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比多少活動重點和活動反思怎麼寫
幼兒園中班教師數學教學案例-案例描述和反思 一、數學活動案例反思:認識梯形 案例背景: 這個活動之前孩子們已經掌握了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橢圓形等平面圖形的本質特徵,為本和活動的教學作好了一定的知識、技能准備。新課程標准指出:這一段的教學,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形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及變換;注重通過觀察物體,認識方向,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孩子空間觀念,使孩子從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高度。由於梯形是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幼兒所要認識的平面圖形中最難理解的一種,尤其是梯形的概念,比較的抽象,因為陳老師通過各種有效、操作活動,讓幼兒反復感受,逐步理解梯形的特徵,從而實現將教育游戲化、生活化的原則。 老師將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為: 1、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徵,能不受梯形擺放位置的影響,在各種圖形中正確找出梯形。 2、初步認識不同的梯形,發展幼兒的分析、判斷能力。 案例描述: (一)幼兒自選圖形,激發學習興趣。 (1)寶寶們,看到桌子上有很多圖形了嗎?等一下選一個圖形然後坐到座位上。 (2)讓幼兒自選一個圖形,說說你選的是什麼圖形。 分析:孩子進入教室之前,陳老師就把很多的圖形(包括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和梯形)隨意地放在了桌子上,讓幼兒不受約束地去拿一個,然後她又請幼兒手裡都是一樣的圖形拿上來貼在了黑板上,一直從三角形、長方形到正方形,這一步起到了鞏固復習的作用。最後發現一個小朋友的手裡是梯形,由此引出今天的主角,過渡得十分自然。 (二)初步認識梯形,了解梯形特徵。 (1)這是什麼圖形?請幼兒說說梯形的特徵。 (2)初步認識直角、等腰梯形,了解梯形的特徵。 分析:這里陳老師又分了兩大塊。第一塊是重點引導幼兒掌握梯形的特點,她是這樣引導的「梯形有幾條邊?一起數一數。看看上、下兩條邊事怎樣的?總結出一共有四條邊,上下兩條邊一條長一條短,並且是平行的另外兩條邊是不平行的。這里教師還用手勢做了平行的樣子。 第二塊在第一塊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認識等腰和直角梯形,在認識等腰梯形的時候她將梯形對折後引導幼兒發現兩條邊可以完全重疊起來,兩條邊是一樣長的,得出這個梯形叫等腰梯形。在認識直角梯形的時候,我認為陳老師也是很有創意的,她先出示直角梯形,然後讓幼兒說說它是什麼圖形,這里她引導幼兒用梯形的概念來套,是兩條邊平行的,有四條邊,得出是梯形。然後再直接拿一個正方形方在直角梯形的直角上,引導幼兒發現一個角是直角,得出這是直角梯形。 (三)集體尋找梯形,加深了解梯形特徵。 師:梯形還會翻跟頭,他們翻呀翻,變呀變,都藏到機器人身上了,我們一起來把機器人身上的梯形都找出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把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如果找到了,就可以吧梯形從機器人身上拿下來。 (1)幼兒找梯形,集體進行檢查分析。 (2)請幼兒對找到的梯形進行分析,並判斷它屬於哪一種梯形。 分析:這一個環節的設計也是陳老師這個活動的一個亮點,因為游戲本身就是幼兒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綱要也要求我們將幼兒的活動組織得游戲化,這樣才能激起幼兒的興趣。機器人也是幼兒相對比較感興趣的,陳老師將機器人畫成由很多圖形組成的,這樣給我們眼前一亮的感覺。孩子就好像在游戲一樣,活動興趣非常地濃厚。不過陳老師這個活動的第二個步驟就認識了直角和等腰梯形,我認為在這步環節里當幼兒找出直角和等腰梯形時教師應該做一下點明,事幼兒能夠加深對直角和等腰梯形的認識。 (四)獨立尋找梯形,鞏固了解梯形特徵。 梯形又翻呀翻,變呀變,現在藏到這里了,我們按找梯形的方法,將找到的圖形給他們用線圈住。 分析:先前機器人的這一步是集體操作,而這一環節就是個別操作了,給每一個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這也是數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從孩子們作業的情況來看,孩子們都能掌握對梯形的認識,作業情況較好。
