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教案 郵筒娃娃 及反思
在閱讀上與操作中,復當我交代看書注意制的要求後,孩子們都有看書和操作的慾望,按意願撕貼牛,並在撕貼中能夠小聲討論,也能夠慢慢的念出書中的兒歌,還能夠做到姿勢正確,安靜翻閱圖書,讓幼兒在寬松的活動中學、在玩中學。
本次活動還是比較成功的,教學效果比較好,但也存在著不足: 幼兒講述慾望強,搶答現象多,我有時候有點應付不過來,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給幼兒提供個人表述的機會,同時也培養其他幼兒的傾聽習慣。
⑵ 2、結合見習情況簡述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領域教學的指導方法,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一是實踐練習法。這是一種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以形成和鞏固或改變幼兒基本的社會行為,實踐練習法是典型的做中學的方法,比如說小小值日生,自我服務,以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園內公益勞動,待人接物,解決矛盾和沖突等,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練習法來實現。第二種方法是調查法,調查法是教師引導和啟發幼兒針對社會環境,社會事務,以及社會現象的相關問題,通過多種途徑和手段收集相關材料,並對材料進行思考分析,從而發現社會現象存在的狀態,或是社會問題的原因,或是社會現象之間的聯系。幼兒社會教育中的調查法,主要是解決是怎樣的,它為什麼是這樣的問題。因此,調查法是以問題為先導的,幼兒通過調查,對社會生活有了感性和較為具體的認識,因此調查法是幼兒社會教育的重要方法。再一種方法是參觀法,社會領域中的參觀法,是指幼兒進入一定的現實社會場景,通過多種感官,感知社會現象的狀況,教師根據社會領域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組織幼兒在園內或園外的場所,讓幼兒通過對實際事物和現象的觀察思考而獲得新的社會知識,與社會規范的教育方法,它能使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系起來,通過身臨其境,耳聞目睹,接觸社會,接受教育,參觀法的運用,必須要服從於教育目的,根據教育的要求來進行。第四種方法是表演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引導幼兒,通過形態動作、語言及表情去體驗,感受一定角色的情感和行為,從而達到社會性情感發展的目的。一般要有明確的主題,主題可以是幼兒商定的,也可以是教師和幼兒共同制定的。比如說大班社會活動,傳遞微笑中,幼兒通過角色表演,了解了節日習俗,聚會,傳遞微笑帶給別人的快樂。一般幼兒表演的主題,來自現實生活事件,或藝術作品,對幼兒現實生活的關注,有助於表演主題的豐富和生動,也有助於激發幼兒的表演慾望。第五種方法是講解法,講解法是幼兒說明一些簡單的基本的知識和道理,讓幼兒了解規則及其意義,使幼兒知道一些基本的事實,知道判斷事物的基本標准,即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應該怎樣做,它為什麼要這樣做,講解法不是幼兒社會學習的唯一方法,但是是一種重要的方法,講解法的使用有一個基本的前提,那就是依靠幼兒自己的探索和思考,很難把握事實,道理或規則的本質,教師的講解,有助於降低幼兒理解的難度,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講解,應該是感性的、生動的、具體的,關注幼兒興趣和已有經驗的。第六種方法是談話法,這是我們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方法,談話法是教師與幼兒,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圍繞某個話題,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語言交流是其核心的表現形式。談話法在幼兒社會領域教學中的使用,有助於幼兒表達對社會事物和現象的經驗,有助於幼兒形成一些正確的觀念,一般來說,話題與幼兒生活關系越密切,就越具有可談性,這也就是說,來自於談話的話題,一定是與幼兒的生活緊密聯系的。第七種方法是討論法,討論法是指教師和幼兒圍繞某個問題,進行的思想碰撞和思想發散,幼兒園社會教育中的討論有兩種性質,一種是價值沖突性的討論,如誰對誰錯等等。二就是多種求解可能行的,我們如何幫助班上有聽力障礙的小朋友,這兩種討論的相同之處,都有一個討論過程,在討論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作用是引導,而不是指導,教師參與幼兒的討論,應該少問多說,即表達個人見解,以此引發幼兒表達個人見解,應在平等討論中潛移默化的影響幼兒。
另外,社會領域中,還有幾種特殊的方法,根據教師的需要進行合理的運用,他們是價值澄清法、移情訓練法、觀察學習法、角色扮演法,在這我就不展開詳細的論述。那麼以上幾種方法,不是單一的存在,而是互相作用於具體的教學中,作為一線教師,應該熟練掌握,根據教學需要,靈活的運用這些方法,接下來就以上幾種方法,來談一談,它們大體的教學模式。
