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教案大全 > 活動教案蟬

活動教案蟬

發布時間:2020-12-15 05:45:29

Ⅰ 中班美術《夏日歌手——蟬》教案反思

設計意圖
橋的主題蘊含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它是幼兒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任何一個城市、村莊都有橋梁,它們在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快捷和方便;它有著豐富的形態,有的柔美,有的庄嚴,有的輕巧,有的沉重,那流暢的線條、多變的構型,使人產生美妙的聯想;它是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孩子,每一種形狀都蘊含著科學的原理,不論是材料的性質,還是造型里所運用的力學的道理,都可以用具體的形象來展示;同時,它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那些關於橋的美好傳說,更深刻地揭示了隱藏的意義—跨域障礙,連接溝渠,抵達彼此的心靈。結合中班幼兒的特點,設計了本次活動,創設了輕松的活動情境,讓幼兒自由畫彎曲的物體,體驗美術創造的快樂。
教學目標:
1、感受拱橋美的行態和趣味。
2、理解其中的情感內涵。
教學准備:
1、各種各樣橋的圖片、音樂CD。
2、《美工》第10頁。
教學過程:
一、在音樂聲中欣賞作品。
1、播放音樂引導幼兒欣賞。
師:小朋友,你看到了什麼?
師:欣賞這是什麼樣的橋?它像什麼?它讓你想到了什麼?
2、畫面細節再回到畫面整體。
師:畫面中還有什麼?樹長在什麼地方?水面上有什麼?船都停靠在岸邊嗎?有一艘船經過哪裡了?
3、回到畫面整體。
師:你喜歡這幅畫嗎?
師:你覺得它哪個地方最美?它讓你想起了什麼?
4、在音樂聲中,教師請幼兒閉上眼睛,想像眼前的畫面。教師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這幅作品。
二、拱橋的特點及和其他橋的不同之處
1、出示各種橋的圖片,請幼兒比較拱橋和其他橋的不同之處。
教師找來各種各樣的橋問: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哪裡不一樣?(拱橋是彎的別的橋是直的,拱橋有洞洞別的橋有的沒有洞洞等)
2、引導幼兒猜想:為什麼要把橋造成這個樣子?造成這樣有什麼好處?(因為好看,船可以從下面的洞那裡穿過去,還可以走路)
2、引導幼兒才想、抒發心情。
師:要是你去了這個地方,你願意在哪裡看風景?為什麼?
師:你會有什麼樣的心情?心裡會想起些什麼呢?
三、「彎彎的橋「添畫活動,畫一畫彎彎的橋。
教師引導幼兒想像自己擁有一座彎彎的橋應該會是什麼樣的?請幼兒來當一個小小設計師來設計一座你自己的橋。

