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教師反思大班語言活動我的小屋子
在本次的「藝苗杯」優質課評比,我選擇了繪本《小房子》設計了一個大班的語言活動。該繪本藉助了「小房子」這一視角,展現了工業快速發展後人們居住環境的變化,畫面色彩豐富,前後對比強烈,雖是譯本,但故事用語規范,詞句優美,各種修辭手法滲透其中,是一本既具可看性、又具可聽性的故事繪本。 如何將這樣一個繪本呈現給孩子?他們能夠從中獲得什麼? 首先,分析繪本,故事中有明暗兩條線索,明線是直觀的畫面信息,前半部分四季變化中呈現出了鄉村田園在不同季節中的美和趣。美體現在畫面的布局設計,以及色彩的變化,春,一片嫩綠,生機勃勃,夏,一抹深綠,盡顯鬱郁蔥蔥的特點,秋,紅、黃、橙色中點綴綠色,凸顯了其五彩斑斕的特點,冬,銀裝素裹中人物衣著的亮色點綴,更襯托出了白色之美。而故事中的趣,正體現在不同季節人們的活動、勞作,如夏季的游泳、秋季的採摘、冬季的運動等。而後半部分以色調的變化、畫面事物的增多、布局的豐滿,與前半部分形成強烈的對比,既體現了城市發展帶來的便捷,也呈現了污染、喧鬧、擁擠等不適感。而故事中的暗線則是小房子的心情,隨著鄉村建設變化而變化著,從愉快漸漸轉變為孤獨、傷心,繼而又轉變為高興,這也是作者要反映的主題,人與時代發展、居住環境之間的關系。 其次,思考孩子們的經驗是什麼?在他們的生活環境中,他們能夠感受到城市生活帶來的便捷和愉快,也體驗到了霧霾等環境污染帶來的不便,同時,也具有對鄉村生活的直觀感受,這些已有經驗有助於他們對繪本故事的理解。 第三,通過該繪本的閱讀孩子們能夠獲得什麼?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明白作者講了什麼,當然這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呢?這就需要立足幼兒的發展需要來思考,當我將這個繪本教學定位在語言領域,那麼我就需要聚焦語言領域的發展目標來思考。《指南》中關於閱讀的目標中有以下兩條闡述「喜歡通故事,看圖書。」「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由此可見,繪本閱讀不僅是看,解決看到了什麼的問題,還要理解,解決看明白了什麼的問題。怎樣才能引導幼兒仔細的看,怎樣能夠幫助他們看明白,判斷他們是否看明白?這就需要多種多樣的方法、手段來進行輔助、指導。 一、循序漸進,積累「看」的經驗 ⒈單幅畫面的精細閱讀。繪本的閱讀從第一張畫面入手,引導幼兒自己觀察,比如畫面主角小房子的形狀、色彩等外部特徵,表情神態等體現內心感受的特徵,以及周邊的、畫面角落的的、細節處的人、事、物。通過對單幅畫面的觀察,了解看的方法,並發現通過看可以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揣摩,勾起幼兒的已有閱讀經驗。 ⒉多幅畫面的比較閱讀。為了突出繪本中四季的變化,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來進行閱讀。同時呈現四幅畫面,便於幼兒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對比賞析,色彩、人物活動、以及細節處理,在尋找、發現不同的過程中,關注細節、深入理解,感受、體驗人們、小房子的情緒和心理。 ⒊多幅畫面的連續閱讀。為了突出故事後半部分小房子周圍的變化之快、變化之大,選擇了多個畫面連續閱讀的方式,將整個變化過程完整的呈現給幼兒,使他們在閱讀中關注到前後畫面之間的關聯,積累瀏覽式閱讀的經驗,當對整體變化有所了解的情況下,再有選擇的精讀,有助於對故事大框架的感知和理解。 二、多維度提問,推動理解和自主表達 閱讀活動中對畫面的觀察固然重要,但是理解和表達同樣是幼兒發展的目標,也是他們語言發展的核心經驗。如何推動他們理解和自主表達,提問是一種比較直接、有效的方法手段。不同維度的提問,能夠引發幼兒的不同經驗、以及多角度的思考和判斷。 ⒈引發對畫面的關注和描述性表達。比如在第一環節中,以問題「這是一幢什麼樣的小房子?在它的周圍有什麼?」引發幼兒對畫面的觀察。又如第二個環節中,問題「小房子周圍的鄉村田園隨著什麼在變化?」需要幼兒對四個畫面整體觀察閱讀,而問題「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鄉村田園很美?」