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教師如何利用鄉土資源創設特色區域活動
摘要:自主性游戲活動是當前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推進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教育活動形式,他使幼兒教育過程真正建立在多方面的主體性實踐活動的基礎上,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活動區(區域活動)活動作為自主游戲的主要活動形式,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已成為我園的一項常規的教育活動。我園是一所農村中心幼兒園,在前些年開展的活動區活動中,存在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誤區,如:給幼兒一味提供美觀、現成的活動材料,環境的創設也盡量向城市氛圍靠攏。這樣的結果是,不僅浪費了大量的資金,而且永遠比城市的優秀幼兒園落後。最重要的是把屬於我們自己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給摒棄了。近幾年來,我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總則部分明確指出:「城鄉各類幼兒園都應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出發打好基礎。」根據我園的環境,我們從實際出發,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自然和社會資源,在為幼兒提供一些必備的基礎材料的同時,注意盡量和孩子們收集較為合理,有濃郁鄉土氣息的游戲材料,讓幼兒按自己的意願和情感進行活動,努力促進幼兒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的發展。 關鍵詞:利用鄉土資源創設活動區 「創設有價值的活動區」是我們活動區開展的重要內容,實踐也使我們認識到區域活動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情景及相應的活動中。我園地處農村山區,獨特的地理自然環境鑄就了鄉土氛圍的形成,鄉村中的一條小路、一條水溝、一叢野草、一塊泥地、一塊石頭、田野里的蘿卜、青菜、山林間的小道、野果等等都能成為孩子活動的游戲材料。在活動區的創設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些鄉土資源來開展活動。在短短幾年的實踐中漸漸形成了具有我們鄉村特色的區角活動,贏得同行與領導的好評。 一、活動區創設的依據 1、結合本園園本課程創設 我園根據本地、本園的實際提出了「農村中心幼兒園鄉土特色課程的實踐與研究」課題。於是我們在活動區的創設中緊緊圍繞這個幼兒園的大目標來創設區域環境。如:中班就結合鄉土特色課程創設了「鄉里人家」活動區,把整個活動區分成五個大區:特色工業品店、美工角、結構區、美食屋、書屋。 「鄉里人家」區域網路圖 石頭建築書屋特色筍干 做青團蔬菜拼盤農家小菜竹製玩具
② 如何開展鄉土特色的幼兒園區域活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興趣、愛好、需要和發展水平,將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作為幼兒發展的重要資源。我園是一所農村中心幼兒園,根據周邊環境,發揮農村地域優勢,實現低成本、高質量的幼兒教育,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精神、推進農村幼教課程改革、優化幼教質量、提高農村幼兒教師教育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區域活動的新理念、結合本園的環境,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鄉土資源,開展了豐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區域活動,讓每個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自主愉悅的發展,真正體現出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教育思想。