一,生活感知教學模式。那麼我們在運用這種模式的時候,如何來確定它的教學目標呢?首先得讓幼兒直接深入社會生活,擴大眼界,豐富感性經驗,幫助幼兒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系。培養幼兒熱愛人民,熱愛生活的情感,使幼兒理解相關的社會行為規范,實踐有過的社會行為,這是生活感知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那麼它的程序和策略是怎樣的呢?那麼首先在第一環節,我們首先要激發興趣,組織幼兒參觀散步出發之前,就是要以簡短的談話啟發幼兒活動的願望,要告知幼兒參觀游覽散步的地點內容和注意事項,第二個環節就是要實地的去觀察,教師可以帶領孩子,到大街上或者小巷子里去散步,觀察馬路上人們的社會生活,有意識的提出問題,引導幼兒觀看各行各業人們的生活和勞動的場景,在參觀活動中,教師要帶幼兒,到達參觀地點後,要重新整隊,讓幼兒有一個整齊精神的面貌。再一個就是要提出有關的參觀要求,引導幼兒有禮貌的向接待者問好,向幼兒提出問題,讓他們帶著問題去參觀,然後把注意力集中到觀察的主要內容上,可以先參觀該單位的全貌,再有所側重的分別觀察,教師和接待人員可以做簡單的介紹,要組織好這一環節,老師還應該注意:一,參觀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包括確定參觀的內容和具體目標的要求。有參觀單位聯系,有必要時,應該指導接待人員寫一寫,講一講講話稿等等,第二就是參觀過程中,要讓幼兒有充分的時間去看看,去想想,還要引導幼兒,要用適當的語言表達所見到的人和事,允許幼兒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及時的給予解答,或者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與尋找問題的答案。三,參觀時間不宜過長,防止幼兒過度疲勞,產生厭倦的情緒。第三個環節就是參與實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應向幼兒提出行為要求,指導幼兒行為方法,組織幼兒操作練習,幫助幼兒把所獲得的知識加以引用,使幼兒得到更真實的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比如說帶領幼兒參觀郵局的工作程序之後,教師組織幼兒集體寄信,讓幼兒親自購買郵票,並將郵票貼在參觀前准備好的信封上面,將信投到郵筒里,這些實際操作,讓幼兒真正獲得寄信的初步知識,鍛煉了寄信的能力。
第四環節就是談話小結。參觀游覽回到幼兒園之後,孩子對參觀的內容印象還比較深刻,這時候教師要及時的組織幼兒進行一次談話,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進一步的整理,加深幼兒對物和事的印象,另一方面,可以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幼兒對周圍人物和周圍事件的一個正確的態度,那麼教師在組織這一環節的時候,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談話時教師可以利用圖片,謎語或生動的語言等引起幼兒回憶參觀的人和事,啟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參觀的內容和感受最深的最喜歡的事和物。
二,教師要對這次參觀游覽活動做一個小結和評價。
三,要提供有關材料,以供幼兒開展有關的游戲。那麼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參觀郵局,還有逛超市這些課例,都可以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接下來我們再來分享一個情感陶冶教學模式,情感陶冶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創設情境,啟發幼兒聯想,誘發新的情緒體驗,使幼兒與現實中情境表演中,或作品中的人物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心靈深處產生強烈的共鳴,並作出反應,從而使幼兒在遇到類似的真實情境時,更容易產生移情,作出親社會行為,他的程序與策略,情感陶冶教學模式,包括情感激發,情緒追憶,情感換位和實際行動四個環節,情感激發也叫認知提示,指通過成人的言語提示,組織幼兒通過討論、繪畫、唱歌、游戲、表演等形式,幫助幼兒辨別各種不同的情感及其面部表情,理解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情境中的想法、觀點和情感,促進幼兒辨別他人情感,效仿他人觀點,及進入他人角色能力的發展,進而促進幼兒認知水平和社會理解水平的提高,為產生移情奠定良好的基礎。
情緒追憶,是運用言語提示,喚醒幼兒在過去生活經歷中親身感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體驗,引起他們對情緒體驗產生的情境、原因和事件的聯想。加強情緒體驗與特定社會情境之間的聯系,這個情緒追憶,比如說在我們上大班的社會課「生病的小朋友」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幼兒,比如說你生病的時候,你的感受是什麼?你最希望得到誰的幫助?這時候讓孩子在回憶他生病的時候,他的感受,這樣就是情緒追憶。
還有一個是情感換位,情感換位是教師提供一系列由近及遠的社會情境,讓幼兒分析討論和扮演角色,從而使幼兒轉換角色去體驗某種情緒,情感的狀態,並促進其角色轉換能力的發展,通過情緒追憶和情感換位,幼兒得以把過去的情緒,情感體驗遷移到相應的社會情境之中,使自己置身於其中,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體驗或設想他人正在體驗的情緒情感,從而產生移情。
