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小班語言,我發現的線教學反思
故事是幼兒最愛的一種文學形式。通過故事教學,能培養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的方法。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以教師講述故事為重要部分。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咬字清楚是為了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作為教師,對故事教學中往往不是只講一遍的而要講多遍,都要注意方式的變換,才能幼兒傾聽的積極性。而我在講《水果屋》的時候,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教具,已經發現有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其實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為宜,因為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⑵ 幼兒園小班語言詩歌《嘰嘰喳喳》反思
文/胡秉言 嘰嘰喳喳 我們是朵小紅花 幼兒園里開話匣 你誇有個好媽媽 我誇爸爸好偉大 你說吃過漢堡包 我說吃過大龍蝦 你說媽陪逛公園 我說和爸把船劃 跟著奶奶挖野菜 跟著爺爺去種瓜 七嘴八舌不停口 嘰嘰喳喳笑哈哈
⑶ 小班語言骨碌骨碌教案反思
剛從爸爸媽媽們的懷抱里出來的一群小不點,他們在幼兒園里已經感受到了集體生活的樂趣,他們喜歡和同伴快樂的游戲,但由於年齡特點,他們身體的協調性、控制力還沒有充分發展,時常會在游戲中磕磕碰碰,給快樂的游戲帶來一些陰影。《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因此,給幼兒搭建一個個有助於提高其自身協調性、靈活性的鍛煉平台,更快更好地發展他們的身體控制能力,使他們在幼兒園能更快樂的生活至關重要。
因此,我設計了小班健康活動《身體骨碌碌》,我把活動的目標定位為:1.通過找一找,動一動,感知身體上會轉動的部位,體驗運動的樂趣;2.嘗試在墊子上連續滾動身體,鍛煉幼兒身體協調性、靈活性,發展自身控制力。同時,我把重難點定位在:嘗試在墊子上連續滾動身體,鍛煉幼兒身體協調性、靈活性,發展自身控制力。圍繞以上的目標和重難點,我設計了四個環節:小手小腳操的准備運動——找一找,動一動的初步感知運動——嘗試直線連續滾動運動——藉助游戲《刺蝟摘果子》運動,來搭建一個層層遞進地鍛煉平台,讓孩子們在有趣味性、挑戰性的活動中運動著,鍛煉著。本次活動通過三次執教,每一次都不同程度地對一些細節進行了修改,但主體的環節始終圍繞以上四個環節來開展,因為這四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這是本次活動得以成功的關鍵所在。
起始環節:准備運動——小手小腳操。
帶領孩子們在兒歌聲中運動自己的小手小腳更符合小班孩子的運動規律,他們在老師更是興趣的帶動下伸伸手、轉轉手、踢踢腳等,不但很自然地進入運前准備階段,更為主題在做鋪墊。在活動中,我採納了大家的意見,藉助布條圍個圓圈作為隊列,縮短了孩子和老師的距離,不但排除孩子們在視線上的相互抵擋,而且大大創設了一個寬松自然的氛圍,為孩子們更大膽的運動起了較大的作用。
探索環節:找找,動動,初步運動身體中能轉動的部位,體驗運動的樂趣!