一、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收集
在開展的區域活動中我們非常注重鄉土材料的收集,我們的材料主要是通過以下途徑進行收集的。
途徑一:通過幼兒收集。
幼兒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採集、參觀等活動收集的,在幼兒收集的材料中主要是自然材料。如:我們在春天來臨的時候帶幼兒上竹山採集山上竹殼、竹葉。夏天帶幼兒到小溪撿石頭。秋天時在散步、認識秋天、秋遊中引導幼兒將落葉、樹枝、野稻草帶回來進行活動。同時引導幼兒收集果實、種子等還有稻穗、麥秸、玉米皮、各類豆子、花生殼、瓜子殼、開心果殼、蘆葦等豐富活動區的材料。
途徑二:通過家長收集。
通過家長收集的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在活動區開展中需要家長參與製作或提供的。如「好玩的稻草玩具」區域的開展中我們發動家長製作稻草玩具,家長通過自己的製作,製作了許多稻草玩具有草墊、草繩、草榔頭等。我們還發動家長收集了布條、竹製品、毛線、勞動工具等等一系列材料。
途徑三:通過教師收集。
通過教師收集區域活動材料主要是通過教師自身及教師潛在的引導作用實現的。如教師利用空餘時間採集、製作活動區材料。如在「果寶寶」區角中教師收集了松果等一些野果,在編織區中採集棕櫚葉等編織材料。同時也通過教師作用引導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與活動區相適應的材料。
途徑四:通過社會收集。
通過社會收集民間故事、民謠等素材,把廣泛流傳於本地的傳說故事、民謠、民間游戲等運用到活動區當中,同時我們利用民間手工藝師傅的工藝水平讓幼兒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
二、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利用
(一)植物資源的利用
我們在幼兒園里專門開辟了種植區,種一些簡單易長的蔬菜與農作物,讓幼兒了解蔬菜、農作物的生長特性,了解其生長環境及生長過程,並引導幼兒做好觀察記錄。教師還組織幼兒采、摘、挖,並且帶領幼兒燒菜、品菜,這樣不僅能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收獲,更能知道怎樣珍惜勞動的成果。我們還把采來的勞動成果陳列在自然角,讓幼兒觀察、比較、識別、分類,並對教師和幼兒共同收集的各種種子、野果、樹葉、竹子、稻草、松果等進行了巧妙的利用:美工區給種子貼上「五官」製成種子娃娃,或進行種子、果核、果殼貼畫;進行蔬菜瓜果創意製作,塑造一些活潑可愛的娃娃、小動物、小玩具等;用稻草製作稻草人、草帽、鳥窩等;表演區利用葉子、野草、野花編成頭飾、服裝;操作區讓幼兒學大人用竹篾編竹籃、席子等竹編工藝品;體育區利用竹製玩具開展豐富的體育鍛煉活動,如跳竹竿、跳草繩、竹棒接力等。
(二)動物資源的利用
對幼兒來講自然界中「神秘」的小動物特別具有探究性。春天我們把小蝌蚪帶進了自然角,教師與幼兒探索了蝌蚪生長變化過程。孩子們一來幼兒園便去自然角看小蝌蚪,他們會在每天的觀察中發現小蝌蚪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再蛻去尾巴。對每個發現,孩子都會奔走相告,並在自然角的記錄紙上記下這一變化。還讓幼兒對知了、蚯蚓、蛐蛐、蝸牛、螞蟻,以及家禽、家畜等進行探索,觀察這些動物的特點,並產生好奇、提出問題,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探索結果和與同伴分享。
(三)自然物質的利用
自然資源的利用已突破了以往的觀賞價值,教師們更多的是將教育目標融入其中。農村最缺不了的是沙土石木。於是我們把泥巴搬進了「玩泥區」,讓幼兒用泥巴捏成各種生動有趣的動物、水果。在「操作區」放置不同大小的木塊和竹片、竹筒,讓幼兒用這些材料搭橋、搭桌子、構建房子等,很好地促進孩子進行多種探索活動。我們還將本地的民俗風情帶入區域活動中,發動家長一起收集人們以前用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品陳列在區域中,創設「勤勞農家」認知區,讓幼兒了解農具的名稱、作用以及農家生活,還讓他們了解傳統的手工藝製作,學習了民間的歌謠和游戲,讓孩子們在各種區域活動中懂得了協商謙讓,樂意與人交往,學會了互助、合作和分享。
