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小班教案《水的形狀》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水,幼兒對水非常感興趣,本次活動幼兒的積極性都很高,能大膽嘗試運用各種操作材料進行操作,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去觀察,去發現,去思考,滿足了幼兒的好奇、探索,希望嘗試的慾望,強調了以幼兒為主體的原則,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活動開始,我首先出示了小客人水寶寶。讓幼兒去探索水寶寶的秘密,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情緒。在探索活動 (一)中,我通過聞一聞,嘗一嘗,猜一猜,感知了水的特性之一,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在探索活動(二)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材料,讓幼兒在盛水活動和溶解實驗中,感知了水是流動的及有些東西在水裡會被溶解,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那就是在每個活動環節的時間把握上還比較欠缺,尤其是要把握好個體操作與集體分享交流的時間分配,幼兒的自由探索時間再適當長些。
Ⅱ 幼兒園大班教學反思 水有變化嗎
這個活動的內容來自於主題活動「大自然的語言」中的一個科學探索活動《小水滴哪兒去了》。水是幼兒日常生活中經常玩,經常使用的東西,水的三態變化是幼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科學現象。平時幼兒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冬天,路上為什麼會有冰;什麼時候會下雪?水開了為什麼有那麼多霧氣等等。為揭開這些謎團,我們開展了科學探索活動「水的變化」,這個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孩子的生活。現將本次在教學實踐中所出現的一些情況做以下深入反思。
反思一:預設教學效果,有助於提升教學質量。
在執教之前,教師能將活動中預設所要發生的問題在腦海中羅列一遍,例如:有什麼辦法讓冰融化成水?可以引導幼兒想一想除了借用一些輔助材料外,還能用什麼方法讓冰很快融化成水?這樣在第一次探索中讓幼兒主動感知,獲得經驗,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在第二次嘗試中,教師為孩子提供充分探索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進一步在探索的過程中知道讓冰融化的方法,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幼兒的探究能力,激發了幼兒熱愛、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反思二:合理制定目標,有利於幼兒的發展。
在第一次開展這個活動時,制定的目標:1.知道水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變化。2.養成仔細觀察、積極思考的習慣。當執教下來發現只有讓幼兒來感知水的三種形態和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變化,才能使幼兒更好的來理解、掌握。於是,目標修改為:1.初步感知水的三種形態及在不同的條件下會產生變化。2.通過觀察、操作,讓幼兒了解冰的融化與溫度之間的關系。有了明確的目標後,教師要容易拿捏活動中的重難點,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反思三:教學方法明確,為幼兒創造學習的條件。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在本活動里,幼兒具體的學法是:
1.嘗試操作法:在科學探究活動中,要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嘗試。因此,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可操作的材料,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不同的材料使冰融化水的速度也是不同的。
2.體驗交流法:在為幼兒提供嘗試、探索空間的同時,引導幼兒去觀察、發現,並能用語言來表達自己對水在不同條件下的變化情況,使孩子的知識經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反思四:合理提問,促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以自主性學習為主的科學活動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以問題的層層設置而得到體現的。在這次活動中,教師的問題是:1.冰是怎樣形成的?水在怎樣的條件下才會變成冰?直接進入活動主題以及有效、合理的提問是開展科學活動的方向,為第一環節服務。2.我把這塊冰放在紙上,看看有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在引導幼兒觀察中,初步感知室內的溫度要比冰的溫度高,所以冰會慢慢的融化。3.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讓冰很快融化成水嗎?你們可以試試用這些材料能不能讓冰很快融化?如果不用這些材料,只要藉助一定的溫度,能不能讓冰很快融化成水呢?這三個層層遞進具有梯度的問題,讓幼兒一步一步地投入到觀察與創造的操作之中,從而明白溫度越高,冰融化成水的速度就越快。4.冰遇熱融化成水,那水遇熱會變成什麼?水蒸氣還會變回水嗎?在這些問題的啟發下,引起幼兒進一步研究觀察,發現水隱藏著的小秘密,同時幼兒的知識經驗得到更多的提升。
反思五:可操作材料性強,能發展幼兒的探究思維。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科學領域的目標為:「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我想,在一個科學活動中,教師提供的材料具有可操作性強,不但為活動本身帶來精彩,而且還充分發揮了幼兒的動腦思考力。
本次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實驗操作材料有:幼兒人手一個小碗、2塊冰;每組籃子里投放紙、熱水、毛巾、沙等。通過對各種材料的操作,幼兒能在觀察、比較中發現、獲取實驗結果,直接幫助幼兒獲得有效知識經驗。
反思六:教學細節重視,教學活動能順利開展。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為此,在一個科學活動中,不僅為幼兒提供有效地操作材料,還要對幼兒操作的要求、實驗結果的驗證及結果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如:該活動中,教師以最直接的導入方式來引出本活動的主題,這樣的處理及設計能夠較好的讓幼兒明確活動的意向,隱性浪費時間的概率大大減少,提高了活動的有效性、合理性。另外在幼兒操作完以後,教師能准備好一張大記錄表格,將幼兒的實驗結果呈現出來,這樣通過講解、驗證後,對於每個幼兒都能在一個輕松地氛圍中理解所要學習的知識點,十分自然。