《綱要》指出: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本次活動的主題是身體骨碌碌,而身體上哪些部位會骨碌碌地轉呢?孩子們在好奇性驅使下的,主動地發現並嘗試,老師藉助大家的嘗試引導他們轉轉勃子、腰、膝蓋等等,最後我以「我的XX轉一轉,骨碌碌骨碌碌」兒歌的形式在帶領大家一起運動,這樣不但讓孩子們運動了,更關鍵的是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轉的運動的樂趣,為孩子們更大程度地參與整個身體轉動起了伏下了埋筆鋪墊。三次執教中,雖然孩子們發現嘗試的情況有好有差,這是正常的,因為孩子和孩子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關鍵是老師通過這個環節能讓孩子們知道轉動的部位並主動的轉起來才是關鍵。
練習環節:初步嘗試身體在墊子上連續滾動,發展幼兒協調控制力及靈活性。
《綱要》對於教育內容的選擇有明確的原則: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力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自主地滾對於小班的孩來說是有經驗的,也是比較容易的,因此,我藉助墊子來讓孩子們連續地滾,這樣就在孩子們原有的水平上增加了挑戰性。因為墊子表面是軟的,在上滾增加了難度,同時有了墊子也就意味著滾動的時候沿著直線滾,無疑又給孩子們帶來了挑戰。
⑷ 幼兒園小班教案反思馬路上的情景
設計背景 《幼兒教育綱要》指出:要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學習和生活活動,滿足幼兒各方面發展的需要,要讓幼兒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知識,學習保護自己。小班孩子由於年齡特點,對於保護自己,珍惜生命的意識是極其缺乏的,我班不少家長特別是爺爺奶奶反映,孩子一出幼兒園就跑開了,過馬路也不肯拉著大人。為了讓孩子感悟到生命的珍貴,萌發保護自己的安全意識,減少幼兒身心受到意外傷害的可能性。讓幼兒在有安全意識的基礎上,時時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交通安全。為此我班開展了系列交通安全教育的活動。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知道過馬路時要注意自己的安全,讓幼兒知道不走斑馬線的危險性。 3、讓幼兒學會念兒歌,進一步培養幼兒的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1.了解基本的交通知識,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道理。 2.在游戲活動中體驗交通規則,知道行走時具體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培養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活動准備 1.圖片:紅、綠燈 ,斑馬線。
⑸ 小班教案語言我會對老師說反思怎麼寫
這個語言聽說活動《我會對老師說》,從活動的目標來看,有訓練幼兒大膽說出自己想表達的意思,還有對這個活動非常感興趣。那麼活動的准備就只有幻燈片,還有幼兒平時的生活經驗。最後是活動過程,這是活動的中心部分,幼兒的入園和離園的禮貌用語掌握的很好,所以活動一開始就進入狀態。接著是出示幻燈片,裡面內容都是符合幼兒實際生活的東西,這樣讓幼兒更容易理解和表達。但是活動一開始,我並沒有告訴幼兒要傳達的意思,就是:我問幼兒,如果老師手機有一個杯子,你又很渴,你要對老師說什麼?這個問題有點大了,有的幼兒都回答不出來,他們只會說謝謝!我想了想,其實我應該問:如果我手裡有一杯水,你想喝,你該對老師說什麼呢?這樣我相信可以讓幼兒很好的回答出來。那麼,活動的高潮就是中間我插入了小游戲,出示照相機,激發幼兒拍照的樂趣,並請安靜舉手小朋友對老師用禮貌用語來要求拍照,還有擁抱游戲。這兩個游戲很受幼兒喜歡,他們興趣很高,而且迫切要回答對老師說:老師,我也想拍照等等。在這種氛圍下,幼兒的開口說話機會又多了好多,好多!因此,在以後的語言游戲中,我會將更多游戲融入,讓幼兒有更多開口說話的機會。
⑹ 小班語言我兩歲活動反思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上學的基本任務,初步認識規則和紀律的作用。
教具學具:小動物的頭飾、錄音帶《上學》
教學時間:2課時第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還記得開學第一天穿上新衣服,背上新書包,高高興興來到學校的情景嗎?你現在覺得小學生的生活怎樣?
(2)同桌議一議,暢所欲言。
(3)活動:拿出展示牌、寫體驗,可畫圖、寫詞、寫短句來表達。
(4)簡要說說怎麼體會到的。
二、學習故事
(1)走進故事屋,想一想,怎樣做個好學生?
(2)活動取出頭飾表演,聽《小熊上學》的故事,配樂分角色讀故事,看書上的圖。
(3)你們聽了這個故事,小熊是個令你滿意的小學生嗎?