三、區域活動中鄉土材料的投放
(一)材料投放的目的性
將教育目標隱性地體現在材料之中,是區域活動的一大特點。也就是說,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投放的材料應有目的性。比如在中班的美工區我們投放了許多鄉土特色的材料如:種子、石頭、竹塊、球拍開展了種子粘貼、石頭畫、竹印畫、裝飾球拍等活動。通過幼兒對材料的操作使用體現本土材料帶給自己的樂趣並達到了教學的目標。
(二)材料投放的層次性
我們在區域活動材料投放中注重了材料投放的層次性。如小班開展的「操作區」喂小動物活動時,教師准備的材料是經過精心考慮並細化分解的。在幼兒操作初期,教師提供的是小動物紙盒,幼兒通過自己的手將各種果子喂給小動物吃。接著提供小勺,讓幼兒通過小勺盛給小動物吃。最後提供筷子,讓幼兒嘗試用筷子夾物。這樣的材料投放能夠適應孩子不斷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戰,具有可發展性,可以幫助幼兒通不斷的摸索和嘗試,不斷積累各種經驗,提高各種能力。
(三)材料投放的豐富性
材料提供的豐富性可以體現在兩方面:教師為幼兒提供的可選擇的材料具有多樣性和材料數量要比較充足,能夠滿足幼兒自由選擇的需要。如大班開展的「趣味編織角」中我們就提供了多種的編織材料有棕櫚葉、稻草、竹殼、綵帶、皺紙、毛線、紙板等,在活動中根據幼兒的意願添加和滿足,體現了活動區活動自主性特徵。
環境是幼兒成長的搖籃,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鄉土材料為農村幼兒提供了寶貴的教育資源。在以後的活動開展中我們將本著以「幼兒發展為本」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地、本園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等鄉土資源,為農村幼兒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
③ 幼兒園鄉土美術特色解說詞
新《綱要》頒布以來,諸城市幼兒園積極貫徹《綱要》精神,努力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著力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研究,在不斷探索、創新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濃郁的鄉土特色」。 近年來,諸城市教育局把區域活動的開展作為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的突破口來抓,在全市幼兒園開展了有農村特色的區角設置活動,錄制、編寫並下發了《諸城市農村區域活動》和《幼兒園活動區角的設置》等資料,推動了基層幼兒園區域活動的開展。 農村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對孩子充滿魅力,該市幼兒園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了有農村特色的區域活動,辦出了自己的特色。教師們在選擇活動區材料時,盡量從農村具體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當地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資源,設計出了具有農村教育特點的區域活動內容,如社會活動區設計「農貿市場」,種植區設計「農業蔬菜基地」;認知區有由大到小的種子粘貼、蔬菜和水果的分類;美勞區有麥管製作、土布綉花等等。 在活動時,她們還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活動區,進行自主活動,挖掘了孩子潛在的創造能力,使孩子真正成為活動區的主人,激發孩子熱愛家鄉的真摯情感,充分體現了活動區的教育價值。 區域活動培養了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及發現和探索的精神,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使孩子在活動中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活動中鄉土材料、廢舊物品的應用既為幼兒園節省了一筆昂貴的開支,又給了孩子一個燦爛多彩的童年。我們何樂而不為?
