗎?今天學了什麼兒歌?以後每天早上小朋友都要早早來到幼兒園,我們一起做早操鍛煉身體,可不許睡懶覺嘍!
㈥ 幼兒園大班語言小熊的森林一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了解樹木與動物、人類的密切關系,體驗友好 相處的快樂
·參與相應情境,理解兒歌內容
·能仿編第二、三句,並能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意 見和建議 主要形式 集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30分鍾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兒歌內容,知道要愛護樹木
·難點:仿編兒歌 活動准備
·經驗准備:初步了解了樹木與動物、人類的密切關系
·物質准備:松鼠、小熊、小鳥頭飾,玩具斧子,掛圖一幅,活動室 布置成森林景象。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一起進入兒歌情境 1.在優美、抒情的音樂聲中,小鳥、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起做一些動作。
師提示:聽,什麼聲音? 小熊扛著斧子入場,邊走邊唱:我是一隻小狗熊,造房本領強,我要把那新房子造得很漂亮。師問;誰來了?它想干什麼?你猜它用什麼造房子?你是怎麼知道的? 通過情境對話(如下)熟悉兒歌內容。
小熊(自言自語):小熊要蓋房,上山來砍樹!好,就砍這一棵。
松鼠媽媽:不行,不行! 小熊: (指著另一棵大樹)那我就砍這一棵。
松鼠媽媽:也不行,也不行! 小熊: (指著幼兒坐的那棵大樹)那我就砍這一棵。
松鼠媽媽:呀!它要砍大樹了! 齊:不行不行,不能砍,不能砍! 小熊:這棵不能砍,那棵也不能砍,為什麼呀? (啟發小鳥、小松鼠們告訴小熊不能砍樹的道理。)
小熊:我不砍樹了,可我住在哪裡好呢?
松鼠媽媽:我們一起來幫小熊想想辦法,好嗎? (給幼兒自由討論的時間,商量合適的辦法,並大膽表述。)
松鼠媽媽:小熊,朋友們給你提供了這么多的建議,你認為住在哪裡最合適? (小熊對松鼠媽媽耳語。)
松鼠媽媽:小熊讓我暫時保密,等會兒你們就知道了!
三、學習兒歌
1.引導幼兒思考:還有哪些生活在樹上的動物會阻止小熊的砍樹行為,為什麼?
2.出示掛圖,提問:小熊住在哪裡?它和誰住在一起?住在樹洞里舒服嗎?
3.教師完整朗誦兒歌一遍。
4.請幼兒邊跟教師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5.帶領幼兒分角色學念兒歌,邊做相應的動作。
6.啟發幼兒仿編第二、三句詩,鼓勵幼兒大膽想像、表達。
7.我們又多了一個好朋友,真開心!咱們一起來唱個歌(旋律為《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慶祝一下吧!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查看幼兒園里的大樹,並分組認養,掛上班名,幼兒名的牌子,輪流為大樹澆水或做清潔護理工作等。
效果分析:
教師為幼兒設置的情境,使幼兒更有興趣地投入到學習兒歌中去,同時幫助了幼兒更好地理解兒歌內容。教師還為幼兒提供了自由討論、相互交流、大膽發言的機會,使幼兒不僅獲得了有關的知識,增加了交往,而且還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了發展,增強了保護環境的意識。
附: 小熊砍樹小熊要蓋屋,上山來砍樹 小鳥說:不要砍,不要砍 樹是我的屋 松鼠說:不要砍,不要砍 我在樹上住 為了朋友都有地方住 小熊不蓋屋,小熊不砍樹夜晚睡在樹洞里 甜甜美美打呼嚕。
《小熊砍樹》反思:
活動的最大不足是我沒能很好的掌握好時間,對於一些問題的處理,拖的時間太長,加上一些細節考慮不是很周到,如,換了教室加上位置的變換讓孩子感覺很新鮮,有幾個調皮的孩子有點躁動;看幻燈時,沒把前面的窗簾放下,致使後面的幼兒看得不是很清楚,
還有就是當孩子的回答,有點跑題的時候,自己有些急躁,語言組織也不嚴謹了。在以後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反思,取長補短,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㈦ 大班音樂教案《小紙船》
1.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抄的描述,在這襲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的方法。
2.「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
3.教學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決策或疑難問題的教學情境故事,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學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達成等現象。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並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在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關鍵。
4.教學案例是指「由教師撰寫,或由研究人員與教師共同撰寫的敘述性的教學實踐記錄。」
㈧ 閱讀蟲兒的歌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通過學習朗讀兒歌,初步感受問答歌的結構特點和語言風格。
2.引導幼兒有節奏地朗誦兒歌,並豐富有關昆蟲的知識。
3.願意和老師、同伴一起朗讀兒歌,體驗合作朗讀的愉悅之情。
活動准備:螢火蟲、蝴蝶、蜻蜓PPT。音樂:蝴蝶找花、小蜻蜓、圓舞板
活動過程:
一.認識昆蟲
1."嗡嗡嗡"聽,是什麼聲音?誰來了?(蟲兒飛來了)什麼蟲兒飛到小一班來了?(蜜蜂圖片)原來是蜜蜂飛來了!蜜蜂飛的時候會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師拿著蜜蜂飛一圈)和蜜蜂打個招呼吧!(蜜蜂,你好!)大家好!今天蟲兒要聚會,除了我,還有別的蟲兒要來,你們歡迎嗎?(歡迎歡迎!)
2.(點擊螢火蟲)這一閃一閃會發光的是什麼蟲兒呀?(螢火蟲)看,螢火蟲的尾巴會發光,一閃一閃像什麼?(小星星,燈籠……)(出示燈籠)
(點擊蝴蝶)什麼蟲兒來了?(這是一隻漂亮的花蝴蝶)花蝴蝶在干什麼?(花蝴蝶兒愛跳舞,請幼兒聽音樂學一學)還有什麼蟲兒來了?(點擊蜻蜓)你們看蜻蜓像什麼?(飛機)我們小小班時學過小蜻蜓律動,聽著音樂一起來飛一飛。(律動:小蜻蜓)你們知道蜻蜓有什麼本領嗎?(點擊PPT,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二.學習詩歌
1.蟲兒們又漂亮又能幹,它們要來考考小一班的小朋友,聽好:什麼蟲兒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小朋友你們會回答嗎?
2.好,我再來問: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
3.師生一起讀《蟲兒歌》。
4.邊拍手邊跟著節奏讀《蟲兒歌》。
5.給幼兒圓舞板,邊打節奏邊讀《蟲兒歌》。
6.老師問,幼兒回答。師生合作朗讀《蟲兒歌》。
7.幼兒分組合作朗讀《蟲兒歌》。
三.和蟲兒再見
兒歌:蟲兒的歌
什麼蟲兒嗡嗡嗡?蜜蜂飛來嗡嗡嗡。
什麼蟲兒提燈籠?螢火蟲兒提燈籠。
什麼蟲兒愛跳舞?花蝴蝶兒愛跳舞。
什麼蟲兒吃蚊子?蜻蜓最愛吃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