需要幼兒關注單幅畫面或畫面中的部分細節。幼兒在回答這些問題時,更多的是以描述性的語言居多,如有……,誰在干什麼,……是什麼顏色的,……看上去怎麼樣等。 ⒉引發對故事進一步思考和評價性表達。比如問題「你覺得小房子會喜歡城市生活嗎?為什麼?」和「有人建議要拆了它,而有的人覺不能拆,你們是怎麼認為的?」需要幼兒聯系故事的前後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給出自己的觀點,不僅需要看,還需要自己的思考。該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拆有拆的理由,不拆有不拆的原因,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闡述觀點。思辨類的問題,可以引導幼兒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⒊藉助已有經驗進行表達。比如問題「城市是什麼樣的?」「多了什麼?少了什麼?」能夠激發對自己已有經驗的回顧和表述,實現同伴間經驗的分享、互補。該環節放在繪本閱讀中,有助於幼兒對城市發展必然性的理解以及城市發展中便捷、有利之處的感受,有助於對城市發展變化形成相對客觀的評價,不容易受繪本的主觀因素的影響,過多的放大城市發展帶來的弊端。 三、音效輔助,烘托情感線索 對於繪本的閱讀,以及其它文學作品的賞析,有其說的清道得明的地方,也有其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因此可以藉助其它領域的內容和元素來輔助,幫助幼兒更生動、直觀地感受,增強體驗,豐富經驗。 在該活動的處理中,我藉助了多種音效對不同階段的小房子的情緒、感受進行烘托。比如故事開始部分,選用了自然界的鳥叫、狗叫和人的歡笑聲,營造一種置身於鄉村田園美景中的氛圍,引導幼兒感受小房子的心情。又如選用了歡快的吉他曲,來營造一種陽光燦爛、心情舒暢、愉悅的氛圍,烘托四季的美與趣。而當小房子周圍發生著一些列變化的時候,選擇了略帶傷感的音樂作為主基調,並隨著畫面內容的調整,加入了車流聲、工地施工的機械聲、高鐵行駛的聲音、人們的喧鬧聲等,將繪本所要表達的內容更立體、多元的呈現給幼兒,幫助他們與小房子產生共鳴,的更好的理解它的心情。 音效的輔助,潛移默化中突出了故事的情感線索。 隨著活動的實施,還有許多的問題值得我去仔細的思考和推敲。比如活動第二環節中,我預設的目的是圍繞四季變化的美和趣兩個層次來引導幼兒觀察,講述分兩個內容,一個是四季環境的描述,另一個是人們活動的描述,但活動中因為缺乏有效的回應,使這塊內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導致幼兒的語言表達沒有得到提升、拓展,所用的詞彙、句式均是以有經驗。如何做好這一環節的有效回應?又如故事的完整欣賞,由於內容長進行了縮減,怎樣縮減能更好的保留原文優美的詞句。
Ⅱ 中班語《房子找家》的課後反思
在每一次上課後,我們就會發現自已要改進的地方和注意的地方,於內是為下一次的出航更為一容帆風順而努力。在本活動中,幼兒對顏色和圖形特徵已經有了一定的認知,能根據圖形的特徵,為各種圖形找出合適的位置。課堂上通過生動的談話、游戲等情境,使幼兒提高學習興趣,產生探索新知的慾望。幼兒在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提供學習材料,讓幼兒進行動手操作,體驗和探究按顏色、形狀等規律特徵進行活動的製作過程。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為幼兒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幼兒的積極性、主體性得到充分的表現,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同時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保護幼兒的意見,開發幼兒的創造力,鼓勵幼兒善於發現與眾不同的現象。但是本節課,我的語速有點快,語言不夠精練,講解示範的時候,因為語速快,使得部分幼兒幼兒沒能夠聽清老師的要求,導致一個問題說出來,下面很多小朋友都不知道我問的什麼。而且我的應變能力也有待加強,本次《圖形找家》活動讓我明白了,只有在不斷仔細深入的反思中,教育不斷在更新發展,也正是因為一次次的總結經驗,我們才能在其中得到培養,漫漫成長,才能找到或者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學途徑。