④ 如何利用鄉土資源活化幼兒園的課程
一、發現鄉土資源的美,積累班級課程資源
我們緊密結合實際,決定以鄉土資源為切入點,開發並活化我們自己的班級課程,使我園的課程更鄉土化、個性化、多樣化。因為幼兒的生活和學習大部分時間都在幼兒園內,為了使班級課程進一步貼近社會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自然,作為課程的一部分,或者說是課程的延伸,我們試圖與幼兒共同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營造出帶有本土文化氣息的班級環境,具體體現為以下兩個方面:
1.注重環境教育中的鄉土氣息
我們將班級環境創設作為工作的重點之一。在帶有鄉土氣息的特色環境中,我們把布條、麻繩等纏到水管上,從不同角度營造不一樣的視覺效果,讓幼兒在環境中真正欣賞到美、體驗到美。布置班級主題牆和家園欄時,我們變廢為寶,利用聰明才智,將一些帶有鄉土氣息的材料用在幼兒園環境布置中,呈現出特有的鄉土風味。
2.推廣鄉土器材的廣泛使用
很多鄉土器材都能成為很好的班級課程資源。趣味積竹是幼兒非常喜愛的建構材料,他們經常搭建出不同的造型;鄉土音樂器具在音樂活動中使用廣泛,其實在區域活動中也能成為幼兒的好夥伴;在家長的協助下,用廢舊物品製作出來的作品也能成為環境裝飾的重要部分;此外,很多生活中的材料還能成為很好的鍛煉器材,比如短繩、長繩和繩圈等。
二、將鄉土資源與班級課程有機融合,並滲透到幼兒的一日活動之中
幼兒園活動可以劃分為語言、科學、健康、社會與藝術五大領域,各領域可以相對獨立,又可以相互融合。在課程實施中,我們圍繞同一內容,探索一些利用鄉土資源活化活動設計的策略,並為主題活動的生成奠定基礎。比如,圍繞「葡萄」這一內容,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可以在美術活動中設計小班的瓶蓋印畫《葡萄》、中班的添畫《葡萄》、大班的意願畫《葡萄豐收啦》。
三、班級課程的開發與實踐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通過班級課程的開發與實踐,幼兒更加關注身邊的事物並形成了善於觀察、樂於提問、主動探究的好習慣,同時提供了更多讓孩子與生活、社會、自然接觸的機會和環境,激發了他們的探索熱情,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
1.激發幼兒的好奇心與主動探索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基礎和動力。各種五金小工具、螺絲、螺帽、滑板車、保溫杯等,這方面資源是我們特有的,於是老師們充分利用家長送來的各種操作材料與工具,開展各種探索活動,發揮幼兒的主動性,使活動更豐富,並長期深入下去。在《裝配滑板車》的活動中,孩子們想把車架和踏板固定好,試了幾次都沒能成功,這時,只聽得幼兒甲說:「要先把踏板和車架上的螺絲孔對齊,否則螺絲就轉不進去了。」接著,他就認真擺弄車架和踏板,直到每個螺絲孔對齊,幼兒乙拿起一個螺絲插在踏板與車架的螺絲孔上,「不行,這個螺絲太細了,要粗一點的。」於是,孩子們便在工具盒裡找螺絲釘,幼兒乙說:「我們先用細一點的螺絲釘插進去擰緊,看看行不行。」幾個孩子同意了,幼兒乙就插上一個螺絲釘,擰緊,結果發現車架與踏板不能堅實地固定在一起。孩子們就說:「這樣不安全吧?會不會摔跟頭啊?」於是,孩子就又開始尋找合適的螺絲釘……
⑤ 中班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怎樣利用鄉土材料
