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班科學有趣的彈簧玩具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1、通過《指南》科學領域的學習,我在活動中利用PPT凸顯彈簧的伸縮及恢復到原版來的樣子的權展示,重難點突破直觀形象,易於幼兒理解;
2、認知上:讓幼兒在操作探索活動中,主動探索感知物體的彈性;能力上:在探索操作過程中,讓幼兒根據各自感興趣的物體去發現彈性的用途,並注重幼兒在操作中學習的特點,特意提供了幼兒自由操作機會,使幼兒敢於、善於、願意表述自己發現的過程。情感上: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索活動的極大興趣。
4、情境教學法: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設置一個PPT,引入幼兒在平時活動中的情景去設疑,發現玩具中秘密,為幼兒主動探究提供了條件。
5、動手操作法:它是幼兒科學活動的最基本的方法,《綱要》中指出:提出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幼兒多種方式探索提供條件。本次活動我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的讓幼兒主動探索,感知彈性的特點,第二次通過再次操作來記錄,培養幼兒運用已有經驗來辨別物體是否具有彈性。
2. 幼兒園教師如何才能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准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一、 實話實說——寫得、失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准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了解圓珠筆里彈簧的作用。二、 及時反饋——寫師、生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裡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的初次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當問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裡》這個主題內容復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三、 綜合分析——寫教、學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是如何在預設中進行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反思案例:美工活動——做拉花這個活動是從我班的生成性主題《我們喜歡玩蹦蹦床》,幼兒從蹦蹦床的彈簧到觀察生活中有彈性的東西引導而來,孩子們在實驗過程中了解到彈簧是由沒有彈性的東西——鉛絲做成的。我們鼓勵大班幼兒來做拉花:將沒彈性的紙想方設法變成有彈性的東西,從而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彈性,領悟事物之間的轉換和變化關系,了解事物的性質和特徵。這看似小小的剪拉花活動,卻包括了許多知識難點。如數學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幾層、對等,從何剪起,……美感:粗細、寬窄、勻稱、色彩……在引導孩子學習時,要等待,成人必須學會等待!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無窮的潛能,有自己的創造和想像。如果一開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許就束縛了孩子的思維空間,所以要給孩子琢磨、探究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積累經驗,學會主動探索、認真做事。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告誡自己,讓幼兒在前,我退位一步,竭力把前一天想教孩子的念頭一再壓制在我的心底,事實證明,我做對了。四、 找准要點——寫特點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如我市一所幼兒園有一位男教師,他上體育課用的道具材料特別簡單,他善於用簡單的材料創設富有情趣的游戲和學習情境,如用一根長繩圍成圓圈變成「池塘」,讓幼兒在池塘里學做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再把長繩變成「河」,讓青蛙選擇寬窄不等的距離跳「過河」等;有的教師特別注意活動中動態資源的生成和利用;也有的教師對合作學習或小組活動有獨到的做法……在教學反思中就可以把這些閃光點扼要地記上,寫下該活動的特點,以便於日後有重點有選擇地採用教法,設計教學程序,做到一課一特色,課課有特色。久而久之,有利於形成一個教師個性化的教學特色。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桔子和柚子在這次活動中我們充分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通過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來比較發現桔子和柚子的不同之處,並要求幼兒作記錄。孩子語言一百中,兒童的成長有自己的發展步調,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思維方式,教師應該站在兒童的角度去理解他
3. 彈簧筆的工作原理
這些都不用,你只要找只筆拆出筆頭和下面的那個齒輪,兩個疊一起版按按就可以知道權了。 它的齒輪不是均勻的,同一個齒左右邊的斜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按一次它轉一點角度 關鍵好像就是那個斜度 你拆開看下就知道了
4.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誰是那根線教學反思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誰是那根線
活動目標:
1、探究幾種線的特性。
2、用前書寫的方式記錄探究的結果。
3、激發幼兒對手工創作活動的探究興趣。
活動准備:
1、毛線、紅線繩、電線、鐵線、橡皮筋線、毛條線、彈簧、筆若干。
2、神秘箱、字卡、實驗記錄表、有關線的手工圖。
活動過程:
一、師幼一起隨音樂做律動動作進場:《線啊線》。
師:小朋友,你們的歌聲真好聽,現在請你們安靜地、有序地坐到椅子上。
1、以談話的形式開場,吸引幼兒的興趣。
師:在剛才你們的歌曲里嚴老師有聽到很多好玩的東西,你們還記得有什麼嗎?(請幼兒回答)師:你們知道這些東西都是做什麼做出來的嗎?(線)二、師幼一起認識各種各樣的線。
師:今天,嚴老師帶來了幾個神秘的箱子,不知道裡面裝的是不是你們剛才說到的線呢?