Ⅲ 中班語言我的夢想屋教學反思
我對中復班的語言課教學又制找到了一些方式方法,中班後期幼兒已經能夠完全欣賞理解短小的詩歌的涵義和意境,對詩歌已經產生興趣了,他們愛聽,喜歡朗誦,教師就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基礎上熟記詩歌內容,並學會有表情地朗誦,更是對詩歌意境的深入。同時,教學時可用身體動作表演,體驗多樣的情緒,我想用不同藝術形式的同構活動,會讓幼兒在欣賞活動中多一份真切的感受。總之,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斷的積累,一定會在教育教學中有所突破與長進的。
Ⅳ 中班語言活動房子里有什麼活動反思
俗話說「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的能力。
在活動中,幼兒參與性高,能積極發言,並且能延伸到貼近生活的其它方面,但是也還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活動結束後,我認真細想活動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聆聽指導老師給與的意見和建議,引起了自我的一些反思如下:
活動的亮點:
藉助教具-------幼兒形象的感受兒歌內容和意境。
在活動開始之初,我就利用教具房子圖片作為背景,又出示房子娃娃,形象地將二者結合,幼兒更能容易明白兒歌的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意境、情感。對於這樣的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很好的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活動延伸--------學會用擬人化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常態物品。
學會用「××是它的××」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為了將本次活動的難點有效突破,我將活動中出現的房子延伸至生活中的其它物品,從兒歌中看待房子的擬人角度學會去看其他事物。
活動中的不足:
引導不夠流暢--------沒有將活動內容逐層滲入,缺少過渡的自然性。
在活動初始設計的時候,每個環節都是為下一個環節做准備,然後由於自己教學活動經驗的不足,在每個環節過渡之間不能做到自然而然的對接,語言略顯生硬,導致總是活動總是有跳躍的感覺,幼兒在接受時可能會產生疑惑。因此,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如何把活動中的每個環節能做到一氣呵成,是今後需要努力和加強的地方。
過於平穩---------整節活動沒能將幼兒學習的氣氛調動到最高點。
一堂好的學習活動幼兒的學習氣氛也是很重要的,要是孩子們總是顯得很「規矩」,那麼這堂活動的效果就會降低。而這次活動整體設計的比較平淡,總體是圍繞房子娃娃而展開的,雖然幼兒願意說也喜歡說,但是要是學習氣氛不高,孩子們在活動過後容易忘記,並且很難去突破活動的難點。要是在活動中能夠在設計一個比較有意思也與內容相關的小游戲,效果也許會更好。
教具顏色過於繁亂-------- 分散幼兒的注意力。
本次活動中需要的教具很多,又需要圖譜的展示,因此,在活動先後出現的教具很多,而我卻將圖譜的顏色有的很多,一是分散了幼兒的注意力,而是顯得教具有點繁瑣。應該將圖譜顏色集中在兒歌中提到的綠色和紅色,再適量加點其他顏色就可以了,太多顏色會造成視覺的審美疲乏。
或許是急於求成,總是做不好的,深知自己存在著很大的不足,但是這都是我以後前進的動力和方向。反思的收獲在於有了改進的機會,才會有提高的機會;有了提高的機會才會有收獲、獲得的機會,這就是我們新教師應該做好的,在不斷反思、不斷改進中成長自我。
Ⅳ 幼兒園中班課後反思談話活動房子為什麼這樣
