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奧爾夫幼兒園中班《幼兒園里朋友多》的教案加反思怎麼寫
一、主題解析 1、主題要求: l 關注同伴,樂於與同伴友好交往,體驗與老師、同伴共處的快樂。 l 了解自己是集體的一員,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規則意識和任務意識。 l 感受「六一」節的歡樂氣氛,體會過節時的喜悅心情。 2、主題分析: 中班主題活動教案:《幼兒園里朋友多》 二、主題內容選擇與參考 內 容 和 組 織 形 式 課 程 整 合 必選 我的朋友多 P176 ·我的好朋友(區域活動) ·三人套圈(體育游戲) ·小弄堂(和大班合作游戲) ·玩具兵找朋友 ·小泥人(區域活動) ·兩只山羊 ·朋友的生日 ·朋友病了 ·誰和誰好(區域活動) ·拉拉勾 ·桃樹下的小白兔 ·我的朋友多(區域活動) ·多嘴的八哥鳥 生活: ·值日生 —《生活活動》P18 ·集體的事情大家做 —《生活活動》P20 ·我當小主人 —《生活活動》P31 ·學做小客人 —《生活活動》P32 ·贏得朋友 —《生活活動》P100 運動: ·配對 —《運動》P43 ·貼人 —《運動》P50 ·兩人三足 —《運動》P53 ·找朋友 —《運動》P75 ·三人套圈 —《學習活動》P176 游戲: ·大舞台 ·幼兒園 園本教材: ·弄堂游戲 ·剪紙:拉花 ·民間小游戲:炒黃豆、抬轎子 備選 一起「進行」的活動 P185 ·值日生 ·小羊和狼 ·小指揮 我和老師做朋友 P187 ·大舞台(區域活動) ·老師病了 ·老師的故事 ·鮮花送老師 歡慶六一兒童節 P192 ·裝扮教室 ·游藝活動室 ·節日的午餐 替換與生成 ·剪紙:拉花 ·民間小游戲(抬轎子、炒黃豆等) ·弄堂游戲 三、環境創設 1、活動室環境創設: l 畫畫「我的好朋友」,師生共同布置主題牆面——「我的好朋友」。 l 了解孩子生日,發動幼兒拿一張自己的照片,師生共同布置主題牆面——《朋友的生日》 l 師提供《運球》、,《天平》等多種材料,供幼兒2-3合作合作游戲。體驗與朋友一起玩的樂趣。 l 提供玩具電話機,供幼兒與好朋友打電話,說說自己的心裡話。 l 製作拉花裝扮教室,迎接自己的節日。 2、家庭社區資源 l 讓孩子了解自己的生日,並支持幼兒帶一張自己的照片來園。 l 發通知給家長,讓家長帶幼兒一起參加幼兒園游園活動,體驗迎接「六一」節的喜悅心情。 l 節日里,讓家長帶幼兒一起遊玩,感受節日的氣氛。 四、教案例舉 (一)集體預設活動 目錄: 1. 活動:我的好朋友 2. 活動:我和朋友比高矮 3. 活動:朋友的生日 4. 活動:朋友病了 5. 活動:誰和誰好 6. 活動:拉拉勾 7. 活動:玩具兵找朋友 8. 活動:小泥人 9. 活動:兩只山羊 10. 活動:我的朋友多 1 1. 活動:桃樹下的小白兔 1 2. 活動:多嘴的八哥鳥 1 3.活動:小羊和狼 1 4. 活動:我們的節日 1 5. 活動:慶祝六一 活動1——我的好朋友 目標: 1、關注同伴,樂於介紹自己好朋友的主要特徵及長處、。 2、激發幼兒畫出好朋友的五官或服裝特徵。 准備: 水彩筆、紙 過程: 1、找一找幼兒園里誰是好朋友(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數人),介紹自己好朋友的長處。 2、你看我、我看你,觀察好朋友的臉部長的什麼樣子,用水彩筆畫好朋友,每畫一個改變一下某個五官或服裝特徵。 3、 數一數我有幾個好朋友,或誰喜歡和我做朋友,體會我的朋友真正多的快樂。 4、活動延伸: (1) 在游戲活動中畫畫「我的好朋友」 (2) 師生共同布置主題牆面——「我的朋友真棒」
② 《兵兵的新朋友反思》中班
活動意圖:
幼兒從小班進入到中班在交往能力上有了飛躍,特別是原本膽小、內向的幼兒都希望能擁有好朋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游戲由原來獨立的個體游戲轉化為集體。於是幼兒年齡特點設計了此次活動《玩具兵找朋友》。迎合了幼兒心理上的需要,讓幼兒從朋友那裡得到初步的情感體驗,讓幼兒融入到集體中。真正感受有朋友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內容,理解玩具兵的故事。
2、感受有好朋友的喜悅心情。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
活動難點:樂於與好朋友交往。
活動准備:PPT課件。
活動流程:
引起興趣→欣賞故事→情感遷移→活動延伸。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請來了一個玩具朋友,你們看是誰呀?」(播放PPT圖片一)他的名字叫玩具兵。
二、欣賞故事
(一)第一段
你們看,玩具兵怎麼了?他為什麼傷心了啊?
我們一起來看看,玩具兵為什麼傷心了?他原來是誰的玩具啊?