存在的問題:
1.我在課前還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便於操作觀察的材料,如每組准備一杯熱水、一杯冷水、一塊毛巾等(把原本提供的塑料袋、沙一些材料取捨)並要求幼兒自由選擇好材料將冰投放其中排列桌子中間,安靜耐心的來觀察冰的變化,這樣才會更快的比較、發現,探索性強,而不會出現自顧自的現象。
2.在活動中還應認真的觀察幼兒,傾聽他們的談話,在與他們的談話中發現他們的興趣和經驗,激發孩子們主動學習。
3.及時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還不足,活動後立即反思顯得條理性不夠強。
總之,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怎樣有效指導幼兒?為幼兒提供何種有效材料等,這些問題還有待在今後的活動中進一步完善。
Ⅲ 幼兒大班哪些東西能化在水裡教案
幼兒園大班教案:水有變化嗎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測量液體的多少,感知容積不會因其形狀以及顏色的變化而改變,初步建立守恆概念. 2、認真觀察進行多角度比較,判斷物體容積的大小. 活動准備:透明塑料杯(6個),量杯(2個),顏色深淺不同的水兩種,幼兒用書. 活動流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出示兩種顏色不同的水倒入量杯中(一樣多),讓孩子們首先用目測的方式比較兩種液體,哪種液體多? 二. 1、將兩種水分別倒入兩個相同比量杯小的杯子再進行觀察.孩子得出結論:「水會變多.」同樣將水倒入大量杯孩子們的結論是:「水變少了.」 2、教師操作,引導孩子們自己探索: 用大杯子和小杯子盛了一樣的水,用同樣大的杯子盛顏色深淺不同的水,發現在不同的容器中的水位不同.孩子們相互進行交流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水變多或者是變少的. 3、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用量杯驗證前面的結論:容積不會因容器的變化而變化,不會因液體的顏色變化而變化. 4、和孩子們重復進行實驗加強孩子們對這節課的理解.然後請個別孩子單獨進行實驗自己將結論進行敘述. 三.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和家長進行實驗:將相同多的液體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看看會有哪些變化,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記錄,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共同交流. 小結及反思:這節課基本以實驗為主,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又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了測量液體的不同容器,感知同樣多的液體不會因容器的形狀及液體的顏色變化而改變,初步建立守恆概念.孩子們對這節課很感興趣,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判斷出容器里液體的多少,只有少部分的孩子還不是太理解,我會利用課後對不理解的小朋友進行鞏固復習.
Ⅳ 幼兒園大班社會活動教案:水為什麼變臟了
教學案例、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敘事的區別:①教學案例與教案:教案(回教學設計)是事先答設想的教育教學思路,是對准備實施的教育措施的簡要說明,反映的是教學預期;而教學案例則是對已發生的教育教學過程的描述,反映的是教學結果。②教學案例與教學實錄:它們同樣是對教育教學情境的描述,但教學實錄是有聞必錄(事實判斷),而教學案例是根據目的和功能選擇內容,並且必須有作者的反思(價值判斷)。③教學案例與敘事研究的聯系與區別:從「情景故事」的意義上講,教育敘事研究報告也是一種「教育案例」,但「教學案例」特指有典型意義的、包含疑難問題的、多角度描述的經過研究並加上作者反思(或自我點評)的教學敘事;教學案例必須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有意識地選擇有關信息,必須事先進行實地作業,因此日常教育敘事日誌可以作為寫作教學案例的素材積累。
Ⅳ 幼兒園大班教案水有變化嗎
幼兒園大班教案:水有變化嗎 教師:屈老師 活動目標: 1、嘗試用不同的容器測量液體的多少,感知容積不會因其形狀以及顏色的變化而改變,初步建立守恆概念。 2、認真觀察進行多角度比較,判斷物體容積的大小。 活動准備:透明塑料杯(6個),量杯(2個),顏色深淺不同的水兩種,幼兒用書。 活動流程: 一.活動導入: 教師出示兩種顏色不同的水倒入量杯中(一樣多),讓孩子們首先用目測的方式比較兩種液體,哪種液體多? 二.活動過程: 1、將兩種水分別倒入兩個相同比量杯小的杯子再進行觀察。孩子得出結論:「水會變多。」同樣將水倒入大量杯孩子們的結論是:「水變少了。」 2、教師操作,引導孩子們自己探索: 用大杯子和小杯子盛了一樣的水,用同樣大的杯子盛顏色深淺不同的水,發現在不同的容器中的水位不同。孩子們相互進行交流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水變多或者是變少的。 3、教師和孩子們一起用量杯驗證前面的結論:容積不會因容器的變化而變化,不會因液體的顏色變化而變化。 4、和孩子們重復進行實驗加強孩子們對這節課的理解。然後請個別孩子單獨進行實驗自己將結論進行敘述。 三.活動延伸: 幼兒回家和家長進行實驗:將相同多的液體倒入不同大小的容器,看看會有哪些變化,請幼兒在家長的幫助下做好記錄,帶到幼兒園與小朋友共同交流。 小結及反思:這節課基本以實驗為主,既培養了幼兒動手和動腦的能力,又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了測量液體的不同容器,感知同樣多的液體不會因容器的形狀及液體的顏色變化而改變,初步建立守恆概念。孩子們對這節課很感興趣,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判斷出容器里液體的多少,只有少部分的孩子還不是太理解,我會利用課後對不理解的小朋友進行鞏固復習。 (更多教案盡在:屈老師教案網)
Ⅵ 大班科學與數學《水的幾種狀態》教案與反思
首先寫教學目標,復現在是課改階段上制課要有新的理念分三部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 然後分析教材:重點和難點 三 教具 四 教學方法 五 教學過程,可分詳案和簡案,詳案要設想每句話怎麼講比較麻煩,簡案只要寫一下時間安排,和每部分教師的活動和學生的活動 六 板書提綱 七 教學反饋 這樣的教案就比較完整,也能及時地總結問題。 我認為寫教案最重要的是先確立教學理念,也就是第一部分,千萬不能小看了這部分,否則上課就會漫無目的,效果比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