一、處理教材,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 「會動的房子」情節很有趣但語言非常簡短,一張圖一句話,動物的心裡活動基本沒有描述,對話也很少,要求偏低,對孩子來說挑戰性不夠,考慮到中班孩子已進入學年尾聲,已有一定的理解想像能力,所以,我將故事內容稍加補充,主要增加一些動物的心裡活動,如:小松鼠為什麼要在地上造房子?睡在自己造的房子里感覺怎樣?尤其是最後烏龜與小松鼠的對話,給孩子一定的挑戰性和思考想像的空間,也讓故事更完整,理解更透切。從執教情況看,這樣處理較好,雖增加了難度,但經引導孩子們還是能夠想像、理解,有利於拓寬孩子的思維。 二、抓住重點,幫助孩子更好理解故事。 本故事共有7張圖片,在半小時內要讓孩子觀看、講述7張圖片內容,時間較緊張,預估需四、五十分鍾。為此,在執教時,前面幾張內容簡單,也易觀察的圖片,只要孩子們能看會說,我就不詳細討論、展開,以便留有更多時間觀察第六張圖片,引導孩子想像、猜測小松鼠與烏龜的對話內容,並學說對話語。活動下來,孩子們對故事的理解較好,了解了房子會動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體驗到閱讀的快樂,也了解了烏龜的憨厚、小松鼠的誠實。目標基本達成,重點突出,難點也順利突破。 三、教學效果分析。 本活動時間把握較好,約半小時左右,目標基本達成,通過一系列問題的引導,孩子在看看、說說中,了解了房子會動的原因,理解了故事情節,體會到烏龜的憨厚、小松鼠的誠實有禮貌。動物角色間的對話語言雖較難,但運用頭飾學說,有效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讓孩子學習了對話語句,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動物間的友情,對動物更感興趣,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運用,讓孩子觀察更清楚,有利於他們猜測、想像,促進思維發展,激發閱讀興趣。 但在執教中,也反映出一些問題,繪本教學應讓孩子充分觀察、表達,但在執教中,自己過於顧慮時間限制,讓孩子想像、表達的空間不夠,在前面幾幅畫的描述中,提問面不夠,沒有滿足大多孩子的表達慾望。在第六幅畫的講述中,烏龜對小松鼠說的話是本故事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引出這段話,我化費了較多時間,雖然重點是突出了,但全面權衡有點得不償失,對於烏龜這段有一定難度的對話如果由老師拋出,幫助孩子理解或許更好,可以在前面給孩子留有更多思考、想像的空間。另外課件的使用不夠熟練,考慮不周。沒有使用放映狀態,圖像還不夠大,後面的孩子、觀摩老師看得還不夠清楚,視覺效果不是最好。綜述本活動,還有許多值得思考和反思的方面,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從孩子出發,多為孩子考慮,發揮孩子的主體性,才能讓孩子享受學習的快樂
Ⅵ 大班語言《家是什麼》教學反思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根據文本內容進行拓展延伸。版第一個故事中富翁權把家說成是「我的房子」,這是課文的一個難點,闡述了「有房不一定有家」的深奧道理。在教學中,我設計填空:雖然富翁住的是別墅,但他沒有親人,更沒親情
Ⅶ 小班語言教案 葫蘆房子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對自己家的房子十分熟悉。為了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自己家回的房答子,更喜歡自己家的房子。我特意設計了《我家的房子》的教案,激發幼兒對家的關注。
活動目標
1、能用簡短的語言較清楚地描述自家的房子。
2、形成幼兒對家的關注。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關注自家的房子,欣賞自家的房子。
難點:清楚地描述自家的房子。
活動准備
物質准備:幼兒自家房子的照片。
經驗准備:教師在活動前引導幼兒說說喜不喜歡自己家的房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教師提問,引出房子的話題。
1、你和爸爸媽媽住在什麼樣的房子里啊?
2、你們家的房子是樓房還是平房?住在幾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