實際行動是組織幼兒將自己移情的體驗表達出來,與同伴老師進行交流,在這一步驟中,教師是指揮,幼兒是主體,教師指揮幼兒操練,要注意操練的實效性,移情形式要多樣。一,應用性操練。教師根據活動前的預想,提供幼兒抒發感情,作出積極行為的情境,讓幼兒實際做一遍,例如在「關心生病的小朋友」活動中,請幼兒按照意願選擇關心病人的方法,參加相應的小組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有的孩子說,要給生病的小朋友送水果,送一封信,還有送花,送一張賀卡等等,這些讓幼兒先來選擇他關心病人的方式,然後參加小組活動。第二就是表演性的練習,表演性的練習,包括你的事例分析和行為練習,即先舉出假設的各種典型的社會情景或事例,或通過欣賞表演兒歌等等,讓幼兒分析出該種情形下,怎樣做才能帶給別人歡樂,並根據幼兒的提議,讓大家輪流扮演不同的角色進行表演,從中體驗不同的情感,教師應鼓勵幼兒,用動作和表演進行表演練習,使所學的新知識逐步深化,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大班社會活動,他為什麼哭的?最後一個環節中,教師讓幼兒扮演哭的人與關心者,幼兒在表演中,抒發了關心他人的情感,體驗關心他人的行為,那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比如說關心生病的小朋友,我是媽媽的小幫手,都可以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接下來我們再與大家談一談,角色扮演教學模式。角色扮演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幫助幼兒了解人際關系,及不同角色身份,學習以適當的行為方式,進行溝通,從而掌握互助合作等友好交往技能,發展幼兒語言交流能力和想像力,使幼兒實踐和嘗試自己解決社交問題的辦法,這種方法的程序與策略。
一是教師要創設情境,情境的創設要力求真實生動,有人有景,場景的布置及道具要盡量的簡單,化裝突出人物身份的主要特點,使幼兒能夠看懂就行,如需要幼兒扮演角色,應事先物色人選,組織排練,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要用語言向幼兒介紹場景,這是什麼地方,是什麼角色,和主演者,以引起幼兒觀看錶演的興趣,並向幼兒交待任務,提醒他們仔細觀看錶演者的表情、動作,記住表演的內容,以便在觀看後進行討論,這是先創設情境。
再有一個就是表演。為了使全體幼兒能夠清清楚楚的看清楚表演內容,表演者要面向全體幼兒,表演速度要適中,可以完整的表演,也可以分段表演,一個是把全部表演完之後進行討論,再一種就是孩子一邊表演,一邊教師組織孩子進行討論。
第三一步就是討論明理。觀看錶演之後,教師應圍繞活動目標,有重點的提問,引導幼兒討論評價表演中人物的言行,激發某種情感,提出今後行為的選擇建議,提高幼兒的社會認知水平和判斷能力。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讓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看法,通過幼兒自己的活動,思考得出正確的結論,討論的基本形式主要是小組合作形式,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甚至展開爭論,要鼓勵幼兒談出,帶有個人情感的理解,鼓勵創新。
第四個環節就是學習表演,幼兒有表演和模仿的興趣,在這個階段中,教師要組織全班幼兒分組,分角色進行表演,從而鞏固在活動中獲得的行為規范,有時可以讓部分幼兒參與表演,其他幼兒再次觀看,還要依據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教學環境來定。幼兒通過表演,進一步判斷道德行為,在進行表演中,更好的掌握道德行為要求,那麼在我們日常教學活動中,比如說媽媽我愛你,還有小記者這些教學活動,都可以採用這種角色扮演教學模式來進行。
第四種模式是實際練習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教學目標是讓幼兒在做中學,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及交往能力,幫助幼兒內化道德規范,行為准則,這種模式的程序與策略是,第一要激發願望,活動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出示實物,圖片等直觀教具,並以簡短的語言激發幼兒對某一問題的興趣,激起幼兒參與實踐練習的願望,例如在「做事有條理」活動中,教師出示一堆零亂的物品,引發幼兒整理的興趣,並問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張桌子上有什麼東西?這些物品放的怎麼樣?讓我們來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好嗎?這樣就自然而然的激起幼兒參與練習的願望。社會活動,我是媽媽的小幫手也是這樣的,他媽媽生病了,小兔子看到家裡很亂,那麼兔子姐姐就引導小朋友,這么零亂的房間,我們應該怎麼做,從而也是自然而然的激起了幼兒參與練習的願望。