Ⅱ 短文兩篇蟬和貝殼的教案

教學重點:體悟生命的意義,以積極、認真的態度對待生命。
教學難點:學習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寫作手法。
課型及教學思路:兩篇文章都是精緻而內涵深刻的優美散文,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自讀《蟬》與《貝殼》,將兩篇文章放在一起來對比欣賞。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發現兩篇文章都是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在寫作方面要學習兩篇文章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特點,另外,可以給學生推薦小思和席慕蓉的其他作品,以進一步了解她們的寫作風格和思想感情。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冰心老人說:「宇宙是一個大的生命,江流人海,落葉歸根,我們是宇宙中的一息,我們是大生命中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人大海,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熟發芽,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與痛苦是相輔相成的。在快樂中,我們要感謝生命,在痛苦中,我們也要感謝生命,因為快樂、興奮、痛苦又何嘗不是美麗呢?」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兩篇優美的散文,從中感悟生命的真諦吧。
二、 文學常識:
1、小思簡介
小思,1939年生,本名盧瑋鑾,另有筆名明川、盧颿。祖籍廣東番禺。1964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新亞學院中文系,翌年到羅富國師范學院學習,獲教育文憑。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中國文學。1981年,以「中國作家在香港的文藝活動」之論文獲得碩士銜。
小思曾任多家中學中文教師,1978年任教於香港大學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談》《承教小記》《不遷》《彤雲箋》《香港文縱》《日影行》《豐子愷漫畫選繹》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從事文學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學獎評判,參與各種文學活動。
2、席慕蓉簡介
席慕蓉,另有筆名蕭瑞、漠蓉、穆倫•席連勃(蒙古語,即大江河)等。祖籍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1943年生於重慶,後隨父母由香港遷至台灣。她從小酷愛繪畫,1964年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學習。後在台灣新竹師專美術科任教。多次舉辦畫展,出版畫冊並獲獎。1981年她「從來沒有刻意去做過些什麼努力」的詩集《七里香》由台灣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讀者喜愛。
她寫詩寫散文,只是作為累了一天之後的休息,為的是「紀念一段遠去的歲月,紀念那個只曾在我心中存在過的小小世界」。生命、時光、鄉愁是她作品的內在主題,而對人情、愛情、鄉情的細膩獨特的審美描摹、委婉傾訴則是吸引讀者們的奧秘。主要作品有詩集《七里香》《無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長的痕跡》《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寫給幸福》等。
三、 課文朗讀:可以根據學生不同情況進行多種形式的閱讀。
四、整體把握,問題探究:
《蟬》
1.課文里有一句話,是全文的文眼,同學們嘗試找出來,並說說對它的理解。學生探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的活過」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揚的關鍵之處,也是由蟬引發的對於生命的深刻感悟。不管是寫蟬的煩人的聒噪、病蟬的弱小,還是寫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只活一個夏天的短暫生命,都是因為有這句話,才顯得有了意義和光彩。它也提醒我們,不管生命有多短暫,都要好好地活,給人振奮精神的感覺。
2.「斜陽里,想起秋風顏色,就寬恕了那煩人的聒聒」,「秋風顏色」給你怎樣的感受?
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3、《蟬》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
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作者用先抑後揚的手法,由一隻小小的蟬引發了對生命的感悟。從寫蟬的聒噪,到寫病蟬的微弱、細小,都刻意表現了蟬的惹人厭煩和微不足道的一面。然而當知道蟬17年埋在泥下,出來就活一個夏天時,本來無足輕重甚至惱人的蟬令作者驚訝起來。何必這樣受苦而又執著?朋友的話揭示了樸素而深刻的哲理:生活歷程就是如此,為了生命延續,必須好好活著。不管90年,90天,都不過要好好地活而已。

《貝殼》
1、「是不是也應該用我的能力來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更仔細、更加地一絲不苟呢?」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2、《貝殼》中有這樣的話:「這是一顆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啊!」你怎樣理解「怎樣固執又怎樣簡單的心」?
作者希望自己給這個世界留下一些像貝殼這樣的東西來,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緻、仔細、一絲不苟地做的東西或事情。她並不夢想自己成就偉大的功業,只想對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饋。她渴望的不是人們對她贊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執著的愛美的靈魂。所以此處的「固執」「簡單」都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其實是執著和單純的意思。
3、這篇文章揭示了怎樣的人生意義?學生合作探究,教師總結
貝殼非常堅硬、精緻,迴旋的花紋中間有著色澤。作者感嘆「在我手心裡躺著的實在是一件藝術品,是捨不得拿去和別人交換的寶貝啊」。
在描述了貝殼的精美之後,作者想到了貝殼里那曾經的小小柔軟的生命,想到為了這樣一個短暫、細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蒼是那樣用心地營造了它的居所——精緻的貝殼。並由此進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雖然也有限,但總比貝殼里的生命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那豈不是更應該好好面對它,創造它,讓它顯得像貝殼一樣美麗、令人珍惜、驚嘆呢?
因為愛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為熱愛生命,她加倍喜歡美。在作者的心中和筆下,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緊密相連的,所以她才會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緻、仔細、一絲不苟。
五、欣賞探究:
請學生比較兩篇散文有何相同與不同之處。
引導學生把兩篇課文結合起來閱讀,在對比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相同之處:
1.都是由一個小小的「物」引發對生命的一些感悟。
2.對於生命的理解,都比較積極、認真。
3.對於「物」的描寫細致入微,筆調清新而自然。
不同之處:
1.《蟬》是先抑後揚,《貝殼》是直入主題。
2.《蟬》對於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暫與否,都要積極面對,好好地活著;《貝殼》則落實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細、更精緻、更加一絲不苟。
3.《蟬》的作者對於生命的態度隱喻在對蟬的生命意義的闡發中,並沒有直接表白;《貝殼》則明確提出了自己要認真做事的想法,表達了要給世人留下值得珍惜和驚嘆的東西的願望。
六、總結:
作者從夏天聒噪的蟬、海邊小小貝殼這些細小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們對生命意義的追問和思索:生命究竟是為什麼而存在?生命是短暫、脆弱的,該怎樣做,才能讓生命變得更有意義?
學生結合自己生活體驗討論,教師鼓勵性引導。