小結:原來玩具兵是男孩的好朋友,但是有一天,男孩有了新玩具,就不要他了,所以玩具兵又生氣又傷心,只好到外面去找新朋友。
你們想知道玩具兵最後找到新朋友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二)第二段
玩具兵來到了哪裡呀?他看見了誰?
猜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魚有沒有和他做好朋友?
小結:由於害怕,魚兒逃走了,玩具兵可傷心了。
(三)第三段
這時,飛來一直白鶴,它叼起玩具兵就飛走了。
白鶴把玩具兵帶到了哪裡呀?想干什麼?
小結:白鶴放下了玩具兵,才發現那不是一條魚,不能吃,又不能玩。
玩具兵對三隻白鶴寶寶說了什麼話?現在有沒有朋友?
小結:玩具兵有了朋友很開心。
三、完整欣賞,情感遷移
玩具兵和鶴寶寶們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戲,真開心呀。
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做些什麼事情呀?和好朋友在一起感到怎麼樣啊?
小結:我們都有好朋友,可以一起唱歌,一起跳舞,一起學本領,互相關心,和好朋友在一起真開心呀!
③ 小班好好玩音樂《朋友你好》的教案+活動延伸+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願意向同伴介紹自己的父母,能說出自己父母的姓名和典型特徵。
2、能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與家人在一起的幸福感。
活動准備:
教師、幼兒自己的全家福照片、歌曲磁帶、小熊胖胖手偶
活動過程:
一、談話:老師知道小朋友唱歌唱得非常好聽,所以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一首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唱一唱,好嗎?播放音樂《世上只有媽媽好》師幼一起做動作演唱歌曲。
1、提問:每一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好媽媽,除了媽媽外「我們的家裡還有誰?」(幼兒回答)
2、教師展示出自己的全家福並作介紹:
師:請小朋友找找張老師在哪裡?(引起孩子興趣)
教師示範介紹全家福:我家有五口人,有爸爸、有媽媽、有姐姐還有我。
3、師:小朋友一定也想介紹自己的家人,現在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全家福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說說你家裡有幾口人、都有誰?爸爸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讓孩子們體驗分享的快樂)
二、今天老師把小熊胖胖請來了,師:胖胖跟小朋友們打招呼吧!大家好!小朋友該怎麼說呢?(幼兒回答)師:胖胖可厲害了,它能大膽的說出自己爸爸媽媽的名字還能說出他們的樣子,還知道爸爸媽媽在哪上班呢?聽…(教師學小熊的聲音講話)
胖胖:我也很想知道小朋友的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他們長的什麼樣子,做什麼工作的…小朋友可以告訴我嗎?請小朋友拿著自己的全家福到前面講給大家聽。對於講的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小熊胖胖親親抱抱。
小結:剛才小朋友非常棒的介紹了自己的爸爸媽媽,還說非常喜歡自己的爸爸媽媽,因為他們給我們買很多好吃的東西和玩具,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爸爸媽媽愛我們,我們也愛他們,對嗎?
三、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全家福的時候,說的特別好,所以,老師把你們說的話編了一首好聽的歌曲,一起來聽聽好嗎?欣賞歌曲
④ 小班數學活動《好朋友在哪裡》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本次活動是小班計體美教研組的三研課,由於一研課、二研課上得比較完美,到了三研課就完全打破前面的模式,重新設計。一研課、二研課時教師先集體講解,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幼兒再動手操作。三研課就改成先讓幼兒動手操作,在幼兒自己操作中體驗到一樣多、多和少,這時教師再引導幼兒認識一樣多、多和少。另外考慮到幼兒正處於數學學習的啟蒙時期,學習的特點離不開具體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組織的數學活動在內容的選擇與操作方面離不開生活實際,教學演示材料與操作的材料都結合生活。《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要選擇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和事物,強調了幼兒園數學教育必須回歸生活與幼兒生活實際密切溝通,以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在本次活動的過程中材料的運用方面充分考慮了幼兒的這些特點。
活動感受與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並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並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造。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來做客,導入語:「今天來了很多的客人老師,小動物們也來做客了。」讓孩子對小動物的做客產生興趣,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慾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請幼兒給小兔排隊,再給小兔吃蘿卜,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直接地操作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是不是每隻小兔都有蘿卜吃?」幼兒很快就理解了「小兔和蘿卜一樣多」。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猴子和桃子的數量,「是不是每隻小猴都有桃子?小猴和桃子誰多?誰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通過自己動手操作這對他們沒有難度,孩子們很快發現小猴多,桃子少,教師在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然後,又請個別幼兒到黑板上演示教具,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小雞和蟲子的數量,在前面操作的基礎上,幼兒很容易就理解了小雞和蟲子多少關系。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於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活動開始教師就安排幼兒自主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給小動物排隊,給小動物餵食,來感知動物與食物兩組數量的多少關系。在操作活動中創設了一些游戲的情境,把擺放材料變為有趣的手腦並用活動,使幼兒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活動的最後延伸活動「送給教室里的猴子送桃子」,教師沒有事先考慮清楚游戲的細節問題,如:小猴的隊伍里沒有紅旗,幼兒不知從哪只猴子送起;在讓幼兒操作前,教師應示範一下如何給牆壁上的猴子送桃子,幼兒有些不知所措,這一環節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整個教學活動顯得有些「虎頭蛇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