第二就是方法的學習。在這一階段中,一是要組織幼兒討論交流某一情境中的行為要求,通過概括讓幼兒知道怎樣去行動,例如我們是小主人的活動中,教師把幼兒討論的結果進行小結,使中班幼兒懂得,當小班的弟弟妹妹來作客的時候,我們要做好小主人,可以先做自我介紹,說說自己的名字、班級,再帶領客人參觀我們的教室,然後帶他們一起玩兒,一起做游戲。第二,就是請部分幼兒根據老師創設的情境,嘗試正確的做法,其他幼兒觀看台上幼兒的做法後進行評價,從而學習正確的行為方法。例如,在「做事有條理」的活動中,讓部分幼兒嘗試整理物品,其他幼兒通過觀察、思考、評價,而懂得整理物品的正確行為程序,即大的物品放在下面,小的物品放在上面,這樣做才整齊有序,便於搬動。
三,行為練習。孩子獲得一定的方法之後,既讓幼兒練習,教師要巡迴觀察,可以幼兒分成小組展開練習,互相觀察,看行為是否合乎要求,教師針對幼兒練習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糾正的方法,同時讓行為准確無誤的幼兒,上台示範,使幼兒對行為要求有更明確的了解。此外,應盡可能的組織幼兒在游戲中,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行為練習。
四,小結評價,教師要對活動的主要內容和幼兒的練習情況進行小結評價。同時向幼兒提出活動後的練習要求,使教學延伸到課外、園外,只有這樣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夠逐步形成。那麼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是小主人、小交警這些課,都可以採用這種教學模式。
第五種教學模式是藝術感染教學模式。藝術感染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是,開闊幼兒的眼界,豐富幼兒的社會知識,提高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使幼兒理解和掌握運用於藝術作品中的社會知識和行為要求,這種方法的程序和策略是:一,欣賞藝術作品,這里所說的藝術作品是指文學藝術作品,即詩歌、故事、散文等,教學一開始,教師給幼兒生動流暢的講述故事,富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歌,使幼兒在欣賞文學作品中受到感染,為了使藝術作品更好的發揮教育作用,教師應注意兩個問題,一是活動前,教師應該精心的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有益的、有啟迪性的作品。二是根據幼兒對語言的掌握和理解程度,適時的講解啟發,對由作品中表現的主題要重點給予提示,使孩子更好的從中領悟到道理。
二,討論小結。社會教育活動中,讓幼兒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的目的,是為了讓幼兒明理、激情,進而導型。因此,欣賞藝術作品之後,就是應該圍繞教學要求,提出一些問題,讓幼兒圍繞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從而明白蘊藏在某個作品當中的某個道理,激發良好的情感,並影響其以後的行為。討論時,教師要尊重幼兒,鼓勵他們暢所欲言,提出不同的看法,討論後,教師要進行小結,引導幼兒得出正確的認識。對幼兒提出行為上的要求。
第三,就是聯想深化。教師要適當的拓寬活動內容,這一階段可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或對一些社會現象進行評論,以促進道德知識進一步內化。例如在大班「做個守信用的孩子」活動中,教師在組織幼兒討論,波波和樂樂的作品的基礎上,開拓幼兒的思路,讓幼兒分析另外兩個事例,使幼兒能進一步領悟蘊含在作品中的道德知識、明辨是非,並以此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
四,是創作實踐。幼兒掌握了一定的道德知識之後,教師可組織幼兒開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創作實踐活動,讓幼兒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培養良好的行為。例如,在「三隻想生病的小狗」活動中,教師組織為媽媽開個小小音樂會,在音樂會上,讓幼兒唱有關愛媽媽的歌,並將自己親自製作的禮物布置在媽媽的照片旁,這些活動都可以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讓他們懂得愛媽媽的一些實際行動。那麼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比如說有這些課例,「三隻想生病的小狗」、「香噴噴的文字」等課都可以採用這種教學模式。
一,重視各領域教學內容中的社會性教育元素的整合利用。幼兒社會性的發展不是孤立的,必然是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如何進步的,是將認識納入到他整個的經驗體系中的,再用教材的過程中,你也會發現,社會教育內容,幾乎無法從其他教學內容中割裂出來,例如大班下學期主題六,開心大王,次主題二,我是開心果。活動五,傳遞微笑。該主題本身就是以幼兒的情感教育為主,盡管在這個主題裡面,蝸牛的微笑是一個語言課,但是我們感覺它更像一節社會課,它是以「蝸牛的微笑」是以優美的語言,動情的講述蝸牛的心理變化,表現動物美,怎樣將微笑傳遞出去,是將語言教育與社會性教育,自然的結合在一起,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每個主題開始部分的主題引導裡面,無一例外的是講社會性教育目標,明確的進行了說明,請一定要認真的閱讀,加以領會。