❷ 小班粗細活動反思及自我評價
一番的反思:
1.從目標上說:
這個活動的目標制定不夠准確,應該改為「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初步學習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
2.從活動過程上說:
(1)在引入時,由於金箍棒是一種抽象的東西,與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脫離,所以教師很難引導幼兒說出粗細二字,也在這一過程中浪費了一些時間。
(2)在探索過程中:這個探索過程是按照分類——指認——命名制定內容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以下以個問題。
A老師比較急躁,幫助指導的老師直接引導幼兒做好了分類,讓小部分能力弱的幼兒沒有辦法通過改錯來認識自己的錯誤。
B在請幼兒幫助老師將圓柱體分類時,由於粗細兩種圓柱體沒有其他可以區分兩種圓柱體的不同特徵,以致在幼兒完成分類工作後很難用語言將自己的分類工作表述清楚。這里可以調整為將粗細不同的圓柱體貼上不同的顏色,以便讓幼兒更容易表述清楚。
C在指認過程中,幼兒雖然已經能夠指認出粗和細的物品,但他們對於粗細的概念依舊模糊,所用的詞彙依然是胖瘦、大小,這時教師沒有引導幼兒這里的胖瘦、大小應該表述為粗細,這給接下去的活動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D在比較命名過程中,因為怕孩子亂所以讓幼兒拿完東西以後坐下跟旁邊的小朋友比較。這樣不僅浪費了起來、坐下的時間,也限制了幼兒比較的空間,他們只能和兩位小朋友進行比較。應該調整為,幼兒拿起一樣東西後直接站著和旁邊的小朋友進行比較,這樣比較的空間較大,一名幼兒可以和好幾個幼兒進行比較,興致也會更高。而且老師要求表述的語言比較長,可以縮短為「××比××粗」或是「××比××細」。
(3)在集中活動過程中:由於教師的急躁,在這一過程中花費了比較長的時間讓幼兒進行粗細排序。如果活動的目標調整為初步學習按從粗到細的順序排序,那麼只要大部分幼兒能夠初步地掌握這一種方法也就夠了。讓每一個幼兒都進行粗細排序的操作應該放在第二次活動中,並讓幼兒從易到難,從少到多進行排序。
(4)操作活動:這一次的操作活動是根據幼兒的能力差異安排的,這樣的安排是比較適合不同能力的幼兒學習的,可以繼續堅持下去。
3.從總的活動過程上說:
(1)雖然在進行活動前,教師對於教材、幼兒都有進行一定的分析,但還是高估了幼兒,將目標制定得太高,以致於目標無法達成。
(2)教師的語言不夠簡潔,對於粗細的概念解釋不夠清晰,隱性浪費時間較多。
(3)整個活動的內容安排太多,在中班的20分鍾內很難完成。可以調整為「認識粗細」和「比較粗細」兩個活動來進行。
❸ 幼兒中班科學粗粗細細的紙筒反思
粗粗細細的紙筒反思 在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教育觀念發生了變化,對教師在一日生活中過多地組織集體活動有了一些思考,並嘗試著減少對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孩子們學習的興趣都非常高,好奇性很強,他們也能順利的達到了教育教學目標。我沒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讓孩子們集體行動,我嘗試把自主權還給孩子,給孩子們自己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有的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觀察,談論著什麼;有的在拿手中的物體在玩;有的乾脆走到老師桌前,觀察觸摸老師帶來的紙筒娃娃。我沒有打擾他們,因為我覺得孩子們都在做著有意義的事情,說著感興趣的話題。幼兒園生活要有紀律,同時要讓孩子生活得輕松,給他們支配自己的權利和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先干什麼,後干什麼,這對他們今後主動適應社會生活,主動約束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定的時間觀念,有著更深遠的意義。
❹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找管子比粗細反思