1、在每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個神秘箱,分別請各組的幼兒觸摸和形容自己摸到的物品的感覺,由其他組的幼兒進行猜測。
2、教師展示各種各樣的線,總結各組幼兒對線的形容,讓幼兒進一步地感知各種線的特性。
師:這些線我們以前都用得比較少,你們有在別的地方見過嗎?它是用來干什麼的?
三、將幼兒分組,每組幼兒都分得自己的操作用具,通過實驗游戲,幫助幼兒發現這些線的基本特徵,並請幼兒記錄實驗的結果。
1、交代幼兒進行實驗游戲的要求和規則:每組幼兒需要完成兩個任務。任務一:需要幼兒自己獨立完成,並記錄自己的實驗結果;任務二:以組為單位,合作完成一個簡單的手工品。
2、幼兒實驗操作時間。
任務一:
①找出會變長的線:請把各種線按順序排列整齊,從中找出會變長的線。
②找出會測量的線:請幼兒利用各種線測量出畫紙上兩條線的長度,從中找出能最准確測量長度的線。
③找出能做彈簧的線:請幼兒玩一玩彈簧並找出幾種線中哪一種線是可以做成彈簧的。
3、教師歸納總結幼兒的實驗情況:
①橡皮筋線會變長,是因為它是用橡膠做的,有很好的彈性。
②棉線可以准備的測量,是因為它最細、最柔軟,可以完全按照紙上的曲線的彎曲度擺放,將它拉直之後就是曲線的長度了。
③鋁線能做彈簧,是因為它的柔韌性最好,既可以彎曲又可以定型,而且還有一定的彈性。
任務二:
1、教師出示用線做出來的成品圖,交代幼兒第二個需要完成的任務。
要求:幼兒利用老師提供的各種線,以組為單位製作一個簡單的手工品。
2、幼兒操作時間。
3、展示幼兒的手工品。
四、活動結束及延伸。
1、組織幼兒整理好各實驗操作用具,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2、帶領幼兒去尋找更多有趣的線。
師:小朋友,嚴老師告訴你們一個小秘密,其實在我們的幼兒園里還藏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線,現在讓我們一起去尋找更多的線回來,好嗎?
5. 彈簧筆工作原理
我今天心血來來潮,特地研究源了一下,以下是我的看法,手機黨不能上圖!
筆殼端部均勻分布著若干凸起形成的凹槽,這些凹槽就相當於導軌。按動部分分為兩個零件,這里姑且把手直接按動的稱為1,隨動零件稱為2。1上面均勻分布著若干凸起,這些凸起跟筆殼的凹槽相互對應,所以按動的時候零件1是不能轉動的。但是零件1頂部有若干個齒。零件2上同樣均勻分布著若干凸起,這些凸起也與筆殼凹槽相互對應。零件2與筆殼凸起末端都是鍥狀結構(斜的),而筆殼上的凸起是兩個凸起連在一起,中間有個小斜口(這個斜口就是筆工作狀態是卡住零件2的)!零件1與零件2的齒並不是完全嚙合的,只有當我們按動零件1到極限的時候才是完全嚙合,這時由於零件1不能轉動,所以只能是零件2轉動。這時在彈簧力的作用下,零件2就順著鍥狀結構滑動,要不就是滑到卡槽上(工作彈出狀態),要不就是滑到筆殼端部(不工作收縮狀態)!
不足之處,敬請指正!
6. 筆頭有彈簧可以發出叫聲的筆是什麼筆
圓珠筆🖊️
7. 這個彈簧筆怎麼裝都是裝好了按不下去,我們班男生也弄不好,求助實際方法,不要笑我。😂
小學生真可愛,你彈簧不會好好安嗎,實在不行找個一模一樣的筆照著安也能安好啊
8. 美工教案:彈簧熊貓
【活動目標】
1、學習在長條紙上用各種圖形粘貼熊貓的五官製作熊貓的技能。
2、初步掌握粘貼五官的正確部位。
3、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及對美工活動的興趣。
【活動准備】
1、熊貓範例每組一隻。
2、長條紙、各種圖形、回形針、膠水、磁鐵、廢舊管子、抹布、等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出示範例,引起興趣。
1、語言引起興趣:我們教室外面的動物樂園里已經有哪些小動物了?有一種動物它最愛吃竹子了,你們知道它是什麼動物嗎?你們想不想用紙做一隻熊貓?