如何利用鄉土材料對不同年齡段幼兒進行美術教育 我們將鄉土美術特色作為重點,發揮教師特 長,讓教師在學習、實踐、反思、提煉的過程中,逐步對鄉土美術課程有了初步 的理解和認識,在教育理念、教育行為、教育手段、資源利用等方面有質的轉變, 從而有效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健康的發展。 園本課程總目標 1、以幼兒發展為本,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通過對鄉土美術課 程的利用,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對鄉土美術的興趣。 2、提高幼兒園教師的課程意識,注重學習-實踐-反思-實踐-總結的過 程性研究,全面提升教師挖掘具有園本課程資源,並將其滲透於課程實施過程的 能力,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課程內容體系。 3、豐富課程資源,使幼兒園園本課程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使家長能參與園 本課程的。 園本課程內容 1、嘗試利用多樣的鄉土材料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進行美術教育活動: 小班為撕貼美術教育;中班為拓印畫;大班為剪貼畫。充分激發幼兒潛在的創造 意識及創造能力。 2、年級組組長負責,年級組教師參與,為幼兒提供多種嘗試、表現的情境 與條件、鼓勵、支持幼兒嘗試創造。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分層研究,採用幼 兒喜歡的形式,開展美術教育,從而促進幼兒社會化進程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各 年級組根據本年齡段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園本課程內容,制定合理有效的目 標及具體的實施方案、評價標准。 3、社區環境資源、家庭有效資源的挖掘與利用,提高家長對園本課程的認 識,指導家長參與實驗的實施,成為園本課程實施的支持者、理解者、欣賞者、 響應者、參與者。 園本課程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園本課程制度,保障園本課程的實效性。 1、領導小組制度:修改園本課程領導小組成員,明確各自職責。領導 小組成員由園級領導、中層幹部、教師代表三個層面組成,根據各自負責的研究 小組產生。 2、每月匯報制:各年級組長每月末向保教主任匯報園本動態和存在的 問題,並針對問題採取相應的措施。 3、隨機督導制:園長針對各年級組的園本課程實踐研究過程進行隨機督導。 4、資料收集制:對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資料要及時收集,在每月交流時上 交各類資料。 5、園本課程考核制:每月由園長、業務園長和各負責人從態度和質量上進 行考核,考核成績納入每月教師考核之中,並重復計算到年終考核之中。 (二)、健全園本課程網路,保障園本課程有效性。 完善幼兒園園本課程網路。根據職責分為:研究組--教研組--班級, 三級網路。由教研組長帶頭分年級推行「個人備課--集體研討--個人修訂- -教後反思--定稿」的集體備課模式。課程研究組主要是各年級組組長:每周 落實本年級教師依據本年齡段幼兒特點,一節與本年齡段主題相符的鄉土美 術園本課程、開展案例研究。教研組成員是各班班主任,將的成果進行商討 ,在教育實踐中予以驗證;班級的職責是將園本課程有效運用,並及時反饋 相關的信息給年級組長。 (三)建立課程管理細則,保障園本課程的順利開展。 加強園本課程備課管理,每周三下午由年級組長牽頭,保教主任參與每周備 課內容制定。園本課程的集體備課要做到「五落實」:落實時間;落實地點; 落實主備人;落實活動程序;落實活動記錄。 園本課程融入幼兒集體教學中,各班級根據年級組集體備課內容一周必須開 展一次園本課程。內容選擇具體體現為:明確了一個確定、二個優先、二種關系。 一個「確定」:結合我園特色教學,確定將鄉土美術融入幼兒園美術教學;二個 「優先」:有利於幼兒發展的優先、幼兒當前喜歡的優先。二種「關系」:預設 與生成的關系、個體構建與共同構建的關系。 (四)創新園本教研形式,提升教師研究的實效性。 園本課程的需要教師以理論為基礎外還必須有較強的研究能力。因此我 園除每周三的集體備課,每周五下午三點半至四點半,根據園本計劃按時開展園 本培訓。園本培訓形式多樣,通過專家引領、自我培訓、同伴交流有效促進專業 成長。 1、專家引領:努力創設機會將專家請進來,避免教師的實踐陷入從操作到 操作的低水平的重復,讓教師借鑒並進行針對性的反思,更有效地激發教師改革 的願望和自我發展的需求。 2、自我培訓:骨幹先行,帶動全體,提升經驗教師的發展動力。將骨幹教 師外派培訓、聽課,將先進理念付諸實踐,並將理念傳達結合我園實際有效利用, 真正發揮「走出去、帶回來」的作用。 3、同伴交流:給每位教師提供寬松的氛圍充分交流,避免「一言堂」,在交 流中解決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所產生的困惑,從而反思教學行為,促進有效教學。