第二個就是區域活動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良好平台。翻看我們的教材,我們會發現幾乎每一個教育活動後面,都有一個區域活動的內容,從目標的設定,材料的准備,區域規模,到指導方法,都作出了比較詳盡的提示,目的就是要通過創設,並有效的利用環境,讓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都有利於引發幼兒的主動探索精神和幼兒間的交流交往。教師可以很好的利用這一個交友平台,注意觀察了解,幼兒的心理及情緒情感的變化。捕捉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交友契機,給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幼兒學習交往的方法,形成規則意識,教師在指導這些交友契機的時候有很多,比如說幼兒之間發生一些沖突,幼兒在操作間,學習中的一些持續性,遇到困難事兒如何反應,材料的整理如何規范這些規則,教師就可以進行有效的指導。
第三,就是充分利用生活中隨機、靈活、自然的教育元素。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是一個自然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離不開生活。就像一張紙的反面正面一樣不可分割,生活即教育。在社會性發展方面,表現的最為充分,孩子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度過,教師要善於運用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發展幼兒的社會性,一日環節皆教育,你比如說早晚的問候與道別,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吃飯、喝水、入廁的規則,培養孩子的社會規則。午睡的紀律,培養了孩子的規則與情感。還有孩子小夥伴的交往,培養孩子自我認真,與人際關系,參與一些活動,這些也是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社會性的交友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潛移默化,希望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把社會性的交友的元素都滲透一日生活各個環節之中。
第四,就是成人的態度習慣等行為模式,對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意義。那麼幼兒的個性品質有遺傳的特質,但後天的習得行為是幼兒習慣養成的關鍵。那麼我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作為我們成人,該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社會性的發展模板呢?那麼接下來我再談一談,目前社會領域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是避免過於的知識化。社會領域的培養包括知、情、意、行四個方面,然後在當前的幼兒教育中,有些過於重視知識的教育,而忽視行為的養成,一方面教給幼兒許多道德品質方面的知識,孩子們也能夠繪聲繪色的講解,包括我應該怎麼做,包括一些為人處事的一些道理,但是另一方面,孩子們在行為中,則表現出任性、自私、爭搶,不懂禮貌,不分是非等不良習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品德教育的過程中,只注重了講道理、學知識,而忽視了操行,以知識代替行為的養成。
第二就是以適應幼兒發展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那麼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應該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實踐,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夠真正取得成效。社會教育強調幼兒在做中學,通過真實的體驗來學習。那麼在這我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這是今年的六一兒童節,我們幼兒園舉行的一個社會性的一個活動。我們是這樣來組織的。每個孩子從家裡帶三樣物品,一樣是爸爸用的物品,一樣是媽媽用的物品,再一個是寶貝自己用的物品,這樣的物品什麼都可以,你可以是不穿的衣服,可以是爸爸或者媽媽不再用的一個裝飾品,或者是孩子不再需要的一個玩具,或者圖書等等,什麼都可以,孩子把這些物品帶到幼兒園之後,放到班級裡面,班級裡面老師把這些物品標上價格,然後布置成一個超市,在六一兒童節這一天,我們組織孩子大班、中班和小班,組成一個家庭,由爸爸媽媽帶著這一個孩子來逛超市,在組合的過程中,孩子很自然的就學會了去照顧弱小,爸爸媽媽如何去在逛超市的過程中,不要丟了自己的寶寶,如果真的把寶寶丟了之後,該怎麼樣來解決,那麼他通過尋求警察幫助,還有通過去廣播室去播音,來尋找自己的孩子,還有帶孩子購物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如何學會理財,我手裡就是有五塊錢,大這五塊錢該怎麼樣來分配呢?因為我們的活動有一個要求就是,要給爸爸買禮物,要給媽媽也買禮物,還要給自己買一份禮物,還要給我的孩子買一份禮物,所以孩子在買禮物的過程中,要學會割捨,這個禮物太貴,我可能買了這個禮物之後,我剩下的錢,就不能夠再買其他的禮物了,所以即使這個禮物比較喜歡,為了完成我應該完成的任務,我得學會舍棄,這樣一些活動,就是對孩子的社會性發展非常好。而且我們今年這個活動,也舉辦的非常成功。