Ⅲ 短文兩篇蟬和貝殼的教案

1、
首先寫蟬的聒雜訊使人們心煩,這是一抑。其次寫看到一隻病蟬,寫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從朋友說蟬埋在泥下17年,出來只活一個夏天時開始轉折,小小的蟬開始令人驚訝。當最後朋友說到蟬為了延續生命,必須好好活著,對於蟬的印象已經從煩人、病弱高揚到顯示生命意義的高度。

由抑到揚,涵蘊深厚,傳達了本文的主題:不管生命如何短暫,必須要好好地活著。

2、
(1)、我們一般說聽見秋風的聲音,但作者用了「秋風顏色」,巧妙地在聽覺感受之外,增加了獨特的視覺感受,很有新意。它賦予秋風一種「顏色」,把屬於秋天的一些視覺形象加了進來,比如金黃的落葉、火紅的楓葉、暗綠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進了秋風中,言少而意豐。

(2)、此句上承接著「上蒼給它製作出來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比較了自己和貝殼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盡管有限,但還是比貝殼里的生命時間要長一點,空間要多一點,以表達一種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緻些、更好些,讓後人為自己的執著、努力而感動。

(3)、作者並不希望建立叱吒風雲的豐功偉業,她只想像那顆小小的貝殼,用仔細、精緻、一絲不苟來塑造執著而美麗的形象,回饋生命,打動人們。「固執」和「簡單」是作者相對自謙的說法,表現了她並不渴求人們對她絕對地贊美和崇拜,她渴望的是一種感動,希望能像貝殼的美感動她一樣感動著世界。

Ⅳ 夏日鳴叫的禪 教案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回或答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Ⅳ 幼兒園螳螂捕蟬活動設計(大班活動設計)

1.「中考復讀」是指年齡不滿18周歲的初三畢業生,因目前成績不理想或對錄回取學校不滿意答,願意用一年時間復習調整,重新參加下一屆中考的學生。
2.復讀學生的學籍問題:選擇復讀的學生不存在學籍問題,所有的初三畢業生在領取所在學校的畢業證書後,即宣告初中學籍業已失效,成為空檔,下一步等到學生考取高中後再重新建立高中學籍。
3.關於中考復讀的政策。復讀學生再次參加中考符合國家政策規定,中考復讀生在擇校范圍與錄取政策方面與應屆生相同。他們被安排與應屆考生同步進行體檢、體育測試、英語口試等考察項目,並在中考結束後參加下一屆地理、生物水平測試的補考,成績加入總分。

