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兒園大班語言《老爺爺和小樹林》聽課記錄及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按圖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理解體驗故事人物心情。 2,知道愛護樹木,保護生態環境。 活動准備: 1,《老爺爺和大森林》動畫光碟。 2,動手製作的相關圖片 :老爺爺,小樹,大樹,小鳥等。 活動建議: 1,引發興趣 老師:有一位老爺爺,他有許多好寶寶、好乖乖。老爺爺每天都要去照顧它們,讓它們長得又高又壯。你們知道這些好寶寶好乖乖是誰嗎?我們來聽一個故事,聽完你們就明白了。 2,理解故事內容 播放故事動畫第一段,通過提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 老師:老爺爺的好寶寶好乖乖是誰?你是怎麼知道的?老爺爺的歌是怎麼唱的?大山是怎麼唱的?小鳥最喜歡唱歌了,可是老爺爺唱的時候它們怎麼一聲不響? 3,播放故事動畫第二段,引導幼兒體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老師:發生了什麼事?樹林怎麼樣了?小鳥呢?老爺爺的心情是怎麼樣的?故事裡是怎樣講的? 4,播放故事第三段,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 老師:樹林是怎麼回來的?老爺爺為什麼把樹和小鳥當成自己的好寶寶?樹木對我們有什麼作用?我們應該怎樣保護樹木? 5,播放故事動畫,完整熟悉故事內容。 6,講故事,指導幼兒閱讀畫冊,進一步理解內容,按圖完整連貫地講述故事。 活動延伸:讓幼兒動手畫一畫小樹和大樹,引導孩子愛護環境,保護樹木。
⑵ 中班森林旅遊反思
活動反思:
每個小朋友的構圖能力不同,所以小朋友在表現樹林的時候方法也是版各不相同的,權有的小朋友畫的樹比較大,在塗色的時候相對問題要小一些。但是也有一些小朋友畫的樹林樹很多很小,就出現了一些塗色困難而且顏料太多的問題。小朋友這個階段對顏料的多少把握還不是很有數,顏料的多少和塗色的面積有關系也和筆的大小有關系。樹的大小又來的不同的塗色的難度。樹越小就越難塗。因此小朋友畫的樹林很多都糊掉了。所以,經過實踐,我覺得把製作樹林的活動放到中班下學期比較合適。畢竟現在小朋友各方面的版畫技能還是很粗淺的。
⑶ 教案美麗的樹林的活動延伸
沒有樹木,就沒有人類。
搜一張大興安嶺森林大火的照片。
山區農民植樹造林的照片。
祖國的藍天白雲風景照片。
讓同學們談談自己對這些照片的感想。
談談自己的體會和今後的志願。
⑷ 中班語言活動」小樹林的故事」教案
目的:
1、感受明暗色給人的不同感覺,並能用恰當的色彩表現白天和夜晚樹林的不同景版色。
2、嘗權試運用多種材料進行創作,大膽表現,體驗繪畫的快樂。
准備:長卷樹林背景圖,小樹、顏料、排筆、油畫棒,膠水、樹葉等。
過程:
一、引題
「你們見過小樹林嗎?老師這里有一些小樹林的圖片,請小朋友們欣賞一下。」
二、課件欣賞
1、完整欣賞白天和夜晚的樹林課件
(畫面定格在黑夜白晝並列的圖上)
「小樹林美不美呀?」
「你看到的是什麼時候的樹林呀?」
「為什麼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你喜歡哪一張?」
2、說說白天的樹林
「白天的樹林什麼樣子?你看到樹林里什麼顏色?」
「給你什麼感覺?」
3、說說夜晚的樹林
「夜晚的樹林什麼樣子?你看到哪些色彩?」
「給你什麼感覺?」
4、小結
⑸ 緊靠森林為什麼還要種樹的教學反思
緊靠森林,為什麼還要種樹》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教育學生懂得保護森林,保護樹木的重要性,懂得人類只能遵循生態規律,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而不能隨意破壞自然的深刻道理。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懂得橄欖壩的傣族小村寨緊靠森林,人們還要大量種植樹木的原因。
2、理解課文最後兩個重點句子的意思。
教學准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板書課題、設疑導入
1、板書「森林」,同學們你們知道森林對於我們生活有哪些作用嗎?(學生匯報)
播放一段展示森林作用的科教片。
2、板書補齊課題「緊靠森林,為什麼還要種樹」,齊讀課題,你有什麼發現與疑問?
3、老師看的出同學們此時有很多疑問,那就讓我們一起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吧!
二、自由讀書、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准字音,把課文讀流利。
2、檢查讀書情況,採用指名讀、分段讀、競賽讀、范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把書讀好。
三、創設情境、讀書明理
1、通過讀書我們知道課文向我們介紹了一個叫橄欖壩的小村寨,同學們想看一看真正的橄欖壩有多美嗎?