反思幼兒園社會領域的教育,我們應該認真的思考,如何選擇社會領域教育活動的內容,以何種形式呈現內容,更加適合幼兒的學習,首先要選擇適宜貼切的內容,其一就是與目標無關,或者是關系不大的內容必須刪除。其二,主要選擇的內容,應該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即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又有發展性。其三,就是所選的內容要有啟發性,能鍛煉幼兒的思維,啟發幼兒的心靈,所以在組織內容時,要把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相結合。邏輯順序即知識系統的內在邏輯體系,心理順序即孩子學習活動內在的認知規律,因此適合幼兒發展水平的課程內容,應當以幼兒為中心,以幼兒的特點和需要為出發點來制定,有效教學,是由學習者的現有知識,他們的文化實踐,他們的信仰,以及他們對學科內容的掌握程度。其次,以適應幼兒發展的方式來呈現教學內容。同樣是關注殘疾人,同樣是愛的教育,那麼我們來看一看教育中的一個案例。一個盲孩子,因為自身的缺陷,成為同班孩子的嘲諷和捉弄的對象,教師沒有簡單的斥責和教訓孩子,也沒有苦口婆心的光說大道理,他而是請這個班級的孩子,帶上眼罩生活一天,這些正常的孩子們,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深刻的體會到了盲人的艱難和堅強,從而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自己沒有任何理由去嘲笑這個盲孩子。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應該特別重視通過體驗獲得生活經驗。正如前蘇聯心理學家盧赫所言,個人的情緒經驗,越是多樣化,就越容易體會了解想像別人的精神世界,甚至會有密切的情感交流,在交友中,我們應該抓住一切社會教育的契機,是對幼兒園教師的基本要求,社會教育是與現實生活緊密關聯的教育,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基本社會生活能力和技能,並增進幼兒的相關知識,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充分利用現實生活,在生活事件、生活活動中,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讓幼兒練習、實踐,只有這種結合,現實生活的社會教育,才能夠真正取得實效。
⑶ 我們幼兒園聯歡,急需搞怪(笑)互動游戲和問題
***親子動一動 提升肢體智能 游戲1 我是好駕駛 讓孩子在趣味的游戲中,區分走與跑的不同,在快與慢的節奏中,學習掌控自己的肌肉。適合年齡:2-4歲 准備道具:呼拉圈(兩人一個)、或是小投環(一人一個) 游戲說明: 1.邀請孩子進行開汽車的游戲,可以載客人(兩人一個),也可以單獨自己一個人開。 2.當小朋友選好以後,告訴孩子汽車有時快、有時慢。快的時候用跑的、慢的時候用走的,並示範跑與走的動作,讓孩子自由調整步伐。 注意事項: 1.由於有些時候需要跑步,因此在游戲前,爸媽們要注意場地是否夠大,避免孩子因為不小心互相碰撞或是撞到傢具而受傷。 游戲2 城堡大戰 反復練習扔球的動作,讓孩子感受破壞與重組的趣味,同時宣洩緊張與焦慮的情緒。 適合年齡:3-6歲 准備道具:小球、積木若干個。 游戲說明: 1.爸爸和媽媽先邀請孩子一起拿積木蓋一座城堡,等城堡蓋好之後,告訴孩子要進行一個丟炸彈的游戲。 2.爸爸媽媽和小朋友輪流拿球攻擊城堡,直到城堡倒塌為止。 3.大家一起再把城堡蓋起來,或許也可以想想,蓋成怎樣的城堡比較不容易被打垮。 4.再輪流用球攻擊。 注意事項: 1.鼓勵孩子多多練習丟。孩子的力道或許不足,可以考慮讓孩子站前面一點,並幫助他們學習如何瞄準目標物。 2.如果用的是紙積木,可以請孩子迭得高高的再享受倒塌的樂趣,但如果是實心的積木,則高度不宜高於90公分,避免掉落時碰傷孩子。 3.在丟球前一定要告知孩子,不可以將球丟到別人身上。 游戲3 小小飛行員 這個游戲可以增進手臂的肌耐力、發展平衡感及協調性,並加強孩子對空間的認識。 適合年齡:4-5歲 准備道具:滑板、粗繩、可以當成目標的物品、可系綁繩子的固定物。 游戲說明: 1.請小朋友以伏卧的姿勢,將腹部貼在滑板上,用雙手及手臂的力量拉動滑板,使滑板自由活動。 2.選擇一地點放置目標物,讓孩子繞著目標物滑行且不能碰到目標物。 3.將粗繩放在地上,一端系在固定物上,滑板放在粗繩上,讓小朋友手攀著繩子前行或後退。 注意事項: 1.滑板的輪子必須是可以各個方向自由轉動的。 2.一定要在平坦的地面上進行活動。 3.步驟中的各種活動也可以改成跪在滑版上進行。 游戲4 轉轉樂 藉由親子互動游戲,刺激前庭系統,訓練孩子的平衡感發展。 適合年齡:3-4歲 准備道具:附有手把的旋轉椅 游戲說明: 1.父母協助孩子坐進旋轉椅中,讓孩子的雙腳跨出旋轉椅外,雙手扶住旋轉椅內的把手,記得提醒孩子背後向後靠穩,然後慢速開始旋轉。 2.爸媽可以跟孩子輪流游戲,讓孩子也可以幫忙擔任轉圈圈的人,可以幫助孩子手眼協調及肌肉發展。 注意事項: 1.旋轉的時候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反應,如果孩子覺得害怕,就給予安撫或暫停游戲。 ***玩球躲貓貓 訓練邏輯數學 游戲1 球球泡泡澡 通過與水、球等物品,讓孩子體驗觸覺感受,並啟發孩子對數量、多少的基本認知。 