Ⅵ 蒙氏教案蟬的嵌板教案

座落在楊村鎮廣梅公路北邊的,外觀不怎麼起色的就是我們的學校——楊村中內心小學。容
我們的校園,有高大的教學樓,有千姿百態的花草樹木,還有天真活潑的小學生……是個美麗的地方。
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操場上的小草也偷偷地探出了腦袋,操場東邊的木棉樹上開滿了火紅的花,像一團團燃燒的火。荔枝,龍眼滿樹都是花,引來了許許多多的蜜蜂,蜜蜂發出的嗡嗡聲,和著五彩繽紛的花朵把校園點綴得有聲有色。
夏天,樹木長得蔥蔥籠籠,密密層層的枝葉把操場封得嚴嚴實實的。操場中間的兩棵老槐樹像兩把撐開的綠絨大傘。操場東邊的太陽花開了,好像對我們綻開了笑臉。荔枝,龍眼葉叢中藏著果子,引得同學們天天去觀賞。
秋天,老槐樹的葉子變黃了,榕樹、黃金葉、九里香一點兒也不怕秋風的到來,還是那麼綠,操場上的小草也換上了新衣裳,同學們都愛到草地上來玩。
冬天,西北風呼呼地刮過樹梢。可是校園里的樹木依然生機勃勃。操場北邊的勒杜鵑長出了美麗的花,有紫的、粉白的,遠遠望去好像一把把花傘。
我們的校園一年四季景色誘人,是一座美麗的花園式校園,也是我們成長的好地方。

Ⅶ <蟬>的教案

短文兩篇(蟬,貝殼)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讀、欣賞內課文,感受課文委婉輕柔、容自然流暢的風格。
2.了解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3.體悟生命的意義,引導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過程與方法
兩篇文章都擅於細致入微地描寫事物,對於蟬和貝殼這樣小的東西都有仔細的觀察和細致的描寫。引導學生仔細品讀課文,揣摩句子,體會作者描寫的特點及其中表達的情感。

情感與價值
教育學生珍視自己的生命,積極、認真對待生命的態度。
教學重點
1.感知課文內容,准確理解課文內容。
2.先抑後揚及由事物引發哲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本文由一個具體細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點。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課文導入:
以席慕蓉的一首詩或一段散文導入,引起學生對作者和作品的興趣。例如:
(1)所有的歲月都已變成/一篇虛幻的神話任它/綠草如茵花開似錦/也終於都要紛紛落下/在墜落的昏眩里/有誰能給我一句滿意的解答(摘自《無怨的青春

Ⅷ 幼兒園大班古詩教案大全蟬

案例不僅要說明教學的思路,描述教學的過程,還要交待教學的結果版--某種教學措施權的即時效果,包括學生的反應和教師的感受,解決了哪些問題,未解決哪些問題,有何遺憾、打算、設想等。以「問題」為主線,有矛盾、沖突甚至「懸念」,能引起讀者興趣和深入思考。

Ⅸ 螳螂捕蟬的教案(北師大六年級的)

螳螂捕蟬》教案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憑借課文的語言文字,體悟寓言藉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 導入課文:
1、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獲?
(吳王准備攻打楚國,大臣勸阻無效,並且下了死命令,一少年利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住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吳王、少年的人物形象;春秋時的形勢等。)(板書:吳王攻楚)
二、 學習課文
(一)學習課文對話部分的內容。
少年:聰明、勇敢。
(少年的聰明就表現在他能巧用螳螂捕蟬的故事來勸說吳王放棄攻打楚國。)
1、出示對話部分的內容(這就是少年對吳王講螳螂捕蟬故事的經過。)
(1)練習分角色朗讀(學習小組)
註:由學習小組長選一個讀吳王的話,選一個讀少年的話,其他兩個做評委。
(2)指名分角色朗讀 評價(自評,互評) (請同學先點撥點撥。)指點示範後,再指名分角色讀 。(評價過程注意點撥。)
2、出示「螳螂捕蟬」圖(課件)讀完螳螂捕蟬的故事,咱們再一起來看看螳螂捕蟬圖。
(1)對照這幅圖,請大家把這個故事講給同桌聽聽。
(2)學生自練
(3)指名講故事。
3、師:聽了這個故事,你想對蟬、螳螂、黃雀說什麼?
蟬、螳螂、黃雀 只顧眼前利益
不顧身後隱患 (教師板書)
4、齊讀螳螂捕蟬的段落。(媒體出示)
5、我們明白了故事當中的道理,那吳王明白嗎?(明白)哪裡可見(恍然大悟)
(1)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一下子明白過來;原來不明白)
(2)哪裡可見吳王原來不明白?(回到第一小節)
A:吳王執意要攻打楚國,不聽勸告,還下了死命令。所有的大臣都沒說服吳王,這時你想對大臣說什麼。(表演大臣們可能怎麼勸阻。)你們說我這個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固執)
(3)就這樣一個固執的吳王,怎麼會由於少年的故事而改變想法呢?這是什麼原因呢?看來咱們還得研究研究當時這段歷史。
(4)出示戰國形勢圖(媒體演示):聯系剛才螳螂捕蟬的故事,從這幅春秋形勢圖上,現在你就是吳王,你會從中明白什麼?(引導學生將吳國分別比作蟬、螳螂、黃雀說話,如:我們吳國就像那螳螂,楚國就是那蟬,我們很容易能打敗楚國。但我們進攻時,其他諸侯國就會像黃雀一樣攻擊我們。)