2、欣賞觀察熊貓,師生共同講述觀察的情況。
A:熊貓的身體是用什麼形狀做成的?(取一根長紙條,用細細的管子從紙條的一端開始捲起來,然後放開,就捲成熊貓的身體)
B:熊貓的耳朵、眼睛、嘴巴分別是用那些圖形粘貼而成?(重點要求幼兒辨別各種圖形的大小以及分別是粘貼五官的哪些部位)
C:提問:看了桌子上的熊貓,你認為哪些地方是你不會做的,可以告訴我們大家,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
(重點示範眼睛的粘貼次序,藍白黑)
二、製作熊貓。
1、幼兒自由選擇一張長紙條製作熊貓。
2、提醒幼兒正確掌握(jy135幼兒教育 www.jy135.com)眼睛的粘貼次序。
3、教師巡迴指導,幫助個別能力弱的幼兒完成作品。
三、交流分享作品。
通過提問讓幼兒講述自己製作熊貓的過程。
如:剛才你在做「熊貓」的時候,有沒有遇到困難?是怎樣解決的?
(幼兒說說剛才遇到的困難,教師或同伴給予解答。如,請完成熊貓製作的幼兒介紹自己是怎樣做成的)
【活動反思】
在日常活動中,可以引導幼兒用此方法製作各種小動物,並應用於各游戲活動中。如:進行探索活動,用磁鐵使熊貓動起來;語言角的故事表演(邊聽故事邊擺弄各種小動物,加深幼兒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用於教室的環境布置(讓孩子參與環境布置,體驗成功的快樂)。
9. 自動筆裡面彈簧會秀嗎
首先、電動筆裡面的彈簧是會生銹的。
原因、無論是是鋼絲還是不銹鋼都是專會生銹的。在使用者這里屬,生銹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會過很久才會生銹。在生產廠家,會用中性鹽霧時間去加速定義這個生銹。就是把彈簧放進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加速彈簧的生銹過程。鋼絲材料生產的彈簧,一般根據電鍍種類的不同,耐腐蝕時間從3個小時到72小時不等。不銹鋼耐腐蝕一般都在120小時左右。
結論、電動筆里的彈簧是會生銹的,就算是用不銹鋼生產的,也只是生銹發生的時間快慢的問題。正常情況下,如果不銹鋼生產的彈簧,在常態下會挺過產品的生命周期都不會發生生銹的現像。如果是鋼絲生產的彈簧,則在產品生命周期內有可能發生生銹的現像。
10. 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幼兒園教師如何寫好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一種通過提高教師的自我察覺水平來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改善教師教學行為,促進教師能力發展,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有力手段和有效途徑。教師的成長等於經驗加反思。對於什麼是反思,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西方哲學通常把反思看作精神的自我活動與內省的方法。洛克認為經驗按其來源可分為感覺與反思(又譯反省),前者即外部經驗,後者即內部經驗;反思是心靈以自己的活動作為對象而反觀自照,是人們的思維活動和心理活動。也有人把反思定義為行為主體立足於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為和情境的能力。筆者認為反思是個體在分析自我經驗、監控和評價自我行為的基礎上,依據某種標准對自己的經驗和行為所進行的批判性的思考。 為激發教師的研究意識,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在教研活動中,我們倡導幼兒教師寫教學反思,要求課後小反思——一每周大反思——一主題總反思。針對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組織形成一條反思鏈,由淺入深,螺旋上升,在反思過程中加強課程研究,提高教學技藝。在實踐中,有的教師得益非淺,而有的教師無所適從。翻開教師的反思筆記,存在著空、浮、雜等現象,有些教師把教學反思看成是任務型、應付性的工作,如上了科學活動《沉浮》,教師反思記錄:幼兒對探究活動有興趣,能大膽嘗試,觀察物體的沉浮現象,就是時間拖長了點;上了語言《桃樹下的小白兔》,教師反思:小朋友對故事感興趣,想像豐富,就是沒有注意麵向全體……諸如此類,反思浮於表面,也有點八股味道。教師的教學反思需要適當的引導。 教學反思說到底是教師的一種自我意識、思維習慣、批評精神。有時,經驗反思是教師個人的一種緘默知識,慣於理性思考的人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內省和剖析,從而進行自我調控。那幼兒教師應該從哪些角度去反思,如何引導教師寫教學反思呢?本人就此談幾點不成熟的想法,僅供參考。 一、 實話實說——寫得、失 一節課下來,教學的狀況教師在不同程度上是心知肚明的,教學效果抑或超乎所想,抑或不盡人意。組織教學活動可因教師一個有趣的開頭而使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可因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手勢而令故事情趣大增;可因一種新的教法而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因為講得多坐得多而使幼兒索然無味;也會因為一個環節的疏忽而開了小叉走了彎路。再者,「因」與「果」是相互作用的,不管得失成敗,教師皆應實話實說,將其記錄在案,以期在往後的工作中考慮更周到,操作更自如,不走彎路,少走彎路。如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一時難以回答,教師課後應記錄下來,日後查找資料,再補充解答。 【反思案例:科學活動——拆裝圓珠筆】 在本次活動中,我沒有注意幼兒已有的經驗差異,所以,一些幼兒很容易就能完成整個過程,顯得無所事事。