適合年齡:1-2歲 准備道具:澡缸、塑料球 游戲說明: 1.讓寶寶先進入澡缸,再將澡缸注入清水,然後將球一顆顆放入澡缸中,讓寶寶體驗玩水的樂趣及觸覺刺激,感受澡缸從「0」(沒有球)開始後的變化。 2.爸爸媽媽丟球進澡缸的時候,可以同時一邊報數,讓孩子對數與量有最基本的認知。 注意事項: 1.避免孩子在浴室里滑倒,發生窒息或溺水的意外。 2..孩子如果有害怕、逃避、拒絕的反應時,不要強迫他,可以慢慢地引導他用手或用腳先行碰觸。 游戲2 誰是同一國的 通過視覺及觸覺進行區分,培養孩子分類、辨識的優勢能力。 適合年齡:3-5歲 准備教具:大小不同的螺絲及螺絲帽數組 游戲說明: 1.將螺絲跟螺絲帽分散在桌面上,讓孩子通過視覺區分,先將螺絲帽和螺絲進行第一次的分類。 2.讓孩子通過視覺及觸覺分別分辨大小螺絲帽和螺絲的差異,然後再加以細分。 3.爸爸媽媽和孩子進行比賽,看誰最快把螺絲和螺絲帽栓在一起。 注意事項: 1.每次游戲過後要收拾好,讓孩子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 2.避免孩子拿來拋投,或避免小小孩誤食。 游戲3 躲貓貓 讓孩子通過抓握取拿的動作,促進小肌肉發展;並通過尋找的動作,建立孩子對物品的認知及數與量的概念。 適合年齡:1歲到2歲 准備道具:塑料充氣球池、塑料球、圖卡、一些日常用品 游戲說明: 1.孩子進進球池後,再將球慢慢倒入池內,讓孩子感覺球逐漸將身體掩蓋的感覺,建立「存在」和「消失」的概念。 2.選擇一項物品埋進球池內,請寶寶尋找出來。 3.選擇多樣物品埋進球池中,在准備配對的圖卡,當父母拿出圖卡時,請寶寶從池子裡面把與圖卡相同的物品找出來。 4.當孩子對於數字已有認識的時候,爸媽也可以拿出數字圖卡,請孩子一邊唱數,一邊丟出與數字圖卡相對應的球數。 注意事項: 1.幼兒注意力並不持久,而且容易分心,玩游戲時應該在沒有雜物的環境下進行。 2.大人玩游戲投入的程度,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游戲的興趣。父母玩得愈投入,孩子就愈容易玩得開心。 3.要以輕松、好玩為前提,不要讓孩子察覺到是在學東西,否則可能會引起抗拒,而讓效果大打折扣。 游戲4 跳跳球 讓孩子認識並辨別顏色、學會數數量。 適合年齡:5歲到6歲 准備道具:可以丟接的球與球套 活動內容: 1.讓孩子手拿球拍,將球往空中拋去,當球落下來時,再用球拍接住,同時搭配唱數游戲,例如:1個、2個......。 2.父母將球往地上丟過去,孩子手拿球套,當球觸地彈起時,讓孩子把球接住,再投給媽媽。 3.爸媽投球時,可以一次丟好幾個顏色的球,然後指定孩子要接哪一個顏色的球。 注意事項: 1.孩子如果接對了,要記得給他熱烈的回響,例如:「好棒喔」之類的。 ***敲敲打打 培養音樂智能 游戲1 小小樂隊 讓孩子用耳朵聽、用手敲打,認識不同質料的不同音色。 適合年齡2-4歲 准備道具:塑料罐、玻璃罐、鐵罐若干個,大紙箱一個、音樂、任何可以敲打的棒子。 游戲說明: 1.爸爸媽媽敲著三種不同的罐子,讓孩子用耳多仔細聽聽罐子所發出來的聲音,然後再請小朋友閉上眼睛,猜一猜是哪一個罐子的聲音。 2.請孩子站在中間,然後爸媽從遠處敲打其中一個罐子,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指出聲音的方向。 3.讓小朋友用棒子敲打任何東西,包括門、窗、桌子等等,了解音色的不同。 4.用各種瓶瓶罐罐及大紙箱當成樂器,配上音樂,請孩子來一場即興的演奏。 注意事項: 1.不要讓孩子敲打易碎物品,避免孩子受傷。 2.要適時給予孩子贊美,讓孩子更熱於嘗試。 游戲2 我是音樂家 經由圖片的認知與學習,認識不同的樂器;並聽聽不同樂器發出的聲音,了解不同的樂器產生的不同聲音或音色。 適合年齡:4-5歲 准備道具:介紹樂器的唱片或錄音帶,樂器的圖片或演奏者彈奏樂器的照片或圖片。 游戲說明: 1.爸媽先將樂器介紹給小朋友認識,如小提琴等。 (1)拿一張小提琴手正在拉小提琴的照片給小朋友看。 (2)請小朋友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勢與動作。 (3)聽小提琴獨奏的曲子,並請小朋友以剛才的動作配合曲子搖擺。 (4)依先前的步驟,在介紹木管樂器如單簧管、長笛等;打擊樂器如定音鼓、三角鐵等;銅管樂器如小喇叭、法國號等也可以加入中國的樂器如古箏、鑼鼓等等。 (5)聽音樂,請小朋友找出樂器的圖片。 注意事項: 1.請孩子辨別樂器的時候,可以請孩子指出圖片即可,不一定要強求孩子說出樂器的名稱。 2.如果孩子已經沒有耐心,不要強迫孩子學習。 3.聽一種樂器獨奏時,最好可以以古典作品曲與一首現代流行曲交錯。 游戲3 瘋狂配音員 模仿日常生活中可以聽到的音響節奏,培養孩子的注意力、想像力、創造力,讓學習效果更突出。 適合年齡:5-6歲 准備道具:空紙箱 游戲說明: 1.以孩子的生活經驗為基礎,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杜撰一
⑷ 請給我一篇幼兒園或是小學數學得數是3的加法
1+1+3-2=3
⑸ 小郵筒美術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國家,地區的郵筒。
2.製作班級郵筒。
3.製作古今傳遞信息的辦法。
活動准備:
1.「社會萬花筒」:《寄信》,「創意小玩家」:《寫封信寄給你》。
2.掛圖《寄信》。
3.兔子郵筒。
4.志祥,色紙,剪刀,彩色筆,廢舊瓶,廣告顏料,數字,白膠,膠帶,將幼兒用書中的郵筒復印,放大,著色後製成圖卡。
5.請家長帶幼兒到有關的博物館參觀,或者豐富有關方面的知識。
活動過程:
1.師:你們知道不同國家的郵筒一樣嗎?