(5)學生互說。
(6)匯報(板書)(理解「不堪設想」)
6、教師小結:吳王的確也悟到了這點,所以他是怎麼對少年說的,(指名說)假如你就是吳王,你會怎麼說、怎麼做?為什麼?(愛國)課文學到這里,吳王又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三、作業:
1、請大家把螳螂捕蟬的故事相互演一演。
2、請大家回去後把螳螂捕蟬的故事講給家長聽。

附板書設計:
螳螂捕蟬
只顧身後隱患 不顧眼前利益
吳王攻楚

Ⅹ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聯系課文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恍然大悟」、「固執」等詞語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寓言藉助故事說明道理的表達方式,明白不能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教學准備】
1. 學生課前預習,藉助字詞典學習生字詞,熟讀小故事。
2. 教師製作PPT教學課件。
【課前游戲】
同學們已經知道了老師的姓和動物有關,那麼,我來考考大家:你們都知道哪些含有動物的成語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也和動物有關系(板書:螳螂捕蟬),請同學們讀課題。
螳螂捕蟬也是一個成語,我們在使用的時候通常還會在後面加上幾個字——
(生:黃雀在後)
2.完整地說。
(生: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二、初讀感知,把握大意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課件出示默讀問題)
2.好,哪位同學結合投影上的提示來說一說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課件出示提示)
隨機抽取學生回答。
3. 誰講的故事?講給誰聽?目的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板書:少年、吳王)
三、角色體驗,讀文明理
(一)自由讀文,小組討論
1. 哪位同學能快速地把課文中少年給吳王講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找出來,讀給我們聽一聽。
2. 這就是少年給吳王講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看看有沒有哪些詞語引起了你的注意,或是你從中發現了什麼,然後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出示課件)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
(二)角色體驗,加深理解
1. 根據同學們的發言,我們發現:其實它們三位把頭往回一調,完全可以看到身後的危險,這災難就是可以避免的,但它們為什麼不調頭呢?我來找三位同學替它們回答。
(1)蟬啊,蟬!你為什麼沒把頭往後調一下,看看身後的危險呀?
(我看你是只想露水不要命吶!)
(2)螳螂,你為什麼沒調頭看看身後的危險呀?
(好吃嗎?還沒吃到就……慘嘍!)
(3)黃雀,你為什麼沒把頭轉一轉哪?
(吃到螳螂了嗎?現在後悔了嗎?來不及了!)
2. 從這三位的回答我們明白了,蟬一心貪戀露水卻不知道(身後的螳螂),螳螂一心想捕蟬卻不知道(身後的黃雀),黃雀一心想啄食螳螂卻不知道(少年正拿著彈弓瞄準它呢)。(依次板書)
3. 誰能同時面對它們三位用一句話告別一下。看看文中哪句話最合適?誰來讀這句話,真的讓它們聽到,你是在告誡它們。先自己練習一下。
(三)領悟寓意,創新復述
1. 少年對吳王所講的這番話,吳王聽懂了嗎? 從哪兒看出來?請齊讀。(出示課件)
2. 恍然大悟是什麼意思呀?還有哪些詞語也含有突然明白的意思呢?
學生自由回答。
3. 老師這里也准備了幾個,同學們讀一讀,積累積累。它們都是表示一下子明白過來的詞語。
4. 吳王恍然大悟,他到底悟出了什麼呀?他做了一個什麼決定?