⑥ 你對幼兒園開開設家鄉本土民俗文化民間藝術課程有什麼好的意見建議
創設本土文化特色環境,營造鄉土氛圍
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幼兒園課程內回容的主要來源。創答設環境的過程,也是我們開發課程的過程。環境的滲透即再現文化的過程。因此,我園注重環境的細節創設,在每一處均體現本土文化的氣息,讓幼兒時刻感受本土文化的多樣和內涵,讓每個角落都會「說話」,為幼兒提供主動學習的動態環境。例如,在幼兒園各個功能室的環境設置中處處都體現了石獅本土文化,結構室的走廊張貼閩南古厝、番仔樓、古衛城等具有石獅特點的圖片;生活坊的內外環境展示各種家鄉名小吃;美術室里呈現出濃濃「獅情畫意」的師幼作品;創設本土游戲館,有「南音館」「永寧煎包」「燈謎閣」「妝糕人」等。
班級環境也根據本土文化主題內容進行布置,「我和鞋子做游戲」,體現石獅聞名的富貴鳥的鞋品牌文化;「服裝加工廠」體現石獅服裝名都的品牌……通過與環境互動,激發幼兒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促使幼兒主動去學習,在環境的潛移默化中得到更多方面的發展。同時,幼兒的活動表現又為環境的再建設提供了依據。
⑦ 農村幼兒園鄉土特色課程課題可以分哪些子課題
您好,可以安排國家級教育部「十三五」規劃全國重點課題,網上可查,真實有效,信譽保證,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
⑧ 如何在幼教中滲透鄉土文化教育
鄉土教育是對本鄉本土的文化教育,讓孩子們能夠近距離感受到身邊的自然地理、人文歷史。鄉土之愛是自我與家庭、親友、鄰里之愛的延伸,也是社會、國家、世界和人類之愛的基礎。從人生起點開始進行文化遺產的多樣性保護,在幼兒園的教育教學中,融入鄉土文化知識,融入鄉土之愛,是一種文化自覺和自識,它對於推進素質教育有著深遠意義。
一、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時代背景
1、人口大流動造成了鄉土文化的失傳 當代中國的人口特色是獨子化、少子化、大流動遷徙。中西部青壯年大量流入東部沿海城市務工,農村青壯年人口大量進城。教育公平化制度大力推行,學前教育不受戶籍制度限制,越來越多農村孩子進入城市接受教育。據2010年人口普查,在浙江省溫州市912萬人常住人口中,來自市外的流入人口284萬人,其中省外流入272萬人,以江西、貴州、安徽、湖北、四川為多。省外戶籍的學前兒童佔全市學前兒童的四分之一。全市少數民族種類51個、人數30萬人,比10年前增加了19萬人,土家族、苗族取代畲族、回族,成為全市兩大少數民族。
2、崇洋媚外思潮沖擊著本土文化 全球化和開放意識已經深刻地影響了人們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國際文化的學習交流正在加速前進。一方面是人們感嘆小孩子都不會說方言了,另一方面是英語教育如火如荼,以國際品牌加盟的英語早教班每小時收費150-300元,洋節、洋快餐遍地開花,與孩子們頻頻親密接觸,這些導致了部分家長不知不覺地將鄉土文化丟棄了。
3、農業及農耕文明的衰落 傳統鄉土文化基於對土地的熱愛,人們謳歌著「大地是哺育人類成長的母親」。而現代化、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使得農民種地不掙錢,種地臟、累、窮,社會缺乏對農民這個傳統職業的尊重,五穀不分、四體不勤不僅是兒童的問題,很多家長、教師也是如此。生態惡化趨勢加劇,環境保護任務艱巨。現代城市生活快節奏、高壓力,家長忙於工作、事業,棲息大自然的詩意浪漫的文化生活氛圍不濃,城市一些居住小區缺乏地域環境特色,缺乏社區群體生活及精神文化層面的凝聚力。