(1)觀看傣族村寨風光。
(2)看了橄欖壩小村寨優美的風光,你想說些什麼?
(3)指導讀好第三自然段,應讀得輕快舒緩。
2、橄欖壩的小村寨是那麼美,在它的村外還有一片美麗、神秘的熱帶雨林呢?同學們想去看一看嗎?
(1)觀看原始熱帶雨林景觀。
(2)觀看片子後,引導學生思考:橄欖壩的人為什麼不去原始熱帶雨林中採摘、砍伐、獵取現成的資源發家致富,而是要辛辛苦苦地自己動手呢?
(結合「百寶園」「綠色蓄水庫」等重點句子來理解)
3、從橄欖壩這個美麗、富裕的小村寨的成功案例中,你有什麼感想與收獲?
(1)聯系課文最後一段,引導學生談出自己的見解。
(2)引導學生講講自己所知道的破壞生態平衡的例子,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大屏幕出示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的統計數據(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很低),引發學生的思考。
2、播放土地沙化、物種滅絕的視頻資料,讓學生說說看後的感受及想法。
3、視頻資料介紹幾個國家保護環境、保護資源、保持生態平衡,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功案例。
五、推薦作業
結合家鄉的自然環境,寫出保護森林要、草原的倡議書。
反思:
《緊靠森林,為什麼還要種樹》這篇課文以一個叫橄欖壩的傣族小村寨為例,用提出問題的方式,揭示了文章的主題,寫了村寨里的人們如何愛護森林,自覺保護這個天然寶庫,並合理利用自然條件,發展生產的事,緊扣「環保」的主題,把學生與生活拉近,對於教育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環境、保護環境,具有深遠的教育意義。我在教學中體現了以下理念:
一、挖掘教材、刪繁就簡。
針對這是一篇說明文且通俗易懂的特點,我充分信任學生,教學緊緊圍繞課題展開,讓學生獨立思考,同學間討論交流,自主讀書感悟。
在導入部分,緊緊圍繞課題做文章,首先板書「森林」二字,讓學生先說說自己對森林作用的粗淺理解,學生的知識面必定有限,又播放了一個2分鍾的介紹森林對環境作用的科教片,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也為後文理解「百寶園」「綠色蓄水庫」做了很好的鋪墊,為「不講而講,為不講而播」,接著揭題,讓學生讀了課題後,引發思考,提出疑問,從而帶著心中的疑問開始了新課的學習。
對於新知的處理,我抓住的三個方面,就是「感知橄欖壩小村寨的美」「為什麼緊靠森林,還要種樹的原因」,和理解最後一自然段「不隨意違背、破壞生態平衡、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這一文章中心。通過觀看視頻,美讀感悟,處理第一方面,通過觀看視頻,引發思考,結合重點句,重點處理第二方面,通過細讀體會、舉例說明深化處理第三方面,理解文章主題與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因疑而學、因看入境、因思細讀、因讀感悟,教學環節,層層深入,在入情入境的學習中,全面深入受到環境教育的熏陶與影響。
二、直觀形象,深入淺出。
在本次教學中,我多次使用多媒體資料、視頻資料,讓學生在視頻資料直觀的呈現中,積極的學習、愉悅的接受、理性的思考,課堂上孩子們看到橄欖壩美麗的小村寨時,口中出發的感嘆,眼中充滿的是嚮往。在看到熱帶雨林時,那種驚奇、入迷,那種美的嚮往與渴望,是語文、語言所不能及的,接著在拓展環節,觀看世界各國森林覆蓋率的統計表與土地沙化、物種滅絕的視頻資料,與前面的美圖美景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其中的數據與畫面會刺痛了孩子的心,讓孩子們感到深深的心痛,在強烈的對比中引發學生的思考,讓他們第一次直面環境問題的沖擊,讓每個孩子發自內心的感受到、意識到環境問題與自己息息相關,並且自己為它深深的憂心與痛心,在收到這個效果後,我又播放了一些國家和地區保護環境的成功案例與經驗,讓孩子們重新看到希望,讓學生進一步明白環境保護中我們可以做些什麼,雖然今天每個學生不會有什麼實質性的舉動,但我卻種下了愛護環境、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種子。
媒體資源的利用不僅幫助我很好的突破了重、難點,更增大了教學密度,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在直觀形象的呈現中,讓新知學習,深入淺出,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把語文與生活聯系起來,讓語文學習更加有血有肉。
我努力在課堂上落實「教學要為學生生活服務」這一理念,而環境教育的關鍵在於教師充分認識,深入挖掘教材,立足學生實際,真正著眼於構建教育與生活的聯系,為教學服務,更為學生生活服務。
⑹ 背來一片樹林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一片小樹林》,這本書讓我認識了一個放下了功名利,放棄了在大城市生活的機會,帶著滿腔熱血來到五里村這個小鎮,只為讓這里的孩子們得到好的學習環境,將來能為社會做出貢獻,他就是五里村小學的校長——楊瑞清。
他剛來到五里村小學時,沒有一個人認同他,可他心裡裝著一個夢想,和農民做朋友,去農民需要的地方。每一個孩子都如同一棵莊稼,只有當他們在好的生態環境中,才能長得更好,更壯。而留級無疑就是一棵大樹,擋住了陽光,沒有了陽光,不管你澆多少水,多少肥料,莊稼的葉子始終是黃的,永遠長不好。所以楊瑞清老師提倡取消留級制度,讓孩子們能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看看這些孩子,再看看自己,我知道了好的學習環境是來之不易的,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最終留級制度被取消了,楊老師也獲得了其他人的尊重。
