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班秋分常識教案
活動來類型:語言教育活動自
活動名稱:詩歌《秋風吹》
活動目標:
1、能記住詩歌,感知詩歌的語言美。
2、理解詩歌中的比喻。
3、讓幼兒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初步培養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准備:樹葉若干,《秋風吹》掛圖一幅。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樹葉引起幼兒的興趣。
問:樹葉是從哪裡來的?現在為什麼都落下來了?
2、教師把樹葉撒到地上,請幼兒觀察小樹葉飛呀飛,就好象一群小蝴蝶一樣在飛舞。
3、教師邊撒樹葉邊有表情地說一遍詩歌《秋風吹》。
4、出示掛圖,請幼兒觀察落葉的情景。
5、結合掛圖和幼兒生活經驗幫助幼兒學習詩歌。
6、活動延伸:
請幼兒邊說兒歌邊學蝴蝶飛舞的動作,飛出教室做自由活動。(撿樹葉)
⑵ 幼兒園大班秋分節氣教案導入怎麼寫
元大版秋分節氣教案導入怎麼寫?
鄭爽 初戀不是那個人一本作業得罪了全家人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咸寧東方外國語國際幼兒園
2019-09-24
關注
我是一個可以超長的
秋分介紹
秋分是我們傳統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一般在陽歷的9月22日-24日之間的某天。在這一天,太陽達到黃經180度,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晝夜平分。對於我們北半球來說,秋分之後,晝短夜長的趨勢就越來越明顯了。
秋分三侯
一候雷始收聲,二候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
秋分民俗
1、秋分的祭祀
在古代,二分二至作為重要的節氣,歷來為統治者所重視。早在周朝的時候,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
2、秋分的飲食民俗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如此美好的時候,怎麼能忘了吃呢?在我國嶺南的一些地方,秋分
莧菜
東方外國語國際幼兒園
是一家秉承愛和自由
規則與平等的蒙氏教學園所
擁有專業的師資力量
採用混齡教學
分組授課、小組工作、
一對一指導、
根據孩子不同個性、不同發展、
不同的需求
進行指導教學
開設家長課堂
幫助家長與孩子共同成長
⑶ 幼兒園中班二十四節氣春分教案
詞句訓練:意在鞏固積累詞語。寫字訓練:在田字格里練寫半包圍結構的字,既要正確又要勻稱。讀背訓練:熟讀巧記《二十四節氣歌》,初步了解我國二十四節氣的內容。言語交際訓練:禮貌待客。要求學生根據圖意和提示,把一段話補充完整。 【教學要求】 1 能讀懂不別人的自我介紹,學會使用「它 她 他」。會寫一封簡短的信。 2 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做到正確、勻稱。 3 熟記成語,讀背《二十四節氣歌》。 4、會文明禮貌的接待客人。 【教學重難點】 1、能讀懂不別人的自我介紹,學會使用「它 她 他」。會寫一封簡短的信 2、寫好半包圍結構的字,做到正確、勻稱。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各自讀邁克的自我介紹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麼? (3)動手幫他填寫 (4)寫一封回信 3、練習 (1)動手寫一封簡短的信 (2)同桌相互討論,交流 (3)教師指導 二、教學第四題 (一)熟記成語 1、審題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4條成語。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4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理解有難度的成語,教師給予講解) 義正辭嚴:道理正當,言辭嚴正。 大義凜然:形容堅持主義,英勇不屈的英雄氣概。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朗讀 (2)指名背誦 (二)《二十四節氣歌》 1、審題 2、指導 ⑴自由讀 ⑵指名讀 ⑶教師范讀 ⑷解釋二十四節氣的內容 3、練習 ⑴自由讀 ⑵小組讀 ⑶練習背誦 4、反饋 ⑴檢查朗讀 ⑵指名背誦
⑷ 中班自然教案二十四節氣寒露
「歲晚蟲鳴寒露草,日西蟬噪古槐風。」今日4時33分,太陽到達黃經195度,迎來寒露節氣。自此專,露氣屬重而稠,白日漸漸變得幽晦,天寒夜長,風氣蕭索,秋殘如血的季節到了。
我國將寒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賓;二候雀入大水為蛤;三候菊有黃華。」此節氣中鴻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隊列大舉南遷;深秋天寒,雀鳥都不見了,古人看到海邊突然出現很多蛤蜊,並且貝殼的條紋及顏色與雀鳥很相似,所以便以為是雀鳥變成的;
⑸ 秋分的節氣風俗
秋分,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時間一般為每年的公歷9月22~24日。秋分這天太陽到達黃經180°(秋分點),幾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的折射與晨昏蒙影)。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
秋分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涼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氣與逐漸衰減的暖濕空氣相遇,產生一次次的降水,氣溫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們常所說的那樣,已經到了「一場秋雨一場寒」的時候,但秋分之後的日降水量不會很大。此時,南、北方的田間耕作各有不同。
節氣習俗
1、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中秋節由秋夕祭月演變而來。古時有「春祭日,秋祭月」的民俗活動。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成書兩漢之間的《周禮》中。漢至唐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不很流行,在我國北方中原地區流行是在唐代之後。[1]
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古時在南方一些地區,人們有著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習俗。據考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天,不過由於這天在陰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陰歷八月十五日。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顯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回娘家的媳婦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圓滿、吉慶之意。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位女子,因此有了「惟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的傳統。