(4)演一演小熊應該怎麼做呢?演一演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幫助小熊的過程中,也許已經發現了:小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要求也明顯提高了,學習時間長了,游戲時間少了,學習方式也不一樣了,這些都要逐步適應,相信同學們會很快適應愉快而緊張的小學生活。
⑺ 小班語言什麼聲音活動小結及反思
今天我們幼兒園開展了對三台縣北路片區劉營、金石、建設學區幼兒教師的幫扶結對培訓交流活動,下午我們進行了公開課反思教研活動。我反思的是小班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由於我們小班幼兒意志還比較薄弱,參與活動時的注意力就很容易分散,如果活動過程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並使他們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很難說服和強制他們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去。游戲的形式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形式,因此,我採用游戲化的方法創設教學情景,貫穿活動的整個過程。針對這些特點,我設計了這一科學活動。《好聽的聲音》這個活動符合小班幼兒的好奇、好模仿、好動的特點。通過幼兒自身的探索,感受與同伴、老師一起玩的快樂。
本次活動的目標有三:一、在聽聽、說說、玩玩的活動中,感知不同事物的不同聲音。二、在游戲中,體會快樂的情緒。可以說本次活動目標的定位也很符合《綱要》裡面科學領域的基本思想和原則。同時也符合小班幼兒的實際水平。從活動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達到目標要求。
《好聽的聲音》這個活動中,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活動環節。1:激發興趣。以故事情節來貫穿活動,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熟悉的聲音來引出主題,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注意力很快的被我吸引過來了。2:也讓每位孩子都嘗試模仿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聲音。通過模仿讓孩子們對好聽的聲音更感興趣了,他們很自然的跟著模仿,雖然有些聲音很難模仿,但是他們快樂的學著。3:引導幼兒回憶他們知道的聲音有那些。在這一過程中把幼兒帶入了寬松和諧的氣氛中去,幼兒很快進入角色,模仿了很多他們所熟悉的動物聲音。這一環節的展開,幼兒和老師都起到了熱身的效果,發展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時候孩子們的表現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現。4: 讓孩子們探索聲音。在這一環節充分利用了幼兒園為幼兒准備的各種資源,讓孩子和老師一起來探索如何讓空瓶子發出好聽的聲音,充分體驗著聲音帶給他們的快樂。在活動過程中,孩子們積極主動探索,孩子們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在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通過他們自己的「玩」、「動」、「學」,自然的跟著老師感受不同的聲音,並體驗與同伴一起搖晃自製響瓶樂器的快樂。使他們真正做到玩中樂,玩中學。
整個活動層次比較清晰,幼兒在操作活動中大膽的發言、模仿、觀察、傾聽,體現了「玩中學」的理念。當然不足的地方也有許多,可能是顧慮小班幼兒年齡較小,動手能力有限,在活動最後一個探索環節時,一直都是老師引導著幼兒進行探索空瓶子如何發出好聽的聲音,也沒有讓幼兒大膽的嘗試自己動手自製響瓶。其實老師也可以提供給每個幼兒人手一個空瓶子,然後在老師的引導的同時也讓幼兒自己進行探索,嘗試自製響瓶。總的來說這次活動孩子們的積極性還是是非常高的,興趣也很非常的濃厚。
⑻ 小班故事小路上的石頭教案與反思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路邊那些形狀、大小不一的鵝卵石很感興趣。每每走過石堆旁都會撿幾顆來玩
活動目標
1、學習按石頭的特徵有規律的進行排序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石頭的樂趣
3、發展幼兒的數數和分類、排序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本次活動認知目標——數數、分類、排序能力的培養
活動准備
石頭若干,每人一隻小籃
活動過程
(一)引題
回憶故事,引導幼兒一起去鋪路
(活動一開始通過老師簡短的話,既幫助幼兒復習了有關故事的角色,同時也揭示了本次活動的主題。運用開門見山的方法和去幫兔姐弟來引起幼兒鋪路的興趣。為整個活動的有序開展奠定了基礎。)
(二)撿石頭
1、觀察石頭
1)看看這里有多少石頭?
2)這些石頭是怎麼樣的?
3)小結:原來石頭是各種各樣的。有大有小,有的粗糙,有的光滑。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進一步掌握、了解石頭的特徵,並突出了石頭特徵中的大和小,粗糙和光滑,為後面的根據石頭的特徵進行排序埋下了伏筆。
同時在這一環節中,既發展了幼兒的觀察能力,又使他們的語言得到了發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幼兒不僅說出了石頭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有粗糙的,有光滑的,有大的,有小的,還有的幼兒說出了石頭是冷冷的,摸上去象冰一樣,這些都說明了幼兒比較細致的觀察能力。如果在教學中老師能及時的抓住幼兒的這一回答引導幼兒再細致的進行觀察、描述,那麼更加體現了多種教育內容的整合。可見我們老師心中應該時時裝有整合的目標。使整合真正落實、體現,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整合而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