楊老師最後完成了他的夢想,五里村小學在他的努力下,成為了「小而美」的鄉村樂園,而楊老師所帶領的學生,也都很不錯:杜彬彬後來成了體育老師,是個飛毛腿;顏海軍去了環保部門工作他很關心五里村的水質;朱大洲成了設計師;劉平成了楊瑞清的助手·····
看到了這個感人肺腑的故事,令我不禁想起了錢學森——一個楊瑞清老師一樣,「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偉大人物,1935年赴美國研究,1938年獲學院博士學位,後留在美國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因此錢學森受到美國政府迫害,失去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當時的中國既貧窮又落後,就像以前的五里村一樣,可是錢學森堅持一定要回到中國,將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發展提升上去,他們都有著同一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的令人敬佩的精神。
在現在這個社會上,像這樣的人已經不多了,人們都被金錢沖昏了頭腦,沒有人像願意楊老師一樣,寧願放棄功名利,放棄擁有更高的職位,真心實意的在鄉下紮根,把這里當成自己的家,真正努力讓這里變得更好。我希望以後能有更多的人像楊瑞清老師這樣,讓這里的所有人能夠得到更好的教育氛圍,讓中國的鄉村教育不再落後。
而我們有一個好的學習環境,可是有的同學還是沒有珍惜,學習不是為了別人,而是為了自己,當你學了一定的東西,肚子里有了一定的貨,你會有一種成就感,當你充實了自己,你會感到很快樂!
⑺ 背來一片樹林的讀後感
暑假,我看了一本書,書的名子叫《一片小樹林》,它的作版者是王一梅,王一梅是一級權作家;蘇州市級大學教育與人文學院和兒童文學研究所長。作品曾獲得第十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第五屆國家圖書獎等。王一梅說過:「我想有一間童話小屋,小屋裡住著書本里的螞蟻、雨街的貓、月亮河的鼴鼠,還有回到森林的木偶人……它不固守在一個地方,而是隨心自由漂流,直到永遠。」這就是王一梅的漂流屋。
這本書的主人公有:楊瑞清、杜紫藤、朱大洲、曲小琴、杜斌斌、顏海軍等。
無助的男孩杜斌斌,流級生,貧困的家在窯洞里他的父親是個燒磚的男人,楊瑞清為了這樣的孩子有一張學習桌,種下了一片小樹林。
放任的朱大洲,看不慣老師的做法,讓楊校長看到了他的埋怨,而在「大菠菜」下得到了三隻彩筆。
最終,他們都被大男孩式的楊校長用真誠的愛,漸漸給他們帶來了希望、溫暖的生活。營造出了一個快樂校園。
⑻ 《一片小樹林》的讀後感怎麼寫
一、格式和寫法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一般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主標題,下一行是讀《xxx》有感,為副標題。也可直接寫讀《xxx》有感
二、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東西去寫,這是寫好讀後感的關鍵。
三、要密切聯系實際,這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
四、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系,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
五、敘原文不要過多,要體現出一個「簡」字。
六、要審清題目。
在寫作時,要分辨什麼是主要的,什麼是次要的,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七、要選擇材料。
讀是寫的基礎,只有讀得認真仔細,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內容,從而抓住重點,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體會;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找到讀感之間的聯系點來,這個點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點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對一篇作品,寫體會時不能面面俱到,應寫自己讀後在思想上、行動上的變化。
八、寫讀後感應以所讀作品的內容簡介開頭,然後,再寫體會。
原文內容往往用3~4句話概括為宜。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要把重點放在「感」字上,切記要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否則作文會顯得空虛。
九、要符合情理、寫出真情實感。
寫讀後感的注意事項
①寫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②要寫得有真情實感。應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感受,絕非「檢討書」或「保證書」。
③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④注意不要寫成流水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