我應該事先准備一些更復雜的筆,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就可以給這些幼兒創設進一步探索的空間。另外,請個別幼兒為大家演示的時候,雖然使用了實物投影儀,但是效果還是不理想,幼兒依然看不清楚一些細小的、關鍵的步驟,可以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每組會裝的幼兒在組內演示,這樣不僅解決了問題,加強了幼兒之間的相互學習,同時,也能夠給這些幼兒帶來自信。還有,在把筆拆開後,要引導幼兒加深對各個零件的認識,特別了解圓珠筆里彈簧的作用。 二、 及時反饋——寫師、生 教學過程是師生對話、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教師的舉手投足,教師對幼兒、對教材的理解以及對教法、學法、教具的運用直接作用於幼兒,影響課堂氣氛和活動質量。相反,幼兒的注意情況、參與程度、疲勞狀態、個性特徵和經驗差異等也反作用於教師。此二者同時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牽連,影響著教學的效果。因此,組織活動結束後教師應及時反饋,將師生雙向的表現與活動的質量作辨證的分析,以幫助教師在日後備課、上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把握。如公開課效果不好,教師往往會說「這些孩子沒配合好」,這裡面就要反思教師你,你了解孩子以及他對於學習相關內容的經驗和最近發展區嗎?活動中你是一相情願還是能顧及幼兒獨特的想法與感受呢?你的提問語言能夠讓幼兒明了你的要求和意思嗎?教師要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求對策。 【反思案例: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 在開展主題活動《春天在哪裡》的初次談話中,發現孩子們對春天已有一定的了解,經驗較豐富,涉及了天氣、植物、動物、人們的活動等幾個方面。有幾個孩子能用優美的語言去描述春天的美景,當問什麼是芽?什麼是冬眠?孩子們則難以回答。因此,如何根據幼兒當前的水平幫助幼兒去豐富經驗,如何才能發揮幼兒尋找春天的最大能動性與創造性呢?《春天在哪裡》這個主題內容復雜、頭緒繁多,如果按一個線索發展可能太偏又不利於幼兒整體經驗的獲得和積累,而且容易掉入傳統教育的模式。基於對本班幼兒的分析和思考,我想是否大膽一些,用分組的形式來滿足不同幼兒需要,幾個線索同時展開,不僅能加快探究進程,而且能相互補充,讓幼兒與同伴共同分享自己獲得的經驗?思來想去,我決定作這樣的一次嘗試。 三、 綜合分析——寫教、學 教學反思應該是說課的外延,它與說課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說課——備課——上課——寫教學反思」的基本程序。一節課過去了,教師要從教與學兩個方面來綜合分析。本內容幼兒的興趣和接受程度如何?教法應用如何?兒童的主動性有沒有得到發揮?提問的效度怎樣?理答和追問的方式、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效嗎?環境和材料的互動效果怎樣?幼兒的學習出現困難嗎?幼兒學到了什麼?有沒有達成預期的目標……。一個主題延續了一段時間,做完後教師同樣要綜合分析:通過這幾個活動,能不能完成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開展的具體活動哪些比較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經驗,效果反應好;哪些內容幼兒缺乏興趣、遠離生活經驗,效果不夠理想?主題展開中是如何在預設中進行有機生成的?教師如何對幼兒進行跟蹤觀察,激勵幼兒自主探索、多元表達?再者,也可進一步反思,在主題背景下如何兼顧領域平衡……教師應對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把影響教與學的因素綜合出來,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日積月累,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反思案例:美工活動——做拉花】 這個活動是從我班的生成性主題《我們喜歡玩蹦蹦床》,幼兒從蹦蹦床的彈簧到觀察生活中有彈性的東西引導而來,孩子們在實驗過程中了解到彈簧是由沒有彈性的東西——鉛絲做成的。我們鼓勵大班幼兒來做拉花:將沒彈性的紙想方設法變成有彈性的東西,從而讓幼兒進一步感知彈性,領悟事物之間的轉換和變化關系,了解事物的性質和特徵。 這看似小小的剪拉花活動,卻包括了許多知識難點。如數學概念:折成三角形、平行的概念、幾層、對等,從何剪起,……美感:粗細、寬窄、勻稱、色彩……在引導孩子學習時,要等待,成人必須學會等待!因為每個孩子身上都有無窮的潛能,有自己的創造和想像。如果一開始成人就想用教的方法,也許就束縛了孩子的思維空間,所以要給孩子琢磨、探究的機會和時間,讓他們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積累經驗,學會主動探索、認真做事。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我告誡自己,讓幼兒在前,我退位一步,竭力把前一天想教孩子的念頭一再壓制在我的心底,事實證明,我做對了。 四、 找准要點——寫特點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上一節好課不容易,一節課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一節課能有個特色,有個閃光點,能有一種值得借鑒的好做法,就得承認其成功。如我市一所幼兒園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