二、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古今中外,諸多教育學家都提倡鄉土教育。鄉土教育最初源於19世紀德國教育家費希特對民族主義教育的覺醒與倡導。早期鄉土教育受自然主義的影響,主要是以兒童生活的直觀對象——家鄉故土為空間認識出發點,引導兒童了解生存的周邊自然環境與社會人文。20世紀以來,隨著鄉土意義的深化與擴展,鄉土教育延為民族整體性文化教育。美國教育家村威認為,要建立兒童在學習知識上的興趣,必須消除他們的實際生活與課程之間的脫節。義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在《有吸引力的心靈》一書寫道,人類在出生後,有人類特有的「精神胚胎」期。「對於兒童來說,他們對生養自己的土地非常喜愛,不管那裡的生活有多麼艱難,他們也會感覺到從其他地方無法找到快樂。」「心理的這種吸引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它促成了一個人的成長,並且讓他適應了當地社會秩序、氣候等條件。」「今天,我們必須把兒童看作聯系不同歷史時代和不同文明水平的紐帶。嬰兒時期是一個重要的時期,因為如果我們想引入新的思想,改善人們的風俗習慣和在自然特徵中注入新的活力,我們就必須以兒童作為工具,成年人則無法完成這一任務。如果我們真的想廣泛傳播文明的火炬,就必須藉助兒童來完成這一使命。」
新文化運動以來,陳獨秀、費孝通、徐特立等教育家都十分重視鄉土教育和強調鄉土教材的重要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程」、「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陳鶴琴的「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等都是鄉土教育思想的光輝展現。潘光旦先生看來,造成國人自我迷失的精神危機,其根源在於「根」的教育缺失。愛國之道,始於一鄉;學必始於鄉土,而後可通天下。正視幼兒園鄉土教育面臨的諸多問題,我們需要辨析鄉土教育的概念和內涵,繼往開來、傳承發揚前輩教育學家的理論思想,積極探索實踐「土得掉渣」的新課程。
三、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實踐
鄉土教育從娃娃抓起,必須是一種包含自然性、趣味性、知識性、情感性、實用性的教育模式,除了培養鄉土意識之外,生活教育、人格教育、民族精神教育也潛移默化地滲透其中。以下整理幾點筆者在幼兒園一線教學中的心得體會,以期拋磚引玉。
1、有序組織系統化的鄉土教育 幼兒園可以按照傳統農歷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冬至、臘八)的時序,結合地方傳統美食、節日活動,構建有韻律節奏的鄉土文化教育。溫州童謠《十二月令》(正月燈,二月鳶;三月麥稈作吹簫;四月四,做做戲;五月五,過重五;六月六,洗垢蹉;七月七,巧食喜鵲啄;八月八,月餅餡芝麻;九月九,登高送娘舅;十月末,水冰骨;十一月,吃湯圓;十二月,糖糕印狀元。)提供了很多很好的素材。春季開園時,家長與幼兒一起動手設計製作元宵花燈,裝飾教學樓。清明節時,讓孩子們搗綿菜,動手做
清明餅。端午節,學唱《龍舟競渡》的歌曲,學習敲鼓打鑼等民間樂器,用五色線編織彩蛋袋子、粽子狀的香囊。除了講解傳統節日的來歷故事,還可以教一些應時的古代詩詞或者方言童謠、民歌,如樂清民歌《對鳥》、溫州童謠《叮叮當》。
⑨ 幼兒園園關鄉土教材的教案
幼兒園鄉土教案來:豆寶寶
作者:自佚名 文章來源:網路轉載 點擊數:747 更新時間:2011-6-30
目標:
1、在跳跳、做做、玩玩中體驗春天的快樂氛圍,喜歡春天的美好。
2、嘗試簡單的排序,在操作中學會保護自己。
活動准備:
幼兒人手一份細鉛絲、每組一份蠶豆和豌豆、春姑娘的花環、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1、跳「春」的律動
師:「我是春媽媽,願意和我跳個舞嗎?」
師:你想用什麼動作來表示春天來了?(小花、蝴蝶、柳樹等)
師:我們和春媽媽一起來跳個舞。
2、做「春」的禮物
(1)剝一剝
師:「春天來了,許多有趣的豆寶寶也出來玩了!,可這些豆寶寶還在被窩里睡覺,我們把她們叫出來好嗎?」
1、提出操作要求:把豆寶寶放在紅色簍子里,剝下的豆莢放在藍色簍子里。
2、幼兒操作開始剝豆子
(2)比一比
指導幼兒認識蠶豆和豌豆
師:「籃子里的豆寶寶有幾種?」
師:「你認得它們嗎?它們叫什麼名字?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比一比蠶豆和豌豆有什麼不一樣」
教師小結 :蠶豆長的大,豌豆長的小;蠶豆是扁扁的,豌豆是圓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