2、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開始。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秋,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野莧菜含有多種營養成分。豐富的胡蘿卜素、維生素C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提高人體抗癌作用。炒野莧菜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痛、明目的功效,食之可增強抗病、防病能力,健康少病,潤膚美容。適用於痢疾、目赤、雀盲、乳癰、痔瘡等病症。
實際上,嶺南習俗所謂的「秋湯」也是和現在中醫學提倡的秋天滋補是一致的,只不過嶺南習俗更加典型,有點土生土長的味道,沒有上升到中醫學理論的高度罷了。
3、送秋牛
秋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秋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
4、粘雀子嘴
秋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圓,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朋友的美好想像和願望,不過這其中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不宜多食。湯圓多以糯米為主原料和其他一些配料製成,糯米性溫,味甘,所加配料亦往往是高糖分、高熱量之物,在春寒季節少量食用有助於補充身體熱能,補虛調血、升陽健脾。但糯米黏滯、難消化,多食容易導致食滯。搭配蔥、蒜等辛味食物,可以平衡湯圓的滯緩效果。
5、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秋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眯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於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6、豎雞蛋
「秋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或秋分這一天,我國很多地方都會有不少人在做「立蛋」試驗。
⑹ 「秋分」節氣有感,你怎麼看呢
秋分時節,天氣物候易發生轉變。“一場秋雨一場寒”,“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大自然氣候的更迭表明,秋風時節氣溫漸降,而水減少,蕭瑟秋風將帶來越來越明顯的涼意。同時,秋分有三侯;一候雷始收尾;二侯蟄蟲坯戶;三候水始涸。因為在古人看來,雷是因陽氣盛而發聲。秋分後陰氣攀升,所以不再打雷了。一些春分出土活動的小蟲,秋分過後也會陸續回到土裡冬眠過冬。水氣也沒有夏季那麼充沛,將開始逐漸乾涸,故此秋天空氣乾燥易發病,要注意防範。
月光如水,桂菊清香。在人生中面對皓月夜空,難得有幾人能讓你自在做自已。與心愛之人在一起,最美的時光是人閑安時,靜聽桂花落……
今日秋分,我在想秋天已過半,年近三分。恰好人到中年的時候,無論是滿載而歸還是留有遺憾。無論是青春熱烈還是羞怯猶豫,都應把它沏成一道清茶細細品嘗之後再沉著出發。因為人生在世,要有歸零的心態和勇氣,不論成敗,無論年齡,今日之秋分,萬物皆安靜。
⑺ 小班二十四節氣,立夏教案
立夏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七個節氣,夏季的第一個節氣,表示盛夏內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容到達黃經45度時為立夏節氣。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八、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九、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⑻ 秋分的節氣習俗是什麼
與清明相類似,秋分時節有掃墓祭祖的民俗,這叫「秋祭」。普通的儀式是,掃墓前先在祠堂進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等。掃墓活動開始後,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後,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後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秋季祭祖掃墓,都從秋分或更早一些時期開始,最晚清明要掃完。各地有一種講究,謂清明後墓門就關上,祖先英靈就享用不到了。
秋分時節其他的民俗活動還有:
1.粘雀子嘴秋分這一天許多地方的農村有煮湯圓吃的習俗。人們還要煮二三十個不用包心的湯圓,用細竹叉扦著置於室外田邊地頭,這就是「粘雀子嘴」,寓意是讓雀子不要來禍害莊稼。
2.吃秋菜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要吃一種稱為「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這就是「吃秋菜」的民俗。全家人都在秋分一到時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尋找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大小。採回的秋菜一般人家與魚片「滾湯」,燉出來的湯叫做「秋湯」。有順口溜這樣說:「秋湯灌臟,洗滌肝腸。
闔家老少,平安健康。」無論在哪個季節,人們祈求的都是家宅平安,身壯力健。
3.豎蛋豎蛋活動不但在春分才有,秋分時節同樣盛行。這項民俗不僅在國內普遍,甚至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在秋分時節都會有這樣的活動。
4.祭目春分祭日,秋分則祭月,自古以來,秋分就是傳統的「祭月節」。
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皇帝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叫做日壇、地壇、月壇、天壇。
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處所。
《禮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拜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推崇,隨著社會的開放,也漸漸影響到民間。
現在的中秋節就是由傳統的「祭月節」發展而來的。有確切的史料記載,最初「祭月節」是定在秋分這一天的。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歷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一樣,未必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很掃興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到每年的八月十五,這就是中秋節。
5.送秋牛秋分隨之便到,這時便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日「秋牛圖」。
送圖者都是民間那些善言唱者,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
每到一家更是觸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即興而出,卻句句有韻好聽,俗稱「說秋」,說秋人便叫「秋官」。