活動要求:認識、比較物體的粗細,懂得「粗細」的比較是相對的。 活動准備:教師演示用的4種不同粗細的物體(小棒、牙簽、蠟筆和水彩筆) 幼兒標作材料人手一份(能力強的為7種不同粗細的物體,能力中等的為5種不向粗細的物體,能力差的為3中不同粗細的物體)(牙簽、小棒、蠟筆、記號筆、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認識粗細 1.請幼兒用自己盒內的東西穿木珠 提問:你在玩木珠的過程中發現什麼了?(牙簽、小棒穿進,蠟筆等沒穿進) 2.尋找原即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小棒、牙簽細,蠟筆粗) 3.小結:原來東西有粗和細之分。 二、比較粗細 1、出示小棒 師:剛才我們玩了穿木珠的游戲,有的東西穿進去了,而有的東西沒有穿進,那麼小棒剛剛穿進了,它是粗的還是細的? (1)若回答細的,則出示牙簽,讓幼兒比較 (2)若回答粗的,則出示蠟筆,讓幼兒比較 那麼這支筆到底是粗還是細。 2.得出結論:一樣東西是無法比較粗細的,要兩樣東西才能比較出租和細。 三、利用粗細不同的物體排序 師:你們盒子里的東西有粗有細,那麼我們來幫他們排上隊 1.幼兒操作任意排 2.提問 (1)你是怎麼排的?(從粗一細,從細一粗) (2)你是怎麼排出來的? 3、師生共同小結 (1)先找出最細的,然後找出最粗的,剩下的兩個進行比較、依次排隊。 (2)從盒中先找出最細的,放在第 一,然後再在盒中找出最細的,放在第 二,反復運用這個方法依次排隊 4、請幼兒採用互換方法比較一種方法排列。
❺ 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粗細和快慢
因題目不完整,缺少具體條件,不能正常作答。
❻ 誰能幫我設計一個中班教案數學活動:比較粗細
數學</b>:比較粗細</b>活動目抄的: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活動准備:准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1、動畫片: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2、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說一說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4、 出示若干個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並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5、 分組操作:A、(1)、從奇妙的口袋裡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B、(1)、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 (2) 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C、 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並排序。6、延伸:比較周圍環境中各種物體的粗細,回家後比較家裡各種東西的粗細並做記錄。
❼ 中班數學課程詳細的《比較粗細》
活動目的:1. 學習比較物體的粗細,能從粗到細給五個物體排序.2. 培養觀察,比較能力.內活容動准備:准備各種粗細不同的毛線,筆,積木,紙棒、可樂瓶等.活動過程:1、 孫悟空會變的金箍棒引題,讓它變粗或變細。2、 幼兒在活動室中尋找一個粗的一個細的物體,並說一說你怎麼知道它是粗或細的?啟發幼兒知道是通過比較而知道的。3、 出示『奇妙的口袋『讓幼兒從中摸出粗或細的物體,知道粗細是相對的。4、 出示圓柱讓幼兒找出最粗或最細的,並按從粗到細進行排序。5、 分組操作:(1)、從奇妙的口袋裡摸出粗或細的物體,(2)、按粗和細把物品分成兩類(3)、讓幼兒從「奇妙的口袋」里摸出粗或細的物體。(1) 給粗細不同的小棒排順序.(2) 將橡皮泥搓成五根粗細不同的小棒並排序。
❽ 幼兒中班主題活動找管子比粗細示範課
活動准備: 1.白色布若干塊,規格約120cm×80cm和2cm×3cm的木條(也可用竹竿)各16根。取長短兩種木條各兩根紮成一個近似於「十」字的架子(如圖所示),再將布的四角系於木條的四端。尋一安全空間將此架子從中間懸吊起來,使之可以任意搖晃。 2.大小玻璃珠子若干分別置於幾個小水桶中,在桶中加入水粉顏料(或丙烯顏料),並加適當的水攪拌均勻待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