幼:不一樣。
師:那我們一起來看看不同國家的郵筒。
師:你們看看不同國家的郵筒的造型及特徵都是什麼樣的
幼:有紅色的,藍色的,綠色的。
幼:有不同的圖案。
2.師:我們一起看看郵局拍下郵筒的照片和郵遞員取信
3.師:那你們知道郵筒有什麼作用?
幼:寄信的。
師:郵筒上不同的入口和上面的文字代表什麼?
幼:不知道。
師:郵筒上的郵政標志代表的意思是什麼?
幼:………(師解釋代表什麼意思)。
4.啟發幼兒討論郵筒的製作。
師:「如果我們班也要設置郵筒,你想把郵筒要做成什麼樣子?
幼:做成小兔子,小房子。
師:可以用什麼東西做郵筒?怎樣裝飾?
幼:小花,太陽……
5.按幼兒討論的結果,結合幼兒用書《寫封信給你》上兔子郵筒的做法,分組合作,製作「可愛的郵筒」。
——將幼兒分組合作進行活動,要求幼兒商量計劃製作什麼樣的「郵筒」。
——為每個小組提供取材料的筐子,避免幼兒活動期間來回走動。
——注意尊重幼兒的創意,不要求幼兒一定要完全模擬製造「郵筒」。
⑹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踐認識郵局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了解郵局及工作人員的工作特點。 2、學習有重點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傾聽同伴的介紹。 活動准備: 1、拍攝郵局的照片並製作成多媒體 2、製作的郵筒一個活動預設過程: 1、 回憶交流,提問問題: --"上次我們在大馬路上看到了郵筒,也知道了郵筒里的信都要拿到郵局去,然後由郵遞員去送信的,對嗎?那小朋友們去過郵局嗎? 你們到郵局去干什麼呢?" 2、 出示圖片,梳理對郵局的認識師生共同討論自己對郵局的認識: --"郵局的標志性顏色是什麼?"(顏色)"郵局的標志是怎麼樣的呀?""郵局有哪些功能呢?"(可以寄信、寄包裹、存錢、取錢、打電話、訂報紙雜志、帶收煤氣、電話、自來水費等。)"看一下照片,郵局裡都有些什麼呢?"(有郵箱、有稱、有電腦、有桌子等)"圖片上的這個人在干什麼?"(寄包裹)為什麼這里有個稱啊?稱是用來干什麼的呢?""這里的人們在干嗎?"(儲蓄業務) 3、 了解郵局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 "這張照片上工作人員在干什麼?"(辦理包裹業務)"這張照片上的叔叔在干什麼?"(辦理快遞業務)"那這個阿姨又在做什麼呢?"(辦理儲蓄業務)原來啊,郵局的叔叔阿姨們都有各自的工作崗位,做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
⑺ 大班小菊花送信語言教案
幼兒園教案:送信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發展幼兒向指定方向跑的能力。
2、鞏固幼兒對回幾何圖形的認識答。
重點、難點重點:發展幼兒向指定方向跑的能力。
難點: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活動准備:貓頭飾一個,信封若干,封面上畫有圓形、三角形、正方形。
在場地一端放三個郵筒,分別貼上圓形、三角形、正方形標記。
教師行為:
1、開始部分。
教師帶領幼兒游戲:教師扮貓媽媽,小朋友扮小貓。做模仿操。
2、基本部分。
(1)教師示範講解游戲,強調游戲規則。
請一名幼兒根據教師的口令進行游戲,最後檢查信送對了沒有。
(2)讓全體幼兒進行游戲並檢查所有的信是否送對,若有錯,請幼兒重新送。重復游戲2~3次。
3、結束部分。
(1)教師小結、評價游戲情況。
(2)幼兒自由活動。
(3)貓媽媽:小貓們,天快黑了,我們一起回家吧!全體幼兒回活動室。
【更多幼兒園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