奇怪了!少年這番話並沒有提到攻打楚國的事呀,為什麼吳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呢?這兩件事兒有什麼聯系呢?
原來吳王攻楚就像螳螂捕蟬一樣: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吳王攻楚,諸侯在後。(板書:攻楚,諸侯)
5. 少年說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現在看來它不但有意思,而且還特別的有……
誰能把少年所講的這個既有意思又有(意義、哲理、道理、寓意)的故事繪聲繪聲地講好它呢?我剛才說的是什麼好?講好!自己練習一下,同桌之間互相講一講。
6. 哪位同學當一下少年,給我們這些好奇的吳王講講這個故事呢?(課件出示插圖)
四、推敲字詞,體味妙勸
(一)聯系生活,理解詞義
1. 吳王所悟出來的結論和當初大臣們所勸阻吳王的理由一樣嗎?(課件切換)
2. 大臣們是怎麼認為的?讀來聽聽。吳王悟出來的和當初大臣們所勸說的理由是一致的,可是當初大臣們勸說得到的結果是?
3. 固執是什麼意思?你身邊有沒有固執的人?給我們講講他是怎麼固執的?能舉個例子嗎?
4. 你們勸他了嗎?有用嗎?他明知自己錯了還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不管你怎麼勸說他還是要堅持到底。
(二)推敲字義,品味巧勸
1. 可是見過像吳王這么固執的嗎?他是怎麼說的?生讀。
這分明就是下了一道——死命令。
2. 這兩句話裡面的「死」意思一樣嗎?說說看,你會哪一個就說哪一個?(課件出示兩個「死」句)
3. 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各不相同,所以我們對字詞的理解一定要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結合上下文去理解。
4. 從這兩個死你領悟到了什麼?(吳王攻打楚國的決心很堅定,吳王很固執)
5. 下面我們就分角色來讀讀這兩句,第一句男同學,第二句女同學。男生注意了,你們現在是固執的吳王啊。
6. 大臣們苦苦相勸,那就是個死呀!可是,少年卻用一番話就打消了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不但沒死,反而得到了吳王的誇獎。這是什麼世道嘛?誰來評評理?究竟是為什麼?
(巧勸、智勸、拐彎抹角地勸、旁敲側擊地勸)
五、拓展延伸
1. 從中我們能看出少年是個什麼樣的人?從哪裡看出來?(出示課件)
2.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像少年這樣善於巧(智)勸的故事呢?請同學們課後去搜集一下,下次課我們再來分享。
六、板書設計

閱讀全文

與活動教案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趣的水語言教案反思 瀏覽:926
蘇教版高中語文pdf 瀏覽:49
幼兒觀察能力教案反思 瀏覽:927
托班音樂教案紅燈籠教學反思 瀏覽:232
怎樣讓學生愛上語文課培訓心得 瀏覽:404
山西統考2017語文試卷 瀏覽:805
三年級下冊語文半期考試jian參考答案 瀏覽:455
舞蹈課教學計劃表模板 瀏覽:682
2013小學體育教學工作計劃 瀏覽:393
快速波爾卡音樂教案 瀏覽:430
初高中語文語法 瀏覽:942
縣域課堂教學改革 瀏覽: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學設計 瀏覽:832
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策略研究 瀏覽:795
朝陽區20152016期末語文 瀏覽:521
天勤教育教學點 瀏覽:534
語文九全課時特訓答案 瀏覽:679
戶外活動教案跑 瀏覽:977
2016重慶語文中考答案 瀏覽:885
大班音樂活動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瀏覽: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